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初中语文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3篇 中学语文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供大家品鉴。
初中语文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1
经看过一本书,叫《审视中学语文教育》,看了之后,心里沉甸甸的,但也不禁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中学的语文教育真的是这样的吗?在这里还是先给大家摘几段书中的语言吧:对学生,书中是这样说的:你们学了20xx年的语文,居然写不好一张字条;你们学过数百篇课文,居然听不懂一首歌谣;你们呕心沥血背诵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标准答案”,只不过是为了应付几个小时的高考。假如你考上了中文系,大学老师第一天就会告诉你:“把你从前所学的,全部扔掉!”难道中学语文就这么一无是处?
对老师,书中是这样说的:可怜的中学语文老师,我从前的同事,我永远的同胞,你们也明知这样的教材不对,这样的教法不好,可是为了让学生考上大学,为了让家长露出微笑,为了能当上“优秀教师”,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指导”你们只好牙掉了咽下肚硬把老鼠讲成猫。你们在教研室也是愤愤不平,对“标准答案”热讽冷嘲,可是一走进教室,你们就黑手高悬黑教参,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对待学生的质疑和不满,你们失去了“人民教师”应有的气度和耐心,你们表现得比山大王还蛮横,比希特勒还粗暴。咱们是不是需要想一想:自己的饭碗和祖国的花朵究竟哪一个更重要?难道中学语文的老师这么可怜、这么无理?
仅仅是看了上面的两段内容后,我当时的感受是当头棒啊,等看了下面的许多例子后,更感受到触目惊心。心里一遍一遍地问着自己:中学的语文教育真的是这样的吗?而作为同样是一个语文老师的我,却也开始承认,上面的话也许说得有失偏颇,甚至是偏激,但却绝不是毫无道理。
常常会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消息:某学生不堪学校的重负,离家出走。某家长在学生从星期一至星期五的学习之外,还替学生安排了双休日的作息表:语文、数学、英语、书法、音乐等等在周未轮番上阵。生活中,眼睛所到之处常常是背着沉重的书包在街上行走着的学生、双眼茫然架着比啤酒瓶底还厚的眼镜的学生、行色匆匆大步流星的学生。对他们来说,已不知何为双休日,生活中所剩下的只有考试、成绩、练习、升学。娱乐对他们来说已成了奢侈品,他们唯一的目的便是考上高一级的学校。他们成了应试教育下的牺牲品。幸运的是,近年来,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几个词:素质教育、大语文教育、为学生减负等等。而事实上,生活中也确实有了这样的改变。书店中,有关素质教育的书已摆上书架。学校里,涌现了许多有名的语文教育家。社会上,也开始对这些问题加以密切的关注。我们看到了语文教学中不断发生着的新变化。
而实际上,在近二十年来,中学语文教学经历了不断改革,不断成熟的发展历程,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晴雨表,反映了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和最新成果,其显著标志之一是众多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名家及其创立的语文教学模式的大量涌现,使中学语文教学这个百花园异彩纷呈,争奇斗艳。比如:上海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模式(八字即读读、议议、讲讲、练练),钱梦龙的“三主四式”(“三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四式”即循序展开的四种课式:自读课、教读课、练习课和复习课),魏书生的“自学六步法”教学模式(六步教学程序为:①定向,明确教学目标;②自学,根据教学目的自学教材;③讨论,对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④解答,对讨论后仍未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进行解答;⑤自测,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自我测试和评价;⑥自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知识的规律)等等。可以说,诸多语文教学模式,都独具匠心,各有特色,它们反映了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深入探索和尝试,从不同角度揭示和体现了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它们的产生和广泛运用,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推动了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近几年来,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重新审视语文教学,总结已有的改革成果,提出了许多新的语文教学改革思想和主张,其中影响最大,最能体现语文教学特点和规律的莫过于“大语文教育”。而这个“大语文教育”不再是为应试教育而形成的“八股式”教育。将“大语文教育”和“应试教育”相互比较一下吧: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弊端例如,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母语教育的人文精神和民族个性;汉语文教育远离了生活;以教条式的“标准答案“扼杀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而“大语文教育”所提出的见解是:
1、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从学科教育意义上讲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
2、母语教育具的鲜明的人文性和民族性。母语教育必须陶冶思想情操,培养审美能力,继承民族文化,遵循母语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3、语文不仅是学习的工具,也是生活的工具。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4、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是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跨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勿需作更多的评价,从比较中,我们便会发觉:“大语文教育”注重把语文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把语文和育人相结合,并更突出在语文教育中实现人的发展。而我从教学方法的选择、语文基础知识的落实、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谈谈用素质教育的要求来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选择可行教法,科学进行语文素质教育。
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与老师辛勤的教导和采取可行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法是分不开的。在语文教学中,我非常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力求让课课都有新鲜感,堂堂都有诱惑力:首先,不同文体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法,有时同一文体的不同课文也采用不同的教法。其次,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其教法也不完全一样。
二.落实语文知识,为提高语文素质打好基础。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能力的提高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的。具体到语文教学上来说,语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首先就要打下坚实的语文素质基础学好语文知识。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非常注重落实各项语文知识,以便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打好基础。
三.注重能力培养,体现语文素质教育目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语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也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基于此,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着重从听、说、读、写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并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良好环境。让会说者更会说,并以说带动其他;让会写的越写越好,并促进其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谐发展。同时,我的语文教学中又有“三个注意”:
一、课堂上应多倾听学生、多关注学生
以前我们教师备课,可以比较详细地规划好多少时间先介绍什么,然后再讲解什么,接下来如何如何练习,最后再总结,等等。现在我们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在课前就很难预测学生某个环节到底花多少时间合适,因而教案只能是一个大致的估计,在语文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和解读。特别在阅读教学中就不应该过分强调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点与教师的完全吻合,对于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和新奇独到的见解,教师要善于发现、肯定和引导,否则,会在有意无意之间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二、教师要注意导语的设计和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心理学认为,好奇心和兴趣是积极追求知识的一个前提,是学习的先导。凡是学生感到新奇或有兴趣就会引起注意,学习就会有成效。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设计一个好的导入环节,设计一个好的开场白,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将学生引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之中。教师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二、要注意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语文是综合性最强的一门人文学科。通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更要达到情操、净化心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初中语文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2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拓展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它是把与教材相关或相联系的一些课外内容引入课堂,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和领悟教材文章的内涵和意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和运用的规律,达到“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目标,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一、夯实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拓展教学行之有效,就必须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夯实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让自己先“厚实”起来。“登泰山而小天下”、“教师一桶水才能教给学生一杯水”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当然是认真地学习,广泛地博览,不断地积累。比如在教学杜甫的《望岳》《春望》《石壕吏》之前,教师就要认真阅读《中国文学史》,必须充分了解杜甫一生经历的四个时期及创作特点:1、读书和壮游时期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祖国的壮丽山河。这一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充满浓厚的浪漫色彩,如《望岳》。2、长安十年时期杜甫困居长安20xx年,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朽,诗风变得悲壮凄凉,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诗风,如《兵车行》等。3、战乱流离时期“安史之乱”,山河破碎、生活灾难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他创作出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达到现实主义的高峰,如《春望》、“三吏”、“三别”。4、漂泊西南时期(入蜀后的经历)待学生高中阶段再介绍。教师有这些知识做前提,才能把握好教材诗歌的内涵,才能很好地开展拓展教学在什么时候拓展、在哪里拓展、拓展什么内容。教学《奇妙的克隆》、《桥之美》等说明文时,教师更要博览课外书籍。如果教师不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即使把这些材料摆在那里,也很难做到与教材内容相融合,就不可能达到拓展教学的目的。二、熟悉教材要点,做好拓展的前提准备。新课标《语文》教材所选的都是精美典范的文学作品,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因此,语文拓展教学不能天马行空,任意而为。在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从教材延伸到生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教材内容和生活内容应该紧密相连,课文分析与课外拓展必须密切相关,它们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教师要熟悉教材要点,并且让学生领悟课文的情感、思路及写作技巧,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拓展教学。比如朱自清的《春》一文,教师就必须先带领学生认真分析文章:了解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积极向上创造新生活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盼春绘春赞春”的行文思路,领悟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语言特点,学习动静结合、寓情于景的巧妙构思。当这一切教学过程完成后,教师才可以由课文出发开展拓展教学。比如让学生学习“春草图”一段的特点,写一段“秋叶颂”,先写秋叶的形,从一片秋叶到秋叶全景;再写秋叶的神秋叶离开大树时依依不舍的情感,大树对秋叶的呢喃细语,秋叶飘落大地时的思想情感等;然后写人们看到秋叶这种悲壮行为时的思索。同时要求学生注意语言的美感。这样一来,课文和生活联系了,学生肯定能写出来,也一定能写好,长期训练对学生的写作有很大帮助。如果教师不从已有的教材课文出发,平空布置学生写《秋叶颂》,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很可能引起学生厌烦的情绪,就不可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由此可见,熟悉教材要点,运用好教材上的范文,是进行语文拓展教学的前提准备,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终南捷径。
三、明确拓展目的,有序施行拓展的过程。
语文学科内涵丰富、外延广阔,每次拓展教学的目的都是不同的,不能简单地叫学生看课外读物、查资料,要让学生懂得这次活动要读什么书、了解什么内容、怎样读。比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可以让学生通过图书馆或者网络,查阅古往今来石拱桥的图片及介绍性文字资料,通过这些直观形象的材料,让学生分析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进而感知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这次拓展活动的目的就是掌握有关石拱桥的知识,培养搜集、查阅资料的习惯和能力,拓展过程也很明确。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的桥梁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搜集、查阅资料的习惯和能力,自然能达到预期效果。再如《桃花源记》一文,教师适时补充《桃花源诗》和袁中道的《再游桃花源》,要求学生合作探究,其目的在于补充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古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见解。学生带着这个目的去比较探究,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就一定会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在组织拓展教学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明确目的,有的放矢,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适时有序合理地进行拓展。四、联系学生生活,丰富拓展的情感内容。
“生活有多宽阔,语文就有多宽阔”。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在开展拓展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真切的生活,并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教材与生活相融合的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想象、理解、感悟去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去提高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比如在开展“让世界充满爱同在一片蓝天下”语文综合学习活动时,教师可以先介绍屠格涅夫《乞丐》一文,分析屠格涅夫是如何关注平凡的小人物的,然后要求学生暂时撇开伟人、英雄、明星的身影,把目光从报刊、荧屏转向街头墙角,带领同学们去看看那些摆小摊的、扫大街的、拾破烂的看看他们的外表怎样?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建议学生与他们交谈、交往,达到彼此心灵的沟通。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去体验生活,发现真善美,揭露假恶丑,通过自己的眼光观察芸芸众生,去挖掘平凡小人物身上的闪光点,这样“爱在我身边”的主题就自然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生活处处有语文”,我们语文教师只有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语文学习平台,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才会不断地提高。
五、活跃学习氛围,培养自主拓展的学习习惯。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对语文的拓展教学活动是很感兴趣的,在自主拓展的过程中积极性也很高,但普遍存在不会拓展、不知道怎样拓展的问题。我国学者庞维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要让学生能够养成自主拓展学习的习惯,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指导,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以训练:1、每次拓展活动的难度不宜太大,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能够完成,使他们树立“我能学”的信心。2、在课堂的拓展活动评价中,多肯定学生的优点,树立他们的成就感,达到主动“想学”的目的。3、在日常训练中加强方法指导,有针对性地去完成一些具体拓展任务,逐步训练能力,达到“会学”的程度。4、持之以恒,加强督查,循序渐进地形成“坚持学”的习惯。
拓展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常用且重要的一种方法,在开展拓展教学时要注意和其它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应该科学地将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充分挖掘语文与其它课程乃至社会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去观察并感受现实世界,耳濡目染,不断熏陶,从而调动学生潜在的感知能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标。
初中语文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段话科学而又简明地说明了阅读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地位。针对当今的考试制度来说,每一位学过初中语文的人都知道,一份语文试卷一般是由语基、阅读、作文三部分组成。而在阅读中积淀着语文的基础知识,广泛地阅读又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故言阅读教学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中是一场绝对的重头戏。再说古往今来有无数关于阅读、关于读书的至理名言,告诉我们说不尽的好处。就《语文课程标准》也大力阅读的重要作用:
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获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识,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视野,帮助人融入广阔的社会空间。
阅读能够沟通人与人类的心灵,使人得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吸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丰富文化的积累,发展思维和智慧,接受美的陶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修养和品位。
阅读能够发展人的语言,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其实,阅读也是生命活动,是一种生活,是一种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正如萨特说的那样:“阅读就是自由的梦。”人们正是在自由愉快的阅读中享受着精神的生活。
这样的阅读教学就不能靠灌输和机械训练来实现。学生必须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
阅读的人文性和功利性定位,决定学生的阅读不能局限于教科书的范围,只有以其为源,漫游书海,开拓学生的阅读面,纵览课内外健康书籍,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如何让大部分学生通过阅读感受生活的美?如何让学生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喜悦?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深谙走进语文的快乐?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浅见。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激趣
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说:“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同样的,面对农村的孩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承担着积极引导的重要责任。从教几年的我,明白其中道理。立足于课堂,应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重视学生的感情和思考,在积极引导中,化抽象为形象,化平淡为神奇,化枯燥为活泼,使学生入“迷”。不知不觉中把徘徊在门外的学生带入艺术殿堂,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心灵的感染和艺术的熏陶,增强学生对阅读的渴望。帮助学生领悟作品的情操美,品味语言美。体会作品中的意境美,让学生不断地发现美、领悟美、欣赏美。以课文为切入点,以点带面、旁征博引使学生进入更广阔的阅读领域,激发他们阅读课外书籍的浓厚兴趣。如在教授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的《忆读书》一文时,课文中大量涉及到古今中外的名著。我趁机把其中出现的《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茶花女》等作品的精彩之处略作叙述,吊足学生的胃口,勾起他们迫切阅读这些书籍的欲望。在这样一个从课内到课外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了出来。
二、备有香米打造巧妇设置图书角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仅仅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却没有考虑到阅读的物质前提,即是有的无矢,阅读也就成了空谈了。面对农村中学文化氛围相对较薄弱,家庭经济整体水平较落后的实际情况,我们不能奢望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能力去找到自己想看的书,且如觅书过程艰难,很多学生的兴趣也会随之殆尽。为此,应集众人之力量,设置一个班级图书角,从教师到学生每学期一人捐出最少一本的书籍。让阅读教学成为有源之水,让学生的阅读强烈愿望有地方冲浪实现,也掀起了班级广泛阅读的高潮。多样的社会,要求多样的人才,在图书角的内部也必须多样化,不能局限学生的阅读面,不能束缚学生活跃的思维。另所备之米应香气逼人,所集书籍应健康向上。我们知道并非所有的书都“开卷有益”,况且中学生本身还缺乏明辨是非,特别是抵制诱惑的能力,因此,设置图书角时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既要热情地保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又要帮助学生净化阅读内容、规范阅读行为、提高阅读品味,教育学生远离黄色(色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情人灰色(反动X黑色(暴力)的读物,拒绝“毒品”的诱惑,培养健康的阅读情趣,确保阅读大课堂在光明的快车道上健康平稳地运行。
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指导正确阅读方法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在阅读教学中的“渔”也就是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阅读方法。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包涵一定的能力层级,教师应避免教学中阅读指导的随意性和零散现象,力求有一定的指导体系,能系统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进行点拨。
①感受性阅读是阅读能力和方法的基础。读书、读书,关键要去“读”。“读”了人才知道课文中的人物事情理趣,“读”了才能感觉到文章作者那颗心为什么会如此歌唱,“读”了才能品尝到文章的深透与空灵,将文章读上两三遍,或快读全文,或细读有关段落,或跳读扫描,或吟诵你喜爱的句子总之,要用“心”钻进去,去感受文章的精华。
②理解性阅读是培养阅读良好品质、提高品位和阅读能力的必经途径。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联系作者或文章主人公的时代前景,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及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文学性作品理解性阅读的方法之一。理解性阅读着力强调知识的迁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学以致用的阅读途径。
③鉴赏性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高层次的阅读境界。要真正进人语文的天地,进人“语文”的胜境,需要鉴赏阅读。鉴赏优美的文学作品,能够从中获得身心的愉悦,更重要的是能够借鉴作者观察社会的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以及谋篇布局的思路,从而找到运用语言准确表达思想的门径,形成自己的写作个性。正因为如此,就要求阅读者将思维的触角深入到文章的内涵中去,将“读”的思维与作者“写”的思维契合在一起,然后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地诵读全文,声情并茂地美读一番,你定会顿觉热血沸腾起来,你的思维飘逸起来,你会感悟和深思。
④比较性阅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作较为深人的带有创造性成分的阅读。即便是同类文章,其文体或构思或题材的差异依旧明显,从指导学生不断地分析、咀嚼、鉴赏以文章中“求同存异”,在“异中求同”中归纳出某些共性,找出规律性的认识,使学生在辨识中学会整体性比较,形成自己的文学欣赏能力。
四、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活动
每一个人都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尽情地表现自我,完善自我;每一个人都或强或弱地好胜心理,心底里总不甘落后于人;很多人都喜欢跟着潮流走,快乐地融入团队共奏的主旋律。当学生们已走近阅读,参差不齐地喜欢阅读时,教师应该再次扮演好导演的角色,给学生提供一个个与阅读相关的大舞台。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活动,如“好书推荐”的演讲,让学生初涉鉴赏性阅读形式,充分秀出自己的好学与博学,一堂交际课下来,几石击水,阅读的浪声即时可闻。丰富而多彩的语文活动还如有课前三分钟演讲,诗歌朗诵比赛,时文名段品评,讲故事,语文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讲述、竞赛、品评、交流等活动中发现不足,寻找差距。进而纳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优秀者促动后进生,形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班级气氛。
五、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累与实践
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增厚语文功底,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形成一种无形的积累。这种无形积累是阅读经历的初级阶段,能对学生的人格、各方面修养起着良好的熏陶作用。但这种随意性、消遣性的积累,较难快速地深入学生的大脑,并通过大脑分析理解吸引力,化为自己的知识。这就迫切需要阅读的主体在无形积累的基础上加强有形的积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世上真正能过目不忘的人毕竟少之又少,所以进入阅读的精读阶段就要学会摘抄,记录,点评,质疑。我并不赞同对待每本书都持“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态度,因为书海无涯,开卷即兴笔墨对于大部分的中学生都有些严谨过头了,反而阻碍了阅读的开拓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不过,阅读主体在博览群书之时,也要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动笔摘抄自己所欣赏的,所需要的语段,学习领悟作者的思想与审美情趣;归类收集文字信息,充实自己的写作资源;积累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拓宽自己的文化涵养和储备自己的口语交际材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写作”,这些名言说明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许多初中生对作文,怀有极大的畏惧心理,面对题目往往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即使写出来也是平淡干涩无文采。在这种情况下,闭门造车,冥思苦想是徒劳无获的,此时学生迫切地想写好作文却无从下手。“需要是了原始的动力”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抓住这要求与水平之间的矛盾正确引导。一方面,教师让学生清楚:写也好文章必须善于运用变化的句式和丰富多彩的词语,必须恰当地运用修辞。进一步说,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饱满的思想感情。而这一切来自广泛的阅读和对文学作品独特体验。另一方面,学生在写作实践与阅读结合过程中,因为阅读有形与无形的积累,培养了良好的语感,储存着较丰富的写作素材,往往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有许多学生在读书笔记中,记下了一则小故事或者一句名言,而在作文中恰好得到运用,这样便于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与语文基础知识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语文基础知识是阅读体验的基石,而大量的、多种方式的阅读又全面地扎实积累扎实语文基础知识。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我对我的学生说“以阅读为支点,就能撬动雄峻的语文泰山”。
从功利性的角度看,阅读教学的开展决定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拉动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利于语文教学成绩的突出。从人文性的角度出发,阅读教学的成功,在于丰富学生的间接社会经历,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总之,在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逐步建构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一个个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的读者,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真正做到“我阅读,我思考,我体验,我提高”。
初中语文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3篇 中学语文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相关文章:
★ 最新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总结范文3篇 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总结报告
★ 2022语文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3篇 语文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 中学教师个人培优辅差工作计划4篇 教师培优辅差计划和措施
★ 社会实践活动个人总结范文3篇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情况总结 个人 怎么写
★ 领导干部个人年度述职述廉报告范文6篇(党员领导干部个人述职述廉报告)
★ 初中语文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14篇 中学教师个人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语文
★ 初中语文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16篇(中学教师个人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