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读红楼梦读后感范文4篇(红楼梦读后感图文并茂)

时间:2022-12-11 01:24:44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有关读红楼梦读后感范文4篇(红楼梦读后感图文并茂),以供参考。

有关读红楼梦读后感范文4篇(红楼梦读后感图文并茂)

有关读红楼梦读后感范文1

  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私以为红楼梦是古典作品中格局最大也最小的一本,曹公着眼于一个家族来描绘他的故事,却又在这个家族中彰显了太多太多他的理念与智慧。

  红楼梦是值得一而再,再而三的翻读的书,我犹记得第一次读到红楼梦中的诗词时的惊艳。曹公到底是何等人物啊,他塑造了“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林黛玉,也塑造了“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的潇湘妃子;他打磨了“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薛宝钗,也打磨了“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的蘅芜君……甚至还有蕉下客探春、枕霞旧友史湘云一众出彩的人物。他笔下的女儿花们个个与众不同,朵朵夺人眼目。是啊,人人都说,文章可见人品,曹公让我们知道,他笔下的人物,每个都是有血有肉同样也是细腻复杂的,我们说林黛玉多愁善感,但她同样也是以自己才情为傲的潇湘妃子;我们说薛宝钗是圆滑世故的,但她同样也有她的野心勃勃。红楼梦中的人物,都不是片面的,就如生活中的人物一般需要长久相处才可琢磨出来。我想,我们就是这样沉迷于红楼梦的吧。

  红楼一梦,究竟是谁的梦呢?是曹雪芹的梦吗,他把他曾经的短暂拥有过的极其奢华的生活复刻在这本他的心血之作中。是贾宝玉的梦吗,这位神瑛侍者入世感受人间的悲欢离合,到底太虚幻境一游为梦,还是人世一遭为梦呢?是我们的梦吗,我们通过红楼得以窥见与现在截然不同的数百年前这个大家族的兴衰荣辱甚至当时社会的文化。

  林黛玉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是啊,天尽头,何处红楼梦。

有关读红楼梦读后感范文2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她亦是心善却无闻。唯以绿色之和顺,柔和了这曲折分合的红楼美梦。

——题记

  黛玉葬花,这抹蓝色敏感、细腻得令人心疼;凤姐泼辣,那抹红色精明、狡黠得让人佩服……几抹亮色鲜明地夺人眼球,光芒之下掩去了无数平淡素色,可精心细读、几度畅游于此红楼美梦之中,方悟出绿色的和顺魅力——属于平儿的温柔善良。

  王熙凤的泼辣爽利、手段毒辣自是读者们有目共睹,可却难以想象平儿能够在她的身边安然处世,依旧存留着最初的善良。也许正是就此积下了福德,护佑着她在这场“四大家族的兴衰荣辱”之戏中独善其身。

  她只是一介丫鬟之身,偏偏又处于最危急之境地,可却正如其名——“平儿”,亦“屏”也,柔和、制约着贾府错综复杂、利益纠葛的人际网。她是忠心为主的,贾琏变心她便首先告知了凤姐,无助的巧姐儿也是她悉心关照着;她也是心存醇厚的,尤二姐被虐时她没有火上浇油,更是在其吞金而死后偷偷操办丧事,已尽同情之心;她更是头脑清晰的,大事当前总是少不了她对凤姐的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是她的宽容大度与王熙凤一生无法达到的成训。

“思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姐妹,独自一人,供应琏凤夫妇二人。贾琏之俗,凤姐之威,他竟能周全妥贴。”这是书中宝玉对平儿的赞赏,难掩平儿的艰难处境和卑微地位,移易她的善良本性却也着实不易。

  绿色美于平和,美于不争,只是默默地柔和着世间尖利色调。她朴素得让人在鲜明色调中无处寻觅,但仍为之温柔魅力而倾倒。

  红楼美梦,一朝破灭,眼中只剩和顺如碧的她恬淡、真诚地笑。

有关读红楼梦读后感范文3

  自从我翻开了《红楼梦》这本书后,让我认识了她------林黛玉。

  林黛玉是因为母亲生病去世,为了让她受到更好的教育,她的父亲让贾雨村把她带到了荣国府。

  初到荣国府的黛玉处处留心,不肯多说一句话,不肯多走一步,怕被人笑话。

  与很多人都评论黛玉小性子,心胸狭窄,有的人甚至还说黛玉喜欢讥讽、奚落别人,特别讨人厌。可我不这么认为。

  黛玉父母早年去世,她的痛苦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她到了荣国府已经无依无靠了,她的计较和讥讽、奚落别人都是为了她心里仅剩的一点尊严,她不允许别人践踏它。

  在大观园里的姐妹中,黛玉的诗是数一数二的,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她的诗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在读者的心中深深地刻下了一个个痕迹,让人有一种肝肠寸断的感觉。正像她写的《葬花吟》一样,“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了后让人心如刀绞,悲痛万分!

  很多人都认为黛玉心胸狭窄更表现在她和宝玉的谈话,可我认为,这是因为黛玉的心太细腻了,宝玉感受不到。每次宝玉说了不该说的话,都会被黛玉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能接受的。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笑着说:“宝玉,宝玉,你好!”然后,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有关读红楼梦读后感范文4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日日寡欢,郁郁而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病态美人”。

  对于林黛玉,我一直有一份说不出的难舍难分之情。对她不知是该埋怨,还是该去同情,去怜惜。

  自黛玉出场就是在被理解与被误解中度过的。他不敢暴露自己,用那强烈的自尊把自己包裹得密不通风,将自己真实的内心束缚,尘封起来。他时刻谨记着母亲的遗言:”到贾府要事事小心,别被人耻笑了去。"从母亲死后他便开始了在贾家寄人篱下的悲惨生活。

  林黛玉之美可谓是“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见几回!”她有着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更有绝世的姿容。心直口快的凤姐在初见黛玉时就惊叹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在宝玉的眼中他又有另一番病态之美。“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还亲切的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而这的绝世之美,却因其强烈的自尊而致其郁郁而终,随之逝去。

  当宝玉要娶她人时,林黛玉怀着强烈的自尊回到潇湘馆,烧了那些多情的诗稿,试图掩盖那个多情的自己。当宝玉成家之时,她最终心存怨气,葬送了自己。

  因为自尊,林黛玉获得百般辛苦;因为自尊,他做事胆怯,不敢坦露自己的心扉,也不敢直面自己的爱情;最终,因为自尊,她死的悄无声息。

  多么可笑,可怜而又可悲的结局,多么让人气愤又让人同情的人儿。

  林黛玉,一个被自尊束缚的苦命之女。

有关读红楼梦读后感范文4篇(红楼梦读后感图文并茂)相关文章:

红楼梦前6回读后感3篇(《红楼梦》前五回读后感)

红楼梦一百十回读后感范文3篇 红楼梦一百一十回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关于人物范例3篇(红楼梦人物分析读后感)

红楼梦七回读后感3篇 《红楼梦》第七回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八年级3篇 《红楼梦》第八回的读后感

小学五年级下册读后感红楼梦范文7篇(红楼梦学生读后感)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读后感模板3篇(《红楼梦》第18回读后感)

2022中国古代名著红楼梦读后感4篇(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初一学生的个人读后感7篇(初三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的读后感感悟7篇(写《红楼梦》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