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教案3篇 谁的姿势好教案反思

时间:2022-10-24 08:49:05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最后的姿势教案3篇 谁的姿势好教案反思,以供参考。

最后的姿势教案3篇 谁的姿势好教案反思

最后的姿势教案1

《最后的姿势》

  一、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推想“最后的姿势”的表达作用。

  2.学习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烘托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体会表达效果。3.拓展阅读《口技》,找出正面和侧面细节描写。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烘托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体会表达效果。难点:拓展阅读《口技》,找出正面和侧面细节描写。

  三、前置学习活动

  1.思考谭千秋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课文对谭老师的哪些描写令你感动或印象深刻,把自己的感受在课文上作批注。

  2.搜集2008年抗震救灾的有关资料,尤其是像谭千秋老师这样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能生动地讲述其中的一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

  一、整体感知——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感知内容

  1.震惊世界的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好几年了,然而大地震中涌现的许多感人事迹却未因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淡忘,反而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留在了人们的心坎里,留在了课本中,电影里??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谭千秋老师的事迹你们听说过吗?

  2.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谭千秋老师的资料。

  3.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以谭千秋老师的事迹编写的课文《最后的姿势》。(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你知道这是谁最后的姿势?这个姿势是怎样的?课文讲述的故事给你怎样的感觉?

(3)是呀!这是一个悲壮、令人感动的故事,请你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课题。

(二)浏览课文,找描写最后姿势的句子

  1.要求:那课文中几次写到了谭老师最后的姿势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笔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2.交流。出示 :

  过渡:课文中写到谭老师最后的姿势的地方一共有三处,今天我们就循着课题,围绕这最后的姿势来走近我们的谭千秋老师。

(三)深入理解,感受品质 聚焦第一次(最后的姿势)1.出示:(1)指名读。

(2)这句话中抓住了谭老师的哪几个动作,从他的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交流、相机提示:拉、撑、护,从这其中我们体会到了谭老师对学生的爱,动作的迅速。(4)指导读好句子。

  2.过渡:那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选择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4-7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关键的词句,品读品读,细细地体会。(1)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作出这选择的呢?(情况十分危急,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2)出示:

①为什么这句话会让你感受到情况十分危急?

②看,这儿有三个感叹号,读得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指导朗读。③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谭老师是怎么说的呢?(3)出示:

①从这儿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②要地震了,谭老师的话应该读出怎样的感觉?很镇定的感觉,怎么来表达呢? 你还从哪儿感受到情况十分危急的?(情况越来越危急了!)(4)出示:

①你从这句话的哪些词语中感受到情况很危急的? ②“刺耳的吱吱声,尘埃腾空而起”说明了什么? ③指导读好句子。

  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5)出示:

①这短短的几秒钟,根本容不得谭老师多作考虑,谭老师立即??,(引读句子。)②是啊,在危急关头,他选择了用自己的双臂守住孩子们的生命之门,他选择用“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姿势面对死亡。(再读句子)

(6)范读: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①一切到这儿似乎已经结束了,但事实上并没有结束,看,这儿有个省略号,请你想一想,这儿省略了什么?(省略了人们的惊慌逃逸,省略了谭老师对四位学生的鼓励,省略了人们的哀嚎??)②请同学们把自己此时的感受融入你的朗读中,齐读。

  过渡:地震了,情况万分危急,作者通过对危急环境的描述,更加烘托了谭老师的光辉形象,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谭老师情急下唯一想到的是他的学生。让我们拿起书,一起重回那危急的一幕。(7)齐读4—7自然段。聚焦第二次(最后的姿势)

  过渡: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对谭老师最后姿势的描述,出现在人们的话语里。1. 出示: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八自然段,找一找,谭老师这最后的姿势给人怎样的感受?(震撼)

(2)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震撼的?请你自己读读,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

(3)引导学生谈体会: 抓住“死死地”谈:砖块掉下来了,砸得谭老师鲜血直流,但谭老师仍然:张开双臂,死死地护住学生;楼板压下来了,谭老师后脑被砸得深凹下去,但是谭老师仍然:张开双臂,死死地护住学生;鲜血喷涌,疼痛难忍,但谭老师:张开双臂,死死地护住学生。

(4)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请你把你的感情融入你的朗读之中。(5)救援人员看到这一幕已是眼含热泪,他被深深地震撼了,谁再来读好这句话。

  过渡:被深深震撼的还有谁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9、10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2.出示:

(1)你是从哪些词语上感受到震撼的?“飞身”、“扑”,这两个词语让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奋不顾身??)

(2)谭老师面对危险,将生死置之度外,他飞身一扑,用他的双臂为学生牢牢地守住了生命之门,怎能不让人震撼呢?(读好句子。)3.出示:

(1)你觉得老师说的话有没有道理?如果他不顾那四位离开教室,他??如果他要留在教室里,保护四位学生,他??这就叫生死攸关。

(2)是呀,他明知道留下来是死,但他还是果敢地留下来了,飞身扑去,怎能不让人震撼呢?指导读好句子。

(3)谭老师为什么会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挺身而出、舍生取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牢牢守护生命之门呢?导出第三自然段 4.出示:

(1)这就是谭老师的人生格言,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2)是呀,谭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所以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他?? 过渡:让我们一起再来看这句话 5.出示:(1)再读这句。

(2)现在你的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姿势?

  6.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作者通过对救援人员、获救学生、老师的话得描述,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谭老师对学生的爱,不仅是挂在嘴上的,更多的是表现在行动里的。他最后的姿势,让我们深深地震撼。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一起读好第八到第十自然段。聚焦第三次(最后的姿势)

  1.配乐引读十一自然段:“谭老师是一位特级教师,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在教师眼里,谭老师是最爱孩子的,他在操场上看到一颗小石子都会

  捡起来,生怕学生玩耍时受伤,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

  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1)课文学到这儿,你心中是否和老师一样,涌起了千言万语,请你用:谭老师,我想对你说??写写你此刻的感受。

(2)交流、小结:谭老师这最后的姿势,不仅震撼了获救的四个学生,不仅震撼了在场所有的人,更深深地震撼了所有的中国人,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2.出示:

(1)这最后的姿势不仅仅只是对学生的爱,更重要的它表达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为人师应有的精神,那就是爱与责任(板书)。

(2)这最后的姿势将永远镌刻在四位学生的心中:齐读“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这最后的姿势像一座丰碑,永远地矗立在汶川大地震中,齐读“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这最后的姿势将永远矗立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齐读“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3.难怪人们会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其实,在中,在那灾难爆发的那一刻,不仅仅是谭千秋老师,还有很多很多的老师,他们都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学生的生存,他们都用自己最后的姿势震撼了所有的人,他们用生命铸就如天大爱,诠释了最高尚的师德灵魂,演绎了爱与责任最深刻的含义让我们一起满怀敬意、满怀感动,再一次读课题:最后的姿势。

(五)拓展阅读,读写训练

  出示《口技》全文: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的姿势》教案14_最后的姿势课文 1.指一生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个故事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2.生默读课文,找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部分。

  3.教师总结: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令人叹服。作者采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距今已三百多年的一场口技。今天仍能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请大家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写作手法,课下写一段或一篇人物的文章。

(六)作业

  搜集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讲给朋友、家长听,也可以开一个故事交流会。

  六、板书设计 6 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 护住学生——爱与责任英雄不死 精神千秋

最后的姿势教案2

《 最后的姿势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通什中心学校

  李化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理解谭老师在地震来临之际,在生命最后时刻,忠于职守,救护学生的高尚品质。教学准备 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最后的姿势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齐读、指名读)

  3、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最后的姿势”的句子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谁?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找出文中描写的句子,用横线画出)

  2、学生交流、理解

  A、课件1: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1)学生齐读、动手做这个姿势。(2)他为什么做这个姿势?

  3、浏览课文,找出谭老师护住学生的句子,用重点号标出表示动作的词。

  B课件2: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拉、撑、护)

  4、如果没有这些动作,学生会怎样?体现了谭老师什么样的品质?(急中生智、临危不惧)C、课件

  3、“牺牲的姿势”

  当我们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5、当你读到这句时,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6、直接描写谭老师牺牲时的姿势,属于什么描写呢?(正面描写)

  7、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语速平缓、语调低沉)

  三、学习“有关地震的”句子

  过渡语:我们知道,地震是一种很可怕的自然灾难,现在让我们一起感受2008年5月12日那场骇人听闻的地震。

  1、学生自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地震前、地震时的句子。

  课件4:(1)天空阴沉沉的。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3)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4)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

  3、在这样的环境中,一般人都会怎样做?而谭老师有事怎么做的?体现谭老师怎样的品质?(舍己为人、忠于职守)

  4、这段直接描写地震时的情景,属于什么描写?(环境描写、正面描写)环境描写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烘托人物的高尚品质)

  四、学习“评价谭老师的”句子。(感悟英雄)

  1、文中都有谁评价谭老师的?他们是怎么说的?

  课件4:

(1)救援人员说:___________________(2)获救的学生说:__________________(3)一位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4)我也想说:__________________(学生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2、这段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赞扬谭来师的高尚品质,属于什么描写?(侧面描写)

  3、齐读最后一段。

  4、板书: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五、归纳总结,升华主题

  1、谭老师能做出最后的姿势的原因是什么呢?

  2、学生交流(是对学生的爱和责任)

  3、板书:爱与责任

  过渡:在那次地震中还有许多舍身护生的老师的英雄事迹,让我们再次感受师爱的伟大吧。

  4、在汶川地震中涌现救人英雄的资料:《遍地是英雄》

  5、以:假如我是谭老师,在地震来临的之际,我会这样做……(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当做一次小练笔)

  板书设计: 最后的姿势(爱与责任)

  谭千秋

  急中生智 临危不惧 舍己为人 忠于职守

(英雄不死 精神千秋)

最后的姿势教案3

  最后的姿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课后3)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难点: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资源:

  1、“”大地震的概况,学生当时了解的地震信息和参与抗震救灾的活动。

  2、学生搜集到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3、谭千秋老师的人物介绍。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颁奖词,质疑

  他以师者的本色展示了一位平凡普通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以自己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他那张开的双臂,是一双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当大灾到来时,那双手臂不是急于寻求自身的安命,而是坚强不屈地担负起保护学生的职责。

  1、这是一位学生为老师撰就的颁奖词,这里的他是谁?(谭千秋)

  2、他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位怎样的老师?(板书:横着写平凡普通、爱与责任)

  3、谭千秋老师的平凡普通体现在哪里?爱与责任又集中表现在哪里?

  二、学习第一段,感受谭老师的平凡普通

  1、从文章的那些地方能读出谭老师的平凡普通?

  关键词:第一小节中平常给小女儿早早

  2、教师小结: 这一天是那样的正常,是那样的平静,是那样的自然。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地降临,却打破了今日的宁静。

  三、学习第二段,感受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1、播放地震的视频

  2、灾难从天而降,谭老师表现的怎样?

  3、默读课文2—7自然段,要求:

(1)画出描写谭老师语言、行动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反复揣摩,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4、组织学生交流思考(1)语言

  揭示: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1)、指名读。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2)、谈感受(在危急时刻,谭老师首先想到的是同学们的安危,他拼命呼喊自己的学生快速离开,具有先人后己的精神。在灾难面前,谭老师一心想到学生,想到孩子们的安危,惟独没有自己的得失。谭老师很焦急,想到让更多孩子的脱离险境)

(3)、两个“快”意思完全一样吗?(前面一个强调对孩子们动作的要求,后一个强调对孩子们动作的指导)

(4)、指导朗读 要声音响亮、语速急促。

  5、组织学生交流思考(2)动作

  揭示: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倒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1)这句话中刻画了谭老师救助受困学生的一系列动作,哪个动作深深打动了你?(撑)

“撑”字一方面说明谭老师的力量大,另一反面说明课桌被稳稳的压在那儿,给孩子们增加了一份安全感。

(2)“撑”字可以换成“伏”“放”吗?组织学生对这三个动作进行演示。

(3)小结:这段细节描写连续用了三个动词写出了在危难时刻,谭老师舍己救人的场景,谭老师在短暂的时刻那种以生命来换取学生生存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我们。

最后的姿势教案3篇 谁的姿势好教案反思相关文章:

关于法在我心中主题班会方案2篇 法制在我心主题班会教案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12篇 长城和运河教案

精选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篇(三年级下册数学全部教案)

中班音乐教案3篇(音乐中班教案)

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教案3篇(艾滋病的预防与宣传课件)

体育课教案模板2篇(体育课程教案模板)

《跳水》教案13篇 部编版《跳水》教案

保护牙齿教案2篇 懂得保护牙齿教案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6篇 中班语言教育活动教案

暑假安全教育教案12篇(寒暑假安全教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