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傲慢与偏见有感读书笔记3篇(傲慢与偏见的读后感),以供参考。
傲慢与偏见有感读书笔记1
我读外文小说,往往因为译文的特点或者冗长的名字而跳跃着了解大概,《傲慢与偏见》就是这样第一次被读完的,幸运的是电视台同时播放了同名小说改编的译制片,看完以后,思路清晰了许多。《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在我看来是少见的且非常优秀的婚恋指导教材,通过班纳特一家的世俗生活展示的就是真实的恋爱、婚姻、家庭。
小说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是一位聪明有趣且颇具尊严的姑娘,她和达西在观念和认识上是同步调的同类人。同类人的相遇总是棋逢对手的快乐,因此,即使达西当初傲慢无理,即使伊丽莎白曾因尊严和偏见对达西置之不理,他们最终还是有幸结缘。小说里其他几对男女的结合本质也是同类相吸,或者说,志趣爱好、学识见地、观念修养相似的男女才会互相吸引,进而才更有可能成为婚恋对象。所以,《傲慢与偏见》使我对身边世上好多不被看好的男女婚恋都有了佛系心态,他们那曲折的爱情,无非是鱼找鱼虾找虾,想找个同类共度余生。因此,如果把自己定位成伊丽莎白,她必然会爱上达西那种有学识有素养、举止合体的人;如果把自己定位成伊丽莎白那两个举止粗鲁的妹妹,爱情的归宿无论多不体面都是理所当然。
小说的主线是班纳特一家的生活,也是无数个家庭的真实缩影。班纳特太太愚蠢俗气,也许是个人修养,也许是柴米油盐的婚姻,让她呈现着可笑的面孔。但她却是一位好母亲,她关心女儿们的将来,并用自己有限的眼光和能力为女儿们的将来努力。班纳特先生幽默又不失见地,在大方向上弥补了妻子见识短浅的不足。但是,这位父亲在行动上看起来总是不如母亲对待女儿们那样积极努力。这样一家人的生活,展示的是既无聊又充满生机的婚姻。妻子和丈夫在性格和见解上有差异,在家庭责任中有分工有互补;一样的家庭走出来的女儿们,仿佛非常片面地继承了她们的父亲、母亲,有聪明并重视尊严的,也有愚蠢和举止粗俗随便的。这个家庭,看似矛盾,却也和谐。
作为一位妈妈,我希望我的女儿有主人公伊丽莎白的聪明、智慧和自尊,我也希望她在婚姻恋爱中选择和她一样的同类;同时,我努力避免粗俗,不成为班纳特太太式的笑柄。
傲慢与偏见有感读书笔记2
每天饭后,我都会坐在书桌前,静静地看会儿文学名著。我喜欢这份宁静、温馨和从容,就是伴随这份宁静从容,在阳光的沐浴与洗礼下,我读完了奥斯汀写的《傲慢与偏见》这本书,开始觉得索然无味,直到读完之后,才发现它真正的魅力,让我久久沉浸在这既甜美又夹杂着苦涩的爱情故事之中。
《傲慢与偏见》全书共讲述了四桩不同的婚姻故事,展现了奥斯汀的婚恋观,让我既感受到了婚姻的甜蜜幸福,又感受到了婚姻的冷酷无情。在奥斯汀眼里,其中有两桩婚姻是悲惨不幸的,一是伊丽莎白的妇友夏洛蒂和表兄柯林斯的婚姻,他们的婚姻完全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二是伊丽莎白和妹妹丽雅与威尔的婚姻,他们的婚姻是完全建立在了初次相识的美妇和美貌之上的。
夏络蒂是一个聪明机灵又善良的姑娘,但却接受了自高自大、愚蠢的柯林期的求婚,只因为家里没有多少财产而且柯林期又是财产的继承人,在利益与财产的基础上,产生了这桩用金钱“买卖”的婚姻。夏络蒂固然可以把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她是多么聪明,但又多么可悲又可怜啊,一个为财产而婚的女子就这样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悲剧。
伊丽莎白的妹妹丽迪雅是另一种情况的婚姻,是一桩自作自受而又无奈的婚姻。在五姐妹中,她行为最为放荡无知,每天只知道与军官调情,她与军官之间的感情只是年轻时的冲动,他们之间产生巨大的不可调解的矛盾。后经达西的慷慨解救,两人才苟合结婚,她嫁给了一个伪君子,可想而知婚后生活如何拮据。
奥斯汀所推崇和是后两桩婚姻,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吉英与彬格莱的婚姻。在奥斯汀的笔下没有惊心动魄,激情四射的爱情故事,更多的是理智与道德。所以,奥斯汀的爱情观是理智的。
在我看来,爱情是甜蜜美好的,以爱情和信任为基础的婚姻为基础的婚姻才能经受住婚后油盐酱醋的平淡,才能经受住人情世故,苍海桑田。真正的爱情不会因为形体的接近或远离而改变,不会因为容颜变老而变浅,不会因为错误而斤斤计较,爱情是永恒是信任,真正的爱情是日久生情,并非是一见钟情。或许以我现在的年龄不能够看清复杂的爱情,也只是从名著中管中窥豹了。
傲慢与偏见有感读书笔记3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 奥斯汀的代表作,它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作品描写了中产阶级男女的爱情与婚姻。奥斯汀在此书中运用喜剧手法表达对生活的严肃批评,探索女主人伊丽莎白从恋爱到结婚自我发现的心路历程。这部小说中通过班内特家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书中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几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这也是伊丽莎白这一人物形象的进步意义。
在恋爱婚姻过程中,究竟应该把什么放在首位:是美貌、金钱、地位、感恩、还是爱情?《傲慢与偏见》给了我们一个肯定的答案:没有爱情的婚姻是绝对不会幸福的,只追求美貌,满足情欲,不讲道德情操,感情就不能持久,其结果不仅会给自己带来痛苦,而且还会使家人焦急,受到牵累,给社会造成负担(如莉迪亚与魏肯的婚姻);只有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彼此坦陈心曲、真心相爱、患难与共、保持高尚的情操,才能获得美满的婚姻(如达西和伊丽莎白)。恋爱结婚不仅要使自己幸福,而且还要承担家庭责任,对社会有益,才是令人称道的。
《傲慢与偏见》虽是一出闪烁着斗志意味的爱情轻喜剧,实则说明了人必须通过行动和自省才有希望,人的尊严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行动和自省中淬炼获得。即使知识儿女私情的往来,人本身的行动却深具意义。
傲慢与偏见有感读书笔记3篇(傲慢与偏见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年个人心得3篇 傲慢与偏见名著读后感
★ 傲慢与偏见高中生读书笔记范文3篇(傲慢与偏见是高中必读书目吗)
★ 二年级傲慢与偏见读书心得范文3篇(傲慢与偏见读书分享心得)
★ 暑期《傲慢与偏见》读后感范文3篇(傲慢与偏见简短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