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馆记》读后感3篇 病梅馆记节选读

时间:2022-08-13 11:46:00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病梅馆记》读后感3篇 病梅馆记节选读,欢迎参阅。

《病梅馆记》读后感3篇 病梅馆记节选读

《病梅馆记》读后感1

  我读龚定庵的《病梅馆记》,深有所感.

  他以为一盆盆的梅花都是匠人折磨成的病梅,用人功放法制造成的那一副弯曲佝偻之状乃是病态,于是他解其束缚,脱其束缚使其无拘无束的自然生长,名其书斋为病梅馆龚氏此文常在我的心中出现.令我憬然有悟知万物皆顺自然.盆景是艺术而非自然.我欣赏之余真想告诉天下的父母说一句:放开孩子们的手吧!给他们更多的决定权吧!

  下面是译文,文章中间加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可以了

  江宁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产梅.有人说:“梅以枝干弯曲为美,笔直了就没有风姿;以枝干横斜为美,端正了就没有景致;以枝干疏朗为美,稠密了就没有姿态.”本来嘛,这些文人画士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号召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天下的梅;又不可以使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删掉繁密的,锄掉端正的,把梅弄成奇形怪状,弄成病态,拿这作为职业来赚钱.梅的枝干的横斜、疏朗、弯曲,又不是愚蠢的、只知赚钱的人能凭他们的智慧能力做得到的.有人把文人画士这独特偏嗜的隐衷明白告诉卖梅的人,(使他们)砍掉端正的,培养横斜的侧枝,删掉繁密的,杀害它的嫩枝,锄掉笔直的,阻抑它的生机,这样谋求高价:于是江苏、浙江的梅者病残了.文人画士所造成的祸害的酷烈,竟到了这个地步啊!

  唉!怎样才能使我有很多空暇的时间,又有很多空闲的田地,来大量贮存江宁、杭州、苏州的病梅,尽我一生的时光来治疗病梅呢!

《病梅馆记》读后感2

  如果全世界的女人都像蒙娜丽莎一样微笑,蒙娜丽莎的微笑就不会拥有那动人的神秘魅力了。

  如果所有的塔都像比萨斜塔那样倾斜,科学家就不会想方设法去保护比萨斜塔。

  如果地球上到处都是“空中花园”,这些建筑就只能当作一般的公寓出售。

  如果……

  个性美太重要了。千人一面或是千物一面,带给人间的只有单调、乏味和枯燥。你觉得街上的行人都穿着清一色制服好呢,还是穿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合乎自己口味的时令服装好?但凡事遇上走极端的人便麻烦了。嗯,这东西好,有特点,于是要求所有的东西都这样“有特点”,殊不知都有这样的“特点”就成了没特点、没个性。蒙娜丽莎的微笑、比萨斜塔、“空中花园”都是风格独具的.美好事物,但泛滥开去,结果适得其反。

  (病梅馆记》恰是对这类明求个性、暗成一律的人的愤怒宣言。梅是“岁寒三友”之一,铁骨能傲霜,雪夜散芬芳。梅受到众人的喜爱,也为文人墨客所推崇。诗人林逋,以梅为妻鹤为子,写下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这样高洁的梅,风雪不能使它屈服,而人的“改造”却让它无可奈何地“折腰”或许从丹青以及审美的角度看,梅的确是“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歌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这并不能成为“病梅”的理由啊!梅有生得直的,有生得弯的,这都是个性,并不存在某种个性就更优越的结论,结果这些自认为清高的文人,为了满足自己已经扭曲的个性中对“曲梅”的嗜好,竟让“蠢蠢求钱之民”将自由生长的梅进行诸如 “研直、删密、锄正”的改造,还用棕绳缚之,养在盆中,供他们欣赏。这种以扭曲之物为美的嗜好,与古代男子对妇女“三寸金莲”的爱好同样是变态心理在作怪!

  想想封建时代的育人选才制度,统治者正像那些病梅分梅者一样,用种种教条将好端端的青年学子束缚得透不过气来,由此扭曲、删削其个性,使他们最终变成只会摇头晃脑地吟诵经传的腐儒或奴才。难怪龚自珍先生会愤怒得指天疾呼:“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让所有被扭曲的个性重归自然吧。

《病梅馆记》读后感3

作品以梅比喻人,托物议政,曲折地表达作者对封建专制主义的压迫和束缚的不满,反映了作者要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想和渴望挖掘人才,治疗病态社会的愿望。在作者看来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生长发展规律,如果人为地去控制其发展,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的。 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也应该以此太反思一下,我们将每个学生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培养和教育,而不注重因材施教,这就导致我们的学生仿佛都是一个模子里面制作出来,而压制了他们与生俱来的天性,这样一来无论对学生自身,还是国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利的,这一点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

《病梅馆记》读后感3篇 病梅馆记节选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