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关于观《国家监察》纪录片个人观后感汇总6篇 观国家监察纪录片有感,供大家参阅。
关于观《国家监察》纪录片个人观后感汇总1
为政之要在于廉洁,廉洁之本在于自律,自律之道在于防患未然。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廉洁自律作为思想境界、职责要求、一辈子的常修课廉洁自律既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又是一个终身的课题,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处事之道和为政之要。从去年开始,长沙把每年的3月23日,即毛主席带领中国共产党人从西柏坡进京“赶考”的日子,作为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警示日,就是要让每一位党员干部秉持“赶考”之心,视自我为“考生”,把岗位当“考场”,以人民为“考官”,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书写人民满意的合格答卷,努力做到廉洁自律、防患于未然,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服务人民群众。
一、腐败从“小节”开始,廉洁应从“小节”做起
腐败案件最深刻的警示,就是党员干部要廉洁自律。近年来,我们党内所滋生的腐败现象让人深忧、所查处的腐败案件发人深省、所总结的腐败教训令人深思,让我们从中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得到了深刻的警醒。
一个干部腐化变质,几乎都是从小事不注意、小节不检点开始的,它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都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都类似一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杯具。为什么守不住小节呢?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看重“小节”,对“小节”缺乏清醒的认识,往往认为喝点小酒、收点小礼、拿点小钱不是什么问题,但实际上,这就是一种腐蚀剂!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小节失守,大节难保;小洞不补,大洞难堵。不虑于微,始贻大患;不防于小,终累大德。我们一些同志对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小节上漫不经心、疏于防范,甚至认为只要不犯大错误,不搞大腐败,犯点小错误,得点小实惠,于自我无伤大雅,于法纪有隙可乘。凡此种.种,由于心存侥幸而滋生的“小节无事论”、心存攀比而滋生的“小节无害论”、心存邪念而滋生的“小节无法论”,都是极其危险、极其有害、极其可怕的错误认识。不积小善,不能成大德;不积小恶,不足以亡身。如果在小事小节上“失守”,就很难在大事大节上守得住,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一条规律。小节不小,小节可见精神,小节体现品性,小节关乎成败。党员干部搞一次特殊,就会丢掉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会留下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会失去一片民心。腐败是从“小节”开始,廉洁应从“小节”做起。我们决不能以小节问题“不止我一个”来原谅自我,决不能以小节失守“就只这一次”来开脱自我,决不能以小节毛病“多少有一点”来放纵自我,把小事放到大业、小节放到大局之中加以把握,真正做到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把好第一道关口,守住第一道防线。
三、廉洁之本在于自律,自律之道在于防患未然
反腐倡廉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党员干部要廉洁自律。为政之要在于廉洁,廉洁之本在于自律,自律之道在于防患未然。滋生腐败最先突破的是廉洁自律这道防线,持续清廉务必固守的是廉洁自律这条底线。
要自觉筑牢思想防线。心不廉则无所不取,心无防则无所不为。廉洁自律是一项长期的思想作风建设,绝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它的效力在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把廉洁自律作为一种思想境界来提升,作为一种职业操守来要求,作为一种工作潜力来培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个性是在应对诱惑、陷阱时,持续清醒头脑,时刻警钟长鸣,在感情上把握住原则,在行动上把握住分寸,在生活上把握住小节,务必做到政治上清醒、经济上清楚、生活上清白,守好自我的精神家园。
关于观《国家监察》纪录片个人观后感汇总2
“小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为确保“点散、量大、面宽”的扶贫资金规范使用,聚焦扶贫领域,强化精准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对胆敢动扶贫“奶酪”的行为零容忍、严惩处。无疑,这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扶贫工作纵深化的开展,与之同时推出了许多政策和举措,并辅以大量的扶贫资金。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些不良分子吃拿卡要,优亲厚友。在面对利益诱惑把持不住,动手脚、玩猫腻,将贪婪的手伸向贫困群众的“救命钱”,挑战党纪国法,让原本惠民利民的好事大打折扣,扶贫资金无法落到真正贫困群众的头上。创新“互联网+脱贫攻坚”监督模式,密织监督网络就是不错的方式。
建立全省互联互通的12388网络举报受理平台,开设举报专区和曝光平台,打造群众家门口的举报网络;开通省、市、县三级远程视频接访系统,探索并推广聘请信访信息员、绿色邮政、信访直通车等方式;紧盯重大项目资金、重点部门、重点区域,见人、见项目、见资金,保持督促检查常态化、长效化等等如是。势必让责任落实、机制到位、保障监督机制完善,让困难群众获得感满满。
话又说回来,扶贫领域腐败之所以存在,除了当事人思想觉悟不高之外,更可能是因为相关的监督机制运转失灵,惩处机制有“雨过地皮湿”之嫌。也就是说,严惩扶贫贪腐得有的放矢,标本兼治。要思量督没有及时跟上、监督滞后、缺位、错位问题所在;要探索体制机制漏洞和深层次弊端原因所在;要找到在一定程度存在管党治党不力、压力传导层层递减症结所在。总之,只要用好“纪检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一体化模式和问责利器,定能遏制扶贫贪腐。
关于观《国家监察》纪录片个人观后感汇总3
近日,大型电视专题片《国家监察》播出后,在全体党员中引起广泛反响。专题片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以正风肃纪为主线,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驰而不息。专题片以负面典型为镜鉴,一件件触目的案例,一个个滔天的罪行,一幕幕忏悔的神情,沉重的锤击着党员干部的心灵,引发共鸣,深刻的触及内心、触及灵魂,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常言道:多栽荷花池自清,勤反腐败政自明。反腐倡廉是纯洁党性,提高自觉性,增强自律性的必要条件;是增强执政党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的重要前提;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守好“身”,保持“洁”,不受“染”,勇于向自我“开刀”。
勇于向“我”开刀,就是要以党风廉政规定为纲领,经常武装自己。 党风廉政知识和党的若干廉政准则等,是每个党员干部执政行权的纲领性规定,是保持党员干部一身纯洁的“清洗剂”,是党员干部处事做人的行为规范。做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思想不滑坡,党性不褪色,作风不退步,就必须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廉政规定的学习,时常用党规党纪和廉政规定来武装自己、“清洗”自己,用纪律法规时常打扫思想上的“灰尘”,清除思想“污垢”,使自己始终保持一身清洁。人们常说:“源清流自洁,身直行始正。”只有从思想源头上“理”起,从思想深处育起,筑牢思想防线,才能保证思想不被侵蚀,大脑不被腐蚀。
勇于向“我”开刀,就是要以自查自纠为手段,经常剖析自己。古人云:“圣人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这句话大意说的是,圣人君子因为经常会反省自己,在没有犯错之时就会提前想到、防到,所以就不会犯错误。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经常自我反省,自我剖析,自我斗争,要时常树立“官为轻,民为重;权为轻,责为重;名为轻,德为重;利为轻,义为重”的思想意识,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常怀律已之心,常修从政之德。做到每日“三问”,即:问自己权利是否真正为民所用,问自己是否有贪心私欲,问自己是否做到廉洁清正,通过“三问”,查廉洁思想有无放松,为民谋利有无淡化,私心杂念有无“抬头”,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带“病”工作,防止带“毒”从政,经常保持思想上的纯洁性、廉政性和一身纯净不“沾尘”。
勇于向“我”开刀,就是要以正反典型为教材,经常警示激励自己。古人云:前车之覆轨,后车之明鉴。作为党员干部,要善于用反面人物以身试法的案例来警示自己,做到警钟长鸣,常自警不“重辙”。人们常说:与声色犬马零距离难免失足,同清正廉洁相坚守方可成材。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作为党员干部,要使自己保持先进不“掉队”,一身清廉不受“蚀”,就必须以先进典型为旗帜,向廉政建设中的先进典型看齐,善于学先进,做先进,做到:勿徇私废公,勿贪渎纵欲。云南原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六十年如一日,恪守信念,清正廉洁,退休不褪色的忠诚之心。德不善则弊显,行不俭则祸生。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为官一任,廉洁才是根本,那种追求骄奢浮华,终将逸豫亡身。
关于观《国家监察》纪录片个人观后感汇总4
屈子有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古往今来,这句话所蕴含的积极求进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支撑着他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不懈奋斗。而在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更加需要这种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和永远在路上的干事决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永远在路上。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全面深化改革永远在路上。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同时我们要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全面依法治国永远在路上。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努力实现各项工作法治化,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巩固了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与此同时,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我们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大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永远在路上!我们一直都在!
关于观《国家监察》纪录片个人观后感汇总5
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党委政府凝心聚力,党员干部奋发有为,社会各界众志成城,同时也离不开监督执纪问责、廉洁阳光扶贫的强力保障。要切实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坚决实现廉洁扶贫,对扶贫资金实行最严格的监管。
一是要切实加强监督执纪问责,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坚决遏制扶贫领域腐败现象,是全面从严治党、厚植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做好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突出重点,精准发力。要加强监督,增强发现问题能力,多渠道收集问题线索。要严格执纪,以“零容忍”的态度快查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要强化问责,把责任一级一级压实。
二是要全面落实各级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确保廉洁扶贫。落实好主体责任,核心是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导者、执行者、推动者,把党风廉政建设纳人脱贫攻坚总体布局去谋划和部署;落实好监督责任,关键要加强对扶贫开发资金和项目监管,形成省市县乡村上下联动和相关职能部门相互联动的监督机制,把监督覆盖到脱贫攻坚的各个环节和方面。
三是要标本兼治,织密扎牢制度的笼子,建立起不敢腐、不能腐的长效机制。反腐倡廉的核心是制约和监督权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筑牢纪律和法治“两条防线”,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坚决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对庸政懒政怠政慢政等行为严肃处理、坚决问责;同时,建立完善党政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三位一体”监督体系,实施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对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等问题,坚决从严惩处。
力抓廉洁扶贫、阳光扶贫,建立一支既勇于干事创业,又切实廉洁干净的干部队伍,确保扶贫资金使用更精准、更到位,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凝聚和带领全省人民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向着全面小康的彼岸,攻坚克难,砥砺前行!
关于观《国家监察》纪录片个人观后感汇总6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下,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我们的党是一支纯洁的、敢于自我革命的队伍。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老虎”、“苍蝇”一起打,惩处了贪污腐败、整肃了党风党纪,党内党外一片政治清明,人民群众拍手叫好。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强化党和国家自我监督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监察道路的创制之举。国际社会认为,此举体现了中国长期不懈重拳反腐的决心,必将推动中国反腐斗争取得更大成效,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和信赖,并为其他国家打击腐败提供学习借鉴的榜样。专职监察员身份的设立,倒逼基层监察工作有效开展。“基层专职监察员的身份,让我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要根除“四风”病灶,必须建立起唯实的评价方式,还要将责任压力传导到位。“作风好不好,主要看领导”,这要求纠治“四风”要以上率下,抓关键少数。“纠治‘四风’归根结底就是要见物见人。见物,就要解决实际问题,要深入查摆作风方面表现出来的实际问题,并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见人,就要提高工作能力。党员干部只有不断提高履职本领,在关键时刻才能站得出来、危急关头才能豁得出去。”
人民群众最痛恨的就是腐败,腐败也是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最大威胁。虽然经过五年多来的不懈努力,反腐败斗争已经形成了压倒性态势,但是腐败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反复性、传染性、顽固性。我们党对反腐败斗争保持着清醒认识,不仅没有放松,而且一定要实现从压倒性态势向压倒性胜利的飞跃。实践告诉我们,要实现这个伟大飞跃,就需要整合各方有效资源,进而实现监察全覆盖,使反腐败无死角、无盲区,腐败无藏身之地。
关于观《国家监察》纪录片个人观后感汇总6篇 观国家监察纪录片有感相关文章:
★ 观看2022开学第一课个人观后感心得7篇 2022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 党员个人红海行动观后感通用范文6篇(红海行动观后感范文)
★ 党员个人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通用例文6篇 党员长津湖观后感简短
★ 党员个人《狙击手》观后感2022【6篇】(2022狙击手观后感小学三年级)
★ 有关个人《为了和平》观后感优秀3篇(写《为了和平》观后感)
★ 校园开学消防安全第一课个人观后感3篇 开学消防安全第一课观后感
★ 纪录片《筑梦冬奥》观后感参考范文6篇 筑梦中国纪录片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