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可爱的大苹果的教学设计9篇(小班美术可爱的大苹果教案),以供借鉴。
可爱的大苹果的教学设计1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吃苹果吗?(生:喜欢)苹果营养丰富,吃苹果可以增强体质,我建议同学们每天都吃一个大苹果。
老师没有带苹果,咱们就用苹果卡片来代替行不行?(生:行)出示苹果图:
看到这堆苹果,你们想到了什么?(生:想到了数字10)板书:10
现在要把这10个苹果分成两堆,并且每分一次都要写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这个问题,把机灵的小猴都难住了。看:小猴正在发愁呢?(把发愁的小猴图片放在苹果边上)你们愿意帮助小猴分一分吗?(生:愿意)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二)探究新知,体验发现
1.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1)同桌合作:一人分苹果,另一人根据分法写算式,看哪个同桌合作得好,分法多。
(2)小组交流:你们的分法有规律吗?互相说一说。
(3)展示交流结果,并让个别小组汇报操作过程。随学生汇报板书:
你们帮助小猴解决了问题,小猴高兴极了。看,小猴在夸你们呢?(用小猴大笑的图片盖住小猴发愁的图片。)
动物大王雄狮看见了,也想让你们帮助解决问题。
2.独立思考,填写算式。
出示雄狮带的题目,可以根据上面的'表格进行填写。
□+□=10 10-□=□
随学生回答,板书:
1+9=10 9+1=10 10-1=9 10-9=1 2+8=10 3+7=10 4+6=10 5+5=10 0+10=10相应的减法口述即可
小朋友真厉害,连动物大王也没有难倒你们。
(三)应用拓展,寓学于嬉(做个游戏轻松一下吧)
1.玩中学。
(1)伸手游戏。
师:我出3。
生:我出7,3+7=10,…
(师生、生生活动)
(2)拍手游戏(师生、生生合起来是10)。
(有个学生做出要拍手的架势,但没有拍响,还说:这表示没拍,是0下。)
2.配钥匙。
你们会给锁配钥匙吗?(学生皱眉头)别发愁,只要开动脑筋,一定能配出合适的钥匙把锁打开,出示锁图:
师:锁上的数和钥匙上的数合起来是10,就能打开。
教师巡视,发现5号锁没有配上钥匙,让学生动手画出5号钥匙,然后展示连线的结果。
3.爬台阶。
出示课本第41页第3题:
(1)让学生给这幅图起名字。
生:爬山、上楼梯、爬台阶、小狗抢骨头等。
(2)说图意(略)。
(3)交流:把你所想到的数学问题说给大家听听(让学生畅所欲言)。
(4)列算式,并解释算式的含义。
(最后有个学生说:小狗爬到顶吃到骨头了,就是10-10=0)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4.出示教科书第41页第4题图:
让学生看图意,填算式。
学生很快完成书上的要求,并能讲解算式的意义。
(学生踊跃举手发言,其结果出乎意料:从小鱼的颜色、游的方向、翘尾巴的方向、吹泡泡、张嘴巴、鱼身上画虚线等等方面列出了好多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学生的表现精彩极了。)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可爱的大苹果的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理解、体会战士们表现出来的阶级友爱。
4、 学习战士们事事为别人着想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传苹果和吃苹果的过程中体会战士之间互相关爱的'情感。
难点:体会为什么说战士们流出的是幸福的骄傲的泪。
三、课前准备:每人准备一个苹果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怀着愉悦的心情来到教室,环顾四周,说,今天大家都带来了一个苹
果,有大的有小的,有青的有红的,你们看:老师也带来了一个苹果。出示苹
果,说,我这个苹果是肖老师送给我的,你的呢?
学生:积极发言。我的是从家里带来的。
教师:那我们课文里边的苹果又是从哪儿来的呢?板书:一个苹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苹果。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要求:
认真地小声地读课文
2、交流:
学生:苹果是捡的
教师:严肃地对学生说,小明,老师给你安排一个任务。明天给老师捡一个苹
果来。
学生:哄堂大笑
教师:疑惑地说为什么笑呢?
学生:A、很不好意思地说,因为苹果脏
B、笑的前仰后合,说因为苹果臭
教师引导:板书又脏又臭。说不定还有点烂呢?
小结:你们都不愿意捡苹果,那书上的战士为何还要捡呢?(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
3、学习1―6自然段
教师:你是从文章中的哪些句子知道这个苹果是捡来的?
学生:“半路上捡到的,连长,你嗓子哑了,吃了润润喉咙吧”
教师:我把这个苹果给了谁?
学生:连长
教师:连长面对这样的苹果有什么反映?文中是怎么描写的
学生:我望着那流着汗水的脸,惊讶地问:“哪儿来的苹果”
教师:连长怎样的问?
学生:惊讶地问?
教师:他为何惊讶?请你结合书上的语句来体会?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
A、 因为这个苹果来之不易“满身尘土,裤子撕了好几道口字血迹斑斑。
B、 结合文章的背景体会,通讯员在炮火的封锁下,活着回来都很不容易,并且还带回来一个苹果。
教师:我们似想一下,在这样的情况下是怎样一个苹果。
学生:很小,水分很少,有点烂
教师:然而在连长的心目中,它是一个怎样的苹果。
学生:青里透红,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教师:为何有这样的感受?
学生:因为他们实在太需要水了。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大家对苹果的渴望
“青里透红,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不用说一个,就是十几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把它吃完。”
教师:连长现在是怎样的状态?
学生:勾画相关语句,体会连长很需要水。
教师:那他为何不吃呢?
学生思考。
5、 学习吃苹果的过程
A、学习提示:
自读课文把他们吃苹果的过程罗列出来。
结果如何?
第一次:连长―小李又回到连长手中,都没吃。
第二次:连长---小李 八个人吃还剩大半个
B、学生边读边做笔记
C、交流
D、在读中感悟,因为他们都想着别人,所以会这样。
6、学习16自然段
1、在读中感悟
2、此时他们在想些什么?(为有这样的战友而自豪)
3、为何说是幸福的骄傲的泪光。
引导要点:
这是幸福的泪,是为战友间的友爱感到幸福。
这是骄傲的泪,是为在危难时刻,有关心自己的战友而自豪。
(三)小结:
在学生谈体会的基础上小结。
(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没有他们的鲜血,就没有我们幸福的生活,他们的确是最可爱的人啊!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长大了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我本学期中上的最满意的一堂课。我觉得它将我和学生的激情都调动起来了。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激情饱满,积极参与、思考、交流、合作这既是能力的提升也是情感的升华。可以这么说,学生是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自己应该掌握的知识。
可爱的大苹果的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一个苹果》讲述的是1952年初冬,我志愿军在朝鲜金城以北的上甘岭阵地上,与敌军展开激烈争夺战中发生的一个动人的故事。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里,尽管干渴得很厉害,已经几天没喝过一口水,但谁都不舍得吃掉这个能够给烟熏火燎的嗓子带来一丝清凉的唯一的苹果,大家互相推让,洞外是残酷的炮火连天,而洞内却充盈着浓浓的战友情,连长在那一刻,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教学难点
1、理解战士的处境和课文最后一段。
2、理解和体会这个“转了一圈还剩下大半个”的苹果所体现出的战友间的关怀。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把重点部分说详细、说具体的方法
4.通过人物的外貌和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把握人物的内心情感。
5.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学习他们在危难的时刻心中始终装着他人,甘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去关怀自己战友的伟大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
1、课前查阅有关“上甘岭战役”的资料,安排学生观看电影《上甘岭》,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
课前我们观看了《上甘岭》这部影片。我们知道在上甘岭战役中我军的阵地多次失而复得,志愿军战士们在坑道里坚守阵地,困难重重。战士们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缺水。干渴了七天,战士们没喝到一口水,干渴程度可想而知。就在这时,一个火线运输员给他们送来了一个苹果,大家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了吗?(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问难。
(学生有可能提出:一个苹果时从哪里来的?围绕一个苹果讲了一件什么事等问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重点检查:卸完、撕开、润喉咙、烟熏火燎、翻来覆去、眼眶、沙哑、面颊、一瞬间等词。(采用指名读、齐读的方式,注意纠正字音。)
2.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知道苹果的传递顺序。
第一次:火线运输员――连长――步话机员小李――伤员小蓝――司号员――卫生员――连长。
第二次:连长――步话机员小李――小胡――小张……
三、入情入境,读中感悟
1.课件出示背景资料:
1952年冬,我志愿军在朝鲜金城以北的上甘岭阵地上,粉碎了敌人对这个阵地的大规模进攻,取得了歼敌两万五千人的巨大胜利。在这次战役中,敌人为了攻占我军扼守在上甘岭前沿的两个阵地,在43天的战斗中,出动了大批兵力,向这个总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的山头上,倾泻了290万发炮弹和5千多枚炸弹。这是世界战争史上所没有过的最密集的炮火,山头被削低了2米,岩石被炸成一米多厚的粉末。但是,疯狂的敌人最后还是遭到了可耻的失败。在这次战斗中,我志愿军指战员在给予敌人严重杀伤之后,转入坑道作战,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不仅守住了坑道阵地,并且经常向敌人发起反击,大量地杀伤敌人。战斗中涌现出许多激动人心的英雄事迹。《一个苹果》写的就是这次战斗中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借助这样一段记录当时战役的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当时战斗的激烈和残酷,感受志愿军战士的艰难处境。为下一步引导学生感悟战士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做好铺垫。]
2.渲染情景,凸现矛盾,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1)敌人继续疯狂地发动攻击,战士们在防炮洞内坚守阵地,敌人的狂轰滥炸使他们已经七天七夜没喝上一口水,水成为战士们维系生命的源泉。就在这个时刻,五连派来的火线运输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苹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苹果?请同学们画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它青里透红,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2)同学们,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战士,在连续作战,身体极度疲乏,急需水来补充体力的情况下,看到这个青里透红,散发出诱人香味的苹果,你会怎么做?而战士们是怎样做的?难道他们不渴吗?难道他们不需要这个苹果吗?
(3)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些语句体现此时此刻,每一个人都无比需要这个苹果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线画出来。
(通过这个问题可以了解战士们干渴的表现,从而突出他们“让苹果”的精神境界。)
(4)学生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后,把自己的体会和同桌交流。
(5)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8个人的形象、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感情朗读的方法,体会战士们处于极其干渴的状态。
例如:(课件出示以下句子)
连长:“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
步话机员小李:“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血口子”,“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
伤员小蓝:“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
火线运输员:“火线上跑来跑去”,“通往后方的三里路之内,是一滴水也找不到的。”
四、小结:每个战士都有理由吃掉这个苹果,同时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也十分需要吃掉这个苹果,可为什么每个人都把这个苹果让给了自己的战友?下节课我们再来探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创设氛围
1、多媒体出示填空题:
每个战士都很需要这个苹果,吃了这个苹果,连长的喉咙不再会干得(烟熏火燎);吃了这个苹果,步话机员小李沙哑的嗓子会得到(缓解);吃了这个苹果,通讯员小蓝干裂的嘴唇会得到一丝(滋润)。
2、可为什么每个人都把这个苹果让给了自己的战友?
[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让学生对战士们的处境有一种真切的体验,然后发现矛盾,引导学生在矛盾面前进行深入地思考,设身处地地去感悟战士们在危难关头关爱战友胜于关爱自己,每一个人都先想到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因而提炼出文章所宣扬的主题思想。]
二、深入探究,品读推让苹果部分
1、这是多么可爱的'八位战士,残酷的战争没有击垮他们顽强的意志,反而把他们的心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凝聚成一股更强大的战斗力。当谁也不肯吃这个苹果的时候,连长只得动员大家分吃一个苹果,感人的一幕再次发生了。
,一个苹果教学设计
①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②出示这个句子:“这样一个挨一个传下去,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再出示一个句子:“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引导学生对比性地阅读这两个句子,说说原因,谈谈感受。
[再次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八个志愿军战士崇高无私的同志情、战友情。]
2、齐读最后一段。
①理解重点语句,体会战士们的心情。“我刚想命令大家认真地把苹果吃了,忽然觉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静。”联系上下文以及课前搜集的资料理解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
(“沉静”是因为大家都不说话了。为什么不说话?因为每个人心里都非常不平静,流着泪,说不出话来。连长也激动得流泪了。此处无声胜有声,这是幸福的泪,是因为生活在战友的崇高友爱中而感到幸福;这也是骄傲的泪,是因为有这样一些在困难的时候一心为别人着想的品质高尚的战友而感到骄傲。)
②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晚,在这饥渴交迫的夜晚,战士们让出了解渴的苹果,让出了意味着生命的苹果,在坑道内的战友们都感动了,为有这样的关怀与友爱而感到幸福与骄傲。让我们包含感动与敬佩,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配乐)
三、再读课题,升华情感
1.请同学们再齐读课题。
2.这仅仅是一个苹果吗?这苹果里有什么?还有什么?更有什么?
[通过让学生补充苹果的含义,再次深化主题,升华情感。]
四、作业
1.摘抄课文中你最受感动的句子。
2.写一篇读后感。
可爱的大苹果的教学设计4
--------------
5 5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此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尝试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课本的“发新书”的情境(多媒体展示)引入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体会计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法算式的过程。首先,放手让学生提出有关问题,接着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其次在探讨算法时,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机会。但从学生的发言中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还不够发散,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算法多样化这方面的引导。
在教学中我还存在以下不足:
1、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在教学活动中,对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要让学生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组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发现、自己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相互补充,体现算法多样化。
2、关注中下生,比如在学生做“试一试”这道题列竖式时可以请几名中下生到黑板上板演,暴露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错误,有助于学生加深印象。
可爱的大苹果的教学设计5
课题:分苹果
课型:新授
课时安排:1课时
执教教师:焦秀玲
执教班级:二(1)班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用具体操作或图示的方法进一步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
难点:进一步体验平均分。
教学环节
个案补充/反思纠错
激趣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平均分的知识,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分苹果,好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第一幅图。
自主学习
1.分成3堆,每堆一样多。
师:请你用圆片代替苹果,把这些苹果分成3堆,要求每堆一样多。可以怎样分?
学生用圆片分,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交流。
生1:我是1个1个地分的,结果每堆都有4个苹果。
生2:我是2个2个地分的,结果也是每堆都有4个苹果。
生3:我是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一次分好的,每堆都有4个苹果。
师:同学们这些分法都是正确的,分的结果也都是一样的。
2.每袋装4个。
师:如果还是这12个苹果,老师要求大家每4个装一袋,那么需要几个袋子呢?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操作后,交流汇报:
生:每4个装一袋,我就数出4个放成一堆,再数出4个放成一堆……这样一共就分成了3堆,说明需要3个袋子。
师:说得很好,就是需要3个袋子。
合作交流
3.比较。
师:说一说两次分苹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可能会说:
1·都是分12个苹果,都是平均分的。
2·分完后每份的个数都是同样多的,每份都是4个苹果。
……
师:是啊,都是把12个苹果平均分,尽管分的方通过变式练习,进一步体会平均分问题的两种不同情形。初步感受“等分除”和“包含除”。式不同,但是结果是相同的。
达标检测
练一练1、2、3
总结提升
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无
可爱的大苹果的教学设计6
《苹果落地》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1、学会13个生字,读写“自言自语”等11个词语,会用“思考、吸引力”说话。
2、会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题,会读经过改编的课文句子。
3、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初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
教学重点
会用“思考、吸引力”说话;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
感受牛顿从非常普通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初步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会照样子用“为什么”提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等
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细读课文2-4段,凭借课文内容练习说话。学会相应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5’)
1、小朋友都吃过苹果,苹果红红的,圆圆的。可是,你看到过苹果长在树上的样子吗?
(出示课件:几棵结满红苹果的苹果树)看图说说成熟苹果的样子。
2、我们吃的苹果就是从苹果树上摘下来的,要是不摘苹果熟透了,会怎样呢?
(出示课件:苹果落地的画面,并出示课题《苹果落地》。)
3、齐读课题,说说你看到苹果落地有什么想法?
有一位小朋友却从苹果落地这个现象中发现了问题,并进行研究,成了一位大科学家。
二、自学课文:(6’)
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意思。
2、标上节号,想想课文讲了谁,什么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三、检查:(5’)
1、指名分段读课文,并正音。
2、讨论课文讲了谁,什么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四、学习第2-4段:(20’)
1、那么,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他是怎么想的呢?课文是哪几节?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自由读课文2-4节。
2、交流学习:
1)、师边叙述,边出示课件:一天傍晚,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忽然发现……
2)、出示句式说话:
一天傍晚,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休息,忽然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准备,指名说,并同桌互相说一说。
3)、朗读课文第2节。
4)学习生字“掉”。
3、再读课文,思考:牛顿看见苹果落地,他开始怎么想,后来,他又是怎么想的?划出牛顿心里想的句子。
4、交流:1)、按要求说话:
他想:
他又想:
同桌互说,指名说一说。
2)、读一读3、4两节,说说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结合学习生字“言、而”,说说怎么样是“自言自语”,齐表演。划出自言自语说的话,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这两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五、指导抄写生字,并评议。(4’)
教后感: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看图说话,再分学习小组学习2-5节课文,要求想一想学会了哪些生字,用“――”划出想的句子,用“~~”划出怎么做的句子。这样,分组学习时,目标更明确,效果也较好。学文后,小朋友能体会到牛顿从小爱动脑筋,遇事爱问为什么,并能一直为此努力思考研究,对他们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1-5节。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几节课文,学习生字“总、思、考、吸、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6’)
1、卡片读生字,并找朋友。
2、读一读2-4节课文,说说主要讲了什么?
3、指导完成作业本题目4,并读一读。
二、学习课文第一节:(10’)
1、再读一读2-4节课文,说说你从这件事中看出牛顿是个怎样的人/
---------------------------
2、课文哪一节告诉我们的,自己读一读。
3、为什么说“牛顿从小爱动脑筋”呢?
出示句式说话:1)、牛顿从小爱动脑筋,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练说,后指名说。
2)、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3)、练习:因为今天下雨,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换一种说法说一说。
4、牛顿遇到问题总要问个为什么,说明他
5、学习生字“总”,练习用总要说话。
牛顿遇到问题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丁见到老师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做完作业,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完成作业本题目6。
7、齐读课文第一节。
三、学习课文第五节:(10’)
1、导入:牛顿真会动脑筋,遇到问题总要问个为什么。那苹果为什么只向地上落,而不向天上飞,也不向左右抛落呢?这个问题你们想过吗?牛顿想了以后,又怎样呢?请小朋友读课文第五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结合指导作业本题目5。
3、朗读这一段课文。说说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4、结合学习生字“思、考、吸、引”,理解“地球有吸引力”的意思。
四、朗读课文1-5节,说一说你有什么想法?(4’)
五、复习生字:(10’)
1、卡片认读生字,并说一说注意点。
2、指导抄写生字,并评议。
教后感:
教学时,我重新安排了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
可爱的大苹果的教学设计7
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是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在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及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只提供了“摘苹果”这一情境,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该怎样算,用什么方法,没有用法则一类的东西去制约学生,打破了“教材设计算法――教师示范算法――学生记忆算法――训练强化算法”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列举了几种方法,目的是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的方法,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让学生自己支探寻、体会算法,通过自己的建构来学会计算。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发展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 教学难点:怎样合理地估算及算法的多样化。
导学策略: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尝试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
学具准备:练习本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计数器、小棒等。
学习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摘苹果”主题图
淘气摘了17个苹果,笑笑摘了38个苹果,一个箱子可以装60个苹果,如果把淘气和笑笑俩人摘的苹果装在这个箱子里,这个箱子能够装得下吗?
师:同学们,估一估,这个箱子装得下吗?让学生讨论这一个问题的含义,想出解决的方法。汇报时,让学生讲讲是怎么估算的。
学生可能会说出以下估算方法:
生1:把38看作40,17+40=57,57〈60,装得下。
生2:把38看作40,17看作20,40+20=60,60=60,装得下。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尝试解题。
学生列出的“17+38=?”让学生尝试计算,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方法一:10+30=40 7+8=15 40+15=55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先拨出17,再在个位上拨出8,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写5,十位上的1加上3再加进上来的1就是5,和起来就是55。 方法三:17+30=47,4
方法四:竖式计算
1 7
+ 3 8
---------
55
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在小组中说说,请学生汇报总结出两位数进位加法列竖式的方法,(进位加法要牢记,相同数位要对齐。先从个位加起来,个位满十要进一。)
3、比较方法。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评价。
三、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1、完成课本第71页的“算一算,说一说。”
学生在书中列竖式独立完成。汇报时,请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
2、串项链。(完成“练一练”第1题。)学生估一估,说方法。
3、完成课本第72页的.“练一练”的第2题。
先在心里默算1分钟,然后想想每个问题的联系,再独立做题。
4、课本第72页的“练一练”的第3题。
学生在书中列竖式独立完成,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掌握计算和书写的方法。 森林医生。(第72页“练一练”的第4题。)
同小组讨论有什么错误;请学生按顺序说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四、知识拓展,解决问题。
5、课件出示课本第72页的“练一练”第5题:我们去春游
6、问题:每辆车最多能坐60人,哪两个班坐一辆车最合适?
7、先让学生看懂题目的意思。把各班人数做成卡片,让学生进行搭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交流。
五、畅谈收获,总结课堂。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设计:
摘苹果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
1 7
可爱的大苹果的教学设计8
分苹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及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3.在活动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材分析〗
10以内的数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口算20以内加减法的有效手段。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与“合”的意识。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在计算教学中十分重要。教学时让学生用苹果卡片,自己动手分一分,并说出相应的算式。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共同整理出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
可爱的大苹果的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北师版第一册第三单元“分苹果”课本第4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10的加减法。
2、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仔细观察、语言表达、动手的能力。
3、在活动中,初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倾听和叙述。
教学重、难点:10的组成与合成。
教具:多媒体课件 红苹果10个 卡片10张 若干红花
学具:10份(10个 ) 表格(10份)
一、 复习
师:同学们,轻轻地拿出听课本,我们开始听算了,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1) 听算
3+4= 4+4= 3+6= 5+2= 3+2=
7-3= 8-4= 9-3= 7-5= 5-2=
(2)口答卡片中的题目
师:同学们都做完了,那你们做得对吗?那现在由老师来检查一下,谁能最快答对卡片中的题目,我就把这张卡片奖给谁,行吗?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真棒!不过,老师发现还有很多同学用手指在慢慢地算,老师希望这些同学在家多多练习,相信不用多久你也会和其他同学一样棒的,能做到吗?那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1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出示主题图中的(1)
师:图上有什么呢? (叙述要求完整)
生:图上有10个苹果。
师:说得真棒!(同时点击课件出示“10个苹果”)咦?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小猴。
师:对了,猴妈妈今天出了一道题给小猴,你看小猴正在发愁呢?你们想不想帮帮它?
生:想!
师:那好,不过我们应该先来看看猴妈妈出了什么题目是吗?
大家注意了,看清楚哟!(点击出示“分成两堆,每堆有几个?”)好,你们现在知道了猴妈妈出的题目了吗?叫一位同学来说说是什么题目?
生:把10 个分成两堆,每堆有几个?
师:真棒!噢,原来猴妈妈是让小猴分苹果呢!其他同学听明白了吗?咦?这又是谁来了?
生:机灵狗。
师:对了,机灵狗和你们一样都是来帮助小猴的,你们想不想知道是怎样帮小猴的吗?
生:想!
师:好,请大家认真听,认真看!
(出示课件:放录音,边放边演示10个苹果分成9个一堆,1个一堆。)
【放录音】机灵狗:我把10个 分成9个一堆,1个一堆
师:同学们,机灵狗是怎样帮小猴呢?它是怎样分苹果的呢?
生:左边9个,右边1个。
生:把10个分成9个一堆,1个一堆。
师:说得真棒!其他同学也来说一说,好吗?
(鼓励大家都来说一说。)
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师:也就是说10可以分成1和9,而1和9合起来就是10,对吗?
生:对。
师:看到机灵狗的这种分法,你会想到哪些算式呢?
生1:1+9=10,9+1=10
生2:10-9=1,10-1=9
师:那还有其他分法吗?
生:有。
师:那我们也来帮小猴,分分苹果吧。
不过,在分苹果之前,我要看哪位同学做得最好,把老师的要求听得最清楚。比比看。我们把图片代替苹果在4人小组里分一分,每个同学都要开动脑筋分一分,每分一次,小组长就把分法记录在老师发的表格中,分的同学还要说出有关10的加减法,大家听明白了吗?如果你们小组中有同学分的时候有困难,小组长可以帮帮他。好,听明白的,4人小组活动起来吧。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学生4人小组活动,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学生活动尽量让每个小组都完成后再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做的,展示给大家看看?
选择一组,由小组长看着表格来说,另一个同学在黑板上摆苹果,摆出一种分法,老师就板书有关的加减法。学生汇报时,要求叙述完整。
师:上来汇报的同学可像刚才机灵狗那样来介绍分苹果的方法。可以边分边说:10个苹果可以分成2个一堆,8个一堆。
2+8=10,8+2=10,10-2=8,10-8=2
10个苹果可以分成3个一堆,7个一堆。
3+7=10,7+3=10,10-7=3,10-3=7
10个苹果可以分成4个一堆,6个一堆。
4+6=10,6+4=10,10-6=4,10-4=6
10个苹果可以分成5个一堆,5个一堆。
5+5=10,10-5=5
10个苹果可以分成10个一堆,0个一堆。
0+10=10,10+0=10,10-0=10,10-10=0
学生汇报后,课件演示,把所写的10的加减法填入加减法的表格之中,并读1回。
师:我们帮小猴想了几种分法呀?嗯,同学们真棒!小猴要我谢谢大家的帮忙,还说要向你们学习呢!
四、巩固练习
师:这节课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让我们来玩玩游戏吧,好吗?
1、互相报数游戏(巩固10的加法)
师:我们来玩互相报数的游戏,我报出一个数,你们也报出一个数,两个数合起来的和一定是10,明白了吗?
①师生一起活动。
②请同学上来比一比。
③同桌之间活动。
2、摘苹果的游戏(巩固10的减法)
师:还想不想玩其它的游戏呢?那好,我们来玩摘苹果的游戏(出示苹果树),树上有几个?(10个)好,现在叫同学来摘,想摘几个就摘几个,不过要边摘边说,最后还要说说算式,行吗?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这节课开心吗?那你们在这节课中学会了什么呢?
可爱的大苹果的教学设计9篇(小班美术可爱的大苹果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