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草帽计教案3篇 漂亮的草帽教案,欢迎参阅。
草帽计教案1
四年级下册五单元
《草帽计》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贺龙实施草帽计的原因及过程,体会贺龙的神机妙算。
2、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思考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的因素,使学生明白根据具体的情况巧用智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
3、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本课中“面面相觑”“人困马乏”“丢盔弃甲”“喜出望外”“拍手称快”“神机妙算”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在老师的引导下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4、体会课文对比的写法。教学重、难点: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贺龙实施草帽计的原因及过程,体会贺龙的神机妙算。
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思考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的因素,使学生明白根据具体的情况巧用智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教学(ppt第2张)
1、师生谈话。(课件出示:草帽计)
2、提出质疑。
二、整体感知,了解梗概(ppt第3——8张)
1、师:简单介绍长征及课文中的主要人物。
2、检查生字。课件出示:课文生字
3、检查词语。课件出示:课文词语
4、师:课文围绕草帽都写了哪些内容。课件出示:戴草帽 扔草帽 抢草帽 炸草帽
5、师: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填空
三、切入重点,自读自悟(ppt第9——18张)(1)学习“贺龙设计”
1、师:在什么情况下,贺龙想出了这个计策。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1、2、3自然段,并画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1)、骄阳似火,天气酷热。理解“骄阳似火”“酷热”课件出示:课文内容
指导朗读。课件出示:播放学生录音
(2)红军上有飞机轰炸,下有追兵。课件出示:课文内容(3)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播放录音(3)贺龙选择了以一块山场。课件出示:课文内容
2、师:红军面临的巨大威胁,贺龙表现如何。你是从文中那些地方看出来的。理解“镇定自若”。课件出示:课文内容
3、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4、师: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飞机刚走,后面又来了一个团的白军,在这危急时刻,贺龙同志又表现的怎样。课文中是怎样写的。课件出示:课文内容
5、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6、师:在酷热难熬,敌强我弱的危机时刻,贺龙同志镇定自若,运筹帷幄,想出了“草帽计”,请再次阅读前三个自然段,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下面这句话填完整。课件出示:填空(2)学习“敌人中计”
1、师:敌人真的会像贺龙同志设计的那样中计吗。请同学们仔细阅读4、5自然段。
2、师:你认为哪个场面描写的最精彩,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课件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
3、指导朗读。课件出示:播放录音(1)看到白军的惨况,内心高兴。
(2)看到白军的惨况,体会到了贺龙的料事如神。(3)理解“几架飞机像饿鹰抓小鸡一样俯冲下来.....(4)理解“狂轰滥炸”“血肉横飞”。
(5)这段话中,哪些词语描写了白军的惨况。课件出示:词语显示蓝色
3、师:还有不同意见吗。白军为什么会中计。看看课文中是怎么写的。课件出示:课文内容
4、师:当兵的是怎么想的呢。理解“人困马乏”“喜从天降”,指导朗读。课件出示:学生录音
5、师:白军军官为什么也不管一管,课文中是怎么写的? 课件出示:课文内容
6、师:他们会怎么想。课件出示:播放录音
7、师:哪些词语描写了白军的丑态。课件出示:文字显示蓝色
8、陆地上的白军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天上的白军又怎样呢。课件出示:课文内容
9、师:他们会怎么想呢。课件出示:播放录音
10、师:于是,就出现了让我们大快人心的一幕,白军飞机把地面上的戴着草帽的白军炸的是血肉横飞,叫苦连天,其实这一切都在贺龙的预料中,贺龙同志可真是神机妙算,了事如神啊!
三、联系全文,想想敌人为什么会中计,体会贺龙的神机妙算。(ppt第20张)
课件出示 :天热——敌人抢草帽
心理——飞机驾驶员急于立功
地形——仔细观察,选择了有利的地形
小结:贺龙正是利用天气、地形以及敌人的心理,巧妙设下草帽计,请君入瓮,以敌制敌,使红军化险为夷,继续长征。
四、学习对比的写法(ppt第21——23张)
1、师:当战士们戴着草帽向贵州进发,突然接到把草帽扔掉的命令,他们会有什么样的表现,看看文中是怎么写的。课件出示:课文内容
2、指导朗读,理解“面面相觑”“莫名其妙”。
3、师:但是我军一切行动听指挥,还是把草帽统统扔在道路旁,一个也没有留下,这也是草帽计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再看看白军,哄抢一通,贺龙同志可真是知己知彼,了事如神啊!
4、理解“哈哈一笑”,大家想一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笑。白军在拾
到草帽时也是在笑,这又是怎样的笑。课件出示:课文内容
5、师:两种不同的笑你体会到了什么?
6、师:现在战斗胜利了,红军听到白军自相残杀的消息后,表现怎样。与战士们刚接到命令时一样吗。你体会到了什么。课件出示:课文内容
五、总结全文(ppt第24——25张)
1、师:当战士们听到战斗胜利的消息时,会怎么说。请以“战士们不约而同地奔向贺龙,把他围了个水泄不通,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段话。课件出示:战士们不约而同地奔向贺龙,把他围了个水泄不通,有的......有的......还有的......2、师:请简单的概述课文,说说学习了这一课,你认为贺龙是什么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课件出示:想一想
六、拓展(ppt第26——28张)
1、师:你知道贺龙使用的是历史“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吗。课件出示 :金蝉脱壳及内容
2、简单介绍“金蝉脱壳”这个历史故事。
七、布置作业(ppt第29张)课件出示:
从古至今,这种巧用计谋,克敌制胜的故事很多,请同学们课下找一找,读一读,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借鉴。
草帽计教案2
备课教师:张利平 上课教师: 总节数: 上课时间: 课题 草帽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贺龙,认识生字8个,指导写字“蔽”。
2、学习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贺龙实施草帽计的原因。
3、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
学习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贺龙实施草帽计的原因。教学难点:
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具学具:课件
教法:讲解、问题探究 学法: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就题质疑。(4分)
1. 谈话导入: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草帽记”就是长征途中发生的许许多多小故事中的一个。
2.出示课题,师点出“计”,组词:计划、计算、计谋、计策 问:什么叫“草帽计”?
3、.质疑激趣:读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你对贺龙了解多少?
二、自学领悟。(10分)
1.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顺课文。
2.检查朗读。指名分节读正音。然后检查字词认读和理解。
3、挑自己认为读的不熟的自然段和同桌共同读,达到正确流利。4.请大家把课文快速读一遍,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边读、边找、边画)然后与同学交流。
5、.用比较精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给学生概括方法。◇题目扩展法:
本文讲得是红军长征途中 使用草帽计,让敌人 的故事。◇要素串联法:
故事发生的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三、交流展示。(12分)
1、点名读文正音。
2、词语擂台:
☆ 率领
匪军
隐蔽
狼狈而逃
莫名其妙
丢盔弃甲
人困马乏
狂轰滥炸 ☆ 骄阳似火
汗流浃背 血肉横飞
面面相觑
3、火眼金睛
比一比,组词。写对“蔽”要注意什么 隐()
遨()
弊()稳()
熬()
蔽()
4、课文概括。
先自言自语说,组织好语言;再与同桌交流,互相修改。
5、切入重点:同学们都知道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全文的重点应该在哪部分?(事情的经过。)大家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贺龙巧用“草帽计”的经过?
四、巩固练习(5分)
五、达标测评(9分)
1、看拼音词语
cháng zhēng yǐn bì zhēn chá chēng zàn()()()()
2、组词
蔽()征()隐()赞()
敞()证()稳()攒()
预习作业:《草帽计》课文读三遍。教学反思:
备课教师:张利平 上课教师: 总节数: 上课时间: 课题 草帽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贺龙设下草帽计、敌人中计的过程。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根据具体的情况巧用智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
教学重点:了解贺龙设下草帽计、敌人中计的过程。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根据具体的情况巧用智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课(1分)
二、自学领悟(10分)
1、红军所面临的危险局势是什么?
2、哪些句子体现了当时情况紧急?为什么要选择在平坦的场地丢草帽?
3、白军发现草帽后的反应是什么? 白军为什么会被自己的飞机轰炸? 4找出、白军最后的结局怎样?
三、交流反馈(10分)
1、白匪先是晒得眼冒金花,后来是得意忘形。
2、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
帮助学生梳理:①天热——敌人抢草帽;②飞机驾驶员急于立功的心理;③选择了有利地形,保证草帽计的成功实施(板书:天气、心理、地形)
3、文中哪些成语讽刺了白军的丑态?讽刺了白军的丑态:人困马乏 得意忘形 丢盔弃甲 血肉横飞 叫苦连天
3、提炼贺龙的人物形象
(1)、师:你们能联系上下文从哪些地方体会得到他的“神机妙算”吗?
(2)、生找并汇报
(相机板书:天气、地形、敌人心理)小结:贺龙同志正是利用天气、地形以及敌人的心理,巧妙地设下草帽计,请君入瓮、以敌克敌,使红军化险为夷,继续长征。
4、文章写法:
(1)找出红军扔草帽的场面句子。(2)找出白军抢草帽的句子。
(3)这两处采用什么手法?文章中还有哪些地方出现了这种写法找出来读读。
三、巩固训练(9分)
写话练习:红军战士听到白军自相残杀的消息后,肯定有许多话想对贺龙说,会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草帽计
红军
扔草帽 前:面面相觑 莫名其妙 猜不透 听指挥
后:拍手称快 称赞贺龙 神机妙算
白军
抢草帽 前:喜从天降 得意忘形 眉开眼笑
后:血肉横飞 叫苦连天
四、达标测评(10分)
(一)填空
1、《草帽计》记叙了(时间)______-,(地点)_______,(人物)______,(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赞扬了贺龙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2、描写白军丑态的词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 预习作业:
课文《包公审驴》读三遍。教学反思:
草帽计教案3
《草帽计》说课稿
说教材分析,《草帽计》是“智谋”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讲述的是贺龙在革命战争时期,用智谋指挥部队,迷惑敌军,不发一枪一弹,让敌军自相残杀,取得战斗胜利的故事。这篇课文脉络清楚,对事情过程描写得生动形象。全文运用了很多成语,增强了语言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觉地进行课前预习,如:查阅资料,熟读课文,作批注,写自学笔记;课堂上愿意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对有价值的问题能够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课后能够认真修改、整理、完善自学笔记,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设计作业,弥补不足,巩固提高。
说设计理念,阅读教学必须深入文本,进入到文本的语言中去,进入到文本深处。教学要注重学习过程,渗透学习方法,扎根于语言文字,从关键词中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使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像,走进文本情境,获取真实感受。通过对比阅读,解决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神机妙算。
说教学目标,指导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贺龙想出的办法中体会他的聪明才智;通过比较红军扔草帽和白军抢草帽的场面,体会红军战士虽然面对贺龙的命令莫名其妙,仍然一切行动听从指挥的严明军纪和敌人面对红军扔掉的草帽,麻痹大意,丑态百出的愚蠢;通过比较红军扔草帽前后的想法,感受贺龙同志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思考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因素。重点:理解贺龙同志巧计破敌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镇静,足智多谋的品格。
说教学过程:第一步,先揭示课题,谈话导入: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草帽记”就是长征途中发生的许许多多小故事中的一个。由你是怎么理解的这个“计”字?引起全文的学习。第二步,初读课文时,请同学们快速地课文,读准生字新词,思考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三步,整体进入,自由朗读课文,谈谈你觉得“草帽计”怎么样?我们也可以用课文中的哪句话来表达。看着这句话你有哪些想研究的问题?第四步,重点解读。围绕这句话,展开对2-4自然段的学习,2-4自然段写了事情的经过,是全文的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贺龙采用草帽计的精妙之处。第五步,总结全文,课外延伸。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受到什么启发?你觉得贺龙是个怎样的人啊?在历史上有很多 “巧用智谋 克敌制胜的故事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搜集来读一读。
《包公审驴》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智谋》中的一篇主题课文。本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即刘五用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
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调换驴——告驴——审驴——找到驴”四个部分。而包公审驴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在包公审驴的过程中,包公巧用计谋,对于疑难案件从容应对,凸显了包公的足智多谋。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行的。说学情分析
包青天,是我国艺术舞台上家喻户晓的一个人物形象,他黑脸如木炭,一身 正气,孩子们在影视作品中对他有所知晓。本课基于孩子们对包公的这一点认识,通
过神奇的“审驴”案使孩子们加深对包公的了解,并从中受到教育。说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并品味对人物
语气、动作、表情描写的妙处,学习侧面描写的作用。
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以教师作为提刑官,学生作为调查员的身份,激发学生兴趣:一起来看包公如何审驴?
(二)学习“审驴“部分 1包公为什么要审驴?
引导学生概括出:小偷偷驴,刘五告驴(师板书)2自由读文:思考:
?包公审驴时,一共下了几道命令,用“①、②、③…….”标出。?衙役们听到命令后,又是怎样做的?用“----”标出。
?驴被执行相应的命令后,又是什么样的?用“△”标出重点词语。
3生汇报四道命令,师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出:包公想对驴怎么样?即:饿驴、关驴、打驴、放驴、跟踪驴(师板书)
4引导学生分别看:包公下令四道命令后,衙役们理解吗?(生:不理解)你从哪儿看出了衙役们不理解?指导学生抓关键字词,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并指
导感情朗读。
5事情的结果又是怎样呢?(生汇报)是谁带衙役们找到了小偷?(生:驴)
驴为什么能够带衙役们去抓到小偷?(生:因为包公下了那四道命令)如果没有包公的那四道命令,能抓到小偷吗?(生:不能)那我们在一起来看一看这四道命令。
6引导学生从包公下达命令前的动作神态,体会包公为什么会这样做?即体会包公的 足智多谋。
“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驴”被告的案子很奇,开始也 犯难,但马上找到了解决办法。
“关上三天、痛打四十大板”——驴的本性慢、比较迟钝,为了让驴“受够了惊吓”,才能飞奔回家。
小结:看来,我们的包大人确实是遇事冷静、足智多谋呀!
(三)总结全文
1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
包公使用了计谋,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2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引导生得出:聪明要用到正道上。
说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让学生在学习字词的基础上,初读感知,并理清文章脉络,即:调换驴——告驴——审驴——找到驴”。最后,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体会刘五丢驴后的心情,凸显小偷的狡猾。(注:这些都更凸显包公审驴审驴的必要性——伸张正义的。)
第二课时,第一环节,创设教学情境,即老师和学生分别以提刑官、调查员的身份,对包公审驴进行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包公所下的四道命令,并从衙役这一侧面人物不理解的角度看包公审驴,让学生入情入境,弄不清楚包公为什么要这样做。当一道一道不被人们理解的命令,却终究审出了案子后,在让学生回过头来看包公为什么会下这四道命令,以及下命令前的表情动作,让学生从中有一个大彻大悟的过程,进一步深化包公在学生中的印象。第三环节的设计,则是站在全文的角度,让学生看一看究竟都有谁使用了计谋。同样都使用了计谋,但结果却不一样,对人们的影响也不一样,从而引导学生得出:聪明要用到正道上。
《包公审驴》说课稿
(一)一、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换驴——审驴——得驴”三个部分:王五借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审驴的过程中,包公的巧用计谋、对于穷人的一视同仁,对于疑难案件的从容应对都让我们叹服。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已,是要不得的。这篇课文属记叙文,记叙顺序非常清晰,故事情节不复杂,易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大意,并能把握文章“审驴”这一重点部分。
二、学情分析
包青天,是我国艺术舞台上家喻户晓的一个人物形象,他黑脸如木炭,一身正气,孩子们在影视作品中对他有所知晓。本课基于孩子们对包公的这一点认识,通过神奇的“审驴”案使孩子们加深对包公的了解,并从中受到教育。
三、设计理念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设计正是依据此理念,通过三次阅读让学生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熟知故事大概意思。从而体会包公断案出神入化,足智多谋。
四、教学目标(第一课时)
1、大声快速读课文。
2、找出文中生字和新词语,做上标记。
3、用-----画出描写主人公包公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
4、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教学流程(分六个环节开展)(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二、初读课文,知文大意。(三、师生共学,积词学句。(四、整体感知,细知文义。(五、课堂检测,巩固新知。(六、课后练习,深化学习。
1、摘抄生字新词,比一比看谁记得快。
2、你来当导演:
把课文编成课本剧,小组演一演。
3、包公用的计谋是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
六、设计思想。
这堂课我基本上是按照“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模式”设计的。
这次教学我选择的是第一课时,主要想完成两项重点目标: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二、让学生掌握熟练地阅读方法。从课堂教学一开始我就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促使他们去自学。因为自从给五二班代课以来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的孩子心理太压抑了。长期的老师代办教学让学生形成了课堂等待。致使课堂教学过程学生的沉默。这种状况让我时常发慌,但却不能发火。孩子们已经被太多的要求下的惜语如金,我们只有慢慢的去引导,师生共同去实践。加之学生作业中错字别字,语言不通等等问题,都给我们指出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严重的有问题。因此我从一开始就将注重基础,培养自学放在重要的位置。
学习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方法,让我真切的看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魅力。更加坚信了我“重基础,养自学”教学思路。在对课文的理解方面,这节课我注重的是对课文的整体感受,我认为只要学生能大体知道文章的故事梗概就已经成功了。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一环节基本上使学生完成的。从学生的回答来看70%学生掌握了课文大意。
七、课后反思。
示课活动已结束,但是那一课的教学情境仍然历历在目。我觉得在四方面有所进步:
1、能相信学生,敢于给学生放手学习的机会。
2、基本掌握了魏书生六步教学的过程。
3、导学比较自然轻松,教学过程流畅。
4、掌握了制作课件的相关方法,能独立完成课件的制作。但也发现了许多问题:
1、形式过重,实效不强。
2、由于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课堂阅读不够深入。
3、朗读指导力度和方法比较欠缺。
4、导课环节过于费时,效果不佳。
5、注重了课件的应用,忽视了板书的设计。
草帽计教案3篇 漂亮的草帽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