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蒙城导游词优秀范文参考3篇

时间:2023-01-15 08:18:03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安徽蒙城导游词优秀范文参考3篇,供大家赏析。

安徽蒙城导游词优秀范文参考3篇

安徽蒙城导游词优秀范文参考1

  九顶灵山寺位于蒙城狼山山顶,寺有山门,前殿、中殿、后殿共13间。分两进院落,有院墙围护,总体为砖石结构,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原寺院宏大,分上寺和下寺两部分,共有殿宇百余间,距今1300余年。初名“昭明寺”,是取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之溢号命名的。萧统德才兼备,信奉佛学,天下颂仰,被武帝封为昭明太子,后在“侯景之乱”中丧生,故以其命名,以示纪念。宋朝时更名为“当阳寺”。至元朝时,该寺毁于火灾。明初重修后,主持僧和地方主事者为扩大影响,招揽香客,传说山神灵验,就把寺名改为九顶灵山寺。一千多年来,该寺闻名淮北,周围数百里的善男信女纷纷来此求神问卜。灵山寺的砖雕艺术堪称一绝,不仅逼真传神,而且数量很多,它是灵山寺的瑰宝。

  亳州是皖北四市之一,气候温暖适宜,日照充足,雨水适量,亳州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是一月份,但比起北方的冬季还算温暖,平均气温零摄氏度左右,最热的季节是七月,平均气温在二十七摄氏度左右。亳州的梅雨期主要为在每年六月到八月期间,雨具是这时必不可少的装备,有时雨量过大,可能出现涝灾。

  因此,每年的五一黄金周、十一黄金周来亳州都是不错的选择,气候温暖,少雨多晴天。阳光明媚的天气里,更容易将花戏楼的砖雕、木雕看的通透,更能深刻地感受到古代工匠的精湛雕刻技艺。

  此外,每年正月十五都有鬼会表演,也称大班会,表演内容为阴间斩秦桧,演员装扮成各种类型的鬼,群鬼起舞,很有意思。

安徽蒙城导游词优秀范文参考2

  蒙城县历史悠久,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据尉迟寺遗址发掘文物证实,4500多年前,即有古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自殷商以来,县名迭更,隶属多变。唐代天宝元年(742),正式定名为蒙城县,沿用至今。以后隶属和行政区划虽迭经变化,但辖区却无大的变更。

  夏,为禹贡豫州之域。

  商,为汤都,称北冡。西周称漆邑。公元前595年归楚,称楚北地漆园。

  秦,属砀郡。

  汉初,分西北境为梁国蒙县,东南境为沛郡山桑县。三国时,属魏谯郡山桑县。东晋侨置蒙县,仍属谯郡。

  南北朝时,属宋山桑县。南齐仍为山桑县。

  北魏皇兴元年(467),废山桑县建置涡州,为州治所。在漆园故城建置涡阳县。

  梁大通二年(528),梁改置涡州为西徐州,后置北新安郡,均为州、郡治所。

  东魏武定八年(550),置南谯州,仍以涡阳为治所,并山桑、蒙县为蒙郡。北齐复称蒙县。

  隋开皇十六年(595),称淝水县;大业七年(611),改淝水县为山桑县。

  唐天宝元年(742),正式定名为蒙城县。此后,虽归属屡有变更,但县名一直沿用未变。

  五代时,为河南道亳州蒙城县。

  宋代,先后属安丰军、亳州、寿州。

  元代,属总管府安丰路。

  明代,属南直隶凤阳府。

  清代,先后属亳州、颍州。

  民国元年(1912),属安徽省寿州。

  民国3年6月,属安徽省淮四道(道尹驻泗县)。

  民国17年3月,直属安徽省。

  民国21年10月,属安徽省第六(泗县)行政督察区。

  民国27年6月,属安徽省第三(阜阳)行政督察区。本月中国共产党建立板桥区抗日民主政府。

  民国33年12月,蒙城县北境归宿蒙县,属淮北路西第二行署。

  民国34年12月,宿蒙县属华中区第八行署。

  民国36年6月,宿蒙县属豫皖苏区第三行署。11月,县南境归蒙城县,属豫皖苏区第六行署。

  民国38年3月,裁撤宿蒙、宿怀、蒙城(涡河南)、涡阳4个边区县,设蒙城县,原蒙城辖区恢复,属豫皖苏区第六行署。4月12日,属皖北行署阜阳专区。

  1952年4月12日,属安徽省阜阳专区。

  1971年3月29日,属安徽省阜阳地区。

  1996年,阜阳地区改市,属安徽省阜阳市。

  2000年6月,地级亳州市建立,属安徽省亳州市。

安徽蒙城导游词优秀范文参考3

  蒙城方言属中原官话。县东南境接近凤台方言,县西北境则受阜阳方言影响较大。境内词汇差别最大,语音略有差别,语法比较一致。蒙城方言有21个声母,39个韵母。蒙城方言的调类和普通话相同,均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只是顺序不同,而且调值悬殊较大。

  蒙城县是“中国楹联之乡”。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2013年,蒙城县举行楹联“五进”暨“九溪·恒辰杯”全县楹联对抗赛,征联分出句征联和自撰联两种方式。从应征较好的县直和乡镇单位,该县选择六个单位组成六个代表队于“五一”节前后举行现场对抗赛。竞赛内容为楹联知识、楹联故事、古今名联及现场应对。

  蒙城县居民以面食为主,每日三餐,干、稀两类。干有馒头、卷千、杷粑、锅贴、烙馍、干饭等,稀有红芋饭,面条、面片、面疙瘩、莱汤等。平素以咸菜、辣椒、蒜瓣佐食。20世纪80年代后,生活水平提高,城镇居民喜食甜、淡、低脂肪及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

  民国时期,蒙城县富人冬戴风帽,身着长袍马褂,下穿直筒大腰棉裤,足着棉袜,穿三道云棉鞋;春、秋戴礼帽,着夹袄夹裤,出门穿长衫。—般百姓冬戴线帽,上着土布右开襟过膝大棉袄,下穿棉裤,脚穿麻窝(麻、草结的鞋);春、秋穿土布对襟单褂,腰系青布巾,穿草鞋或撒鞋(鞋脸较深,上面缝着皮梁或三角形皮子);盛夏敞头赤膊。家境稍裕的青年,冬戴“火车头”(东北棉帽),春、秋戴“帽垫”,顶缀红疙瘩(父母新丧为白色),外出穿海昌蓝大褂,少数人穿西服,着皮鞋。老年妇女冬戴头箍或顶包头,上穿棉袄(肥胖宽大,右开襟,大陀襟镶边,领口、袖口饰花边,钉布扣五、七枚),下穿大腰直筒棉裤(裤角镶滚边,扎腿)。中青年妇女,出门穿海昌蓝褂,着荷花色袜,吊带,红绣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蒙城县境内居民喜列宁装,男青年戴蓝军帽。女青年上穿站领盘香扣对襟短褂,夏穿肥胖仅及膝盖的二蓝色裤,柿黄色袜,带袢鞋。1955年前后,风行苏联花布。70年代,服装以蓝、灰、黑三色为主,男性一般穿“二五大衣”、中山装、西装、衬衫,松紧口鞋。20世纪80年代后,青年男女服装款式新颖,花色绚丽。男上衣有呢子大衣、西装、港衫、茄克、猎装、青年装、击剑装、香槟衫等,下着西装裤、喇叭裤、牛仔裤。女性着西装、连衣裙、丝绸绣花时装、滑雪衫、羊毛衫和各种纹饰的毛线织物。城镇居民穿皮鞋,农村人穿运动鞋。旅游鞋城乡居民都爰穿。

安徽蒙城导游词优秀范文参考3篇相关文章:

安徽迎客松导游词6篇(欢迎游客的导游词)

安徽九华山导游词12篇 九华山导游词作文

歙县徽州古城导游词-安徽导游词3篇 关于徽州古城的导游词

安徽的导游词12篇(关于安徽的导游词)

安徽英文导游词介绍3篇(介绍黄山的英文导游词)

安徽九华山导游词6篇 介绍九华山的导游词

安徽九华山导游词范文2篇(九华山导游词讲解)

介绍安徽宏村导游词3篇(皖南古村落宏村导游词介绍)

安徽唐模古镇导游词3篇 唐尧古镇导游词

安徽九华山导游词3篇(九华山的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