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2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供大家赏析。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
本课是在学生联系生活、收集数据、讨论读法、巩固与应用下完成的。引导学生不是为了读数而读数,而是通过会读较大的数来了解大数在生活中的意义与作用。
本节课完成较好的部分有以下几部分:
1、创设了让学生收集大数这样一个活动。主要让学生知道了大数在生活中的意义。
2、在读数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并关注合作的过程。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读数,在独立思考的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对于学生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困难及时进行反馈。
3、在巩固与应用过程中,学生都能认真地练习,但出现的问题不少。如:在读书时,读万级的数漏写“万”字。不足之处在于,我有时会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同时没有很好地把课堂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解决掉。
《人口普查》一课旨在学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法。大数的教学主要存在的困难是。
1、四年级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大数的机会不多,生活经验极少,基本上都是首次接触大数的读写,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2、大数的数位多,数字冗长,对学生的瞬间记忆、细心程度、书写习惯是一个大挑战。
3、大数的学习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不大,不以利于组织教学。
但大数的读写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探讨和练习逐步引领学生掌握大数的读写法。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及笔算方法。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渗透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正确笔算,提高一次计算的正确率。
2、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15×6= 140×3= 29×2=
56×10= 17×30= 80×5=
140×6= 240×2= 5×24=
2、笔算下面各题。
629×53= 408×75= 1200×40=
注意:为防止丢进位数,在没有达到熟练之前可以标出进位数的方法,但必须在练习中逐渐锻炼用自己的脑子记住进位数。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在学习中更容易出错,应该引起我们注意,在订正时可以增加对比。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要问清学生,为什么可以把0甩出去进行简便运算。以1200×40为例,可以这样理解。
1200=12×100 40=4×10
所以1200×40=12×4×100×10
这就是”因数末尾有0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的道理。
二、综合练习。36页第1题。
30×6 16×7 12×30 50×60
300×6 16×70 12×300 500×60
1、比一比谁算得快。
48×23 72×12 4102×15 56×456
603×3 425×11 2460×18 35×440
2、不计算,判断对错。
58×18=4534( ) 88×34=318( )
150×40=600( ) 350×70=2450( )
三、课堂作业设计
36页第4题、5题、6题。
板书设计:
体育场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根据数位顺序的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上的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会进行简单的概括、推理。
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上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
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数位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6′
1、万以内的数是怎样写的?请写出下列各数:
四千零七十七百八十四千零三
2、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学生在自备本上写数后交流。
新课22′一、教学例2:
1、板书:三亿三十亿九千万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问:这些数怎样写?
2、问:这些数的位在哪位上?万位上是几?其它数位分别是几?怎样写?板书:
三亿写作300000000
三十亿九千万写作3090000000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写作700300200000
3、想一想:整亿的数怎样写?
4、重点分析“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这一中间有零数的题型
5、练习:做一做中的练习。
1、学生试写。
2、学生根据自己的写法回答。
3、学生归纳:有多少亿,就在亿级上写多少,再写8个0。
4、学生练习。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4
教学内容:角的大小、角的计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课文第37-38页的内容,“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 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4、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5、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准备: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
(1) 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
(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 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P37),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39、3)。(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四、比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P38例1)
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开的大小,*开得越大,角越大。
五、巩固练习:
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75° 105° 120° 135° 150° 180°
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掌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解读数的规则。
练习读数,使学生理解万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的联系与区别。
结合读数, 培养学生的类推和归纳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探究理解新知。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每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读出下面的数
305300535002879
(1)我们学过哪些记数单位?
(2)请你按数位顺序表中的顺序依次说出所学过的数位。
(3)万级包括哪几个数位?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万级的数的读法。
我们已经学习过万以内的数的读法。而像我们昨天的城市人口数据的大数该怎么读呢?
(1)出示含两级的数位表,并在相应的数位下面呈现2496,让学生读一读。
(2)再呈现249x000
让学生试读。
比较249x000与249x000在数位上的区别。
启发:引导249x000的读法。
说说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引导说出一共有多少万?
这个数有什么特点?(个级的四个数位上都是o,即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末尾的零都不读出来。)读法与以前学过的数的读法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去读。
不同点:万级的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小结万级的数的读法
小结:整万数的读法,先分级,把万级上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就行了,个级上的四个零都不要读出来。
练习读一读
50000180000235000040000000
2、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读法。
学习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①板书6407000。
②引导观察6407000与249x000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③学生自己试读,交流读法。
④小结读法:分级——先读万级上的数——接着读个级上的数。
教师随学生叙述板书,六百四十万七千
(1)学习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①板书85000300。
②学生自己分步骤试读。
③师声生同读。
④小结读法:每级中间有0的应该读零。
⑤按正确的读法师生品读。(板书:八千五百万零三百。)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内化提高
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1)观察每个数的特点。同桌互读。
2、做练习一第2题。
3、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6
一、单元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P56——P70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难点: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四、单元教学安排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7课时
第一环节 平行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画一画,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汇总。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4、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来展示,并编上序号。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6、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重点讨论第3幅图,直线向两头无限延伸,因此应该是相交的)
总结: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不相交。相交又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的情况。
7、我们把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这里我们要强调一定是在同一平面内,举出反例异面直线也不相交的反例,但不是平行的关系。)
8、你能说一说生活当中在哪里见过平行的位置关系吗?
第二环节 垂直
1、师黑板上把毛线拉,表示直一条直线,再拿出另一条毛线拉直,表示另一条直线,并与第一条相交。想一想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各是什么角?(如第4幅图)
2、如果教师转动其中一条直线,使∠1变成直角,那么这其余三个角会变成什么角?
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
(这里要再次强调是在同一平面内,举出异面垂直的关系)
4、你能说一说生活当中在哪里见过垂直的位置关系吗?
(三)巩固发散
1、教材P57 做一做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平行与垂直(在同一平面内)
平行:a∥b 垂直:a⊥b
教学反思:通过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学生经历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 结合现实生活,学会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辩认其余三个方向。
2. 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并且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3.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4.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教具:小黑板 字条(打印)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今天老师第一次来到石良完小,谁能给帮老师一个忙。介绍一下 校园的情况,分别找一找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建筑?我有一些了解了,感谢同学们的介绍。
一、 课前小游戏,导入新课(复习东南西北,起立,指说)
现在,上课(师生起立问好) 咱们来个小竞赛,看哪个小队的同学反应快,回答流利、干脆。准备好了吗?想一想,你现在是面对什么方向,(三个小队分别说)?再一个问题:你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为什么老师提同样的问题,而你们的回答却不一样? 这节课咱们来研究方向与位置。(板书)
二、联系实际,自主探究
1.刚才,同学们给我介绍了校园的情况,我也找了几个建筑物,你们知道它在校园的哪个方向吗?(厕所 操场 科技楼 食堂)(东 西 南 北)从你现在的位置来观察,它在你的哪个方向?从你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来找一找?
2.为了让我更清楚地认识校园,请同学们再帮我一个忙。把校园这四个建筑物填在课前老师发给你的图上,制成一个平面图。利用你们已有的经验,开始独立完成。(生独立完成平面图,师巡视指导)
3.请3个学生把不同结果板演到小黑板上,并让学生讲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讲明白是面对哪个方向,这个方向是什么建筑?后面?左面?右面? (转身,分3个方向演示小黑板,并标上方向。演示完成后再把小黑板集中摆放。)
4.同学的平面图都有道理,但为什么不一样?同一个校园,平面图却不一样。怎么办?所以必须统一规则。在国际上人们绘图或者平面图时,规定按上北,下面就应该是(学生说,师板书到中间)以后再绘图的时侯就必须按这个方位。 再把校园这四个建筑物按到方位图上。哪个平面图是符合这个标准?为了看的更明白,再加上方向标。
5.这两个图怎么变一变让它也符合标准?(旋转,也标上方向标。)
三、实践应用
1. 实小平面图
通过这个图,你说一说知道学校的哪些情况?
2 做一个学校周边环境平面图
师:同学们课余时间可以制作一个平面图。调查一下学校周边的情况?(板书东埠 西埠 下河头 石良集 )把它们写到另一张纸上,做成一个平面图。
板书设计:略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8
第一课时认识更大的数
数一数
一、教学内容
教材2-4页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多位数,明确级、数位、计数单位的概念,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知道亿是个很大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观察、动手及分析能力。
3、进一步渗透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思想,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1、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四、教具准备
计数器,相关数据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向学生呈现一组图画,并展示生活中的多位数。
故宫占地720000平方米;2003年已有112000000平方米的“都 市森林
”环绕北京城;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在奥运会期间可容纳100000人;国家大剧院“蛋壳”面积约为3.5万平方米。
提问:这些都 是老师找到的图片资料,看完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都可以说一说。
教师提问:同学 们说的都很好,在这些资料中出现的数据都 比较大,是我们学过过的,你们认识它们吗?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这些比较大的数。
(二)探索新课
1、复习
(1) 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
(2) 提问: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
(3) 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4) 读出下面各数
4958、 3026、4005、7000
板书出各数字的数位。
2、认识“十万”
出示一张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币
提问:10张100元是多少元?20张呢?50张呢?100张是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
提问:如果一捆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币是一百张,那么这一捆人民币是多少元?
收银元员一共收了9捆人民币,共是多少元?
提问:再加一捆,是多少元呢?(可以借助计数器)
教师质疑:万位满十了怎么办?(小组讨论)
老师小结: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个一万就是“十万”。
板书:十万
3、认识“百万、千万、亿”
出示汽车图并提问:
1辆轿车如果卖十万元,2辆能卖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
提问: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呢?10个一千万呢?
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同时告诉学生:一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如果1秒数一个数,昼夜不停地数,数到1亿要数3年2个多月。
然后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十进关系)
(三)课堂作业设计
1. 教材第3页第1题。
在进行练习前,教师要告诉学生拨珠时只在一个数位上拨,最好是我们今天学过的计数单位。
2. 教材第4页第2题。
教师要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注意指导学生手口要一致,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果遇到进位问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如:千位满十,要向万位进一。
3. 教材第4页第3题和第4题。
教师可以补充数数的题目。例如: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五万数到一百零四万。
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六千万数到一亿。
一百万一百万地数,从四千六百万数到五千三百万。
4. 教材第4题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订正答案。如果有的学生完成有困难,可以先让他们拨一拨计数器,明确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四)思维训练
如果给你足够多的小木块,你用什么方法表示出“12345”这个数?与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谁的方法又正确又简便。
(五)课堂小结
老师提问:在今天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比较大的数,你都记住了哪些计数单位? 一共有几个?
在这些计数单位中,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第二课时 人口普查(三个课时)
分课时一 读多位数
一. 教学内容
人口普查
教材第5~7页。
二. 教学目标
1. 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 重点难点
1. 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 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四.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整数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
五. 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9
教学内容:
以求和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书p51)。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以求和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能用分析法或综合法分析数量关系,会口述解题步骤,能正确地列式解答。
教学步骤:
一、准备引新
1、秋天到了,让我们到果园里看看吧!果园里种满了什么树呀?如果老师告诉大家果园里有苹果树1420棵,要求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出示准备题1)你能解答吗?为什么?谁来补一个条件呢?
2、学生补充条件,并列式计算
梨树有1000棵 1420+1000=2420(棵)
3、这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应用题?谁能补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学生口答补充:
(1)梨树比苹果树少420棵
(2)梨树比苹果树多420棵
(3)苹果树比梨树少420棵
(4)苹果树比梨树多420棵
4、揭题: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现在我们先一起来研究第一种
二、探究新知:
1、研究例3
(1) 读题,找条件和问题,师画出线段图
(2) 根据小黑板上的思考提示,同桌互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
(3) 学生在本子上试做这道题,只用列出分步算式,快的同学可以列出综合算式。
(4) 指名板演算式,集体交流:指名说解题思路,1420表示什么?1000表示什么?
(5) 综合算式怎么写 ?谁还有不同的写法?1420-420表示什么?
2、如果补充的是梨树比苹果树多420棵,你怎样想?怎样算呢?根据思考提示自己思考后在本子上列式计算。
指名板演,并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跟以前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在条件上有什么不同?只有两个条件的时候,其中一个条件需要用到几次,这两题中的哪个条件用了两次?第一次用它求什么?第二次用它求什么?但今天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跟以前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有一点还是相同的,那就是关键都是先求出中间问题。
三、巩固深化
1、p52练一练1,请学生写在书上,集体校对
2、p52练一练2,看线段图列式计算
3、p52练一练3判断:谁的解法对?
小刚:240+40=280(人)
小明:240+40=280(人)
240+280=520(人)
小华:240-40=200(人)
240+200=440(人)
小青:240+240=480(人)
480+40=520(人)
小组讨论,选出正确的答案,错的答案要说说错在哪里?
4、p53练一练5
5、p53练一练4
四、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0
教 材 分 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课所学内容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统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学 情 分 析
四年级学生在数学知识和技能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其思维能力尚停留在形象化和表面化,对于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不能灵活运用,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了解烙饼的方法和时间。
教 学 目 标
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中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优化思想。
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70页至7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讨论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2。培养分分析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有序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像力。
3。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信心,感受数学价值。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和讨论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图各一;多媒体课件。
学具:直尺,三角板,练习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师:孩子们,在我们三年级时已经学过并认识了许多的四边形,那怎样的图形叫四边形呢?
师:今天四边形之家要邀请它的家族成员来开联欢会,看,它们来了。(课件出示)你还认识它们吗?请你说一说你认识的图形的名称。(生说名称,教师相应的课件出示名称)
师: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你们能介绍它们的边与角各有什么特征吗?
师:这两个图形(出示和,并粘贴在黑板上)你能试着说一说它的特征吗?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已经很熟悉了,所以大家描述得既准确又充分,(拿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指着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说:这两个图形我们不熟悉,所以描述的信息不够准确,没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让你清楚的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二、探索发现,掌握特征。
1。联系生活,建构概念
师:其实生活中就有许多物体的表面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课件出示一组图片)找一找,有平行四边形吗?梯形呢?说说看!
师:你们真会观察啊!除了这些,你能举出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呢?(生举例)
师:看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既然他们的应用如此广泛,我们就来研究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做梯形。(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观察图形,直观感知
师:好了孩子们,先来看看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梯形有什么特征呢?
生说:平行四边形左右的边是平行的,平行四边形的上下的边也是平行的。师指图比划,梯形的上下边是平行的。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梯形的一组边平行(老师说时带动作),这是我们通过观察得到的信息,真的是这样吗?下面我们就来验证。
3。验证猜想。
师:现在在你们的练习纸上有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请你拿出工具检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对边是否平行。
学生活动:验证。
活动结束师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就图说明。
师:通过刚才的验证他们组有这样的发现,其他组和他的发现一样的请举手,哦,大家都有这样的发现。是不是其他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呢?
4。整体呈现,确定概念。
(1)平行四边形。
师:我们首先来看平行四边形。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三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并验证。
师:验证之后可以证实我们刚才的发现是正确的,是吗?谁再来说一说我们刚才的发现?
引导学生得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学生读。
师: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的脑子中的平行四边形是什么样的?
(2)梯形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行四边形。现在我们来看梯形。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三个不同的梯形并验证。
师:现在我们又证实了刚才梯形的发现是正确的,谁再来说一说刚才的发现?
引导学生得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师:刚才这个同学发言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词,谁发现了?你能解释什么是“只有”吗?
学生读概念,闭上眼睛想一想梯形的样子。
5。对比概念,上升理解。
师:(指板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图)同学们,既然我们知道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了,谁说说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师:但也有不同,谁来说说哪里不同?
师:加着重号“分别”是什么意思?“只有”是什么意思?能不能不要这两个字?
三、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师:既然大家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做梯形,那么,请你迅速的判断一下。
课件出示:下面的图形中.是平行四边形的画“○”,是梯形的画“√”。
(在完成此题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争议,则让学生议一议;无争议则提问:为什么在长方形下面画“○”?为什么说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四、探讨四边形间的关系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如果分别用一个集合圈来表示一种图形,这几种图形在四边形这个大家庭中应该站什么位置呢?(课件出示集合圈)
师:你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放大正确集合图)
师:谁能根据这个图说说它们的关系?(生说)
五、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已经很了解了,说到四边形,看。老师这里有一个(课件出示:)可它被数学书挡住了,猜一猜,它可能是什么图形呢?
继续演示:不可能是……?可能是……?
不可能是……?可能是……?
一定是……?为什么?
师:其实谜底早在我们的意料之中!
师:通过一次次的猜想,我能感觉对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想挑战吗?
2.分图形。
呈现题目:如果在平行四边形里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可能是什么图形?画画看吧。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2
[设计理念]:
“角的分类”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一学期的学内容,本课的重点是知道周角、平角、直角的度数和锐角、钝角的度数范围,能识别这些角;通对角的分类,能准确地认识直角、平角、周角、锐角、钝角。考虑到分类这一现象生活中到处可见,把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和经验基础上,让数学带上生活味,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渗透分类的思想;同时通过问题模块,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充分展示和发展他们的思维与语言达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角和周角。
2、知道平角、周角、直角、锐角、钝角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建立各种角的概念,理解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大小关系。
难点:认识平角和周角。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角。(板书:角)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平角
我们已经知道,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就能形许多不同的角。现在老师手中有把扇子,当扇子旋转到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时,就隐藏着这样一个图形(多媒体演示折扇图1),它是角吗?请大家谈谈自己观点。
指名回答,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角的概念来分析是否是角。
2认识周角。
老师手中还有一把扇子,扇子的一边继续旋转一周,隐藏着另一个图形,这时还是角吗?同学们再谈谈你的看法。
3、角的分类
(1)我们把新认识的角放到角的大家族中,(投影:出示一堆角三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平角、一个周角、三个钝角),让学生感觉凌乱,你想知道些什么?指名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学们在下面议论什么呢?你现在最想干的是什么?
(我想知道它们每个角的度数;还有它们的各自的名称;我觉得很乱,可不可以分一分类等。)
好,今天我们就通过角的分类来进一步了解这些角。(教师板书课题:角的分类)观察一下,它们可以分为几类?把你认为是一类的角的序号写在一块。
教师观察分类情况。
让几个小组的代表上黑板将贴纸分类。
(2)通过观察我发现大家对这三个特殊角比较感兴趣,这样吧,我们先研究者几个特殊的角吧。(将直角、平角、周角移开成一列)对于这几个特殊角,你有哪些了解?
同学们,你怎么知道平角是180°,周角是360°?下面拿起你准备好的白纸,跟老师一起来验证吧。
①学生动手,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
提问:折出的角是什么角?(用笔标出直角)这个角是多少度?
板书:直角90°
②把刚才折成的直角纸打开来,如右图。两个直角组成我们新认识的角,它叫平角,这个角有什么特点?这个新的角的边和顶点各在哪里?它是多少度?
教师指出: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平角是180°。
板书:平角180°
继续问: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角?
③请你们用自己的活动角操作,旋转一根硬纸条,使其成为直角,再旋转成一个平角。
你能说说平角与直角有什么关系吗?(一个平角等于2个直角。)
板书:1平角=2直角
④把自己活动角的一条边旋转一周,两条边重合了。
教师指出: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看出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周角是360度。
板书:周角=360°
你能说说周角、平角、直角有什么关系吗?
引导学生明确(板书):1周角=2平角=4直角
(3)今天你们表现的都很棒!真不错。(将移开的角归位)下面我们来看剩下的这些角,同学们,你说这位同学分的合不合理?他是按什么标准分的?独立思考。
我们来看这一类角,它们和直角的关系怎样?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这一类呢,它们和直角的关系怎样?有补充的吗?
从同学们的介绍和图中显示,直角、平角、周角都只有一个角,而锐角、钝角有三个。对吗?钝角呢?平角,周角呢?
好了,这几类角我们都了解了,谁来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总结关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现在大家还感觉乱吗?
(三)巩固反馈:
1`指出下面的角各是哪种角
∠1是()∠4是()∠7是()
∠2是()∠5是()
∠3是()∠6是()
2、口答。
(1)80°角与()°角能拼成一个直角。
(2)一个平角与一个钝角的差,一定是()角。
(3)一个直角与锐角的和,一定是()角。
3、已知∠1的度数是124°,你能求出其他角的度数吗?
知识延伸: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四个角,相对的两个角互称为对顶角。图中∠1与∠3,∠2与∠4为对顶角
4、今天的表现都不错,下面我们再来挑战一下自己吧,已知∠3的度数为40°,你能求出∠1的度数吗?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2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 论文:多媒体技术在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应用形式共16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论文)
★ 数学教师学年工作计划最新示例3篇(小学数学教师年度工作计划)
★ 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期中试卷6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_[优秀范文]3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 数学系专业教师面试自我介绍推荐15篇 小学数学教师面试自我介绍范文
★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3篇(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