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说课稿3篇 1和许多说课稿优质说课稿,供大家阅读。
说课稿1
第一方面、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了两则科普小短文,再次激发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打扫”森林》讲述的是林务官的一纸命令给森林带来了毁灭性的灾害。《人类的老师》介绍了科学家们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运用于发明创造。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以及生物的特性,从中受到启发,才能科学、有效利用大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
这两篇虽然都是说明文,但在语言特点上有所不同,《“打扫”森林》的语言生动活泼,而《人类的老师》则平实简明。
2、学情分析: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学生热爱自然的情绪上涨,初步学会理性的思考。以文本为例,从自然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因此,本课是学生自主运用对话文本的方法,在读中感悟,进行适当的语言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3、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课文特点,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点,以新课标阐述的理念为背景,预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A.默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全文。
B.运用前两篇概括内容的方法,概括本课两则短文的主要内容。
C.抓住重点语句的学习,加深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和启发,激发学生对仿生学知识的探索兴趣。
4、教学重难点;为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迁移学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而深层次地领悟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和启发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5、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仿生学的相关信息等
第二方面、说设计理念与总体教学思路
1、以上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制定是贯彻了以下教学理念。
识字。借助拼音,降低要求
略读课文中的字词教学不作重点,主要体现在字词朗读不作检查;字词理解不作重点;字词赏析不作要求。
应用。以点带面,迁移运用
略读课文教学要把握好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略读课文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
粗略。抓大放小,有所侧重
略读课文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大胆取舍,突出重点,有所失而有所得,一课一得,得得相连。
自主。放手阅读,体现个性
引导学生自主地选择,自主地学习,自主地评价,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
2、为达成教学目标的总体思路: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朗读提示,把握目标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课题入手,解决难点
五、总结收获,练习写作
六、布置作业,积累沉淀
第三方面、教学程序
为了把预设目标落到实处,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共分几大板块。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加强单元整组教学的意识,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写法的作用。】
二、朗读提示,把握目标
浏览“阅读提示”,概括这节课的任务,(内容 启发 积累)交流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参照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的要求和方法,这样的方法更有实效性。】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借助拼音读通全文,发现本课在形式上的特点。
2、浏览全文,完成第一个任务:短文讲了什么内容?
【预设:如何将一篇长长的文章浓缩为精炼的几句话?】
从《自然之道》的内容的概括找到启发,套用格式:___________的故事,告诉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简单地说,它讲的就是人与自然怎样的关系?人(破坏)自然,这个启示是种“警示”
同样,《人类的老师》可以参考之前学习的《蝙蝠与雷达》概括内容的方法:
从__________________得到启发,解决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简单地说,它讲的又是人与自然怎样的关系?人(利用)自然,这个启示是种“启发”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概括文章内容有点困难,借助已经学过的方法进行知识的迁移与运用,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把文章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提炼为“破坏”与“利用”,把启示解读为“启发”与“警示”,这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本质的理解。】
四、课题入手,解决难点
1、读小标题,提出困惑。学生能自己解的小问题先解决,留下大问题一起探讨。
【设计意图:文章的题目就是学习的的切入点,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挖掘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这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就是阅读文本的兴趣。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深究,对简单的问题可以粗略带过,抓住那关键的,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问题加以研究,把时间用到刀刃上。】
2、圈圈重要的字、词,画画感受深刻的句子,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帮助自己解决剩下的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教会阅读方法,尝试自主解决问题,这样对文本的解读才会更加深刻。
3、交流时:用图示法理清生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设计意图:理解生态失衡的内在原因是领会启示的关键。用图示法将长篇大论的文字提炼为几个关键词,再画上箭头就能清楚地表示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其中蕴含的道理就一目了然了,深入浅出。】
五、总结收获,练习写作
1、谈谈从一篇短文中获得的启发,也可以谈谈整篇文章获得的启发。
2、归纳本单元表达启示的思路:故事+分析,问题+动物优点+效果,以及用设问句连接故事与分析,问题与动物优点,承前启后,过渡自然的方法。在交流搜集到的仿生学资料后,仿照《人类的老师》写一个片段。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的写作特点进行梳理,教会学生写作表达的思路与方法,使学生将从精读课文所学到的“法”有用“法”之处,做到有机会学以致用。】
六、布置作业,积累沉淀
第四部分 主要特点
我崇尚的是简约的语文课堂,将略读课文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大胆地、自由地、主动地感知文本,凸显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扎扎实实地从听、说、读、写的基本功练习与运用开展教学互动,努力实践语文教育的“三实”——朴实、真实、落实。
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对诗歌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现代诗人艾青的一首带有自传性的叙事抒情诗。诗人通过回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倾诉了对乳母深深的怀念与感激。
“新课标”对鉴赏文学作品要求:“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够得到感染与启迪”。根据这一要求及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与强调,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把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在其中所体现的真挚感情。鉴于本诗是叙事抒情诗,即通过撷取生活中一些典型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来表达诗人情感。因此,抒情是本诗的侧重点。因而把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同情、赞美、讴歌之情,定为本课教学重点
2、体会诗歌中对比、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探究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作为教学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二、说教法:
对于教师的作用“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点拨是重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这堂课我借助多媒体的手段,将“现代诗歌赏读方法”贯穿课堂,运用朗读法,点拨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探究,期望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1.这首诗较长,又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文,教学中要予重视,课时上要多费一些时间,既要指导学生弄清诗中所写的内容(包括人物、事件和思想感情),更要把握作品的主题
2.要突出朗读教学。这首诗是诗中的精品,非常适合反复诵读、咀嚼。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在读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或诗人的生活经历,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要注意的是,诗歌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学生自主阅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三、说学生:
1. 由于本文创作的时代、背景离现实较远。而如今的独生子女已经习惯接受“恩赐”, 对父母的疼爱视为理所当然,很有必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介绍自己喜欢的一首歌词,要求主要有两点:一是介绍一首歌词的内容,二是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通过此次活动,调动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的水平。
3.要求学生以抒发自己真实的感情为目的,模仿课文的形式,写一首诗。题目、内容等方面的自由度很大,但在七年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形式上的要求。因为要求写自己的感受,所以这次习作的个性化更强,教学中应注意。
四、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这首诗是作者艾青的成名之作,也是他走向世界诗坛的起点。本文是一篇传统课文,具有永久的价值和魅力,我们应从鉴赏重点“情感与意象”入手,既要品人,又要品文。从诗人感情变化线索来看,这首诗以诗人在铁窗中看到飘飘雪花触动诗情开始,追忆儿时被大堰河养育的往事和大堰河的艰苦劳作与悲苦命运,到最后的真挚怀念和热情赞美,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理清诗的抒情脉络,有助于把握大堰河这一形象。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大堰河这个形象的当代意义。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从情感态价值观方面要让学生有启发,有收获。在艺术形式方面,可重点向学生讲解这首诗所运用的大量排比句式和重叠反复手法对于加强抒情效果的好处,还可适当讲解诗中运用的大量描述性意象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讨论分析——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写作背景
2.作者身世凄凉而孤独、大堰河身世悲苦而善良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播放本诗朗读录音带,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2.学生试读,除要求准确、清楚之外,还要注意表达出本诗的节奏和旋律。
3.理出本诗的抒情结构,初步说出大堰河形象特征。
第一部分(1─3节)怀念与痛悼——身世悲苦低微
第二部分(4─8节)眷念与感激——勤劳善良无私
第三部分(9─11节)同情与控诉——命运悲惨
第四部分(12─13节)讴歌与赞美——灵魂高尚
三、深入研究,体会构思特点,分段朗读,揣摩体会诗的节奏和旋律
1.诗人在构思本诗时,把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时而记人写事,时而直抒胸臆;时而回忆历史,进而直面现实;时而写保姆,时而写诗人自己;时而详写,时而略写,任意挥洒,无拘无束。请学生举例说明。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作归纳
2.朗读提示:
第一部分:第1、2节充满怀念和同情,语调舒缓。第3节,感情沉痛、悲哀,语调低沉、有力。
第二部分,着重写回忆,感情上时喜时悲,变化不定。朗读时也要随之节奏多变,构成变化多端的旋律。
第三部分,写大堰河死的凄凉,节奏应放慢。
第四部分,是献给大堰河的赞美诗,感情炽热,因而要节奏强烈,旋律加快。最后一节,诗人的感情已走向高潮,朗读时也应热情奔放,把火山喷发似的感情传达出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对作者艾青做了大致了解,初步体会了诗歌的韵律节奏,初涉了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反复朗读,对诗歌的层次及层意有了基本了解,理清了诗歌的结构。
五、布置作业
课外反复朗读课文,注意思考作者从哪些角度对大堰河进行塑造这一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新课标”对鉴赏文学作品要求“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够得到感染与启迪”。
【教学过程】
(一)人物形象———性格美。
1.勤劳淳朴的崇高品德。
2.宽厚善良的慈爱精神。
3.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审美情趣———悲剧美。
(三)借鉴艺术———色彩美。
(四)语言形态———修辞美。
1.排比———酣畅淋漓地倾泻感情。
2.对比———突出主旨,深化诗意。
3.反复———一唱三叹,回肠荡气。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1.分析大堰河的形象 2.分析诗歌的表现特点
【教学过程】
一、讨论分析大堰河形象
1.布置预习思考题:
(1)从哪些地方表现出大堰河对诗人有慈母般的爱?
(2)大堰河的勤劳纯朴、宽厚善良、只求奉献的精神品质在哪些地方表现出来?
(3)为什么说大堰河的形象意义决不仅仅是对大堰河个人的讴歌与赞美?
(4)本诗除了通过对大堰河形象的塑造进行抒情外,还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进行抒情。这具体表现在何处?
2.根据预习提纲,学生自学,再分小组讨论。讨论后,每组派代表一名回答一题,经师生评议、补充,统一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讨论小结:
这首诗选择了大堰河若干生活片段,一系列细节,多侧面地展示了她丰富的个性。大堰河勤
劳纯朴、善良无私,在她身上概括了千百万劳动妇女的共同品质,她的悲剧命运很有典型性。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愤怒控诉。
二、激活思维,探究阅读(学生自由发言,答案不尽一致,但只要有闪光点,教师都给予肯定和赞许)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对重点问题的探讨进一步了解了人物形象和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并分析了该诗的艺术特色。这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但并不排斥叙事,甚至是细节描写,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充分体会诗人满怀的激情。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此诗一大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并学习这些修辞手法。
四、布置作业
复习课文所学,联系生活现实,给母亲写首颂歌。
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它是华师版的《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一章第七节的内容。教学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本节课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WORD排版知识的延伸和拓展,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到WORD作为一个优秀的办公软件,不仅可对文字进行处理、还能实现对图像的处理,本节知识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面知识的学习。
重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因此让学生掌握插入图片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而在对图片的调整和编辑的操作中学生容易出错,掌握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图片的调整编辑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目标分析
我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其中教师应特别关注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播放)
(1)知识目标:
让学生熟悉插入图片的各种方法。初步掌握调整图片、编辑图片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精神,提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宣传单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对湖北关注,对家乡热爱的情感。
三、教法分析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分层教学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为此在授课时,我首先通过观看运动会比赛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的主题任务——为省运会制作宣传画单,在完成这个主题任务过程中,再给出一个个小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已动手,自主探究,以任务的方式再次激发学生兴趣,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四、说学法
在这节课中学生主要用到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尝试操作——自主创造——作品展示”。学生在完成每个任务的过程中,总是从思考讨论完成任务的办法开始,在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探究验证的基础上,完成任务,最后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五、说教学准备
1、带多媒体系统的网络教室。
2、多媒体教学课件。
3、学生预先分组,并确定组长。
4、将运动会比赛的相关资料及图片存放在学生机D盘。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情境激趣,引出主题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三)实践运用,提高发展
(四)展示评价,归纳总结
第一环节:情景激趣,引出主题
首先,我播放了前几年前的奥运会录像片段,同学们看到赛场上运动员飒爽的英姿,场下啦啦队摇旗呐喊的情景,一定会无比激动,此时,问道:“多么精彩的场景,同学们想不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运动会,让更多的人受到运动会顽强拼搏精神的鼓舞呢?那么,今天我想请大家当一回设计师,用我们所学的WORD软件为运动会设计一份宣传单,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体育活动的魅力!好不好?”
同学们的激情一下了被调动起来,使新知识的学习成了学生内心的需要,从而使这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二环节: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同学们的激情被调动起来后,个个跃跃欲试,紧接着有一些同学会由喜悦转为疑惑:“怎样为运动会作宣传呢?”
这时,出示两个文档:“看,这是老师为省运会设计的宣传单,哪种宣传效果更加形象生动,更能鼓舞人呢?”
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带图片。我顺势提出第一个任务
任务一:同学们自已动手试一试,如何插入图片?
任务提出后,同学们思考讨论,我提示学生插入图片要使用插入菜单,让学生自已动手实践,看看谁最先找到插入图片的方法,这样意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
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水平不一,有些同学不仅很快就找到了插入剪贴画的方法,还找到了插入其他图片的方法,但是,也有少数学生不能完全掌握,这时,我请已学会的同学担任小老师,指导其他同学,并鼓励同学走上讲台为大家分别演示插入剪贴画和插入其他图片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能的机会。
然后,我利用事先做好的课件,演示操作步骤,归纳操作方法。
这样做,既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又强化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通过学生的演示,教师的归纳,学生们都能将图片插入到文本。紧接着我找出几张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广播软件进行展示,我首先对这些作品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请同学们议一议如何使这些作品更加完美,同学们畅所俗言,对于同学们提出的建议,我归纳成3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1:如何改变图片的大小?
问题2:如何移动图片的位置?
问题3:如何调整图片和文字之间的位置关系?
这3个问题成为了3个新的任务摆在了同学们的面前,我让学生可根据自已能力的高低选择1个或多个任务进行探究,并尝试操作。这样采用分层教学法,既让能力高的同学充分展示自已的才华,也可让能力较低的同学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得全体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同学们在操作前,我这样提示大家: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通过1、教材的阅读。2、回顾以前图画程序中图片的编辑来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对于个别同学遇到的问题,可以让小组中会操作的同学传授方法,开展合作学习。对于大部分同学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则进行启发引导。在我的预设中,“在‘嵌入型’的文字绕排方式下不能随意移动图片的位置”将是同学们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难题,因此,我有意在屏幕上演示,并质疑:“图片为什么拖不动?看谁能帮帮我?”这时,师生共同探究,得出正确的方法。
然后选几位同学将屏幕上的几幅作品进行完善。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强调。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突破了对图片进行调整编辑这个难点。
在这一环节,同学们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解决了问题,学生的角色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好奇心也随之得到满足,动手实践的得与失,不再是作品的好坏,而是“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
第三个环节:实践运用,提高发展
在学生掌握新知后,我设计了一个以小组为单位来为奥运会设计一份宣传画的比赛,制定比赛规则后,给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创造,充分发挥自已的灵感和特长,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团结协作的力量,以比赛的方式,使孩子们的兴奋点再次激起高潮,不知不觉中使知识得到了巩固。
第四个环节:展示评价,归纳总结
在这个环节里,利作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优势,将小组中比赛优秀作品传送到教师机,我利用事先做好的模板,快速地将这些作品做成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既可以相互学习,交流心得,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又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兴奋,被认可的满足,品尝到学习的快乐。
在我结束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时,我将请同学们对这节课谈谈自已的收获,目的在于让同学人回顾教学过程,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加深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最后,我会说:“今天已经成功地为此次奥运会设计了宣传单,但还不够完美,如艺术字的使用,背景的设置等,这些知识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学习。”给学生造成学习的期待心理,激发他们下阶段的学习热情。
七、评价分析
本节课以任务为主线,有意识地留给学生适度的思维空间,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容为一体。鼓励学生大胆上台演示,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教师将从多方面给予评价,同时,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自评,互评,从而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八、设计思想
本节课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同学们都十分关心的奥运会为切入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对本堂课进行整体把握,放手发动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探究和创造中来,从而享受到创造的快乐,体会到学习的轻松,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我相信,通过这种快乐的教学方法,学生们一定会更加喜爱信息技术课,爱上富有魅力和新奇的自主创新的学习方法,那时,真正解放的.不只是老师,还有广大的学生。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敬请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稿3篇 1和许多说课稿优质说课稿相关文章: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范文4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说课稿3篇(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