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教育的路口》读后感4篇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欢迎参阅。
《教育的路口》读后感1
一本近300页的《教育的十字路口》摆在我的床边已经有三个多月了,每天临睡前翻上几页早已成了一种习惯。这本随笔式的散文集不但表达了作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困惑、担忧,体现出了他对一线教师的理解,而且也反映了作者作为一位学生父亲的无奈,里面的不少文章引起我的强烈共鸣,有些文章我甚至读了不止一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必需要首先弄清楚什么是教育,认清教育的本质,这样才能明确自己的职能和职责,才会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些什么。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研究报告说: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
教育就是反思与行动,爱抚与照料,对话与合作,引导与建构,促进与生长,教育就是互动与相互成全。以追求完整人性为目标的教育,以人性的不完整作为关注的起点,在这里,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独特性而赋予了主体的价值,并因此成为责任的主体,主体意识的萌发恰似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基本点。
书中的这两段话揭示了教育的本质,那么谁来进行教育呢?答案当然是——教师。教师的责任就是教育。由此我也想到了一个问题:我们,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怎样教育学生呢?
教育,就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必先修身。其实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个做教师的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所以我首先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对学生充满爱心,对工作充满责任心,对未来充满信心,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其次,要努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不能满足于已取得的学历和掌握的知识,而应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将最新的、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全面进行素质教育,才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在如今,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人员,还应该是“求是、求真、求新”的教学研究人员。因此,我以后一定要加强业务学习,多学习一些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二期课改及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记好笔记,认真写心得体会。要认真备课、上课,同时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对照新课改精神,明确不足,找准差距,争取提高。要积极主动参加校内外的教研活动,一同探讨研究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35分钟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选择当教师就意味着奉献与付出,要有充满关爱、热情大度的胸怀。要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相信、善待每一个学生,要用心聆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要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之门,而要做到这些,我就应该在以后的工作中从改善与学生的交往方式,改善与学生的对话方式,改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开始,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安全感的教学环境,以宽容和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到我们的班级、学校就像是一个温馨的家,这样学生就会喜欢你这位老师,既而喜欢上你的课,喜欢这所学校,成绩也就一定会有所提高,也就必然会得到家长和学生的欢迎,从而步入一种良性发展的循环。由此可见,虽然一名普通教师的日常工作是平凡的、琐碎的,但我们就像是一块块石头,一同构筑起了中国教育这座大厦。
书中最让我欣赏的,是作者提出了基础教育中的10个人文关键词:自主、互动、开放、质疑、活力、宽容、同情、爱、觉悟、生命。人文精神是当代基础教育变革的价值背景和追求目标,这些名词在教育改革实践中被赋予了坚实、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尊重生命,爱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充满活力。
至于本书中作者所表露的对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困惑,绝非是我们这种小人物所能改变的,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所能做的就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干好本职工作。当教师是一种经验的积累,一种不断的成熟,一种不断的进步。这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我们只有在自己“打拼”的日子里才能感受得到这笔财富的不易。我们会在学生的成长中、进步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教师工作的乐趣。现在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在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正需要我们“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而努力工作”!
《教育的路口》读后感2
在阅读张文质《教育的十字路口》这本书时,我的心情十分沉重,书中所描述的正是现在教育中应要重视得问题,作者语重心长地娓娓道来每一个教育故事,令人无法不为之思考,从而反思自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去走好自己的教育之路,站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茫时,应该选择怎么去做。教育这条路自古以来都是任重而道远。
十字路口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意味着迷茫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也不知道自己要踏进哪条路,这往往会带给人痛苦,我也如此,从事教育多年,在被种种教育问题充斥之后,消耗掉不仅是耐心,更是不知该如何抉择。然而在张文质先生在书中描述道:“新的教育创生于十字路口。没有傍徨,就无须选择,无须抉断,甚至不需要有随时承担责任的勇气。十字路口意味着多元、多样,意味着选择的自由。如果这个世界上存在着真的爱,那么必然就会有自由,因为爱意味着自由,一定也会带来自由。”
书中也写到“我怎么会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对教育耐心而又细致的观察者呢?然而,一旦进入其中,我却因为生命,因为爱而得到了真正的力量。”这是作者心灵的独白,也是本书的意味。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我不止一次的失去耐心,重复式地要求成绩,从而忽略学生被爱的需要。我们日常总在书本与教室中忙碌,总是盯着孩子的未来而谆谆教导,忽视每日的当下生活,而使教育渐渐远离人的生命所需,便有了“我们很多行为都可能意味着责任的缺席”。教育确实是“不要宏大的叙事,甚至也不要微言大义,只要细致的体会,只要用心地注视”。
所以,只有当学生在被爱关怀之后,他们的内心才能健康地成长,我们要用心的去观察,用心去弥补他们内心的缺失。就如同我班很多离异家庭以及单亲家庭的孩子,走近之后,才发现他们有多渴望被呵护,孩子不应该被当成附属品,家长跟老师更不能站在自身的角度,对他们进行思想控制,他们是应要有理想抱负去实现,前提是他们要有一颗完整而不缺失的心灵,然而这是需要用爱去堆砌的。正如书中所说“教育就是反思与行动,爱抚与照料,对话与合作,引导与建构,促进与生长,教育就是互动与相互成全。以追求完整人性为目标的教育,以人性的不完整作为关注的起点,在这里,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独特性而予了主体的价值,并因此成为责任的主体,主体意识的萌发恰似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基本点。”
就如同作者在书中提出的基础教育中10个人文关键词:自主、互动、开放、质疑、活力、宽容、同情、爱、觉悟、生命。人文精神是当代基础教育革的价值背景和追求目标,在如今的教育环境中,我们要选择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善待每一个学生,用心聆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这关乎着学生能够走多远,学生从来都是是一个拥有独立灵魂的个体,我们的教育应该要有爱。
《教育的路口》读后感3
不知不觉,在教育这片圣土上已前行两年。我曾感动过,幸福过,对自己肯定过;也曾彷徨过,困惑过,对自己质疑过。非常有幸的是,我读到张文质老师的《教育的十字路口》一书,它为我指明方向。在细细品味中看出张文质先生对于教育有着怎样的爱与抉择,而他选择了从尊重生命出发的教育。
“我怎么会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对教育耐心而又细致的观察者呢?然而,一旦进入其中,我却因为生命,因为爱而得到了真正的力量”这是作者心灵的独白,也是本书的意味。
纵观许多的教育名家的书,无不是从对生命的“爱”出发。因为爱,巴学园的小豆豆如此幸福;因为爱,薛瑞萍老师将书带给了她所有的学生;因为爱,雷夫老师25年坚守在教室里;因为爱,才有了苏赫姆林斯基100条的建议……爱不仅是教育最原始的力量,还是教育的本质和对话的基础。
然而爱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他依然在爱的十字路口选择了前行,毫不犹豫。在教育生涯中,我们也会遇到诸多十字路口,希望怀着对生命的热情、对教育的热情,对学生的爱,一如既往,坚定信念,踏实的走好每一步。
《教育的路口》读后感4
利用寒假的时间读了《教育的十字路口》这本书,使我感触颇深。书中最让我欣赏的,是作者提出了基础教育中的自主,自主首先是对人成其为人本质的肯定。人生而自由,人生而就理应自己作为自己的主人,人的一生便不断地以“人的本然而应然的生命祈向”而寻求着精神的高度自由、自主状态。人如果不能自己作主,人作为人的本质属性和基本权利就没有被尊重和肯定。正因为“自主”意味着人自己选择自己的价值取向,因而自己对自己负责、从而增加了生命所有选择的责任感,自我判断、自我抉择、自我提升、自我成全,使人生真正成为自己缔造的成果。
每个孩子都应有自己的自主权,尊重孩子,尊重学生,这是一切教育的前提。生活在新时代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的呵护无微不至。父母总是担心孩子饿着累着、冻着伤着等等。因此,对孩子也就加以多方“限制”。比如,怕遭到别的小孩欺负,不让孩子参加群体活动;担心孩子活动时摔伤身体,不让其参加体育锻炼。总而言之,是这也不能搞,那也不许做,只准一心搞学习。孩子没了自主的空间,他们的行为完全由父母控制着,犹如关闭在笼中的小鸟,没有任何自由。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个性发展及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孩子需要成长的空间,也需要成长过程中的关爱。但是管得过分了,反而会限制孩子的自主,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使他们遇到问题时,自己无法作出决定,看不到自己的能力,依赖于他人。渐渐地,孩子变得缩手缩脚、胆小怕事。长期下去,就成了什么都不敢做,什么也不会做的书呆子。过分限制孩子的自主,会导致孩子失去独立办事的信心。孩子也根本不会相信自己有选择的能力,这样等于他把自控权交给了周围的人,所以更容易被他人主宰。尽管各位家长是为孩子好,但正如孩子走路一样,你不可能代替孩子走路,更不可能代替孩子走他自己的人生,在这个问题上,老师是不是也在犯着和家长同样的错误孩子应该受到法自主的尊重,这是他的权利,也是教育的结果能够起到好的作用的需要
对孩子的管理有限制而不能过分,尤其是一些非原则性问题。孩子需要在一个完整的范围内获得安全可靠的生活,但在这个范围内,他同时也需要自己的空间。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支配自己的生活,就必须让他们有支配的机会,即尊重他们的决定,对于他们所犯下的非原则性错误,一般应在对其错误进行纠正或提出改进建议时,还要创造一个让他们作出个人决定的氛围,
另外,孩子遇到麻烦时,要寻求帮助和支持。寻求帮助是先天的本能,又是后天养成的习惯。此时,家长要视其情况恰当给予帮助,但也决不要一概满足孩子的要求。否则,他们便会养成依懒的习惯,就永远不会支配自己的生活。为了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的精神,可设置一些适当难度的活动,让孩子进行体验,如参加“生存训练”等。让他们逐步适应社会,提高他们的社会生存能力。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家庭的引导、社会的影响。由于父母是孩子的直接监护人,因此,家庭教育和管理显得格外重要。家长应把握好教育和管理的“度”,这个“度”就是“德与能”。孩子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何能力在社会中生存,是关键所在。因此要变限制为引导,并重在加强引导,这样孩子才能德才兼备,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度”以外的问题,一般不要限制,更不能过分限制,家长要解放思想,放手让孩子大胆选择、决定,为孩子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提供空间,相信他们一定会走向成功。
《教育的路口》读后感4篇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