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给女儿的信7篇(一封给女儿的信),供大家品鉴。
给女儿的信1
第15课给女儿的信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材第114_119页。本文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一封信,主要回答了作者对爱情的看法,启发和培养女儿要明智地生活,要懂得爱情的真谛,对成长中青少年学生来说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巩固书信的格式和特点。
2.学习本文用优美的童话来阐释道理的方法,学会分析童话中的思想内涵。
3.了解爱情的本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4.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本文中的故事,通过教学课件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故事。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期,对爱情等问题比较敏感,也比较感兴趣。教师应注意引导,让学生积极地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受到正确爱情观的熏陶和感染。
2.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优美动人而又蕴含深刻哲理的爱情故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意培养学生爱情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的丰富情感,感受作者作为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学会理智地生活,善于生活,热爱生活,感受生活和爱情的真谛。
2.理解爱情是赋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人类世代相传的纽带;爱情是人类所特有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法的好处。2.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本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3.理解、把握生活的本质和内涵,学会懂得爱,珍惜生活,成为真正的人。
◆难点
1.准确把握童话中的深刻含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2.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且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早恋的方式,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
◆教学突破
1.准备教学课件,用动画的形式再现童话的内容,教学效果会更好。 .
2.讲一些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由于学生对爱情比较敏感,可能不敢发言,教师要多加鼓励,消除学生的顾虑。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有关苏霍姆林斯基的材料,让学生了解;准备相关课件;搜集一些有哲理的爱情故事,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让学生提前预习,思考自己对爱情的理解。
◆学生准备
根据教师的安排进行预习,找出生字词,思考自己对爱情的认识。
3.理解、把握生活的本质和内涵,学会懂得爱,珍惜生活,成为真正的人。
◆难点
1.准确把握童话中的深刻含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2.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且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早恋的方式,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
◆教学突破
1.准备教学课件,用动画的形式再现童话的内容,教学效果会更好。 .
2.讲一些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由于学生对爱情比较敏感,可能不敢发言,教师要多加鼓励,消除学生的顾虑。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有关苏霍姆林斯基的材料,让学生了解;准备相关课件;搜集一些有哲理的爱情故事,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让学生提前预习,思考自己对爱情的理解。
◆学生准备
根据教师的安排进行预习,找出生字词,思考自己对爱情的认识。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介绍爱情故事,导入新课。 1.配合教师,进入新课学习。2.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爱情。 2.各抒己见,积极发言。3.通过课件,讲述文中的童话。 3.结合课件,积极思考、回答问题。4.总结归纳,积极引导。 4.学习,分析,提高认知水平。
一、交流预习心得,导入新课(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巩固所
学的书信的知识和特点,了解学生掌
握的情况。
1.回忆以前所学的书信的有关知识,回答
教师的提问。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总结,通过介绍一
些耳熟能详的爱情故事,转入新课学
习。
3.19世纪伟大的诗人、剧作家莎土比
亚曾经在一首诗当中提出了这样的
—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
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怎样
发生?它又怎样成长?”这个问题是
每个青少年在成长中会遇到的问题,
只要有了正确的认识,是不用回避这
个问题的,同学们不要有什么顾虑。
4.介绍前苏联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有关
知识,让学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
思路。
2.回忆自己知道的爱情故事,大胆地与其
他同学交流,进入新课的学习。
3.积极开展想象,思考自己对爱情的理
解。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于爱情
问题比较敏感,但是他们缺乏生活的经
验,对于爱情的本质缺乏了解,加上现
实中对待早恋的态度,学生可能羞于发
言或不敢发言,因此,要多加引导和鼓
励。
4.了解一些关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情况。
阅读本文,从整体上把握本文。
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问:作者在女儿的信中提出了一个
什么样的问题?这个问题为什么使
作者感到忐忑不安?
2.利用教学课件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
述玛丽娅所说的爱情童话,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优美的动画中受
到感染和熏陶,引导学生认识爱情的
真谛。
3.提问: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
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
读到了哪三种不同东西?
4.五十多年来,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
1.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是“什么是爱情”;
作者感到女儿已经长大了,她不再是和
小孩子交谈了;女儿只有是一个明智的
人,才是幸福的;作者希望女儿学会明
智地生活。
2.配合教师的讲述,在欣赏优美童话的同
时,结合以前的认识,思考到底爱情是
什么,什么是正确的爱情观,并与以前
关于爱情的故事进行比较。
3.结合课文思考并回答:他从人的眼里第
一次看到了“爱情”,第二次看到了“忠
诚”,第三次看到了“心头的记忆”。
4.分组进行讨论,得出讨论结果:小木屋
了很大的变化。请学生思考他们发
生了什么变化,以及为什么会发生这
样的变化,这给我们以什么启示。可
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5.提问:故事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
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
这说明了什么?五十年来是什么维
系了他们的爱情? 、
6.提问: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
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有关上帝的表
现的语句,并思考课文为何多次提到
上帝的表现。
代替了小棚子,还有花园;他们有很多
勤劳的儿孙;是两个人相濡以沫的爱
情使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说明爱情的力量是巨大的。
5.思考,讨论,并回答:爱情是需要时间来
证明的,真正的爱情能经住时间的考
验。五十年来,是忠诚和心头的记忆
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6.在课文中找出上帝三次不同表现的语
句,思考讨论多次提到上帝的原因,应
指出: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
的产物,只有人类才能够真正地爱。
三、组织讨论,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文章的结尾提到了应如何对待爱情,
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和概括,也是作
者给女儿提出的殷切希望。请学生
结合本课的学习和自己的生活经历,
谈谈自己应如何正确地对待爱情,树
立正确的爱情观。
2.提问:通观全文,作者为何没有正面
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
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
1.可分组展开讨论,得出:人类的爱情不
仅仅是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幸
福,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
类种族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因此要
善待爱情,要懂得爱,要提高到人性美
的高度来认识爱情。
2.思考并回答:这样写更容易让女儿理
解,而且效果也比给她讲大道理要好得
多。深入浅出,容易理解。,
本节总结
本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一封信。信中回答了青少年所关心的什么是爱情的问题。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爱情的本质和内涵,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学习本文用童话来阐释道理的方法;学会分析童话的深刻内涵和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
板书设计
给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什么是爱情:人类永恒的美与力量爱情、忠诚、心头的记忆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结合本文的童话,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童话的能力。学生可以思考自己遇到困惑的时候时如何向家长和教师请教,是不是也像作者的女儿一样大胆地向家长请教,作者的女儿是不是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较自己对爱情的看法和本文童话里所揭示的哲理,思考一下有什么不同,以及自己从本文中获得了什么收获。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注音 ,
忐忑( )不安 擅自( ) 蕴藏( )
2.作者在本文中主要面答了女儿什么是爱情的问题。学了本文,你认为什么是爱情?
答案与提示:爱情是人类所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人类的爱情不仅仅是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幸福;爱情是人类种族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3.作者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与提示:作者用自己成长的经历告诉女儿一个正确的引导带给自己的巨大收获,希望女儿也同样重视;同时,运用故事揭示这个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彤象生动.更容易理解。
◆个性练习设计
1.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自己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细读最后一段,结合本文,说说你对“成为真正的人”的理解。
答案与提示: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人类永恒的美与力量。,爱情将成为赋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人类世代相传的纽带,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2.写一篇300字的小文章,谈谈你对爱情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探讨与反思
通过教学,教给学生欣赏、理解哲理丰富的童话,使学生从中受到爱的教育和启迪;引导学生学习这种用童话来说明深刻道理的方法,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世界观,这对正在成长中,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的青少年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树立正确的导向,打消学生的顾虑,鼓励他们多发言,多发表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在交流和讨论中,抛弃错误的认识,用正确的爱情观和世界观来指导自己的人生。
补充资料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从教育实践出发,潜心研究,对教育和教学提出一系列创造性的见解,形成了理论体系,而又用它来指导实践,验证他的理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重视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他主张青少年“应当获得自己精神生活的完满和幸福,享受劳动和创造的欢乐”,学校教育和教学要重视和善于运用学生积极的精神生活,并不断充实和丰富它,使学生终生有正确的精神需要,能够享受丰富崇高的精神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任校长长达二十多年,对领导学校可谓经验丰富,不乏独到见解。作为一校之长,工作千头万绪,因此,苏氏本人始终兼教一门语文课,并且坚持天天听教师的课。“我给自己定下一条规则:如果我每天不听两节课,就算我这一天什么也没做。”
给女儿的信2
第4课 给女儿的信
教学目标
1.完成词语和名言警句的积累。
2.体会文章采用故事阐明爱情真谛这一构思的巧妙。
3.品味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特征,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对爱情的诠释。
教学难点
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歌颂爱情的名言警句、诗词文章。
2.可以提前观看关于爱情的经典影片,如《泰坦尼克号》《魂断蓝桥》《简•爱》《罗密欧与朱丽叶》《乱世佳人》《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看几幅画面。
1.影片《泰坦尼克号》中罗丝和杰克浮在冰面上,罗丝看着杰克一点点地沉下去,慢慢地松开拉着他的手,无力地呼唤着“jake,jake……”。
2.《简•爱》的最后,罗切斯特被火烧伤,带有伤残,坐在椅子上拄着拐杖,在心中不断地呼唤着简的名字,这时,简从远方风尘仆仆地赶回,简握住罗切斯特的手。
3.放一组照片:大学校园里的一对情侣,漫步于林荫路上;一对新婚夫妇站在红地毯上的照片;一个三口之家在阳光下的草坪上玩耍;两位老人坐在夕阳下的湖畔面色安详……
杰克为了让罗丝获救,放弃了生的机会,自己慢慢沉入海底,罗丝眼睁睁看着他沉没,而没有办法营救;简在罗切斯特穷困潦倒,陷入人生的困境最需要她时,返回他的身边;大学校园内一对热恋的情侣,相爱的人走进结婚的殿堂,三口之家的温馨,老年相濡以沫的陪伴与默契……这是什么?这就是爱情。
这就是爱情,说起爱情,莎士比亚曾经在一首诗当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是怎样发生?它又怎样成长?”这是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是同学们想知道的。当我们遇到这样的疑惑时,我们却不一定敢向我们的父母发问,但有一个14岁的小姑娘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而她的父亲也在一封信中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回答。这位父亲就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封《给女儿的信》。
二、走近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教育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和教师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不满52岁,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自1957年起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是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曾获两枚列宁勋章、一枚红星勋章等。
三、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请概括回答。
2.请同学说说听了课文后的感受。
3.苏霍姆林斯基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向女儿阐述爱情的真谛的?(童话)
4.字词积累。
繁衍 忐忑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麦穗
忐忑:心神不定。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化为乌有: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
怒不可遏:愤怒之极,不可抵制。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四、品读探究。
方案一:
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之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提示:爱情,忠诚,心头的记忆。
2.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找出文中关键语句。
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提示: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或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
5.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提示:是忠诚、心头的记忆(彼此的扶持、依靠……)。
6.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提示: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7.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提示: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方案二:
学生阅读童话部分,思考并填下表。
教师明确:
1.上帝三次看到美的比较:上帝第一次看到人类相爱,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所以不可理解。第二次看到经过五十年岁月的消磨,男的女的还是这么相爱,他感到很美,无与伦比。第三次只有一个人,女的死了,似乎不应该感到爱情之美的,但他还是感到很美,他觉得爱情的力量不可思议。
2.“爱情”“忠诚”“心头的记忆”三者之间的关系: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分别从人类的眼神中看到了“爱情”“忠诚”“心头的记忆”。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在年轻的时候很容易彼此之间产生爱慕之心,但岁月和生命是对爱情的最大考验,只有能经得起时间磨砺的忠诚,才能使爱人之间生死相依,永不背离,相濡以沫,永不厌倦;也只有经过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才能够在心灵深处产生超越死亡的“追念”,而只有拥有了忠诚与心灵的追念,才是真正的爱情,作者把他们看成爱情的三位一体。
3.对上帝的态度的理解:上帝没有创造爱情,起初,他仅仅把人看做一般的生物;是人类自己创造了爱情。爱情的无法毁灭使上帝从“颤抖惊异”到“恼火”,但最终“深深地沉思着走了”,这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伫立凝视”中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而他最后的离去,就是对人性力量的认可和屈服。连君临宇宙的上帝都无可奈何,正说明了“爱情比上帝权威大”,人“成了地球上的上帝”。
4.对文章的结尾的理解:仅仅能繁殖后代的爱,不是爱情,真正的爱情超过了生理的需要,要包含着“忠诚”“心头的记忆”等人性的光辉。这是人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上帝没有创造出人类的爱情,说明上帝只是把人类看作了普通的动物,但是人类自己创造了爱情,并战胜了上帝,说明人只要有高尚美好的爱情存在,就不会再沦为动物,将成为自己人性的主宰,成为大地上的上帝。
五、拓展延伸。
1.爱是美好的情感,人的全部道德都可以在爱情上反映出来。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那么名人们是如何理解爱情的呢?教师出示名人名言,让学生读一读。
爱像只小提琴,音乐可以偶尔停息,但琴弦却始终存在。
——琼•马斯特斯•贝奇
爱是毫不吝啬的付出。
——列夫•托尔斯泰
爱突破了时间的威力,使未来和过去永远结合。
——穆勒
能使所爱的人快乐,这是世间最大的幸福,错过这样的幸福是荒唐的。
——罗曼•罗兰
唯有借着爱,人生才获得给予和继续进步。
——屠格涅夫
2.听《最浪漫的事》,然后结束本课。
最浪漫的事
背靠着背坐在地毯上 / 听听音乐聊聊愿望 / 你希望我越来越温柔 / 我希望你放我在心上 / 你说想送我个浪漫的梦想 / 谢谢我带你找到天堂 / 哪怕用一辈子才能完成 / 只要我讲你就记住不忘 /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 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 / 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 /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 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 / 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
结束语: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早恋不属于我们。
短短的一节课怎能说得明白爱情,如果你想知道爱情的力量,你可以读一读白朗宁夫人至善至美的爱情情书;如果你想知道爱情的忠诚,你可以听一听流行歌曲《最浪漫的事》;如果你想了解爱情的高贵,你一定要读一读《简•爱》……你还要读一读《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飘》……你就会更深刻地了解爱情!
六、布置作业。
写一篇日记,自己和自己心灵的秘密对话,写出这篇课文带给你的启示。
板书设计:
给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
美和力量!
忠诚 ← 爱情?→ 心灵的追念
你的观点?
给女儿的信3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材第114_119页。本文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一封信,主要回答了作者对爱情的看法,启发和培养女儿要明智地生活,要懂得爱情的真谛,对成长中青少年学生来说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巩固书信的格式和特点。
2.学习本文用优美的童话来阐释道理的方法,学会分析童话中的思想内涵。
3.了解爱情的本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4.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本文中的故事,通过教学课件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故事。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期,对爱情等问题比较敏感,也比较感兴趣。教师应注意引导,让学生积极地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受到正确爱情观的熏陶和感染。
2.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优美动人而又蕴含深刻哲理的爱情故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意培养学生爱情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的丰富情感,感受作者作为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学会理智地生活,善于生活,热爱生活,感受生活和爱情的真谛。
2.理解爱情是赋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人类世代相传的纽带;爱情是人类所特有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法的好处。2.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言,了解爱情的本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3.理解、把握生活的本质和内涵,学会懂得爱,珍惜生活,成为真正的人。
◆难点
1.准确把握童话中的深刻含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2.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且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早恋的方式,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
◆教学突破
1.准备教学课件,用动画的形式再现童话的内容,教学效果会更好。 .
2.讲一些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由于学生对爱情比较敏感,可能不敢发言,教师要多加鼓励,消除学生的顾虑。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有关苏霍姆林斯基的材料,让学生了解;准备相关课件;搜集一些有哲理的爱情故事,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让学生提前预习,思考自己对爱情的理解。
◆学生准备
根据教师的安排进行预习,找出生字词,思考自己对爱情的认识。
3.理解、把握生活的本质和内涵,学会懂得爱,珍惜生活,成为真正的人。
◆难点
1.准确把握童话中的深刻含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2.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且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早恋的方式,使得学生不太愿意就这一敏感话题发表看法。
◆教学突破
1.准备教学课件,用动画的形式再现童话的内容,教学效果会更好。 .
2.讲一些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由于学生对爱情比较敏感,可能不敢发言,教师要多加鼓励,消除学生的顾虑。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有关苏霍姆林斯基的材料,让学生了解;准备相关课件;搜集一些有哲理的爱情故事,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让学生提前预习,思考自己对爱情的理解。
◆学生准备
根据教师的安排进行预习,找出生字词,思考自己对爱情的认识。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介绍爱情故事,导入新课。 1.配合教师,进入新课学习。2.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爱情。 2.各抒己见,积极发言。3.通过课件,讲述文中的童话。 3.结合课件,积极思考、回答问题。4.总结归纳,积极引导。 4.学习,分析,提高认知水平。
一、交流预习心得,导入新课(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巩固所
学的书信的知识和特点,了解学生掌
握的情况。
1.回忆以前所学的书信的有关知识,回答
教师的提问。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总结,通过介绍一
些耳熟能详的爱情故事,转入新课学
习。
3.19世纪伟大的诗人、剧作家莎土比
亚曾经在一首诗当中提出了这样的
—个问题;“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
方?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怎样
发生?它又怎样成长?”这个问题是
每个青少年在成长中会遇到的问题,
只要有了正确的认识,是不用回避这
个问题的,同学们不要有什么顾虑。
4.介绍前苏联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有关
知识,让学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
思路。
2.回忆自己知道的爱情故事,大胆地与其
他同学交流,进入新课的学习。
3.积极开展想象,思考自己对爱情的理
解。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于爱情
问题比较敏感,但是他们缺乏生活的经
验,对于爱情的本质缺乏了解,加上现
实中对待早恋的态度,学生可能羞于发
言或不敢发言,因此,要多加引导和鼓
励。
4.了解一些关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情况。
阅读本文,从整体上把握本文。
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问:作者在女儿的信中提出了一个
什么样的问题?这个问题为什么使
作者感到忐忑不安?
2.利用教学课件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
述玛丽娅所说的爱情童话,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优美的动画中受
到感染和熏陶,引导学生认识爱情的
真谛。
3.提问: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
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
读到了哪三种不同东西?
4.五十多年来,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
1.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是“什么是爱情”;
作者感到女儿已经长大了,她不再是和
小孩子交谈了;女儿只有是一个明智的
人,才是幸福的;作者希望女儿学会明
智地生活。
2.配合教师的讲述,在欣赏优美童话的同
时,结合以前的认识,思考到底爱情是
什么,什么是正确的爱情观,并与以前
关于爱情的故事进行比较。
3.结合课文思考并回答:他从人的眼里第
一次看到了“爱情”,第二次看到了“忠
诚”,第三次看到了“心头的记忆”。
4.分组进行讨论,得出讨论结果:小木屋
了很大的变化。请学生思考他们发
生了什么变化,以及为什么会发生这
样的变化,这给我们以什么启示。可
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5.提问:故事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
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
这说明了什么?五十年来是什么维
系了他们的爱情? 、
6.提问: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
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有关上帝的表
现的语句,并思考课文为何多次提到
上帝的表现。
代替了小棚子,还有花园;他们有很多
勤劳的儿孙;是两个人相濡以沫的爱
情使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说明爱情的力量是巨大的。
5.思考,讨论,并回答:爱情是需要时间来
证明的,真正的爱情能经住时间的考
验。五十年来,是忠诚和心头的记忆
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6.在课文中找出上帝三次不同表现的语
句,思考讨论多次提到上帝的原因,应
指出: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
的产物,只有人类才能够真正地爱。
三、组织讨论,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文章的结尾提到了应如何对待爱情,
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和概括,也是作
者给女儿提出的殷切希望。请学生
结合本课的学习和自己的生活经历,
谈谈自己应如何正确地对待爱情,树
立正确的爱情观。
2.提问:通观全文,作者为何没有正面
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
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
1.可分组展开讨论,得出:人类的爱情不
仅仅是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幸
福,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
类种族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因此要
善待爱情,要懂得爱,要提高到人性美
的高度来认识爱情。
2.思考并回答:这样写更容易让女儿理
解,而且效果也比给她讲大道理要好得
多。深入浅出,容易理解。,
本节总结
本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一封信。信中回答了青少年所关心的什么是爱情的问题。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爱情的本质和内涵,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学习本文用童话来阐释道理的方法;学会分析童话的深刻内涵和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
板书设计
给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什么是爱情:人类永恒的美与力量爱情、忠诚、心头的记忆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结合本文的童话,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童话的能力。学生可以思考自己遇到困惑的时候时如何向家长和教师请教,是不是也像作者的女儿一样大胆地向家长请教,作者的女儿是不是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较自己对爱情的看法和本文童话里所揭示的哲理,思考一下有什么不同,以及自己从本文中获得了什么收获。
给女儿的信4
这篇课文的童话故事中蕴含大量含义深刻的语句,值得反复推敲。
我认为初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应该尽量让他们在课堂上不受约束地去探究、去思考,学生自己找寻到的关键语句才真正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才是真正值得探究的问题,为此我要求学生以“令我感触最深的语句是……因为……”这样的格式自主圈划关键语句进行“赏析”,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我也允许学生选择“质疑”方式,同时又为学生们搭建合作学习的平台,在小范围无拘无束的争论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为全班交流打下基础。在全班交流时,同学们畅所欲言。
班里的郑兰兰同学找寻到了“人就成了地球的上帝了”这个重要的句子并且采用“比较阅读”方式,在文中找到了与之形成对比关系的语句“一个人不能擅自创造连他自己也没有见过的东西”,在同学们的相互补充中充分感受到爱情的伟大力量迫使上帝放弃了对人类的控制,因为有了爱情人类才主宰自己的命运和生活;又如黄江荣同学质疑:为什么既然童话故事说的是爱情为什么描写上帝三次人间看到景象?同学们通过讨论得知,上帝描绘的是人类的温馨、美好、快乐的生活场面,而这一切都是爱情造就的,所以自以为万能上帝那么恼怒,进一步展现了爱情的美好和强大;吕昌玲同学质疑:为什么上帝第三次来到人间后沉思着离开?……学生的这些问题的提出证明了,以生为本的语文课堂才是真正充满活力的。
本节课的不足是:我仍感觉“品读赏析”环节中,虽然要求很清晰,但是由于导向不清,在一位学生质疑之后致使原先准备“赏析”的同学没能及时做好赏析,就又是下个同学的质疑了。
给女儿的信5
教完这篇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写的信,忍不住有许多想说的话。
一、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师生一起畅谈爱情这个话题。
中学生的早恋似乎是个敏感的话题,家长老师们总是谈之色变,对于孩子或是学生们更是坚决压制。但是,现在,我们可以畅谈这个话题了,因为这是课文呀!我们要学习它,分析它,就要结合我们的生活,说出我们的心里话,再也不会有什么顾忌,不必有什么遮掩和躲闪,我们可以在阳光下,在课堂上,在老师面前,脸不红心不跳的大说特说了。
二、释放的快乐和轻松。
学习这一课,我的第一个问题是:说说你所知道的爱情名言。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课堂也异常的活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身无彩凤又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学生张口就来,其敏捷的程度,让我始料不及,其一吐为快的轻松,让我暗自庆幸:这个问题问得真是及时啊!在以往,这些个诗句,他们总是“欲说还羞”,但今天却是自信从容,更少不了几分表达的轻松和愉悦。
三、爱情的真谛由朦胧到明晰。
其实,对于这些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们,他们虽有着对爱情的向往和最初的萌动,但是他们对爱情的真谛却是一片模糊。与其让他们雾里看花,不如帮他们拨云见日,这样更有利于引导他们早日树立起正确的爱情观,更有利于他们理智的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认识自己的情感,少走弯路,甚至是上当受骗。明智之举啊!
四、美好的爱情畅想。
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爱情观,并畅想自己的爱情。大家都很踊跃,甚至连最不爱说话的郑小东也发言了:爱情是神圣和伟大的,我们要好好的珍惜它,不要过早的去采摘它,只有耐心等待它的成熟,才能品尝它的甜美。姚云霄认为,爱情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种付出``````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能感觉到,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他们对于爱情,又多了一些成熟和理智,更增添了对爱情的神圣感和美感。我想,这也是编者的愿望之一吧!
五、多一些人文关怀,少一些空洞说教。
对于教材所选的课文,我想,学生们更想学更兴趣的是那些贴近他们生活的,能让他们产生共鸣的,能帮助他们解决苦恼或是烦闷的,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能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益和感化的课文,而不是讲大道理,空洞的说教让人逆反,《致女儿的信》正是这样的一碗心灵鸡汤,它有着醇香的美味,而又沁人心脾。真希望这样的课文越多越好啊!这是教者的心愿,更是学者的心意!
给女儿的信6
前不久,我参加了县优秀课的评比活动。翻开九年级语文教材选课时,我第一眼就看好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女儿的信》。之所以选这篇文章,理由主要有两个:一、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学生能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增加语言积累,学会写作方法:二、能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陶冶学生情操,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话题”进入中学语文教材,实则上就是为当前的教育补充进“情感与人文”的元素。本文就是如此,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审视爱情,审视身边的早恋行为。
我深刻意识到本节课首先是一节语文课,要结合文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却不能上成思想政治课。所以,在教学中,我既注意学生的听、说、读、写;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习说理写作方法;注意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又注意采用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与文本及文本的作者进行精神上的沟通,将爱情观和人生观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精神上得以提升。
正如我们的家长在孩子提问这个问题时不开明的表现一样,学生们在众目睽睽之下,也不敢敞开心胸,畅所欲言。这一点,是我在上课之前就有心理准备的,学生的发言不够踊跃也是我预料之中的事,谁能要求刚刚进入青春的孩子们在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不脸红、不害羞地大谈特谈爱情呢?虽然如此,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却真的很有收获:他们能自己思考、合作探究得出答案;他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不是照念参考书;他们的学习习惯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他们掌握了讲述抽象道理的方法;他们还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并能够用本节课所学审视身边的爱情……他们真的收获了很多,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呢?
能够让学生在一节课中有这么多收获,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真的很欣慰。
给女儿的信7
【知识储备】
1.字词积累
忐tn忑t:形容心神很不安定。
不可思议:道理神秘奥妙,不可想像,也不能理解。
擅shn自:对不在自己职权范围以内的事情自作主张。
蕴yn藏:包含,蓄积。
纽带:指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事物。
明智:懂事理;有远见;想得周到。
2.作家作品
关于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1918年9月28日诞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进本村小学上学,1933年从七年制学校毕业后进了克列明楚克师范学院的师资培训班。1935年,17岁的苏霍姆林斯基返回母校,成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他热爱教师职业,从开始教师生涯的第一天起就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勤奋学习,用知识充实自己。他考取了马卡连柯的母校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函授班,接受高等师范教育。在函授学习过程中苏霍姆林斯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进一步确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立下了为农村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经过四年的学习,1939年苏霍姆林斯基从函授班毕业,无论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是在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获得了中学教师证书。1939年9月至1941年7月,苏霍姆林斯基在离家不远的区中心镇的一所完全中学当语文教师兼教导主任,领导全校的教学工作。这为他广泛探讨和研究教育理论提供了有利条件。
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苏霍姆林斯基上了前线。负重伤复员后他重返教育岗位。起初任中学校长,不久调往家乡任区教育局长,全力以赴投入战后恢复学校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热爱教学第一线的火热生活,因此提出回学校工作的申请。1947年他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从此他一直工作在这一岗位上,直到1970年9月2日去世,历时23年。其间,苏联各地的许多师范学院都邀请他去工作,甚至波尔塔瓦师范学院院长,他的学位导师也亲临帕夫雷什,动员他去基辅工作,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他以自己的一生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苏霍姆林斯基虽然只活了52岁,但给世界教育事业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他一生撰写了41部专著、600多篇论文、1000多篇供儿童阅读的童话和短篇小说。他的作品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他的重要著作大都已译成中文,受到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赞许。他的主要著作有:《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学生的精神世界》《青年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关于人的思考》《帕夫雷什中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给儿子的信》,等等。其中,《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获乌克兰共和国国家奖和乌克兰教育协会一等奖,连续重印二十多次,被译成几十种文字。他逝世后,苏联教育部和乌克兰教育部分别编选了五卷本和三卷本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文集》。他的著作生动地反映出学校教育的真实情况,是对学校工作的高度艺术概括、提高和再现,因此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本人被誉为“教育思想的泰斗”。
3.背景链接
对孩子们谈爱情本来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可对于刚刚萌发爱情种子的女儿谈及爱情,就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本课作者明智的采用了童话的方式,回答了女儿提出的问题。这对教师教育学生,家长教育孩子是一个启发。
【文本解读】
一、谋篇立意
文章从表面上看是女儿提出了“什么叫爱情”这一问题后,父亲没有正面回答,而用祖母讲过的一则优美童话,从人生的青年恋爱到中年的生儿育女、勤勉生活,到老年的忠贞生活、忠贞爱情回答了爱情问题。但文章的真正含义是在爱情问题上对十四岁女儿及广大青少年提出的做人标准:要明智的生活,要善于生活,要热爱珍惜爱情,并要忠贞不渝的呵护它。要做一个不仅懂得爱情,而且具有“明智”、具有“真诚品质”的人。
二、文章脉络
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5),对女儿提出爱情问题的思考。
第二部分(6-24),通过奶奶讲述童话,回答了什么叫爱情。
这部分可分四层。
第一层(6),回忆我的童年,引出童话的来历,说明奶奶是我的启蒙老师。
第二层(7-13),上帝创造人,一年后的爱情(即年青对爱情的珍惜)。
第三层(14-19),上帝创造人五十年后的爱情(老年对爱情的忠诚)。
第四层(20-24),上帝创造人五十三年后的爱情回忆(即临终前对爱情的美好回忆)。
第三部分,回答女儿什么是爱情。人类不仅延续自己的后代,还要懂得爱,只有把爱提到人性美的高度者一个真正的人。
三、写作方法
1、本文采用了借代的手法,即借助上帝造人的童话代替大道理的讲述。
如:作者要把“什么叫爱情”回答给女儿,而“爱情”是复杂抽象的事物,作者用上帝创造人的童话把这一理念简单化。
童话是用丰富的想像和幻想及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它能使语言更丰富,表达的事物更清晰、具体、鲜明形象。
2、根据文章内容,合理安排结构,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如:“你提出的问题使我忐忑不安”。
今天你已经十四岁了,已经迈进开始成为一个少女的年龄时期。你问我说:“父亲,什么叫爱情?”
文段①是事情的结果,文段②是事情的原因。按正常的逻辑思维是先写原因后写结果。而这里把两者倒置起来。开篇除了写信格式的规范外,重要的是设置了悬念,“你提出的问题,使我忐忑不安”。问题到底是什么?吸引读者不得不看下去。这样写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文章的结构安排也紧凑。因此,采用什么方法,利用什么手段来增加文章的吸引力,这是我们在写文章前需要认真考虑的。
四、问题探究
1、本文作者在课文中用童话的形式形象地阐述了爱情的含义。为什么在结尾处还把人类爱情提高到人性美的高度去认识?
在世上各种有生命的东西生活、繁殖、成千上万地延续有生命的后代,只有人才懂得爱。因为只有人有思想、有觉悟、有感情。在对待爱情问题上,有人把爱情作为感情的纽带,珍惜爱情、呵护爱情。有些人却对爱情不忠,表现为没有人性,甚至人性恶。
作者把人的爱情提高到人性美的高度去认识是有道理的,人类要不断进展,人类文明起关键作用。
结论:人类的爱情应该提到人性美的高度去认识。
2、句段理解:
⑴中心句:“爱情将成为赋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使人类世代相传的纽带”。
这句话的含义是爱情赋予了生命;也可以说,人要相爱,人相爱的结晶产生了下一代,没有爱情就没有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爱情是永不衰退的:人从相爱开始,彼此就有了特有的神圣感情,一生忠贞不渝,晚年对爱情美好回忆,这就是爱情在人生中的永不衰退;爱情产生下一代,下一代同样有爱情,又同样会有下一代……这又是爱情在世代相传中的永不衰退,因此说,这是一种纽带。上帝只创造了人,没有赋予人爱情。上帝想阻碍人的爱情,观察了人的一生,丝毫没能阻止得了。并且人类又代代相传。这是中心语的语境。在这样的语境中,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与力量,爱情比上帝的权威大。本句在结构上是对中心部分“什么叫爱情”的总结。这对童话本身的意义和文章的主题是点睛之处。
⑵重点句:(1)以上中心句也做重点句。(2)爱情比上帝权威大,这是人类永恒的美与力量,一代代地相传。
文段的含义是爱情连上帝都阻止不了,拿它都没办法。只要有人类美好爱情就存在,爱情的力量就存在。本句用上帝在对人类的爱情没办法的情况下离开了地球的语境来表现爱情的永恒与伟大。本句结构上是对童话的总结,同样也是对主题的归纳。
⑶过渡句:“她能用童话讲解最复杂的事情。”
本句是用在7自然的开头。是从上段我问“奶奶,什么叫爱情”的话题,过渡到奶奶要讲童话的一个过渡句。爱情的定义是抽象的,用童话来说明就变得比较形象:看得见,摸得着。这种表现手法会使我们受到启发。
⑷深意句:“如果他不懂得爱,不能提到人性美的高度,那就是说他只是一个能够成为人的人,但是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人”。
文段含义是说爱情是神圣的,应该得到呵护。如果有人对它不忠贞、不珍惜、亵渎它,他只能成为一个平庸的人,而不能成为一个正直的人。这是作者对不忠贞爱情的人的厌恶。本文段用在文章结尾,既是对中心的总结,又是对主题的深化。能使所要表达的问题更明确,中心更突出。
【练习解答】
一、老祖母回答这个问题的要点是爱情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美和一种从未见过的力量”,是“无法向他解释的,”是“忠诚”的,是“心头的记忆“爱情比上帝权威大”。
二、传宗接代是一切生物的本能,只有人才懂得爱。作为一个“真正的人”,对待爱情应具有真诚的感情,高尚的道德观念,愿意把欢乐与幸福献给心爱的人,决不做出损害对方尊严的行为,要具有为建立共同幸福生活而贡献自己的决心。
【类文品析】
青春
太平洋战争打得正酣之时,麦克阿瑟将军常常从繁忙中抬起头,注视着挂在墙上的镜框,镜框里是篇文章,名为《青春》。这篇文章一直伴随着他,也跟着他到了日本。后来,日本人在东京的美军总部发现了它,《青春》便开始在日本流传。
一位资深的日本问题观察家说,在日本实业界,只要有成就者,没有哪一个不熟知,不应用这篇美文的,就连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几十年来也把《青春》当作他的座右铭。
还有这么一件趣事,足以证明《青春》在日本的魅力。一天,美国影片销售协会主席罗森菲尔德参加日本实业界的聚会,晚宴之前的谈话,他随便说了一句:“《青春》的作者便是我的祖父。”在座的各位实业界领袖大为惊讶,其中有一位一边激动地说“我一直随身带着它呢”,一边从口袋里掏出《青春》。
《青春》是怎样一篇文章,它怎么就这么神奇?我一直寻求着《青春》,最后在reding(《阅读》)上找到了它——youth。我试着作了如下翻译——
人生匆匆,青春不是易逝的一段。青春应是一种永恒的心态。满脸红光,嘴唇红润,腿脚灵活,这些都不是青春的全部。真正的青春啊,它是一种坚强的意志,是一种想象力的高品位,是感情充沛饱满,是生命之泉的清澈常新。
青春意味着勇敢战胜怯懦,青春意味着进取战胜安逸,年月的轮回就一定导致衰老吗?要知道呵,老态龙钟是因为放弃了对真理的追求。
无情岁月的流逝,留下了深深的皱纹,而热忱的丧失,会在深处打下烙印。焦虑、恐惧、自卑,终会使心情沮丧,意志消亡。
60也罢,16也罢,每个人的心田都应保持着不泯的意志,去探索新鲜的事物,去追求人生乐趣。我们的心中都应有座无线电台,只要不断地接受来自人类和上帝的美感、希望、勇气和力量,我们就会永葆青春。倘若你收起天线,使自己的心灵蒙上玩世不恭的霜雪和悲观厌世的冰凌,即使你年方20,你已垂垂老矣;倘若你已经80高龄,临于辞世,若竖起天线去收听乐观进取的电波,你仍会青春焕发。
末了,我们不能忘记作者塞缪尔-厄尔曼,他1840年生于德国,童年移居美国,参加过“南北战争”,他是五金制造商,他所热衷的公益事业,在他死后半个多世纪还在继续。最近,他的一部书在日本的版税达三万多美元,后人以他喜欢的方式全部捐给亚拉巴马州大学作为奖学金基金。有谁能说,这不是青春光彩,永恒青春呢?
1、在日本实业界许多有成就者将《青春》一文当作自己的座右铭,《青春》的“神奇”之处何在?
2、在塞尔谬·厄尔曼看来,什么是真正的青春?
3、请分析文中“若竖起天线去收听乐观进取的电波,你仍会青春焕发。”一句的含义。
4、下列对《青春》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塞缪尔·厄尔曼在《青春》一文中阐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哲理:青春的心理年龄不等于青春的生理年龄,年月的轮回并不一定导致衰老。
b、日本一位实业家随手在口袋里掏出《青春》,说明《青春》这篇神奇的文章在日本非常普及。
c、塞缪尔·厄尔曼生前热衷的公益事业在他死后的半个多世纪得以继续,并被誉为“永恒青春”,这说明看一个人是否拥有青春,还应该看其对社会是否关注,对人类是否热爱。
d、按塞缪尔·厄尔曼的观点,真正的青春并不仅仅在于人生16岁或60岁的年龄阶段。
e、塞缪尔·厄尔曼认为:一个人年老后要能保持青春,青年时期一定不能贪图安逸、丧失热忱,更不能玩世不恭、悲观厌世。
(参考答案:1、它能激励人们永远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永远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2、人生跨越年月轮回,永远保持意志坚强,感情充沛,乐观进取的心态。 3、只要意志不衰退,勇于探索,不断吸取美感、希望、勇气和力量,即使年老也能永葆青春。 4、be(b非常普及前应加“日本实业界”;e与原文内容不符)
【同步训练】
一、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忐忑( ) 蕴藏( ) 渗透( ) 纽带( )
2、释词。
⑴上帝在他们身上看见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美。
不可思议:
⑵一个人不能擅自创造连他自己本人也没见过的东西。
擅自:
⑶一双眼睛蕴藏着一种新的东西。
蕴藏:
⑷爱情将成为赋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使人类世代相传的纽带。
纽带:
3、“进入这样一个年龄时期,你将是幸福的。然而只有你是一个明智的人,你才是幸福的。”这句话怎样理解?
4、课文所写的童话中三次描写人物的眼神,其作用是什么?
5、文中父亲的愿望是什么?
6、父亲采用了什么方式为女儿解释“什么是爱情”的?
二、同步解读
今天你已经十四岁了,已经迈进开始成为一个少女的年龄时期。你问我说:“父亲,什么叫爱情?”
我的心经常为这种思想而跳动,就是今天我不再是和一个小孩于交谈了。进入这样一个年龄时期,你将是幸福的。然而只有你是一个明智的人,你才是幸福的。
是的,几百万年轻的十四岁的少女怀着一颗跳动的心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什么叫爱情?每一个人对它的理解都各不相同。希望成长为男子汉的年轻小伙于也在思考这一问题。亲爱的小女儿,现在我给你写的信不再是过去那样的信了。我内心的愿望是:告诉你要学会明智地生活,也就是要善于生活。我希望做父亲的每一句话都能像一颗小小的种子,促使你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幼芽萌发出来。
7.填空。
(1)进入这样一个年龄时期,你将是幸福的,然而只有你是一个明智的人,你才是幸福的。这是一个 关系的复句。
⑵“我希望做父亲的每一句话都能像一颗小小的种子,促使你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幼芽萌发出来。”是采用了 修辞
⑶这是 (国名) 家 的一篇文章,文中父亲对女儿的愿望是 。
8.本文采用什么形式解释了抽象而难以理解的问题:爱情?
9.文章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包含哪些内容?
10.“进入这样一个年龄时期,你将是幸福的。然而只有你是一个明智的人,你才是幸福的。”这句话很有哲理,请把你的理解写下来。
11.文中结尾有这样一句话:“世上各种有生命的东西生活、繁殖,成千上万地延续自己的有生命,的后代,但是,只有人懂得爱。而且说实在的,只有在他善于像人那样去爱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的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三、美文赏读
那两条鱼儿
骄阳。几近干涸的水库。一小洼只能侧身而行的水。两条面临死亡的鱼。
可以看出他曾经的伟岸和她曾经的娇荚。然而现在他们都很狼狈,在这一小洼眼见着一点点消逝的水中,他们的一行一动都会搅起团团污泥。但他们已经满足了,看着四周布满的同类的尸体,他们感到了上帝对他们的垂青与怜悯。
但,死神并没有打算放他俩一条活路。在他们各自吮了一口那略带腥味的水之后,他们的周围只有阳光和空气了——水已蒸干。
他俩谁也不敢轻易将那口水咽下,因为他们怕,怕咽下后,水就会在体表挥发。他们就默默地等待着,谁也不发一言。他们已经感觉到了死神的由远及近。那是多么可怕的声音啊,他们是多么的无奈,他们还没有活够,还没有品尝尽甜蜜的爱情,还不想离开这美好的世界。
然而死神是不会怜悯的,因为他不是上帝。她毕竟太柔弱了,承受不住阳光如此的“爱抚”,她的皮肤即将干燥。而对鱼来说,皮肤的干燥就意味着生命的干涸,意味着生命花朵的枯萎、凋零。伟岸的他思绪如大海般汹涌澎湃:我该怎么办?只能这样默默地等待死神的到来?那我还能等待多长时间?一天,一小时抑或一分钟?这又有什么?她眼看着就要在我身边逝去。也许,我们会一起去天堂,那样的活,总比独自孤零零上路好得多吧。想到这,他将那点带着他体温的水,轻轻地、轻轻地抹在她的身体上,她那即将干燥的身体重又现出了生命的润泽。她深情地望了他一眼,欲哭无泪。不好,他的身体渐渐失去了生命的润泽,她也没有多想,将那几乎没有多少的水抹在他的身体上。再后来,他们都没水了,他们就用自己的唾液抹在对方的身体上,努力维持着对方的生命。
也许,上帝真的感动了,因为他在落泪。不,那不是泪。不知何时,已经乌云密布,不多时,滂沱大雨便倾盆而下……
他们又开始自由自在的生活了。但他们发誓永不分离,因为这两尾鱼,在那个生死关头,学会了互相搀扶,学会了相濡以沫。
1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滂沱( ) 相濡以沫( ) 干涸( ) 吮吸( )
13.解释下列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不多时,滂沱大雨便倾盆而下。
(2)在那个生死关头,学会了相濡以沫。
(3)他们感到了上帝对他们的垂青与怜悯。
(4)皮肤的干燥意味着生命的干涸。
1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
(1)她毕竟太柔弱了,承受不住阳光如此的“爱抚”。( )
(2)伟岸的他思绪如大海般汹涌澎湃。( )
(3)他们是多么的无奈,他们还没有活够,还没有品尝尽甜蜜的爱情,还不想离开这美好的世界。( )
15.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16.本文所讲的故事,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概括。
17.通过阅读本文,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给女儿的信7篇(一封给女儿的信)相关文章:
★ 给女儿的信 [父母给女儿的信英文范文]3篇 写给女儿的信 英文
★ 父亲写给女儿的一封信4篇(爸爸写给女儿的信 致女儿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