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三化总结3篇(三化治理总结),供大家参阅。
三化总结1
城管局三化整治行动总结范文
12月以来,县城市管理局根据县委、县政府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统一部署,结合城市管理工作实际,深入推进“规范化、净化、亮化”“三化”集中整治行动,现将我局“三化”整治行动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领导,周密部署
为提高我县城区居民生活环境质量,营造规范整洁、和谐有序的市容环境,全面提升我县城市形象,结合县委、县政府“三化”整治行动工作部署,我局成立以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大队、所人员为成员的“三化”整治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统一协调、调度、指挥我局“三化”整治行动,积极开展清理整治占道经营、乱摆摊点及乱停乱放等不良行为。
二、广泛宣传,强化舆论引导
结合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我局在县城区各宣传兰、广告栏张贴了《关于清理整治城区占道经营乱摆摊点及乱停乱放行为的通告》,《通告》以藏汉双语的形式广泛宣传本次“三化”整治行动的意义和整治内容,进一步扩大我县“三化”整治行动群众知晓率,引导全县居民积极配合“三化”整治行动,为我县“三化”整治行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思想保障。
三、多措并举,扎实推进
结合我局城市管理工作职能,我局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三化”整治行动。一是强化城区车辆规范停放管理。城管大队协同县交警大队积极强化城区车辆规范停放管理,规范车辆停放秩序,及时查处乱停乱放车辆,共查处人行道违规停放车辆12辆。二是督导沿街商铺破损招牌、广告牌清理更换。县城市管理局联合县民宗局等相关部门对城区内所有商户招牌、广告牌进行安全检查,对破损的招牌、广告牌,及时通知权责商户进行更换和清理。三是强化占道经营、乱搭乱建治理力度。城管大队联合县工商局强化对城区街道两边摊位和农贸市场规范管理,及时整治乱搭乱建不良行为,对占道经营、乱搭乱建行为进行劝导,通过法律知识讲解和劝导,35余占道经营户积极配合整治行动,城区占道经营现象明显减少。四是城区通讯杆线规范化排查清理。城管大队组织通讯杆线规范化排查工作小组,对县城区通讯杆线全面排查,并将排查清理结果及时通知县电力公司、县点电信公司、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由电力、通讯公司认领权责内的安全隐患,要求电力、通讯公司在规定时限内制定整改方案并落实整改任务,及时排除通讯杆线安全隐患。五是全面清理私拉乱搭晾衣杆、广告架和杂物堆。城管大队联合县工商局对城区内私拉乱搭晾衣杆、广告架和杂物堆现象全面清理,对劝导无效的及时没收晾晒物品,共整治私拉乱搭不良行为22起,没收私拉乱搭物品45件。六是强化环卫保洁工作力度。由县城市管理局督促智瑞环境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强化县城区环卫保洁工作力度,并加大垃圾清运频率,做到立产立清,确保垃圾桶、垃圾箱随时有空间,避免垃圾溢出。七是全面清洁市政基础设施。县城市管理局积极督促智瑞环境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对城区垃圾桶、路标和市政标识标志进行全面清洁维护。八是积极推进积雪善治工作。县城市管理局积极督促指导智瑞环境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制定积雪善治工作方案,将积雪在主要街道景观化集中堆放处置,在解决下雪天积雪清理的同时,力争打造精美的积雪景观。
“三化”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我局通过强化城市管理执法力度,落实环卫保洁制度,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三化”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城区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三化总结2
“三化”活动情况总结
我班积极推进“三化进校园”活动,现将 “三化进校园”活动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引导、深入推进三化文化进校园活动。
为了切实做好我三化进校园活动,我班积极开展了“三化进校园”主题班会。让学生对“庐陵文化”“红色文化”“经典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丰富内容,营造“三化”进校园活动氛围。
1、不断加强“三化”宣传教育。
培养学生热爱党的情结。每学期开展一次,学生学习党课活动。我班采用“情景互动式”党课作法,由班主任主要传授初步的党史知识、党章知识、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时势政策教育中学生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使得广大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组织要求保持高度一致。
2、召开了主题班会,打造了“三化”课堂。利用主题班会开展党的基础知识进校园、庐陵文化黑板报、红诗红歌进校园、红色故事进校园、英雄人物进校园、三化活动进校园手抄报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三化”素质。围绕“赏红色经典,塑阳光人生”开展了主题班会活动,增强了红色思想活动的主导力。
3、参观学习,夯实“三化”教育。
大力开展了红色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到教育基地参加主题活动等,提高了红色教育效果。
4、观看了红色电影《长征》,搭建红色文化传播平台。寓红色文化教育于形式多样的活动之中,倡导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组织学生观看了红色爱国电影《长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党的教育。
5、通过党的知识展览,在校园营造浓厚的革命传统教育氛围。运用大屏幕,播放党章、党史等有关中国共产党党的知识,在校园内营造了浓厚的革命传统教育氛围,效果特别突出。
6、开展党的知识征文展览活动,加强“三化”教育。根据本校的实际,我党支部以《党在我心中》为主题,开展征文活动。加强学生对党的热爱,确保红色文化的教育实效。不断提高教育效果。各班同学积极报名参加,学生热情空前高涨。
7、组织“三化”知识竞赛。
组织“三化”知识竞赛活动,使同学们都能对“三化”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再接再厉,持之以恒,进一步抓好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不断强化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调兵山市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弹前中心小学:学前班
2015年6月28日
三化总结3
“三化”协调照亮方向
“三化”协调发展是省九次党代会的亮点,无疑成会里会外人们关注的焦点。
赵素萍说,这次党代会提出的“三化”协调发展重在“新”上。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内涵,就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就是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它把农村纳入城镇化之中,把农村的发展纳入到城乡统筹里面,真正地让农民过上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新型工业化的主要内涵,就是科技含量高、信息化涵盖广、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层次要求更高。新型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涵,就是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程度为主要标志,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
赵素萍说,这些年来,济源一直注重 “三化”发展,但 “三化”如何提升、如何协调发展,却是一个新课题。我们要提升新型城镇化内涵,朝着更高层次迈进。走新型工业化之路,重在提升、创新。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要提升水平。
赵素萍特别指出,当前,济源广大干部群众不能满足于过去取得的成绩,应该走向更高层次,着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当务之急就是要找出与其他省辖市的差距,找到发展的突破点。记者8月29日在济源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了解到,早在2010年12月6日,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在济源调研时曾这样评价:“济源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城市,济源最大的优势就是有活力”;同时也给济源市提出了新的发展定位:“建设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
济源市委书记赵素萍说,把济源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寄予着省委、省政府对济源发展的新期望,也是济源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期盼。围绕这个新定位,我们认真谋划“十二五”的发展,确立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城乡一体化为主战略,以富民强市为中心任务的总的指导思想,确定了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两个率先”目标,并提出要着力打造中原经济区“四区三基地”:城乡一体化先行区,新型有色、装备制造、能源基地,沿边开放合作示范区,南太行、沿黄生态屏障区,改革创新试验区,努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当好“先行者”、种好“试验田”。奋力完成既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是当前我们所有工作的中心和大局。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工业是济源市的支柱产业,必须进一步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要按照“做强做优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的理念,加快提升铅锌、钢铁、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水平,在发展循环经济,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自主创新和产业配套能力上求突破,济源市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铅锌深加工、河南省重要的特种装备制造两个千亿元产业基地。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培育壮大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是济源市发展的潜力所在。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坚持做大规模与提升层次并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并重,重点发展旅游、现代物流两大支撑服务业。切实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不断强化旅游业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济源市区位交通优势,推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打造豫西北、晋东南区域性物流中心。加快发展商贸、餐饮、房地产、社区和养老、金融、健康、创意等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济源市农业发展的方向。加快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做大规模,提升品质,着力打造绿色、有机、高端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现代畜牧业,建设集良种繁育、饲料生产、优质基地、产品加工、知名品牌为一体的现代畜牧业体系。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组织,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扎实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
产业集聚区是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载体。要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基本要求,加快虎岭、玉川、高新技术三个产业集聚区和玉泉、梨林、邵原等特色产业园建设,积极承接集群式、链式产业转移,形成辐射带动有力、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功能完善、协调配套、高效快捷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要适应“三化”协调发展的新要求,继续加强交通、水利、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济源至洛阳、济源至焦作城际铁路,建成济源至阳城高速公路。建成河口村水库和小浪底北岸灌区一期工程。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大力发展物联网,进一步提升我市的信息化水平。济源市68万干群在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指引下,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这一奋斗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城乡一体化为主战略,以富民强市为中心任务,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着力构建“实力济源”。
“三化”协调发展的突破口
河南有18个省辖市,158个县(市、区),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区位特点等有很大差异。在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一个主题,多种模式”。一个主题,就是坚持“三化”协调发展的主题;“多种模式”,就是各地要从当地实际出发,选择适合本地情况的推动“三化”协调发展的突破口。
从全省来看,大体包括四类地区:
一是以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的地区,主要是基础较好、综合实力较强的地市,如郑州、洛阳、开封、新乡、许昌等。推进城镇化,以引导农民进城为重点;引导农民进城,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
二是以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的地区,主要是几个资源型地市,如三门峡、焦作、鹤壁、平顶山等。在这些地市,走出资源依赖、寻求替代产业是瓶颈。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没有竞争力,城市也不可能有活力,接纳新的就业人口的能力和空间必然有限。
三是坚持以推进工业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的地区,如黄淮四市、南阳等。这些地方,工业落后是主要矛盾,所以,要坚持推动工业“四集”(集中、集聚、集约、集群)发展。引导企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提高产业和企业的集中度;重点围绕主导产业、龙头企业拉长链条,促进产业上下延伸、侧向配套,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群发展。
四是以城乡一体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的地区,如济源市。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比较高,政府财力雄厚,工业城镇反哺农业农村的能力较强,应当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为“三化”协调发展提供样板。另外,也有少数地方不具备发展工业和城镇的基本条件,在这些地方,应当推进农业过剩人口分工分业分化、转产转业转移,向优势区域进军,参与优势区域的工业化、城镇化,切不可简单化、一刀切。⑦5 加快三化协调发展全面打造活力城厢
城厢乡党委书记
张
峰
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了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即: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城厢乡党委、政府抢抓中原崛起机遇,紧扣“做科学发展先锋队,当中原崛起排头兵”这一主题,按照乡十次党代会提出的“五个集中”原则,即: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土地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集中,商户向专业市场集中,养殖由分散养殖向养殖小区集中。紧紧围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建设经济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城厢”这一发展思路,把握乡域发展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和谐发展为主题,全力打造新兴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示范乡镇。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城厢临城近郊,打造三化协调发展示范乡镇,已描绘在城厢的“十二五”规划的蓝图之中。处在东西城区之中,借助市区发展链条,提升城镇化建设水平,打造精品社区,变农村为社区,变农民为市民;依托沉陷区土地复垦,建设现代农业生态园区,打造全国一流的生态、文明、富裕、平安乡镇。
一、更加重视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促进工业化进程
新型工业化是科学的发展方式,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发挥工业在乡域经济中的核心作用,是城厢乡党委、政府打造三化协调发展的着力点。乡党委、政府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下功夫抓紧抓好。一是调整产业结构。针对我乡三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的实际,按照“稳定一产,调优二产,做活三产”的思路,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着力点放到延伸拉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和集约化水平,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确保一产提效、二产提质、三产提速。力争实现“321”的产业结构。以工业反哺农业的理念重点扶持工业路西段我乡利平饲料、大宇粉业等规模化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坚持“服务大企业、发展大产业、实现大跨越”的基本方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围绕农产品深加工这个产业链延伸上上项目,搞生产,提升产品质品及效益,要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坚持提升传统服务业与发展现代服务业并重原则,充分发挥近距东、西城区的优势,真正把包括特色种植、特种养殖、林木花卉、生态农业、劳务输出,以及商贸流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为载体的“绿色经济”使之成为战略新产业和支柱产业。力争用2年的时间,沿沱滨路建成永城市最大的商贸物流集聚中心。二是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发挥城厢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多种形势的招商选资活动,力争引进一批像海标商砼、沥清搅拌站等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同时,让项目逐步向园区集中。三是做大做强民营经济,要进一步放宽扶持政策,吸纳乡外资本,激活民间资本,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高新技术项目和外向型经济,鼓励民营企业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定措施,量化指标,明确责任,细化到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关心、支持和保护民营企业发展,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资本和管理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在城厢大地涌流。
二、更加重视民生改善,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实现“富民强乡”、全面繁荣乡镇经济、缩小城乡差别、激发全乡发展活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载体。
省委书记卢展工说过:“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以新型城镇化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城厢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通盘考虑,统筹兼顾,超前规划,多渠道筹措资金,重点打造张大庄、阳光、沱滨、刘岗、韩庄五大社区。沱滨社区为六层楼房设计,本着村民自愿的原则,群众投资建设主体楼房,公益设施由政府投资,总投入800余万元,对小区实施园林式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阳光社区为二层楼房独院设计,户均使用面积200余平方米。政府总投入公益设施资金900余万元,阳光社区成为宜居优美的花园式社区。社区居民由衷称赞:“新型社区是我家,农村不比城市差。”
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基固本,深化党建三级联创,经乡党政班子研究,报经上级组织部门批准成立了阳光、沱滨2个社区党总支部。社区党组织重点解决社区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和完善社区社会保障、计生管理、法律咨询、产业发展、民事调解等为一体的“一站式”办公模式,使社区党建扎根于社区建设,植根于群众需求之中,无论社区怎样变化,社区党组织都是聚合各方力量和资源的旗帜,都是带领群众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先锋。
让新型农村社区成为维护群众利益的结合点。户籍改革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举措。城厢着眼大局,问情于民,问利于民,问计于民,问绩于民,问效于民,逐步推进社区居民籍性质的改变。群众在土地流转后,入住社区的情况下由农业户口转变为非农业户口,其享受的各种惠农补贴不变,土地性质不变,政府提供帮助可享受城镇居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城镇低保,子女在入学、就业、参军等方面均较优于农业户口人员。群众普遍认为这是一项惠民工程,提升了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亲和力、满意度。
让新型农村社区成为促进发展的增长点。一方面,随着沉陷区面积的不断扩大,使群众从传统地农业经营模式中解脱出来,去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活动,拓展了他们的增收空间。另一方面,对复垦后的土地或水面,农民采取土地流转或引资开发水产养殖业,也有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第三方面,走“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拉长产业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社区产业发展。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城厢居民实现四化:居住环境正在“城市化”。基础设施政府搞,不让群众拿一毛,社区道路、供排水一应俱全,农民享受到与市民基本相同的居住环境。公共服务正在“城市化”。公共服务全配套,看病养老有依靠,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正在向社区覆盖。就业结构正在“城市化”。近三分之二的农民开始从事二、三产业。入住社区的农村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60%,“就业不出乡,务工不进城”的梦想正在逐步实现。消费方式正在“城市化”。农民不再把一生积蓄用于建房,消费开始多元化。抽水马桶燃气灶,冰箱宽带洗衣机,悄然改变着农民延续了几千年的生活方式。
三、更加重视“三农”工作,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三农”问题,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核心是发展农村经济。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推动农业工业化、科技化、农村城镇化、现代化、农民知识化、技能化,实现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富裕。一是突出抓好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水利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生产优质化、规模化和机械化水平。二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壮大农村经济。继续加大城南万亩小麦、大豆、玉米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推进程楼、冯寨等村蔬菜经济作物的产业开发。以天成牧业为亮点,加大扶持力度,催生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畜牧养殖、加工、销售品牌。注重抓好沉陷村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刘岗、戚庄、张大庄、冯寨、张楼等村的水产经济。三是提升群众致富能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搞好劳动力、农民工的培训,包括在家留守妇女的技术培训,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创业就业、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今年实现土地流转3000亩。鼓励支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搞好农业生产性服务,增强农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增加农民生产性经营收入。四是城厢已经复垦整治8000亩采煤沉陷区土地。实施土地集约化经营,充分发挥生态效能,取得最大化经营效益。就是建设高效农业生态园,打造全国一流、综合性现代农业生态园观光旅游基地。园区投资规模达十亿元左右。投资目标是将该项目建设成为集生态产品生产、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农业示范开发于一体,具有高水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切实体现永城是生态之城内涵,黄淮海地区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大型现代化农业生态园观光旅游基地。建设现代化农业生态园观光旅游基地,将和芒山旅游区、陈官庄烈士陵园三者联动,使永城旅游业更加丰富和圆满。辐射苏鲁豫皖四省,园区建成后,与陈官庄红色旅游、芒山汉文化浑然一体。建设生态园区站位全国,放眼世界,加强与国内农科研专家的联系和沟通,使规划一步到位,达到国家一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人优我精。同时高效农业生态园区规划,既考虑当前,又着眼长远。永城沉陷区越来越多,以城厢刘岗生态园区建设为示范点,统筹考虑辐射周边乡镇的长远规划,与后期永城煤碳资源枯竭,经济转型接轨,逐步扩大园区面积,考虑一园一景,一园一新,园园相扣,循环发展,亮点纷呈,打造永城生态园区在国内乃至国际的知名品牌。
中原大地,崛起之时,三化之略,理应先行。城厢乡党委、政府坚持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持之以恒做、遵循规律做、开拓创新做、尽心尽责做、求实求效做,着力把城厢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高地,积聚财富的宝地,惠及全乡人民的福地。
太丘镇党委书记
孙利
一、太丘镇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实践与成效
太丘镇是典型的农业乡镇,工业与农业相比,发展较为迟缓。近年来,太丘镇党委政府按照“工业强镇”、“农业兴镇”的发展战略,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共同发展。目前,太丘镇的工业发展初具规模,小城镇建设效果突出,农业产业化需要进一步推进。截至2010年底,全镇财政收入实现5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太丘镇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具体做法与成效:
1、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壮大工业经济规模。近年来,太丘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鼓励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工业经济规模。目前,太丘镇共有各类有企业2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家(白鸽面粉厂和混凝土制造厂)。截至2011年8月,太丘镇工业生产总值8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工业收入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34%,42%,4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达亿元,占全年任务总数%。
2、以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为抓手,推动城镇化进程。太丘镇紧紧抓住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不放松,科学定位,合理布局,通过完善城镇功能,推进中心社区建设和“空心村”整治,推动了农村人口向城镇和社区流动,同时通过土地复垦,为集约使用土地奠定了基础。
一是加大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城镇功能。工业经济的壮大发展,为太丘镇的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经济保障。工业的发展一方面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农业以外的就业途径,成为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一个“拉力”;另一方面,工业的发展使得镇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为太丘镇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财源。近年来,太丘镇不断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使得城镇的功能相继得到完善。首先是完成了对城镇街道的硬化、绿化和亮化,建成了排污系统;其次,投资建成了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陈■文化广场,并配备了20余套健身器材,为镇区居民的休闲娱乐提供了去处;最后,着手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开展便民利民、文化娱乐、政务信息等服务项目。
二是科学规划城镇发展,大力推进社区建设。社区建设是实现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太丘镇将社区建设纳入小城镇建设体系,本着“开发商有利润、政府有税收、小城镇建设有形象、人民群众有实惠”的原则,对社区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和布局。在推进社区建设的过程中,镇政府充分发挥宏观指导作用,对社区自身规划进行了严格把关,对土地的使用价格进行了严格控制,保证了社区建设能够严格按照原则进行。
三是整治“空心村”,复垦土地,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目前,在太丘镇存在大量“空心村”,造成了土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土地的制约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明显,而“空心村”的整治和拆迁将是增加土地资源、激活土地资源的有效途径。同时,土地复垦是加快农村土地集约化使用的有利条件。在社区建设初具规模的前提下,太丘镇鼓励“空心村”居民向社区迁移。可以说,土地复垦是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一个“推力”,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按照永城市有关整治“空心村”的政策和要求,太丘镇将土地复垦列为今后五年的重点工作。太丘镇2011年的复垦目标是420亩,目前这一目标已基本实现。
二、太丘镇在推进“三化”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工业化水平不高,在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主导全镇经济格局方面的作用不明显。受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制约,太丘镇拥有的企业数量还很少,而且多为个体私营企业,规模小、投入少、科技含量低,在促进镇域经济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方面还没有发挥明显作用。另外,太丘镇没有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格局不完整。工业化水平滞后,使得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失去了赖以支撑的产业基础和技术支持,不能为它们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2、城镇化速度慢,规模小,土地制约和资金约束明显。与本市其他乡镇相比,太丘镇的城镇化速度还比较慢,发展规模还比较小。这一方面是由于土地因素的制约,一方面是受到工业化水平的制约。根据现有土地政策的规定,太丘镇可使用的建设用地还不能满足小城镇发展的需用,而“空心村”搬迁和土地复垦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土地是制约太丘镇小城镇发展的一个因素。与土地因素相比,资金因素在太丘镇小城镇发展中的约束作用更为明显。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建设、“空心村”迁移户的安置、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保障,但是在工业不发达,财政收入有限的前提下,城镇化发展无疑会受到影响而进程缓慢。目前,太丘镇只能通过“外包”建设项目、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的方式进行小城镇建设,但是这并不能为小城镇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农业产业化水平还很低,需要加快土地流转和产业化经营。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相比,太丘镇的农业产业化水平最低,发展最为滞后,其具体表现有:生产经营模式上,依然是以户为单位、小规模、分散式的生产经营模式,形不成产业;在农业结构上,种植结构和养殖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本镇的特色农业和特色品牌,没有本镇的农业优势;在农业科技发面,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还很慢,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还很低,科技进步在农业效益增长中的作用还不明显;在产业化经营上,没有形成本镇的农业产业链条,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程度不够。其中,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土地流转问题。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不仅造成了农业资源的浪费,还限制了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三、几点思考
工业化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城镇化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既包括城乡人口变动,即城镇人口增长和比重上升,农村人口减少和比重下降,也包括人口观念的转变和质量的提高;既包括总人口在城乡比例上的变动,也包括由此带来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动,既农业份额下降及二、三产业份额的上升;既包括劳动力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也包括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城镇流动的过程;既包括乡村的城镇化,也包括城镇自身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即“城镇的城市化”。城镇化水平一般用城镇化率来表示。城镇化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人口占其总人口的百分比。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学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在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实践中,太丘镇的成功之处在于及时谋划发展规划,在大力招商引资,推动乡镇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谋划城镇建设,一方面加大城镇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城镇功能,一方面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其不足则在于忽略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使得农业产业化在“三化”共同发展的过程中明显滞后,从而不能形成“三化”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另外,土地、资金、交通、资源、科技等因素在太丘镇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仍然表现出明显的制约作用,需要获得更多的支持,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支持、项目支持等。
1、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一是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二是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基本保障;三是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推动器,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四是工业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镇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农业产业化的本质是农业的工业化,为工业发展提供基础和空间;工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载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对农业产业化具有带动作用。
3、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城镇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标志,是实现农村工业化的载体和农业产业化的“催化剂”,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没有城镇化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城镇化服务于农业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同时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由农业领域向非农业领域转移,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动力。农业产业化会引起土地集约,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在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农业将采取大规模、机械化、科技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同时要求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对其进行科学规范的现代化管理。这一方面排斥了低素质的劳动力,实现了生产资料集约化使用;另一方面是多余劳动力获得经济补偿后流入城镇寻找就业途径,转变为城镇人口,从而推动城镇化水平。
李庆贵在听取了各单位发言后,就进一步深入推进“三化”协调发展工作强调了四点意见:
一、要强化责任意识,坚持发展方向不动遥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持续、拓展、提升、深化历届市领导班子的发展经验和思路,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方面走出了一条路子,探索出一些有益经验,赢得了方方面面的肯定。在去年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惟一的省辖市作了典型发言。省委书记卢展工对 此项工作高度关注,亲自对我们的做法进行概括,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精心指导。特别是近期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有望获批,意味着中央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予了我们更大的期望,也将肩负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探索路子、积累经验的重大责任。我们要强化责任意识,坚持发展方向不动摇,按照既定的工作部署,一以贯之、毫不动摇地坚持实施,做到思路不变、干劲不减、坚定不移、持续推进,取得更大成绩,创造更多经验。
二、要强化统筹意识,推动“三化”协调发展。“三化”协调发展不是单打一,不是单纯地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而是“三化”同步、科学发展。要正确理解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真正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把产业的发展、就业的增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统筹考虑,一体发展。要在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进镇村一体化的同时,把城镇化发展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围绕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和农民创业园建设,大力发展乡镇二、三产业,打造农民创业和就业的平台。要把农民创业园作为促进农民就地转移就业的重要抓手,尽快科学规划论证,编制建设规划,加快组织实施,促进农民就近转移就业。同时,要大力发展品牌农业、订单农业、高效农业,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突出抓好40个重点乡(镇),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周边乡(镇)发展;其他乡镇也要按照“三化”协调发展的思路科学谋划工作布局和工作重点。
三、要强化改革创新意识,破解制约城乡一体化的瓶颈问题。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认真总结、完善提升、推广好的做法,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在破解土地、资金、城中村棚户区拆迁、旧村拆除等难题上勇于探索。要在房产证办理、户籍登记、农户建房贷款、社区运行管理等方面加大探索推进力度,争取年内取得大的进展,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探索路子。
四、要保持工作连续性,坚定不移地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市委、市政府明确了各县(市)、区和全市40个重点乡(镇)今年的发展目标、建设任务,对规划编制、重大产业发展项目、启动农民创业园、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各县(市)、区和各重点乡(镇)一定要对照目标任务,切实增强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解放思想,克难攻坚,抓好落实。市委、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既定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严格督查考核,切实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有序推进、按时完成,把好事办好、办实,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今年年底,市委、市政府将对各重点乡(镇)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记入干部业绩档案,奖优罚劣,促进发展。
李庆贵最后强调,推进“三化”协调发展,关键在做。各县(市)、区,各重点乡(镇)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围绕贯彻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部署,进行细化量化,切实抓好落实,不断推动我市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再上新的水平、取得新的成效。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战营就进一步做好“三化”协调发展工作强调了五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坚定不移地推进重点乡镇“三化”协调发展。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基本路径,就是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以乡镇为单位,推进县域镇村一体化,打造“三化”雏形,周期相对较短,易于整体铺开。因此,我们以基础条件较好的40个重点乡(镇)为平台和抓手,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是我市的重要举措。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二、肯定成绩,切实增强推进重点乡镇“三化”协调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我市自明确重点推进乡镇后,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不等不靠,主动推进,按照重点乡镇“三化”协调发展规划,制订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积极推进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以“大整治、大绿化、大建设”活动为载体,镇区建设掀起新高潮;大力实施“引资项目”双带动战略,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突出整合升级,企业、项目集聚发展取得新进展;大力发展高标准设施农业,现代农业发展呈现新气象。
三、查找差距,增强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尽管各级各部门围绕“三化”协调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一是总体进展不平衡,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不理想,三是旧宅拆迁工作进展不快。各地各部门要对号入座,查找差距,认真整改,自觉拉高工作标杆,促进工作深入开展。
四、创新驱动,努力破解“三化”协调发展的瓶颈和难题。我市作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进一步强化试验区意识,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先行先试。要树立建设“百年城镇”目标,坚持规划引领,坚持彰显特色。要着力创新突破体制机制,创新资金筹措机制,创新土地利用机制,创新行政管理机制,创新社会保障机制,破解难题,促进发展。
五、狠抓落实,加快推进重点乡(镇)“三化”协调发展。要继续保持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好势头,加大“三化”协调发展推进力度,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督导考核力度。要树立大局意识,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扎实工作,求实求效,推进我市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工作再上新台阶,为迎接推进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打下坚实基础。
会上,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王尚胜通报了全市40个重点乡(镇)基础设施建设考核情况、前5个月财政收入排名情况和52个市级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情况。辉县市、长垣县、卫辉市唐庄镇、辉县市孟庄镇和常村镇、新乡县古固寨镇等单位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三化总结3篇(三化治理总结)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