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3篇(七年级地理教学总结与反思),供大家阅读。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1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我校走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改革的核心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自我价值”,促使教学过程转变为一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尽情展现自我风采的形式。在体验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运用新的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实施的课堂教学进行了重新审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如下: 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好课堂设计
现今的初中生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倘使课堂上教师不提供给他们充分的自我表现机会,往往会造成其心不在焉甚或是惟恐天下不乱的混乱局面。这样势必造成学生丧失激情,对学习提不起丝毫兴趣。怎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展现自我的平台呢?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做好课堂设计。因此,课前准备我除了熟悉地理教材,把握地理教材重点、难点知识外,还根据平时课堂中学生群体的各种表现,仔细琢磨学生群体的知识储备和综合能力等实际情况,再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好每一堂课。让学生能以“热闹”的课堂活动方式“有序”地进行学习。例如八年级上期“关于中国主要地形”这一章节的课程设计,我在这一课时的导学案中板出中国地形区的空白地图,并在不同地形区相应的位置中标上序号,让各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中国地形,并以填空方式来认知中国的地形。这样,不但让所有学生在自主的交流中运用中国地形图来认知中国主要的地形区,而且解决了多数学生因认知能力水平不高,不能独立完成地理学习任务的大难题,进而整体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参与的积极性,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走出了最关健的一步。
二、实施课堂教学, 展现学生风采
我校“三四·一”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以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而且是学生自觉做到全面参与学习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学生在生生互动中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从而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实践者和学习的主人。因此,我充分利用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各班级设立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且从每个学习小组中选一个成绩优良且责任心强的学生,担当小老师角色,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合作学习。如:学习八年级下册中国地理“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这些地理知识点时,我让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完成以下任务:
1、做好课前准备。围绕问题搜集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和中国水文图及相关材料。这一环节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让学生的合作学习有了独立思考的基础,进而学生才能围绕明确的问题、内容、方向和范围对难题或意见不统一的地方进行讨论。
2、小组成员交换意见和分配任务。小组学生就要解决的地理问题相互讨论探究,促使问题的见解达成一致,并且由小组长根据小组成员的能力高低分配难易不同的任务。如:说说我国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种植这种粮食作物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每个小组的学生经过讨论得出此问题的依据和答案后,小组长就会把第一问的回答分配给认知能力中等偏下的学生,第二问的回答分配给认知能力中等的学生,第三问的回答分配给认知能力中上的学生。这样,各小组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就会将学习内容表达得淋漓尽致,整个过程无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都能不同程度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平等交流。
3、展现学生风采。各小组的学生结合课本和收集到的信息材料来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如对上面题目的回答,第一问: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是大米;第二问:学生会结合课本提供的材料和读中国主要地形区分布图回答水稻主要分布地区;第三问:学生会结合课本提供的材料和读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和中国水文图回答我国南方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轻松获取相关知识,并产生一种成就感,进而促使学生自主自觉学习。而这时作为教师,我的角色是维持课堂纪律,1 让学生在“热闹”的课堂活动中“有序”地进行学习;再次,就学生的不足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指正。由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师生主体角色的转换,不但让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的态度越来越积极,信心越来越强,而且使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合理地评价学生,肯定学生进步
俗话说:孩子是在表扬中进步的。当今的学生,他们在自己的人际交往和现代媒体传播中,多数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观点,做任何事情都是从于自己有利于出发的。因此,小组间我采用合作学习、点评打分争先创优的方式方法进行,能够及时合理地评价学生,肯定学生的进步,否定学生的不足。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学生中形成浓厚的“赶、帮、超”学习氛围,使我们的教学不再是一潭死水。因此,在教育中表扬与批评并举,方能使学生得到更健康的成长。
总之,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2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本节课是初中地理进门的第一课,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本书第一节就为同学们介绍地球与地球仪的知识点。通过本堂课的讲授,我发现一下几点: 1.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能太多 2.上好地理课课前准备的重要性。
3、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课堂练习时间。
4、在教学中发挥巡视的作用。在学生自学以及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在不断的巡视,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并予以纠正。
5、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要强调重难点,让学生看书时有所侧重。这样才能够重点突出,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节 地球仪
本通过对本节课的讲授,主要的我的成功之处在于合理安排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简洁、流畅且重点突出;引导启发得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制造了不少课堂亮点。教学中充分利用地球仪这个直观教具和小组学习的组织方法,通过活动的形式变难为易,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掌握重点,解决难点!虽然效果很好,但细节上还需要把握,课堂秩序也需要维持好!由于师生准备尚不够充分,探究型课堂模式的特点体现得不够明显,探究的内容还没有脱离教材本身,探究的目的还没有指向现实生活。应结合学生的思维实际,创设相关情景,让学生们深入挖掘新的知识点等。
第三节 地图
通过本节课的讲授,其成功之处在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完成合作学习的内容,即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同时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也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衔接,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在教学实验过程中,注意与学生感情上的交流,从教师的教态、语言、表情等方面做到亲切,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以一种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也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1、本节课还没有带动全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排的几个学生没有融入到活动中学习。
2、比例尺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刚接触,感性认识很好,但在换算中很多同学有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比例尺的换算能力的训练。
3、部分小组的合作意识要进一步加强,今后要发挥组长的带头作用,让小组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总之,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地理所必需的重要工具。所以应使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使用地图的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注意培养学生在阅读地图、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表达他们获取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地理的喜悦。
第四节 地形图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地形图的判读”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学习难度较大。所以这节课没有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针对学生感性思维仍起主导作用的特点,借助多媒体演示一些相关生动、直观的课件,降低学生学习的困难,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效果较好。学生们都能够认真观察课件演示中的每一个步骤,积极发现、探讨问题,较快的掌握了“地形图的判读”方面的地理知识。特别是由于运用了多媒体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使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等教学重点和难点得到有效地突破。
总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去完成中学地理教学任务,是教学中的一次改革,它能给地理教学带来生机、带来活力,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形式。
第五节 疆域和行政区划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这一章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
1、通过阅读地图和课文,了解我国的地理概况,体会我国地域广阔的特点。
2、了解我国行政区划的方法,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臵。
3、在认识我国基本国情的过程中,形成民族自豪感,树立国家主权意识。
本节的重点是:熟悉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以及相对的位臵。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究和讨论,这个知识点可以说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了解并记住其中的一部分(当然不可能要求学生在一节课内全部记住34个)。能做到这一点,可以说基本达到了目的。关键是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探究精神的形成。从课堂学生的表现来看,上述的要求大部分都能够达到,有少部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六节 众多的人口
本节难度不大,在七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过世界人口的有关知识,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将本节内容分为四大块:
1、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趋势;
2、我国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3、我国人口的分布不均的特点;
4、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
5、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是否应该采取措施使东部人口大量向西部迁移。
本节内容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教学:
1、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以读图分析为主,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深刻的认识到,一定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这样就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灵活教学,这样比较容易吸引学生,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第七节 多民族的国家
本节课的内容看似简单,但越是简单越是感觉压力大,任务重,需要我探索研究的地方太多了。我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新课标对理解和把握这节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对本堂课的讲授,其主要优点是:
1、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辅助教学,补充相关民族知识,学生接受也较快,同时,也利用画面引导学生充分读图分析得出结论,用口决的形式记忆人口多的民族,巧妙解决了记忆难点。
2、本节课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老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初步做到了从“学会地理”向“会学地理”的转变。
不足之处:
1、没有将提前让学生搜集的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都展示给学生,非常遗憾。
2、课堂语言不够丰富,尤其是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应多加推敲与锤炼。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语言要再丰富多彩一些。
3、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有些小组长没有起到带头作用,这就要求老师随时指导方法,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如何在小组合作探讨中解决疑惑。
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工作学习,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将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技术顺畅地结合起来。
第八节 中国的地势 根据七年级地理基础和实际情况,学习《中国的地势》这一知识点时,我主要给学生重点知识是:
①我国地势的总体特征。②各级阶梯的评价海拔、地形。③阶梯的分界线。④我国地势的优越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以上教学,重点知识学生已基本掌握,我认为自己在以下两方面做得比较好: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讨论探究,解决了教学重难点。
2、认真组织教学,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不足之处:
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讨论不够充分。时间比较仓足。导致各组学生代表发言时,问题回答不够成熟、、语言啰嗦不简练。在时间的安排上也不尽合理,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从图中获取信息。在处理地形图上也该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看和发现,更多地从图上去认识我国的地势特征以及这种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水能等方面的影响。这样学生会掌握得更好些。
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参与课程学习,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地理运用能力。
第九节 中国的地势
通过本堂课的讲授,其主要优点是:
1、充分利用地图进行课堂教学。
2、引导思考,在思考中获取知识。
3、传授方法,以方法授以渔。存在的不足:
1、可尝试着放的更大一些,给学生更多自己的空间进行学习,老师尽可能的少说,将更多的时间放手给学生,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充分发挥学习小组合作的作用,将很多地理环节都可以让给小组来解决,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3、还可以利用对我国地势和地形学习的大好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
第十节气温与降水
本节课主要的思路:首先由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引入气候,再从气候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气温和降水),进入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国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与成因的分析,最后由气温与降水的综合特征总结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旱涝灾害。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知识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在这节课上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读图,识图。善于对地图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课堂效果看,我感觉导入顺畅自然,重点难点突出,语言表达流畅,整节课结构紧密,知识传授严谨,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析与引导上做了适当的设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学习气氛好。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知识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一些活动课题学生参与的不够充分,活动气氛需要加强.学生发表意见时,学生的个体作用发挥的不够好,不能照顾到更多的学生,有些问题应该放手让学生研究,给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加强对学生的培养。
今后的努力方向:学生读图、识图、分析与运用地图的能力及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还是比较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指导学生读图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第十一节天气
从内容涉及中就可以看出这需要考察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和生活天气常识。课的一开始,我就让大家来描述今天的天气,说说自己所知的天气现象,这也同时反映出学生在平日里、在语文作文中对天气的形容和描述。结果显示:大部分孩子能说出有关天气的许多华丽辞藻,却说不出多少的天气现象来。显然,看惯了动画片的他们也几乎从未关注过天气预报,更别提收听气象广播了。孩子们每天出门也都是听从大人的安排来穿衣,几乎不会去了解明天的天气情况而对自己的衣着进行安排和调整。幸好,他们还是能察觉到冬天冷,穿衣多;夏天热,穿衣少的这一点生活常识的,通过这也不难让孩子了解到天气的变化影响着地球上的生物。
而有关本课的知识点,学生在区分“多云”和“阴”的天气符号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我就让学生回想多云天气和阴天的状况,再把“晴”拉入队伍,帮助学生从云量多少、有无太阳这两方面对三个天气符号有了正确的认识,明确晴天少云、有太阳,所以太阳的图标表示“晴”;多云天有云,也有太阳,所以一个云朵、一个太阳的图标表示“多云”;而阴天有云,没太阳,所以两个云朵的图标就表示“阴”。这一下,孩子对三种表示云量的天气符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其他天气符号的识记打下坚实的基础。从作业情况反馈来看,孩子们都学得不错,也令人欣慰。
第十二节气候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1、导入顺畅自然,重点难点突出,语言表达流畅,整节课结构紧密,知识传授严谨,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析与引导上做了适当的设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学生学习气氛好。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知道,原来知识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课堂上,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在这节课上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读图,识图.善于对地图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并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由于多种原因,一些活动课题学生参与的不够充分,活动气氛需要加强.学生发表意见时,学生的个体作用发挥的不够好,不能照顾到更多的学生,有些问题老师不得不讲.应该放手让学生研究,给学生更大的探究空间.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在温度带对人们生活和生产这部分的教学中如果再增加些学生的生活事例和亲身感受应该会更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更加活跃.因为平时利用多媒体上课的机会不多,在使用多媒体方面还需要加强.针对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今后的教学中会把成功的地方继续发扬,不足之处加强改正,让今后的课堂上的更加完美无憾。
第十三节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本节是中国的河流第一课时,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和读图,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河流和湖泊的大致情况,记住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和位臵,并根据图表综合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首先通过欣赏我国主要河流的优美风景图片导入新课,使学生不同的河流有感性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不同河流的水文特征做好铺垫。展示我们当地的小康河、胶河图片,使学生能联系实际,从而更好地理解河流水文特征形成的原因。
在学习“内流区与外流区”这部分内容时,我主要从读图练习入手,通过查找主要河流各自注入的海洋,让学生得出内流河、内流区、外流河、外流区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填图、记图,以达到当堂巩固的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比较内、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使学生认识到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本节的重难点是内外流区的水文特征,河流的水文特征涉及水量、水位、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多个方面,这些特征的形成是受气温、降水、植被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因此首先引导学生弄清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表格归纳的形式,让学生合作探究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共同点和差异,这样使这部分知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逐渐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
在“我国的湖泊”教学中,通过画内流湖与外流湖的剖面图,提问咸水湖和淡水湖输出湖水的主要形式分别中什么?对于湖水的含盐度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得出咸水湖的湖水主要通过蒸发输出,湖中盐类物质聚集,含盐度较高。淡水湖的湖水主要通过外流河流出,湖中盐类物质随湖水排出,含盐度较低。从而进一步认识咸水湖、淡水湖的集中分布区。
本节课存在着很多不足:在语言的组织和描述中仍存在欠缺,学生已经说过的内容还有重复现象,在今后教学中要加强基本功训练,争取更大的进步;教学过程中有些环节处理不够简练,所以时间比较紧张,最后的环节没有处理完,觉得非常遗憾,也暴露出自己在课堂调控能力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部分学生仍然不能利用已学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主要河流时,让学生自己画图、填图,效果会更好;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放开多让学生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的体会是: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动眼、动耳、动脑、动笔,调动多种感官来主动学习,有效学习,使课堂更有生命力。
第十四节黄河
《黄河》这部分教材包括黄河的源流概况,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及黄河的综合治理,黄河丰富的水能资源等,内容很多,一节课要讲完、讲好必须进行精心周密的设计。为此,我参阅了许多教师的教案和教学设计,汲取了大家的经验,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本节课开头运用黄河图片和《黄河颂》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自始至终都是学习的参与者,分析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同学们踊跃发言。黄河各河段特征的学习,让同学们充分利用水利图与地形图进行比较分析,增强了同学们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让同学们针对黄河各河段不同特征找准治理措施,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各小组成员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动画演示“地上河”成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获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各河段特征配上图片录象更直观,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运用“一碗水,半碗泥”,“跳进黄河洗不请”等俗语,利于学生理解,也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提出黄河还存在哪些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分析问题更全面、更主动一些。
存在的问题: 学生分析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和成为地上河的原因时,只能找到认为的原因,自然原因说不出来,教师应加以说明。从最后的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时发现,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应用能力较差。不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地理现象和实际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再加强这方面的讲解.另外导入黄河图片为录像配上黄河颂更能体现黄河的气势磅礴;在学习黄河源流概况时应该给予学生更多一点时间,做点课堂练习更利于学生巩固;再就是有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较少。
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认真研究使更多同学积极参与的问题,积极转变自己的角色,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断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第十五节长江
本节课的设计,重点突出学习一条河流的思路,教会学生一种方法,因为是针对七年级的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较容易的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通过媒体的辅助,重点突出地理位臵与示意图的结合,让学生学会图文结合,有理有据的分析问题。从整堂课的效果来看,本节课的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讲授的内容过于繁多,没有很好的把握好学生的基本学情,没有合理的运用好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
通过本堂课,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多种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到更多地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第十六节海陆分布
通过本堂课的讲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效果
(一)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然后,教师的及时点评;再者,教师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师生互动掌握基本知识点。
(二)教材的分析、处理和学生的学情分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理得恰到好处。
(三)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自然顺畅,各环节都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心得
1、教学目标的制定不宜过大、过泛,要符合当地学生实际,要切施可行,使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实现.2、教师在备课时务必做到认真阅读教材、分析教材,要能根据教材体系和学生实际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教材处理。
3、对于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挂图展示、解读,甚至用口述加板书这种简单的教学手段,这种简单的方式是不利于现代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地理知识技能的提升,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养成。应着重以学生的读图观察、分析和动手实践、操作为主,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的理解和掌握,利于学生对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因果关联的理解,利于学生对地理奥秘的探究和发现,能给予学生很强的成就感,加深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印象,活跃了课堂气氛,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和课业负担,激发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三、教学不足
1、由于是一堂公开课教学,教师担心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或出现知识点和教学环节的纰漏,甚至怕时间安排不合理,所以课堂上有时还过于照案操程,缺乏一定的灵活度。
2、教学设计的模式化比较明显,创新的环节不多。
3、教师对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还持怀疑态度,因此,每个知识点都由教师点评,不利于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综合、概括能力的培养。
4、本课的课前准备和教学设计比较耗时复杂,对于平时的日常教学参考价值不是很大。
四、教改意见
1、本人还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习和教学经验教训的总结,养成良好的撰写教学反思的习惯,逐步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2、假如重新设计这堂课,除了保持以上提到的优点外,要在教学设计的创新性、实用性和指导性方面下功夫。
3、假如重新设计这堂课,除了保持以上提到的优点外,要在教学设计的创新性、实用性和指导性方面下功夫。
第十七节世界气候类型
本节课内容知识难度较大,趣味性差,理论性强,需要记忆和理解分析的比较多,学好这一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基础,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能力和运用能力。本堂课成功点主要表现在:
1.多媒体利用效率高:课件中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地图,比如世界气温分布图、世界降水量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各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直方图及多种景观图片等等,这大大优于传统教学方式。各种气候类型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空洞的,利用图片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图片上植被的特点,学生能感受到该气候的气温和降水的情况,加深对气候类型的认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充分感受地理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学生的兴趣。
3.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通过学生自主读书、读图,了解世界气候类型名称、分布;通过分析气候直方图,学会描述气候特点的方法,突出重点。
4.课堂提问科学合理; 5.学生读图时深入指导;
6.注重激励性评价,学生积极性高; 不足之处表现在:
1、备学生不够细致。
2、时间安排有些前松后紧。3.总结性的内容仍需给学生机会。4.反馈练习涵盖的知识面不全。
以后再上这节课时,我会摒弃自己的不足,发扬优点,争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活动,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因人因时因地而已,我要不断的在理论学习基础上调整自己的教学,使自己成为学生喜爱、家长满意、领导放心的老师。
第十八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地理是一门边缘学科,尤其是初中地理学科在整个学习课程中的非中考地位性,使学生对地理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如何更有效地把握教学目标、调控教学过程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完成地理教学的关键。由于本课内容的枯燥性和理论性太强,所以本课主要采用小组学习方式,达到培养自主学习目的;教师则通过问题的设计、分组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结合问题进行课件演示等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并表达自己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的看法和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组内和组间交流中学会自评和评价他人。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3
吐木秀克镇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七年级地理期中教学反思
本学期由我承担七年级的地理授课任务,由于是初次承担地理教学任务,任务颇重,并且面临着诸多挑战。地理对我校七年级学生而言,学习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较之于语数民,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地理为何物,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地理,先要让学生了解地理,让他们懂得何为地理,才能明白该如何去学习。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始终是似懂非懂。
为此,作为一名民校地理授课教师,要采取新教法,拿出新方式,做出与实际相符合的标准要求,才能提升学生地理学习成绩。前半学期我采取的办法是,尽量按照考试标准来,上课多讲地理原理,讲深讲透,伴随着一些地理故事,让他们更了解地理,喜欢地理。在课堂上,努力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多次强调,带着问题思考,如上课不懂的地方,学生有疑问,下课来问我,带着想法师生平等对话,热烈交流。
地理是一门伴随着他们未来五年或者更久的学科,故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多次提醒学生课堂外多看地图,了解地图。为此,在闲暇时,我坚持进入各班,发现了解问题,并提出纠正方法。对于学生作业问题,及时批阅,每周两次,及时讲解,让学生跟上节奏。
经过过去半学期的努力,在期中考试后,分析七年级4个班的成绩,内部相比有好有坏,但是总体并不理想,平均分太低,这可能与我教学不当有关,但我明白不能放弃,重要的是在后半学期如何改进教法,如何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因此,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多思考,多请教,争取早日改变我所带四个班成绩落后面貌。
在前半学期的教学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一、个人方面
刚从事地理学科教学工作,经验不足,对学生的管理不到位,没有使学生形成地理学习的兴趣感。
在备课上,备学生上,没有真正去了解学生水平、兴趣、能力,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差,以后要多加关注。在教学上,学习管理方式简单,课堂纪律差,没有掌握良好的方法,课堂效率低。在作业上:作业批改不够认真、详细,没有做到按时讲解,教学进度与作业进度有差距,导致作业完成情况不理想。课后,虽然制定了培优补差计划,但是跟班力度不够,辅导时间短。
本次期中考试,我对于学生水平认识有不足,试卷思考题多,难度大,太灵活。
二、学生方面: 学生的国语水平差,基本功不够扎实,导致听课较为吃力,对课文的内容掌握不够好。学生字词积累量少,导致地理专业一些词汇无法理解,加之我讲课速度较快,使学生不能很好理解。
大部分学生面对地理习题,读图思考能力不强,不能正确审题,回答问题效果差强人意,而且部分同学简答题空白,多数同学回答问题不够理想。
针对以上情况,我积极进行反思: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把课堂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相结合,讲练结合,强化地理运用能力,力争全面提高学生应考能力。
故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做好课堂教学工作
(一)强化基础,扩充知识
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根据学情备课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前,让学生必须预习本节课内容,初步理解,理解课本课文基本内容,教师再点拨指导,这样学习效果会更好。
教师在上课期间,要抽出时间讲练习,把刚讲过的知识点同习题紧密联系,并且作业要及时检查,做到作业日日清,一定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课本知识。
(二)读图思考,提高分析能力
地理最重要的,就是审图。除了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外,还要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多看图多思考,看各类地图,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还应有目的引导学生阅读重要地图,引导学生感受地图的魅力,把握地图的“语言”,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
二、做好学生教学规范
(一)素质教学,强化提高
强化学生的识记能力,不能上课记下课忘。让学生多观察,多运用,从生活中找灵感,教学贴近生活,从家乡天气到气候、从常见食物到地域特色,从出门方式到交通工具等,教师都应认真引导学生,把教学落到实处。教师要把批改和评讲相结合,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及时弥补不足。订正错误后,最好让学生再次温习回顾,对该生是鼓励,对其他学生是榜样。
(二)培养学生学习风格 1.形成特色地理教学风格
加强自身能力,提高教学技能。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精神饱满,教学方式要因地适宜,让学生有效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加师生互动环节,使学生受到感染,积极主动的学习地理,时间一长,学生的地理成绩就会提高。
2.努力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地理
地理学习要形成规范,作业练习在后半学期中要定时,让学生形成自觉做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养成习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地理学习成绩。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多方位多角度地采取有效的方法,巩固基础知识,并且加大与其他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
吐木秀克镇第一中学
何 昕
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3篇(七年级地理教学总结与反思)相关文章: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12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目标)
★ 七年级上册班主任工作总结2篇(7年级上册班主任工作总结)
★ 七年级上册地理的教学计划人教版3篇(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任务及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