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西厢记》读书心得个人体会3篇 西厢记阅读心得,供大家阅读。
《西厢记》读书心得个人体会1
元代著名戏剧家王实甫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戏曲作家之一,他的杂剧《西厢记》至到现地仍被认为是中国最优秀的杂剧之一。
《西厢记》重点刻划了张生,崔莺莺、红娘、老夫人形象,围绕“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展开故事情节,表达了对封建礼节的不满。
近日,又重读《西厢记》,发现里面有三个问题应会值得重视一下。
首先,是关于戏剧透露出来的对“佛门“的看法。全剧发生的地点是围绕在普救寺及其周围。张生与莺莺正是在普救寺相遇并相爱的。普救寺是个寺院,是个佛门境地,佛讲究清心寡欲,而作者却把这个爱情故事发生地点设在普救寺,这实在是大有意味。另外,这个寺院的名字也取得有意思。普救,就是普救众生,帮助人生摆脱苦海。但是,当孙飞虎围寺扮亲时,不知是谁在救谁。为何在王实甫笔下,僧俗都成了“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的形象呢?据考证,元代统治者为了麻痹人民的斗志,大力提倡佛教,僧俗在政治和经济上都享有特权,因此,僧俗成为统治者手下的工具。王实甫通过这些来讽刺当时的“佛门”,也间接嘲笑当时的统治者,由此可见,王实甫的笔力,在讲述浪漫动人的爱情故事,还不断嘲讽当时的政治。
第二,有关于老夫人的形象。许多评论者都认为老夫人是个反面人物,她是封建制度的代言人。她言而不守,出尔反尔,是张崔爱情道路上的绊脚石。这些都是从反封建礼教来讲的。那有没有谁真正试着为老夫人想一想?我认为,老夫人是十分疼爱自己的孤女的,她是一个非常具有母爱的人。一开头,老夫人就道出自己丈夫先亡,又只剩下这么一个女儿,她肯定是把自己所有的爱倾注在莺莺身上。来到寺中,怕莺莺闷,特别叫红娘陪小姐去殿上走走,散散心,十分关心女儿。在对待张生的态度的问题,也是建立在自己对女儿莺莺爱的基础上。莺莺本是相国千金,从小就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虽说张生的父亲以前做过官,但50多岁就早逝了,家里积蓄肯定不多了。莺莺嫁过去后能象之前在家里过得一样吗?老夫人肯定会从客观物质方面为莺莺着想。逼张生上京也是为莺莺着想。在当时,张生作为一名读书人,却不上京赶考,在当时可以说是“不务正业”的人。试想想,哪一位母亲愿意把自己的宝贝女儿嫁给一个“不务正业”的人呢?归根到底,老夫人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莺莺,如果不是因为爱她,她何必这么操心呢?可能读者会觉得奇怪,老夫人最后不是赖婚吗,她把莺莺嫁给自己的侄子郑恒,这难道也是爱女儿的表现?其实,这事也不能全怪老夫人。郑恒为了娶莺莺,谎称张生娶尚书之女,具体时间具体地点,还声称自己是目击见证人。老夫人一方面是气张生,一方面也没想到自己的侄子会吭她。因此,这件事也不能算在老夫人的身子了。
第三,是关于这部戏剧的喜剧因素问题。许多人都认为这部杂剧是喜剧,因为最后是大团圆结局。但是这部喜剧又有别于其他一般的喜剧。通常喜剧除了大团圆结局外,善的得到好报,恶的受到惩罚,善的战胜恶的。《西厢记》中的冲突主要是张崔与老夫人之间的冲突,老夫人是恶的一面。故事到最后,张崔向老夫人妥协,张生上京赶考,高中后回来娶莺莺,而老夫人也没有受到惩罚,她的愿意“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反而得到满足。也就是说,在这部戏剧中,是善恶两方都得到满足,不同于一般喜剧的结尾。
《西厢记》读书心得个人体会2
《西厢记》是中国古典名著之一,主要讲述了崔莺莺与张生的缠绵曲折的爱情故事,表现了两人为了爱情而敢于与命运,封建制度等抗争的爱情故事。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崔相国死了,夫人郑氏携小女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崔莺莺与红娘到殿外玩耍,碰巧遇到书生张生。张生见到莺莺容貌俊俏,为能多见上几面,便住进西厢房。
张生从和尚那知道莺莺小姐每夜都到花园内烧香。他来到后花园内,偷看小姐烧香。张生夜夜苦读,感动了小姐崔莺莺,她对张生即生爱慕之情。
叛将孙飞虎听说崔莺莺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便率领五千人马,将普救寺层层围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内交出莺莺做他的“压寨夫人”。正当大家束手无策时,张生先用缓兵之计,稳住孙飞虎,然后写了一封书信给杜确,让他派兵前来,打退孙飞虎。但崔老夫人在酬谢席上以莺莺已许配郑恒为由,让张生与崔莺莺结拜为兄妹,使张生和莺莺都很痛苦。
自那日听琴之后,多日不见莺莺,张生害了相思病,趁红娘探病之机,托她捎信给莺莺,莺莺回信约张生月下相会。夜晚,莺莺在后花园弹琴。张生听到琴声,急欲与小姐相见,便_而入,莺莺见他_而入,反怪他行为下流,发誓再不见他,致使张生病情愈发严重。莺莺借探病为名,到张生房中与他幽会。
张生考得状元,写信向莺莺报喜。这时郑恒又一次来到普救寺,捏造谎言说张生已被卫尚书招为东床佳婿。于是崔夫人再次将小姐许给郑恒,并决定择吉日完婚。恰巧成亲之日,张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归来,征西大元帅杜确也来祝贺。真相大白,郑恒羞愧难言,含恨自尽,张生与莺莺终成眷属。
看完这本书,让我对男女主人公那种为了爱情而奋不顾身地抗争精神印象深刻,他们勇敢地追求爱情,即使备受相思的煎熬也不放弃。他们是不幸的,生活在封建皇朝中,受到父母之命等摆布,无法自由追求爱情。但同时他们也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对爱情坚定不移的追求,让他们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结为夫妻。
《西厢记》读书心得个人体会3
《西厢记》原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为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第一次看到这部作品的时候就很喜欢,于是就很认真的去听老师说关于它的一些事。有意思的是《西厢记》最早的本子竟然为唐代元稹写的《会真记》,说是崔莺莺的原型人物竟然是元稹的初恋,但是负心的元稹后来参加了科考,得到高官的赏识,接着娶了高官的女儿,而把崔莺莺抛弃了。之后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但是,元稹一直很思念她。后来,人们都很讨厌这个负心的人。
《西厢记》讲述了崔莺莺和张生从相见,倾心,遭母亲反对,到后来历尽波折终于走到一起的故事。张生上京赶考,遇到住在白马寺送自己父亲的灵柩回家的前朝崔相国的女儿崔莺莺,她和母亲因为路途受阻而住在河中府普救寺。张生对崔莺莺一见倾心,说服寺中的方丈住进了西厢房。张生借每天崔莺莺给父亲到花园内烧香的机会向她吟诗。他的诚意终于打动了崔莺莺。崔莺莺也吟诗一首相和。他们之间的恋情被老夫人发现了,老夫人因为张生的地位下贱不让他们来往。可是这时有叛将孙飞虎闻名崔莺莺貌美,公然带领五千人马来抢夺崔莺莺。老夫人无奈只好说出谁若救得了他们就把崔莺莺许配给他。正好张生有一个八拜之交是武状元征西大将军。于是解救了崔莺莺。得救之后的老夫人却一反之前的约定,让张生和崔莺莺结为兄妹。他们不愿意。无奈之下,老夫人让张生去考去功名。张生不负众望,考得了状元,历尽波折有情人终于成为眷属。
《西厢记》这个故事从唐代元稹开始被一再的写,版本也很多。我认为它代表着人们的一种理想,那就是人们都愿意看到有情人最后走到一起。在封建社会来说西厢记这样的故事真的很大胆,它打破了封建的门当户对的传统观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规则,而变成了男女相互恋爱,他们之间只有真挚的情谊,而没有所谓的门第观念。
《西厢记》读书心得个人体会3篇 西厢记阅读心得相关文章:
★ 小学生四年级读书个人心得体会_有关小学生四年级读书心得体会感想3篇
★ 《夏洛的网》读书心得个人领悟3篇(夏洛的网读书心得是什么)
★ 暑假《稻草人》个人读书心得范文5篇 《稻草人》的读书心得
★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范文大全3篇(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