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谈生命》教学设计12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
《谈生命》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将生命比喻成春水、小树的深刻意蕴;
2、赏析本文一些精美而又精辟的比喻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3、学习运用比喻的手法写一段话。
【学导步骤】
一、整体感知课文
通过抓关键语句,筛选课文的主要信息,从而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培养由厚到薄、由多到少的阅读能力。(学生阅读、议论,然后归纳全文的内容。)
全文内容可概括为:
生命(像)春水快乐与痛苦相伴相生(文章主旨)
(比喻手法)小树
二、赏析“生命像春水”这一内容的深刻含意(以导学生为主)
这一部分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抓住主要内容,抓关键词语,从而领会一系列比喻所隐含的人生意义。
思考一:生命既然像春水,生命从幼小到壮大到衰弱的全过程,你能从作者对春水的描写中感受出来吗?请找出体现这一过程的关键词句。
思考二:作者说“生命的痛苦与快乐是相伴相生”的,这一人生的感悟又是怎样通过春水的哪些描写体现出来的?经过学生充分讨论后板书如下:
生巉岩险阻奔腾、怒吼、回旋、冲刺一泻千里(人生困难时期:勇于面对)
命芳草桃花快乐、羞怯浪漫行程(人生美好时期:善于把握)
像暴风雨风雨、雷电、打击、扰乱新生力量(人生灾难事情:敢于抗争)
河晚霞新月温暖、休憩、睡眠逼着向前(人生安闲时期:不耽于安逸)
三、赏析“生命像小树”有关内容(瞄准中考,自拟考题,考议结合)
围绕三个重点拟题:
1、从文中筛选表现小树生长的全过程的关键语句
2、“他消融了,归化了,也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联系前面文章考虑)?这句话的深刻含意是什么?
3、对小树的描写及对河流的描写,在写法上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又是什么?
四、赏析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以诵读记精辟语句为主)
1、生命是渺小的,但它却构成了整个宇宙的运行;
2、生命在于活动,否则就失去了生命;
3、生命与快乐和痛苦相伴相生(这是全文的主旨)
五、实践运用
以“青春“为话题,运用本文所彩的比喻手法写一段话。
要求:
1、所用比喻要力求与“青春”话题有相似点;
2、比喻力求新颖、形象,但不要怪僻;
3、仿照作者的议论,提炼出一两句精辟的话点明题旨。
《谈生命》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以“生命”为主题,选取四篇描写大自然和人类的生命现象、探究生命的规律和本质的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冰心《谈生命》借助于自然界生命成长的现象,讲述生命的一般进程,从而引导我们要享受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对生命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可以引导他们从生活经验出发,领会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认识,并结合自身的体验,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尤其是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关于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学生在以前都学习过,在本课作者运用得更多更妙。
二、课型、课时:讲授课、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的写法;
2、领会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处;
3、领会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品味关键语句,说说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
2、给文章分层,理解作者精巧的构思;
3、反复朗读、体味有关文段,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个快乐而痛苦的人生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作者的感悟: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2、珍爱生命,战胜困难,享受生命中的快乐与痛苦。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的写法。
(二)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启发、讨论。
六、教具:多媒体、黑板。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识生命:
(多媒体展示生物图片)同学们已经学过了生物学,认识了这个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那么看见这些生命你们会想到什么呢?(学生谈论)今天让我们走进生命的世界,随着冰心老人一探生命的本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由学生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导入,从学生经验出发,由生命现象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的本质。
(二)整体感知,初探生命:
课文只有一段,但是层次很清晰。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请完成下列问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挟卷 巉岩 枭鸟 荫庇 芳馨 云翳
2、解释下列词语:清吟 荫庇 芳馨 骄奢 云翳
3、课文说生命像什么。
学生边阅读边勾画。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拓展:作者化抽象为具体,这种手法我们在余光中的《乡愁》中学到过,把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4、据此给文章分层。
学生根据第3步和以前学习经验给课文分层。
第一层(课文第一句):提示话题,引出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生命像春水。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生命像小树。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文末):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设计意图]解决生字词,理清文章层次和思路,整体把握课文。
(三)朗读第二层,感受生命的力量:
1、找出第二层的中心句。
一个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听并思考讨论。中心句是“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2、“遭遇了一切”中的“一切”指哪些?
学生思考讨论,提醒学生注意四个“有时候”。“一切”指巉岩、细细平沙、暴风雨和晚霞新月。
3、“一切”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可以分为两类:快乐(细细平沙、晚霞新月);痛苦(巉岩、暴风雨)。
4、春水是怎么对待这一切的?
学生抓住有关语句朗读赏析。
5、作者写一江春水的生命历程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学生思考交流。
[设计意图]分析“生命像一江春水”,通过一江春水流动的历程感受生命的历程,并为下面学生合作学习提供范例。
(四)分组合作,朗读第三层,发现并解决问题,感受生命的价值。
问题可能有: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季节顺序)
2、前面作者写出了春水的生命历程,那这部分写了什么?
3、小树享受了哪些快乐?(朗读并赏析)
4、小树遭遇了哪些痛苦?(朗读并赏析)
5、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6、作者写一棵小树的生命历程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生命像一棵小树”,通过一棵小树生长的历程感受生命的历程。
(五)巩固练习,书写生命:
1、同学们,关于生命,你们一定有更精彩的比喻,请用“生命还像……”的句式仿照课文写一句话。
学生写一句话。
2、再仿照课文对这句话加以具体描述。
学生写具体描述的句子。
3、请学生朗读自己的话,师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仿写,学生一方面更深入地了解生命的历程,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写作能力。
(六)阅读第四层,感悟生命:
1、过渡:生命不仅像春水、小树,还像小草、树叶等等,其实我们的整个宇宙都充满着生命。面对这些生命,你有何感悟呢?
学生谈感悟,师生评价。
2、作者有何感悟呢?你如何理解作者的感悟?请结合本文、自身经历和阅读其他文章的感受谈谈。
一个学生读作者的感悟,其他学生说对作者感悟的理解。
3、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中的“云翳”“美丽的黄昏”?并据此理解最后一句话。
学生思考比喻的本体,理解词语和句子,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感悟引出作者的感悟,再到学生的理解,这样学生对生命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七)总结全文,享受生命:
(播放汪峰的《怒放的生命》作为背景音乐)冰心被称为“世纪老人”,她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其“爱的哲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进,让我们尽情享受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吧!其实痛苦也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们知道哪些人在享受着生命中的痛苦呢?(学生谈论)我们要珍惜生命,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自信,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设计意图]结合冰心老人的经历,进一步明确要享受生命中的痛苦,迎难而上,奋勇前进。
八、作业设计:(第一、二题选做一题)
1、用“生命还像……”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2、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写一段话,并开展讨论。
3、课外阅读苏联作家普里什文的《林中小溪》和日本作家东山魁夷的《一片树叶》,再次感受生命。
[设计意图]通过写作和阅读,学生进一步明确要享受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
九、板书设计:
谈生命 冰心
像一江春水 有时候
形象美:生命
像一棵小树 春夏秋冬
哲理美:生命:快乐和痛苦相生相成
语言美:比喻、拟人、排比
[设计意图]抓住形象美、哲理美和语言美来赏析课文。
十、课后反思:
《谈生命》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德育目标
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3.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多媒体显示: 挟卷(xié) 芳馨(xīn) 怡悦(yí) 云翳(yì)
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4.学生放声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
三、思读课文,把握文意
1.理清行文思路
提问:本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清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精读课文,把握文意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 多媒体显示: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2)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发展开,请联系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1)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2)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3)最后一层绾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的基本旋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四、美点寻踪,发掘课文的审美价值
1.请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生1:作者把生命还原成具体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绘出一幅幅生命的图画。
生2:本文语言优美,比喻、排比处处皆是。
生3:本文意境优美,情景交融。
生4:本文富含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教师总结:大家谈得都很好。本文情、景、理交融,是一篇难得的美文。下面我们将从意境、哲理、语言三方面欣赏本文的美。
2.赏析课文的意境美(美在形象,美在情感)。
美在形象赏析:
(1)话说一江春水
多媒体播放一江春水东流入海的动感画面。雪山、峭壁、嶝岩、平原、斜阳草树、夹岸桃花、激电迅雷、新月晚霞、大海等画面依次迭出,春水一路走来,奔流激荡。
学生齐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也不敢信来生,结合画面,想象春水一路高歌的情形。
①清大家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闲自己的话描述-下这个过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这个过程的欢乐和痛苦。
②品味相关词句。体味一江春水的特征,感受这个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四个有时候。体现流程的丰富多彩。
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腾、回旋等词体现了高昂激越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快乐勇敢、享受、愤激、心平气和、快乐又羞怯、心魂惊骇、憩息睡眠等词刻画了春水的性格、情怀。
(2)话说一棵小树
多媒体播放动漫flash,显示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泥土中欠伸、破土而出、长出嫩叶、开出繁花、蜂蝶飘翔、小鸟欢唱、浓阴如盖、硕果累累、黄叶翻飞、叶落归根。
学生齐读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
①请按照原文思路。用自己的话描述上小树的生命历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时序(早春、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体现特有的平静和温柔。
②品味相关词句,感受一棵小树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小树生命历程中的几个连续的阶段代表了人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终结。
聚集、欠伸、破壳、伸出、吟唱、跳舞、挣脱、挺立、抬头等词体现了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
勇敢快乐、宁静怡悦体现了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从容的情怀。
美在情感阐释:
教师提示:
在形象的描摹过程中,流露出作者动人的情思。
在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描写一棵小树则不同,一开始充满喜悦、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但总的说来感情基凋是积极乐观的。
学生大声读课文,悉心体味作者的情感。
3.教师总结:作者将抽象的生命形象化、人格化,将生命的流程物象化,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生动的图画,倾注了自己的满腔深情。让我们在充分感受意境美的同时,领悟、认识生命的本质。
五、布置作业
1.描绘一江春水时,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一切指什么?请根据文意回答。
2.仿照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修辞,另写两句话,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鉴赏哲理美
1.品味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多媒体显示:
(1)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2)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3)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4)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5)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6)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7)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8)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学生自由选句评析,集体交流。
明确:(1)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终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2)生命是一种过程,应当从容镇定地面对死亡,显示了作者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平常心。
(3)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人的一生会遇到快乐、悲哀、嘲讽甚至反对,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5)虽然每一个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组成整个人类却可以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表现出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襟。
(6)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才,都能为人类作贡献,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7)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者对生命规律的判断、认识。
(8)这一句话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表意相同,我们要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
2.提问: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示例: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境与逆境相伴相随。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
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
生命的体验,始而新鲜,继而平静,最终归返大生命母体中则无欢喜也无悲哀。
3.教师总结:本文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
质的认识。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我们要享受快乐,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我们要感谢生命,不仅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寻生命生长的闪光点,向生命的顽强不屈敬礼。我们要珍惜生命,就得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三、鉴赏语言
1.摘句交流
请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把它推荐给大家并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归纳:
美在灵动、蕴藉。集中表现在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两个层次中,言在此而意在彼,引人深思。
美在反复。生命像生命又像既成为行文层次的标志,又给人旋律回转、反复吟唱之感。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庄重精警,超越了常人面对死亡的畏惧、痛苦。语言看似平常,实则蕴含邈远的情思,意味深长。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反复强调,否定生命轮回说,理性地对待生命,表现了作者高远的人生情怀。
美在诗意。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是一句诗句,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冰心老人诚挚地祝愿,希望我们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真正体验人生的美好。
3.仿句练习
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另写两个句子。
学生自由发言。
示例:愿你生命中有丰富的色彩,来描绘一幅壮丽的画卷。
愿你生命中有动人的音符,来谱写一支雄壮的歌曲。
愿你生命中有清冽的甘泉,来酿造一杯醉人的香茗。
四、联系实际,体验反思
教师创设讨论氛围: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总是相生相成的。请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说一段话,表达自己的人生信念。
学生由于阅历所限,恐怕会为生活中的诸多烦恼所困,教师应相机诱导,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使他们从容应对生活,感谢幸福、感谢痛苦。
五、课堂小结
本文以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文章情景相融、情理相生,给我们至美的艺术享受。
六、布置作业
1.背诵你喜欢的语句。
2.阅读冰心的散文《霞》(见课本P71),比较《霞》与《谈生命》,说说它们的异同。
提示:《霞》写于1985年.《谈生命》写于20世纪40年代。两文写作时间相距近四十年,其间我们国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也由中年人变为老年人。两文主题有相似之处,情调略有不同,课文的情调更加激昂一些,《霞》更加平和一些。
(《霞》鉴赏文章见备课资料部分)
板书设计
形象美(一江春水、一棵小树)
谈生命 哲理美(生命--生长,流动;感谢--快乐、痛苦)
吾言美(灵动、蕴藉、反复、诗意)
七.教学后记
《谈生命》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朗诵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领会文章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深刻思想内容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含蓄深沉的感情,深刻理解人生意义。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2、深入体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教学情境及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深入理解。
教学手段、方法:
1、创设情境,以优美的教学语言感染学生,引领学生深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一)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1)介绍作者:略
(2)、背景介绍:
(3)字、词识记积累
2、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由老师和几名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并配以多媒体课件展示,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听读后让学生谈谈听读课文的体会,以及怎样把握朗读的语气、语调等。教师给予适当指导后,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一段课文练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研读赏析:(目标练习)
1、研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全文可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一句。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三层: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精读课文,合作交流
(1)、作者用什么来比喻人的一生?春水和小树分别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种生命状态?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
学生讨论明确:
一江春水 东流历程 向前、 曲折、 复杂 、多变 象征人生之河
一棵小树 春秋四季 发荣、 滋长、 繁盛 、凋零 象征生命之树
以春水和小树为喻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
(2)、在这几种生命历程中,春水和小树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品质、情绪状态?
学生讨论明确 :
春水:聚集力量——快乐勇敢地流走——愤怒地奔腾和怒吼——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一声不响地流入、消融、归化
小树:勇敢快乐地破壳——雨中吟唱风中跳舞——挣脱、挺立——宁静和怡悦——消融、归化、无乐无哀
(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明确:
最后一层全是议论。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从表达主题方面说,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充分描写之后,再阐明文旨,深化主题;从结构方面说,起着绾结全文的作用,这是对生命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3、赏析文章之美
学生仔细研读课文,感受文章之美。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交流文章美在哪里?学生回答后,教师从四个方面带领学生赏析品味。
(1)、形象美
(2)、情感美
(3)、哲理美
(4)、语言美
学生从文中找出具有以上特点的句子,分析研讨过程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希望能对提高学生作文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帮组。
4、总结感悟
(1)、教师提问:你从课文中领悟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生命的规律又是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
生命的本质—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的规律—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相随。
(2)、谈谈学习本课的收获。(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五)、拓展延伸(目标检测)
1、课堂检测
仿句练习: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造句。或续写几句"生命像什么..........."
2、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
(2)、以“生命”为话题作文。
板书设计: 谈生命
冰心
生命的本质—— 蓬勃成长 奋勇前进
生命的规律—— 幸福与快乐相伴
顺利与曲折相随
《谈生命》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联想、想像、揣摩“春水”“小树”的隐喻意义。
2、诵读积累一些优美语言和富有哲理的句子。
3、加强生命体验,丰富人文体验。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可以通过一些初生的生命图片(婴儿、新芽、树苗等)或一些激发学生感受生命可贵的语言入手。
自读课文,梳理行文思路。
1、开篇揭示话题
2、以“一江春水”喻示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各种状况。
3、以“一棵小树”喻示生命的力量。
4、点明、深化主题。
二、学生质疑或教师设疑
参考问题:
1、文中描述的一些景象的喻意分别是什么?
2、两个比喻的含义是否重复,为什么?
3、如何理解春水汇入大海,大树回归泥土的心态?
4、最能表达课文主题思想的句子是哪一句?
5、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所揭示的哲理?
三、学生可以通过诵读、讨论来解决问题
四、拓展材料学习,丰富感受
五、畅谈“苦与乐”,写一句或一段最有感触的句子,班级交流或编辑成一个小册子
《谈生命》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3、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3、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掌握生字,扫除阅读障碍。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文字、图片皆可。
教师:介绍作家作品知识、背景知识、文体知识等,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生命是什么,我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慨叹。挚爱文学的冰心老人告诉我们,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只有流入大海才会获得新生的力量;生命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只有历经风雨才能庄严灿烂。江流入海,落叶归根,只有用心感受生命中的每一点快乐与痛苦,我们的生命才能更加完美,才会拥有更灿烂的人生。
板书课题:谈生命——冰心。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家作品
①学生小组内交流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记忆,主要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
②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记忆,而是让学生作一般性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
A、图片数组。略。
B、作者简介一则:
冰心(1900.10.5—1999.2.28),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
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检查生字词情况
通过幻灯片展示题目和答案。①②题让学生笔答,③题让学生口答。设计此环节的目的,让学生进行字词积累,同时使形式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①给加点的字注音。
惊骇( ) 枭鸟 ( ) 羞怯( ) 绯红( ) 怡( )悦
荫庇( ) 芳馨( ) 休憩( )
②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án岩( ) 云yì( ) 休qì( ) 骄shē( ) 穿枝fú叶( )
③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A、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B、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
C、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三、整体感悟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虽然不分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很容易看出行文的层次来。以下内容在学生书面概括的基础上,通过幻灯片展示。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的书面概括能力。
第一层(头两句话),提示话题。
第二层(“生命像向东流……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显示“一江春水”亦即人的生命里程的丰富多彩。
第三层(“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显示“一棵小树”亦即人的生命里程的丰富多彩。
第四层(最后的部分),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揭示生命的本质,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本文用充满哲理性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抒发了一位世纪老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和绝唱。
你认为下面这些说法对不对?为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进行小组交流。
A、作者把生命比做一江春水,描绘出奔流入海的壮观画面,豪放中又不失浪漫。
B、生命的历程应当有欢乐和痛苦,这样才能使人走向成熟。
C、作品结尾暗示人们,生活中有很多不幸和痛苦,它为编织美丽的人生创设了机遇。
D、我们个人的'生命是渺小卑微的,因而也是痛苦和美丽的。
如果以上说法没有说出你心中的感受,请你尽管提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教师适时适当参与学生的交流,并给予指导。
此环节的设计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和甄别能力,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
四、研读探究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求其他同学或老师的帮助。基本程序是:甲学生提出问题(前面学生提出的问题后面的学生不再重复)——乙丙等学生帮助解决——教师帮助解决难题或总结归纳。某些问题如果与下一个环节相同,则在这个环节处理。
说明:这个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多,几乎涉及到了文章的方方面面,内容也非常不确定,但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非常高,用时也最长。这是教学本课的最主要的环节。过程略。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善思善问的习惯和大合作学习的意识。
2、教师引导探究
本环节基本程序与上一个环节相同。问题与答案皆通过幻灯片展示。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一是补充学生没有想到的问题,二是突出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①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A、作者为什么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或语境写出你的理解。
提示:“是什么”是下定义;“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决定了全文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的特点。
B、在文中作者分别将生命比成“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加以充分展开,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
提示:“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现象,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A、对“不是每条一条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这句话揭示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或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或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B、“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中包含这什么哲理?
提示:这是一个比喻句,意思是说:希望你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你才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或者说人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
五、拓展延伸
本环节问题通过幻灯片展示。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一是把学生的目光从课堂引向社会人生,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二是训练学生的仿写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1、作者说;“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生命的认识。
2、对于生命,冰心老人用形象的比喻作了阐释:“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请你试着用生动的语言,仿写这个句子。
六、布置作业
1、将本课所有的生字词进行分类整理。
2、书面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在设计本教案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我让学生在课前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文字、图片资料,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这个环节,每个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都是平等的,且人人都可以做得到,因而在达到上述目的之外,也让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生再次获得学习的自信。
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我又设计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个环节(本教案第四部分“研读探究”的第一个环节)。这也是教学本课的最主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多,几乎涉及到了文章的方方面面,内容也非常不确定,但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非常高,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层次的问题,然后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帮助解决,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分层次教学”中“如何分层”这个难题,因而效果也就特别好。
《谈生命》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谈生命》是冰心于1947年写的一篇散文,作者并没有在生命的定义解释上做,而是把抽象的生命理念比喻为具体可感的春水和小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生命的图画。作者通过描写“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的全部的生命历程,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的丰富多彩,同时揭示了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痛苦和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表达了作者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全文感情基调高亢达观,许多语句庄重而精警生动又富含思想,是作者几十年人生体验的感悟与结晶。阅读本文不仅能获得审美享受而且能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示。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非常喜欢文质兼美的散文,尤其是本文如行云流水一般,节奏感很强,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画面感强易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把优美的文字在大脑中转化成具体可感的画面。但是本文中有一些语句含义深刻,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指导学生利用阅读期待和阅读反思进行创造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自由畅谈。教师只是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适当点拨和启发,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设计思路
教学本课时,为使课堂教学思路清晰,采用“板块式”教学结构,将教学过程共分为六个板块,即:创设情境,激导入──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自选学法,品读──拓展迁移,感悟升华──推荐书目,课外延伸──反思小结,巩固创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掌握文中生字生词的写法和基本含义,能够联系已有的阅读体验和生活实际品味文中富含哲理意义的语句。
⑵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点拨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读书思考交流与感悟。
⑵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激活创新思维,树立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阅读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树立勇于战胜困难,热爱生命,积极投入生活的思想情感。
⑵培养学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运用比喻的方法说明抽象的事物。
2、正确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品味文中富含哲理意义的语句。
3、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措施:
⑴将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等学科有机整合和渗透,从而更好的理解本文将抽象事物形象化的写法。
⑵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一种恰当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生命的独特感悟与理解。同时在重点处留空白,在难点处留空白,在知识延伸处留空白,给学生更多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教学方法
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法指导
通过对文中关键语句的圈点勾画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小组合作探究领会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导入
用多媒体播放一组反映世间万物生机勃勃的画面,同时配以激昂高亢的钢琴曲《命运》,让学生思考看到画面都产生了哪些联想。学生欣赏多媒体画面,聆听音乐。
(设计意图:渲染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拉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二、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文本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整体感知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为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奠定基础。)
三、教师为学生提供四种学习方法
朗读法;点评法;构图法;质疑法。学生从四种学习方法中任意选择一种进行自主学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提供平台。)
四、说话练习
教师在多媒体上为学生出示三个与生命有关的开放性题目,让学生从中自由选择,进行表达。从教师给定的三个开放性题目中任意选择一个进行说话练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这节课的创新点,意在尊重每一个学生对生命的独特感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五、课外延伸
教师为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目,进行课外延伸。学生可以互相交流阅读感受。
(设计意图:利用图书馆,现代网络技术等语文课程资源,以实现教材内外的沟通和课堂内外的交流,进一步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社会化。)
六、教师指导学生填写阅读体验报告单和自我评价单
学生从“知识上的收获,思想上的收获,方法上的收获”三个方面填写阅读体验报告单并进行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上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反思
《谈生命》是冰心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教学本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的读书活动。我认为语文课堂上绝对不能少了学生的朗朗书声,通过朗读,学生不仅可以从整体上感知的主要内容,而且可以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的主旨。因此,要通过朗读,引领学生在文本中多走几个来回。
在教学方法上,引导学生采用“圈点勾画”和做批注的方法来进行学习。通过对重点段落和重点词语的点评赏析,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达到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的目的。这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可能会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积累,我引导学生把自己的阅读体会写在书中,以实现学生学习的深入和主动。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本节课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方法。针对本文画面感强,适合朗读以及语句含义深刻等特点,我为学生提供了四种学习方法,即:朗读法,构图法,点评法,质疑法。学生犹如进入了学法超市,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学生的爱好特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风采,促进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课堂教学不能只是就文本讲解文本,而是应当以文本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理解的主要内容之后,我设计了“创作天地”这一环节,里面设计了三间创作室:
1、以“生命”为话题说一段话。
2、冰心把生命比做春水和小树,你还想把生命比做什么?
3、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不怕困难,昂扬向上的人的事迹?
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将语文学习的空间由课内拓展延伸到了课外,实现了语文课堂的开放化,也使学生逐步意识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进而爱生活,爱语文。
点评
《谈生命》一课是刁英芳老师在哈尔滨市素质教育研讨会上所作的一堂课,此课曾荣获市级一等奖。刁英芳老师的《谈生命》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设计实效性。
教者在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大胆的整合。将课堂流程分为六大版块,版块之间环环相扣,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好的走进作品,走进生活,在感受优美意境的同时,又能不断的去创造美。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深入理解的内容,在小组讨论中求同存异,各抒己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第二:学法多样性。
本课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四种学习方法,同时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尊重了学生选择学法的权利,同时也使学生能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理解,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奠定了基础。
第三:内容拓展性。
围绕着“生命”这一主题,为学生提供了三个话题,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说话练习。这一环节的设置对的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拓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更为深广的空间;同时教师又为学生提供了多篇进行课外阅读,实现了课堂内外的沟通和衔接,调动了学生课下学习语文的热情,将新课标中的探索式学习巧妙而自然的融入实际教学。
总之,《谈生命》教学设计发挥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意识,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获得了审美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
《谈生命》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树立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观念,培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3、品析、探究含蓄深沉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生命的本质,培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
品味、探究含蓄深沉的语言内涵。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生字词。作者简介
三、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听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和篇章结构。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可作如下提示:
[电脑多媒体]
第一部分:(“我不敢说……像什么”)揭示话题。
第二部分:(“生命像……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三部分:(“生命又像……不敢信来生”)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四部分:(“宇宙是……结尾”)总结全文,揭示生命的本质。
2、细读课文,把握内容大意。
思考:作者把生命的过程比喻成什么?
“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引导到“一江春水东流,一棵小树成长”再到“一江春水东流汇入海,一颗小树成长叶归根”。
四、研读课文,感悟生命。
1、探读“一江春水”部分的内容。
(1)自由朗读“生命像一江春水”部分,提醒朗读时感情的变化。
(2)作者认为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那么,在流动的过程中,他遭遇了什么?
又喻示了人的生命历程的哪些境遇?
(3)那朗读时哪个“有时候”应读得激昂些,哪个读得舒缓些?
(4) 那么,在人生命的不同的境遇中,作者的态度又是怎样?
(5)“行程的终结”预示着生命的终结,此时你认为“春水”心态是怎样的?
2、研读“小树”部分的内容。
(1)、齐读“一棵小树”部分的内容,
思考:生命像一棵小树、在生长的过程中,它历经了哪些阶段?
四季(春、夏、秋、冬)
(2)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一棵树”?成长顺序
(3)、结合小树的生长过程,谈谈小树在每一个阶段的是如何度过的?
(4)、通过“一棵小树”的经历,使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5)、面对死亡,小树作何反应?
(6)其实我们生命也有四季,结合小树四季特点,谈谈我们生命的四季各有怎样的特点?并谈谈你的启示。
五、品析佳句、再悟生命。
师:下面让我们齐读最后一部分。读什么呢?读你自己喜欢的内容,这段文字有很深刻的启发教育意义,请同学们找出感受最深刻的语句,反复品读、揣摩,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然后告诉老师你记住了什么,你获得了什么。
学生交流所感所悟
六、仿句练习,体验生命。
结合我们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生命还像什么…”
生命像一轮月亮,有时圆有时缺,圆圆缺缺构成了他的一生。
生命像大海,有时惊涛骇浪,有时风平浪静,潮起潮落正如人生。
生命像一颗流星,划破长空,绽放光彩。
七、教师小结:
生命本来很抽象,可是经过我们大家一说,就很形象了。其实,生命是珍贵而短暂的,在我们的人生四季中,快乐与痛苦相生相伴,成功和失败交替存在,我们只有以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态度,才能飞的更高。
五、布置作业
1、背诵你喜欢的语句。
2、模仿课文,用比喻手法,写出生命过程的一个片段。
六.课后反思 :
《谈生命》教学设计9
指导思想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且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谈对生命认识的散文,又基于我校是一个有较完备的教学设备的县城中学。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个人感受进行独立的思考,联系社会中的生命现象进行深入思考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丰富人文素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
(3)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涵的哲理。
2、过程和方法。
课堂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进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对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并感受和借鉴这种人生态度,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有了较深的散文阅读基础,文质兼美的散文学生兴趣也很浓厚。因此,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大多内容能够理解。我们应多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以突破文中的重、难点。
教学内容
这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都是以生命为主题的散文,它们融进了作者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思索。因此学好本单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如何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具有有重要的意义。而学好本文对学习其它散文及今后写散文都具有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清思路,理解主题,体会优美形象的语言。
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难点:理解课文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及其在文中起到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老师在黑板上方的中间写上”生命”两个字,然后让学生谈你由这两个字想到了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坚强。如:想到藏羚羊的故事和《实话实说>》中播放的张默的故事。)
生命是一个司空见惯但又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历代文人墨客都谈到生命这个话题,他们又想到了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世纪老人冰心的《谈生命》。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悟。
1、走进冰心。
(由学生回忆有关冰心的生平和创作等内容后老师补充。)
多媒体展示相关内容: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建福州长乐。童年是在山东烟台海边度过的。大海以它奇幻多彩的晨昏朝夕,孕育了她丰富的想像,陶冶了她诗人的气质。在海边孤寂的童年生活中,冰心7岁就开始阅读《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西游记》《水浒传》和林纾翻译的《说部丛书》。1913年全家迁至北京。五四运动爆发时,她是预科一年级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青年爱国运动。为了扩大宣传效果,她开始在北京《晨报》发表《21日听审的感想》等鼓吹爱国学生运动的时评,署名谢婉莹。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这一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引起了较为强烈的社会反响。1921年,在理预科毕业后,就考入文本科,写出了为文坛瞩目的短诗集《繁星》和《春水》,造成了所谓“小诗的流行的时代”,当时有人将此类短诗称为“春水体”。冰心的诗歌风格含蓄、温婉、隽美。1923年,冰心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同年她毕业于燕京大学,于1923年8月赴美留学。这时期的作品中更热衷于以宣扬母爱、自然、童心为内容的“爱的哲学”,代表作有《悟》《寄小读者》等。1926年冰心得文学硕士学位后返国,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女子文理学院。其时,北伐战争的革命风暴使她感到超阶级的“爱的哲学”的虚幻;日寇入侵的炮火将她那个能“融化消灭”世间烦愁的“家”也拆散了。冰心的思想有所变化,写出了《分》《冬儿姑娘》等作品,对劳动者的苦难生活寄予深切的同情。
2、字词积累。
巉岩(chányán)休憩(xiūqì)挟卷(xié)
枭鸟(xiāo)骄奢(jiāoshē)清吟(qīngyín)
荫庇(yìnbì)芳馨(fāngxīn)怡悦(yíyuè)
云翳(yúnyì)一泻千里(xiè)璀璨(cuǐcàn)
荫蔽:大树枝叶遮蔽阳光。比喻保护、照顾。
云翳:阴暗的云。本文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
骄奢:骄横奢侈。
一泻千里:江河水流迅速。形容文笔奔放。
3、朗读课文。
(1)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自己喜欢的语句。
(2)学生边看多媒体画面和字面边朗读。(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要善于联想。)
(3)学生放声齐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
4、梳理结构。
(学生发言后教师明确。)多媒体展示。
第一层:揭示话题。文章题目是“谈生命”开篇即起波澜
第二层: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写出了生命里程的丰富多彩。
第三层:描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四层: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揭示生命的本质。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规律。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精读课文后思考、讨论: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敢说”呢?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2)“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分别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个生命状态?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人生态度?
(3)作者为什么把生命比做树,比做水?作者是怎样用形象化的语言加以描写的?
(4)作者对生命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什么?最能表达主题的句子有哪几句?宣示怎样的人生观?
[交流后教师点拨]多媒体展示。
(1)“生命是什么”是给生命下定义,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生命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更易选择切入的角度,引出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2)一江春水:东流历程——向前、曲折、复杂、多变
一棵小树:春秋四季——发荣、滋长、繁盛、凋零
以春水和小树为喻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
(3)树的成长和水的历程与生命有相似之处作者把很抽象的事物,通过形象、贴切的比喻,使其具体化。
(4)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人生观:人生要有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四、体验感悟。
1、冰心用形象的比喻,象征的手法,将生命过程比喻为一江春水的奔流历程、一棵小树的生长经历,用春水、小树来象征生命。我们来仿照这种方法,选取一个事物来比喻、象征生命。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
[点拨]生命像小说,不在于长而在于精。
生命像品茶,品味时,有时有淡淡的苦味;有时有淡淡的清香。
生命像浪花,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骇浪。
生命像路,有时平坦,有时崎岖,这样才缤纷。
生命像火把,应该使劲燃烧。
2、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道的困难,如:父母突然下岗,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已经尽全力了,可学习成绩仍无明显改善;你想和同学搞好关系可大家都不理解你;你遭受到突然的打击和挫折……面对这些,你是怎么认识的?
[学生自由畅谈]
五、课内小结。
由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作小结。(能围绕本文的主题和对生命的认识谈都可以。)
六、作业布置。
1、收集名人谈生命的资料。
2、背诵十句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指名学生有感情的背诵喜欢的语句。
二、精读课文,讨论交流,品味散文的意境美和哲理美。
1、精读第二部分,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把它推荐给大家并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选句,集体交流。只要说的有理都要给予肯定。
[点拨]值得欣赏的句子很多,但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欣赏语句会更有代表性。从句子的修辞、从句子蕴含的深刻含义、从句子的哲理美、情感美或诗意美等。
多媒体展示。
例:“生命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身,在早春湿润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而出”。就修辞来看,是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就词语的表现力来看,“聚集”、“欠身”等形象地写出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
“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生即使有什么挫折,有什么失败,也不要紧,我们还可以重新再来。
“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这句话,写出了我们生命在整个自然界的地位,希望读者热爱自己的生命。但我这里有个疑问,我认为语序应该调整,因为前面说是先说的江流,后说的是叶子,但后面的语序却不对应。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庄重精警,超了常人面对死亡的畏惧、痛苦。语言看似平常,实则蕴含邈远的情思,意味深长。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反复强调,否定生命“轮回”说,理性的对待生命,表现了作者高远的人生情怀。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是一句诗句,“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冰心诚挚地祝愿我们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真正体验人生的美好。
“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虽然每一个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组成整个人类却可以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表现出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怀。
“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才,都能为人类作贡献,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2、朗读第四层,体会文章的主题。
[议一议]正如作者说的“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也要感谢生命”在你十几年的生命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小组交流后老师点拨]:生命中最重要的是真诚,真诚地对待自己,对待别人。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付出,只要你付出,就会见到彩虹。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感恩,感谢父母,感谢生活。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宽容,宽容别人是一种美德。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乐观,微笑着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
生命中最重要的坚强,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快乐,不舒心的往事让他随风而去吧!。
三、交流收集的有关名人对生命的认识的资料,进一步体会生命的本质。
[学生自由畅谈自己收集的资料后老师补充]用多媒体展示:
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的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
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保尔柯察金)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愿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
生命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世界(地球)是因生命而精彩,而在生命创造的精彩中,人类的生命更具有其独特的价值,我们要珍爱所有生命,更要珍爱我们人类的生命。
——恩格斯
四、体验反思
古今往来的文人墨客就有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调”,人们也用不同的方式演绎着它的内涵,它是贝多芬在琴键上迸发的铿锵的音符,是凡高笔下绚丽的色彩。是刘翔在运动场上分秒的搏击……面对丰富而短暂的生命,你读了本文后有何感受呢?
[学生谈后教师再谈自己的感受]
例:假如生命是云,不要炫耀色彩的绚丽,也不要放浪地飘游,要化成雨,无声地洒向大地,滋润万物。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与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生命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生命的体验,始而新鲜,继而平静,最终归返大生命母体中则无欢喜也无悲哀。
五、质疑、解疑
对文章中有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
六、真心寄语
生命是珍贵而又短暂的,“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有收获”,要有一种向上的精神。希望同学们,扬起奋发向上的风帆,能在你的生命长河中勇敢地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七、作业布置
1、做读书卡片。
○类别:文化教育编号:001
题目:《谈生命》作者:冰心
出处:
内容:
2、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谈生命
冰心
一江春水:东流历程——向前、曲折、复杂、多变
一棵小树:春秋四季——发荣、滋长、繁盛、凋零
主题: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快乐固然幸福,苦痛也美丽。我们要感谢生命。
语言:形象含蓄、富有情感、哲理深刻。
评价与反思
这堂课我设计时强调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由于教师深谙课文的阅读教学不是老师的分析能够代替的,而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徜徉,让学生在“品析语言”“欣赏语言”这样高层次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习得语感,提高阅读水平。所以,一开始就让学生从自己对生命的联想中走进课文,解读文本时突出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并让学生自由地畅谈自己最喜欢的课文内容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和哲理美,从而领悟了作者的主题,突破本文的重、难点。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另外,我组织富有美感的语言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还设计了让学生查找资料和做读书卡片作业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由于本文的内容谈的是生命的内涵,而学生涉世未深,所以如何调动学生去体验许多深层的内涵是我一直思索和探究的问题,我在这堂课也还突破的不够。
《谈生命》教学设计10
一、情境导入
许多名家都在探讨生命的奥秘,生命的奥秘到底是什么呢?在冰心老人的笔下,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谈生命》,去感受生命的流动与生长。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读优美词句,认识生命的本质。
文章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感情,可以通过朗读体会得到。大家要注意读到感情激越处要情调激昂,声音响亮;读到感情平静处要语调深沉。读文章最后部分要情调高昂,字字蕴含力量。在反复诵读中,体会生命的本质和规律。
同学们回家预习课文了,谁来给大家读读下列词语
大屏幕出示:
骄奢
挟卷
挣脱
枭鸟
荫庇
芳馨
云翳
指生读,一起纠正,齐读两遍。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教师范读,学生思考:
作者是如何解说生命的?她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
(老师读完,回归问题,学生简单交流后回答。)
师小结:正如同学所说的那样,文章用一江春水东流入海,一棵小树长大叶落归根来比喻一个人生命的全过程,并对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进行了形象的解说。接下来,就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对生命解说最生动的一部分,思考这样两个问题:见研读探究“读一读”。
三、研读探究
读一读:
1、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他曾有过怎样的境遇?
2、生命像一棵小树,在生长过程中,他经历了哪些阶段?
(分组准备交流。)
首先交流第一个问题(略谈、详谈)。
再让学生结合实际联系生命中的不同境遇来谈。
明确:四个有时候正好是生命中的不同境遇,体现出了生命的不同境遇,体现出了生命的多姿多彩,也揭示了在各种状态下,生命都需向前、向前。
师:那朗读时哪个“有时候”应读得激昂些,哪个读得舒缓些?
(明确后,女生读舒缓部分,男生读激昂部分。)
学生评价朗读,师指导后,全班读其中的一个有时候,进一步体会情感。
解决第二个问题,师:谁先来说说自己的认识?
指2~3生谈。
明确:生命如小树经历了四季。
师:生命也有“四季”,你觉得生命的四季各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生命各阶段的特点。
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命来谈谈。
指生读。
师过渡:生命如一江春水在不断地流动,如一棵小树在不断地生长,作者对生命的诠释不仅生动,而且对生命的感悟更是深刻,让我们齐读最后一部分。
四、拓展反思(评点式阅读)
师:这段文字有很深刻的启发教育意义,请同学们找出感受最深刻的语句,反复品读、揣摩,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
(勾勾画画,圈点批注,师巡视。)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评价,引导分析完、分析透重点语句。
(重点是:要记住……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师:最好的东西要留在心底,不断地回味,它会对我们的人生有更大的指导意义,让我们铭记那些给我们启示最深的语句。(2~3分钟背背)
师小结:今天我们跟随冰心老人一起经历了一次生命的历程,让我们懂得了:生命中有欢乐,也有痛苦,有顺境也有逆境,在顺境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逆境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只有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才能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大屏幕打出: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就一个美丽的黄昏。)
五、作业
仿照冰心老人的写法“生命像……”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对“生命”的看法。
《谈生命》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
3、领会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本文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深刻的思想。
4、自我反思,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分出层次。
2、找出文中最能表达作者人生感悟的句子,粗略感知全文主旨。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制作"中国现代文化名人卡"并搜集女作家冰心的有关材料。了解冰心,并有所积累。
2、制作课件。
课件一:根据课文内容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示:(1)一江春水、冰消雪融、奔腾而下的气势;(2)水流遇阻、愤激怒吼的勇猛;(3)过浅滩,静静细流、一泻千里;(4)雷雨交加、浊浪拍岸;(5)明月朗照、水流滞缓;(6)千条江河,流入大海。
课件二:喜欢绘画的学生可根据课文的第二部分"生命又像一棵小树"的内容,用自己的笔描绘出你喜欢、熟悉的一年四季中的树。
提示:(1)早春中伸展出嫩绿的小树;②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伸展的小树;③在大树挤压下挣脱而出的小树;④夏天满树繁花,蜂蝶飞舞,小鸟枝头欢唱;⑤长到中年的茂盛的树;⑥秋风瑟瑟中长满果实的树;⑦朔风怒吼、落叶盘旋的老树。
从中感悟一种生命的诞生,生命力的强大,进而对顽强的生命力产生一种崇敬之情,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言一::地球养育着无数的生命,但置身于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里,你常常感觉不到它的不平凡,更感觉不到生命这朴实的形式下面蕴藏着多么丰富的哲理。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世纪老人冰心是怎样以散文的形式揭示这一人生哲理的。
导言二:我们在初一时学了《敬畏生命》、《热爱生命》两篇散文,文中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曾深深地震憾了我们的心灵。谁还能记得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或者用一句话概括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和理解?(对学生回答做鼓励性肯定……)
我们今天还要学习一篇有关生命的散文。看看世纪老人冰心是怎样揭示生命的真谛的。
二、介绍作家、作品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全文
1、粗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2、昕配乐朗读带感知课文,大屏幕出示问题,边昕读,边思考。
研究问题:(1)本文都把生命比作了什么?从几方面来写的?语言上有无明显标志?
这些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划出文中的关键性句子。
问题1明确:文中作者说"生命像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文章从三层来写的。第一层"开头……也不敢信来生";第二层"……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第三层"宇宙是一个大生命……"
作用: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尤其本文谈的又是很抽象的事物一一生命、人生。为了加深读者的理解,作者用了两个非常恰当而又形象的比喻:生命像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但水与树又是互不相联的两种事物。怎样把它们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呢?作者以唯物主义态度用了这样两句重复的话总结这两个比喻段:我不敢说,也不会说,也不相信有来生。我说的是从生命的降生到结束,谈的是亲身的经历、感情,让青年人把握现在。
语言标志:①然而我不敢说……也不敢信……过渡、、
②然我不敢说……也不敢信……
这两句话把散的东西编织在一起,把全篇内容有条理地穿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去掉,材料就散了。这几句话既是主旨,也是连接手段。
问题2明确:"要记住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3、学生放声地、感情朗读课文。
(大屏幕可同时播映教具准备②的课件,形象感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没有条件可在研读时让学生根据课文运用想像、联想来口头描绘。)
4、给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然后相互评论、补充。教师适时点评。
四、研读与赏析
1、教师导学,对一篇文章粗读是为了整体把握全文,更重要的是要对一些精彩的内容进行研读,体昧和推敲重要词句对表达中心的意义和作用,更好地领悟作品内涵。
2、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学生思考、体味。
(1)作者为什么把生命比作"水",比做"树"?作者是怎样用形象化的语言加以描写的?(分两大组,分别研究"水"和"树"。)
(2)分别找出描写水和树时抓住了它们什么特点,试说说它们的象征意义。
(3)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可从思想内容、艺术特点、语言表达方面)的地方,并陈述理由。
(4)你领悟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后,是否又联想到古今中外其他作家作品中的名句?
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感悟?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究以上问题,并明确:
(1)作者把抽象的事物,通过形象、贴切的比喻,使其具体化。
生命一一水、树。
(2)描写水和树时,都是根据这一事物的自身规律展开描写的象征意义描写特点
水的特点:水一一生命长河一一流淌的过程一一一复杂、曲折、多变
树的特点:树一一人生之树一一春秋四季一一发荣滋长、繁盛凋零
作者笔下的水和树与人的生命的规律是一致的。
人生没有绝对的幸福与不幸,欢乐与痛苦,顺境与挫折,成功与失败,而是相伴而行,相生相成。
(3)答案比较宽泛,可欣赏准确优美的语言,可欣赏富有哲理的议论,可欣赏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等。有自己的看法、心得即可。
(4)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对比、感悟,提高欣赏品位。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人生比作"月亮",把人生的悲欢离合、幸福、苦难比作"月有阴晴圆缺",正确对待"此事古难全"。
水一一顺逆树一一盛衰月一一一阴晴圆缺
3、理解课文的深刻意义。允许学生向老师质疑,发表不同意见。
教师小结:
作者回顾一生的沧桑历程,用象征的手法、用形象的比喻,揭示生命不会永远快乐,也不会永远痛苦。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可用学生自身经历,调动他们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作品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五、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
2、做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体昧、推敲文中形象化的语言,了解其象征意义。
2、能从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中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检查旧课
1、指出不同层次的三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的一部分,朗读完毕,师生共同评价。
(激励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深刻、有感情地朗读,掌握节奏、重音等朗读技巧。)
2、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课文中写水、写树都是就着事物自身规律来展开描写的。请你找出其中相应的句子。
3、用你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人生的真谛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明确:人生的真谛是不可能永远快乐,也不可能永远痛苦。
遇到困难时要不灰心,要勇敢乐观有韧性,坚信雷雨过后就是艳阳天。山穷水尽疑元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顺利时,也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要清醒理智地认识到人生应随时准备迎接明天的挑战。
(学生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二、欣赏精彩优美的语言,体会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
说说课后练习三中两句话的象征意义。
(欣赏精彩优美的语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由对第二句的揣摩、分析过渡到体验反思。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想充实地度过人生,关键在自己。①《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②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人生之路;③张海迪战胜病魔,耗时·四年创作长篇小说《绝顶头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12岁就病魔缠身,但没有荒度放弃生命而是坚持写作,呼唤生命;⑤可以引用"实话实说"节目,感受坚强的张默然的故事。
要从积极的人生态度出发,珍惜时间,珍视生命,尤其是遭遇不顺的时候,更不能被厄运压倒。对生命保持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教师可视情况选。)
三、体验反思
大屏幕出示思考题:
1、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岗,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已经尽全力学习了,可学习成绩仍无明显改善;你想和同学搞好关系,可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对这些,你的情绪、思想状态是怎样的?
2、我们应当怎样去生活?为什么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学生只要能扣住课文,说出自己的主要感受即可,不必说全。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激励主流,互相感染。)
教师小结:在人生旅途上,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遇到困难和挫折,都是正常的。只要我们不失自信,哪怕只是一小步一小步地坚持前行,也会成功的。
四、布置作业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我怎样面对一一一(胜利、困难……)
2、我怎样直面现实中的一一一(苦难、真实、丑恶……)
板书设计
谈生命
冰心
一江春水—曲折的两岸一滴一一入海快乐与痛苦
《谈生命》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的课文全是以生命为主题的散文,它们的入选体现了新课程关注生命、关注人生的人文理念。
《谈生命》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是世纪老人冰心的一篇运用比喻、象征,带有哲理意蕴的“生命体验”散文,语言优美,文笔生动。
文章开篇引出话题,接下来描写“一江春水”“一棵绿树”的生命历程。最后直抒胸臆,升华哲理。文章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大多不喜欢这类无故事情节的,又是谈人生哲理的文章,应对中考成了大部分学生的主要目的。教师只能运用多种手段,适当引导学生回到这个人类一直思考的问题上来。
【设计思路】
教学本课时,为使课堂教学思路清晰,运用“分块式”教学结构,将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板块,即:创设情景,激发导入;整体感知(图文结合配乐赏读);品读文章(理清思路,把握文意);拓展延伸(仿写,思考生命的意义);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
2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3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德育目标
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教学难点】
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一则新闻导入,是学生回到“生命”这个话题。再由图片展示,进一步加深“生命是个历程”的印象。
2简要回忆作者。图片展示。
3学习生字词,提示重点词。
二课文研读
1教师配乐朗读部分课文,尽可能让学生感受美的意境。
2学生配乐朗读剩余部分课文。
3思考:
①作者把生命比作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②作者为什么要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呢?
提示:一江春水在汇入大海的过程中有无数个险滩,正如人生中遭遇许多挫折一般,而同时春水又会遇到无数平坦如砥的坦途,正如人生中的欢乐一般。这种快乐和痛苦时而交替产生,正如我们人生各种境遇都会经历一样。
③能否借用文中的语句具体说说它经历了哪些快乐和痛苦?
提示:他的痛苦是遇到了巉岩前阻和暴风雨,而他经历的快乐是遇到了细细的平沙。
投影展示:巉岩、平沙、暴风雨、晚霞和新月,并作适当解说,注意适当引用古诗词
④作者把生命还比作一棵小树,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呢?
提示:因为小树的生命历程也预示着人的生命,它的生长与人的生命历程是吻合的。小树是由小树苗慢慢长大的,人也是由婴儿慢慢成长起来的。树和人都有一个逐渐长大的过程,最终归于消亡。
⑤用文中的语句具体说说小树经历了哪几个成长阶段呢?
投影展示:嫩叶→繁花→果实→红叶→干枝,并作简单解说。(也可以说早春→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⑥作者用“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作喻,将生命作了具体的描绘,在此基础上,作者还对生命的本质作了直接的阐释,让我们共同来找一找。
⑦找出后,学生齐读。
⑧师生共同诠释。
三课文品读
1冰心老人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文中那个词告诉了我们他如何面对它遭遇的一切?
提示:他“享受”他所遭遇恶一切。
2“享受”只有人才会,水也可以吗?还有哪些词能看出水具有人一样的情感?
提示:用了“愤激”、“奔腾”、“怒吼”、“回旋”、“催逼”、“冲倒”等词语,表现出一江春水情绪上的波动,与人的反应很相似。它没有因此而沉沦,而是积极昂扬向上。
3除用词以外,写一江春水的句子还有哪些值得品味的地方?(可以让学生读“有时候……”几句。)
4能否把这种感悟读出来?
提示:我们读这几句话时要读出情感的变化:在遭遇暴风雨和巉岩前阻时要读出“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的气势,遇到巉岩和暴风雨时应是一种昂扬向上的情感态度,所以语速要快,同时几个动词要重读,语调要深沉。读“平沙桃花”、“晚霞新月”时语调要轻柔舒缓,读出快乐而平静的情感。
5生命又像一颗小树,那么作者又是运用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出树的情感的呢?(指名学生回答)
提示:这样的写法让人感受到语言的美。
6根据“一江春水”表现生命曲折、丰富多彩的形式或根据“一棵小树”表现生命成长过程的形式,仿写:生命像什么什么。示例:生命像一只蜡烛,生命像一杯咖啡……(稍后指名学生回答)7大家觉得冰心的比喻好在哪里?
提示:有纵横,有时空,向前,向上,这是一种意境的美。
8结尾谈生命本质的句子,有哪些可以当成名言警句来读呢?找出来,再读一读。
提示:这是一种哲理的美。
四课文小结。
冰心老人是这样感悟生命的。(投影展示。)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实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
学生齐读。
五拓展延伸
1请大家继续完成仿写句子,
2孟子说“舍生取义”,这和冰心对生命的看法有无矛盾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将仿句结果整理成书面作业。
3完成《百练百胜》18—20页。
板书设计:
谈一江春水不同境遇向前流动
生意境美语言美哲理美
命一棵小树不同阶段向上生长
《谈生命》教学设计12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