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型学习小组模式总结[定稿]3篇

时间:2022-10-15 11:06:14 工作总结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合作型学习小组模式总结[定稿]3篇,供大家阅读。

合作型学习小组模式总结[定稿]3篇

合作型学习小组模式总结[定稿]1

  构建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景泰县寺滩乡九支小学

  一、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研究背景

  随着我乡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学生生源逐渐减少,班级授课更趋于小班化的教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实行小班化教学,使教师与每一位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合作、帮助机会,学生课堂上动手动脑的机会大大增加,使教育面向每一位学生的教育思想变为实实在在的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活动和提问,使学生的想象力、动手动脑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及团队意识都逐步加强。

  小班化教育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时间、精力相同的情况下给每个学生以更多的关心和个别化辅导,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个体学习机会,更充裕的活动时间和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小班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更好的展示。个性的发展是创造的基础,也是现代教育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因而,现代教育呼唤着“小班教育”这一反映以人为本、关心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又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

  所谓“小班”就是指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小班教育”,指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即在学生较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学生人数的减少,使教育活动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如教育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变化;如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活动密度、活动强度和活动有效度等的变化;如师生互动关系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加或增强;如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评价等会发生全新的变化等等。此项实验,就是探索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上述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走进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可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达到交流与提高的目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为此,我校提出研究课题,探索小班化教育中提高质量的途径,充分寻觅和利用小班化教学的优势,深入、持久的研究和实践,促使学生素质更全面的提高,使小班化教学无差生,也让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真正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

  二、研究现状述评

  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4人),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三、研究的目的、意义

  目的:

  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就是以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创新精神为主要目标,以“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论”为理论根据,以小班化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程序,在本模式的应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结合本校的办学条件、以及学龄人口特点,并考虑到小学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力求为学科教学的应用做贡献。

  在小班中采用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主要是依据儿童本身的学习特点。我们知道: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经历,都能获得经验,但我们应当关注的是学习经历和经验的性质,是接受学习的经历,还是探究学习的经历,是获得间接经验还是直接经验。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带领学生走一条认识的捷径,片面追求知识传递的高效,以至学生的学习经历中,直接经验太少,更谈不上学生与别人的合作、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怎样为儿童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使儿童在活动、交流中轻松愉快地自主学习,是本实验研究的主要目的。

  因此,结合我校的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迎难而上,使“合作互动”这件事坚持做下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的脑和手都动起来,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而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改变旧有的单一的接受式的模式,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小班化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态化的弊端,为师生互动创造良好条件,与大班相比,师生互动空间更大了,每个学生得到老师的关注和有针对性辅导的机会增加了,学生参与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时间充裕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辅导,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变成了实现。

  首先,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学到真正的技能,通过试作及巩固练习的训练,学生掌握以主题为中心的结构性基础知识。这种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广泛迁移,使学生真正把知识学活。另外在学生评价反思中,领悟到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坚持做到叶圣陶先生所言“教育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育”。

  其次,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确立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价值观。教学中使学生养成自主创新意识。课堂上教师同学生平等和谐相处,并积极为学生学习创设环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目的,使学生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学会自主创新,掌握学习方法,同时培养严谨科学、崇尚真理的良好素质。

  再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参与、互助、民主、团结、合作、竞争、交往的道观念和现代意识。另外,发挥小组活动互动功能,尽可能长时间的照顾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有提高。

  四、研究的对象

  此课题选取本校二-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科目涵盖语数英三科。

  五、研究的内容

  我们对“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的内容作出了如下定位:

  1、我校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及其常见问题分类

(1)我校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2)影响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相关因素

(3)针对不同学科怎样对“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研究

  2、我校“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教学中的典型案例

(2)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寻找“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3)根据“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现状分类,研究“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

  3、“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评价标准

  六、研究的过程、人员分工、保证措施

(一)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有关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的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设计并修改完善课题标准,通过课题论证。

(二)实施研究阶段(2014年3月—2014年12月):

  1、采用调查研究法、谈话法和观察研究法对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搜集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分析原因,撰写调查报告。

  2、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结合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具体研究,广泛收集案例,结合典型案例探究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教学设计,设计评价标准等。

  3、采用内容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经验,积累具体研究资料和成果,积极探索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应用的方法。

  4、研究策略:

(1)教师要营造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人文环境

(2)根据学生的智力、兴趣、个性等方面的特征合理调配小组成员

(3)处理好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和教师适时有效指导的辨证关系

(4)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辨证关系

(三)总结阶段(2015年3月——7月):

  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等。全面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析总结课题研究情况,汇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编印论文专集、案例集、评价标准,进行课题结题鉴定、汇报活动等。

  人员分工:

  课题组组长:缪占雄,负责学校工作的总体协调和全面监控,并组织实施。

  课题组组员:

  肖生军,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五年级数学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全面指导协调该模式的实施工作。

  李晓晓,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四年级数学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龚

  越,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三年级语文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

  张晓伟,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二年级语文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

  陈尚翠,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三年级英语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马园林,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三年级英语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保证措施:

  1、争取学校领导和有关方面专家的支持。

  2、收集相关资料供研究人员的学习和研究。

  3、组织研究人员学习,举行一些讲座,提高研究水平。

  4、争取一些研究经费,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七、课题管理(前期、中期、后期或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阶段成果及最终成果

(一)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2013年9月—2013年12月收集整理有关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设计并修改完善《 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课题方案,通过课题论证。

(二)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4年12月)

  按计划进行研究,由教研组长负责各阶段目标的实施,课题组每月做一次阶段性总结,整理案例,从中探索规律,反思教学设计程序与实际效果,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为 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积累实践资料。学期末,对教学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分析典型案例,撰写出阶段性的研究论文。1、2013年9月—2013年12月:分析现状

  2013年9月:设计课堂教学现状调查表、调查问卷。

  2013年10月:对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进行单元认知水平检测分析,对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分析原因。

  2013年11月—2013年12月:收集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应用研究的相关因素的论文,撰写“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的现状分析”调查报告,为下一步研究做好准备。2、2014年3月—7月:探究方法

  2014年3月:教师充实培训,提高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能力,明确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要求。

  2014年4月:进行教学研究,积累各年级段教学案例,分析案例,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反应及时反思。

  2014年5月:收集案例,集体交流研讨。3、2014年6月—8月:初步设计评价标准,总结方法,组织中期汇报。4、2014年9月—12月:验证实践,进一步探究方法

  根据目标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具体研究(具体化如每周一课,每人一课等),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教学设计和实施等。

  2014年9月: ①针对某一学科进行教学设计,②进行实践,③组织交流研讨,探究应用方法。

  2014年10月:对各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整方法。

  2014年11月—12月:继续进行教学实践,对调整的方法进行验证,收集应用方法和途径的有关论文,继续完善评价标准。5、2015年3月:总结方法和途径

  收集案例、课堂教学设计,经验论文,积累具体研究资料和成果,总结出有效方法及途径,完善评价标准,组织中期汇报。

(三)总结阶段(2015年4月—2015年7月)

  2015年4月:全面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析总结课题研究情况。

  2015年5月:编印《论文汇编》、《案例集》、《各年级段评价标准》。

  2015年6月—7月:汇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报告,进行课题结题鉴定、汇报活动等。

  最终成果:

  1、论文集和案例集。

  3、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

  4、《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报告

合作型学习小组模式总结[定稿]2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打造学习共同体,四步建组:

  第一步,科学分组,构建自主管理组织 第二步,培养习惯,营造和谐文化氛围 第三步,建章立规,构筑激励评价体系 第四步,跟踪运行,实施持续优化培训

(一)科学分组,构建自主管理组织

  小组学习模式最终目的是发挥“动车组效应”:每个学习小组就是一节带动力的“车厢”,教师和小组长就是一台台学习的“动力机”。那么怎样科学分组呢,要把握“六要诀”:荐-演-定-分-调-排。

  1.荐。可以采取自荐或他荐的形式,推荐出学习组长候选人,候选人不少于小组数的2倍。

  2.演。候选人以“假如我是班干部、组长”作为主题发表演讲。

  3.定。确定组长的办法通常有两种。一是正副组长的搭配式。根据学生的发言,班主任和班委会成员共议,最终确定出6位正组长和6位副组长。正组长是学习组长,副组长是行政组长。二是组长与学科组长搭配式。正组总体负责,学科组长具体负责本学科的学习。

  4.分。召集12名正副组长,对组员进行分配。根据划分的依据(参照学生成绩基础,并结合其他因素),将其余同学排序,均分到各个小组。这一点类似于学校里分平行班的做法。

  5.调。学生分配往往要做适当的微调,如男女生的比例,科目的平衡,学科的搭配,性格的差异,学生能力的差异。一段时间后,老师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如组长是否与组员团结,组长的管理能力等,有时是组长与组长之间的互换。

  6.排。各小组长把各组的组员召集起来,进行小组内排位,组内的每个同学的集体位置由正副组长决定,但常常是中间是弱势学生,左右两边是中等生和优等生同等层次的学生对坐。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对学结对帮扶。

  除了上面提到的分组方案外,还有其他可行的分组方案,比如对大班额的(60人以上)可以在小组数量上划分为9个小组或者6个小组,组内再分亚组,并分设组长。

★分组原则:同质结对,异质搭配,组间平衡,稳定可贵。图例详解见PPT。

  这样分组的优点:人员分配的公平性;小组机构的健全性;组内分工的合理性;小组评价的导向性。

  在分组的时候,细节考虑有:家长职业,收入,家庭环境,家庭学习环境,性格,气质,学习风格,思维类型,创新意识等。

★实际安排座位模式减PPT。根据教师的大小,学生年龄特点,学习内容等情况进行座位摆放,必须有利于师生,课堂活动。

★组内管理:自主管理,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与方法这三驾马车带动起整个班级学习。

  1.管理团队:正组长:学习监督,卫生监督。副组长:纪律监督,评价监督。2.学习团队:语数外学科代表各1个,政史地四个学科1个,理化生1个,音体美1个。3.学习小组组长的选拔与培训

  小组长的选聘方式有毛遂自荐、教师指定、组员评选、竞选等。小组长不是终生制,要慎重选择组长:首先考虑学习成绩,成绩在小组内要处于中上等,但并不一定时学习最好的,一般由A或B层次的学生担任。重点考虑其组织能力、责任心、服务意识和威信等因素。

(1)定位:小组领导者、教师助手、学习领袖、灵魂。

(2)要求:①态度积极、率先垂范; ②自身标准高、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③性格外向、乐于助人;④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强;⑤集体荣誉感强。

(3)培训:①新生入学教育或军训期间时,通过采取一系列活动“赛马”,择优聘用;②班主任定期培训(组织管理方法、小组激励与评价方式);③科任教师不定期培训(课堂流程、导学案检查批改);④借助舆论和小组长论坛(两周一次座谈、每月评选优秀小组长。

★正组长的职责

(1)负责本组全面工作。组织协调组间、组员、师生关系。领导全组搞好分工,团结全组,拼搏学习,管理全组和谐规范。

(2)小组长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组织同学,打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团队,勇敢的担当起学习小组的学习领袖角色。

(3)组织领导本组成员积极参加班各项活动。

(4)管理全组组员有序地进行预习、讨论、练习、探究、展示等各环节的学习活动。

(5)协助班主任落实激励活动,落实小组建设的各项举措,对本组组员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各学科的教学情况及时向班主任汇报。

(6)小组长要负责维持本组同学的学习纪律。★副组长的职责:

(1)协助组长进行组内各项管理工作,当组长工作较多时,要主动帮助承担部分组织工作。

(2)侧重抓好本组学习行为规范,卫生纪律登记、督促,上传下达工作。★学习监督:

(1)负责各学科作业的收交、发放,作业纠错的督促、检查,要及时检查小组成员课堂学习情况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学习内容要求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2)检查、督促小组组员的导学案、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跟踪指导。(3)对小组内的待优生和学困生组员进行帮扶将本组共性的疑问收集整理,向任课老师汇报。

★纪律监督:

(1)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纪律情况,并做到信息反馈工作。(2)督促组织遵守公约与规范。

(3)记录本组重大违纪现象并积极反馈给班主任。★卫生监督:

(1)关注生活班长的卫生值日安排,督促值日。

(2)定期做好本组内组员的个人卫生检查,保持好小组的环境卫生。(3)督促本组组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评价监督:

(1)要建立起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制度,每周公布、总结一次,以督促小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2)认真记录平日班级奖励、惩罚情况,每周定时把学习、思想、纪律、作业收缴等情况汇总,评出每周“优胜小组”、“优胜宿舍”,贴上红旗,负责周末班级量化评价工作。及时评出优秀组长、优秀科代表、最佳表现奖、优秀个人奖、黄金搭档、展示高手、点评专家等。

(3)坚持及时性、客观性、公正性、激励性、团体性原则,保存好各项量化成绩,以备评选月冠军、学期冠军等。

★小组内学科代表的职责

(1)负责本组各学科工作,安排预习、展示、反馈学习任务,及时汇总本组发言情况,反馈本学科学习效果,做好各学科科代表及老师的小助手。

(2)负责本学科导学案的收发,并及时上交班级科代表;组织本学科的小组合作学习;对本学科导学案的组内互查并进行组内评价;及时与班级科代表沟通反映同学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二)组内习惯的培养——好习惯成就一生!1.工作中的习惯、21天效应(见PPT)

  当代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初步形成习惯,重复90天就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人们称之为“21天效应”。

  未成年人可塑性极强,其年龄阶段正是培养好习惯,促进良好操行养成的关键时期。可以采取 “日行一善”、“周明一理”、“月养一习”的养成教育三环节模式进行操作。

(三)构筑激励评价体系

  1.组内有公约:教室公约、宿舍公约、小组公约

  2.做事有规范:自主学习规范,合作学习规范,课堂展示规范,当堂反思规范。

  3.各环节实操口诀

★自主学习实操口诀:导学案是法宝,自主学习为向导;明确目标读教材,疑难问题勾画好;多途径查资料,重点知识要记牢;学后思不可少,自我总结步步高。

★合作学习实操口诀

  小组讨论我参与,耳口手脑都用到;发言紧紧扣中心,主动交流秩序好;他人不会我支招,质疑论证求高效;分工合作实在妙,共同进步齐欢笑。

★课堂展示实操口诀

  我自信我最棒,课堂处处来亮相;胸挺直头高昂,面带微笑喜洋洋;吐字清声洪亮,脱稿不再看纸张;展示完快退让,小组评价记心上。

  提醒:激励是最好的管理,所以,课堂上要事事有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上课教师评价等。

★小组评价和班级文化要统一(见PPT)★评价具体操作

  1.小组积分制。发放“优秀小组”流动展示牌,整体搬迁,座位移至前方。2.个人评星。展示之星、点评之星、质疑之星、帮扶之星、写板之星等,给学生发证书,给家长发贺信。

  3.集体优秀特别奖。连续三周获奖的小组,进行物质、特殊活动等奖励,如参观、看电影、聚餐等。

  4.个人积分兑换奖。用个人的积分兑换书籍、兑换参加活动的资格、兑换前排座位、坐老师的位子、减少作业量等。

★如何运用评价机制

  采取“常规管理(纪律卫生、任务完成)+课堂管理(自主合作展示达标)”相结合的方式。每节课统计,每天小结,每周总结,每月评比,学期表彰。加大表彰奖励措施:分精神奖励、荣誉奖励、物质奖励等。

(1)每周汇总一次,并评出优秀小组和小组长,黄金搭档,下周归零,重新计算。依据一周分数评选出冠亚季军和优秀个人,小组座位前移至中央,团队照片上荣誉墙,保留一周。尽量制造惊喜,营造良好氛围。

(2)年级组每月汇总一次,下月归零,重新计算。评出优秀小组和小组长、优秀班集体,并给予适当奖励。尽量多层次,多角度进行表彰宣传(如受表彰小组以及优秀学生的照片上荣誉墙,保留一月等),起到激励先进,带动后进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学期总评。依据小组积分评选“王牌小组、金牌小组、学霸小组”等,评出优秀小组和小组长、小组合作优秀班集体等,对表现优秀的老师、学习小组、组长、班委成员进行隆重奖励,获得与校领导共进晚餐,校领导集体签名赠书、各班班主任与任课教师联合签名赠书等。

(4)所有赋分必须经小组长签字确认。班级、年级、学校任何评优表模、资助皆按照小组赋分从高到低执行。小组及个人赋分为负,一票否决。

(四)跟踪进行,实施持续优化培训

  1.小组长的培训非常重要,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和作用。提高小组长在学习小组中有关在小组管理、指导、组织、协调、检查、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2)定期召开学习组长会议,洞悉他们在思想、学习和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

(3)让小组长享有一定的权利。教师应力所能及地为小组长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资源。

(4)对小组长的工作要适时地给予肯定、表扬或激励。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小组长领导一个小组应得到应有的尊重,更好地体现其崮我价值实现。这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力量源泉。2.组员的培训非常重要,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在全体学生中树立“帮助别人就是提高自己”的合作学习观念。研究也表明这是有科学道理的。

(2)关注学困生的表现。在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给予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树立“展示者无错”的观念,促进学困生参与课堂的学习、交流、展示等。优点放大,缺点缩小,对待学困生的展示,多关注过程,少关注问题结果的对与错。为组员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目的是让他们敢于发言,积极参与课堂。

(3)采取捆绑式评价。由过去关注学生个体的评价转为关注小组整体性评价。在学习和常规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个人的成绩通常放在组内评价。旨在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小组整体水平。

(4)在班级和学校范围内,大力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和团队精神教育,优秀学习小组的评选可以扩展到全学校的范围,为班级工作营造更大的舆论空间。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更好的办法,需要老师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不断总结。★典例支招

  A.【问题】如何培养小组长?学习小组组长的培训策略与内容、形式各是什么?如何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分工,使其更有效地管理小组? 【建议】

  1.选好小组长,使其成为班主任和老师的好助手。2.明确小组长责任,搞好学习小组成员分工; 3.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与学习小组组长沙龙; 4.搞好小组长培训,注意培训策略、内容与形式; 5.给小组长加“自助餐”或“开小灶”。

  6.以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密切配合,鼓励、表扬、激励小组长。

  B.【问题】有许多爱说话的孩子,平时教师管着还管不住呢,分组后更没有纪律保证。

【建议】原先是老师一人管,实际上也很难管得住。现在分散至各个小组,关键在于搞好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1.分头管理,加强学习小组长的培训; 2.制定纪律方面的约束与奖惩机制; 3.实行捆绑考核以及动态监测机制;

  4.用放大镜寻找爱说话孩子的亮点,加强引导与宣传; 5.多给予关爱。

  3.学习小组建设工作的推进策略(1)总体原则:“分段推进—循序升级—稳步跟踪—不断优化”

(2)预热阶段:充分认识学习小组建设对于高效课堂以及现代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3)起始阶段:做好“小组初建”工作,夯实建设基础

(4)发展阶段:搞好“小组成员分层培训”工作,通过不间断培训,学生能够明确自身职责,基本适应高效课堂流程和模式

(5)提升阶段:做好“组内对子建设”工作,提升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最大化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6)创新阶段:实现“小组自主走向班级自治”,完善小组建设

(7)本学期末:搞好一次班级文化巡展或小组文化比赛,营造自主、自觉、团结、竞争的比较浓厚的课改氛围 4.小组建设秩序与内容。

  结语:高效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主角!

合作型学习小组模式总结[定稿]3

  大刀阔斧新课改 全力实践新模式

——我校“小组合作学习”新模式带来翻天覆地新变化 今天,漫步在县第一初级中学的校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群青春奔放、个性张扬的学生和一个教风严谨、主动探究的教师团队,这一切都源于我校近期全面推行的新课改。新课改犹如一缕春风,吹绿了第一初级中学的校园;新课改又犹如一股清泉,滋润了师生的心田。新课改带给学生前所未有的体验,带给老师强大的“冲击波”和震撼!使许多师生猛然惊醒:原来课可以这样上!习可以这样学!

  实施新课改,必须改变教学模式。新课改的理念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学观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引导教师从“教”到“导”。近几年来,我校积极地推行新课改,实践着“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即学校教育要以教师为本,要发展教师,成就教师;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最后成就学生;学生以发展为本,就是让学生在自由、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近一年来,我校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新课改的突破口,大刀阔斧的进行了改革。在推行新课改过程中,我校不仅重视对教干、教师的校本培训活动,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素质,还积极组织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走出学校,到外地名校,探访名师,取“经”问“道”,探索高效课堂的新模式。

  2010年4月15日至18日,由我校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和教干组成的学习考察团一行41人,在县教育局领导王守义和学校校长金扬刚的带领下,赴河南省濮阳第四中学和沁阳永威学校进行学习考察,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4月18日,在永威学校学习期间,适逢“第三届全国初中课堂教学专题研讨会”在该校举行,考察团听取了由全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山东省杜朗口中学崔其升校长在会上所作的精彩报告,感受颇深,收获颇多。5月20日至21日,我校又组织了七、八年级文化课组长、年级主任到淄博高阳中学、潍坊市昌乐二中进行考察、学习,这是继我校组织部分骨干教师赴河南濮阳四中和焦作沁阳市永威学校学习、考察后的又一次重大外出考察学习活动。通过考察学习,濮阳四中的“自学——互动——检测”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永威学校的“四清管理”教学法,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淄博高阳中学的信息化生态课堂教学以及昌乐二中的“271法则”等名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教学经验使我们深受启发。

  外出考察学习,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大大推动了我校高效课堂改革的步伐。考察学习回来后,我校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研讨会,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探索高效课堂的新模式。经过长期的酝酿,反复的探索,一种新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诞生了。5月26日,我校召开了全体教工会,会上,金扬刚校长和刘金广副校长向全体教师传达了我校高效课堂的新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从此在全校拉开了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序幕,面对学校领导高屋建瓴 的决策,我们憧憬着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美好前景。此后,我校高效课堂改革从非毕业班的七、八年级大刀阔斧的展开了。

  我校此次新课改的着力点是大力、全面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一模式下,各班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成立了若干个成绩均衡的6人合作学习小组。小组的划分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小组成员的性别、兴趣爱好、学习水平等综合差异合理搭配,做到优势互补。每个小组成员又分为A、B、C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学生各两名,以便于互助合作、自主学习。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有具体的分工与明确的职责,每个小组选取有责任心、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受师生信任的组长一名,负责日常的监督、作业及学习检查、组织自学、讨论等。由于小组成员处于不同层次,让成绩优秀、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发挥 “助教”的角色,采取“兵教兵”、“兵强兵”,这样不但能解决后进生问题,也能促进学优生的进一步提高,而且还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克服不能全面顾及的弊端,这处处显示着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和魅力。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运用“导学案”。这种教学模式,以导学案为载体,调动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搞好预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习新课前,教师首先下发导学案,指导学生对照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预习,做好相关的习题;对疑点、难点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课堂上留出时间,组内进行合作探究,A帮B,B帮C,组内基本解决疑难问题;之后,在教师的组织下,各

  小组进行展示交流,这一过程坚持民主平等、互相置疑、生生互动的原则,当遇到疑难问题,学生解决不了时,老师再及时引导、启发和点拨;最后一步,通过对精选的习题进行优化训练,这样,对于每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学重点,基本做到了“堂堂清”。“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导学案为载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通过“有效预习——合作探讨——展示交流——优化训练”四个主要环节,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实质性的、革命性的变化,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点燃了每个学生的表现欲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新模式下的课堂,改变了过去沉闷的气氛,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由静态变动态,由无声变有声,面貌焕然一新了;新模式下的课堂,更新了观念,改变了模式,转换了角色,活跃了气氛,提高了效率;新模式下的课堂,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自主者和探究者,真正成为舞台上潇洒自如的表演者。这一切,都源于我校领导高屋建瓴的决策,都源于我校大力推行的新课改,总之,是新模式给我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新模式改变了一切??

合作型学习小组模式总结[定稿]3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