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第十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春意15篇 春第一乐章教案,供大家品鉴。
第十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春意1
教学目标
1.能用柔和、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表达的美好情绪。
2.通过体验、探究,懂得八六拍号的意义,掌握其强弱规律。
3.在聆听表演的基础上突出主题,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柔和、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表达的美好情绪。
难点:通过体验、探究,懂得八六拍号的意义,掌握其强弱规律。
教具准备
电子琴白板贴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
1.课前互动
2.节奏练习
导语: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赵老师喜欢花香鸟语、充满生机的清晨,也喜欢喜欢夕阳西下,落日余晖的傍晚。同学们,请你们描绘下心中秋日的傍晚,晚风徐徐的美丽景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歌曲《晚风》
二、学唱歌曲——体验探究
1、初听歌曲:
设问:半晚时分有怎样的美丽景色?
孩子们在傍晚在野外玩耍、歌唱心情是怎样的?
2、讲解八六拍及强弱规律
3.再听歌曲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打打节拍,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力度和速度。
4.学唱旋律,
(1)范唱曲谱,你们有什么发现?
(2)接龙唱
(3)自评、互评。区分第二乐句和第三乐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填词演唱
(5)填词演唱,重点指导。
6.情感处理:力度记号和渐弱符号。
7.完整演唱
三、活动拓展——编创延伸
利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总结感悟——情感升华
同学们,愉快的音乐课堂就要结束了,和你们在一起的这三十分钟,我很快乐,你们又有什么收获呢?
第十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春意2
教学目标:
1.从聆听《春到沂河》、《春》等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教材分析:
1.柳琴独奏《春到沂河》
乐曲采用了浓郁的山东风味的旋律,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曲中的引子和第一部分就是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素材,加以提炼和发展而成的。
2.小提琴协奏曲套曲《春》
这首乐曲系18世纪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春》的第一乐章。作曲家也往往在旋律或伴奏背景中模拟淙淙泉声、啾啾鸟鸣等音响使听者联想起春天。维瓦尔第的这首乐曲是描写春天的范例中最早的一首。
3.歌曲《嘀哩嘀哩》
这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曲调欢快活泼,它以天真的语气歌唱美丽的春天,抒发心中无限欢乐的感情。歌曲为4/4拍,大调式,采用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每乐段由四个乐句构成,结构规整。
4.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
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跳动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色图景。富有形象的象声词奏响了一曲优美动听的“春天交响曲”。歌曲为2/4拍,一段体结构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春到沂河》歌曲《嘀哩嘀哩》
教学目标:
1.从聆听《春到沂河》、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能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来表示乐曲的变化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3.学会十六分音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欣赏《春到沂河》
1.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欣赏《春到沂河》的导入
(1)欣赏女声独唱《沂蒙山好风光》。
(2)随教师的琴声视谱哼唱《沂蒙山好风光》曲调
2.聆听《春到沂河》第一部分(可以听两遍)。师问:
(1)这段曲调熟悉吗它源于哪一首民歌
(2)这段曲调给你们的情绪以什么感受
3.介绍柳琴的形状与音色特征。
4.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完整地听全曲,比较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速度变化。
5.揭示曲名《春到沂河》,介绍沂河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东民歌为素材改编的乐曲。
6.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从乐曲的名称(标题)及三部分的速度变化,即兴用动作来表达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三、学习《嘀哩嘀哩》
1.导入:谁能模仿小黄鹂鸟的鸣叫声如果你不会的话,请听听歌曲中的小黄鹂鸟叫
2.听歌曲范唱(录音或教师示范)
3.请你模仿歌曲中的黄鹂鸟叫声
4.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A、在歌曲黄鹂鸟的叫声中模仿其节奏,从模仿实践中感受“”的长短B、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在复习四分、八分音符时值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
5.再听歌曲范唱,要求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6.学习曲调:分两部分学唱,
(1)前16小节的学唱曲:听出这16小节中的相同乐句是哪一句先学唱这8小节,然后在学唱其他8小节
(2)后16小节从听辨相同节奏地乐句切入,学唱好8小节,然后再学唱最后8小节
(3)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7.有感情地学唱歌词,唱好全曲
8.让学生自己为歌曲第二部分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要体现
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创作,在尝试实践的基础上,选择最好的方案。
第十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春意3
第一课??? 春天来了教学内容:聆听:1、《嘀哩嘀哩》2、《春晓》表演:1、《大树妈妈》2、《郊游》??? 编创与活动教学目的:1.通过聆听《嘀哩嘀哩》、《春晓》,演唱《大树妈妈》、《郊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3.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带有“0”的节奏。4.能在学会歌曲后,跟着老师准确地按音高唱唱名。教学重点:通过各种音乐活动感受春天的美。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以《郊游》为主题的歌表演。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郊游》并进行歌表演;2、聆听《春晓》;3、创编与活动。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播放《郊游》伴奏音乐,生自由走进教室。2、师生互唱问好歌3、坐下二、春天来了欣赏春景师:小朋友们,老师从你们漂亮的脸蛋上发现了惊喜的表情,怎么回事啊? 生:自由发言师:是啊,教室里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桃花盛开,柳树发芽,“草色遥看近却无”,“一枝红杏出墙来”,只要留心,到处都能感受春天的气息。春雨沙沙下,小溪丁冬响,蜜蜂嗡嗡叫,布谷报春忙,只要留心,到处都能发现动听的乐曲。三、春的趣事师:在这样美丽的季节,我真想带着小朋友们去郊游。谁能来说说郊游的趣事。生:讨论郊游的种种趣事。师:遇到有趣的事情可以怎么表示呢?生:自由想象。 师:那我们现在就出发了,请你跟着老师的音乐哼起来吧,老师停下来就表示遇到有趣的事。(自弹自唱《郊游》)(适当渗透保护环境教育)四、郊游去了出示《郊游》歌谱。师:谁会念这首儿歌谁就能带领我们去郊游。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念歌词(有感情或按节奏)生念得好的就由他带领大家边听音乐《郊游》边律动去郊游。师:让我们试着唱着歌去郊游。生:学唱歌曲。拍手唱——在长音处加进伴奏演唱——表演唱。根据学生的情况纠正音准、节奏等。五、演绎春天(聆听《春晓》)师:春天的美让许多古代的诗人也为它赞美。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唐朝诗人“孟浩然”写的“潘振声为他作曲的歌曲。请你闭上眼睛仔细聆听,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仔细聆听。交流。生:跟录音试唱。师:如果是你将怎样来表达对春天的赞美?生:分小组讨论并展示。演唱组(《小雨沙沙》、《布谷》、《春天在哪里》)朗诵组(朗诵描写春天的诗词)……六、课后延伸师: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你能向你的身边的人说说春天,找找春天,唱唱春天,演演春天吗?七、下课:1、起立2、师生互唱再见歌3、坐下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大树妈妈》并进行歌表演;2、聆听《嘀哩嘀哩》;3、创编与活动。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一些废旧物品:饮料盒、沙子、豆子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播放《大树妈妈》伴奏音乐,生自由走进教室。2、师生互唱问好歌3、坐下二、歌曲《郊游》(一)导入揭题1、操作多媒体,看有关郊游的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听!他们哼起了歌。”师放《郊游》音乐,生结合图欣赏。3、师:今天,我要带你们到大自然中走走、看看。(二)演唱活动歌曲处理并注意纠正音准、节奏等。“ 看!路上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锈”。师边说边操作多媒体出示图片。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唱准音并声情并茂地歌唱带动学生的情感。唱全曲:师问:“为什么来郊游?”“心情怎样?”生先跟伴钢琴唱,再与磁带伴奏唱。三、聆听活动《嘀哩嘀哩》1、看风景: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边说边操作多媒体出示图片。2、师播放《嘀哩嘀哩》,让生说说听到了什么?春天在哪里?边说边出示图片文字。3、师播放《嘀哩嘀哩》,轻轻的,生读“春天的美妙”(歌词)4、边听边表演,并评价。四、编创与活动1.认识“0”(以四分音符为一拍,“0”休止一拍,“0”休止半拍),不告诉名称,只让学生通过节奏拍击,掌握时值。2.让学生分小组拍击歌曲的节奏,通过主动探索式的学习,准确地拍击歌曲的节奏。3.在演唱歌曲时,遇到带有“0”乐句,要唱的轻松自然,不要因为有八分休止符的出现而使旋律的演唱变得生硬,以致破坏了歌曲的整体效果。五、歌唱《大树妈妈》1.完整地聆听歌曲(用听唱法学唱歌曲)。2.引导学生看课本上方的四幅图理解歌曲。3.通过对小树的讨论“你为小树做了什么?”加深对爱护树木,保护绿色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4.学唱。5.巩固。六、表演将学生分成小组,自编表演动作,然后一组一组地表演给大家看。七、下课:1、起立2、师生互唱再见歌3、坐下
第十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春意4
教学内容
1、强化课堂常规,明确平时成绩的内容及记录方法。
2、复习音阶、各种节奏、音符。
3、学习歌曲《拍手拍手》的第一部分乐谱。
教学目标
1、细化平时成绩内容,公布各类之星于后面黑板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区别八分音符与附点八分音符,唱准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
3、基本会唱歌曲《拍手拍手》的第一乐段乐谱。
教学难点
附点八分音符时值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安排好学生座位。
2、师生问好。
二、强化课堂常规
1、说明本学期音乐书的使用方法。
每组选一个小组长负责音乐书的发放与收起,并由一个课代表总负责。
2、明确本学期音乐平时成绩的内容及记录方法,及后面黑板光荣榜的使用。
三、复习乐理知识
1、复习各种节奏及音符
2、复习音阶
(1)出示音乐台阶,请生说说在从中知道了什么?
A、在这个音乐台阶中,有三个音区,分别是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
B、在音乐台阶中,34;71;是半音,其余是全音。
(2)听师钢琴弹奏,用手势1表示全音,2表示半音。
(3)跟琴唱一唱音阶。
四、学唱歌曲《拍手拍手》的第一部分乐谱。
1、游戏“小燕子叼音符”解决难点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及第一乐句的演唱。
2、出示第一部分乐谱。
(1)跟琴演唱第一句乐谱。
(2)听琴默唱每二句乐谱,然后再跟琴轻声唱第二句乐谱。
(3)听琴默唱第三、四句乐谱,然后再跟琴轻声唱第三、四句乐谱。
(4)完整跟琴演唱第一部分乐谱。
五、感受歌曲总体风格。
1、初听歌曲《拍手拍手》,感受情绪。
刚才我们唱的乐谱是来自于歌曲《拍手拍手》的第一部分,让我们听一听歌曲,思考这首歌曲的说了什么内容,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2、复听歌曲,思考:休止符处的拍手在歌曲中起到什么作用?
六、总结
1、休止符处的拍手使歌曲更加的热情,那除了用四分节奏拍之外还可以用什么节奏拍呢?请同学们课后思考一下,下一堂课我们再来交流。
2、有秩序地上传音乐课本。
3、评出本节课的乐理知识之星与纪律之星,由课代表公布在后面的黑板上。
4、有秩序的出教室。
课后反思:
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我主要是把这学期的一些音乐课上的课堂常规及一些奖励方式和同学交流了,让他们做到心中有算,应该怎么对待这门课,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另外本学期的音乐书本不是人手一本了,而是好多人共用一本,这就给如何管理、使用这本书出了难题,这就要每个人都十分爱护这本书才行,要不然这本书很可能没到期末就已经面目全非了。因此就想了个办法,给每本书取个名字,就是给它们编号,按号次分发给学生,每个同学拿到书本先检查有无破损,如有就给上一个班级的同一号次同学扣分,如果破损严重也可以快速准确找到破坏者并进行处理。此方法效果如何,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知晓。
过了一个寒假,有些乐理知识可能忘得差不多了,因此我用有节奏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复习各种节奏及音符,休止符,并采用了齐答、每组比赛答、个别答等不同形式,使复习乐理知识变得不是很枯燥无味,而是充满乐趣和竞赛,效果较好。又采用“小鸟叼音符”的游戏加强了附点八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区别,及它们的时值,为歌曲《拍手拍手》第一部分的乐谱学习打下了基础。因为这部分乐谱分成了四个乐句,而每个乐句的第一句都是附点八分音符,且每句的节奏相似。
在学习第一部分乐谱的时候,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听琴学习,培养学生听琴的习惯及自学的能力,当出现错误,学生自己听琴学习解决不了时,才听师范唱、跟唱学习。当会唱了乐谱后再完整地听歌曲,相信学生听起来肯定会更熟悉,更认真,更有感觉。
总体来说,整堂课下来还不错,但也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如在分发音乐书时的课堂纪律,每一块内容的连接,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乐谱的兴趣等等。另外,也在思考以后学生手上没有书了,本来要在书上完成的书面作业该怎么操作?一些重难点需在书上做记号的又该怎么操作?新课标内容那么多,学生没书回去又没法复习,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快速的记住歌词,能够在自己的教室里很好地完成课前唱。另外,这学期四年级还准备教竖笛,内容这么多,怎么安排教学时间才能更科学呢?一个接一个问题在我脑海里打转,希望能快速地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
第十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春意5
第一课春意(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 歌曲《春雨蒙蒙地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表演《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2、情感目标:“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能力发展目标: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教材分析
歌曲《春雨蒙蒙地下》
《春雨蒙蒙地下》是影片《绿色钱包》中的一首插曲。曲调细腻流畅,描绘了绵绵的春雨,使冬眠的万物复苏,也隐喻着春雨滋润着少年儿童的心田。这首歌以景抒情,情景交融,纯朴而富有诗意。歌曲为2/4拍,宫、徵交替调式,一段体结构。曲调由弱起开始,中间不断出现跨小节的切分节奏,使音乐充满生气和活力。象声词“刷刷刷刷”处的二声部手法及其间奏的插入,十分形象生动。尾声时“刷刷刷刷”再现,三次重复及力度的渐弱,最后结束在徵音上,给人以曲终意未尽之感,令人寻味。
教学重点
表演《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教学难点
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对歌词含义的挖掘,让学生不仅知道并加深春雨的自然现象的理解,更是从音乐的感觉中去体会对春雨的描绘。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表演《春雨蒙蒙地下》
1.气象知识导入:
春天里的“春光明媚”是一种天气的现象,天气不可能是永远“春光明媚”的日子!
设问:
(1)还有哪一种天气现象?
(2)人们是怎样来形容春雨的?
(3)春雨给大地带来了什么生机?
2.欣赏歌曲范唱。
设问: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刷刷刷刷”是什么模拟声?你能模仿唱一下吗?
3.在教师指导下,练习模拟的下雨声“刷刷刷刷”。
(1)前面部分的8小节(包括间奏)要求二声部。
(2)结尾处的5小节(注意力度的变化)要求。
4.师生接唱。
教师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学生接唱雨声“刷刷刷刷”部分。
5.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
(1)教师范唱曲调。
(2)讲解切分节奏及切分音唱法。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开始的9小节曲调(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弄清强弱拍及后半拍节奏)。
(4)曲调:先弄清节奏,再学唱曲调,教师有重点地指导有读谱困难的学生。 (5)用小快板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唱好全曲。
6.学唱歌曲,表演歌曲。
(1)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后,填入歌词歌唱。
(2)歌词词义讨论。
设问:第一段歌词的含义是什么?
第二段歌词:“这是生命在歌唱,这是种子在发芽”,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借景抒情)
(3)在理解词、曲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配上打击乐,尤其是沙球在哪里用比较合适?使歌曲的表现更有声、有景、有情。
三、下课
教后记:这首歌以景抒情,情景交融,纯朴而富有诗意。学生通过对歌词的理解,知道了春雨的作用,并且学会了欣赏和体会春雨。在歌曲的演唱中,体会到了音乐对春天的赞美,并通过种子发芽的自然现象,理解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和可贵,懂得了珍惜生命的道理。
第十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春意6
教案:小学音乐教案第十册第二课
第一课??? (第1课时)??????????????????? (第十册)教学内容:
一、读谱知识?? 弱起小节
二、歌曲? 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教学目的:
一、学习弱起小节的含义极其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二、指导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教育他们向雷锋叔叔学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
指导学生用坚定有力,志气昂扬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少年儿童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的决心。
歌曲分析:
歌曲为大调式,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每句均以弱起节奏为特点,使旋律富有动力、充满朝气,表达了孩子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的信心。第二乐段的开始两句,旋律转为由强拍起。连续的八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及重音记号的运用,使音乐更坚定有力,与第一乐段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两句是全曲的高潮,再现了第一乐段的弱起节奏,并在尾句处运用二声部的手法及连续的附点音符的级进旋律,由低向高,形象的表达了声势浩大的学习雷锋的队伍,在大踏步的向前行进。歌曲前后呼应完整而统一,塑造了新一代青少年的`光辉形象,富有教育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读谱知识? 弱起小节
1、首先启发学生分析一段小曲
例如:2/4??? 1? 2? |。。。。。。| 1 ||
设问:曲子开始一拍是强拍还是弱拍?(弱拍)曲子的最后一小节是几拍?(一拍)头与尾小节的拍数加起来与拍号有什么关系?(两拍)
2、讲解定义:
弱起小节:指音乐由弱拍或强拍的弱位置开始。
歌(乐)曲的第一小节形成了不完全小节,凡是由弱起小节开始的歌(乐)曲,最后一小节也是不完全小节,并和曲首的不完全小节合为一个完全小节。
二、歌曲教学??? 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1、让学生讲述关于雷锋的事迹,从情感上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听录音范唱,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
3、学唱歌谱,可在整体感受的基础上,分段教唱。先学唱第一乐段,同时巩固弱起小节的知识。学唱时注意附点音符的节奏,唱好带有重音记号及带有连音线音的时值。再学唱第二乐段,注意八分休止符的停顿,学唱中,让学生感受弱起与强起的对比,区分层次。
4、学唱歌词。
5、随伴奏带演唱歌曲。
歌曲处理:
首先要表现出进行曲行进的形象,以塑造雷锋式的好少年朝气蓬勃的群像。然后按教材分析的顺序,由“朝气”“坚定”“抒情”推向歌曲高潮。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运用力度记号,更好的塑造新一代少年的形象。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教后札记:
这一课时重点学唱歌曲,这首歌曲是雷锋高尚品质的体现,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题材。怎样使学生唱好这首歌,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呢?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首先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上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雷锋的故事,让他们讲述雷锋的事迹,从情感上启发学生。再让学生欣赏歌曲,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教歌过程中,我注意让学生感受弱起与强起的对比,区分层次。重点指导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特别上歌曲处理时,我详细的向学生讲解每一乐句的特点,指导学生唱好每个记号,以表现出进行曲行进的形象,来塑造雷锋式的好少年朝气蓬勃的群像。
第十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春意7
教学目标:
通过一组多层次的节奏练习,启发学生对风、雨的感受,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积累自己的生活常识。
教学重点:
编创与活动
教学难点:
编创与活动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问好!
2、 复习上节课内容。
3、 复习《小雨沙沙》。
二、基本部分:
1、 编创与活动:
(1) 这是一组多层次的节奏练习,是配合歌曲《小雨沙沙》及教材主题《春天》安排的。
(2) 启发学生对风雨的感受,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积累自己的生活常识。
(3) 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编创其他声音,表现给大家听,使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
(4) 在分组设计更多的象声词,使这组多层次节奏练习更加生动、形象,千万避免声硬地读,要有感情地朗读。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风雨声更形象、生动、有趣。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
课题:放牧课时;2——2
教学目标:通过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和《牧童》,使学生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感受牧童生活。
教学难点:理解音乐,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开始部分:
1、 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 复习歌曲《小雨沙沙》。
第十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春意8
设计意图
歌曲《十二生肖歌》,旋律简洁欢快,节奏清晰明朗,间奏的出现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这首歌曲有个难点:歌词比较复杂,幼儿清晰理解和完整记忆歌词有难度,我们通过“点将翻图”与“魔语翻图”游戏来化解难点。
点将翻图:PPT中,把十二种动物用十二个数字覆盖,教师边唱边“点将”,待唱到最后一个字时,谁被点到,谁就可以在PPT中点开2张~4张图。游戏反复进行,直到翻出所有的生肖图。孩子们在游戏中一次次倾听歌曲,不知不觉熟悉了歌曲的旋律与内容。
魔语翻图:在分段学习时,教师每唱完一段歌曲,就随机在PPT中将四种生肖图中的一张或几张藏起来,让孩子猜测谁不见了,并告诉孩子重新找回动物的方法是“唱出魔语”,即唱出与这种生肖动物相对应的歌曲,此方法“迫使”孩子仔细听歌词,并试着唱出歌曲。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和记忆歌词内容,用游戏的方式学唱歌曲。
2.发展倾听、推理、猜测的能力。
3.感受民间歌曲的魅力。
活动准备
十二生肖的PPT课件,活动前让幼儿熟悉十二生肖的名称、排列等相关知识。
活动过程
一、玩“点将翻图”游戏,初步感知歌曲
1.翻图感知整首歌曲。
师:我们来玩一个“点将翻图”的游戏,老师一边唱歌一边按节奏点你们的肩膀,唱完歌曲的最后一个字时,我点到谁,谁就可以来点开PPT中的两张图,看看里面藏了什么动物。
2.引出课题。
师:一共有几种动物?你觉得这些动物之间有联系吗?今天我们学唱的歌就叫做《十二生肖歌》。
二、玩‘魔语翻图’游戏,分段理解记忆歌词。
1.学习歌曲第一段。
(1)幼儿带着问题倾听教师演唱歌曲第一段。
问题一:第一段歌曲里有四种动物,你觉得应该是哪四种动物?问题二:歌曲里是怎么称呼这四种动物的?(听完教师演唱,请幼儿验证和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2)理解、记忆第一段歌词,并学唱第一段。
幼儿带着问题倾听教师第二次演唱。问题:这四种动物在歌曲里做了什么事情?这很重要哦,否则我们的游戏将会无法进行。
A.幼儿闭上眼睛听教师演唱,教师在演唱的过程中将小老鼠图标隐藏起来。演唱结束,幼儿睁开眼睛,找找谁不见了。
教师:怎么才能让小老鼠重新回来呢?得用“魔语”呼唤它,“魔语”唱对了,它就回来,唱错了,它就回不来了。“魔语”就是刚才歌曲里关于小老鼠的那句歌词。
幼儿先讨论关于小老鼠的“魔语”,再用“魔语”来呼唤小老鼠。如果幼儿能够准确地唱出小老鼠的那句歌词,教师快速地把小老鼠图标翻回来;如果幼儿不能唱出,教师可以再次演唱第一段,但是绝对不能直接告诉幼儿“魔语”。
B.教师再次演唱歌曲第一段,将另外三种动物也随机隐藏一种,并用“魔语”将藏起来的动物找回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2用相同的游戏方法让幼儿理解和记忆第二段、第三段歌词,学唱歌曲,可以根据幼儿的游戏水平一下子藏起两个或更多的动物。
三、完整学唱歌曲
1.将PP中部分动物藏起来.幼儿唱屏幕显示的生肖歌词,教师唱藏起来的生肖歌词。
2.教师唱屏幕显示的生肖歌词,幼儿唱藏起来的生肖歌词。
3.男女生分别演唱藏起来的生肖和屏幕显示的生肖歌词。
4.根据图标的隐和显多种形式演唱歌曲,如小组对唱、幼儿和听课的教师对唱。可根据幼儿演唱的情况随机调整藏起来的生肖数量。
5.挑战将所有的生肖图隐藏,完整演唱歌曲。
活动反思
揭秘和挑战的游戏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发展水平,这样的游戏也深受他们喜爱。在歌唱教学中合理使用揭秘和富有挑战的游戏,能使教学更加有效。
整个活动流程分三步:“魔语”→说歌词;“新魔语”→唱歌曲;挑战隐藏图标的数量→多种方式演唱。三个阶段都利用了“翻图”游戏,随着游戏目标和游戏方式的层层推进,孩子们在接受游戏升级挑战的同时自然学会了演唱歌曲,整个活动顺利而流畅。
第十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春意9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背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学会用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
2、聆听《口哨与小狗》,感受轻松活泼的曲风和逼真可爱的形象;
3、营造轻松活泼的音乐活动现场,为小朋友的表现与欣赏提供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
1、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
2、聆听与表现《口哨与小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歌曲、乐曲的感受与表现调动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能动起来听,动起来唱,全身心地感受音乐,感受音乐在我们生活中。
教学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
随着《你的名字叫什么》的伴奏音乐律动进教室。(引导小朋友和着音乐节拍做自己想要做的动作。熟悉新歌旋律,为歌曲的表演作准备。)
二、学习与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
1、新课导入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坐在一起非常开心,老师很想知道小朋友的名字叫什么,能告诉我吗?
师:你的名字叫什么?
2、初步感受
师:现在我要唱着歌来提问,你能用歌声来回答我吗?(提问,回答数遍,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旋律哼唱)录音范唱,完整感受歌曲。学生听音乐作简单律动:在回答自己名字时击拍相应节奏型。
3、师生表演唱。
三、聆听与表现《口哨与小狗》
1、完整的聆听音乐,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音乐中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引导小朋友和你说、和他说、和大家说)
2、复听,感受音乐形象,并为小狗的叫声涂上颜色,也可以在插图上画上自己想到的东西,与大家分享。
3、分角色表演(设计简单的形体律动)
(1)师:男孩与小狗在愉快的散步,这时有一个小朋友笑眯眯地走过来问好:你的名字叫什么(唱歌曲)(老师扮演另一个小朋友和男孩与小狗表演,其他小朋友分别掺进这个集体,最后变成了“大家与小狗”愉快的散步游玩。)
(2)师:老师要在这幅画上添上一只翅膀受伤的小鸟……
生:小狗会把它吃掉的'……
师:所以我们就要保护小鸟,治好它的伤,也要帮助小狗和小鸟成为好朋友,就象我们大家一样快乐的在一起玩耍。
(分别请几个小朋友扮演小鸟的角色,教师加以引导,其他同学扮演路边各种东西,想怎么演就怎么演)
四、尾声
师:男孩与小狗散步时会有很多奇遇,请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去设想一下,并把你们的音乐小故事排演出来,有机会和其他小组来一个比拼好吗?
师:现在让我们带着自己的好朋友到教室外去玩一玩!(和着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的旋律跑跳出教室,课件引导歌词:你是我的好朋友,你是我的好朋友,我们跳跳跳,我们唱唱唱,我们玩得多愉快!
第十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春意10
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 通过对“春天”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在“春天”主题的理解上聆听乐曲和歌曲。
教学重点:
聆听音乐,感受春天
教学难点:
感受音乐,培养能力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律动。
2、新学期小结。
3、复习上学期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聆听《杜鹃圆舞曲》
A、 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是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B、 复听全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c、 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
3、 聆听《小燕子》
A完整地聆听歌曲。
B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c听歌曲《小燕子》分小组编创动作。
D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表演。
三、结束部分:小结。结束全课。
课题:表演《春天》课时:1——2
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2,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3,能创编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教学重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
2复习歌曲。
3复习柯尔文手势。
二基本部分:
1、表演《布谷》
A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课题是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B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c唱会歌曲后在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2、表演《小雨沙沙》
A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
提示:注意听,是谁在说话,使学生集中听歌曲。
B再听范唱。
c尽快用听长发学会歌曲,再试着将“沙沙沙”轻轻配入歌曲演唱,使歌曲更有意境。
D分小组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三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
第十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春意11
苏教版第十册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1~3页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4~5页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1)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学习语文的》(生答:语文课)然而,学习语文还有许许多多的渠道,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多种渠道学语文)
二、初步观察第1-2页的插图,根据地点把插图分为三类
1.家中:第1页的插图。2.学校:第2页上面的两幅,第3页下面的两幅。
3.校外:第2页上面的四幅,第3贞下面的四幅。
三、工分类指导观察插图
1.指导观察第1页上部和下部的-组插图。
(1)请同学们把两幅图联系起来观察,谁能说说图上分别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2)看了图,你有什么启发?(收听广播节目、通过热线电话问疑解难是学习语文的渠道之一)
2.指导观察第1页下面的两幅插图,思考:这两幅图上分别是谁,正在干什么?
3.通过以上观察,你知道在家中同学们可以利用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
4.指导观察第2页上面的两幅图。
(1)请同学们看看这两幅图,看看图上分别是谁,在干什么,你是从哪甲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意。
(2)语文课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主阵地、主渠道,我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主要从课堂学习中来。那么,我们应当怎样上好每节语文课呢?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要做到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还应该养成坐姿端正、书本文具摆放整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习惯。这些是学好语文的重要保证,。
5.观察第3页下面的两幅图;:
(1)指导观察插图,弄清图上分别有哪些人。在于什么,是怎么做的。
左图:人物--校长、三名小记者??地点--学校橱窗前???事情--采访??怎么做--用摄像机、手持话筒、做记录
右图:人物--兴趣小组成员??地点--教室???事情--猜谜语(或讲故事)
(2)指导学生说图意。提示:右图应安排好说的顺序,抓住中心人物的表情动作来说。
(3你在学校里参加过语文的哪些课外活动呢?这些活动对你学习语文有哪些帮助呢?
四、课外延伸:除了书本上介绍的这些渠道以外,我们还可以找到许多其他的渠道。
第二课时(2)
一、复习
1.从地点上看,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学习语文?(板书:家中、校内、校外)
2.课本中给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家中学语文的.渠道?(板书:听广播、用电脑、看电视)介绍了哪几种校内学语文的渠道?(板书:课堂学习、课外活动)
二、继续观察插图
1.观察第2页下面的四幅图。
(1)弄清人物、地点、事情,然后说图意。
(2)教师小结:同学们走出校园,融人社会,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们不但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要?做好记录和文字整理工作,让社会活动推动我们语文学习。
2.观察第3页卜面的四幅图。
(])引导学生说出整体图意:这四幅图的内容都是小学生在?图书馆借阅课外书刊的情景。
(2)逐一说出图意。
(3)教师小结: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记载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无沦学习哪?-门学科,都离不开课外阅读,学习语文更是如此。阅读课外书刊?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渠道,希望大家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总结与延伸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丈知道了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板?书:社会实践、课外阅读)
2.上节课我们曾经布置大家思考学习语文的其他渠道,你们?想到了吗?现在就请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吧!(提示从家中?学语文、校内学语文、校外学语文三个方面说。)
以下内容尽量引导学生说出,如学生不能说出,可由教师给出。
(1)家中学语文。①网上学语文。②与家人交谈,学习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
③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写观察日记,?
(2)校内学语文。
①自办墙报板报,参加兴趣小组活动;②留心校园生活,做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
(3)校外学语文。
①留心大街小巷中的字牌标语学书法;??②利用假期参加社区活动。
③发现有创意的广告,理解商家用心,学习语言技巧。
3.总结:“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和学习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做学习语文的有心人,养成多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语文能力一定会不断增强!
第三课时(3)
一、看图导入??,板书揭题
打开课本,翻到第4页,看看上面的图中是谁在什么地方于什?么。(图上是老师正在教室里给同学们讲课,讲解关于修改作文?的问题)好!今天我也来给同学们讲--讲修改作文的问题。(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
二、理解“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意思
1.齐读。?2.提示“厌”、“百”的意思。?3.学生试说句意
4.明确句意:文章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
5.过渡:为什么说文章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呢?
三、出示小资料(用投影片打出)
抗美援朝战争中,部队作家魏巍随;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在朝鲜战场上,他每天都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着。于是,他写了一篇文章来歌颂志愿军战土。在初稿中,他选用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从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三个方面歌颂志愿军战士。文章改短了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就是有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1.学生讨论:魏巍为什么要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修改的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
2.教师指点:魏巍最初选取了二十多个事例,当然都很感人;但由于事例太多,读者反而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复修改,修改的结果
[4]?[5]?[6]?[7]?[8]?[9]?[10]? ... ?>>
第十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春意12
第十册教案
教学内容(课题) 包装的学问(教科书第82页)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2.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教学准备 计算机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备注栏 ? 一、创设情境? 引出问题 1.结合生活中有关包装的问题(电脑显示各种包装) 提问: ? 包装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如:节约? 美观? 便于携带等) 2.引导学生围绕节约展开讨论 引入教材中的问题 教师板书(包装的学问) 二.探索方法 1.提问:两盒糖果有几种排列方式(三种) 2.组织学生对三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 分组讨论 汇报结果 方案1的表面积:20×15×2+15×5×4+20×5×4=1300(平方厘米) 方案2的表面积:20×15×4+15×5×4+20×5×2=1700(平方厘米) 方案3的表面积:20×15×4+15×5×2+20×5×4=1750(平方厘米) 通过比较得出方案1最节约纸 ? ? ? 教学过程 备注栏 ? 三、练习 a)? 引导学生讨论? 比较得出结果 b)? 组织学生反思为什么方案1最节约纸 四、教学“实践活动” 1.让学生明白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最节约地包装磁带) 必须先知道什么?(它的表面积) 2.分组讨论? 罗列方法 完成课本中的表 五、小结 你学到了包装的什么知识? ? ? ? 作业设计 教科书第83页第2题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 方案1的表面积:20×15×2+15×5×4+20×5×4=1300(平方厘米) 方案2的表面积:20×15×4+15×5×4+20×5×2=1700(平方厘米) 方案3的表面积:20×15×4+15×5×2+20×5×4=1750(平方厘米) 通过比较得出方案1最节约纸 教学后记 ? ? ? ? 教学内容(课题) 教科书第84―85? 《扇形统计图》 ? 教学目标和要求 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 教学准备 ? 教学时数 ?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 ?一、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1、认识扇形统计图。 先出示“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有宝塔各层的位置和面积,引导学生比较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再出示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摄入量的统计表。 (1)完成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算一算每种食物摄入量占食物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2)运用统计图表示上表中的数据。 同时出示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读懂统计图,并在与条形统计图对比中,认识扇形统计图。 (3)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体会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与作用。 二、体会扇形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1、说一说:观察下面的统计图,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出示教科书第85页四幅扇形统计图。先让学生自己读图,再说一说,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白了什么?有和想法或感受? 2、试一试:看图回答问题。 出示教科书第85页一年级和五年级两幅作息时间安排统计图。 第(1)题让学生读图后交流。 第(2)题引导学生用“24乘每部分所占的百分比”计算。 第(3)题引导学生利用量角器、直尺等工具,仿照上面的统计图,自己画一幅扇形统计图,并与同学交流。 ? 作业设计 ? 板书设计 ? 教学后记 ? ? ? ? ? ? ? ? ? ? ? 教学内容(课题) 教科书第86―87 《奥运会》 ? 教学目标和要求 1、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教学重点 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 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教学准备 ?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 ?一、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 1、出示教科书第86页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先引导学生读懂图表,再回答三个问题: (1)从哪幅图能明显地看出我国在第24―28届奥运会获金牌的变化情况? (2)从哪幅图能更明显地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 (3)从哪幅图能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2、师生共同小结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 二、合理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1、教科书第87页“练一练”。 让学生说一说选择某种统计图的理由,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每一种统计图的特点。 第(1)题反映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所以选择扇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第(2)题反映的是喜欢各种课外活动的人数情况,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第(3)题反映的是小学生身高的变化情况,所以选择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2、教科书第87页“实践活动”。 ? 作业设计 ? 板书设计 ? 教学后记 ? ? ? ? ? ? ? ? 教学内容(课题) 教科书第88―89页? 《中位数和众数》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教学难点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区别。 教学准备 ?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 ?教学过程。 ?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个人去找工作时,他一般最关注什么? ? 生:工资。 ? 生:工作环境和待遇。 ? 师:是呀,找工作时工资的多少往往是人们最关注的,李叔叔看到一份超市招聘广告上写着:本超市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1000元,现招收工作人员若干。李叔叔一看条件还不错,就去应聘。超市副经理拿出了超市工作人员的工资表。 某超市工作人员月工资表 ?单位:元 ? 经 理 副 经 理 员工A 员工B 员工C 员工D 员工 E 员工 F 员工G 员工H 员工 I 月工资 3000 900 800 750 650 600 600 600 600 550 问题1(投影呈现)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1)副经理说:月平均工资1000元,但大部分人的工资在1000元以下。广告是否符合实际? (2)你有什么想法? 生:刚才我算了一下,这11个数的平均数是1000,所以月平均工资是1000元。 师:对,我们学过平均数的知识,平均数是1000元是没有错的。 生:不过,我还是认为存在欺骗性,因为两位经理的工资很高,而工作人员的工资都不到1000元。 师:你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看来这组的数据中,由于出现了两个很大的数据所以平均数1000不能反映真实超市工作人员的月工资水平,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数反映这个超市的工作人员的月工资比较合适呢?请大家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然后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小组讨论。) 生1: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用600元是比较好的,因为这里600元的人是最多的,有4个人。 生2:我认为650元比较合理,因为它正好是中间那个数。 生3:我们还认为可以把两个经理的工资去掉再求平均数。 师:大家分析的不错,很有自己的想法。除了平均数外,数学上还有两种统计表可以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那就是中位数与众数。(板书) 师:按照你的理解能说说什么是中位数吗? 生1:中位数可能就是中间的那个数。 生2:我要补充一下,应该是按大小顺序排好后,中间的那个数。否则,如果把经理的3000元放在中间,就不行了。 师:对,中位数就是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一个数。这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多少呢? 生:650。 师:在这里,大家想一想,平均数1000元和中位数650元哪个数表示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更合适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用中位数更合适,两位经理的工资太高了,平均数太大。 师:对,平均数会因为一些特别偏大或特别偏小的数据的影响,不能很准确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而这种极端的数据对中位数没有影响。数据650处于中间,反映的是中等水平的工资,能表示这组数据的中等水平,李叔叔应当关心中位数。 师:大家再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众数? 生:众是多的意思,应该是出现最多的一个数。这里600出现4次,众数600元体现的是多数人的工资水平。李叔叔应该关心众数。 ? ? 作业设计 ? 板书设计 ? 教学后记 ? ? ? ? ? ? ? ? ? ? ? ? 教学内容(课题) 教科书第90―91 《练习七》 ? 教学目标和要求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看懂统计图,体会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使学生在看懂统计图表、分析数据、简单推断的过程中体会数据统计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nb第十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春意13
教学目标:
1、 在新学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并能有高昂的兴趣参与学习。
2、 熟悉新学期音乐课的要求,并能够有意识的去遵守,以良好的学习习惯规范自己。
重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
一、
二、
三、 教师去教室带队,提醒学生遵守排队和上楼的秩序 进教室,给新转来的学生安排座位。
师生问好 重新组队
1、 重新组队,同学之间根据能力和男女生的搭配重新组成4队。
2、 组员分学号,组长轮流制。
3、 新学期课上比赛的规则和计分板的使用方法。
4、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真实客观,学会欣赏别人
(比赛规则:上课各环节、回答问题、比赛都能为小组争得一分,得到一分就在计分板上放上一颗吸铁石,下课算总数。
总数胜出小组可以在教室后方的花朵墙上在自己小组的花朵里贴上一颗笑脸。
整个学期结束后笑脸最多的花朵就是冠军组。
)
四、 讲述新学期的要求
1、 按小组安静排队,有秩序的进入教室。
不迟到和早退。
2、 进入教室后不得高声喧哗打闹,保持安静状态
3、 认真保持教室卫生,不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纸屑。
4、 课上发言积极有序,有礼有节;为小组多争分
5、 做到爱护公共物品,正确使用公用课本、乐器,小心轻放。
6、 (高年级上课带好三样学习用品:文具、五线谱本、口风琴。
)
五、 习惯养成训练
听音乐做出相关要求:
1、 起立、坐下:教师弹奏音乐,学生按照要求做出相关反应。
2、 安静、归为:教师弹奏音乐,学生按照要求做出相关反应。
3、 师生问好:新学期新的问好歌。
4、 找朋友队形:教师弹奏音乐,学生按照要求做出相关反应。
5、 小组拉圈队形:教师弹奏音乐,学生按照要求做出相关反应。
六、结束新课
第十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春意14
六年级音乐第一课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二、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三、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能根据感情需要同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此曲。
四、学习秧歌知识,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五、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教学重、难点:
1、继续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歌曲。
2、自己设计秧歌动作。
3、学习合唱的声部及其位置。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观看在《同一首歌》录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跟着录象中的音乐,轻声哼唱《同一首歌》,营造歌曲深情、真挚的意境。
二、寓教于乐:
1、跟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2、老师随机指导。
3、学习二声部旋律及其演唱。
4、练习两个声部配合。
三、创造表现:
1、听听、唱唱《同一首歌》,讨论歌曲分成几段。用色笔在乐谱上标出。哪些地方要唱得亲切抒情?哪些地方要唱得热情激动?试着自己设计演唱形式。
2、表演。
四、完美结课学生唱着《同唱一首歌》下课。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课前练唱《同一首歌》。
二、寓教于乐:
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聆听
《我的祖国》、《大中国》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
2、随录音唱歌词。
3、引导学生对比《我的祖国》两个乐段的.情绪。
4、随音乐模仿指挥。
三、创造表现:
学生分组表演《我的祖国》、《大中国》。
四、完美结课:
课后合作找资料,了解中国秧歌的舞蹈特点,并自己学习几个动作。
第三课时
一、激情导入:
让学生各自把自己找到的资料进行交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寓教于乐:
老师先跟着音乐,即兴表演一段秧歌舞。然后学生进行分组舞蹈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创造表现
1进行合作排练。
2、全班跟着音乐进行秧歌表演。
3、分组进行展示、评价。
四、完美结课。学生边表演边走出教室。
第四课时
一、激情导入:
跟着音乐表演秧歌舞
二、寓教于乐:
学习音乐知识
1、结合《我的祖国》和《大中国》两首歌曲学习合唱音乐知识。
2、懂得二声部的位置。
三、创造表现:
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平时知道的有些有关合唱的音乐知识。
四、完美结课:
教师小结
第十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春意15
第一、新课标核心成员吴斌于文章认为,“(新课标中)首次使用这样一个价值概念,把社会交往能力作为核心价值提出来只有我们这次的‘新课标’。《好朋友》(包括《你》)这个课的设计就是要‘解决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学习音乐的问题”。
首先,我在新旧版课标中均未查到“社会交往能力”这个词。旧版中倒是有专门的“社会交往价值”的表述,但新版已取消,只用“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一句话来替代。我认为,用“促进”一词来描述音乐课程的社会价值是合适的,但把这说成能“解决社会交往能力”有点夸大了。这“能力”恐怕是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科共同努力后能否完成都值得怀疑的任务,把《你》课拔高到这样的高度不合适。
其次,把这“价值”说成是新课标中“首次使用”以及马达评价的“将社会交往价值纳入音乐课程价值的范畴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都欠妥。这“价值”的内涵金亚文在《音乐周报》上的文章概括为“集体主义精神”;旧课标是指“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依此审视,我认为我国以往音乐教育强调的正是这样的“社会本位论”观点。此外,如要强调《你》的“社会交往价值”,用老的“五讲四美”中的“讲礼貌”都比上述要具体点。作为刚升入小学的学生,面对的是一个陌生人群,如何“融入”群体得了解一些基本礼仪包括课堂教学常规。我们不能一提“人文性”就搞得虚头巴脑、无限拔高,那样也无法评价该课教学是否成功。
再次,新课标强调的“核心”只有一个即“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把“解决社会交往能力”也说成是“核心价值”与课标不符。事实上,“修订版”的重要取向正是改变以往过于“淡化音乐知识技能”的倾向。此外,《你》中的“你”不只是学生还包括教师。可惜,很难在校园中看到教师主动向学生问好了。
第二,与吴斌从教材的人文主题设计出发强调“社会价值”不同的是,基层教师大多强调音乐本体教学。如注重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X”和“XX”节奏的学习。但声称进行“两声部训练”“旋律重复”创作方法学习也太超前了。
教师杨瑜认为,该课“教学目标”之一是“初步懂得用正确的歌唱姿势演唱歌曲,能愉快而整齐地演唱歌曲《你》”。其实,新课标对小学一二年级的规定是:“能够用正确姿态……唱”。显然“懂得”跟“能够用”是不一样的,别看一词之差,其中隐含的评价观念差别很大。“懂得”是以往教学大纲常用评价词,指向的是“认知”,这在新课标中只出现过两次,即在关于学生应知道“嗓音保护”知识和方法时出现。而“能够”一词出现一百多次,几乎遍及所有内容要求,强调的是学生对某些东西已经掌握并能运用,指向的是“实践能力”。另外,“整齐地演唱歌曲”也显不恰当,这样的一首主要是礼貌性功能的歌曲,一个接着一个或分小组进行多样化的带有游戏式(幼儿园的特点)、“对歌”式的表演唱比较好,因为实现“幼小衔接教学”是《你》课的主要任务之一。此外,创设一种愉快的氛围让刚入学的小学生能短时间内用音乐的方式相互认识,进而建立“友爱”关系,并对小学音乐课先来一个整体性感知也是《你》课的主要任务之一。那些仅仅局限于“音乐”的学习是不恰当的。
除了音乐学习外,教师罗红梅认为,《你》“让他们在歌曲演唱方面培养自信心”。其实“能够自信地歌唱”是课标规定的7至9年级的任务。之前是否要培养这素质是可以探讨的,但对刚从幼儿园升到小学这个陌生环境的学生的第一课便提出这个任务,这不符合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心理发展。刚到一个新环境,能学会放松,能尽快地融入群体就不错了。
教师叶梅认为:“可以通过创设‘问’的环境……培育学生发现问题的种子……如: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第一次见面,看到你们可爱的笑脸,我很想认识你们(走到一名学生面前唱着问‘你的名字叫什么’?),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的吗?学生回答说,‘老师,我想知道你的名字叫什么?’”对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用这简单的礼貌性询问来培养有点天方夜谭。
音乐教研员徐沛然在谈到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问题时举《你》课教学可“从语言说名字入手”。我认为,按“奥”用“XX、X”来说人名是正宗运用,反过来组合节奏进行练习更符合中国人“姓+名”的文化结构特点。真要想“奥”本土化,不能仅直接“运用”。
第十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春意15篇 春第一乐章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