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人生读后感12篇(读人生的读后感),供大家品鉴。
人生读后感1
作家柳青曾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我们的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譬如学习上的岔道口、事业发展的岔道口、个人生活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这是我们当代青年在学习、工作、生活上需要深刻反思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我想我们最缺乏、也最需要的是可以逾越的人生理想、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坚定品格。下面,我就浅谈一下读路遥《人生》这本书的感悟。
感悟一:理想是我们人生进步的阶梯,有了理想,我们才能用心的去学习、工作和生活。《人生》这本书描写了一个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的农村人-高加林,为了脱离父辈们"面朝黄土背**"的农村生活,而不断争取美好生活的过程。奋斗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和坎坷,同样也充满了幸福和快乐。我们应该反思,我们是否树立了心中为之奋斗的理想;是否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出了规划?我们目前的学习、工作状态是否符合这个理想和规划的要求?如果不符合,就要立即改正。同时,我们的理想和规划要在大局的框架下制定,也就是符合现实需要,如果理想高不可攀,那就像"海市蜃楼"、"空中楼阁"一样虚无缥缈。"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治安保卫队是一个做好服务的综合性部门,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红石湾矿的形象。那么,提高个人工作能力,促进治安保卫队工作质量提升,维护矿区形象,推动个人成长成才,这就是我的理想。
感悟二: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途径,唯有奋斗,才能笑着品味实现理想的果实。《人生》这本书写的跌宕起伏,高加林高中毕业成为农村的一名代课教师,在希望的曙光到来时,结果其他人利用关系顶替了他的位置,破灭了他的理想。他在人生的岔道口面临着艰难抉择,是甘于平庸,还是继续奋斗。在农村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又一次激发了高加林的雄心壮志,开始了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他的生活三起三落,但从没有磨灭的就是旺盛的斗志。我想说的是,无论我们面临的工作有多么困难,都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迎难而上,一定要破除破除碌碌无为、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坚冰。"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要时刻珍惜集团公司做强做大给我们带来的难得发展机遇,牢固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意识,"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信念,自我加压,永不言败,突破"瓶颈",不断超越自己,向着理想前进。
感悟三:实干是实现理想的基础,唯有实干,才能为实现理想浓墨重彩。这也是《人生》这本书主人公高加林最缺憾的。当然,我们也不能说他没有脚踏实地,他热爱生活,淳朴辛劳。但这个有抱负、有理想的青年把握不好人生的方向盘,染上了贪婪,学会了投机,抗拒不了诱惑,让他品尝了人生的甘苦。为了进入城市更好的生活,他舍弃了深爱他的农村姑娘,利用关系到城市工作,重新开始了一段恋情,然后被揭发,重新回到原点,回来时已物是人非。要让理想变成现实,就要立足基础,珍惜当前为我们付出的企业、人和我们为之付出的努力。因此,我们的着眼点要"高",要以对企业负责、对本单位负责、对员工负责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着手点要"沉",要沉下身子抓工作,深入现场抓落实,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着重点要"准",要在繁重的工作中理清思路,抓重点、抓关键,使各项工作健康协调发展;着力点要"新",要在勇于探索,富于创新上下功夫,用新的思路,大胆地开展工作。始终树立"严、紧、细、实"的工作作风,对工作标准要高,要求要严,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验收,立说立行,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见实效,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感悟四:坚持是实现理想的保证,唯有坚持,理想才会成真。《人生》一书中体现出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坚持,充分说明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道路不是笔直的,而是充满了艰辛。在人的一生中,其他是无限的,唯有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更多的事情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面对当代的青年,我感觉到最缺乏的品质就是坚持,思想摇摆、好高骛远、怨天尤人等现象普遍存在,缺乏坚持的信念和勇气,"行百里半九十"。我们要知道,每一件事情,谁坚持必胜的信念,谁就能笑到最后。"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了工作、为了企业、为了社会,为了自己,我们要坚持,坚持心中的理想,坚持奋斗的精神,坚持实干的作风,到达理想的彼岸。
人生读后感2
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是美国著名的企业家、教育家和演讲口才艺术家,他的作品不仅影响着当年经济萧条的美国的大众,还影响着如今世界千千万万的人,我便是其中一个。
早在20世纪上半叶,当经济不景气、不平等、战争等恶魔正在磨灭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灵时,卡耐基先生以他对人性的理解,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断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过他的演讲和著作唤起了无数陷入迷惘的人的斗志,激励他们取得辉煌和成功。
在他众多的著作中,我特别喜爱《美好的人生》。这本结合简单的社会现象,论述了自己鲜明的观点。他用简单明了的理论和生动活泼的事例,详细地分析了人们具有的一般性格,如何寻找快乐的人生,并且对其进行大量的分类,总结观察人类特点和方法,同时提供相应的有效的策略。内容涉及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以及家庭之间等各种社会关系的处理,很实用,也很有意义。《美好的人生》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人们去改变态度从而改变人生,使我受益匪浅。这也让我想起曾经中国男足的主教练——米卢的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
学着改变自己,学会以快乐的态度去对待工作,对待生活,把这作为自我提升的第一项。书中说:“不要忘记,快乐并非取决于你是什么人,或你拥有什么,它完全来自于你的思想。”从此我逐渐学会了,当改变不了环境的时候,可以改变自已去适应环境;当改变不了事实的时候,可以改变态度去面对事实;改变不了过去却可以把握现在;不能左右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我对生活微笑,生活也会对我微笑。这是我读《美好的人生》受益最突出的一点。
人的一生能有多少年华?如意之事不常有,不如意之事十八九。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一个人总会遇上不顺心、不如意以及现实中为难自己的事,这些事一旦成为现实我们不必沉湎于痛苦之中,总在感叹自己倒霉,而应该笑着面对现实,
坦然接受一切,甚至利用它改造它。现实就是我们怎样察觉它,越客观、越准确、越积极,现实给我们的心理挫折与打击的可能性就越小,而我们也就能适应观察而积极主动的生活。这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一点一点的激励着,鼓励着我,催我上进,促我成功。
人总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失败,但不要把它当作退缩的理由。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用所拥有的来衡量,而是如何从你的损失中获利,我想这才是我人生。卡耐基先生说过:“真正的快乐不见得都是愉悦的,它多是一种胜利。”说的很对,有时候快乐发生在你身上是不幸所铸就的,它本身不值得愉悦,但却锻炼了你,使你的内心得到了充实,所以这也是一种胜利。结合生活再去回味书中的道理,更别有一番滋味。于是,当挫折再次来临,我就不在畏惧和彷徨,我一边想办法度过难关,一边想自己不会白白经历坎坷和不公,这些东西会让自己变的成熟,自己会在其中成长起来。于是,困难越来越“可爱”,生活也越来越美好。这边是一个美好的人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吧。
人生的完整性在于知道如何面对缺陷,如何勇敢地屏弃不现实的幻想而又不以此为缺憾。人生也不是一场拼字游戏比赛,不管你拼出多少单词,一旦出现了一个错误,你便前功尽弃。人生更像是一个棒球赛季,即使最好的球队也会输掉1/3的比赛,而最差的球队也有春风得意的日子。我们的目标就是多赢球,少输球。当我们接受不完整性是人类本性的一部分时,当我们不断地进行人生滚动并能欣赏其价值时,我们就会获得其他人不仅能渴望的完整人生。我相信这就是上帝对我们的要求:不求“完美”,也不求“永不犯错误”,而是求得人生的“完整”。
无论在多么明媚的阳光下,总会存在一点暗色,不管你是否觉察?虚弱的阳光确实是无力渲染,这就是真实。不要觉得美总是高高在上的!心无所贪,净土
则生。有所作为才是人生中的最高境界。大度地去宽容,真诚地去为别人的快乐而高兴。
于是,我真的感觉自己可以摆脱一些生活的琐屑,可以集中精力去面对生活中那些真正需要自己付出的事情。生活于是一点一点变得美好起来,心情也变得一点一点快乐起来。这是个良性循环,生活也就变得越来越简单快乐,自己的态度也越来越乐观。一切开始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我很欣喜的感受到了自己在向前进,向着跟高的人生高度攀登。这一切的改变是那么真实,放佛一只蚂蚁在向上爬,虽然慢,但是真真切切的!
看完这本书,给了我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它让我坚信,快乐和美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只要你我选择了正确的态度!生活中总有数不清的快乐和美好在等待着我们的挖掘。世界不是缺少没,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人生读后感3
马云和纪学锋都很推崇一本书,路遥的《人生》,路遥是我喜欢的作家,所以很快在当当网买了一本,买的时候,顺便看到一本畅销书《浮沉》,评价不错,就一起收了。
《人生》写的是,高中生高加林,从一个民办教师,到回到农村,再去城市,再回到农村的故事。这中间穿插了,和农村姑娘巧珍,以及和城里姑娘黄亚萍,分分合合的爱情变迁。
人生的际遇,有时候就是岔路口的一个选择,选择错了,一段路,或者说整个人生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不管事业,还是爱情。
《人生》里的社会状况,高加林几次变化,都是和权力相关,因为权力,他丢掉了民办教师的饭碗,再因为权力,去到了城市,最后也是因为权力,再回到了农村。
几十年过去了,中国社会的这种权力寻租现象,不仅没有改善,反而越演越烈。
关系网络,演变得更加夸张。在国外,MBA还是学习第一,其次,确实也有关系的作用在里面;然而在中国,MBA对关系网的强化,已经远远超越了学习。尤其是中欧和长江,这算一个实证吧。
而社会的浮华,这些年更是让更多的人舍弃了巧珍这样朴实而真挚的姑娘。小说里,巧珍是个没读多少书,心地善良、全心爱着高加林的女孩,她对他的爱情,从来没有因为他的变化而改变;黄亚萍是个时尚的城里姑娘,她对高加林的爱情,随着高加林的人生起落,也一起起落。
现在有很多书,教人如何俘获男人,如何技巧的处理男女关系,什么《女人不坏,男人不爱》,什么《女人不狠,地位不稳》。看着这些书上畅销榜,我就很想笑,我也不想去看。
那么我们的爱情呢?这么做,你把我们的爱情放在哪里呢?
那种相看两不厌,那种因为爱恋而滋生的美好情愫呢?那种因为爱她/他就和她/他的世界融合在一起的感觉呢?那种和巧珍一样,不管高加林如何变迁都爱着他的情感呢?我很想请问这些作家,你们把它放在哪里呢?
爱情,越来越成为了一种奢侈品。还是珍稀品,只能在橱窗或者电视剧里观望?
在这越来越浮躁的时代,看看《人生》,挺不错的,有喜欢读书的朋友,推荐看看。
《浮沉》这本书拿到的时候我就吓了一跳,实在很厚,400多页,很久没看这么大部头的书了。
这是一本写职场人生的书,尤其是销售,人物的内心活动写得非常细致,所以其实就是一个案例,还没结果,就写了400多页。应该还有下一部,但是我想我不会再看下一部了。感觉写得有点夸大、冗长。
假如不是因为在社港无事可干;假如不是因为,坐在新安桥这样明代的榫卯结构的小桥上,倚在古樟树下;假如不是因为那里凉风习习,却没有蚊虫;假如不是因为,河滩上一群打盹的灰鸭就在我面前陪读。那么我就看不完这本书了。
个人感觉,把一些斗争夸大了,职场其实没那么可怕,或者,我经历的,确实没那么可怕。至少,这么多年下来,我的感受是,当你想要简单点,其实你周围的人际关系就可以简单点。首先,你不要自己先做一个复杂的人。
可取之处是,把一个新人的一些内心状态描写得非常到位,看到乔莉,那么锋芒毕露的奋斗,想起当年那个自己,青春无敌,感觉舍我其谁的豪情,那种青春才有的,锐气。
上面也写了乔莉的几个上司,种种为难之处,做一个上司,有时候无法保全整个团队,而必须牺牲几个棋子的无奈。谁不想阳春白雪?谁不想不负如来不负卿?然而,从来,我们都那么难如此圆满。
也更看到了团队精神,外企的团队建设,比起民营企业,总体比例来看,还是更强大。
当将军派出一个敢死先锋队,那不是自私,那是团队必然的选择。
还有那个道貌岸然的方工,职场上,我们难免会遇到这样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他们身上确实有一些让人膜拜的地方,但是当你膜拜着走近,发现他们内心其实那么龌龊的时候,这种颠覆,才让人震撼。
乔莉选择了斗争,而我选择了躲避。但是我理解她,企业性质不同,她必须斗争,那个案子她必须做,而我,可以换个客户。
看到这篇文章的做销售的女孩子,分享一点我的经验。
永远不要和男客户喝酒,尤其是你一个人的时候,酒,除了和有趣的人一起小酌,没什么意思。
当一个男客户想打你的主意的时候,和他聊点高尚的东西,请着装端庄大方,聊聊哲学,聊聊人生的意义,聊聊你不俗气的生活方式。和对方的关系始终保持在一种距离上,并吹捧对方。男人除了好色,还好面子,一个男人被端得这么高,飘飘然下不来,也就不动下半身的脑子了。
假如男人敢有所逾越,大可拂袖而去,你可以选择换个客户,或者换个老板。
销售工作,真是最磨练人的工作,把尖锐的我,磨到现在没什么脾气了。当然,自认没脾气了,假如你不认同,那么我们各自观点保留好吗?呵呵。
有时候会想,现在的这种圆润,到底是成熟了,还是因为生活的打磨,无奈之下的妥协呢?
人生读后感4
什么是幸福的生活?
找到将来和过去和现在的平衡,享受每一段什么都没有时光,没有痛苦,没有快乐,这才是理想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标准是:尽量少的痛苦和也没有无聊的状态那就确实得到了尘世间的幸福。
对子虚乌有猎物的追逐都会带来苦恼,疾病,忧患等,追逐到手的欢娱,它只是欲望暂时抑制,欢娱只是失而复得的片刻快感。一切快乐来至身体里健康出现问题而恢复或某种欲望得不到满足,快感就是欲望得到了满足的结果。一满足后快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不满足时又相当的苦闷。
但如果我们牺牲欢娱以避免痛苦,那我们肯定获得收益,摒弃所有快感,就等于摒弃快感的反面:所有的痛苦。我们就会认识到这个世界所能给予我们的最好东西,不外乎就是一种没有苦痛的、宁静和可以让我们勉强忍受下去的生存;我们必须限制对这个世界的期望和要求,这样,我们才能更有把握实现它们。而要避免很不幸福的最保险的办法,就是不要要求很幸福。快乐是一场梦,痛苦却真正实在的。因此,一个人所能得到的最好运数就是生活了一辈子但又没有承受过什么巨大的精神上或者肉体上的痛苦,而不是曾经享受过强烈无比的欢娱。所谓幸福论就是平平安安的,减少了许多不幸生活的活法。
该选择什么工作为人生目标?
选择工作唯一的标准是选择你喜欢做的工作,如果它能为你带来好处,那更好不过。人类整个存在其实就是有不如无的东西,所以实在的东西都是虚无的,所有虚无的东西都是实在的。如果只为了金钱而埋头做事,到了目标实现的时候,我们所取得的成果已经不再适合我们的需要了;或者,我们成年累月为某一工作做准备,但这些准备工夫不为人知地消耗了我们的精力,到头来,我们再也无法进行计划中的工作了。所以,经历长年的拼搏,历尽诸多风险,我们终于获得了财富,但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已不再有能力享受这些财富了。我们其实就是为了别人苦干了一场。或者,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如愿爬上了某一职位,但我们却已经无力胜任这一职位的工作了。诸如此类的事情屡见不鲜。这是因为我们所追求的结果来得太晚了。或者,与此相反,我们太迟着手做事情了,也就是说,就我们做出的成就或者贡献而言,时代的趣味已经改变了。新一代的人成长了起来,他们对我们成就的事情不感兴趣;其他的人走了捷径,赶在了我们的前面,种种情形,不一而足。贺拉斯的这些话就包含了这方面的意思:为何耗损你的灵魂!
把欲望调节到一个中庸的尺度,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里不经意地说过一句话,我视这句话为人生智慧的首要律条,我还是把它译成德语吧[1]:“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这一句话所包含的真理在于:所有的快乐,其本质都是否定的,而痛苦的本质却是肯定的。谁要是完整地接受了我的哲学的教诲,并因此知道我们的整个存在其实就是有不如无的.东西,而人的最高智慧就是否定和抗拒这一存在,那么,他就不会对任何事情、任何处境抱有巨大的期待;不会热烈地追求这尘世的一切,也不会强烈抱怨我们计划的落空和事业的功败垂成。相反,他会牢记柏拉图的教导:“没有什么人、事值得我们过分的操心。”
人为什么会有烦恼?
在这里我用一个日常司空见惯的事实对此真理加以解释。假如我们整个身体健康无恙,但只有一小处地方受伤或者作痛,那我们身体的整体健康并不会进入我们的意识,我们的注意力始终只集中在那疼痛的伤处。我们生活中的总体舒适感觉就会因这一小处伤痛而烟消云散。同样,尽管各样事情都按照我们的想法进行和发展,但只要有一件事情违反了我们的意愿——尽管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这一并不如意的事情就会进入我们的头脑;我们就会总是惦记着这一件事情,而不会想到其他更重要的、已经如我们所愿发生了的事情。在这两个例子里面,我们的意欲都受到了伤害。亚里士多德: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
除了你自己嫌弃自己,没有人能伤害得了你。别人的看法只对他自己产生作用。谁要是听到别人背后说他的话,还有说话的那种语气,几乎每个人都会非常气愤。最后,我们要知道:甚至名誉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也只是间接而非直接的。当我们终于成功地摒弃了这一普遍的愚蠢做法,那我们内心的安宁和愉快就会令人置信地增加。同样,我们的举止和态度会变得更加自信、踏实,更加真实和自然。
从这些特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自身的影子,因为极端的例子往往最清晰地说明事情。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的忧心、烦恼、操劳、愤怒、恐惧都确实与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有关。所有这些都和上述那些可怜的罪人的所作所为同样荒谬。我们的嫉妒和憎恨也大都出自同一根源。
读书能知道人性的弱点,否则被淹没于芸芸众生的愚蠢的看法中,过于看重别人的看法,悲喜寄托在'些凡夫俗子身上,你的心就飘浮不定。
怎样去看待成功?
莫忘初心,伟大的人不是因为被别人认为伟大而伟大,而是它本身的伟大。能慢慢成熟的作品,经过时间的沉淀,会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比起一年长大的杂草,一年之后连根拔起。虽然成功有一定偶然,但是好的作品迟早会受到肯定。
人生读后感5
失眠
这天夜里十四岁的我第一次尝到了失眠的滋味,是一种夜色,也有重量、形状和气味的滋味,像没睡在床铺上,是睡在黑色空气上,睡在目不暇接纷乱和狂热的思绪里。这些思绪互相仇恨,穿着黑衣围攻我,让我虽然一动不动却累得不行,好像血液的流动需要齿轮转动才能带动。每一次,我徒劳又努力地紧闭双眼,却总能清晰地看见黑夜像一面无处不在的镜子在窥视我,在讨厌地看守我,不准我逃离。
羞愧
镜子里经常出现一个神秘的身影,这哪是解围?这是雪上加霜,痛打落水狗。我更加羞愧,虽有一百个念头,有千言万语想讲,想骂人,想打人······却没有选择,只是一声不吭,缩着身子、垂落着头,灰溜溜地走了。我感到,背上背负千条目光,两条细腿撑不住、在打战。我第一次认识到羞愧是有重量的。
哭
四处没有开灯,我从月光里走过去,什么也看不到,一片乌黑,那呜咽声仿佛也变得乌黑,像在哭。他的声音我似曾相识,又像被黑夜包裹着,使我无法辨识。只有一点很清晰,很奇怪,就是:他好似不会哭好似不敢哭,不肯哭,哭得乱七八糟的,时而呜呜咽咽,泣不成声,时而哼哼哧哧,怒气冲冲。
废
就这样,上校亦步亦趋跟着父亲,拉着脑袋,佝着腰,僵手僵脚的,深一脚浅一脚的,停停走走,向大门移去,挪去。出门时他双脚连门槛都迈不过,差点被门槛绊倒。他像一下子变成比爷爷还要老迈的老头子,像发生的事情把他迅速报废了。
描写对爷爷的感情
风从门缝里一缕缕切进来,身上已经有些凉意。椅子上搭着一条棉毛薄毯,爷爷有老寒服,空常拿它捂膝盖和小腿,毯子上附着爷爷的体味和脚气。我是在爷的脚气中长大的,小时候我总要抱着爷爷的脚才睡得着,现抱着毯子,感觉又抱着爷爷的脚,昏昏欲睡,又不忍睡去,
告别
一切都是命,这话爷爷以往多回讲过。那天,我十分后悔回家没有和爷爷告个别,我猜他一定为我的无情无义伤心死了。这大概是他的命,对我好言好待十六年,却没有得到我分钟的话别,爷爷讲过,一分钟的和好扺得过一辈子的仇恨,我和他正好反过来。想到这点我忍不住大声哭起来。那时船正好起航,阵阵轮机声把我的哭声吞没得连我自己都听不见一丝毫。
放不下仇恨
报纸纸上说,人要学会放下,放下是一种饶人的善良,也是饶自己的智慧。我这一生许多事都放下了,但有些事又怎么放得下。在鞋厂给皮鞋钉了六年扣子、深知个道理,扣子不是鞋可以脱下,扣子钉上去后就跟鞋子长在一起,脱不下的;有些事长进血肉里。只有死才能放下。我已经等了二十二年。一切都是为了回来。象一个人不能把自己拎起来一样,我放不下回来的念想。我活着就是为了回来。
内心的痛
人活一世,总要经历很多事,有些事情像空气,随风飘散,不留痕迹;有些事情像水印子,留得了一时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则像木刻,刻上去了,消不失的。我觉得自己经历的一些事,像烙铁烙穿肉、伤到筋的疤,不但消不失,还会在阴雨天隐隐疼。
哪里埋着你亲人的尸骨,哪里就是你的故乡。
多年以后,年龄和成功赠予我豁达和宽容之心,让我和命运达成谅解协议,对小瞎子生出同情心,一年又一年,同情心像树的年轮最后长成善心义举,真心帮助过他。但在一九九一年对他只有恨,恨之入骨!
爱
你太可爱了,就是这样对他猛冲猛打,什么都不顾忌,狂热,什么姑娘的面子、尊严,都放下,只要他一个字:爱!我亲人都死光了,孤独了,太需要个人来爱我,而天下哪里去找他这样的好人?:英俊、能干、英勇、幽默,只要他答应爱我,我为他死的心都有,这种心情你可能很难理解的。
人生海海总知道吧,就这意思。”十七岁的乡下傻小子,付得出死的勇气,却拿不出活的底。当时我连“人生海海”也不知什么意思。她扑哧一下笑了,我这是一句闽南话,是形容人生复杂多变但又不止这意思,意思像大海一样宽广,但总的说是教人好好活而不是去死的意思,“记住,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难怪你能活着回来,是她替你死了。”是我替她在活,但话到嘴边被我咬住,不想说。父亲的冷漠和自私让我觉得对不起前妻,而我宁可对不起自己也不能对不起她,她是藏在我心中最深的痛。
爱是人是一种像体力一样的能力,有些人天生在这方面肌肉萎缩。看到这句话时我脑海里首先跳出的形象是父亲,然后是上校:上校是父亲的反面,天生在爱人这方面肌肉发达。两人是相反类型的人,也许正因此才互相吸引,能做好兄弟。我这辈子没交到上校这样的好兄弟,但两任妻子都属于上校型的了。报纸上说,这世上最好的朋友是钱、我一人赚两头,更够了。
人生读后感6
前不久,学校为了党员教师的成长,要求我们每人选一本有益自己的书,经过再三考虑后我选取了这本《国学与人生》,虽然我是计算机教师,但是我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益于我们做人的地方,而且书中众多为我国古代有名的教育学家,现如今仍是很多教育学者竞相效仿的人。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广义上的国学。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历史源远流长,其内涵博大精深。当年,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中国文化衰落到极点时的20世纪初评价世界各大文明的地位和影响时仍然说:“就文明的历史之悠久和影响之深远来看,中华文明是世界上自古以来最伟大的文明”,可见中国文化在世界历史上所留下的印记是多么深刻。中国文化自古号称“雄踞万邦”,在周边国家的心目中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对周边各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灿烂的中国文化,闪烁着智慧之光。这光照亮着我们人生的智慧之门。
国学的精髓有一个源头,当数《易经》、诸子百家学说。这个源头之于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意义,或者说对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确切地说就是“轴心”的意义,并且这个轴心至今还是唯一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学的源头是没有枯竭的,也正因为如此,一个民族只要存在下来了,并不断地得以发展,那么这个民族就有着永恒的价值和生命力。我们发现前人智慧实际也是发现自己的智慧,找到我们的精神之根。或者说得更深入一点,国学的源头,与其所在的时代共创了一段历史的辉煌,开创了一种思想精神的轴心时代,因而也成就了很多圣人们的辉煌人生。而与社会历史人生言之,历史是群体的活动,这就是民族与国家的文明史,但这所有说到底又是以个人集合的形式完成的。这样,焕发一个民族的精神落实下来就是焕发每一个个体的精神。
儒家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为座右铭,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完美的人生理想,是世间最真、善、美的理想体系,是传统中国人在人间作为完人的行为准则。但是,对形而上的探讨,或者说对于宇宙终极真相和个人生命最终归宿的问题,则缺乏了解和研究。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人名教师,我觉得首先要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要了解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学习他们的教育思想,当然,随
着时代的变迁他们的思想、做法并不一定再适合如今的学生,但是我们的老祖宗有一句话是我最喜欢的——“有容乃大”,我觉得这句话虽平实无华,但是却让人觉得震撼。是啊,虽然我们现在在不断学习国外的新内容,新方式,新方法,但是我们自己的东西确实不用多说,要铭记于心的,试问:世上还有哪个国家会有我们这般有底蕴有内涵,所以现在我们要做的更重要的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加上我们自己的文化底蕴,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一百多年前,力倡国学的梁启超语重心长地告诫青年同胞:“吾不患外国学术之思想之不输入,吾唯患本国学术思想之不发明。”他激情洋溢地呼唤中西文明的“交媾”。以育出中华新文化的“胎儿”。一百多年过去了。当初的青年都已作古,而今我们更加任重而道远。文化建设是一项千秋百代的事业,文化教育更是如此。
有人将教师比作给孩子“打底”的工程,记得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天然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和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要想成为一名好教师首先应当“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并且在读书的同时进行实践研究、反思,才称够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和“身正”是教师执业的资本,是为“师”的根本所在;“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朱永新的这句话,点出了教师读书的重要性,教师理应多读书,在阅读中成长。
古人云:“开卷有益”——读《国学与人生》,让我的眼睛霍地一亮,让我的心陡然开阔,只有书读得足够多了,知识积累的足够丰富了,才可以在平日的教学生活中以更少的时间取得更多的收获。美国著名作家弗格森说:“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打开这扇门。”教师的成长之门只能由教师个人打开,别人是无能为力的。所以,让我们自己打开书本,打开自己的成长之门,走向人生发展的最高境界吧!这也正是我未来的奋斗目标。
人生读后感7
近一个月来读了梁漱溟先生写的《人心与人生》,虽说相对于同时期其他书籍来说已经非常简洁易懂,但是对于我来说还是很晦涩,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对这本书的深深的喜爱。我喜爱那种能把道理说得非常明白的书,梁漱溟先生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在读这一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没人能把人生说的相对透彻。读这本书的感受有两点,一是以上说过的透彻,二可中国一句古话来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梁先生的书,在人生不同阶段阅读,一定有很大的不同感受。
本书大致可以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他的人和他的书,第二部分为心理的认识转变,第三部分为人心的特征,第四部分为道德与宗教等,第五部分为东西学术分途。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关于作者的一些故事,这一部分可以概括为人类的全部活动能力可以从其机体内外两面来看:人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即有所感受,复有所施为,既有所施为,复有所感受的那些活动能力;个体生命所依赖以维持其机体内部日夜不停地活动能力。然后作者介绍了人心的三个方面,即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之后作者讲述了关于宗教和道德,关于生命力,关于道德与习惯,关于迷信,关于马克思伦理学。宗教是一种方法,帮助人提高自己的品德,佛教所谓人天乘、小乘、大乘,乘是乘车、乘船之乘,明显点出方法、工具之意义。道德则要人率真行事,只要你一切老师率真,品德自然渐渐提升,不倾向出世;生命力皆有生来禀赋之一面和后天养成的一面。道德不道德是就看它向上还是向下。梁认为内心自觉之明强方显生命本质,自觉贫弱便随俗流转去了;世俗之见以为道德即是好习惯之谓,这是错误的。好习惯只是生活中所必要的工具条件而已,生命初不在此;迷信,是说人自蔽其明,人为何自蔽其明?心有所牵于外,则蔽生而明失也;梁漱溟认为人生哲学或伦理学应以论究人在社会生活中一切行为评价而昭示人生归趣为事。同时,“自然界是人的非有机的躯体”。即人生息于自然界中,混乎其不可分。从人类历史发展之事实出发,以论究社会理想、人生旨趣者,惟马恩学派,从而认为它是一种较好的伦理学。最后作者介绍了东西学术分途。对于梁漱溟先生介绍的这些,我有些感触的是人心,其他的也许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认识。
对于主动性,梁先生强调了,人和动物之所以区别去宇宙间其他物种,是因为人和动物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产生行为。像是水啊,空气也是可以动的,但是他们的动受制于动,是被动,而富有生命者却可以做到真正的主动。此外梁先生还谈到了战争,强调在客观条件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战争胜负取决于主动性,也就是制于人还是受制于人。人的主动性主要在于他能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得出自己的认识与看法,能主动获得相关材料,借助灵感完成作品。那么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上,我们也可以做到主动出击,能充分发挥主动性,获得好的状态。正如梁先生所说,能按照自己意愿行动的才叫人,那么能按照目的而相应行动的才是成功的人。
对于灵活性,梁先生谈到,不循守常规而巧妙地解决了当前的问题,是谓灵活性,能在各种形式变幻中随时予以适当应付,不落于被动是灵活性。灵活性是生命不受制于物而能恒制乎物的表现。灵活性不能坐享其成,但却也是不可求之的。正如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这个百分之一的灵感就是我们所说的灵活性。此外,灵活性还能体现在可以在不同环境下做出正确的事。很多人都梦寐以求能在考场爆发,能在一些关键场合表现最好,殊不知只有平时有了那样的水平,在特定的场合才可能有那样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水到渠成。
最后对于计划性,梁先生谈到,计划是人们在行事之前,却不行动,而就其所要解决的问题中那些对象事物,先从挂念上运用筹措,以较量其宜如何行动,假定出一方案。人类不同与其他动物也在于此。可以说,我所知道的所有成功的人,他们都有极强的计划性,他们能够规划自己的生活直至到分钟,他们珍惜生命中每一分钟,按照自己的计划来做事,长期坚持便做成了大实业。我现在想说说对于计划性我自己的理解。首先要有计划,在此之前就存在一个你要制定计划的原因,既然有这个原因,那么足以证明你有愿望去做这件事。十项以个人完全不想去做这件事,那么他肯定不会去为这件事做规划。其次,计划本身就取决于你自己对事物难易程度和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考量,这算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锻炼。计划的实行,是计划性最关键的一步,不管有多么美好的蓝图,没有实现都只是空梦一场。能坚持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对人坚持的考验。那么为什么有计划的人更加容易成功?还记得一个例子,有一个世界马拉松冠军,有人问他秘诀是什么,他就说“超越我前面那个人”,这是一种智慧,人类就是这样的一种生物,人类更加擅长于追求眼前的事物和接近他的事物,这就决定了你要想做到一个伟大目标只能步步微化目标使之成为一个个小的计划。“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因此,没有那一步步就没有最后的终点线。为此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制定计划,规划自己的生活。
以上便是我初读梁先生这本书的感受,我还有很多部分不明白,但我可以在下一次阅读时懂得多一些,理解深一些。
人生读后感8
叶圣陶老先生是一代教育名家,他的教育思想,在他《教育与人生》这本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对我们教师的教育工作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值得我们去阅读、研究。它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师者前进的方向;它又像一本字典,能让人查到自己原本不懂得问题;它更像是一位长者,在告诉你经验和方法。它语言简练、易懂,能激发读者的种种思考。
寒假里我拜读了叶老的《教育与人生》一书,叶老的教育理念中渗透的人性化教育思想给了我很深的触动。叶老强调:教育的根本价值和目的是育人,是培养自觉的,自动的,发展的,创造的,社会的人,是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
人性化教育要以人为本,具体说要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以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发展为本,以学生的人格和谐发展为本。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他们是教育的主体,是整体的、发展中的,具有巨大的潜力和能动性。在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实施人性化教育的良好时机。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强调学生死读书,高强度地训练,课业负担过重,引起学生恐学、厌学甚至逃学、辍学,学生产生普遍的逆反心理。课堂上采用单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通过接受教师所提示的信息进行学习,作为教学受与者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其主动性和能动性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并且,由于教学质量的好坏通常是用学生的成绩来评估,因而造成了过分看重分数,只注意少数成绩拔尖学生的教育而伤害了大多数学生的自尊心,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形成明显的教育不平等,也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些做法违背了教育发展规律,导致学生在心理上发生扭曲。叶圣陶在谈到中国教育改革时提出:教育本质的改革尤其紧要。教育要为全社会而设计,要为训练成对社会作点事的人而设计;教育决不能为挑选少数选手而设计,结果使这些选手光荣显耀,站在众人的头顶上,伸出手来,收授众人的供养。
作为当代教师,应当从传统的落后的思想中摆脱出来,转变教育教学理念。针对教师怎样来教学生的问题,书中提到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叶老在他的论着中将教师的讲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开门见山,一种是先引起动机再讲,以后者为最有效,在学生接触后想知道的时候才讲,更会使学生豁然开朗,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要注意引导学生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求创新、善创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一点在教育学生环节中体现更为明显,教给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的标准,不仅要用语言讲明,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以身作则,因为教师本身的行为就是标准和规范,也是一种有效的不言之教。关于这一点叶老讲:教育的道理多端,教育的方法各式各样,而‘身教为先’总归是最重要的一条。当然,教师在这一方面要注意和学生沟通,真正的了解学生,应该和他们成为朋友,这样才会更顺利更有效的教书育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一种积极、活泼、兴奋、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拥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教师的任务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的学习动力从外部转向内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做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换,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作用是指导、监督,他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自己做的能力,就像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特梭利每次演讲时总要强调的一句话: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去做。要让学生的学成为一种自主行为,把课堂建设成为一个学生乐于展现自己,乐于发展自己的舞台。全方位地营造一个学生的身心可以健康合理发展的空间。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敬业精神和渊博的知识把学生培养成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人,使他们认识自己的价值并愿意将其体现在社会的发展中。
在《教育与人生》一文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叶老对新一代教育工作者所寄予的深切厚望。品味叶老的教育思想精髓,我也充分感受到了活到老,学到老这句古训的分量,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把最新鲜的知识灌输给自己的学生,有义务教会他们走出学校后如何适应环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有义务将做人的道理传授给他们,这要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高尚的道德操。不仅如此,时代飞速前进的步伐也已经不容许我们留给自己停滞的理由,所以我们必须要不间断地学习,在学习中发展完善自己。
人生读后感9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关;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喜欢读书,喜欢写读后感。因为喜欢思考,喜欢在读完一本书之后,挖掘作者的一些观点,抒发些个人的情感。纵然这些见解不见得有多么高深,文笔也不见得有多么优美,但我觉得这就是我的收获,因为我思考了!
其实,在读《好教育好人生》这本书之前,只知道肖川先生,台湾人,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教授,对于其它就知之甚少了。更有甚者在读之前,暗自以为这本名为《好教育好人生》的书不过就是一位阅历丰富,长年于象牙塔般的校园里的一位教书先生对中国现在的一些教育行为所呼出些“高大上”空洞的言论,并不会对教师、学生有所真正的影响与改变。但在读完肖川先生的序言之后,先前的一些自以为是早已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有敬佩之心、崇敬之意。
肖川先生在全本书中并没有给“好教育”、“好人生”具体下一个定义,而是不断地教导我们怎样做好教育,怎样实现好人生。我觉得如果非要用教科书一样下定义的形式来界定什么是“好教育”、“好人生”的话,那还不如不要写,因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独立性与能动性,每一位优秀的教师都有着一套属于自己的好的教育方法,每一个人都能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文化是多元的,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谦虚谨慎首先是我们应该学到的。以下便是我的一些感悟。
肖川先生在讲述教育意蕴时,说过:“大自然的奇妙奇妙景观,不仅是人们以美的陶冶,也给予人们以智慧的启迪……让孩子们领略到大自然的无限风光,领略到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并由此产生惊异感,从而增进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和与交融,这是完美教育不可或缺的要素。”我很欣赏这段话,并一直都坚信“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的实践理念。自然、社会是启迪我们人生智慧最好的老师,它所涵盖的一些大彻大悟是难以用书本上的言语去描述的,因为别人再怎样形容泰山的雄伟、故宫的辉煌、黄山的挺拔、青海湖的静谧,那终究也是别人的收获,只有当自己亲身经历了,用双眼见证了、用双手实践了,才会收获别样的喜悦。
我记忆最深的一次旅游便是登黄山。以前都是听身边的朋友怎么描述黄山的云奇山异,气势磅礴,更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世人极高的赞赏,心想有机会一定要去爬次黄山。黄山出名的不仅仅是“四绝”,还有黄山的挑山夫。登山途中,时不时会遇到一些挑山夫,他们都是些上了年纪的大叔,都个人的担子里都有不轻的货物,看起来都有百十斤以上。时至今天,挑山夫依然采用原始的方式,负重攀登来满足山上人的生活需求。他们的每一步都充满着危险,但他们身上的那种毅力、顽强值得我们每一个的尊敬。除此外,西海大峡谷一人行也让我铭记于心。幽奇、峻险,诗词歌赋真的难以言表。群峰竞秀、巧石如林、万壑峥嵘的奇特景象,让我一次次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险奇峻峭的山路一次次锻炼我的胆量,让我对生命充满了敬意。再看过大自然所赋予我们瑰丽的日出、浩渺的云海、奇特的山石后,我更加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学会宽容。其实,领略大自然无限风光,不一定就要去攀登险峻的山峰,观看壮阔的大海,即使是一片普普通通的叶子,平平淡淡的一方晴空,一场瑞雪,都是大自然给予我们学习的源泉,都富含着丰富的人生境界。
除此,肖川先生在后文里还提到了,“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的确如此,好的教育是教会学生自己去学,好的教育是为了人生而教育的,换句话说良好的教育是从长远利益角度来考虑的,风物长宜放眼量,着眼于学生的一生成长和生命的滋育才是应有之义,而不是冷冰冰地将知识从这个头脑搬运到那个头脑。然而我们目前的教育更多关注的就是注重眼前利益,学生只要考出高分就天下太平,印证了那句“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虽说是一句玩笑,却也道出了现在教育的弊端。
我是一个经历过所谓“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种教学模式的学生,当然我不认同“应试教育”没有它存在的合理程度。我初中读的是一所农村中学,和全国众多所农村中学一样,学生只要考出高分,升入到好的高中,老师的教学使命也就完成了。在初中三年里,应试教育的逼迫下,我勤奋努力学习,最后考入了南京市金陵中学。金陵中学,和以往初中学习生活不同,更多注重学生的自学,老师教授你方法,让我们织网捕鱼。学校也很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多方面发展,在礼拜二和礼拜五下午开设选修课和社团,学生仅凭兴趣去选秀上课。我是被“奴役”惯了的,一开始进入这种“天堂般”的生活,很难融入,成绩自然也就成了我们般垫底的。但是我并后悔上这所高中,因为它教会我的不是只有考高分,而是更多的实践,更多的为人处事道理。
我以后也是致力于当一名人民教师,我是教会我的学生考高分,填鸭式的教学,还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感悟,去辨别,用情感去濡育他们?我想我会选择后者,良好的教育是为了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是培养学生自主判断与自主选择的能力,而考高分无视学生的主体性,无视他们作为人的自由!
人生读后感10
叔本华讲荣誉,提醒我,不要太在意他人的想法。那不过是存在于他人的脑海里,并不会对我自身产生多大的影响。而且他人的想法不总是对的。我们应当尽量控制我们脆弱的自尊心。
喜欢叔本华对骄傲和虚荣的分析对比。骄傲是我们内心的确信,而虚荣是建立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上的。骄傲是因为我们自己有能力也有信心,而虚荣只会让我们渐渐失去自我。
叔本华说,民族自豪感是最廉价的骄傲。我不认可这个观点。不是最廉价,而是最普遍。有民族自豪感的人,并不一定在其他方面不值得骄傲。为自己的民族骄傲,应该算是一种对国家的认可,而非对自己的自信。
地位
地位和名誉的区别在哪呢?叔本华说地位不过是提供一种虚假的价值。但当这种虚假的价值成为大众普遍认可的代表性事物,我们处在这个社会中的人,又不得不去承认地位的重要性。地位可以维稳,它可能会附带金钱,表明社会对一个人的认可。即使它可能只是一个职称,一张凭证。但是受到社会认可,我们也会因此获得许多好处。
叔本华说,外在的良心就是名誉,内在的名誉就是良心。这句话有点绕,却也很有道理。名誉是我们所呈现出来的,而真正想要获得名誉,需要有良好的品格,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当然,不纯粹是道德的影响。
人要取得社会的信任,必须要有良好的社会评价。良好的评价取决于我们的人格。名誉和声望又有所不同。声望需要争取,而名誉只需要保持。它不需要我们做多大的努力。
追求
我们现在一直在讲追求,但追求何种事物会影响到我们的幸福感。如果我们一直去追求那些我们不可能达到的事物,我们会容易感到挫败而感到无价值。追求简单的关系在这个社会显得有些困难,但如果有丰富的内在,简单的关系反而会使我们感到舒畅,因为人不用一直去考虑他人的想法,而是专心为自己而活,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丰富内在
叔本华这一章讲的很好,提了很多人生的建议。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尽量去寻找那些可以和我们心灵契合的人,无聊的聚会可以少去,因为那不会让我们成长,那只是会让我们妥协,成为和每个人一样的人。事实上,人应该是要为自己而活的。如果一个人有丰富的内在,他就不必一直去社交,逃避自我的反省。
丰富的内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想想人这一生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努力去过好这一生。首先是要关注当下,对当下发生的事情不要过于纠结,要努力去发掘生命中的快乐小事,因为我们很容易忽略那些可以让我们快乐的事情。对于不开心的事情,在我们预见范围之外的,我们就告诉自己,那是命运安排的必然事件,如果是自己造成的,就要及时反思。这虽然听起来很佛学,但是能让自己心境平静下来就挺好。对于未来,我们要订立目标,但因为未来离我们太远了,可能会有点看不见摸不着,所以不用太纠结,顺其自然就好。
人生就像一本书,需要丰富的内容+注释
喜欢叔本华对人生的比喻,他把人生比做一本书,首先是要有丰富的内容,其次要结合这些内容做充分的注释,也就是复盘。我想象以后我回顾这一生,或者写自传的时候,我的人生应该是立体的丰富的,而不是想一想觉得索然无味。努力往丰富的人生走吧!要看我对丰富的定义是什么,它至少不应该把社交当目标。
独立思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很多人,likeme,喜欢观望而不会思考,这简直致命。我们可以看别人的缺点,来对照我们自身,努力不成为那样的人。对别人的缺点不必指责,反正会有人告诉他的,我说了反而会让人不开心,我负责说好话夸赞人就OK了。同时要避免炫耀,人真的会很烦这种。
身体健康是资本,时间是借贷主
我们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包括饮食,睡眠,运动等等。叔本华说,时间就是借贷主,挺有道理。一开始我们透支使用,熬夜等等,很容易很招来不可逆转的后果。我想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抛弃熬夜的坏习惯,就把时间想象成借贷主。作为一个好孩子,怎么可以借贷呢?你还不起啊!
这一章讲了人的一生该如何度过。分析了人生各个阶段的人的特点。童年时期,我们更多的是认知,去发现这个社会。这个时候就是我们塑造价值观的最关键时候。青年时期,我们看大量小说,以为生活就是书中的样子,还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以为只要努力,经过痛苦就能迎来光明。成年后,在经历过大起大落后,我们才知道童话就是骗小孩子的。我们一辈子追求财富,等到老去才终于发现一切都是虚空。
至少在现在看来,叔本华的描述很符合我现在的状态。但人身处于怎样的阶段,就勇敢去尝试。正当少年,就应该努力去探索。最近一直在想,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好好活真的很重要啊!我不希望最后回顾这一生,想起来都是碌碌无为。
人生读后感11
“当你找到生命真正的目标时,热情就会随之产生,你就会为了追求这个目标而活。如果你还在找寻人生道路,你要知道,出现挫折感是很正常的。这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距离赛跑。你渴望活得更有意义,就表示你还在成长,还在超越极限、发展自己的天赋才能。时时检视自己身在何处,并思考自己的行动和优先顺序是否符合你的最高目标,是很健康的做法。”——摘自《人生不设限》
单位党委组织学习澳大利亚残障人士力克·胡哲写的《人生不设限》一书,读来真是受益良多。说实话,我一向不大爱看残疾人写的书,感觉没什么新意,都是一个套路:无非是诉说生活多么艰难,自己多么努力,最后终于得到了某些成绩之类。个人觉得这样的书只是写出了残疾人怎么去做健全人而已。但这本《人生不设限》却是例外,书中并没有刻意渲染残疾给生活造成了多少的不便,而是从心理层面出发,指明人们在身处逆境,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如何去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换一种角度思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走向人生的坦途。因此,这不仅仅是一本给残疾人加油打气的励志书,更是能让所有人都得到启示的心灵读本。
残疾给人造成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身体上的诸多不便自不必说,由此而导致了社会的歧视与排斥则更加难以承受,这会极大地摧残一个人的自信心,从怀疑起自身存在的价值,到不得不按照别人的安排来过自己的生活,甚至于成日里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自甘堕落,永远在社会的最低层挣扎。这应该是目前大多数残疾人生存的普遍状况,绝望和痛苦是他们生活的主调。
力克的书之所以能带给人以别样的启示,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来自于他内心给予他无穷的力量,人世间的一切偏见排斥才不会把人压倒。力克认为每一个人都是上帝的作品,因此都有着自身特殊的价值,关键是看你自己能不能领悟到这一点,并向世人展现出来。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句话绝非妄言,只是很多人一生都无法真正认识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的特长在什么地方,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过完了一辈子。有句话说得好,所谓废品,只是放错了地方的东西,而人类更是如此。没有信仰的人,就不能从更高的境界看问题,他们跳不出自我的小圈子,更无法摆脱他人意见的左右,估计是很难理解这些话的。
我想我们都会听到诸如此类的话“你不能……,……你不行,”后来的许多事实却证明,很多时候并不是真的不行,只是觉得不行而不敢去做而已。所以有人会说,残疾是文明的产物,如果没有健全人给残疾人设定了那么多的限制,就不会有残疾人生活中的种种障碍。看看力克的经历吧,一个四肢全无的人却可以读大学,开公司,去世界各地演讲,很多健全人都比不上他。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他并没有被ròutǐ的限制所束缚,却通过拥有自由的心灵,克服了种种困难从而创造出了生命的奇迹。其实ròutǐ的不自由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许多身体健全的人却拥有一颗不自由的心灵,他们自己给自己定下了许多的禁忌,作茧自缚,画地为牢。就像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反复出现的那一句:非此不可!人一定要在什么年龄做什么事、一定要拥有什么什么,否则就是失败就是……其实世间哪有那么多非此不可的事情呢,就像一年四季都会有鲜花开放,谁规定了花儿只应该开在春天?太阳照好人也照歹人,很多时候不是现实非此不可,而是我们自己硬要把自己塞进某个套子中去。所以力克会说,你的生命不应该受限制,正如神的爱不受限制一样。
每个人都会遇到绝望、痛苦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悲观沮丧只会让人陷入更加绝望的境地,力克说,你觉得未来会变好的概率是零,这种想法太极端了!是啊,我们都是凡人,只能看到眼前一点点的情况,未来会怎样,谁也无法准确的预料,你又凭什么断定未来只会一团糟呢?过去虽然无法改变,但你今天的努力绝对可以左右未来的方向。就像我常常爱看未来一周的天气预报,有时候会为后面几天要下雨而忧心忡忡,觉得会耽误自己上班。其实呢,真的到了那几天,未必就会下雨,这样的担心不就是多余的了?!真可谓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的经验是,现实虽然不会和想象的那样好,但也不会和想象的那样糟,与其成天胡思乱想未来会怎样,还不如打起精神,好好想想自己今天能做些什么,并马上行动起来呢。
梦想是人类的翅膀,正因为拥有了梦想,人类才能上天入地飞越太空,不断地突破自我,创造奇迹。想想有什么事情是你乐此不疲满怀热情都会去做的吧,那就是你今生真正应该达到的目标。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充满了艰辛,但你必须凭着信心坚持到底,这是一个人真正的价值所在。或许每个人都是天才,只是你自己能不能发现这一点,有没有能力找到展示它的机会而已。如何发现真正的自己、如何改善人际关系、如何去寻找机会、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答案:“做最好的自己,我能”。作文
人生读后感12
生活中,一个好的心态,可以使你乐观豁达;一个好的心态,可以使你战胜面临的苦难;一个好的心态,可以使你淡泊名利,过上真正快乐的生活,人生哲理-读后感。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积极的心态能帮助我们获取健康、幸福和财富。有时候的我心态挺积极的,但有时候挺消极的。决定读博士时,不知为啥心情挺矛盾的,然后三年过去了,心态从积极转为了消极心态,
最后终于决定出国一趟,出国的2年,心态挺好,好像看到了美好的未来就在眼前。现在6年过去了,不知道现在心态如何,有点麻木的感觉。呵呵,不管怎样,仍旧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古往今来,许多人之所以失败,究其原因,不是因为无能,而是因为不自信。
自信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动力。当你不自信的时候,你难于做好事情;当你什么也做不好时,你就更加不自信。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若想从这种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就得与失败作斗争,就得树立牢固的自信心。说起自信,一直以为我是个挺自信的人。但是,现在我不得不承认其实我是挺自卑的一个人!我非常相信“自信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动力。”!但是,不知道从何时起,我的自信在一点一点的被磨掉,中间曾经捡起过丢失的那么点自信,但现在又不知道自信跑哪去了。我承认自卑是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但我不会因为自卑而止步不前,不能做到各方面都自信,但可以做到在某方面找到自我和自信!
心动不如行动,虽然行动不一定会成功,但不行动则一定不会成功。生活不会因为你想做什么而给你报酬,也不会因为你知道什么而给你报酬,而是因为你做了些什么才给你报酬。一个人的目标是从梦想开始的,一个人的幸福是从心态上把握的,而一个人的成功则是在行动中实现的。因为只有行动,才是滋润你成功的食物和泉水。
我也懂得“Actions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words”的道理,但有时候的我却是个拖拖拉拉的懒虫。我是个急性子的人,常给人“速度快”的感觉,而实际上,不是因为我的速度快,而是因为我做事马虎,另外,重要的、自己的事时,需要Actions,我却拖呀拖的。感觉自己有点不分轻重缓急,不知道压力到底是什么……人的心灵是脆弱的,需要经常地激励与抚慰。
常常自我激励,自我表扬,会使心灵快乐无比。学会给心灵松绑,就是要给自己营造一个温馨的港湾,常常走进去为自己忙碌疲惫的心灵做做按摩,使心灵的各个零件经常得到维护和保养。总觉得自己挺坚强的,但渐渐发现我挺脆弱的,动不动就掉眼泪,哥哥说一看到我这么大了还动不动流眼泪就想狠狠揍我一顿!
其实,平时的我还挺乐观的,总是嘻嘻哈哈的。但是,有时候,不争气的眼泪就是忍不住往下流。总觉得自己好像与别人反应迟钝,有时候觉得自己挺异类的:某些别人觉得我无法承受的事,我却表现的异常镇定;某些别人觉得闹心的事,我却表现出像个外球人似的旁观者;但某些别人觉得没必要闹心担忧的事,我却一统瞎操心瞎担忧。是需要时不时的维护和保养自己的心灵!有人说,快乐是春天的鲜花,夏天的绿荫,秋天的野果,冬天的漫天飞雪。其实,快乐就在我们身边。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真诚的握手,一次倾心的交谈,就是一种快乐无比的事情。快不快乐自己最清楚,快乐就在我们身边。
呵呵,其实,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快乐,但我知道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快乐,生活中免不了存在一些不快乐的事。快乐也好,不快乐也好,永远相信生活是美好的!丑一点可以,但人丑心不能丑!仁慈善良不在乎一个人的外表,只在乎人的内心!我就是一个丑小鸭,但我是一只快乐的丑小鸭!嘿嘿脆弱一点可以,但人脆弱内心不能懦弱!懦弱的人总是自悲的,所以,一定要有勇气、有主见、有自信!
刚才在前面说了,有时候的我是个脆弱的人。勇气、主见和自信方面,说实在的,也许真有点欠缺,由于我不愿去计较,不愿去硬争,不愿去主动提出某某要求,所以有时候跟人感觉特没主见,但并不代表我是懦弱的!昨天同好朋友聊天,一聊就聊了2个多小时,其中就谈到各自的性格脾气和处事风格,我觉得我确实是属于“糊里糊涂”的人儿。
人生吗,难得糊涂,干嘛将自己搞那么累。笨一点可以,但学习是不论早晚的,只要肯学,相信一点一点的,没有学不会的,就怕你不学!我是一个笨小孩,但好像我也是个懒小孩,该批了……讲究一点可以,但是讲究不是奢侈,讲究要有分寸,不要因为讲究让平凡的生活变了质。很认同这点!度的把握!有点脾气可以,但有脾气不等于有实力。
要学会沉默,储蓄知识财富,做个真正有个性、有脾气的人。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脾气的好坏,我觉得很难定义,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环境下,人的表现是很不同的。比如,对我来说,在外面,对朋友对工作,我脾气很好,忍耐度特别大,但是,在家里,对亲人,对男朋友,我脾气就特差。咳,不管咋样,有实力,有能耐是硬道理啊!
人生读后感12篇(读人生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 2022人生和平凡的世界读后感论文3篇(关于平凡的世界读后感300)
★ 对《红楼梦》的人生感悟读后感3篇(读完《红楼梦》的感悟)
★ 朝花夕拾读后感人生启示范文2022【6篇】(读朝花夕拾有感最新精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