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语文第一单元教案3篇(三下语文一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
语文第一单元教案1
“听故事,讲故事”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的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教材借助《老鼠嫁女》的故事,激发学生看图片,听故事的兴趣。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和聆听,掌握听故事的要领;再以连环画为载体学习讲故事,做到声音洪亮,让别人听清楚,从而学会如何听故事和讲故事。最终达到训练口语表达,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教学目标
1.认真倾听《老鼠嫁女》的故事,听后能够复述故事。(重点)
2.掌握并运用听故事和讲故事的要领,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风格,培养学生倾听与表达的习惯。(难点)课前准备
1.相关图片、视频、录音、头饰等。(教师)
2.了解生活中各种角色最强和最弱的方面。(学生)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师:(播放敲锣打鼓的喜庆音乐)注意听听这段音乐,人们好像在干什么? 生:好像是在办喜事!
师:哦,原来是老鼠在嫁女儿,(边说边出示图片)老鼠爸爸要把女儿嫁给最神气的人。他找到了太阳、乌云、风、围墙、老鼠、猫,到底哪个是最神气的新郎呢? 师:(出示太阳、乌云、风、围墙、老鼠、猫的图片)猜猜看,新郎会是谁呢? 生1:新郎是太阳,因为太阳最了不起,能给地球带来温暖!生2:我猜新郎是老鼠,因为老鼠和新娘是同类。
师:小朋友们知道的真多!这里有一个故事,听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们就知道新郎到底是谁了,这个故事的名字叫“老鼠嫁女”。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在喜庆的音乐中感受故事的主题,自然而然地引出《老鼠嫁女》的故事。再引导学生猜想老鼠嫁女的新郎是谁,意在启发学生想象,也激发起学生听故事的浓厚兴趣。
二、倾听故事,了解内容
师:请小朋友们边看书上的图画,边听故事录音,想一想,故事中的老鼠夫妇想把女儿嫁给谁呢?最后谁成了老鼠夫妇心目中最强的新郎呢?(教师播放故事录音)
生:故事中老鼠想把女儿嫁给太阳、乌云、风、围墙、老鼠和猫。师:你听得真仔细!你知道谁最后成了新郎吗? 生:最后猫成了老鼠的新郎。
师:看来小朋友们听得很认真,很轻松地就找到了故事中的所有角色,还知道谁是最后的新郎了。真了不起!
师:听故事就应该听仔细,才能记得牢。
师:瞧,老师把这些新郎人选都请到了黑板上(一一贴出故事中出现的形象),你们能结合生活,说说这些形象最强的本领是什么吗? 生1:我知道太阳最强的本领是带给大地温暖和光明。
生2:太阳虽然很强大,但是乌云可以遮住太阳,这是乌云最强大的地方。生3:风可以吹散乌云,所以说风很强大。生4:围墙能挡住风,围墙就比风还强大。
生5:围墙虽然结实,但是老鼠可以在墙角钻洞,老鼠会钻洞是它最强大的本领。
生6:老鼠却害怕猫,猫能捉住老鼠。这是猫最强大的本领。
师:小朋友们不仅听得仔细,还能联系生活说出每种事物最强大的本领,真令我佩服!下面请你和同桌结合图片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内容。(学生同桌交流,自由说说主要内容。)
生:老鼠夫妇打算嫁女儿,他们找了太阳、乌云、风、墙、老鼠,最后把女儿嫁给了最强大的猫,结果女儿被猫吃掉了,真是太愚蠢了,怎么能把女儿嫁给天敌呢? 师:你说得很准确,情节也比较完整,看来你不仅听得仔细,而且记得牢固,真棒!设计意图:借助录音播放故事,使学生在观察图画的过程中,倾听故事,很好地将故事与图画内容结合在一起。听后,点拨倾听的要领,并将学生所获得的信息初步整理,为下一环节的讲故事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学讲故事,把握内容
1.教师示范讲故事,学生发现要领。
师:下面请你们再听老师讲一遍故事,仔细观察,看看老师是怎样讲故事的。(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生:老师讲故事时声音很洪亮,我们听得很清楚。
师:谢谢你的赞美!你听得真仔细。同学们要记住,讲故事时的语言一定要清楚。生:我还注意到老师讲故事时表情很丰富,有的地方还加上了动作。
师:你真是善于观察的小朋友!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讲故事时的要领。2.学生试讲第一节,师生评议。
师:请你自己试着讲讲第一幅图画上的内容。
生:从前,有一对老鼠夫妇,他们养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他们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就想,一定要给女儿找个最好的新郎,嫁出去。
师:你讲得真好,“从前”这个词用在故事的开头,很恰当。这个故事开头不错,下面我们按照图画上的内容继续讲故事,请你们先自己试着讲一讲,再讲给同学们听。
3.学生结合图画自主讲故事,学生评价。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的语言。)
师:谁愿意先来讲讲这个故事?(学生跃跃欲试)你的小手举得最高,你来试试。生:大家好,我来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老鼠嫁女”。又是敲锣鼓又是吹喇叭,咦,这是谁家在办喜事啊?原来是老鼠家有个女儿要出嫁。老鼠妈妈问老鼠爸爸:“我们的女儿嫁给谁啊?”老鼠爸爸是个老糊涂,说了一句糊涂话:“谁最神气,我们的女儿就嫁给谁。”老鼠爸爸去问太阳:“太阳,太阳,你是不是世界上最神气的人呀?”太阳说:“乌云会遮住我,看见乌云我就害怕。”老鼠爸爸又去问乌云,乌云说:“大风会吹走我,看见大风我就害怕。”老鼠爸爸又去问大风,大风说:“围墙会挡住我,看见围墙我就害怕。”老鼠爸爸又去问围墙,围墙说:“老鼠会打洞,看见老鼠我就害怕。”“噢!太阳怕乌云,乌云怕大风,大风怕围墙,围墙怕老鼠,我们老鼠怕谁呀?”老鼠爸爸想了想,乐得笑哈哈:原来猫咪最神气,女儿应该嫁给他。又是敲锣鼓,又是吹喇叭,老鼠女儿坐花轿,一抬抬到猫咪家。过了几天,老鼠爸爸和老鼠妈妈到猫咪家去看女儿,可是女儿在哪儿呀?他们就去问猫咪,猫咪拍拍肚子说:“我怕别人欺负她,啊呜一口吞下了她。”(全班响起掌声!)
师:这个故事讲得太精彩了!谁能说说精彩在哪里呢?
生1:讲故事的声音很洪亮,我们听得很清楚,故事的内容十分生动,让大家越听越爱听。
生2:他讲故事时先问好,又说了故事的名字,这样做很有礼貌。
生3:他按照图画顺序讲故事,结尾处是自己想象着加上去的。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听出了这么多讲故事的小窍门,尤其是讲故事时自己发挥想象这一条,值得我们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发现讲故事的一般要领。再由第一幅图切入,讲好开头,接着为学生创建自主讲故事的平台,将学到的讲故事要领应用到实践中,使学生全面把握故事内容并为下一环节表演故事做好准备。
四、表演故事,升华理解
师: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生齐说:喜欢!)既然这么喜欢,下面我们来试着演一演这个故事,好不好?请小朋友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表演这个故事吧!
(学生自主选定角色,教师把各种角色的头饰分发给每个学生,同时深入小组表演的活动中。)
师:小朋友们,我看到大家在小组中表演得绘声绘色,十分热烈,下面哪一个小组愿意到前面来为大家表演故事?老师来做音响师,帮忙放音乐。(指一组到前面表演故事,师生评议。)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们学会了怎样听故事,讲故事,只有会听才能会讲,希望你们成为善于倾听,乐于交际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有了前几个环节的铺垫,本环节延续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为学生创建自主交流、表演故事的平台,培养学生表达与表演的能力。教学反思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口语交际课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尤为重要,因为有了兴趣,学生才有交流的动机;因为有了兴趣,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在教学中,利用喜庆的音乐导入新课,让学生猜想并感受故事的主题——嫁女办喜事。由此,激发求知的兴趣。在表演故事的环节中,分发各种角色的头饰,既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又能大大增加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从而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读童谣和儿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产生读童谣和儿歌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童谣和儿歌的良好习惯。(重点)
3.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难点)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教师)
2.学生和家长一起读书,并准备一本童谣或儿歌的书带到学校。(学生)教学过程
一、背诵童谣,激发情感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谣或儿歌吗?把你喜欢的一首童谣或儿歌背给大家听听,好吗?
2.导学:一首好的童谣就是一首美妙的诗,一首好的儿歌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从你们洋溢着快乐的小脸可以看出,儿歌和童谣真的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吧》,分享童谣和儿歌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快乐!
设计意图:学生对儿歌和童谣的学习不是零起点,新课伊始,通过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初步交流儿歌和童谣带来的乐趣,从而乐于阅读更多的童谣和儿歌。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尝试提问,感受阅读
(一)学习童谣——《摇摇船》。
1.导入:同学们,童谣《摇摇船》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幸福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谣《摇摇船》。
2.导学:读读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谁在摇船? 他要摇船去哪儿? 他是怎么摇的呢? ????
3.导学:同学们真会学习,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下面你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试着读读童谣,看看能不能从童谣中找到答案。4.出示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童谣。
(2)和同桌比比谁读得最正确。
(3)带着问题再读童谣,看谁解决的问题多。(4)谁还能提出新的问题? 5.学生按要求自学童谣。6.汇报交流。
(1)指学生比赛读童谣。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正音。
(2)学生尝试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鼓励学生说完整的话。
(3)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 预设一:
外婆为什么叫“我”好宝宝?
①导学:你的外婆都什么时候叫你好宝宝呢? ②学生尝试解答。
③小结:对呀,你们的想法都对。这么懂事的宝宝外婆怎么能不喜欢呢? 预设二:
摇船怎么会摇出那么多好吃的?
①导学:对呀,明明是摇船,怎么还摇出好吃的了?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②学生尝试解答。
③教师追问:如果是你摇船,摇到外婆家,看到这么多好吃的,你高兴吗?读出你此刻的心情。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童谣。7.指导学生比赛背诵童谣。8.学生边背童谣边做动作。
(二)学习儿歌——《小刺猬理发》。1.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小刺猬吗?
2.导学:读读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小刺猬为什么要去理发? 谁给小刺猬理的发? 小刺猬理完发漂亮吗?
????
3.导学:同学们真会学习,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下面你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试着读读儿歌,看看能不能从儿歌中找到答案。4.出示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儿歌。
(2)和同桌比比谁读得最正确。
(3)带着问题再读儿歌,看谁解决的问题多。(4)看谁还能提出新的问题。5.学生按要求自学儿歌。6.汇报交流。
(1)指学生比赛读儿歌。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正音。
(2)学生尝试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鼓励学生说完整的话。
(3)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 预设:为什么小刺猬最后成了小娃娃呢?(如果学生提不出来这个问题可以教师问。)①导学:你真聪明,问题提得真好,是呀,明明是小刺猬,最后怎么成了小娃娃呢?谁能帮他解答这个问题? ②学生尝试解答。
③教师追问:男孩子头发长了就像小刺猬,你看见过谁的头发像小刺猬吗?这样好看吗?(出示刺猬头型的男孩)
④导学:对呀,男孩子头发长了就要去理发,那女孩子头发长了,又一直不理发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说出要留长头发的话,平时要勤洗头。)
⑤小结:天气渐渐热了,小朋友的头发长了,容易出汗,也容易生小虫子,有的头发弄到眼睛里,细菌也会影响我们的视力,所以我们要经常洗头、经常理发。预设:
小刺猬是怎样理发的? ①学生尝试解答。
②导学:你们有没有去过理发店理发呢?理发师是怎么给你理发的?(学生自由说,教师相机出示词语:嚓嚓嚓,引导学生边说边做动作。)
(4)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能提出问题,还能解决问题。小刺猬去理发后变干净变漂亮了,我们以后可一定要经常洗头发,经常理发,这样你们才能健健康康、漂漂亮亮的!
7.指导学生比赛背诵儿歌。
8.听儿歌,边跟着做动作边唱。
三、借助插图,学会分享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了什么?
2.导学:对呀,与人分享是一种快乐,下面就和小组同学像书上的小朋友那样学会分享!
3.小组合作交流:在小组里读一读或背一背自己喜欢的儿歌或童谣,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谈谈自己对童谣或儿歌的感受是什么。如果有的同学也会这个儿歌或童谣,可以进行补充或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
4.和同学交换自己带的书,也可以和同学一起读一本书。
设计意图:通过在小组里读一读或背一背自己读过的童谣或儿歌,学生畅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倾听能力。“交换 5 读书”和“共读一本书”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了分享读书的快乐。
四、布置作业
1.请爸爸、妈妈带你到书店逛一逛,选一选自己喜欢的童谣或儿歌。2.把自己喜欢的童谣或儿歌背给喜欢的人听。
设计意图:将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拓展延伸,促进学生主动阅读和背诵、分享。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教学中,我注重将学习与学生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唤醒学生对童谣和儿歌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朗读童谣和儿歌后,进而尝试提出新的问题,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与人分享读书的幸福。一系列教学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注重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引导,从而使学生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并获得了分享阅读带来的喜悦。
语文园地一指导方案
语文园地一指导方案 教学目标
1.巩固声母,读准音,认淸形,会背诵并默写声母表。(重点)
2.借助拼音和情境识记生字,加强语言积累,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借助“读一读,写一写” 认识并巩固带有韵母an和ang的字。(重点)
3.指异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激发学生书写汉字的兴趣*(难点)
1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丰厚学生的文化积淀。(重点)
5,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短文,了解生活中相互联系的事物,感受朋友在一起时的欢乐。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材料包。(教师)2, 声母卡片;生字卡。(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大自然真奇妙
1, 导言: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天气吗?
生:〔齐)雨天。
2, 导入:打开缤纷的小雨伞,仰望多变的天空。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走进大自然,感受多变的天气。(板书:多变的天气)
3, 导学: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天气?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4, 学生汇报自己知道的天气。
5, 导言: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如果老师把你们刚才提到的描写天气的词语写出来,你 6 们还能准确地读出它们的名字吗?
6, 课件出示《识字加油站》中的字词带拼音
(1)学生自由认读。(2)小组内比赛读。(3)全班比赛读。
7, 导学: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天气的名字读得非常正确。瞧!调皮的字宝宝跑来了,你还能读出它们的名字,记住它们的样子吗?
学生自由读生字并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7
9、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预设一:按结构进行归类识字。左右结构的字: 阴阵冰冻 上下结构的字:雷 独体字:电夹
预设二:按部首进行归类识字。耳刀旁的字:阴阵 两点水旁的字:冰冻 预设三:字谜识字。
大雨大雨真正大,盖过大田还不大。(雷〉
设计意图:巧妙地利用教材,开发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问题情境,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字词句王国
导言:同学们,我们刚刚领略了大自然的风云变幻,接下来让我们—起走进“字词句王国”,进行闯关^1^。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关一一读记大既。
(-)第一关---读记大他。
1、课件出示:汉语拼音字母表(错乱有趣的卡通声母)
2、导学:同学们,你们瞧,第-关有三个要求,你们敢接受挑战吗?(屏幕出示闯关要求:(1)能够正确认读字母。〔2〉能按顺序背诵字母表。(3、能默写字母表〉
3、导入:可爱的字母们已经集合了(出示教材第11页的字母表〉。请同学们按要求自主学习,比一比看谁能闯关成功。
4、学生在小组内比赛识记和默写字母表。5,汇报交流。
(1)小组举行背诵字母表接龙游戏。(2)各小组推选代表进行背诵比赛。〔3〉进行连接错乱的字母闯关游戏。
⑷填空比赛。各小组推选-名代表到前面填写,其他学生在练习纸上填写。(出示字母表,适当缺少大小写字母)
(旦)默写声母表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全对的多。6^导学:同学们真了不起,成功闯过第一关!
(二)第二关一一读写大PK。
1, 导言:恭喜同学们顺利来到第二关。瞧,第二关用石头排成的小路多么奇特!〔课件出
示教材第12页“读-读,写-写”的生字,每个生字都在不同的石头上,排成一条弯弯曲曲的水上小路。〉
2, 导学:同学们先自己读读这些字,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生字中有的是带有
韵母an的,有的是带有后鼻韵母ang的。〉 1 3, 导入:对呀,第二关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字,我们必须读准每个石头上的生字,才能顺利过河!你们还敢接受挑战吗?
(1)学生自己先试着读石头上的字。(2)同桌之间互读。〔3〉全班比读。
4、导学:同学们读得这样准确,能写得漂亮就更棒了!5^学生自由练写,展评指导。(三)儿歌世界。
1.导入:同学们,玩累了,来欣赏-幅美丽的画吧。(课件出示《祖国多么广大》的插图〉 2, 学生欣赏后,自由发言说说感受。
3‘导学:这么多的美景,这样幸福的感受,作者用了一首儿歌来表达,我们一起来读读 吧!
4, 教师范读。
5, 练习朗读:谁来和老师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6, 学生试读。提出要求:借助拼音把每个字读正确,读清楚。7, 组织学生评价:谁读得好?好在哪里? 8, 学生自读,比赛读。
9‘说一说:儿歌中提到了哪些地方?它们有什么不同?
10.导学: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它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过渡:千言万语汇成-句话: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让我们再一起有滋有味地读读这首儿歌吧!
0 11.导学:这样美的儿歌,要是能背下来就更好了。我们比一比,看谁最先背下来。12.配乐背诵。
设计意图:以“走进字词句王国,进行闯关的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直观、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原本枯燥的、单调的学习变得有情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第二课时
一、有趣的动物园
1, 导入:同学们,我们来到了有趣的动物园。让我们进去看看动物吧丨(出示画有动物房屋的图片。)小动物去哪里了呢?饲养员大叔说:“这些小动物因为不会按规则写字,害羞地藏起来了!”你们能帮帮它们吗?
2, 导学:我们先来看看它们不会写哪些字吧!3, 出示:白回国
(丄)指生领读生字。
(之)导学:你们知道这几个字的书写规则是什么吗? 〈3〉小组讨论试写。
(幻汇报交流。这儿个字的笔顺规则:先外后内再封口。〔5〉学生范写。其他同学练写。
4, 激趣:瞧!小动物们都冋来了,瞧,它们还给你们带来礼物了呢!
设计意图:如果只是让学生按笔顺规则去书写,即使学生能书写,也会觉得乏味,可是在这里,通过让学生帮助小动物,学生在看看、想想、写写中既巩固了书写规则,又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学得兴趣盎然。
二、美丽的大森林
1, 课件出示:每个可爱的动物脖子上都挂着一个成语。(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中的成语)
2, 导学:小动物们多么调皮,你们只有读对成语,它们才会和你们玩!你们能正确读出这些成语吗?
3, 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全班比读。4, 导学:咦,可爱的动物怎么都藏到森林里去了?
0 5, 课件出示:小朋友们,你们发现它们的特点了吗?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成语呢?
6, 交流特点并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春天的成语。7,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用描写春天的成语讲故事。
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9, 小结: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成语王国中的每个成语都是它奇妙的精灵。小朋友们课后一定要认真积累,丰富你的词汇量!
设计意图: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这是我们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教学思路与方法。因此,将快乐的游戏活动带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
三、和大人一起读
1.过渡:同学们,做完了游戏,休息一会儿,我们来聊聊天,生活中,你知道谁和谁好吗?
学生自由发言。如:我和妈妈好,哥哥和弟弟好。
3, 导入:除了人,你还知道谁和谁好吗?今天,我带来一首关于好朋友的儿歌,名字叫“谁和谁好”。
4同桌互相读,如果同桌朗读时遇到了困难,请你帮助他解决。
5, 检查朗读。
(1)指学生朗读。〈2〉男女生比赛读。(3)全班比赛读。
6, 导学:你知道谁和谁好吗?他们是怎么样好的?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7, 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藤和瓜好,它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① 导学:谁和谁好? ② 学生汇报。
③ 导学:为什么“它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④ 汇报交流。因为它们住在一起,离得近,天天在一起,所以它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⑤ 相机指导朗读。
〔2〉蜜蜂和花好,蜜蜂来采蜜,花儿仰脸笑。
① 导学:你还知道了谁和谁好?儿歌里还说到谁和花好?
0 ② 学生汇报。
③ 导学:蜜蜂做了什么?花又做了什么?
④ 汇报交流。花里面有花粉,蜜蜂每天都去采花粉,然后带回家酿成香甜的蜂蜜。⑤ 相机指导朗读。
(一)白云和风好,风往哪里刮,云往哪里跑。
① 导学:仔细看,还有谁和谁好? ② 学生汇报。
③ 导学:风做了什么?云怎样做? ④ 汇报交流。风往哪里刮,云往哪里跑。⑤ 相机指导朗读。
(幻我和同学好,大家唱着歌,‘起上学校。
① 导学:仔细看,还有谁和谁好? ② 学生汇报。
③ 导学:小朋友之间又做了什么?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④ 汇报交流。我和小朋友好,大家唱起歌,开心又快乐。⑤ 相机指导朗读。
8,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儿歌。
9, 小结:原来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事物都是好朋友,事物之间是存在联系的。10.拓展:你还知道谁和谁好,仿照儿歌的形式说一说吧!11.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教学中通过“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关联。通过交流,学生在智慧火花的碰撞中,激活了思维,展示了潜能。抓住机会挖掘他们的潜力,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的旅途充满乐趣,也学会了很多的知识。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回家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作业:写一篇关于春天为主题的作文 教学反思
0 设置语文园地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本次设计以板块形式将语文知识与能力系统化,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本课的教学中,游戏活动贯穿整堂课,将枯燥的学习变得趣味化,多样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0
语文第一单元教案2
《在山的那边》教案
知识和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深入诗歌意境,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过程和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能初步读出语气。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本课是七~九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课,贯彻“课程标准”精神要有个好的开头。要让学生自己研究,合作学习,教师要引而不发,路让学生自己走,教师起引导、扶助、鼓励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在山的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在山的那边》是诗人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
2、题目解说:从表面上来说,“山那边还是山”这样的发现,自然不过是“山那边是海”一类幼稚幻想的破灭.然而,“山”在诗中,是阻碍诗人通向他无比向往的“大海”的一个屏障,是一种阻碍他梦想实现的现实存在.所以,这种挫折也就预示了诗人生活中所有的伤痛和失败,它超越了具体的生活经历而成为一种普遍性的情感经验的象征.与之相对应,“海”则是那种永远呼唤着我们出发的诱人的愿望的象“在山的那边”
二、朗读感知:
1、读得字正腔圆。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痴(chī)想 隐秘(yīn)凝成(níng)诱惑(y?uhu?)喧腾(xuān)瞬(shùn)间
2、听课文录音,注意诵读中的语气、语速、语调、停顿、重音等。
3、朗读指导:朗读基调因文而异
以诗歌为代表的古韵文,应抑扬顿挫地读,通过音调的变化来领会作品内涵,感受诗人情感,体验诗歌意境。
短小精悍的美文,应舒缓流畅地读,从字里行间寻找与作者的共鸣,从而深入到作品的思想和情境中。
小说、剧本这类情节性强的文章,应把握好文中人物的性格,设身处地地去品读,从而领悟作者的意图。
4、自由读,读得抑扬顿挫。
5、齐读:融入自己的诵读体会。
6、默读:读出问题,学生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在课文中做标记,然后把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美读导航:读出音韵美,读出意境美,读出意蕴美。
(注:括号里标注的是语气)
一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好奇)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向往、憧憬)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伤心、失望)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失望、沮丧)
妈妈,那个海呢?(困惑、渴望)
(语速平缓,以儿童天真的语气读出“我”的渴望与困惑。)
二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肯定、坚信)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深情)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渴望、坚定)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深情)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坚定)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惊喜)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兴奋、欣喜)
(语速稍快,语调上扬,惊喜、兴奋。)
诵读就是读者与文本的一种对话方式,是一种对文本创造性的感知过程,它既是读者对文本意义的一种建构、内化,同时也是文本的言语积淀为读者语感的过程。
三、小组交流、探究发现的问题。
1、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一个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而愿追求新天地的孩子.2、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拟人手法。“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山是青色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象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完全落空。
4、诗歌,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作者“爬山”有何象征意义?特别是“无数座山”的象征意义。“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群山”指的是重重困难;“爬山”比喻艰苦奋斗。诗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会实现。
5、“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枯干”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在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6、“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话蕴涵作者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照亮后的心情,能体会到那一种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四、课堂小结:
《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童年的向往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广泛运用象征手法,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
没有远大的理想就没有不懈的追求,正是在艰难曲折的求索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正如歌中所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其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大家有没有信心?好,那就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克服重重困难,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五、布置作业:
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自然的海)
六、板书设计
童年:向往、困惑,自然界的海(实)
在山的那边——海 百折不挠、必定成功
成年:感悟、坚信,信念凝成的海(虚)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重点突出了两点:
1、侧重于学生的朗读训练。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的意味如水中盐、花中蜜,老师既翻译不出,也讲解不出,而只能靠学生反复朗读去体味。在学习这首诗时,教师充分注意和发挥了朗读的作用,灵活地运用范读、指名读、齐读、快速读、激情诵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悟哲理,品味意蕴,培养朗读能力。
2、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作为第七册的第一篇课文,《在山的那边》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奠定基调的作用。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在第一节课上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刻意放大了学生讨论、发问、自由交流等环节所占的比重,以此唤起他们的参与热情,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为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准字音,积累词语如训诫、嶙峋、迂回、小心翼翼等
2、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朗读、复述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课文,理解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情感与价值
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重点难点
1、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2、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设想
1、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2、与《在山的那边》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山的那边》的作者一次次翻过无数座山,战胜困难,才看到全新的世界。他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启示我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只要战胜困难,坚持奋斗,理想终会实现。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样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给我们以启示的。
2.读一读,写一写
蕴含(yùn)训诫(jiè)颤抖(chàn)陡峭(qiào)嶙峋(lín)(xún)
啜泣(chu?)着眼(zhu?)纳罕(nà)(hǎn)晕倒(yūn)头晕目眩(xuàn)
3、解释下列词语 训诫:告诫、教导。
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翼翼,谨慎、严肃的样子。嶙峋:形容人消瘦。纳罕:惊奇、诧异。炫目:使眼睛昏花。啜泣:抽抽搭搭的哭。
二、整体把握
1.检查学生自读效果,默读速度,每分钟300字提高到500字,本文约1500字,4分半钟看完。(抢答)
①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爬山的原因?
②文中记述了几个人去攀爬悬崖?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③文中提到,孩子们所攀爬山的悬崖有多高?其中的石架又有多高? 答案参考:
①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②5个孩子,“我”与其他四个孩子的性格差异是:我胆子小内向,其他四个活泼、勇敢。③爬山的悬崖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进发。(石架大约12米高)
2、复述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时,要突出重点,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究阅读的氛围,重点可放在“脱险”的过程。?
①把故事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可谓“冐险”,后一部分可谓“脱险”,请一个同学复述“冐险”,一个同学复述“脱险”。
②根据复述的得失,想一想自己的默读应该怎样改进。把经验记下来。
整体感知: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的一次“脱脸”的经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步了这一步再步下一步。
三、合作探究
1、“我”是怎样爬下悬崖的?当时“我”的心理状态又是怎样变化?
当,文章用了“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里面冬冬乱跳”、“吓得几乎要晕倒”、“软弱地哀求”、“头晕目眩”、“啜泣”、“恐惧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等大量词句刻画主人公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这里有委屈、羞辱、迷惘、悔意,以及强烈的恐惧感。
孩子在父亲的指点下,终于征服悬崖的过程中,作者详写了“我”的心理变化:最初是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继而是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随后是信心大增(“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这使“我”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从而激起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2、父亲为什么不背“我”下来,而是鼓励“我”向前走?
因为“我”从小比较胆小,父亲为了锻炼“我”的胆量,教育“我”如何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3、小事给你哪些启示? 教师小结:从这篇课文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五、七嘴八舌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困难吗?当时你是如何对待它的?如果你现在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六、多角度阅读课文。
阅读一篇文章,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收获,你会有怎样的收获呢,请自选角度,谈一谈。提示:
1、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他不怕孩子失足吗?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如果是母亲来的话,她又会怎样做?你能想象一下吗?
2、杰利算是“我”真正的朋友吗?他为什么抛下我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你能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理吗?
3、四个小孩子的行为你欣赏吗?如果是你是其中的一位,你会怎么做? 参考: 父亲的角度:
a、爱自己孩子的父亲,他不像别的父亲,爬山石架把儿子抱下来,而是让作者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下去。这是为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毅力。如果他对孩子百依百顺,那只是让他更加娇气,一生一世都软弱无能。有句话说:“打是亲,骂是爱”,只有在磨练下才能成好钢,没有磨练的只是土块、锈铁。所以这位父亲是对孩子负责的真正爱孩子的父亲。
b、这是一位明智、教子有方的父亲。父亲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实力抱孩子下来,但他不这样做,而是引导孩子凭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克服自己。其实,父亲这样做是想给孩子一份经验,一次锻炼,一个成就感,一份不怕任何困难的勇气。这是父爱的一种多么明智的体现,是真正的父爱。他在父亲的眼里,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比生命更重要,因为,父亲知道,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雨的,同样,被溺爱的孩子是经不起考验的。
四个孩子的角度:
我感觉四个孩子的人品有问题。当自己的朋友遇上困难的时候,他们不仅不去拉自己的朋友一把,反而雪上加霜的嘲讽朋友,把他一人留在危险的石架上,这也是拿别人的生命开玩笑。他们根本不是真正的朋友。
杰利的角度:
如果我是杰利,我会感到左右为难,一边是最要好的朋友,一边是更多的朋友。四个孩子一定不会让杰利帮“我”,而杰利也不想被嘲笑,不想失去这几个玩耍的朋友。所以杰利虽然“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我想,这也说明杰利低估了“我”的懦弱。他以为这么点悬崖,“我”总会下来的。再说,他一时也帮不了“我”。天越来越黑了,见“我”没回来,杰利的良心不安了,便告诉了“我”父亲,寻求大人帮助,把“我”从危险的边缘救了回来。杰利虽然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但他是“我”真正的朋友。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经受挫折,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
八、板书设计:
走一步 再走一步 走下悬崖
毫无信心—————萌发信心———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我下不去,(“这似乎能(“我能 我会摔死的”)办得到”)办得到”)
九、教学反思:
我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时,在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后,不同角度的对同一文章进行探究可以提高阅读的质量,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堂上,可以就某一人物、某一情节或其他方面提出问题对课文进行多角度阅读。我在引导学生归纳中心后,向学生提出探究问题:此文除了中心思想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方面可探讨的问题呢?学生兴趣很高,在文中不断的找啊,找啊,在老师的适时点拨下终于有了结果,那就是:第一个问题,作为父亲,应该怎样教孩子脱险?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课文中父亲的做法相同吗?你更喜欢哪一种?说出你的想法及理由。第二个问题,你们喜欢杰利吗?说出你的意见及理由。第三个问题,你们怎样评价4个孩子?大家热烈讨论,各抒己见,既活跃了课堂,又对课文加深了理解,岂不是两全其美吗?这样做有利于挖掘出课文的深意,有利于多角度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短文两篇 蝉 贝壳》教案
教材分析:
《蝉》: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从写蝉的聒噪,到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刻意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一面。然而当知道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本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令作者惊讶起来。何必这样受苦而又执著?朋友的话揭示了朴素而深刻的哲理:生活历程就是如此,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不管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而已。
《贝壳》:作者是位画家,又是位诗人,内心细腻敏感,特别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海边的一枚小小的贝壳就打动了她。和《蝉》的写法不同,本文用了直入主题的方法,一上来就赞美贝壳的美:贝壳非常坚硬、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她感叹“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学习先抑后扬及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过程和方法
1、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2、学习两篇文章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特点 情感与价值观
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重点难点
1.感知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2.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教学设想
1、两篇文章都是精致而内涵深刻的优美散文,引导学生对比欣赏。
2、引导学生注意两篇文章都是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淤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竞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在树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水中似的自由遨游。夏天里不断聒噪着的蝉,海边一枚小小的贝壳,都会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篇优美的散文,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吧。(板书课题《短文两篇》(蝉、贝壳))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祖籍广东番禺。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1981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席慕蓉: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祖籍察哈尔盟明安旗贵族。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及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她是台湾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美术论著小心灵的探索》、《雷色艺术异论》等。她的作品浸润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收敛(liǎn)颤动(chàn)宽恕(shù)卑微(bēiwēi)聒聒(guō)一丝不苟(gǒu)短暂(zàn)脆(cuì)弱
三、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听准字音,注意朗读的感情、节奏。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出语气,读出感情。思考:
(1)、《蝉》这篇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对它的理解。“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
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之处,也是由蝉引发的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了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2)、《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作者并没有就此停笔,而是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四、合作探究
1、《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颜色”给你怎样的感受?
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
2、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3、《贝壳》一文中“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感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因为爱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为热爱生命,她加倍喜欢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笔下,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她才会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4、《贝壳》课文最后一段说 “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业,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固执”和“简单”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表现了她并不渴求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感动她一样感动着世界。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致、仔细、一丝不苟地做的东西或事情。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的不是人们对她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执著的爱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著和单纯的意思。
五、比较学习。
1、这两篇散文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明确: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不同之处:
(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五、阅读鉴赏席慕蓉相关文章
(1)所有的岁月都已变成/一篇虚幻的神话任它/绿草如茵花开似锦/也终于都要纷纷落下/在坠落的昏眩里/有谁能给我一句满意的解答(摘自《无怨的青春?距离》)
(2)我喜欢回顾,是因为我不喜欢忘记。我总认为,在世间,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时刻似乎都有一种特定的安排,在当时也许不觉得,但是在以后回想起来,却都有一种深意。我有过许多美丽的时刻,实在舍不得将它们忘记。(摘自《成长的痕迹?回顾所来径》)
(3)整个人类的生命有如一件一直在琢磨着的艺术创作,在我之前早已有了开始,在我之后也不会停顿不会结束,而我的来临我的存在却是这漫长的琢磨过程之中必不可少的一点,我的每一种努力都会留下印记。(摘自《生命的滋味》)
六、课堂小结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学习这两篇短文,我们会高声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七、布置作业
生命是辽阔的大海,蕴蓄着不尽的情思;生命是深邃的湖泊,孕育着无限的希望;生命是广袤的星空,绽放着智慧的花朵。请以“感受生命”为话题写——篇文章。要求:题目自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八、板书设计: 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不同之处:
(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九、教学反思:
对初一新生来讲,任务重,容量大,应该分成二课时更合适些。在了解本文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的时候,还可以更多的和生活相联系,由生活得出这个结论,毕竟初一的学生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
语文第一单元教案3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教学设计
【本组说明】
本组教材都是以“我爱读书”为专题进行编排的,所选的文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地围绕着阅读。在《同步阅读》中也选了九篇这一主题的文章,考虑到本堂课的容量,我选了其中的四篇一起阅读。
《背书》描写了作者不管周围环境有多恶劣,仍然坚持早起背书。《别了,语文课》刻画了作者从开始的默书老不合格,到后来要移民到中美洲即将离开祖国时对母语的深深的眷恋。《高尔基的童年》让我们看到了高尔基童年时想尽方法读书,他读书的热望是谁也阻止不了的爱书精神。《生命的一部分》点明我们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并告诉我们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
一本好书就象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给我们诸多启示。古往今来,对书有着深厚情感的人比比皆是,书籍成了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在阅读中,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通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的形式,我们将课文与同步阅读中的文章有机整合,体现由单篇课文到多篇文章的拓展阅读。把《同步阅读》引入课堂,使教科书向课外开放,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让孩子们有了足够的阅读量的支撑;以此彰显少做练习多读书的思想;强化师生的课程资源意识。
通过本组学习,力争让学生对读书充满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把读书作为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使读书成为成长的需要。【设计理念】
主题:在分享同步阅读教材成果,开拓视野,发展思维的同时,引领孩子们爱上阅读,尽情畅游书海,以集聚鹰击长空的力量和情怀。
情景: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教学重点】
引领孩子们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学年级】
五年级 【教学教材】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 《窃读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走片天下书为侣》《我的“长生果”》 2.五年级第一单元语文同步阅读教材: 《背书》《别了,语文课》《高尔基的童年》《生命的一部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3)
1.出示一组名人名言,引导发现,引出主题──读书。
孩子们,记得冰心曾说过: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高尔基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歌德还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
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你发现这些名言的共同特点了吗?(都是关于读书的,引出读书)这节课,我们就要走进书里去,一起去和高尚的人谈话,感受读书的滋味。(板书:读书)。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一起来走进读书的世界里。(出示课件)这是知识树,这是一棵关于读书的常青树。相信通过我们精彩的阅读展示,会让这棵树在每个人的心里生根,发芽,直至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一)主题回顾(3)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第一单元里学习了哪几篇课文?孩子们相继说出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题目,课件依次出示。
2.在这几篇课文中,我们都曾和哪些高尚的人交流了?
3.每篇课文都写了什么?你从这些人身上感受到了什么?(课件依次出示关键词)《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在书店里品尽了“窃读”的滋味;《小苗和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从而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让我们从中得到启示;《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以书为伴,以书为侣,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我的“长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书对写作的影响。
(二)阅读概述(8)
(过渡):大家把课内的几篇课文读得非常透,理解得十分准确,体会到了“窃读”的滋味,以及作者以书为伴,以书为侣的那种对读书的无限热爱等等。在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九篇以读书为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四篇(出示课件四篇文章题目)。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让同学们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并且填写了《同步阅读》卡。请小组相互交流,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可以读一读,再讨论讨论。
1.学生汇报阅读方法:
(勾画,批注,填写同步阅读卡??)师相应板书 2.你最喜欢的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说主要内容。3.结合学生汇报引出主题。《背书》:不管周围环境有多恶劣,作者仍然坚持早起背书。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读书的执着,师出示这一主题)
《别了,语文课》描写了作者从开始的默书老不合格,到后来要移民到美洲即将离开祖国时对母语的深深的热爱。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祖国的眷恋,对国文的眷恋)
《高尔基的童年》:描写了高尔基童年时想尽方法读书,他读书的热望是谁也阻止不了的。
《生命的一部分》告诉我们: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
(小结:作者缘何对读书如此的执着,对国文如此的眷恋,对读书有如此的热望,因为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
通过大家认真的阅读,我们对这四篇关于读书的文章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请看知识树。这八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介绍了古今中外,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对读书的热爱、执着和热望,让我们从中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明白了读书对写作的影响,激励我们好读书,读好书,让书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使我们的灵魂在书的沐浴下变得充实而丰富。
(三)片断分享与精彩赏析
读了《同步阅读》教材中的这四篇文章,老师相信总有一些地方一年级下册子触动了你,让你特别的感动,或者是读了这些精彩的片段,一定有一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你想到了什么?孩子们赶快再去读一读,想一想。(学生静静地再次浏览,并拿出填写好的同步阅读卡思考)
在分享前给大家提个小小的要求,在你读之前,你应该邀请大家把书翻到哪篇文章的哪个地方,要把它说清楚。(引导学生按课交流)结合朗读重点体会: 1.《背书》(用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让孩子们读中生情,读中悟理)生汇报:老师,我觉得《背书》中的第四自然段特别让我感动。师:哦,请你给大家读一读这一自然段。(生深情朗读)师:读得真好,你是在用心读书,说说你的感动吧!
生:作者在寒冷的冬天,顶着呼呼的北风,冒着飘落的雪花,立在猪舍旁,在昏暗的油灯下背书,我特别的感动。师引读:是啊,在──冬天,起早背书──就不那么惬意,冷风从──低矮的围墙呼呼而入。为了煤油灯不被风吹灭──-我只好挡在风口。在──-昏暗的油灯下,我一边──-跺着脚,一边──背书,直到──天亮。
师生补充读:手麻了──我在背书;脚麻了──我还在背书;耳朵麻了—我仍然坚持背书。有月光的夜晚──我在背书;起风的冬夜──我还在背书;雪花飞旋而下的冷夜──-我仍然在坚持读书。师:对作者读书的情景,你想送他一个什么词?(如饥似渴、废寝忘食、苦读、执着、坚持??)师:你还有什么要说? 生:“母亲看着我冻得红肿的手背,心疼的直掉泪。”我也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师:你被作者对读书的执着精神深深的感动了。
生:作者在恶劣的环境下背书,他的身体是冷的,他的内心却是温暖的,他虽然是在苦读,他的心里却是甜的,这就是读书的魅力。
师:你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是个很会读书的孩子。2.《别了,语文课》(问中求解)
生:我觉得这一课的最后一自然段很让我感动。师:我们一起来分享让你感动的精彩段落好吗?请大家把书翻到这一自然段,一起读一读(全班齐读这一自然段)师:说说你的感受吧!
生:这一段写出了作者要离开故土时对祖国的眷恋,对祖国语文的眷恋。“多情自古伤离别”我能体会到作者离别时的诸多不舍。
师:你是一个感情丰富的孩子,作者以前也是如此喜欢祖国语文的吗?(不是)请你在文中找出作者前后对国文课的情感有什么不一样的句子或者段落,读一读,说一说。生: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第二十三自然段,前后的变化特别大,以前是在下面画画,传纸团,打瞌睡,而现在是全神贯注地听张先生的授课,忽然喜欢国语课,觉得张先生的每一句话都那么动听。
师:你真是火眼晶晶,能从这么长的文章中找得这么准。
生:以前是听到要移民到危地马拉,心里有点高兴,因为以后就不用再默书了;后来听爸爸说移民过去就没有机会学习国文了,“我”听了竟然会“吓了一跳”,想起自己顶多还有一个月学习语文的机会,“心里就难过”到后来接过老师和同学们送给“我”的书时,“心里极度难过”一直热泪盈眶。
师:是什么让作者会有这样的变化?
生:张先生送给我的一本书,让我了解了中国语文的发展,认识了丰富的中国语文,简练的中国语文和优美的中国语文,还让我掌握了学好中国语文的方法。
师:是啊,祖国的语文博大精深,这怎不使作者对祖国充满了无限深情,对中国语文充满无限眷恋。
3.《高尔基的童年》(自由表达)
生:高尔基想尽方法读书,他读书的热望深深地感动着我。师:你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高尔基对读书的热望?你最想读哪个地方,并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解答,相机引导(学生先读或邀请大家一起读,读后再谈感受)
(1)生:我从高尔基把迷路的小孩送回家,当小女孩的母亲问送他一点什么时,他说:什么也不要送,假如肯借一本书给他读读倒好”高尔基只借书,其它什么都不要,足见他对读书的热烈渴望。
(2)生:读了文章的第十三自然段,主人的抱怨,老太婆絮絮叨叨地叫骂,丝毫不会影响到高尔基对读书的热爱。让我想起歌德说的那句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而这种对话给了高尔基淡定从容地面对责骂的力量和勇气。他觉得“这些人跟他刚才在书里读到的哪些有力量的高尚的人相比,显得多么渺小和可笑。” 师:真会读书,理解得很好。
(3)生:我最想读第十五自然段,从这段话我了解到:高尔基读书达到了废寝忘食,如痴如醉的地步,他抓住一切机会读书,深夜苦读,读书是他最宝贵的精神食粮,他的眼中只有书。
(4)生:我最想读第二十二和二十三自然段,我邀请老师和我一起读。读了这两个自然段,其中的勤务兵西陀罗夫对酷爱读书的高尔基百般呵护,为他读书创造条件的情景让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使我想起了《窃读记》中那个耳朵上夹铅笔的店员,这两个善良的人让我想起老师在阅读拓展中介绍的林海音在《窃读记》中所写的一句话:“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高尔基的童年生活中不只是主人和老太婆的冷酷,还有西陀罗夫对他的爱。师:你很会阅读,能把课内和课外的内容结合起来理解,这是学习同步阅读的又一种好方法。4.《生命的一部分》(畅谈感受)师:这篇课文你想推荐给大家那个部分,它给你带来了什么?小组内交流一年级下册阅读卡中的内容)
生:我想给大家推荐第五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了这一段,我决定不荒废时间,多读书,读好书。(这一篇课文对你产生了影响)生:读了这一段,我有一种强烈的自责,为自己平时没有抓紧时间对书而羞愧。(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生:我觉得文中的第六自然段很值得一读,因为他告诉了我们怎样读书,读什么样的书。这就像一盏指路灯,给我们以后读书指明了方向。
师:会读书的孩子们,你们的智慧深深的感染了我,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师生一起大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小结: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爱书吧,让书成为你不可离异的终生伴侣。
(五)主题拓展(6)
通过今天的阅读,我们进一步感悟和理解了读书的真谛,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真正含义,激发了我们“读好书,好读书”的决心,这就是读书的魅力,他能让人心胸变得开阔,他能让人变得充实而富有。
孩子们,暑假刚刚过去,在暑假中,我们学校对每个班的孩子都推荐了必读和选读书目,能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结合你自身读书的情况谈一谈你的感受吗? 同桌之间先互相交流,再抽生谈自己读书的感受。(小结):只要我们热爱读书,走进书里去,去和书中高尚的人对话,你就会体会到读书给
你带来的无限乐趣。请看知识树,这棵树现在已经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了!相信这棵读书之树已经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并长青。老师把这一单元课内和同步阅读中的内容汇成了一首小诗,让我们把它送给所有人,引领不爱读书的人开始爱读书,激励爱读书的人更爱读书。让我们一起走进书里去。
走进书里去
我们从容地走进书里去 不用在黎明前的猪舍旁 聆听猪的鼾声 不用在寒冬里 以身挡风 在油灯下苦读 也不再有
“窃读”时的担忧和恐慌 走进书里去
我们幸福地走进书里去 与季老触膝长谈 与冰心倾心对话
和三毛一起去感受沙哈拉的魅力 再去给童年的高尔基 送去好多好多好书 走进书里去 我们足不出户
就可以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走进书里去
我们不用穿越时空 就可以漫游历史的长河 触摸“上下五千年”的文明 走进书里去
我们快乐地走进书里去 以书为伴 以书为侣
在书的天空中翱翔 在书的海洋里畅游 走进书里去
让书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我们的灵魂将充实而丰富 我们的眼睛将明亮而深邃 爱书吧
让我们走进书里去??
语文第一单元教案3篇(三下语文一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二课时3篇 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整理复习教案
★ 二年级语文下册《羿射九日》教案羿射九日的课文33篇(小学二年级课文《羿射九日》)
★ 2022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新模板设计3篇(一年级语文上册小学教材全练答案年)
★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整理3篇 部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2022高一语文必修一课文教案模板3篇(高一语文必修一导学案)
★ 鲁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夸父追日》教案范文14篇(小学语文课文夸父追日)
★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新编教案3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8课教案)
★ 二年级语文假如教案范文3篇 小学语文第二课时教案模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