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我国的传统文化3篇 请你介绍一种我国的传统文化,供大家阅读。
我国的传统文化1
当全球化的漩冈席卷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当西方的情人节,感恩节,圣诞节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商场人群中日益泛滥,当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萧然间成了凝滞的空气,日渐黯淡,我们,作为几千年文化的传承者还是要记得鲁迅的“拿来主义”。面对传统文化,我们要勇于继承,敢于创新;面对外来文化,我们要宽容接纳,善于过滤。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便坚持对外开的政策。于是,各种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展开了新一轮的侵略;巧克力与玫瑰的浓情萦绕在咖啡厅,2月14日越来越深入人心,七夕时的牛郎织女也只能退出舞台,唯美与凄美悄然隐去;圣诞老人花招百出,各大小商场招揽顾客的主意层出不穷,圣诞歌曲充斥耳旁,中国人民也乐在其中,春节的逛花市,团圆饭却慢慢地流于形式,冷冷清清。面对传统文化,中华儿女何以如此轻率地将其抛诸脑后?这源于近代西方对华侵略所遗留下的祸根,给中华人民以深刻不可磨灭的屈辱感,以致于我们潜意识地认为:外来的;二定是好的,自己的,一定是错的。
惑矣!既然我们的灵魂长期被这种恶心的屈辱感殖民,那么现在就勇敢地蜕去外壳吧!传统民族文化是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精神血脉,我们要骄傲地继承孔子的君子之风,继承文化墨客的浪漫情怀,继承竹梅兰菊的傲骨贞节。
同时,欲让传统优秀文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自然少不了创新。文化是需要创造的。注意,是创造,而不是拷贝。正如日本大和民族文人于唐朝时自我国学习文化后,回到本国便加以创造,剑道,茶道便青出于蓝,加上全民族的尊重与保护,如今日本文化绚烂如樱花。“引进来”是为了更好地“走出去”。我们必须时刻谨记。
如今,大部分中国人都在外来文化的浪里潮漂流,漂到哪儿就在哪儿吸收“营养”,也不管那“营养”是否中国文化所需。只有极少的人在声嘶力竭地呐喊,极少的人在文化冲突的十字路口彷徨。所幸的是,还有这些极少的人在创造新文化,传承古老文化,尽管文化的创造是寂寞的。
同样是一轮明月。罗密欧指着月亮对朱丽叶起誓被中国人视为浪漫,视为对爱的忠贞。但欧阳修笔下“月挂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难在我看来却更添一丝朦胧之美,也更符合东方人情感的含蓄。然而,现在的中国大众可不这么认为。于是,历史反复刻印的,是不同文化的交流,是我们对外来文化的盲目接收;而遗失不存的,是民族文化对本民族人民的深深吸引力,是中华儿女对华夏灿烂文化浓浓的依恋。
我们需要一种审时度势的睿智,在接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过滤文化,在文化交融的同时维护自己的文化。我们不应该像鲁迅笔下冷漠的看客,无情地看着“夏瑜”被斩首,血染我们的历史。我们需要一剂药,来治我们崇洋媚外的病。
纵使“冷月葬花魂,”那也是属于我们民族文化华丽的篇章。愿华夏文化的心脏在继承与创新中,过滤与融合中,强烈地搏动!
我国的传统文化2
在21世纪,地球似乎只是一个小村庄。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同时,文化也在走向全球化。国外节日在中国人的欢呼声中一片火热,中秋清明则显得冷清;西餐店前车水马龙,中式餐馆则门可罗雀。
于是,有人便开始担心,中国大开国门,会不会被这股“西风”吹垮?传统会不会被西洋文化所同化?
而我认为,对待西方外来文化,我们应将它融入传统而并非取代传统。
宋朝时期,北方有一个强大的辽帝国,由契丹人统治。但当今世上,契丹人何在?据有关文献记载,早在八百多年前,辽帝国的契丹人已不复存在了。而契丹族的消失,并非天灾的灭绝,亦非人为的屠杀,而是由于外族文化的同化。由于蒙古人和汉人的同化。主要是杂居和迁徙,使他们的子孙已与汉人或蒙古人无异。一代如此,下一代亦如此。他们血管里的契丹血越来越稀,生活习性也渐渐随异族同化。于是,契丹人灭亡了,灭亡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文化兼并……
由于不懂保留自身传统,契丹人付出了灭族的代价。当他们自以为得以见识汉人的丝绸和瓷器的美丽,住进了美仑美奂的飞檐楼台,殊不知他们已连本民族的文字也抛诸脑后。塞翁得马,焉知非祸?舍根求异,岂不悲哉?
闭关锁国,一味抵御外来文化已让大清帝国腐朽亡国,但尽得洋风而舍弃传统又恐重蹈契丹之覆辙,所以唯一对策,便是让西洋文化融入传统。它正如一剂强心剂,让中国文化得以恒久发展和长盛不衰。
同样,对于全世界,我们也要坚持保护本国文化,也尊重他国文化的原则。我们既不可数典忘祖,也不能随意鄙夷外来的文化,否则将会产生狭隘的民族文化,这同样是可怕的。日耳曼人对犹太人的杀戮和大和民族对中国人的屠城就是令人扼腕的教训。这是人类的教训,沉痛的教训。
因此,对待文化,我们应求同存异,坚持融合而反对兼并,这样才能使全世界文化得以发展和兴旺。
最后,想讲这么一则故事:话说塞翁得一胡马于边鄙,引之而归。家有国马,国马高而善驮,胡马矮而善奔。若留胡马,则恐其性烈伤国马;若弃之,则无善奔马焉。塞翁思良久,将二马分而养,相得益彰,二马可同存矣!
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焉知非福?祸兮福兮,只不过对待的方法不同。我们对待外来文化,不也正是这道理吗?
我国的传统文化3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的冲突更为剧烈,面对纷至沓来的西方文化的冲击,有人大张双臂全吸收,有人紧闭门扉,将之拒于门外。而还有第三种人,他们开始思索,寻找、探求一条对待外来文化的进入与传统文化的继承的合理之道。
以我之愚见,对待外来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最佳选择是中西融合。因为历史与生活就是这样告诉我的。
洋务运动,国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富国强兵,让西方的技术与中国之发展需求相融,西体中用,开辟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再看看,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也造就了近代社会独特的风景吗?中山装和旗袍融合中西特色不也深得人心吗?里弄住宅,中西合璧,不也让人住得开心舒适吗?而生活中的广告不也在高唱中西结合,最终把中药的好与西药的快完善结合了吗?
可见,中西文化的融合,既传承传统文化,又为传统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让传统文化生机盎然,代代相传,与时俱进。
中西结合,注重以我为主。
我们敞开胸怀吸纳西方先进文化,但我们不能忘记了我们所处的这片黑土地上孕育出来的五千年的文明。我们可以选择在月饼中加入此西式糯糕点的特色,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在中秋佳节共享天伦,不能忘记头上那一轮皎洁的明月,更不能用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取代这传统的中秋节。我们可以也应该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西式哲理,但是我们更应该传承孔子的儒学,孟子的仁及之治,因为只有它的才是中华文明的根。中西结合,以我为主,始终不忘那皎洁的明月。
中西结合,需要为我所用。
只有批判吸取,周全考虑。所取之物是否适合自己,是否有利于自己才能达到中西合璧之有效境界。鲁迅先生早已告诫我们要切忌“拿来主义”,不是一切西方的文化都适用于中国,都有利于国民。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可取,但其资本主义体制却不适用于中国。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可取,但依靠技术传导的落后腐化思想必需杜绝。中西结合,为我所用,切实考虑西方文化之与我国的利与弊,才是明智之举。
奔腾的黄河孕育代代炎黄子孙,黑色的土地流长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民族文化是千秋万代的根,只有根“实”才能叶茂。那么就需要我们维护民族之根,同时吸取外来之营养,用鲜丽的绿叶点缀文化之长青树。
我国的传统文化3篇 请你介绍一种我国的传统文化相关文章:
★ 传统文化进校园为题的演讲稿3篇(弘扬传统文化共建美好校园演讲稿)
★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征文3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征文题目)
★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3篇 关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演讲稿
★ 2022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_最新的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总结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