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12篇(青山不老设计优秀教案)

时间:2023-02-12 18:00:37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12篇(青山不老设计优秀教案),欢迎参阅。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12篇(青山不老设计优秀教案)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风雨同舟、肆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重点难点: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一、导入:

  同学们,学习了第十五课,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知道了人类应该热爱和珍惜土地。今天我们学习16*《青山不老》,你又将获得哪些启示呢?

  二、检查预习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是吗?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的字、词、句预习情况。

  (1)字词检查

  1、土炕 肆虐 盘踞 淤泥

  2、治理 参天的杨柳 归宿

  3、风吹沙起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如臂如股 绿风荡漾

  第一组强调:炕与坑的区别; 虐字的写法:踞的读音。

  第二组注意:参和宿的读音并掌握其他的读音;区分治和制。

  第三组要求: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掌握和他们意思相近的词语和类似结构的词语。

  (2)句的检查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2、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第一句话掌握修辞手法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第二句话要求读准,特别注意断句,并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新授:

  1、过渡:字词句同学掌握的很扎实,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方法(出示学习方法)a、把握文章主要内容b、联系实际,深入思考。把课文多读几遍,有人说读书就是煮书,煮书就是把课文读熟,熟烂于心,熟的像老师这样可以不看教材。注意一边读一边结合阅读方法,把握主要内容,看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好,在老师刚才的这段话中,提出了几个具体的要求?(这一环节启在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自由读书

  过渡:读书有时要把薄文读厚,有时要把长文读短,概括主要内容,就要把长文读短,这是一种概括能力。来,谁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概括主要内容

  过渡:是啊,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生命的价值。因此,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出示句子)(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请几名学生来读,再一起读。

  2、过渡: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到底怎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呢?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结合手中的资料。可以从社会大环境、自身家庭小环境、时间、数量等多方面来品读这为普通的山野老农。

  学生自由学习

  提示学习要求: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适当的画画、记记,让我们的智慧在静思默想中得以提升。

  学生自由学习

  过渡:现在是交流的时间也是资源共享的时间,交流没有唯一的答案,只有缺席的遗憾。来。谁能从社会大环境方面加以说明:

  (1)抓住大环境险恶:

  到底怎样险恶呢?结合手中的资料和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总结:是啊,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这里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冻,风起土满天”之说啊。同学们,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不管,不管(   ),不管(   ),他都(   ),他都,他都(   ),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来,把你的感情送到你的朗读中。

  (2)抓自身家庭小环境艰苦:

  a、抓老人每天的生活: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老师引,这就是老人全部的生活,老人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就在于( ),就在于( ),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来,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b、抓住关键词65岁:同学们65岁,这个年龄已不再年富力强,不再青春焕发,65岁这个年龄应该( )、( )、( ),而这位普通的山野老农却( )、

  ( )、( ),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来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过渡:老农植树造林,绿化环境,信念之坚,决心之大,真是无与伦比。同学们让我们再从时间、数量方面加以说明。

  a、时间:15年

  15年啊,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分分秒秒,多少个春夏秋冬,多少个严寒酷暑,同学们当满天的星斗还未褪去时,老农已( ),当日上三竿时,老农还在,当月亮悄悄爬上天幕时,老农依然,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来,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b、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3700亩林网,这有多大?能植多少棵树?

  老师介绍:据相关人士介绍3700亩相当于我们汪清一小操场300多个,以两米一棵为间距大约能植15万棵左右。

  面积之大,数量之多,怎能不让人感受到他意志之坚啊?

  来,带着我们的感受再一起读。

  过渡:他开辟了绿洲,创造了奇迹,这就是命运的选择,这就是生命的归宿。

  3、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请同学自由读,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预设a、“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b、“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过渡:问得好,这两个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想一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

  学生汇报

  过渡:同学理解得不错,可是老农真的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农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学生归纳

  过渡:老人的所作所为就只能用这三个理由来概括吗?是啊,在他创造的奇迹中,在他走过的足迹中,留下的串串印痕,这一切的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过渡:老人创造的奇迹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山野老农让我们领悟到( )。

  结合课文的学习,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课题的理解及本节课你所获得的启示。

  相机提升学生的情感认识。

  四、总结:

  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让我们一起深情的读课题。

  五、 作业:

  作业:你如果有机会来到这座青山,看到老人创造的绿洲,你会从心底对这位可敬的老人说些什么?

  以“是啊,敬爱的老人,青山是不会老的。……”为开头,把想对老人说的话写下来。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2

  【课前准备】

  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探课文,认识老人

  1、猜字激趣:

  课件出示“老”字。

  这个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谁来说说看。

  《说文解字》中也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告诉了我们“老”的本义。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揭题读题。

  2、自学课文:

  认真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检查自学情况:

  ⑴ 认读生字词语。

  ⑵ 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预设交流点:

  ① 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板书:

  离世

  ② 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板书:

  过世

  ③ 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④ 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板书:

  再也出不来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

  1、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预设交流点:

  ⑴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课件展示林海,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⑵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⑶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2、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

  ⑴ 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

  ⑵ 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①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干旱、霜冰、沙尘暴。

  ② 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⑶ 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三、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

  2、集体交流: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老农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

  小结: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这青山会老吗?

  ⑴ 以“青山是不会老的”写一段自己的感想。

  ⑵ 交流练笔内容。

  ⑶ 总结课文:

  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

  四、积累拓展

  1、赏读课文,摘抄自己欣赏的词语、句子、段落。

  2、阅读相关文章。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3

  ⅰ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ⅱ 教学重难点

  1.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

  2. 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ⅲ 教学过程:

  一、初探课文,认识老人。

  1.猜字激趣。(课件出示“老”字)

  ① 这个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谁来说说看。

  ②《说文解字》中也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告诉了我们“老”的本义。

  ③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④ 揭题读题。

  2.自学课文:认真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检查自学情况。

  ① 认读生字词语。

  ② 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③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4. 预设交流点:

  ▲ 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板书:离世)

  ▲ 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板书:过世)

  ▲ 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板书:81岁)

  ▲ 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板书:再也出不来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

  1. 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2. 预设交流点:

  ▲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课件展示林海,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3. 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

  ① 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

  ② 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干旱、霜冰、沙尘暴。

  ▲ 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③ 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三、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

  2. 集体交流。

  ①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老农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

  ② 小结: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③ 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这青山会老吗?以“青山是不会老的”写一段自己的感想。交流练笔内容。

  3. 总结课文: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

  四、积累拓展。

  1. 赏读课文,摘抄自己欣赏的词语、句子、段落。

  2.阅读相关文章。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4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

  [评:通过看图或其他资料,初步感知我国晋西北地区环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感受更加直观。]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评: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明确要求,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评: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与阅读课外资料相结合,促进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增强。]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① 阅读,勾画。

  ② 同桌交流。

  ③ 大声诵读。

  2.交流读后感受。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5

  【教学目标】:

  1、能认读虐、踞等生字,理解“肆虐、归宿、盘踞”等词语。

  2、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

  3、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

  【教学难点】:理解青山不老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读课文

  (1)揭题

  (2)大声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3)学习生字词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再读课文,理解了不起的奇迹

  1、老人创造了怎样了不起的奇迹

  2、老人在什么环境下创造了了不起的奇迹

  三、研读课文,感悟老人的精神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老人在植树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与痛苦?在困难与痛苦面前,老人仍然种树,说明老人具有什么精神?

  2、老人为什么非要种树?

  3、议一议,“另一种东西”指什么,“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是什么?

  四、总结课文,说说青山不老。

  五、课堂练习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徐琴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课上完了,我结合学校提出的“高效”课堂的精神,反思自己这节课的得与失。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二、课堂动静结合,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以大问题统领,“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老人为什么一定要种树”,“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默读走进文本,思考问题,通过有感情地读、悟,领会老人不屈的种树精神,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情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巧设铺垫,难点突破水到渠成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我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并以排比句的句式呈现,“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 时,他继续种树; 当 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 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 时,他还是选择种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四、重视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选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用一个词概括大、小环境的特点等设计,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理解概括,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体现了语文的工具行。

  五、课堂反馈及时

  课堂上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反馈,课堂的最后5分钟,出示自己设计的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这些练习针对性强,是本堂课的重点,学生完成的情况较好,说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有效的学习。

  存在不足:

  1、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较单一,引导语表达不够准确,过渡语的表述缺乏深情。

  2、在理解大环境的险恶的时候,未设置相应的情境,若给学生出示一些相应的表示环境的图片,会给学生很直观的印象,可以更快地理解险恶的环境。

  3、教师在课堂上的关注面太狭窄。

  4、课堂上学生的朗读较多,但是老师缺少有感情的读的引导,齐读的形式较多,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

  在我看来,“高效”的课堂更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从高效来看,在这一节课中似乎有了一点儿踪影,可是高效的语文课中的文本的情感如何落实,而且是有艺术性地展开,我的课堂中是缺失的,这也是我的困惑,情感的感染势必要创设一些情境,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可是一堂课40分钟,要实现高效,应怎样处理呢?今后要积极摸索。

  万变不离其宗,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上出更好的课。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6

  《青山不老》是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青山不老》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

  我说课的题目是《青山不老》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2019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心。因为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我针对以上教材的分析,从三维度出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能力目标

  认读生字词,能理解词语“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的意思;正确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说说青山不老的意思,领悟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与造福子孙后代的情怀。。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对读、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达到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围绕导学目标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是找出老人创造的奇迹以及老人创造奇迹的环境

  教学难点是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中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以读代讲,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法,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质疑、讨论、交流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三、说教学过程

  我首先利用课件出示晋西北荒凉的画面,让学生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说感受,对其恶劣的环境有个初步的认识。接下来安排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进行学习。因为课前学生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至少课文是读了两三遍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再安排学生放声朗读课文,而是让学生默读。由于学生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加之这又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所以针对重点“老人创造的奇迹和什么情况下创造奇迹”时,通过独学然后在全班展示,再以读代讲,用读去感受老人创造奇迹的不易。最后通过小组合作来体会对“青山不老”的理解。整个过程我用课件出示每一步的任务以及难点点拨,让学生有章可循。

  我紧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交流反馈根据学生的汇报,重点理解“盘踞、三番五次、风雨同舟、归宿、”等词语,这样通过学生自读,不仅读通、读顺了课文,也为学生下一步体会老人的精神做铺垫,

  四、利用板书,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的青山中得到无限的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五、说板书计

  我的板书设计是本课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设计学生一目了然,突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总之,整堂课我抓住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把读书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自己认认真真地读书,应当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主要的工作所以,我设计教学时,主要想让学生靠在课堂上自读自悟、交流再悟。

  板书设计:

  16 青山不 老

  自然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老人——青山是不会老的

  生活条件—艰辛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7

  一、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是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柔美,实际和已往相互比照,叙述与形貌相互照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刻画了一位山野老农,面临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存条件的艰苦,当仁不让地投身到植树造林事情中,用XX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古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本身的人生代价,造福于子女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掩护自然,改革山林,绿化故里的刚强刻意。

  本课教学目的: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二、说教法学法

  我校倡导高效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与《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中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一理念不谋而合。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以读代讲,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法,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质疑、讨论、交流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三、说教学过程

  首先,直奔主题,概括文章内容

  提出:谁,做了什么事,创造了奇迹?

  指导概括文章的方法: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结合文章关键词,概括文章内容。

  让学生第一次拿到文本时,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能捕捉并提炼课文的重要信息,对《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方法。

  其次,利用导读,解决问题,

  设问导读提出两个问题,先学生自己完成,然后在小组交流,不仅培养学生自学,还能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指导,交流方法。

  第三,互动释疑,精讲点拨。

  在第一个问题中,我先示范读,指导学生怎样朗读,尤其抓关键的词语重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意思。后面的两个句子,学生用这种方法去体验。做到“授之以渔”。第二个问题通过读也能找到答案。再以图片、课外知识的补充,使学生有更深感悟。

  在明白“他已经将本身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工具。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我提出:老人能与山川配合存在,与日月一起发出灿烂吗?学生敏捷明确另一种工具的寄义。

  并引导学生带着这份冲动朗读这句话,孩子们读得很埋头。随着追问:青山会老吗?学生也能快速地明白老人身上的掩护故里,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力不老。

  第四,通过一个小练笔,加深对课文的明白。

  语文教学不但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紧张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整堂课我本着这种头脑举行计划。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8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比较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材简析】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教学重、难点】

  1、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

  2、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黄土高原的情况吗?我这里有几张图片,相信大家看了会对黄土高原的情况有些基本的了解。那么,看到这样一张图片: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风荡漾,叶间闪着粼粼波光。这如画的景色,让你一定想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哪篇课文?板书:16青山不老

  二、词句交流,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回忆你在预习时自学到了哪些字词,待会儿选择一个你最想让大家积累的介绍给我们。

  2.我们在向大家介绍时要注意什么?(要讲清楚、讲正确;还要讲清自己积累的方法和为什么要积累。)

  3.学生汇报交流

  4.小结:看来同学们不仅在预习时自学词句,还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积累,明白自己为什么要积累,真会学习。

  5.下面请你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学习课文 ,看阅读提示中的三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思考、交流,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根据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学习本课。

  1、体会“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读课文、质疑问难、朗读想象)老农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惊叹)

  2、对奇迹背后故事的探究:“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这座山沟所处的大环境和这个院子所处的小环境)学生朗读感悟、想象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山沟所处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老农才坚定了改造的决心;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但他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造福大家。( 敬佩)

  四、思考交流“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悟?

  教学提示:课文最后一句“青山是不会老的”是统领全篇的中心句,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感悟和这句话的含义,点明文章所表达的意旨。可以适当穿插课外资料,或联系生活实际,更深刻地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学法迁移:运用对“金色的鱼钩”和“金色的脚印”等课文中的学习方法来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的含义,可以比较轻易地突破重点。

  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精神是永远不会老的。

  五、课文总结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由惊叹转移到对老农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

  六、作业

  1、根据提示,写一写自己的心里话

  2、课后阅读p161选读课文《城市之肺》。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9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重难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认识“植树”。

  1、记得我们学过一篇文章——《白杨》,高大挺秀的白杨树挺立在戈壁滩上,阻挡风沙的侵袭,为铁路立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2、出示沙尘暴的图片。

  3、引导学生谈感受。

  师:我国的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沙尘暴给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植树造林成了保护家园,绿化家园,美化家园的重要举措。今天,我们去认识一位晋西北的老人,感受他将荒山变为青山的感人故事。

  4、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使学生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懂得我国晋西北地区环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进而认识植树造林的意义,为下文理解老农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坚定决心和可贵精神做下铺垫。)

  二、了解内容,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部分词语。

  3、思考: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加以说明)

  4、师生交流。

  课件出示句子:“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点拨要点:引导学生抓住数字,朗读体会,让学生感受老人创造的奇迹,继而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课件出示句子:“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点拨要点: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再通过朗读课文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盎然的山林景观,促使学生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从而深刻的感受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

  三、朗读句子,品味“艰辛”。

  1、师:奇迹是喜人的,但是,奇迹的背后,又是怎样的艰辛?

  2、再读课文,思考问题: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了这样的奇迹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体会老人植树的艰辛和精神的可贵。

  3、师生交流。

  4、点拨要点:

  ①、山沟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②、老人年老、瘦小。

  ③、生活条件艰苦。

  ④、同伴、老伴相继逝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想象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山沟所处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老农才坚定了改造的决心;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但他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造福大家。通过老师的引领,使学生从对他们所取得成绩的惊叹转移到对老农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以此来深化理解课文。)

  四、领悟“背影”,深化人物。

  1、师:多么可爱可敬的老人!他的高尚,他的坚持,让来访的作者产生了由衷的敬意。临别时,作者有段精彩的描写。

  2课件出示句子:“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师:一个酸字,蕴含着作者太多太多的情感!想想:作者为什么会“酸”?

  3、师生交流。

  (点拨要点:酸,一为“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者感到伤感,二为老人的精神,老人的付出,老人的坚持让作者感动不已。)

  4、师:老人深知: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为了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为了造福子孙,老人就这样在山沟里默默坚守着。

  5、出示老人背影图,师配乐深情朗读:望着老人瘦小的背影,多少往事涌上了心头:那一次,狂风大作,老人顶着大风,扶起那倒下的一棵棵树苗;那一次,老伴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料理完丧事,老人又扛起铁锹走进了山沟里;那一次,女儿又来接他到城里去享清福,老人只是摇头,他说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6、看到老人的背影,你还想起了什么?请用笔写下来(可仿照以上排比句式)

  7、学生小练笔。

  8、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此设计意图有三:一、以一个“酸”字做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老农的感情,联系上下文,再次深化老人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引起学生的再次共鸣。二、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是对课文句子的再次练习和对文本的拓宽,对学生也是一次不错的练笔的机会。三、大大的强化了老人的形象,使得老人的形象、老人的精神更加的立体化,更加的深入学生的心里,为后面学生对关键句子的理解做好铺垫。)

  五、理解文意,升华主题。

  1、师:把贫瘠的山沟变为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片青山,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当告别老人的时候,除了感动,一番肺腑之言涌上了作者心头。

  2、出示句子:“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3、点拨要点:“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4、有感情的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另一种东西”的深刻含义,感悟老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片绿意盎然的青山,而更应该是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决心和不畏艰辛的高尚精神,课文最后一句“青山是不会老的”是统领全篇的中心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感悟和这句话的含义,点明文章所表达的意旨。)

  六、拓展延伸,影响你我。

  1、师:今天,我们的心灵因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老人而震撼。地处不同,年龄不同,我们不可能像老人一样扛起铁锹走进山沟,但是,绿化家园,美化家园却是我们和老人一样的情怀。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美化我们的家园。

  2、作业、

  ①、为学校的花圃、宣传栏、植物园、饭堂等地方设计宣传标语,号召大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②、爱护环境,我从小事做起:

  用如下句式写写:

  爱护环境,我从拧紧水龙头做起。

  爱护花草

  ……

  整理好,尝试成为班级环保公约。

  (设计意图:学生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继而引导学生不单从精神上敬佩他,更应该从行动上效仿他,从身边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美化我们的家园,使语文课堂更好的向课外延伸。)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精神永存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10

  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初探课文,认识老人

  1、猜字激趣。

  课件出示“老”字。

  这个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谁来说说看。

  《说文解字》中也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告诉了我们“老”的本义。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揭题读题。

  2、自学课文。

  认真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语。

  (2)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预设交流点: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板书: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板书:过世)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板书:81岁)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板书:再也出不来了)

  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

  1、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预设交流点: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课件展示林海,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2、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

  (1)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

  (2)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①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干旱、霜冰、沙尘暴。 ②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3)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

  2、集体交流。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老农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

  小结: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1)以“青山是不会老的”写一段自己的感想。

  (2)交流练笔内容。

  (3)总结课文: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

  积累拓展

  1、赏读课文,摘抄自己欣赏的词语、句子、段落。

  2、阅读相关文章。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11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 小主人姓名 班级小组编号

  《青山不老》导学案 使用时间:自学探究课 展示提升课 主备人:殷志东 学习目标:1、我能掌握“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我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我会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从中受到启发。 难懂的句子可要多读几遍。 知识宫阅读闯关探新知 闯关一:初读 ,扫清字词障碍 大声朗读一遍课文,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肆虐 盘踞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归宿 劲挺 淤泥 荡漾 领悟 不紧不慢 闯关二:再读,知大意、理脉络 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 本文通过描述一位山野老人,面对自然条件的()和生活条件的( ),义无反顾地( )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地区奇迹般的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赞扬了( ),( )的精神和( )的情怀。。 闯关三:三读,细品味 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情景交融、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走进青山,欣赏风光美 我能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青山的总体印象: 空气( )、天空( )、草原( )。 1、我发现作者是通过这些景物依次描写出了青山的美丽风光: 等。我能用红色笔画出最喜欢的句子,用蓝笔批注自己的感受。 2、作者是为什么把景物写得这么美的?我要找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3、这些句子写得这么美,我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背诵下来。 闯关四:四读,有提升(默读全文) 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青山是不会老的”的意思? 通关卡:(检测) 同学们,让我们来展示本节课的收获吧!(达标,时间为5分钟) 听写词语 知识宫闯关须知: 1、 自学闯四关,闯过一关,画一个笑脸。 2、 没有完成任务的先与对子一起探究。 3、 最先闯过四关的同学帮助没有完成导学案的同学闯关;对子不能解决的,组内解决;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写到小黑板上。 4、过关小组组长报到得分。 反思栏: 我的不会、易错点是: 已解决: 待解决: 欢迎来到演练场大显身手,相信你的大胆展示会给小组带来荣誉,给课堂带来精彩生成!加油啊! 演练场展示提升秀技能 展一: 画出本课的知识树。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展二: a朗读pk秀。我能找出描写景色美的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形式可以多样:小组pk、异号pk,还可以发起挑战) b背诵大比拼青山的美景令人陶醉,我想把优美的句子、段落积累背诵下来。 展三: 读后抒怀 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展四: 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小结 检测: 同学们,让我们来展示本节课的收获吧!(分层达标,时间为5分钟) 展示要求: 1、 展形象,声音洪亮,站姿挺拔,自信大方。 2、 展内容,讲解清晰,重点突出,组内补充。 3、 展衔接,前后衔接,自然流畅,礼貌得体。 4、 展板书,字体端正,行款整齐。 5、 展时效,5分钟时间不超时。 自我评价: 我最精彩的表现: 下节课努力方向: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12

  激情导入

  1、今天很难得,爸爸妈妈有机会走近我们的课堂,聆听我们的学习,谁愿意把这片美景,用你的朗读,送给大家。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朗读第一自然段。窗外是……。院子在山沟里,山上……。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四周全是……风一吹……。听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

  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

  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

  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扛上 肆虐 盘踞(重点板书) 绿洲 归宿 奇迹 宏伟 价值 命运

  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抓“奇迹”。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

  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

  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呀?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找出来进行交流。(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

  预设: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师引读:(15年啊,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180个月啊,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5476个日子啊,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要创造这样的奇迹,年轻力壮的人都不一定能坚持,而这位老人已经多少高龄了?(81岁)耄耋之年的老人。那么这位老人又是在怎样的小环境下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呢?    

  学生回答。读第三自然段。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在你的生活环境中80多岁的老人应该是怎样生活的?那么这位晋西北的老人又在干什么呢?(引读中心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从结果在此体验奇迹:

  一位年过80的老人,在环境如此恶劣的晋西北土地上坚持植树造林15年,并且还将继续下去。难怪我们在黄土高原上能看到那样的景致。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配乐读。)

  四、解读奇迹

  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汉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出来了,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齐读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在字面上是什么意思?

  理解得不错。可是老人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人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能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

  是啊,老人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再一起读以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3、背诵背环保格言。

  (1)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2)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3)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4)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5)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2.交流读后感受。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小环境──艰苦

  创造奇迹

  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课上完了,我结合学校提出的“高效”课堂的精神,反思自己这节课的得与失。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二、课堂动静结合,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以大问题统领, “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老人为什么一定要种树”,“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默读走进文本,思考问题,通过有感情地读、悟,领会老人不屈的种树精神,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情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巧设铺垫,难点突破水到渠成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我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并以排比句的句式呈现,“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四、有效课堂,及时反馈

  课堂上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反馈,课堂的最后5分钟,出示自己设计的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这些练习针对性强,是本堂课的重点,学生完成的情况较好,说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有效的学习。

  在我看来,“有效练习”的课堂更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从“有效作业”来看,在这一节课中似乎有了一点儿踪影,可是高效的语文课中的文本的情感如何落实,而且是有艺术性地展开,我的课堂中是缺失的,这也是我的困惑,情感的感染势必要创设一些情境,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可是一堂课40分钟,要实现高效,应怎样处理呢?今后要积极摸索。   

  万变不离其宗,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这次的考核课,我讲授的是《青山不老》一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我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并以排比句的句式呈现,“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执教的这一课,我做了这样的目标定位:⑴、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提出问题;⑵、利用导读抓住三个问题: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我抓住这3个问题,引导学生捕捉文中重要信息,展开讨论交流,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老人的所创造的奇迹,来解决问题,并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地句子。⑴、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属。⑵、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这个问题,通过写一写。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真正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遗憾的是,由于自己备课时对学生的学情了解不够充分,在某些环节中浪费了时间,到最后理解“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这个问题时,时间已所剩无几,所以只能草草结课,虽然以后还可以为学生补上,可是这一节课的遗憾是补不回来的。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12篇(青山不老设计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青山不老》教学实录13篇 青山不老的教学实录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5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设计方案3篇 校园文化整体设计方案

大班环境创设设计方案3篇 幼儿园大班环境创设设计方案

经典大班户外游戏活动设计方案3篇(小班户外游戏活动设计方案)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6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5篇(撰写教学设计方案范文)

学校读书节活动设计方案3篇(校园读书节活动策划方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设计方案15篇(小班数学教案活动设计)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设计方案归纳10篇(小班数学教案活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