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调查实习报告3篇(大学生实习满意度调查报告范文),供大家参阅。
调查实习报告1
政和县位于闽北山区偏北处。由于位置偏僻经济基础差多年来未能摘掉贫困的帽子。因此,在不足三千学子的政和一中贫困生人数就高达总数的10%。现作如下调查:
贫困生的构成
一、大多数贫困生都来自于农村。
家庭成员众多,压力沉重难以担负学费,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也是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是造成贫困生人数众多的根本原因。
二、贫困生的另一大来源地是下岗职工家庭。
由于他们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而导致儿女的学业难以继续。这是下岗问题所造成的另一隐患。
三、贫困生的学习生活
政和一中从初中到高中 ,共六个年段。其中大多数的贫困同学是靠学校、县团委、县妇联等有关部门采取发送补济金,设置奖学金,以及减免学费等手段来帮助同学减轻困难。其它的均由亲属或“一帮一”结对子等手段来解决。
在校被列为补助对象的同学大多是学习勤奋刻苦、名列前茅者。
如荣同学家庭突然变故。父亲丧失劳动力,在读大学的哥哥又因病休学在家。全家人仅靠爷爷微薄的退休金来维持生活。然而荣同学背负着沉重的家庭压力依然咬紧牙关刻苦学习,一直保持年段前五名的成绩,但他每月的生活费仅仅只需30余元。
再如张同学因母亲病重,家庭需巨额的医疗开支,由学校学生会组织献爱心活动,广大师生踊跃支持,为此该同学解决了部分费用。因此,张同学心怀感激。不仅勤奋学习更发挥自己体能的优势,在各大赛势上都取得优异成绩,为母校增光。
四、社会各界对贫困生的援助
团县委的“希望工程”,妇联的“春蕾”计划以及许多方面成功人士的慷慨解囊都为贫困生解决了物资方面的巨大困难,并在精神方面给予莫大的支持与鼓励。如县妇联就发动女干部采取“一帮一”结对子。不仅给予女同学经济方面的支援。更让他们体会到亲人的关爱与温暖。
我们相信政和一中贫困生的状况会越来越好。
调查实习报告2
一、当前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一)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小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小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小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小学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小学生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二)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农村小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小学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二、农村中小学教学现状
(一)世俗的偏见
俗语说“严师出高徒”。处于经济、文化双落后的农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特别强。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都希望能得到一位严师的教导,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出类拔萃,根本就不考虑能力的发展、智力的开发等方面的因素。只要老师能在学习上抓紧一点,就是好老师。对于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那不是他们的事,他们也不热衷,甚至还有抵触情绪,因为表面上看是对他们的孩子放松了,那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而教育教学的改革是为了把学生从作业堆中解救出来,换之而来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上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从而能积极地、主动地学习。只要是改革,就会有不适应,这也是在所难免的,而这一些是家长所不能理解的。
(二)来自社会上的压力
社会上对学校的评价,仍然是以中考的录取率为标准的。你的录取率高,就是好学校,家长就愿意把学生送到这个学校里来;反之,就是差学校,他们就不愿意把孩子送到你的学校里来,学生流失也就在所难免了。近年来,农村初中的学生流失很严重,不少的学生都到城区的学校就读,因为城区的学校师资力量强大,教学设备先进,并且在升高中时按划区招生的政策可以优先进入城区高中。而农村的学生就不同了,农村学校教学设备是明显地不如城区的学校,学生升入高中时,进入城区高中的名额是极其有限的,考得稍微不好,就要到乡下的高中就读,这里存在着严重的教育不公。因此,农村的学校要想立足,就要想方设法提高教学成绩。提高教学成绩是农村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农村学校生存的关键。
(三)来自学校的管理
由于社会上对学校的要求,学校就要以学生成绩为主。所以,在学校对老师的管理上,也是偏重于教学成绩的。虽然每所学校对老师都进行了量化考核,并且量化考核的内容也很多,不是以教学成绩为唯一,但重点还是放在教学成绩上,教学成绩所占的比重一般都占一半以上。只要你的教学成绩高了,你的师德也就高了,常规上的项目也就高了,这是一个连锁反应。你想在这种情况下,谁还能大胆地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呢?凡是改革,就会有风险,你一旦改革失败,你的一切都会化为乌有。尤其是在当前实行的评聘分开的今天,你只要改革失败,你的教学成绩一定会很差,由于连锁效应,你的各方面的量化成绩也会很低,在评聘的时候,你就会低聘一级,你所付出的,不但是精神名誉上的损失,还有经济上的损失,而且还会在审报高一级职称时受到限制。
三、农村中小学师资现状
(一)数量保证,但结构不合理
小学教师的数量总体状况能够满足目前小学教学规模的需要。随着这几年生源的不断缩减,不少学校出现了超编现象,但是教师的结构不合理。一是学科上的不合理。部分学科师资紧缺,如英语、音乐、美术学科。小学英语教师大多是师范里选修英语的,在大专进修的时候也没有进修英语专业,使得英语教师队伍科班出身的较少,英语师资力量薄弱。其次是年龄层次上的不合理。几年来,由于超编包袱的制约,不能引进教师,使得教师的年龄层次出现断层。现在小学教师大部分是在50岁到40岁这一年龄段,30以下的青年教师占的比例非常少,教师队伍缺乏活力。
(二)教师流失
最近几年,小学共流出青年教师十余名,这些教师都是三十至四十岁之间且有相当工作经验及工作实绩的骨干教师。
(三)教师自我发展需求不足
部分教师得过且过,在教学上没有追求,没有明确的自我发展的目标。不少教师忙于日常教学工作,而忽视自己的学习和提高。即使参加一些理论学习也是为了应付学校领导的要求,没有把学习和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
(四)教师压力较大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进,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普遍出现职业懈怠情绪。
调查实习报告3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课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北京高校家庭贫困大学生的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因素,以便于进一步做好我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我们的实践组于暑假在北京高校中进行了一次“北京高校家庭贫困大学生状况调查”。同时,根据调查现状、分析成因,为我校制定更好的帮扶政策提供可行性建议和尽可能的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支持、帮扶贫困学生共同成长。
这次被调查的学生来自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男生占50%, 农村学生占61.8%。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在北京高校就读的家庭贫困大学生的基本状况有如下特点。
一 、高校贫困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5%以上
通过我们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和对被调查者的访问,98.5%的调查和走访对象认为高校中确实存在贫困生现象;有76%的贫困学生认为本校贫困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5%以上, 高校学生管理部门也认可这一比率。首都现有各类高校67所, 在校学生23 万名, 有3 万多名学生可界定为贫困生。
多数贫困生来自边远和经济落后山区, 城镇居民下岗成为大学贫困生新的滋长点。在被调查的贫困学生中, 有60%以上来自农村, 其中又有25.6%的学生来自“经济落后地区”。调查表明, 造成家庭收入低下的原因中, 因属“边远地区”的占71. 7%,因属“经济落后地区”的占37. 7%, 因“家庭人口多”的占15. 2%, 因“自然灾害”的占14. 7%, 因“家庭成员下岗”的占8. 9%。
二 、贫困生花费与学生平均花费存在较大差距
一个大学生完成四年学业到底要花费多少钱?从今年北京地区高校公布的收费标准看, 每年学杂费以5000元左右居多(调查主要以北京地区一本院校),再加上每年700元~1200元的住宿费, 年总费用约5700 元~6200 元, 四年下来, 约为24000 元, 而每个大学生每月的基本生活费(包括其他消费)在400元~500元左右,按每年在校10个月计算,四年就是16000元~20000元。几项费用加起来,一个大学生应花费40000元左右才能完成学业,即每人每月的花销是833元,这对贫困家庭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
调查表明, 有52%的调查对象月平均支出在600元以内, 而纯粹用于生活保障的费用则更少为500元以内,这与北京地区高校的收费标准相差很大, 从数字上即可判定其生活的质量较低。调查还表明,普通大学生月生活费用约为833元, 是贫困生该项费用的1.66倍。
三 贫困生的主要经济来源及支出情况
调查发现, 贫困生家庭的首要经济来源为工资收入,占总体的41%,然后依次为农业收入、做生意收入、低保及社会补贴。而贫困生平均每月家庭给钱不足600元的达到66%,这与学生一般花销差距甚远,可见高校中的经济资助已成为贫困生度过难关的主要依靠。同时,这也显示出,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市场化,高校将必然承担越来越沉重的贫困生资助负担。
调查还发现,贫困生每月用于日常饮食开支为300到500元的占到了54%,也就是说每个月有超过一半以上的贫困生绝大多数的开支都用到了日常饮食上,这部分人群的恩格尔系数相当高,达到了66.7%,这体现出了大多数贫困生的生活水平十分低。同时又41.1%的贫困生表示每个月的最低生活费用不能完全保证生活学习的需要,由此可见高校的资助对于大多数贫困生来说十分重要。
四 贫困生的受助额度与学校的资助条件
接受调查的高校对贫困生都有一些资助政策,规定了多种资助形式。在资金支持上,平均为200元/人(月) ,以奖(助)学金的形式发放,这与调查得出的贫困生每月费用缺口300 元/人(月) ,仍有一定差距。而且,这种支持并不是每个贫困生都能够得到,相当部分的院校将此与德才表现联系起来,用以鼓励贫困学生克服困难,努力成才。还有减免学杂费、提供困难补助等一些资助措施,但都因额度较小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贫困问题。
五 贫困生的心理压力
贫困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为获得收入而奔波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业。七成以上的贫困生认为受经济匮乏影响最大的是他们的衣食住行,尤其是吃饭问题, 为节约伙食费,一天只吃两顿饭或饥一顿饱一顿的现象很普遍。同时,有23.5%的学生的学费为贷款所得,因此在日常支出更加困难,也因此有29.4%的贫困生选择自己做兼职来补贴生活费用以及学习费用,而兼职势必对大学学习造成一定影响。因为贫困牵扯了贫困生过多的精力, 对他们造成更加沉重的身心负担, 而且必须为获得收入而奔波。因为贫困, 多数贫困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并使他们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 在人际关系上趋于封闭, 易造成严重后果。贫困使学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并产生了种种心理障碍。
六 贫困生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贫困问题
尽管贫困在学生们心理方面蒙上了一层阴影,却有64.7%的学生认为应通过勤工俭学, 走自力更生,自己学习锻炼能力的道路,寻找改变家庭贫困的办法。依靠自立自强,一是锻炼了能力,增长了见识;二是得到了脱贫必要的资金;三是通过自身诚实劳动得到的报酬,心理上很坦然。因此,有部分高校通过多种方式,在校内外为贫困生寻找勤工助学的机会,很受欢迎。同时调查发现有91%以上的贫困生的学习成绩处于班级的中等偏上的水平,这也体现了绝大部分贫困生虽然生活状况堪忧,但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着知识改变命运的道路,努力提升自己。
七 发放奖(助)学金是高校鼓励学习、扶助贫困的一个重要办法
65%的学生认为发放奖(助)学金是高校最好的资助形式,另外, 利用贷款助学等方式的选择率是25.5%。“生活上节俭”、“渴望各种打工机会”、“需要各界的经济支持”是贫困生突出的特征。同时,同时又67.8%的贫困生认为大学努力学习是为了将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同时回报学校回报家庭,所以现在高校的资助在日后会得到相当的回报,这也表明奖(助)学金的重要意义。
总结:这次关于首都高校家庭贫困大学生状况调查,其中, 20至30岁人士占90%, 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0%,人员涉及大学中各个专业。通过调查, 也反映出公众对高校贫困生较高的关注程度。
调查实习报告3篇(大学生实习满意度调查报告范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