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徒》电影观后感共17篇(门徒的观后感)

时间:2022-10-07 16:58:00 观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门徒》电影观后感共17篇(门徒的观后感),以供参考。

《门徒》电影观后感共17篇(门徒的观后感)

《门徒》电影观后感共1

《门徒》:最具野心的香港电影

  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爆发。一八四二年,中英签署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一八五六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一八六零年,中英签署不平等的《北京中英条约》,中国割九龙司给英国……

  毒品,将中国逼进了屈辱的近代史;毒品,让香港割断了她和伟大母亲的联系。

  之后,那个遥远的岛国统治这个仅一千零七十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长达一百五十五年。尽管取得了经济上的奇迹,香港却失去了和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机会。这直接导致香港电影长久以来缺乏一种大气。

  回归十年,香港电影仍然没有脱去那股“小家子气”:如果有深度,场景一般跳不出一个城市,不是香港就是上海;如果有广度,比如去了国外,那不赌博就打架;去了内地,则不拍武侠就笑话公安。

《门徒》的出现标志着香港电影最后走出了一百五十五年的阴影。它立足香港,放眼南亚,表现了整整一条产业链的全貌;它围绕着这个产业,表现了香港社会各个阶层和此产业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以此为切入点,审视了当代港人多元的生活状态,以及人性的变迁。

  主题的深刻、视野的宽广并不是《门徒》的全部,尔东升在这部电影里延续了他在《旺角黑夜》中的现实主义笔锋,以冷峻的手法叙述故事,剧情有起有伏,收放自如,而且扣人心弦,再加上几位主演的出色发挥,《门徒》并没有浪费它的主题和视野。

  历史总是充满了巧合,《门徒》所表现的这个产业就是臭名昭著的毒品。

  拍拍脑袋,一时半会儿还真想不出什么身份的人物既有可能深入毒品产业的整个流程,又能接触社会各阶层,还能得到观众的情感认同。《门徒》找到了这个唯一且最好的切入点——阿力(吴彦祖饰),一个潜伏在昆哥(刘德华饰)贩毒集团长达七年的警方卧底。

  如果昆哥没得糖尿病的话,阿力最多也就是“有可能”深入毒品产业的整个流程。昆哥看好阿力,想让阿力接手他所有的生意,于是带着阿力转了一大圈,全面、完整地给阿力和观众“说”了一下毒品产业:金三角的毒品产地罂粟漫野,香港的制毒工厂乌烟瘴气,近海的运毒水道畅通隐蔽……结局可想而知,昆哥最终栽在了自己最信任的人手里。这就是《门徒》的主线,讲昆哥和他“门徒”阿力的故事,影片命名为“门徒”的原因就在那里。

《门徒》还有一条清晰的副线,就是阿力和吸毒女阿芬(张静初饰)全家的故事。阿芬是阿力的邻居,她和女儿经常理解阿力的救济。阿力发现阿芬吸毒之后,就停止了对她的帮忙。此时的阿芬视阿力为最后的救命稻草,期望阿力帮忙自己戒毒。尽管阿力为阿芬戒毒消耗了不少财力和精力,还为她驱赶苍蝇般厌恶的吸毒丈夫(古天乐饰),可在经历了阿芬一次又一次的复吸之后,阿力彻底丧失了对阿芬的信心,阿芬也逐渐走向死亡……

《门徒》的主线、副线都不复杂,但片子却很吸引人。

  主线方面,最吸引观众的便是影片对毒品产业链条的全方位表现,其广度、深度,在香港电影,乃至世界电影中都是罕见的。除了表现上文所说的金三角、制毒工厂和近海水道等这些大的毒品集散地,《门徒》还从细节上为观众“透露”了许多贩毒集团的秘密,比如黑话:“美金”指纯海洛因,“港币”指稀释后的海洛因,“脚底上有沙子吗”其实是问“有人跟踪吗”;比如行规:海洛因固块必须要做成后裤兜大小的长方形,这样才好出货,“货在谁手跟谁走”指警察从买家手里缴走了毒品,买家还是要付余钱……这些细节,使影片更加真实,也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影片对昆哥生活近乎写实地表现,也抓住了观众的兴趣点。防止树大招风,昆哥在香港极为低调,得了大病都不敢去私立医院,却在国外买别墅,大肆挥霍;他为人处事极为留意谨慎,除了阿力,他谁都不坚信,不出个性重大的事情也绝不进制毒工厂,怕被人拍下照片,作为起诉他的证物;作为“庄家”,昆哥和亚洲各地的毒枭都有来往,他们互相竞争,也互通消息……对昆哥日常生活的表现,使观众了解了毒枭——这么一个特殊人群的生活状态。另外,影片主线上的一些紧张事件也是吸引观众看下去的关键。比如,查盗版碟的警察为了立功升迁,不顾阿力劝说,强行捣毁制毒工厂

,这将使阿力卧底七年的发奋功亏一篑;昆哥用枪指着阿力的头问他是不是内鬼……

  副线同样引人入胜。瘾君子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他们应对毒品的态度都一样吗?他们的情感生活如何?死亡是他们唯一的归宿吗……不看完影片,你就得不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和一般的主副线电影不一样,《门徒》主副线的事件并不互相交织,而是让阿力成为“介质”,使一条线上的事件在情感上影响阿力,从而影响另一条线。比如:阿芬对毒品的依靠和凄惨的生活让阿力质问昆哥“人为什么吸毒”,也让阿力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好处,坚定了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将“卧底”进行下去的决心。再比如,过着花天酒地生活的昆哥说吸毒者都是自作自受,让阿力很愤怒,这是他力促阿芬戒毒的一个重要原因——他期望阿芬戒毒成功,就能反驳昆哥的说法。

《门徒》中有六个主要人物,能够说都十分具有代表性,除了上文提到的四个人物之外,还有就是阿力的上司苗警官和阿芬的女儿晶晶。

  还是从男主角阿力说起吧。首先,阿力是一个卧底。和《无间道》里的陈永仁类似,他也属于整个香港也不会超过十个的长期卧底。但阿力和陈永仁有两点不一样:一、在贩毒集团的七年里,阿力的是非观并没有发生偏移,没出现陈永仁那种“有时都分不清自己是警还是匪”的状况。阿力勤勤恳恳地为上司工作,手中的毒品按时按点足量上交给苗警官,也不发什么牢骚。更难能可贵的是,阿力尊重并试图拯救每一条生命,无论是自己道上的朋友,还是被车压伤的狗。二、和陈永仁对老大韩琛的敌对态度不一样,阿力和昆哥确实结下了友谊。阿力给医院里的昆哥偷偷带他爱吃的零食、多次阻止得糖尿病的昆哥吃甜品,都不仅仅仅是为了博得他的信任。昆哥被抓后,阿力还要见昆哥一面,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这一点。这两个不一样,使阿力成为一个比陈永仁更富有人情味的卧底形象。可同事的'见利忘义,上司苗警官的灰色作风(后文详述),让阿力的身心都受到很大伤害。其次,阿力是一个男生。他喜爱阿芬,在迷烟的刺激下,完全受潜意识控制的阿力甚至和阿芬有过一次密切接触。感情,是阿力让阿芬戒毒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可阿芬终究还是被毒品夺去了生命。最后,阿力是一个人。毒品对每个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吸引力,除了对它产生的快感存有

  好奇心,现代社会挥之不去的空虚更是越来越多人吸食毒品的主要元凶。同事上司的伤害、对自己推心置腹的大哥的背叛、阿芬的死亡,让情感无所寄托、价值观出现裂痕的阿力产生了极大的空虚感,最后,在一个夜晚,他打开了阿芬的毒品盒……吴彦祖延续了在《旺角黑夜》中的表演方式,以极为内敛的方式塑造了一个没有什么个性的卧底。总之,吴彦祖的这次表现,没有突破,没有亮点,也没有大的瑕疵,中规中矩。

  昆哥是《门徒》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首先是剧本底子好。和其他影片中的毒枭不一样,昆哥这个人物更加可信:他不会在自己的居住地过得很张扬,这等于引火烧身;他不会只是运筹帷幄,急了他会亲自上阵制毒;他不会在高档餐厅很绅士,正因他归根到底是一个暴发户;做生意时他不会耍傻子大头般的豪爽,而是亲自去罂粟产地根据收成定价格;对自己的贩毒生意,他不会大言不惭地承认自己就是靠吸毒者养着的,他会编织“这就是供求关联”,“我又没有逼着他们吸毒”这样自我安慰的谎言,以抚慰没人能彻底抹掉的那最后一丝良知,他甚至期望“所有的吸毒者都死光”,其实并不是正因“这个世界就干净了”,而是正因没人买,就没人卖,就能强迫自己洗手不干,让自己早日脱离自责的苦海;他没有叽叽喳喳的三妻四妾,他有一个正常的家庭,应对和普通人一样的家庭问题……由于尔东升作了超多的调查,在拍摄之前,昆哥这个有血有肉、贴合常识的毒枭形象就已经立了起来。其次是刘德华演得好。从《暗战》到《无间道》,刘德华的演技尽管发挥不稳定,但总体来说是一年一个台阶。这次他所饰演的昆哥,尽管整体把握上仍有不足,但在“制毒”、“为自己的毒品生意开脱”、“怒斥有内鬼”和“死在阿力面前”四场戏里,刘

  德华却灵光一现,演活了一个职业的、外强中干的、暴躁的悲情毒枭。尤其是“为自己的毒品生意开脱”的那一场戏,刘德华经受住了“特写加跳接”的考验,透过瞬间变化的表情和眼神,把掩耳盗铃的毒枭狡辩时自欺欺人、任性的嘴脸演得活灵活现。

  人物真实不代表人物设置真实,昆哥就存在这个问题。他是我见过的最倒霉的毒枭:自己身患糖尿病,大女儿抽烟叛逆,小女儿还有心脏病。也许尔东升觉得昆哥最终的自杀结局不解恨,也许他想告诫观众“做坏事留意遭报应”(“阿芬打毒针,昆哥打药针”的呼应直接在视觉上反映了这一点),也许这是尔东升对那些逃脱法律制裁的毒枭无奈的诅咒……可不管怎样说,这样让人联想到“因果报应”的人物设置在客观上使昆哥这个活生生的人物生活在了一个失真的有着“因果报应”规律的世界,削弱了电影的现实冲击力。对坚信因果报应的观众来说,这样的设置正合其意,但他们也不会把昆哥作为自己“因果报应”理论的一个例子,正因他们知道一个最简单的道理——电影是人编的,人演的,是假的。那对于不坚信因果报应的人来说,他们就觉得更假了。

  阿芬和她的丈夫是最贴近观众的一个主角。正因对普通人而言,我们没有胆量作毒枭,没有条件作卧底,要是体检、政审不合格,连警察都当不上。可你只要有点儿闲钱,再有那么一点儿空虚,成为一个瘾君子还是不难的。从这个好处上说,《门徒》的教化好处几乎全在阿芬和他丈夫身上。阿芬说,她是为了给自己的丈夫做榜样,让他知道毒品能戒,才以身试毒,染上毒瘾的。由于她丈夫的说法刚好和她相反——为了给阿芬做榜样才染上毒瘾,因此我们无法决定谁说的是真话,当然,也有可能这句话只是在瘾君子中流行的能够博得陌生人同情的谎言罢了。说谎,是瘾君子的第一特征。应对毒品的诱惑,阿芬一次又一次放下了戒毒的发奋,其实也是她一次又一次的放下她和阿力的感情。毒品,让阿芬的丈夫把阿芬看作一个生财工具,甚至唆使她去做人肉生意。感情消失,是瘾君子的第二特征。为了筹集毒资,阿芬的丈夫让阿芬和自己的女儿运毒、贩毒;最后,为了分享快感,他还把毒针扎进了阿芬的脖子。丧失人性,是瘾君子的第三个特征。《门徒》剧本把握住了瘾君子的这三大特征,塑造了香港电影史上两个最真实的瘾君子。上一句话之因此有“剧本”二字,就是正因张静初和古天乐的表演并没能抓住瘾君子这三大特征,二人将更多的气力用在

  了对吸毒者外在的模仿上,而且看得出,由于没有相关体验,演员可能比较心虚,演得都还十分用力,一向都绷着,好像时刻准备犯瘾,没能做到收放自如。

  讲到吸毒者我就再插一句。看完全片,我很个性,尔东升没有拍一个吸毒者吸毒时的主观幻象镜头。他也许是怕把那个吸毒者所说的“要啥有啥的美丽世界”拍的太美,会有勾引人吸毒之嫌,只好作罢。但这就在客观上影响了观众对张静初和古天乐表演的评价。电影是剪辑的艺术,镜头之间的不一样组合,会赋予同一表演完全不一样的好处。如果在他们二人表演的过程中,至少在犯瘾的表演中,插入一些“美丽世界”的主观幻象镜头,观众看他们的演出必须会有不一样的观感。

  苗警官是阿力的上司,是一个踩着下属的肩膀往上爬的家伙。单从影片本身来看,由于没交代其他相关资料,“阿力随口胡说自己交给苗警官的毒品卖到了台湾高雄,昆哥电话打过去,高雄真有他的货”这一情节说明这家伙把阿力交给他的毒品卖给台湾、中饱私囊或接济办案经费的可能性很大。苗警官究竟卖没卖毒品?不管尔东升自己怎样说(听得出他有难言之隐),我们从《门徒》里的这个警官和《旺角黑夜》里那个游走在灰色区域的警官都姓“苗”这个细节来看,尔东升也许已经以自己的方式给出了答案。

  晶晶是阿芬的女儿,跟了个吸毒母亲,每一天缺衣少吃,可怜兮兮的,如果不是阿力,她都饿死好几回了。晶晶其实就是一面镜子,从他身上我们能看到阿芬是个因染上毒瘾而不负职责的母亲,阿芬的丈夫是一个丧尽天良的父亲,阿力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好青年。影片结尾,空虚的阿力打开阿芬的毒品盒,正在吸与不吸之间踌躇的时候,晶晶走过来,合上了盒盖,把盒子扔进了垃圾桶里——在被阿力救了多次之后,晶晶最后救了一次阿力。这个情节的象征好处很清晰。

  但我要说,晶晶只是个小孩子,她只知道那个盒子里的东西要了母亲的命,却并不知道是什么让母亲和阿力打开了盒盖。这样的拯救,凑巧罢了。

《门徒》电影观后感共2

  十二门徒童话故事

  在基督诞生前的三百年时,一位母亲生了十二个儿子。可她是那样的贫困潦倒,不知如何来养活这些儿子。她天天向上帝祈祷,请他施恩,让她所有的儿子能见到那即将降临人间的救世主。

  当她生活越来越窘困时,她就把儿子一个个从身边打发出去自谋生路去了。

  老大叫彼得,他已出门走了一整天,走了很远的路,最后进入了一片大森林。他想找一条出去的路,却再也找不着,反而越迷越深。加之他非常饥饿,几乎都站不起来了,他实在太虚弱了,只得躺下来,并深信自己就快离开这个世界了。

  突然从他身边冒出了个小男孩,浑身上下闪着光,像天使一样和善。孩子拍了拍手,彼得只得抬起头望着他。

  只听小孩问道:“你为什么这般绝望地坐在这里?”

“唉!”彼得答道,“我正四处流浪,想找条活路,希望能见到那即将降临人间的救世主,那也是我最大的心愿。”

  孩子说:“那就跟我来吧!你的愿望会满足的。”他拉着可怜的彼得的手,领着他穿过悬崖,来到一个山洞前。他们走进了山洞,里面全是金银水晶,一切都在闪闪发光。在洞的正中央有十二个摇蓝挨个儿排放着。

  小天使说:“躺到第一个摇篮里睡一会儿,我会摇你入睡的.。”

  彼得照做了,天使边唱歌边轻轻晃动他着,最后摇他进入了梦乡。

  当他睡熟时,老二也被他的保护天使领来了,他也像哥哥一样被摇着进了梦乡;接着其他兄弟一个接着一个都来了,直到最后十二个兄弟都躺在金色的摇篮里睡着了。

  他们睡啊,睡啊,一直到三百年后的最后一个晚上,救世主降临了,那时他们醒了,最终和救世主在一起,成了人们所说的耶稣的十二门徒。

《门徒》电影观后感共3

  十二门徒的故事原文:

  在基督诞生前的三百年时,一位母亲生了十二个儿子。可她是那样的贫困潦倒,不知如何来养活这些儿子。她天天向上帝祈祷,请他施恩,让她所有的儿子能和那预言要降临人间的救世主在一起。当她生活越来越窘困时,她就把儿子一个个从身边打发出去找活路。老大叫彼得,他已出门走了一整天,走了很远的路,最后进入了一片大森林。他想找一条出去的路,却再也找不着,反而越迷越深。加之他非常饥饿,几乎都站不起来了,他实在太虚弱了,只得躺下来,并深信死神就在咫尺了。突然从他身边冒出了个小男孩,浑身上下闪着光,像天使一样和善。孩子拍了拍手,彼得只得抬起头望着他。只听小孩问道:“你为什么这般绝望地坐在这里?”“唉!”彼得答道,“我正四处流浪,想找条活路,希望能见到那即将降临人间的.救世主,那也是我最大的心愿。”孩子说:“那就跟我来吧!你的愿望会满足的。”他拉着可怜的彼得的手,领着他穿过悬崖,来到一个山洞前。他们走进了山洞,里面全是金银水晶,一切都在闪闪发光。在洞的正中央有十二个摇蓝挨个儿排放着。小天使说:“躺到第一个摇篮里睡一会儿,我会摇你入睡的。”彼得照做了,天使边唱歌边轻轻晃动他着,最后摇他进入了梦乡。当他睡熟时,老二也被他的保护天使领来了,他也像哥哥一样被摇着进了梦乡;接着其他兄弟一个接着一个都来了,直到最后十二个兄弟都躺在金色的摇篮里睡着了。他们睡啊,睡啊,一直到三百年后的最后一个晚上,救世主降临了,那时他们醒了,最终和救世主在一起,成了人们所说的耶稣的十二门徒。

《门徒》电影观后感共4

  2月14日上映的电影《门徒》,昨天才看到,还是在家里看的DVD,还好盘不错,很清楚。看报纸上说“豪不客气的做个预测,这应该是最好的电影,几位演员的演技都有提高,在片了里很演得很用力”。其实自己一直想去电影院看,也有票,要是就是一直没时间,好不容易有了时间,又被无情的天气给阻止了,初四那天,北京下了特别大的雾,结果没去成,在家里接了一天的电话,处理客人在机场航班延误的问题。十五好天又想去,还是没去成,天太冷了,真是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啊。

  还是说说看影片的感受吧。看报张上说的那么好,对影片的期待还是很高的。张静初的作品说实话,我都没怎么看过,这回还真是头一回,她演的很传神,把一个吸毒人演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吸了毒,又不想吸,但是又控制不住还是要吸的复杂心情和感受。真的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演这部电影,而真的吸了毒,不过我相信既使是这样,她也一定能戒掉的。电影中她的遭遇真的很凄惨。吴彦祖的演技我不想多说,主要是他塑造成的人物,真的不错,我看着也很感人,现实生活是一个善良的小伙,乐于助人,看到一只狗都会去救,然后在做握底的时候,又是外一面,还要表现的那么真实。()好果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真的不知道,现实生活中能不能找到这样一个卧底,要是真有,相信以后破案就简单多了。吴彦祖应该去当警察,我想他会做的很好。呵呵。刘德华虽然是一个反面人物,可是他与老婆之间的亲情同样很感人,真到死的时候还想着自己的亲人。

  吸毒是为什么,吸素是源于空虚。我能想像的到吸了毒的人要是想再尽回来,多么多么的难。可是为什么要去吸呢,还是内为空虚,是不是不空虚了,就不会再去吸毒?我也不知道,这个电影也没有说清楚……

  还是希望朋友们,面对现实,用各种方法去充实自己,写博客不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吗?如果让我选写博客还是吸毒,我肯定先写博客啊。好好活着,开心每一天吧。可别去吸毒啊!

《门徒》电影观后感共5

  隆冬,积雪覆盖大地,一个贫苦的小男孩不得不出门,滑着雪橇去拾柴。拣到柴,把它们捆起来后,小男孩多么希望他不必立刻回家,能就地升上一堆火暖暖身子啊,他快冻僵了。于是他把雪扒到一边,清理出一块地方来,这时他发现了一把小小的金钥匙。他想,既然钥匙在,锁也一定就在附近,便往地里挖,挖出了个铁盒子。“要是这钥匙能配这铁锁就好了!”他想,“那小盒子里一定有许多珍宝。”他找了找,却找不到锁眼。最后他发现了一个小孔,小得几乎看不见。他试了试,钥匙正好能插进。他转动了钥匙,现在我们要等一等,待他把铁盒子打开,揭开盖子,就会知道盒子里有什么好东西了。

《门徒》电影观后感共6

《门徒》是一部涉及毒品的影片,这决定了它的基本价值观: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但影片的思考又不止于此,阿力(吴彦祖)在片头和片尾两次发问:“昆哥(刘德华)和阿芬(张静初)的死让我终于明白了,吸毒是由于空虚。那到底是空虚可怕还是毒品可怕呢?”“门徒”二字点出了主旨,关于皈依和背叛的故事。毒枭昆哥是教父,千挑万选之后错选卧底警察阿力做门徒,继承自己的产业系统。兵贼不能同炉,终于图穷匕见,昆哥问:“我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要这样?”阿力的眼神迎上去:“你不是卖电器!”吸毒是堕落,贩毒是犯罪,缉毒是正义,沾毒的影片必须雷厉风行地反毒。在这一点上,《门徒》和《中华之剑》之类的纪录片没什么不同。甚至《门徒》还真像纪录片一样展示了制毒的过程,贩毒的网络,罂粟的园地它肯定要说教,不说教通不过审查,不说教就丧失了基本的道义立场。

  可是在充满“门徒”和“教父”的香港黑帮片中,90%的片子不是赞颂警察、谴责匪徒的视角。这是香港的电影传统,也是颠扑不破的市场定律。《门徒》也是这样,昆哥从事着十恶不赦的行当,但他并不面目可憎,他的一套“全是吸毒者的错,我们无罪”的歪理很有蛊惑力。为了保护妻女不受牵连,他最后切脉自杀,这不仅让阿力的心里不能平静,也打翻了观众的五味瓶。而警察们是什么德性?廖启智演的反走私警察,一听楼上有大量的毒品,仿佛眼前出现了通往锦袍紫莽的天梯,马上进入疯癫状态,完全不顾同行的死活。尔冬升演的扫毒组总警司,听昆哥说让他们夫妻见面就什么都说出来,给他以立功的机会,就犯下了低级错误:二人见面后马上串供,警方还是一无所获。除了悲天悯人的阿力,片子里的警察都是利令智昏之徒。就这样,两套自相矛盾的价值观共聚一堂。

  如此一来,商业片的肌体上就长出了文艺片的细胞;如此一来,白日梦当中就注入了现实的影子;如此一来,主旋律的轰鸣中就夹杂了不和谐的“噪音”。尔冬升如果不是混迹在商业为王的香港影坛,他会是个特别纯正的文艺片导演。即使生长于迎合为主的拍片氛围中,他仍然要执意加入自己的独特观察。他不愿意政治不正确,也不愿意太过委届自己,这是一种无奈的面面俱到。结果是一次次奉献较高水准的作品,但从来不能发挥到极致。《癫佬正传》是这样,《色情男女》是这样,《门徒》也是这样。唯一的例是《新不了情》,一个绝症美少女把苦情做到了极致,成就了尔冬升最有人缘和人气的电影。《门徒》中,吸毒的恐怖传递出来了,《无间道》式的左右为难感传递出来了,可是看完全片后,就觉得两股力道抵消得厉害,我不知道该抱着怎样的心情走出影院,不知道该怎样简明扼要地介绍这部影片。

  我只能含糊其辞地说:人性是复杂的,电影也是复杂的。片子不难看,相当程度上是由于细节的真实。小孩儿是电影中最有效的催泪弹。让孩子像《妈妈再爱我一次》中那样直接号啕大哭是最笨的办法,聪明的导演只是把孩子置于一种不该承受的艰难境地中,像《偷自行车的人》。孩子越懂事,情节越惨伤。泰国那片鲜艳欲滴的罂粟花,是故事片中少见的玩意儿。据说是为了本片而专门种植的,一待拍完马上铲除。有一个细节让我震骇:剩毒行动中,一个警察伸手进来拽门闩,被一个毒贩用锤子敲掉了整只手!或煽情,或质感,或暴力,凡是动了心思、下了木钱的,观众都不会无动于衷。电影和文章一样,情绪饱满地把一个人、一件事说深、说透,最容易打动观众,也最见功力。《门徒》有点三心二意,但还值得一看。

《门徒》电影观后感共7

  一直不怎么喜欢漫威的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当然,DC的也基本一样,他们两家的电影电视剧都有点对不上我的路数,要么觉得节奏感不搭,要么觉得剧情有点幼稚,有一些并不是那么合理的地方。我想,这应该是因为漫画本身的年代有点古老的原因吧。

  就这部电影自身而言,还是挺热闹的,打斗的场面不用说,里面关于高科技与原始部落的混搭也挺有反差的。不过,有一些场景的特效还是显得五毛了一些,摄影棚的感觉太明显了。

  我觉得看这种类型的科幻电影,完全没有必要纠结于剧情的合理性与人物的塑造,看的就是个场面,整体来说《黑豹》的场面可以打到百分制的70分以上,不过我个人觉得黑豹的塑造和钢铁侠还是有点差距的。

  如果真的有外星科技降落在地球,如果真的被某个看上去荒蛮的地区和部落、国家把这些外星科技隐藏了很多年,那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至少我会向往这样的地球。

《黑豹》之后,我觉得漫威的电影更是可看可不看了,主人公最终是必胜的,如果看,也要抛开结果,去看更精彩的过程

《门徒》电影观后感共8

《门徒》就是那么一部很实的片子,它没有花招,有点死心塌地。

  都说古天乐演得好,其实难演的是吴彦祖。最早拿剧本看主角的时候,吴彦祖挑了古天乐的主角,是安全留意的做法,并且容易出彩。当然他接了如今的主角,应知导演的栽培苦心。

  尔冬升似乎一向都有点偏爱吴彦祖,大戏压身,却不允许大喜大悲。镜头直直地应对五官的时候,他不言不语,又要有沉默中最大声的喊叫。这个年轻的男孩始终在被要求完成一个艺术的高端境界,那种经历处心积虑讲究之后的看似随意。

  他演坏人也不错的,《新警察故事》中的反派有目共睹,而在《门徒》中更考验功力。一个孤独到了极致的人物。孤独的状态往往使一个人显得有魅力,正因交流常常导致丧失神秘感。他的身份使他务必剔除生命中的所有饰物,唯一的主动的真心的接近是对着一群鸽子。之后,张静初(blog)母女无意中进入他的生活,3岁的小女孩在他抱着她走向沙发的短暂时刻里居然知道环着手吊在他的脖子上坚决不放,这是他最后要求收养小姑娘的最初前缘。静止的孤独被打破,如果这个故事讲下去,某一天,他们其实将应对更加悲惨的命运。

  吴彦祖是一个杯具人物。一个履行着最正义的至高无上的使命的人,就正因使命的正义高尚,往往要牺牲掉真实的人生?D?D很难讲这究竟是不是一种幸福。作为一部艺术作品,或者说一群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倡导人类优秀可贵的品质和价值观是天职;但是,当然,也务必允许在这个过程中表达出对类似生命本质的彷徨和挣扎。他从当警察的第一天开始就没有穿过警服,没有做过一天普通的警察,而就是一个被授予了使命的卧底。尔冬升是他的警队上司,刘德华是他的毒枭师父,当刘德华死在他的面前、他来到尔冬升面前要求继续卧底生涯的时候,他究竟做了谁的门徒?如果他的身体完成着刘德华的所有工作,精神上继承着尔冬升的所有指示,对于从来无法泾渭分明的人生,如何识别他的真正归属?

  就好像某一个人很爱你,但是他务必和其他人共度一生,那么要尊重的事实是哪一头呢?

  这个故事毫不复杂,故事背后的暗示却很复杂。(lz13)导演用心良苦,机关算尽。他也是一个典型的悲观主义者,但为人作风却天生刻苦,于是明知道一切都是虚无,却仍然要在每一个过程中一丝不苟、事必躬亲。他对于空虚有最深层的探讨。他坚持吸毒的源头是正因空虚,也许他是对的。

《门徒》整体色彩感觉很素,但其实色块撞击十分浓烈。罂粟花毒艳的风景,张静初家中沉沉的颓靡,使人感觉尔冬升似乎是喜爱浓墨重彩的,并且对于颜色十分敏感。他自己的风格亦是如此,在其中客串一个主角,衣着单色,背的包有橙色的迷彩花纹,很是抢眼。

  他的客串也十分搞笑,久违了演戏生涯,好像不再那么自信,他和吴彦祖的对手戏总是显得他要匆匆逃离。

  至于说到这个导演在筹备影片过程中的艰辛和扎实,对于别人而言或许很难或者很费心力,于他,倒是自然而为。因此,大可不必感慨他的工作态度,正因涉及工作,他就只有这样一个态度。

  他也是一个很有脾气的人,年轻的时候,就一向被说“大男生“,而今自己却说,那是委曲了“大男生”三个字了,其实大男生没有不好,而我其实是自私,万事都要由着自己做主。但是脾气依然是有的。上海首映礼结束之后次日,等着大家集合去机场,古天乐磨蹭迟到,导演即黑脸。他虽是演员出身,却不惯演员的毛病,和一般同类导演很大不一样。他做电影,怀旧的文艺的,抑或青春的,以及带有黑帮气息的……无不做到最好。他执导的得到奖项肯定的影片在风格上几乎无一雷同,所共同的就是对于当下社会问题的关心和职责心。

  在《门徒》中,不好期望看到感情。感情似是而非,变得可有可无。他秉持务实的人生观,就应不喜无谓浪漫,却常常会有遁世的念头?D?D在吴彦祖的身上,偶尔能够看到这样的痕迹。

《门徒》电影观后感共9

(一)

  又是一个人跑去看了场电影,还好,都是些值得看的好片子,尔冬升拍的门徒,其实也是极普遍的一部大毒贩和警察卧底之间的故事,虽是老故事,拍出来却是与众不同,别有一番味道。看后感触颇深。吴念祖中间有句话发人深省:到底是毒品害人,还是空虚害人?!

  片中漂亮的阿芬吸毒过量惨死的镜头触目惊心,尤其是她死后老鼠爬满她的身体时更是让人欲哭无泪,更让我难过的是她的小女儿在父母吸毒后颠波流离,没人供她上学,还时常没吃的。乖巧无辜的样子真是让人心酸。世上竟有这样的父母?自己不想活为什么要孩子跟着受苦呢。却口口声声说爱孩子!实在想不通。人各有各的生活方式,谁也管不着。可孩子却是没有能力选择呀。这情形实在用可怜二字难以形容。当影幕出现孩子稚气的动作时,后面的年轻人竟咯咯笑出了声。天呢。现在的年轻人!面对成为了孤儿无依无助的孩子你们怎么笑得出来呢!听到她们在笑,我就一直觉得嗓子发堵。心情格外沉重。或许我真的是老了,或许我是真的想法太过落伍太过迂腐了。还有这个警察,接济帮助阿芬母女,为抓毒贩出生入死,最后又收养孤女,供她上学,这种正直善良勇敢智慧的警察简直人间少有,世上难寻。反正我没见过这样的好警察。简直是神话般的人物!电影毕竟是电影。大概都是虚构的吧,但愿那些醉生梦死结局悲惨的人物是虚构,但愿这个警察是确有此人,这样的.话,或许看电影的人心情都会好一些吧。但愿如此。

《门徒》电影观后感共10

  两个泪点。

  一是黑古说是自己老婆先吸毒的,理由和张静初讲的一模一样;二是结局处小朋友心灵感应般跑到准备注射毒品的吴彦祖身边阻止了他。

  这部电影有着宿命一样悲戚的基调,这是导演自己的悲悯之心。他没有讽刺任何一个人,没有美化任何一个人,没有批判任何一个人。甚至于在电影中唯一露出丑陋嘴脸的只是那个想立功的海关部门的警官而已。

  这非常难得,在整个毒品链条中,从最底层的种植罂粟的农民,到刀口上讨生活不敢轻信的大毒贩,到消费链条末端的吸毒人,到另一面的缉毒警,没有谁是幸福的,开心的。这其中每一环的参与者都有自己的苦,不同于其他可以描述的知识和经验,这些苦没有体会过的人永远都不会明白。

  你不懂,你就是幸福的,你就只是旁观。旁观似乎给了我们评判别人的权力,所以总是看到各种表现吸毒人家破人亡,贩毒者十恶不赦的作品。

  作为这部电影的观众,我想最幸福的就是导演没有滥用这个评判的“权力”,因为他知道他不懂,他已经是幸福人群的阵营了,为什么还要去在所谓的道德制高点上去批判别人呢。

  故事的讲述透露出悲悯,电影最后的配乐真是格外切题。可惜一直未能找到OST。

  坤哥一直表现出来的是反对吸毒,他看不起那些吸毒的人,甚至觉得这样的人死了世界才会干净点。这和我想象中的大毒枭不同,但意外觉得这才是更真实的,有点不明白为什么会这么想。直到在警局的厕所中,吴彦祖说坤哥三观全颠倒了,我才恍然。

  毒枭并不都是泯灭人性的人渣,只要拥有人性就还是能感觉到同情、内疚,这些人能让自己三观倒错靠的是不去看、不去听、不去感受,这样就体会不到毒品吸食者的痛苦,这样就不会同情。

  就像坤哥说的“这就是市场,有供求的”。这的确就是个市场,而且永远都不会消亡的市场。人类的聪明给自己带来了多少便利就在同时埋下多少隐患。

  也许看个体看不出这些因果循环,贩毒的不一定吸毒,甚至可能是反对吸毒的。但是将人类看作一个整体呢,这些线索一一清晰起来。

  空虚或许也不是吸毒的原因,毕竟最后悟出这个道理的吴彦祖还是没有“成功”。就像那句话“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旁观者又怎么能体会到吸毒者当下的快感和之后的痛苦?!张静初演的很用力,她瘦削的身体,扭曲的肢体语言,无神的双眼都诠释着她对吸毒的理解,可这都不是真的。就像吴彦祖和坤哥之间无论曾有过什么感人肺腑的过往,都是假的。这些假象对于坤哥就像快感至于那些吸毒的人而言。

  信任就是坤哥的毒品,他很少给予信任,就是因为这些人都信不过,就是因为要谨慎,就像他对毒品的态度一样。但是最终他还是中招了,摔在吴彦祖这个“当做亲弟弟”的人身上。

  我在想,也许他临终那一刻,他真的已经分不清到底是吴彦祖出卖了自己还是说吴彦祖从来没有真心对过自己。信任这个毒品带给他的快感和毁灭在那一刻终于和谐统一,他只求这个“小弟”放过自己。

  这里面每一个演员的扮演都是加分的,让人惊喜的当然是刘德华和黑古。第一次看到刘德华这样自然随意的饰演一个角色,连扮帅都自然到深入角色的心底;黑古一身肌肉和角色十分不搭,但那一口龅牙,新加坡机场被抓后哆哆嗦嗦的样子真是非常合适。

  好奇当年自己为什么对电影的宣传很反感不愿意去看,直到最近刷港片才看到。

《门徒》电影观后感共11

  七八点钟困成狗的结果就是十点以后精神成鬼。《门徒》给我的印象和打动实在深刻,所以即便隔了很久,也是想要写完这篇影评。不从片子的整体来谈,写几个觉得很有意思的点。

  首先是片子开头的云。既是故事背景的交代,又是整个电影情绪和基调的渲染。然而在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我是不喜欢这些云的,觉得它们诡异的颜色和加速的流动过于不真实显得夸张。全片结束后,这些云却和其他很多细节一起久久盘桓让我不能忘记。现在想来,是结合剧中人物和故事品读更佳。《门徒》是一个悲剧色彩的故事,但它整体并不压抑,它只是在把整件事情交代给你之后让你感觉到巨大的惶恐。因为它探讨的东西如此远,而给你的感受却如此近。以至于看过之后时时回想起,某个瞬间觉得突然有回味。是的,有些电影是看的时候觉得特别开心特别有意思可过个一两天就觉得兴味聊聊再无可想之处譬如《星际穿越》;而有些电影则是看的时候觉得不过如此,事后回忆起来却感到巨大的感动和动容譬如《frank》。而《门徒》在我心里,属于后者的典范。

  两个月前一天出门回家之后头疼得不能自拔,晚饭喝了一杯红酒之后竟然奇迹般地缓解。不仅缓解,而且感到一种从未体验过的轻松和愉悦感。我把这理解为酒精或者酒中的某种物质给大脑某个部分的纯粹的生理刺激。而明知道这种愉悦是纯生理性的,是假的虚幻的,我还是又去倒了一杯酒。及至后来我每每喜欢喝酒甚至多喝一点,想再去体验当时那种感受却再也不可得。可是酒,却委实从我从来无感的东西变成了一种诱惑。特别最近长时间的情绪不好心情不定,有时候感觉酒会成为你一种心里的依赖,一种你自以为是的解脱。即使那种巨大单纯的愉悦感再不可得,得到的时时不过是迷蒙的困倦感。然而哪怕是暂时的愉悦和安眠不都是好的吗,对于一个只是想要逃避的人来说。极致的快乐想来和极致的痛苦一样,会让人心生怖畏。而前者却披着伪善光鲜的外衣,让人想想不禁心生寒意。酒精尚且如此,更何况毒品。

  于是要提到古仔在片中的演技。对于古仔,他早年被很多人称颂的美貌我是完全理解不能,而他的演技在我所看过的有限港片中也没觉得惊艳。觉得是《门徒》让我开始认识了他。其中扮演毒贩的那种神经质、癫狂、痛苦和猥琐,配合着相当好的造型让我在看电影时好几次怀疑到底是不是古天乐。他的角色表现的是一种人性深处,最原始赤裸也最真诚坦荡的恶。那是被毒品的刺激和占领所剥去了道德和人伦意识之后最单纯的想要快乐想要解脱的恶,是你无法排斥和抗拒的每个人潜藏包裹在内心的部分。古仔的角色有一句台词,是吴彦祖要把他的女儿带走,他说她长得那么像她妈,没准哪天我把她也上了。是的,并不是玩笑,他猥琐得那么真诚坦荡,所说的这句话就像告诉你我今天早上吃了三个包子一碗豆浆一样的平常。而你说这是毒品带给人的吗?是毒品一层一层剥离出人性里善的部分,把你最底层隐藏的恶暴露出来的吗?我觉得不是的。没有毒品,还会有烟,有酒,有性、有赌博,甚至七宗罪中不是还有暴食一项么。而人从来都只是被华服美衣伪装起来的兽,不是毒品在改变你,是你自己的选择在还原你。是你在虚幻的快乐与真实的痛苦之间选择了前者。这是欲望,是的,人从来不会没有或者驱逐欲望,他们只是用一种欲望,代替另一种欲望。

  提到演技就再来说说吴彦祖。之前多少看过一些评论,对吴彦祖饰演的卧底警察看到张静初的尸体之后的大叫多有诟病,认为略显浮夸了。诟病的原因无非是因为那个叫喊特别的长,而吴彦祖的眼神和表情变化并不突出。而且就吴彦祖的角色来说,长期浸淫在毒贩和吸毒者的圈子里,张静初爬满老鼠的尸体和依然张大的眼睛虽然可怕,却也不至于让他惊恐失神到如此地步。是的,就是因为不至于让他失神到如此地步,我才觉得这部分的表现特别真实。可能是自己的意淫,也可能是导演和演员的有意为之。我总认为这段发现张静初尸体后的叫喊,是吴彦祖角色本身的一种借题发挥。作为一个年轻有抱负的警察,他实际上是不愿意这样多年从事卧底工作的。他所见到的人和事情让他迷惑,让他压抑,卧底的工作又让他长期的戒备和精神紧张。他无处派遣也无人诉说,只能不断地问自己人为什么要吸毒,他试图从毒贩身上、从他接触的吸毒的人身上甚至自己身上找答案,都找不到。这种压抑和迷茫让他陷入一种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甚至无法面对的痛苦之中,因而他和张静初ml的情节里,两个人几乎是各自单纯地在自我发泄。张是沉迷在吸毒过后的亢奋和虚幻,而吴则是用身体的刺激来让自己停止思考。因为他无处发泄,所以在看到张静初的尸体之后,他几乎是借题发挥式的不断地大叫。起先肯定是因为震惊和恐怖,毕竟那画面的刺激的确大。而我想吴张二人角色的感情,是有一定的好感在其中的。而吴出于自己身份的原因,对这种好感是存在厌恶和排斥的,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他从张和张的女儿身上是能体会到一种其实并不存在的温暖和生活感的,而那是他多年生活中所向往而又无法存在的东西。所以从震惊到悲伤到对自己的好多深深浅浅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痛苦的发泄,这个喊叫的确是需要这么长时间的。是一种神经质似的自说自话的情绪表达,是他给自己的一个出口。就像平时不愿展露自己情绪的人会特意去看悲伤的电影哭泣一样,是给自己一个虚幻的安慰而已。可是这种情绪和心理的存在却真实,所以也许你看到的并不是演员或者角色,而不过是你自己。

  既然古和吴都说了,就再来说说张静初。张的角色在吸毒之后诱惑吴的时候,穿着一件廉价的白色裙子。衬着房间破败而斑驳的背景,显得就像一个在鲜血中静坐的洋娃娃一样,有一种病态的美感。她的那种母亲的形象、想戒毒的愿望以及正常时候的安静温柔和吸毒时候的急切、撩起裙子打针的性感以及最后身体上爬满老鼠的死后画面对比太明显。以至于她说她是为了给他丈夫证明可以戒掉而吸毒一开始我是那么相信,及至古仔的角色也说出一样的话。说实话两个人放在一起,可能更多的人还是觉得张那样的人更可信吧。可是吸了毒的人,还是人吗?或者说,被强烈欲望占有驱使的人,是兽,是人,还是欲望本身?

  而片子里表现的欲望实际也不只是毒品一种。其中吴彦祖去工厂被一队不相干的警察碰到,领队为了争功升职而冒险去闯工厂。手伸到大门的孔洞里试图打开大门,结果被毒贩生生把手敲了下来。而被敲下来的那只手在毒贩手里还做了一个曲起手指的动作。这个被内地上映剪掉的情节也是我的心头好。我觉得偏要在这只将死未死的手上解读出点什么导演的用意所表达的内涵未免有过度解读之嫌,而我也不愿去解读。只是单纯地觉得这个镜头有一点恐怖有一点戏谑也特别有一点诡异的美感。

  最后要说的就是结尾。影片看到后来,我几乎是在期盼着结尾吴彦祖开始吸毒。因为觉得这样才符合整个片子的走向和人物的心理变化。而如果吴的角色最后只是一枚受了嘉奖然后依然痛苦并坚持着卧底的缉毒警察,这种情节未免太内地太主旋律。好在最后没有让人失望。吴彦祖最后找出张静初留下的毒品,穿着升职之后的警服,坐在旧而脏的沙发上卷起袖子打针的画面实在是太性感和美丽。除此之外,我觉得这种剧情的发展是真实,符合人物的心理期待的。吴彦祖饰演的卧底警察他是敬业的、忠于职守的,而且不能否认他也是优秀的。可是他也是极度痛苦的。他升职嘉奖的喜悦无人分享,而这荣誉也是靠背叛信任换来的,他孤独压抑,而这些都不足以动摇他的心。真正让他最后打下那一针的,是疑惑。不知道自己的背叛是不是对的,不知道谁是坏人谁是好人,不知道张和古两人他该相信谁,不知道人为什么吸毒,不知道活着和毒品究竟哪个更可怕。于是他想给自己一个答案,也只有这种方式,他能给自己答案。这是结束,也是开始,是万劫不复的解脱。

  因为生和死和毒品,都不可怕。空虚最可怕。

《门徒》电影观后感共12

  我看电影总是会哭。

  无论是有被批评有多烂的《黄金甲》还是被很多人呼“并不惊悚”的《门》。还是《生日快乐》诸如此类。我总是很容易被里面某一个情节所触动,然后,哭个稀里哗啦。

  这真不是一个好习惯。

  我想,我只是适合做一个单纯的看客。而不适合去做一个评论家。尽管有人建议我去写写影评什么的。我总是容易被一些细小琐碎的情节,所打动。也许,只是一句台词。又也许,只是一个眼神。沉浸在一些小悲小喜当中。即使被批的体无完肤的《黄金甲》,也会因着巩俐那句看似淡定的“菊花都绣好了,总该开一回吧”,而感觉到一种悲凉的哀伤。

  昨天看《门徒》依然如此。

  说起来里面除了古天乐饰演的那个角色之外,我最不喜欢的,便是吴彦祖饰演的卧底警察阿力了。

  对这个人,似乎潜意识里面,总有一些不屑。

  看完影片之后,我很不客气的骂了他:做婊子还想立贞节牌坊。

  八年来,坤哥(刘德华饰)一手将他提携起来。并将他视做最亲密的手足,甚至收他做门徒,将庄家的位子毫无留恋的传与他。为了给警方提供更多资料,阿力故意说“想自己出批货”。坤哥不想阿力自己去涉险,只问他要多少钱,可以从他这儿取。那份视他如己出关心入微的真情,不知道当时的阿力会不会为自己设局骗他,而觉得有一丝羞愧不安。

  坤哥告诉阿力,不要相信任何一个人。却,毫无保留地相信了阿力。并最终死在他设下的局里。

  我觉得,最为残忍的一段,便是在警署洗手间里面,阿力向坤哥坦白,他是一个做了八年的卧底。坤哥青筋迸出的脖子上汩汩的流着鲜血(为了保全自己的老婆,他割破脖子上的动脉自杀了),眼睛里全是难以置信的恐怖:为什么?!为什么?!究竟为什么你要这样做?!他绝望的讲着八年前他是怎样一次又一次的拯救阿力。阿力跟他说,那是假的。不肯死心的坤哥,又问,为什么他肯拼命替他抵死?阿力再次告诉他,那是假的,那只是警察设下的一个局。

  坤哥这一生最引以为傲的一个人,在他面前亲手揭示了这残忍的真相。一切,只不过是早就设好了的一个局。花费了八年的时间。

  坤哥至死的时候仍戏以置信。他这一辈子,最大的失败,竟然如此残忍。

  刘德华饰演的这个毒枭(坤哥),在影片里面有很柔情的一面。他临死前竟然还跪下来求阿力,要阿力放过他老婆(他老婆当时再度有了身孕),那样的哀求,一点尊严也没有的跪在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接班人面前。

  这一段,甚至比张静初死后尸体被老鼠吃食更为可怕。那毕竟不是人为。

  阿力最后仍然揭发了坤哥的老婆。在坤哥求他再等一会儿,求他不要动自己,让他的血慢慢的流,等他老婆离开警局,而阿力没有动的时候,我几乎以为阿力默许了呢。我不明白,既然他不肯放过坤哥的老婆,又为什么不肯送坤哥去医院,而眼睁睁看他失血过多而死?

  他跟坤哥的小姨子(何美钿):你姐姐也参与了贩毒。何美钿捂着嘴跑开了。坤哥的两个孩子,有一个啐了他一脸口水,另外一个给了他一耳光。接着,也跑开了。

  到这里,也算还勉强能够让人接受。尽管,未免有些冷血。但是,他是一个警察。是不是。警察就要秉公执法,不能投入个人感情。

  但接下来,他为了获得阿芬(张静初饰)女儿的监护权,而用毒品诱惑古天乐(阿芬的老公)时就让人无法接受了。两者根本就是相互背离。前者他出卖坤哥,是因为他是卧底;他揭发坤哥的老婆,是因为他是警察,他要秉公执法。那么,这一刻,他便是滥用职权。

  他让古天乐身上绑满毒品,在机场却示意自己人(此时他的身份依然是卧底,坐在毒品老大交椅上的卧底),也就是警察当场以运送毒品的罪名将古天乐抓获,并使之镗锒入狱。可怜的古天乐,吓得都要尿裤子了。吓得面无人色的古天乐,打着冷颤问他怎么办。他貌似很潇洒的说了句:怎么办?我们彻底完了。然后有警察帮他打开手铐,他大步走出警局。

  那一刻,无论如何也不能不让人觉得他不猥琐。

  另外,他明明不喜欢坤哥的小姨子,却最终跟她发生了关系(在此之前他跟阿芬已经有过身体接触)。再度验证了“一个男人,他可以不接受一个女人的爱,可是他不会拒绝这个女人的身体 ”这句话。

  张静初饰演的阿芬,为了证明给古天乐看毒品是可以戒掉的,而开始吸毒,并最终无法戒掉。在她决定为阿力戒毒的时候,我几乎以为可以看到他们美好的未来。可惜,最终古天乐仍然找到了她。并迫使她再次吸毒。阿力没有给阿芬解释的机会,便把阿芬跟她的孩子赶出门外。以至阿芬对生活再次失去了信心,觉得了无生趣。甚至让人觉得最后阿芬要古天乐在自己的脖子上注射毒品是有意求死。古天乐有提醒过她,可不可以,能不能受得了。她笑着指着自己的脖子做无谓状:来啊。然后,惨死。

  我甚至想,如若阿力肯听她解释,肯给她鼓励,安慰,会不会有很美好的结局?被赶出去后,她曾经跪在地上求阿力:你连一条狗都肯救,你就救救我,再给我一次机会吧。阿力把她推到一边,说:狗是没有选择的(那条狗被力撞断了腿),但是你有!然后,转身离去。

  阿芬的死,大半跟他有关。他给了阿芬重新生活的希望,却也亲手掐死了这簇希望的小火花。

  总之,感觉阿力这个人,是有着精神缺陷的一个人。有着非常矛盾的两面。甚至因为做了八年的卧底,见到警察巡逻也会下意识的转身就走。他自己也陷入非常迷惘的境地,一边当毒贩、一边继续追踪贩毒线的源头,甚至隐约已经分不清自己的真正身份……

  他一边为自己出卖坤哥而自责,一边又为自己警察的身份所若恼。

  影片的最后,他坐在阿芬曾经的房间里,思绪混乱。他看到坤哥出现在他面前,怒目相视,不断的用眼神置问他,为什么。充满被背叛被出卖的愤怒。他又看到阿芬,穿了曾经与他亲密接触时穿的白衣,安静的坐在那里,凝望着他……

  我很怀疑,他最后会不会得一种叫做精神分裂的病。

  最后总结:千万不要去做卧底。

《门徒》电影观后感共13

  门徒观后感1000字

  第一次知道《门徒》这个电影,是因为今年很热门的《湄公河行动》,有人说这电影揭露任性,我就好奇找来看。最初是想在哔哩哔哩找的,可是那里没有资源,只有古天乐演的那一段的Cut,不能不说古天乐演技真好,把吸毒者那种人模鬼样的样子演活了,体形瘦削,不知道为什么的总有一只眼睛是乌青的,一口黄牙,注射毒品后双眼翻白的一副死到临头的感觉,或者叫欲死欲仙?不太懂。看了这部cut后就对这电影更感兴趣了,我发誓绝对不是因为古天乐的颜值去看的,毕竟他在里面真的演得人不人鬼不鬼的,我要是在路上见到这么可恨又不要脸的人,我都想踹他两脚。

  百度搜了一下,这部电影定义为惊悚片,也看了一些影评,说里面有一个群鼠啃尸体的场面,我有点怕,但也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毕竟小时候看过一个故事会里的故事是说一个瘾君子在家里吸毒,住的楼层又低,然后最后几天没出现,家里人一打开门,发现他只剩骷髅骨头了。因为他平时吸毒的时候,旁边的蛇都会闻到,结果他几天不吸,蛇的毒瘾犯了,就把他吃了。小时候觉得这个故事挺恐怖的,但是也能接受,这么多年来,细节记不住,但总是记得这个结局。加上发的那些安全教育书,远离毒品,所以我一直都觉得毒品真的是一个特别恐怖的东西,吸上了,就永远都戒不掉了。每次拿这个跟别人讨论,毒品戒不掉,总有一些人跟我争论,说如果是她或者是她父亲,肯定能戒掉,因为她们的意志力很强大,刚开始的时候我总是会跟她们争论,最后都会放弃,反正我争不过她们,但是对于这个东西,我是永远都不会去试的,毕竟我的意志力薄弱,不然就不会那么多年都减不了肥一直都抵抗不了食物的诱惑。

  好了言归正传,开始看这个电影了,一开头就看到张静初披散头发在一个很脏的屋子里面注射毒品,尼玛惊悚效果不比午夜凶铃低啊。接着小萌萝莉出场,很熟练的帮妈妈把针头拔出来,扔到垃圾桶里面去,看到这里真的很心疼这个萝莉,这么小了就要承受这么多,还会替妈妈拔针头,她是看过多少次妈妈毒瘾发作的恐怖样子才能学会这么平静的帮妈妈拔针头的,瘾君子真的是害人不浅啊。

  吴彦祖出场倒不是很惊艳,经过一系列的精彩指挥,他顺利完成了对毒品传输的指挥,然后把手机扔掉,回家喂鸽子煮面吃。对面楼的萝莉看到帅叔叔煮面禁不住跟妈妈说很饿,妈妈过去借面吃。

  然后就是刘德华那个处于叛逆期的`男不男女不女的女儿出场,说真的,如果那是我的女儿,我也恨不得把她塞回去再生一个算了,小小年纪把自己弄得男不男女不女的,老爸得了糖尿病伴肾衰,身体虚弱,连小便都要别人扶着才能上厕所,她却连帮爸爸收拾衣服去住院这个小小的要求都不愿意做

  怀着孕没化妆的袁咏仪看起来有点憔悴,但是眼睛还是很漂亮,刘德华算是这部电影的大boss,可惜不知道是不是多年贩毒做的亏心事太多了,自己先天性糖尿病,大女儿叛逆难教,小女儿有先天性心脏病,老婆高血压,胆固醇高还怀孕,唯一美好的事大概就是夫妻感情和谐了吧。

  演出来的感觉跟普通中年男人没什么两样了,都有点看不出偶像的风采了,他这个大BOSS也不是那种一味心狠手辣的那种,而是有血有肉,更像一个普通的中年男人,可惜他做的是制毒贩毒的生意啊,只当自己是做普通生意的,从来不觉得这是在害人,反而觉得都是瘾君子的错,说真的,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啊。

  通篇张静初的戏份很多,她问为什么家里放了老鼠药还会有老鼠来,不由得想起小时候看的那篇吸毒上瘾的蛇。这个电影里面的老鼠也是一样的,闻到毒烟,就算有老鼠药也宁愿冒着生命危险来吸毒。

  吴彦祖跟张静初两母子继续和平的相处着,如果不是因为张静初毒瘾犯了,他可能还一直蒙在鼓里继续帮她。张静初给吴彦祖做头部按摩,吴彦祖睡着了,张静初却毒瘾犯了,吸烟不能解毒瘾,就注射,在自己大腿上的静脉注射,为什么要在大腿,因为手臂上已经找不到血管打了。注射以后飘飘欲仙,忘记了一切烦恼,还穿着白色的睡裙去诱惑吴彦祖,吴彦祖果然上钩了。可惜中途摸到了她的小腿后侧,一片青紫,盯着贩毒分子八年的他怎么会看不出来,他问趴在她,是什么感觉,张静初说,是忘记一切烦恼的感觉。这一段诱惑,不是真正的喜欢,看了一些资料,特别是吸毒的人,喜欢聚在一起吸,吸完后就群P,尼玛,画面不要太美。有些评论说张静初在里面根本不是真正喜欢吴彦祖,她只是感激有这么一个人帮助她而已。吴彦祖没有放弃张静初,帮她戒毒,希望她可以重新开始。可惜古天乐这个号称很爱老婆的男人出现了,他主动提供毒品给张静初。张静初想避开他,搬到吴彦祖那里住,宁愿被捆绑也要戒毒,可惜吴彦祖出差几天,然后古天乐撬门进了吴彦祖家。

  张静初戒毒失败,一步一步的堕落,很安静的带着女儿一起任古天乐摆布在那里贩毒,不过她就算再穷也没有卖身,莫名其妙的赞点。而古天乐真的是太不要脸了,劝自己老婆卖身,被老鸨骂了,真解恨啊。但是现实中确实就有这样的人,女的没钱吸了,就去卖,由于注射毒品共用针头,吸毒后又容易滥交,很多人都得了艾滋病,最后很凄凉的横尸街头。张静初最后的结局也不怎么好,古天乐得到了一种新的毒品,要给张静初试试,可是找不到她手臂上的静脉血管了,张静初叫他打脖子上的血管,爽的快,古天乐答应了。其实张静初那时候就没多少求生欲望了,果然,打完后,估计是药水刚推完,张静初就全身抽搐,还是欲仙一欲死?我分得不太清楚,然后就死了,直到她女儿饿了好几天自己去吴彦祖家敲门找吃的,吴彦祖去看她家看的时候,才看到她维持着那个全身抽搐的姿势,眼睛睁大,嘴巴张开,嘴巴外面还有一些血,算是死不瞑目了,身上有很多老鼠爬来爬去,这一段我特意把音箱关了,怕听到吴彦祖的惊叫声晚上睡不着。这也是促进吴彦祖加快速度把刘德华抓起来的重要因素之一吧。

  张静初的线就结束了,再说刘德华,刘德华虽然在医院里虚弱到连上厕所的力气都没有,但是他一听说毒品制作出了问题就立马叫吴彦祖开车送他去作坊里面亲力亲为,而且成功找到原因并且顺利制造毒品,能看得出他的化学功底很好心理素质也不错,临了还要跟吴彦祖解释自己是个有良心的商人,起码混进去毒品里面的东西是没有毒的,纯度也比外面的高。看到自己的女儿跟一堆不良少年一起抽烟的时候怒不可遏却又无可奈何,明明被气得半死,女儿过马路的时候还是会叫她小心,一副慈父的样子就出来了,虽然他制毒又不准女儿抽烟,制毒又叫手下远离瘾君子这个观点有点矛盾。怀疑吴彦祖有问题的时候恨不得一枪崩了他又舍不得,毕竟那个人跟他出生入死八年,可惜,他唯一一次相信别人却把自己赔进去了。最后为了家人,自己用瓷砖割了颈动脉逃离了审判,也保护了家庭。

  配角廖启智又演了一次只顾自己升迁不顾别人死活的海关,一边在车里边吃薯条边喝饮料还觉得辛苦的上司,碰到同道的时候为了升迁把别人打得半死不活还逼得一个毒贩从八楼跳下来当场死亡,明知道用枪打铁门流弹容易反弹到自己人还继续,最后手被砍断了。我只能说,罪有应得。

  整个电影很精彩,可是毒品这个东西真的不好戒也不好禁,涉及的利益太多了,军人自己也种罂一粟,自产自销,自己拥有武装军队,活脱脱的土皇帝。片子里头那个预言说得一点都不对,说因为市场压缩,十年内金三角会变成旅游区,然并卵,最近才出的一部电影叫《湄公河行动》,告诉我们那里还是毒贩的天堂,虽然湄公河事件发生在,现在已经了,毒品生意还是一本万利。

  这个电影很精彩,但是我没办法再看第二遍,因为实在太压抑了,小萝莉的乖巧懂事与无辜,因吸毒最后死于毒品的妈妈,贩毒被判死刑的爸爸,这只是全球那么多个被毒品危害的家庭的一个缩影而已。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也曾经见过吸毒过后悠悠荡荡对外界毫无反应的女人,也见过因为贩毒要逃脱审判结果跳楼自杀的男人。好吧,我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死人了,没办法跟他们沟通感受。希望这个世界上的瘾君子可以越来越少吧,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门徒》电影观后感共14

《无间道》始,香港的卧底电影带着浓烈的商业味道不停地涌向饥渴的票房。只是,这种无谓重复的商业运作到底能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视觉感动呢。视觉疲劳和审美疲劳已经到达一个前所未有的饱和状态的时候,有时候会选取因噎废食地逃开。《无间道》、《黑白道》、《卧虎》……有时候我不禁停下来想,近年来的香港电影除了繁华的卧底行动之外,是否还能玩出什么新的花样来呢。

  然而,此刻我却把这部电影看成是香港卧底电影的一个新里程。正因题材并不新鲜,但是能在甚至已经沦为庸俗的电影题材里找到自己的观点并完整无遗地呈此刻我们眼前的作品,是足以得到这样的赞叹。

  一脸正气的吴彦祖似乎已经开始显得成熟稳重了。但是在这部电影里,步履蹒跚病病怏怏的刘德华毫无疑问显得更光彩夺目。如果在其它的电影里,吴彦祖的表现和阿力这个人物形象就应会获得最大的赞赏。但是,当我们看了太多的卧底电影和卧底警员的迷茫之后,他似乎只能成为那些反面人物一个华丽丽的韵脚了。

  太多对卧底警员的描绘带来的审美疲劳让我吃不下吴彦祖这道俊俏的大餐而偏颇于趋于清淡的刘德华。不再花费最大的精力去刻画属于正义的卧底警员,这部电影能在繁杂而参差不齐的卧底电影里异军突起,归功于它把惯有的正义感和世俗善恶观念放到了次位,而人性化地用大功夫刻画了阿昆这个人物形象。什么是对错,什么是善恶。在如此张狂的年化里似乎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于是阿昆这个大毒枭在这部电影里能够得到和卧底警员阿力均等的甚至凌驾于之上的刻画就足以让人惊喜了。

  新年伊始。尔冬升无疑给我们奉献了一份视听和灵性的大礼。刘德华,吴彦祖的表现均显得中规中矩;袁咏仪和何美钿戏份不多因此无甚表现力;张静初反而绽放着一种病态的妖娆美感,但是有点虚妄。纵观全剧,所有的演员其实并没有太大的突破,这部电影就应归功于尔冬升作为一个导演时对镜头的驾驭潜质和作为一个编剧时对情节的把握以及两者合而为一时对人物的塑造的细腻功底。

  这的确是一部细腻的电影。在这种题材电影上用细腻这个形容词也许并不十分恰当,但是,这部电影它的确是。我们能在很多地方看到这种极致而华美的细腻。电影对人物的塑造已经不仅仅仅是停留在平面而简单的性格构造而开始转向一种更繁杂的多重性格构造了,这无疑是近年来香港电影一个十分可喜的趋势。

  这是一部男生的电影,但是在如此男性化的看似粗糙的剪辑里,这部电影却有着男生特有而与众不一样的细腻。

  我们来看看阿昆。作为毒枭,他是声名显赫、谨慎而无情,操控着香港贩毒集团的最大庄家;作为父亲,他却只能徒劳地气愤而无能为力;作为丈夫,他是细心呵护疼爱有加的好男生;作为行内的竞争对手以及合作伙伴,他是多疑而且从来不信任任何人;作为教父,他却无所保留地倾囊相授;作为一个生理单位上的人,他是一个病重的老人;但是在警察眼里,他却仅仅只是一个无恶不作的狡猾的庄家。如果放在世界电影里来看阿昆这个形象也许还不够出众,但是放在香港电影里,阿昆这个人物形象也许更贴合我的审美标准。廉颇老矣,不再是风华正茂盛气凌人的张狂毒枭,而仅仅是一个留意谨慎病病怏怏的老男生。我说他是香港教父,并不是正因作为刘德华的阿昆,而正因作为阿昆的刘德华。

  除了阿昆还有阿力。阿力是个善良的好人,只是正因他是警察,是卧底,因此他似乎只能孤单地一个人活着。张静初扮演的阿芬成了他作为一个好人的所有优点的集结和释放。他尽心尽力地帮忙她戒毒,一次次地坚信她,甚至在最后领养了她的女儿。他在阿芬身上完整了他作为一个好人的人生,就算最后只能看着她的尸体上爬满了饥饿的老鼠而惊恐在悲鸣。但是他却把阿芬的丈夫推上了绝路,以正义之名,以堂皇之名。这时候的他却显得邪恶而狠毒。

  再看看阿芬。她和她的丈夫说的是同样的话:“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在吸毒了,我劝他戒毒,他说根本不可能戒得掉,我只是想救他,我想证明其实能够戒得掉,于是我也吸了毒,但是,原来是真的没办法戒掉……”我们能够想象到的是阿力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动,但是我们却能在镜头里看到他听到她的丈夫也说同样的话的时候脸上那种扭曲的表情。阿芬和她的丈夫是这部电影里对人性最刻毒的批判和对吸毒者最有力的责骂,隐蕴着同情。他们赋予了这部电影浓厚的说教好处,但是他们也仅仅只是阿昆和阿力丰富的人性更多一层的侧面描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里对于气氛的把握显得十分到位。尤其是体此刻张静初演绎的阿芬身上,印象深刻的有三个骤然的转折。

  其一是她和吴彦祖的激情戏之后突然的抽蓄让我背脊发凉,这是利用了联想思维的气氛转折,从二人的唯美性感描绘到阿芬的突然抽蓄,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亲密的身体接触之后,安逸的两个紧贴的人,突然,所有的美感彻底地丧失了而且转而进入了一种诡异不安的氛围里。

  还有一个气氛的骤变是阿芬在脖子上注射了毒品之后表情上的转变,从享用的快感到突然的痛苦到抽畜再到表情麻木的定格。这种视觉上的逐一调整也许是为了表现张静初对人物的把握以及从氛围上营造一种不安定的紧张,很到位。

  最后一个是阿芬的死。在电影开始的时候阿力说:“阿芬和昆哥死后……”我就一向在想象最后的阿芬将会如何死去。只是我从来不曾想过她会是这样死去,死在屋子里,直到身上爬满了饥饿的老鼠在不停地撕咬。这个特写的镜头有着一种十分直白的视觉冲击。

  这三个骤然的转变给这部电影弥散了一种极其浓烈的说教底蕴。一个吸毒者,从一开始的种种具有唯美的性感描绘到最后死在屋子里的地板上爬满了老鼠的尸体的白描,从一个沦落的过程上描绘了吸毒的末路。

  这是一部颠覆了兄弟义气的黑道电影。不管刘德华在这部电影里得到了多少的刻画以及如何光彩夺目都好,依旧改变不了这部电影对于卧底的偏爱和正道无情的对于香港电影传承以久对兄弟义气的传继。香港的黑道电影之因此一向独树一帜,这种华人骨子里的团结,义气和江湖道义是为根本。

  然而在这部电影里,这种兄弟义气已经荡然无存了。卧底的阿力似乎根本不需要任何情感的,他和阿芬的性事也许仅仅只是为了满足我们对电影必要的情色需求而非剧情所须。剖开电影里的末梢,真正的阿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真正的剧情里的阿力,只是一个无须情感的木偶工具,他接近阿昆,为了掀掉他的毒品集团,不管阿昆对他如何,对阿力来说这一切都是警察布好的局,于是,情感之外他能够十分冷静地对待阿昆的灭亡。

  阿力是个正义之身,挟正义之名,堂皇无比地抛开了江湖道义和兄弟义气。正道,所谓的正道在这部电影里似乎成了一个被批判的无情无义。法理之内,情理之外。当然无法去责怪阿力什么,但是,在情感上我基本上对这个人物形象不存在任何好感。这只是尔冬升对于香港旧式传统的江湖道义最无力的挣扎罢了。隐晦而难以察觉。

  正因正义,因此,所有的一切显得合理,十分合理,极度合理。但是这种极度合理上诱发了的是我在情感上的极度不适。阿昆自杀,脖子上鲜血淋漓,他在细数着自己和阿力以前有过的温情:我把你当成我的亲弟弟一样看待,在你被高利贷追债的时候合着钱去救你,有人砍我的时候你替我挡了一刀……对阿力来说:这一切都是局,都是设定好等你入局的圈套。

  谁说黑道无情。所谓的正义就是这样把香港电影里固有的情义无价变成了一场更为理性的黑白之争。我们能够十分理性地同情阿力作为一个卧底的迷惘,但是在情感上我无法再对这个人物有半点的欢喜。怀着对旧式香港电影的无穷膜拜,我选取了阿昆。

  从某种程度上说,阿力和阿昆的矛盾成了香港新黑道电影的理性和旧式香港黑道电影的江湖道义的最后火拼。阿昆以前如何对待阿力,所有的一切维系在旧式香港黑道电影的江湖情义里。

  他带着阿力去泰国,去金三角,他告诉金三角的武装将军说,他是我的门徒。言语间不无温情。在旧式黑道情义中,教父对于门徒的无私和传承上的教诲充满了种种的让人温馨的美感。但是正是这样的信任带着自杀式的意味让阿昆彻底地走上了绝路。他的苦苦哀求在阿力看来只是一个毒贩头子最后的狡猾以及最后的挣扎。

  所谓理性。所谓的理性能够完全地颠覆所有看起来近乎唯美的情感。当然我们务必开始去接爱所有的理性上的东西,但是我们却依旧无力排斥情感上的偏颇。

  香港新黑道电影的理性占有着绝对的优势把旧式香港黑道电影的江湖道义逼至绝路。正因观众们变得更理智也更能理解情感外的理性,而排斥后的偏颇只是我们这些看过旧式黑道电影的人们最无力的挣扎。

  但是换一种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却是正因这种理性而反而进入了某种窘境,或者说,在艺术上的份量反而减轻了。

  阿力最后对阿昆的小姨子说:对不起,你姐姐也是毒贩……看起来跟《卧虎》里最后的那名:对不起,我也是卧底……何其相似。但是如果换一种可能性。没有这一段,阿力如果离开警队,用他作为卧底的身份纠灭了阿昆并且接管了阿昆手底下所有的生意,成为新一代的教父的话。纵然同样无情无义但是在人性的描绘上会更上一个层次。

  当然这样的争论毫无好处。电影已经定格。没有任何想象的空间。这种所谓的想象也许依旧是我不肯对新式黑道电影那种理性上的臣服和最后的渴望。

  确定了所有的不可能,以及所有的已成定局的东西之后,再来看这部电影。带着对旧式黑道情义的无尽缅怀,于是,阿力的理性和阿芬夫妇的说教意味已经无足轻重了,他们彻底地成了阿昆这个这物形象塑造的一个侧面华美。所有的这一切只是为了突出阿昆的情义。这是反讽,这是侧面描绘。

  当然我这样说的时候我也显得并不完全信服。正因理性,可耻的理性。但是我务必这样去坚信,放任着悲悯的情感而毫无理智可言地去坚信。

  刘德华韵味十足,越来越有男生味了。但是,如同电影里所描绘的,廉颇老矣。是时候在他的近乎完美的演艺生涯里完成一些经典而且足以传世的属于自我完整的作品了。在近期的《墨攻》和这部《门徒》里,我们看到了类似的变化和期望。这是值得欢欣的。

  香港教父。抛开阿力这个失误的话他也已经接近完美了。唯一一次失误却是足以让他致命的。尔冬升抓到了这个致命的点之前所有的一切创造了这个近乎完美的形象。立足点旧却新鲜,塑造人物细腻,镜头华美,使得这部电影能够在已经沦为恶俗的卧底电影里找到一个自我的道路。作为一个观影人,这部电影至少已经能够满足我们应有的渴望了。仅以此文,献给那些无名的而且不再帅气的金牌卧底们。

《门徒》电影观后感共15

《门徒》:地狱众生相

  既然上苍视万物为刍狗,

  那么,

  作为这刍狗之一的最有灵性的人类绝不会

  放下这场模仿秀,

  他们用毒品,

  把自己变成了笼子里的小白鼠,

  然后举起镰刀腰斩生命。

  人类的自戗从此开始

--从他们的第一个DIY的瘟疫开始……

  早期的禁酒主义者可能会让20世纪的禁毒户外的用心人士羡慕得要死。就在1970年美国透过《管制药品法案》之前,应对各种层出不穷的天然毒品和制剂、多种毒品化合物,合成衍生物,以及不一样亚文化群为了寻求新的或者更强烈的宗教体验所采用的天然毒品提炼药品,禁毒法还是难以与时俱进,甚至难以对它们一一加以归类。

  简而言之,20世纪各种极易上瘾的毒品让每一项禁毒户外方寸大乱,七拼八凑的新法律就印证了这种混乱局面。铁了心要享受快感的那些人向来是足智多谋。一种迷幻制剂被宣布非法,另一种就立刻跟进。使这场声势浩大的禁毒户外虽然显示了发奋但更多的却是无奈……

  入行三十年的尔冬升曾是香港电影界独当一面的武侠巨星,从武打明星转行后,他更成为一位才华横溢的导演。从《新不了情》、《色情男女》、《忘不了》到《旺角黑夜》,以及之前的《早熟》,尔冬升的电影总是能够带来让我感动,让我深思的东西。并且,他的视角一向是以写实风格来关注一些生活在底层的贫民生活。而这部细致描述毒品制、售、贩、吸的电影往往也会让人的视觉和心灵同时遭受强烈的冲击。因此,这也是我为什么在拿到这张碟很长时刻之后才有勇气将它放入了碟仓的原因。而将这种观后感再付诸于文字,无疑是令人痛苦的过程。

  毒品的交易过程是怎样的?他们的日常如何生活?他们的情感世界如何?毒枭又过着怎样一种醉生梦死的生活?毒品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和毒品相关的世界危险而神秘。

  尽管毒品在香港电影中层出不穷,但如《门徒》这样对毒品产业链条的全方位表现,系统展示制毒、贩毒、吸毒的作品无疑是罕见的。

  所谓门徒,是指门生,徒弟,但并不简单地等同于我们此刻所说的学生。影片中的门徒,所指的不仅仅是从师傅那里获得知识,还有行业规范,以及精神上的追随。

  吴彦祖扮演的阿力是一个卧底,也是大毒枭昆哥的门徒。但与《无间道》中的阿仁那种有时思维错乱到对自己身份产生偏离不一样的是,阿力始终是一名兢兢业业的卧底,他和刘德华扮演的大毒枭昆哥虽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当目睹了已经和自己产生感情的阿芬因吸毒而惨死的场面,人性和正义感在经历了痛苦的挣扎之后,他毅然决然地违背了昆哥临死之前的最后一个请求,把协助昆哥贩毒的昆嫂也投入了监牢。

  作为一个父亲,昆哥对自己的女儿疼爱有加,为女儿的叛逆和出格而心存焦虑又徒唤奈何;作为一个丈夫,他和昆嫂心心相印、恩爱无比。而袁咏仪饰演的昆嫂则温柔贤淑,虽然早就知道丈夫是毒枭,可为了家庭不得不将这个秘密藏匿在心底并协助丈夫贩毒。

  但作为一个大毒枭,昆哥却是冷血和无情的。虽然心里有时也会泛起一丝内疚,但一句“我又没有逼着他们去吸毒”这样自我安慰的谎言就把心里那一丝良知彻底地抹煞了。他认为所有吸毒的人都是咎由自取,当所有吸毒的人都死光之后,这个世界也就干净了。正因没有人买,也就谈不上有人卖,就能强迫自己金盆洗手。这种自欺欺人、掩耳盗铃般的嘴脸无疑是让人所不齿的!

  张静初饰演的阿芬是本片中最具杯具色彩的一个人物。她和丈夫原本是一对生活美满的小夫妻,还生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但是自从丈夫染上毒瘾之后,他们的生活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为了给吸毒的丈夫作榜样,她不惜以身试毒,从而染上毒瘾。当然这样的说词在阿芬那个猥琐不堪的丈夫的口中也同样重复了一遍,熟是熟非无从考证。毕竟毒品的作用能够使任何一个人丢掉最起码的道德和良知。在毒品面前,人性,道德观,乃至人伦的概念已经完全没有好处。何谓“生不如死”……

  在影像风格上,《门徒》延续了《旺角黑夜》中的黑暗与晦涩,并充满了写实的效果。对于一部描述毒品给人类所造成危害的具有警示好处的电影,这样的影像结构无疑能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憾。

  影片的结尾很耐人寻味。可能是正因空虚,阿力把阿芬留下的那个装有毒品的盒子拿了出来。经历了那么多痛苦的事情,他大概觉得毒品是唯一能够让他得到解脱的东西。这时已经被他收养的阿芬的女儿走了进来,小女孩阻止了他的行为。歉疚的阿力将小家伙搂进怀中,影片到此戛然而止……

  痛苦和压抑,这是当我看完《门徒》之后的唯一感受。毒品是人类自己制造的瘟疫,最“致命”的是,它能带给人们快感。目前全世界吸食各种毒品的人数高达2。4亿。上世纪80年代全球10万人因吸毒致死。而90年代,仅美国每年就有近50万人因吸毒丧命。小小的白色粉末,它浓缩着我们的欲望,结晶着我们的兽态,搀杂着我们的疯狂。快感成为这场瘟疫的病毒细胞核,它入侵的是我们的人性,让我们逆着进化树狂奔,从而返祖成为愚昧的野兽。一旦跟毒品沾边,不管你是吸的还是贩的,甚至只是一个旁观者,你的生活就将为此而改变。这种痛苦和病态,也正是《门徒》带给我们以强烈震憾的原因。

《门徒》电影观后感共16

  十二门徒童话故事_[第七单元]编一个童话故事作文700字

  在基督诞生前的三百年时,一位母亲生了十二个儿子。可她是那样的贫困潦倒,不知如何来养活这些儿子。她天天向上帝祈祷,请他施恩,让她所有的儿子能见到那即将降临人间的救世主。

  当她生活越来越窘困时,她就把儿子一个个从身边打发出去自谋生路去了。

  老大叫彼得,他已出门走了一整天,走了很远的路,最后进入了一片大森林。他想找一条出去的路,却再也找不着,反而越迷越深。加之他非常饥饿,几乎都站不起来了,他实在太虚弱了,只得躺下来,并深信自己就快离开这个世界了。

  突然从他身边冒出了个小男孩,浑身上下闪着光,像天使一样和善。孩子拍了拍手,彼得只得抬起头望着他。

  只听小孩问道:“你为什么这般绝望地坐在这里?”

“唉!”彼得答道,“我正四处流浪,想找条活路,希望能见到那即将降临人间的救世主,那也是我最大的心愿。”

  孩子说:“那就跟我来吧!你的愿望会满足的。”他拉着可怜的彼得的.手,领着他穿过悬崖,来到一个山洞前。他们走进了山洞,里面全是金银水晶,一切都在闪闪发光。在洞的正中央有十二个摇蓝挨个儿排放着。

  小天使说:“躺到第一个摇篮里睡一会儿,我会摇你入睡的。”

  彼得照做了,天使边唱歌边轻轻晃动他着,最后摇他进入了梦乡。

  当他睡熟时,老二也被他的保护天使领来了,他也像哥哥一样被摇着进了梦乡;接着其他兄弟一个接着一个都来了,直到最后十二个兄弟都躺在金色的摇篮里睡着了。

  他们睡啊,睡啊,一直到三百年后的最后一个晚上,救世主降临了,那时他们醒了,最终和救世主在一起,成了人们所说的耶稣的十二门徒。

《门徒》电影观后感共17

  看完了《小时代》之后,我的心一向不能平静,回来的路上还一向在思考,郭敬明把《小时代》拍成这样真是很棒,不管是对于这位新晋导演来说还是对于原著作者,《小时代》电影没有辜负光大书迷的期盼。

  把原著一本一本看下来的,不会期盼看到什么鸿篇巨制,也不会真的想去看到跌宕起伏的剧情。就像我只是去看看自己从初中等到高中,一年一年盼的书拍出来的电影是个什么样貌。仅此而已。

  影院里情不自禁的掌声,陌生的观众们默契的笑声,给柯震东的镜头诱发的阵阵惊叹,唐宛如制造的笑料。这些都在说明,我们很满意。我们要的就是这些,不用多。

  谁要去苛求郭敬明?就像我那闺蜜说的:“那么喜爱郭敬明,还专门有笔记本抄他的句子。之后莫名其妙跟着人民群众嘲笑他。但看完这部电影,再也不黑那矮子了。”我摸着良心,给会做生意的郭敬明一颗星,还有郭碧婷一颗星、郭采洁柯震东一颗星、宫洺崇光一颗星、唐宛如雪姨席城分一颗星。

  就是喜爱《小时代》,就是喜爱郭敬明,正因那些飘过心上的句子永远都留在了心上。

《门徒》电影观后感共17篇(门徒的观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