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授课教案3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完整版,以供借鉴。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授课教案1
《围魏救赵》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美观地书写。
2.感情读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并能用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复述故事。
3.联系上下文,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重难点:
1.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孙膑的聪明才智。
教学方法:自我领悟法、口语表达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准备:了解孙膑、庞涓的相关情况;三十六计;教学课件
课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故事的起因。
重、难点: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有诗词歌赋、武有兵法韬略。关于中国古代兵法,你有哪些了解?
生回答
师:咱们班同学知识真是丰富,刚才有同学提到“三十六计”,在三十六种计谋中,你知道哪几种呢?
生尝试回答
师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计——围魏救赵。(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读后质疑)可能提出的问题:
(是谁围魏救赵?他们又是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个精彩的故事,去了解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去感受大军事家孙膑的智慧。
二.初读课文,梳理过程: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总来认识一下本课的生字词。
课件出示:逸痹佯怠兼惶盔溃
(1)带拼音读
(2)去拼音读
(3)找生读、正音
(4)找易错字
词语: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危在旦夕胸有成竹乘虚而入以逸待劳
稳操胜券丢盔齐甲溃不成年落荒而逃
(1)齐读
(2)指名读正音
(3)齐读
师:同学们扫除了文字障碍,请同学们再读这个故事,完成老师出示的问题:
课件出示: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孙膑投状、齐军大胜。
(1)生A、B回答,并指名起止段落。
(2)师归纳,总结
师:了解了转魏救赵的经过,我相信同学一定会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A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2自然段)
师:战国时期为什么会有围魏救赵这一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问题答案。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故事的起因?这还要从头说起。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
(生简要讲述)
师:魏国野心勃勃,一向心想吞并赵国,到底魏国的军队是一支怎样的军队?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用美丽的波浪线画出相应的语句,说自己的理解。
生回答
师:魏国的军队如此强大,在攻打赵国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齐国为什么还要决定出兵帮助赵国呢?这不是以卵击石吗?
生:讨论
师:出示魏、齐、赵在国间的位置关系图,引出成语“唇之齿寒”
师小结:严峻形势让齐国必须出兵救赵,赵而魏军如此强大,已将小小车间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齐国想去解救邯郸并不是一件易事,怎么办呢?只能智取,于是就出现了“围魏救赵”这一计。
作业:
抄写生字词2遍
自主学习课文其它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感情读文
2. 了解孙膑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3. 深长能利用成语复述故事。
重难点:感受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听写生字、同桌互相检查
2. 说说课文主要内容。(要求基本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研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师:齐国要救赵国,把这一使合交给了田忌和孙膑,咱就来了解一下这两位。
师简介:田忌、孙膑及孙膑和庞涓两人之间的恩怨。
师:孙膑和庞涓的斗争又开始了。救赵国而不去赵国都城邯郸,偏要去魏国都城大梁,这是孙膑使的哪一招呢?田忌起初有什么打算?后来又采取了什么办法呢?请两个同学分角色朗读田忌和孙膑的对话:
师:(同学讨论)如果齐国军队依田忌之计直奔邯郸这次救援会是什么结果?
(邯郸已被包围,危在旦夕,不等齐军赶到就要失守,若那时齐军再去,打了胜仗的魏军必然士高气涨,加上本身就非常强大,而齐军远道而来,军队疲惫,若与魏军硬拼,胜负难料)
师:孙膑主张直取大梁,请同学们再读第7自然段孙膑的话,看孙膑的计谋如何?
师:谁能用一个词语形容:(绝妙)
师:以此看孙膑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生:(胸有成竹、稳操胜券,可以看出孙膑是一个足智多谋且对自己的战术充满信心的人)
师小结:知已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孙膑是在充分考虑了魏军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乘虚而入、直取大梁”的计谋。他对田忌说的话既有形势的分析,又有行动的策略,难怪田忌会心服口服,立即下令大军直奔魏国。
(2)学习第三部分(4-12自然段)
师:我们从田忌和孙膑的对话中已经了解了孙膑的计谋,那么,他的计谋是如何实施的呢?他是直接将齐国的军队拉到魏国国都大梁了吗?请同学们带着老师的问题,自由读课文第三部分:
课件出示自读提纲:
孙膑是臬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安排两个无名将领去攻打襄陵,一方面可以掩护齐军主力向大梁进发。另一方面“无名将领”的战败,可让庞涓入松警惕。正因为庞涓放松警惕,孙膑的计谋才得以实施)
魏王见齐军向自己的都城逼来,顿时惊慌失措,忙叫庞涓回来救驾,这时魏军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结合课文回答
师:孙膑出其不意的举动令魏军人心惶惶。孙膑的计策不仅从体力上打败了对手,更从心里上战胜了对方,魏军与最初攻打赵国时有了天壤之别,这样的军队,战斗力已大大下降。然而,足智多谋的孙膑并未真去攻到大梁,他是怎样的?结果如何?我们继续往下看。
三.学习课文第四部分(12-14段)
师:请同学自读第四部分
师:1.孙膑设埋伏的地方为什么要选在桂陵?
2.精疲力竭的魏军在进入孙膑的埋伏圈后是个怎样的状况呢?
生:据课文回答
师:同学们,孙膑最初“胸有成竹,稳操胜券”,最后大获全胜;魏军最初“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最后“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动笔写一写
生:反馈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疑问想问大家,按照孙膑的说法,当时的大梁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那么他为什么不让齐军直接攻打大梁,而要在桂陵设伏呢?
生:据理解回答
四.讲述故事,感受人物形象
1.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孙膑是个什么样的人?(善于分析、因势利导、足智多谋)
2.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呢?
3.读了这个故事,老师想给大家提个更高层次的要求,利用成语复述故事。
4.全班交流总结三十六计
五.作业
1.课后练习题
2.课余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授课教案2
《院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感受四合院里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温馨。
3.体会作者抓住具体事情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4.认识“沁、脾”两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体会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和睦相处以及作者对四合院留恋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画引入,激发兴趣
1.欣赏北京有特色的建筑(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四合院),定格在北京的四合院。
2.根据收集的资料,交流对四合院的了解。
3.板书、齐读课题。
[通过图片的展示,资料的交流,促进学生对四合院的了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勾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快速读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给课文分段。
第1部分(1自然段):比较四合院和楼房的不同。
第2部分(2~4自然段):回忆童年在四合院里愉快、和睦、温馨、甜蜜的生活。
第3部分(5自然段):写虽然离开了四合院,但仍然怀念四合院。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三、精读品味,体会温馨
1.浏览课文2~4自然段,找出四合院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丰富多彩、神奇迷人)
2.为什么小小的四合院给作者的印象是那样丰富多彩,那么神奇迷人呢?请默读3自然段。按照自学提示自主学习。
自学提示:
★作者回忆了小时侯的哪些事情?用简单的几个字进行批注。
★哪件事给你的感触最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有感情地读读你感触最深的语句。
(从整体入手,培养学生快速捕捉相关信息的略读能力。提示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突出了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
3.汇报交流。
(1)指名梳理回忆的几件事。(聊家常逗我、“探险”、和伙伴疯玩、尝饺子、吃枣子)
(2)交流体会:说说哪件事给你的感触最深?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在学生自由畅说的基础上,重点体会“吃枣子”。
“暗红油亮的枣子就像调皮的孩子直往下跳。”这个句子是把比作?从比喻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童年的快乐和邻里的和睦)
“那枣子的脆甜,深深地沁入院子里每个人的心脾。”你体会到了什么?(一是新鲜、成熟的枣子甜蜜。二是得到邻里的关爱,生活甜蜜。)
(3)指导朗读此段:选择自己觉得最温馨的句子读一读。
[引导学生进一步与作者、文本对话。抓住重点的词语、句子进行深入的体会,感受语言的魅力,并深入地领会文章的内涵,在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让学生对四合院生活和睦、温馨的感受再次得到提升。]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4自然段。
5.读1、5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加上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呢?
6.体会总结对比的写法,强调四合院生活的温馨和甜蜜。
[领悟文章写法,为今后习作运用奠定基础。]
四、认读生字,选写喜欢的词语
五、拓展延伸
课后查找资料,了解一些具有老北京特色的建筑。下节课进行交流。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授课教案3
《浙江潮》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能够积累玉城雪岭、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等新词,写摘录笔记。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努力尝试背诵。通过多层次诵读、解读关键词、图文结合、想象补充的方法,了解浙江潮的雄伟壮观,理解称其为“天下之伟观”的原因。
3、 了解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景色特点进行介绍的方法。尝试运用个性化诗句表达对浙江潮的发现和感受。
4、激发对大自然神奇景观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通过多种方法了解浙江潮的特点,理解之所以称之为“天下之伟观”的原因。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能用简单的诗句表现浙江潮的特点。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浙江潮”的资料,自读课文《观潮》。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 主题导入:
1、世界上的自然奇观数不胜数,它们各具特色,无比神奇。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走进我国的浙江省海宁县盐官镇,去看看闻名中外的“浙江潮”。
(结合地图明确位置,板书课题。)
2、播放视频资料:
(1)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浙江潮。(播放解说视频)
(2)试着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发现或者感受。
(学生根据自主观看的感受进行简单描述。)
(3)距今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文学家周密,用不到一百字就展现出了浙江潮的风姿,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
(1)这是一篇文言文,自己读一读,看能不能读下来。
(2)指名朗读,正音:最盛(shèng) 江横玉系(jì)腰
出示不同字音对应的字义,让学生根据义项进行选择。
(3)同桌互读,检查正音,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4)教师范读,注意把握节奏和停顿。
(5)学生练读后展示赛读。
2、解读文意:
(1)你读懂了吗?给你同桌讲一讲,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2)提出不懂的地方,我们可以怎样学懂它?
(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现代文、图文想象、查工具书、询问他人等方式解读文本。)
(3)指名交流,指导朗读:
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文言文,不仅要有节奏,跟要有韵味,那就是融入其中的情感。想想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又该怎么读呢?
(指导学生读出对浙江潮的赞叹。)
②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这两句该怎么读呢?(配乐读出声势变化,指导按照顺序诵读。)
说说这两句写得怎么样?
(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对形色声势的描写,概括出基本特点:形态多变,如雪似玉,声势浩大。)
③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引读:当著名诗人杨万里看到浙江潮这汹涌澎湃的气势,也不由得发出感慨······
3、感悟文眼: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你明白其中的缘由了吗?和小组同学讨论一下,简要写下你们的理由。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总结:
(从声势浩大、雄伟壮观、变化万千、经久不衰等方面入手点评。)
(3)引读赞叹:
当年,周密看到这样的景象,不由得赞叹——
今天,我们每年依然会看到这样的景象,还想说一句——
未来,浙江潮还将这样汹涌澎湃下去,我们的子子孙孙都会说——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授课教案3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完整版相关文章:
★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教案
★ 2022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3篇(五年级下语文练习与测试2022答案)
★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3篇(小学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模板5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最新版教案
★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北师大版
★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文案3篇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教案)
★ 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9篇(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新北师大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2模板3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 五年级语文下册《梦想的力量》教学反思3篇(六年级语文奋斗的历程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