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心理学的心得3篇(心理学与生活心得)

时间:2022-12-04 22:47:00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生活中的心理学的心得3篇(心理学与生活心得),欢迎参阅。

生活中的心理学的心得3篇(心理学与生活心得)

生活中的心理学的心得1

  _年7月13日至7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教师幸福成长积极心理学课的培训。本次培训时间虽然短暂,却敲开了我们广大教师的心灵之门。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自身,完善自我,提升幸福指数的平台。

  一. 首先,改变了认识上的误区:

  以前曾错误地认为心理健康是心理辅导老师的责任,通过培训,我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全面覆盖在学校教育中,是所有教师共同参与的,共同来呵护学生的心灵。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育人,也要关注教育对象的心理健康,培养出高素质,健全健康的人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从而为自己的行为心理进行评价。心理健康与思想品德课不能划上等于。

  二. 其次,几点新的认识:

  1. 学生的心理要健康,教师的心理更要健康。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的感知现实并且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过去。我是一个急性子,脾气比较急躁,遇到事情或不顺心容易动怒,产生悲观,愤怒等小计情绪。有时候,把这种情绪带入工作,学习,人际交往中,看学生不顺眼,看自己的老公、孩子不顺心,不仅是自己不快乐,还会影响周围的人。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也管得心态非常重要。通过学习,我意识到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己,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掌握调整情绪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学会放松:如聆听音乐,赤脚散步,运动,朋友聚会等;恰当地宣泄不良情绪:体力劳动,走进大自然等。培根说:“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教知来改善。”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坦然地承认并接纳自己的一些情绪,并努力采取正面的方法来处理一些负面情绪。

  2. 学会感恩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现在的人都比较自私,更多的在乎自己的得失。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感恩自己的身体,感恩周围的人,感恩大自然,。。。。。。感恩生活中的美好点滴。感恩使我们把关注点聚焦在那些美好事务上,生活也由此变得更美好,是自己永远健康的心态,完美的人格和进取的信念。

  3. 做好沟通,与学生打成一片

  对待学生,要以平等的角度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说话、表达、倾听他们的心声。如若能利用自己人效应,与学生打成一片,你说的话会让学生更信赖,更容易接受。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幸福的人。我相信:自己幸福了,学生也就幸福了,千千万万个家庭也就幸福了。为了幸福,我们要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作用,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朝着健康的的方向发展!

生活中的心理学的心得2

  西方文化有两个重要源头,一个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另一个是犹太-_文化。在这两种文化中,“灵魂”(soul)、“精神”(spirit)、“意志”(will)、“情感”(emotion)、“理智”(sense)等重要概念常引起广泛争论。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以及科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取得了重要成绩,原先为哲学家谈论的关于“灵魂”等上述概念的问题,逐渐被剔除原先的魅力,成为实证研究的对象,而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心理学,慢慢成型。但是,对心理学的鄙夷,似乎从未停止,幽微的人心深处,真的可以被准确揭示出来?抑或只是研究者的一厢情愿?

《生活中的心理学》(Psycholog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英国牛津大学沃尼福德医院临床心理学家吉莉恩·巴特勒(Gillian Butler)、牛津大学精神医学系认知治疗研究人员弗雷达·麦克马纳斯(Freda McManus)合著,一部简要勾勒出心理学学科大致样貌的导论作品。在《生活中的心理学》一书中,巴特勒和麦克马纳斯就心理学学科的性质、特征和研究对象,以及分支学科进行了概括性描述,同时也试着回答了解或学习心理学在实践中的种种用处。

  美国著名哲学家、医生、心理学创始人之一威廉·詹姆斯将心理学定义为“精神生活的科学”,因而,“心理学与人的脑袋或大脑有关”。两位作者基本认同这一定义。不过,直接研究大脑,似乎在技术上并不可行。间接通过行为举止等外在表现来理解、解释大脑,也就理所应当。可是,这必须建立在行为举止确实反映了个体的思想倾向的基础上,但有人可能表里不一。在当代,完全抛弃科学的方法来检测与行为举止相关的大脑活动,不免会有矫枉过正之嫌,却研究人员也要注意,“既要学会以客观的方式呈现他们的数据,不能出现误导,又要学会解释他人报告的事实和数字”。

  心理学有关精神生活,精神生活关乎大脑。我们便不禁想问,大脑对个体认识、理解和解释世界,究竟具有怎样的作用?主体,能够客观认识和把握外部世界吗?在第二章和第三章,两位作者就大脑认识外部世界的大致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她们看来,在决定“什么进入到我们的头脑里”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知觉,“并不仅是被动地从感官获取信息,而且是一个主动的构建过程”,“我们所知的现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座座由人修建的建筑”。而经过大脑处理过留在脑中的信息,之后将会“变成了我们学习和记忆的基础”。不过,对于其中微妙的运行机制,学术界还存在着不少争议。

  留在脑中的信息,如何影响个体之后的种种行为举止?“为什么我们会做我们所做的事情”?在第四章和第五章,巴特勒和麦克马纳斯认为,大脑在接受外界信息并进行选择处理之后,会通过一系列的“认知技巧,如思维、推理和沟通”,将信息分类储存,使得主体得以把握外部世界。至于在实践中展开行动,主体还受到内、外部多方面的动机和情感的交互作用。

  心理学有四个主要分支:其一,发展心理学,它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人类在特定阶段的相对固定的心理特征和表现;其二,个体心理学,它研究个体的诸方面心理特征,研究不同个体间的差异和特性;其三,变态心理学,它“关注的是非典型的行为,即精神障碍和精神残疾”;其四,社会心理学,它“在本质上把人类行为当做社会行为(直接或间接接受他人的影响)来考虑”,试图更多了解“对有助于预测、控制或调整(增加或减少)”反社会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的诸多因素。

  西方文化中有一种二元对立的倾向,要么是生理因素,要么是心理因素;生理与心理,彼此独立、分离、对立,常常是水火不容。但这一做法,即便不算是错误,也是有很大问题的,至少会导致人“身心分裂”。要知道,心理运行机制往往离不开物质性的生理基础,而生理,也会受到心理因素,诸如情感、动机的作用。换言之,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中国结般缠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心理学的未来,确实需要加强对大脑的研究,也需推进心理的建设。中国文化虽未能促成严谨的学科,但对于身心统一性的强调(比如庄子,他将世界分为自身之内和自身之外),无疑具有反拨、补充的现实意义。

  心理学有何用处呢?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常常面临这样的发问。在巴特勒和麦克马纳斯看来,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在专业领域,心理学都有一定用途。即便是对非专业读者,心理学也有裨益,因为“心理学这门学科既教授了用途广泛的技巧,又培养了我们对于精神生活(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科学思考”。当然,两位作者也坦言道,心理学家“并不能猜透人们的心思,也不能违背他人的意愿去操纵他人,他们也尚未给幸福画出蓝图。”

  在中国,心理学和心理学从业者常常被污名化。“你这样,要去看心理医生。”之类的句子,在嘲弄的外表下,暗含了基于无知的偏见。生活在工作压力较大的都市,普通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些心理问题,比如忧郁、烦躁、恐惧等。这时候,学习心理学,对于理解我们自己,进而将自己的情绪和感情倾向控制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不能不说有所助益。在笔者看来,学习心理学,其实还有发现知识的乐趣。越学习心理学,越会对司空见惯的现象表示惊讶,越会对人之为人怀有兴味和敬重。

生活中的心理学的心得3

  有的时候比照个人经历觉得这些理论真的是很有道理的,并非故弄玄虚,也越发感受了心理学的魅力。蔡老师的课堂整个过程基本上都在笑,感觉整个人轻松了不少,不仅缓解了我们在上完专业课后的压抑,还学到了不少东西。

  经过对心理学与生活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在渐渐了解自己之后,我发现自己以前总是在怨天尤人,不仅如此,还喜欢把一件小事考虑的很复杂。但是现在我发现所学习的心理学与生活的知识在我脑中结成了一张大网,活生生的经历时时接受着理论的检验。我了解了,我不怨了。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宽容。

  通过心理学与生活的学习,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与生活课程对我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

  心理学与生活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心理特点,也让我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调整,失意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想起在课堂上为我们讲催眠术的蔡老师,使我终于明白了“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个世界,我们的生活会很超然,成功也会不求而遇的。

  虽然心理学与生活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带给我的收获真的很多,但我还是觉得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想去了解和领悟。如前,开始有点小后悔为什么当时没有选择心理学专业。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多点了解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深入学习现代心理学,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史,学习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通过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人生的知识。我想掌握更多的心理学方法,认识自己和他人,提高自己和帮助他人的能力。希望老师能在心理学与生活的课程中多讲一些关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知识。当今社会,在物质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如何放松自己,寻找心理的健康与和谐,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新课题。

  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因为心理学与生活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

生活中的心理学的心得3篇(心理学与生活心得)相关文章:

大学生《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2篇 读《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4篇(对心理学与生活的读后感)

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3篇 读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2篇(读《心理学与生活》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