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高校伙食工作先进事迹3篇(学校食堂先进事迹),以供参考。
高校伙食工作先进事迹1
高校教师先进事迹
XXX是XX大学城市学院工商管理系的一位普通讲师,19XX年7月出生。从教13年以来,一直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校外,以独特的方式,持之以恒地做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帮助他人生命成长的公益事业,他以自己坚定的信念和朴实的行动几乎完美地诠释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古训。他的事迹曾得到《XX日报》、《XX日报》、《XX时报》、XX卫视、XX卫视等许多媒体的报道,并当选第三届“最美XX人——感动XX十佳教师”,他是历届三十位获奖者中唯一一位高校教师。
限于篇幅,这里只列举几件他在十几年里所做的很实在的事情。这些事情,没有人要求他做(都是他用自己课余时间做的),他也从没有要求过一分钱报酬(相反他为此付出了很多),但他却十几年来一直非常有心地做着,这在今天的社会里,真的十分难能可贵(尤其是作为一名理工出身、从教于商科的一线教师)。而他总是说:我只是做了一个“师者”、一个“读书人”该做的事情。
●经典会读: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杨老师每周日傍晚都要从城东的家里赶到城北的学校,和来自不同系科、年级的学生一起会读经典(会读,即相会在一起读书之意),探索、启发当下的人生。如果从最早不定期的读书会开始算起,已有近十年的历史,定期举行也已经六年了(最初称为“学会”,学会者,好学乐学者之聚会也),到这一周是第123期!几乎把中国文化源头上的经典都读过来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诗经》、《礼记》、《老子》、《庄子》……
因为家离学校比较远,有时深夜十一点多才能回到家,有学生在校外较远的地方实习,晚上交通不便,杨老师经常开车把学生送回住地才自己回家。每一期,都是在系里简陋的办公室,把其他老师的办公桌椅围在一起,便开始了两三个小时的思想碰撞与精神盛宴。所有的参与者都是自发而来的,杨老师没有报酬也没有工分,大学生没有学分也没有红卡;不时也有校外慕名而来的朋友,医生、警察、教师、企业家……各行各业都有,他们会以自己的人生经验给学生带来别样的触动。已经毕业的刘同学回忆说,直到参加了经典会读,才觉得自己真正在读大学。
《XX日报》一篇题为《XX大学教师与XX交流的独特路径——XX每周一课》的采访里这样写道:XXX携着会读的学子们,在国学的道路上愈走愈有味,这也成了这位普普通通的大学教师触摸学生思想的独特“法宝”。和学生说贴心话,已然是XXX生活的一部分。在很多同学眼中,XXX老师是友,也是他们心中的光。更有同学说:“杨老师,听了你的课,我才真正思考起我人生的价值走向。”
●日新晨读: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更为难得的是,每周一、三、五清晨六点多,天蒙蒙亮,杨老师就会亲自带领一群学生在校园里的XX河边晨读《大学》等经典,读完后,一起坐在旁边的草坪上聊一聊读书的感悟和近来的生活。校园的清晨,宁静而充满朝气,清明而令人兴起,此时放声朗读经典,有“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感动。杨老师在倡议书中这样写道:起来,同学们,读书去!在晨曦和经典的沐浴下开始崭新的一天吧!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这一活动一直持续到杨老师搬离学校的宿舍。遇到天气不好,常常只有杨老师和一两个学生在那里,但他们依然坚守着。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晨读是为修身,我们为己身受用而读,不为别人而读——杨老师如是说。一次雨中的晨读后,有路过的学生在微博中这样写道:“春雨迷蒙,河畔柳绿,看见一群人在雨中吟诵经典,忽然发现已经把自己丢了很久了”。这坚定的身影、琅琅的书声,成了城院清晨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无形书院: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在经典会读、日新晨读的基础上,杨老师发起了“无形书院”“(无形”取自《老子》“大象无形”),正如它的名字,这不是一个有形的组织,而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他不仅带学生读有字书,更是引导他们行万里路、读无字书,他说读书人要与人世有亲、与万物有亲。
他曾不远千里带学生到四川的山沟里支教(为此行放弃了学校安排到香港访问的机会),和学生一起去触摸底层真实的中国社会;他带领学生到XXX参访王阳明故居和四贤碑亭,一路上畅谈阳明心学和黄宗羲、朱舜水、严子陵的事迹;他带学生到杭州孔庙瞻仰孔子和他的弟子,到上虞多宝讲寺与上师座谈聊天,到南京中山陵寻访孙中山的革命遗迹……他称之为“人文地行走”。
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愿意和学生“朝”“夕”相处,一起做着看似毫无实利可得却很有意义的事情,而且能够长期坚持,这样的老师,确实已经不多了!杨老师常引梁漱溟先生的话说:“我们的真动机是在自己求友,又与青年为友。一面固是帮青年走路,一面还想得些有心肝的好汉子大家彼此帮助走路。”他说,生命的精神交往是大学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大学不该只是一个职业培训机构。
●生生学堂:愿有井水处,即闻弦歌声
杨老师的教育理想,并不止于大学,2010年,他向学校借了一间教室,创办了免费的义塾“XX学堂”(“生生”取自《周易》“生生之谓易”),义务带领同事和朋友的小孩一起诵读经典,一直坚持至今。2012年初,杨老师家从学校宿舍搬到XXX小区后,他又把琅琅读书声带进了自己的社区,并陆续帮助杭城的许多社区建立了长期的公益诵读点(XXX社区、XXXX苑社区等等)。杨老师的愿望是,将来的中国,公益的学堂遍天下,凡有井水处,即闻弦歌声。
为什么要在社区办公益学堂呢?杨老师说,社区是最好的将中国文化融到日常生活的地方,你想,吃过晚饭的光景,老老少少济济一堂诵读圣贤书,课间聊聊家常事,以这样充满正能量的方式把大家结合在一起,邻里间自然会更加热络、更加信任,更加和睦。这正是中国文化“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本义。学堂的志愿者张老师所说,“自从有了生生学堂,小区的幸福感增加了”。
不过,一路走来,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因为是公益活动,初期还遇到因为家长孩子临时有事一个都没有来参加的情况,但他依然我行我素,一个人在教室自得其乐地读起来。《XX周报》的采访记录了这样一个小插曲:也有过上课时空无一人的场景。怎么办?“我就一个人在座位上对着空桌子诵读了半个小时的《易经》,然后关门回家。”说得云淡风轻。
●公益赠书: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杨老师还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渠道,发起“以书会友,以友会心”的公益赠书活动,赠书的对象主要是在校大中学生、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在城里艰辛打工的务工人员等等,至今已送出不下五百本(大多是杨老师自己掏钱购买的,也有朋友捐助的)。杨老师说,送书本身不是目的,他真正的用意是借有形的书籍的流动,促成无形的精神的流通,他把每次送书都看作一次心灵互动的过程。
因为经常买书寄书,他还曾送给经常上门的一位快递小伙一本他喜欢的书,这则温暖感人的故事还上了《XX时报》的善新闻,文中还写道:其实,这并不是杨老师第一次送书,几年前他就开始送书给学生。他送的书每一本都是花了心思的。除了要合对方的胃口、读之有益外,选择的出版社也很讲究。每一本送出的书,他还会在扉页写下一段赠言。一位学生十分感慨,他说,之前也读过很多杨老师送给学长的书,书中的赠语让他感受到爱与温暖。
●心理咨询:推己及人,助人自助
杨老师的另一个身份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他在读研时,就曾做过一个“心灵驿站”的个人主页,为他人排忧解难。工作后,他又利用博客、19楼(他是19楼健康公社专家团的成员)、微博、微信、中国XX咨询网、学校XX咨询室等途径,为校内外的求助者提供义务的心理咨询,他还经常举办帮助年轻人心灵成长的讲座。杨老师说,我一直对教师作最本源的理解:“在人生路上相提携为师友结合之本”,我在自己的人生中遇到过许多烦恼,所以希望自己当老师以后,能帮助和曾经的我一样的、正在经历着烦恼的年轻人。
在他写在XX网上的一篇旧文《人心与人生——XX一个夙愿》下,有人这样回复道:“校内(指人人网)这个地方很少见老师,就像已经很少有想走近学生的老师”;“杨老师,您太可爱了,毕业了还看到你文章我很开心我个人绝对支持您做的一切,我读了4年,我觉得一切关于读书的,其实我都可以自己解决,导师可能更需要做的是对学生的眼界开阔,思维的散发……我想你都做到了。”
●阅读疗法健心房:阅读的本义是助人成长
杨老师还与学校图书馆合作,在三楼大厅开辟了一个阅读疗法的空间,名为“健心房”,引导大学生通过阅读这一简单易行的自助方式来疗愈心灵。如果说无形书院的经典会读是与古人对话,意在寻找精神的家园;那么健心房的阅读疗法则是与近人对话,意在解决当下的问题。杨老师说,帮助当下生命的成长,这才是阅读的真正意义。
健心房里布置了温馨的沙发,书架上摆满了专门购置的几个书架的新书(包括励志类、心理类、文化类等),桌上放置着杨老师亲自编制的精美“书方”。在这里杨老师定期会举办“阅读沙龙”。几个学期来,已经举办过的沙龙主题如:“内向者挑战人生”系列、弗洛姆《爱的艺术》、梁漱溟《朝话:人生的省悟》、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彭明辉《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谈困境与抉择》、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等等。有学生说,“在这里,我真正感受到了对我们心灵、生命的关怀。”
●探索人生的公选课:教学的本原是心灵的对话
在XX城市学院里,有一门很特别的全校性公选课,名为“XXX外王——XX文化与XX人生”,是杨老师于2005年自创开设的,至今已开设了18个学期,一直以来很受欢迎,预选这门课的人数竟达到了近1500人。学生们形容他的讲课,就像在和朋友亲切地聊天、谈心。
说起开这门课的初衷,杨老师引梁漱溟先生的话说,希望能“如宋明人那样再创讲学之风,以孔颜的人生为现在的青年解决他烦闷的人生问题,一个个替他开出一条路来走去”。他希望这门课能对学生在今天的社会里安身立命有些启发。课程的内容都是与年轻人切身相关的问题,如“成家”(关于两性关系)、“立业”(关于生涯选择)、“处世”(关于人际交往)、“读书”(关于课外阅读)……从人生谈到人文,探讨如何在当下的社会里安顿自己的身心。
●举办公益讲座
杨老师还经常到各地的大中小学、幼儿园、图书馆、社区和其他公共文化场所,甚至到监狱做公益讲座,与各个阶层的普通人交流探讨人生和人文,迄今已有上百场。
●创建公益网站
杨老师自费创建了“XX学堂”公益网站,将他这十几年一路走来所做、所学、所思的点点滴滴与大家分享,希望能与更多的人相互照亮人生。
杨老师说,我做的事看似有很多,其实只是一件事——通过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交往和沟通,帮助他人以及自己生命的成长——我一生只做这一件事。
●荣誉
除了热心于公益,杨老师本职工作也很出色,曾获得:XX城院第二届“我最喜爱的老师”;XX城院首届“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XX城院“先进工作者”;XX城院“就业工作先进个人”;XX城院“短学期实践优秀指导老师”;XX城院TOP TEACHER“社团优秀指导老师”称号;多次获XX城院“优秀班主任”。
他担任导师的商学82班,近年来获得荣誉有:2008-2009学年先进班级,2009-2010学年先进班级、XX大学先进团支部,2010年特色导师班,2011-2012学年学风特优班级,2012年学风创建特色班级一等奖,2012-2013学年学风特优班级等。
2012XX镇“崇尚学习之家”特色家庭;2013首届XX区“XX书迷”称号;2013第三届“最美XX人——感动XX十佳教师”。
●结语: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
读XXX老师的故事,如在烦闷夏季忽遇习习凉风。在有些人看来,或有些迂阔。但正是这种看起来不合时宜的做法,表现出一种可贵的精神之美。
之所以说这是一种美,是因为这种做法于其个人,表现出对自我完善的追求;于学生,体现出为师者的理想和责任感;而于传统文化的延续,这是一股虽然微小却很值得珍视的推动力量。
从他的故事,我想到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传统词语:“读书人”。传统中的“读书人”大抵是这样一种形象:有判断,有坚持,有敬畏,有热心,信奉文化,信仰道德,重义轻利,或还迂腐到可爱。
传承中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人格,让莘莘学子拥有健全的灵魂而不是僵硬的学识,是他的价值追求。师道与公益的融合,无形书院的坚持,一个大学教师十几年的耕耘,追求的是百花齐放姹紫嫣红,这就是园丁的理想。
高校党总支先进事迹
高校保卫先进事迹
高校保卫先进事迹
高校关工委先进事迹
高校优秀班主任先进事迹
高校伙食工作先进事迹2
高校老师先进事迹范文
“风趣幽默又和蔼可亲,严谨踏实又激情四射”——这是学生们对他共同的评价。他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生动活泼,深入浅出,枯燥的专业课在他这里变成了一场场精彩的演说,他的课堂总是常常爆满,不少外院学生慕名而来,早早占好位置,只为听他上一次会计课。他就是我校财会学院青年教师指导室主任、校教学督导组副组长——吴XX老师。
醉心三尺讲台的教学名师
吴XX老师的幽默口才和讲课功底不是凭空而来,学生对他的喜欢也不是心血来潮,这位从教二十八载的资深副教授深深热爱着这方三尺讲台,他用认真和满腔热情细细耕耘在属于他的讲堂天地。
吴老师注重对备课、听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每个教学环节的总结,他认为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教案、认真备课,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前提和保证。他说,教师要像蜜蜂采蜜一样时刻注意从生活中收集点点滴滴的素材,为备好课作准备。正因如此,在他的课堂上案例信手拈来,鲜活而又准确;他认为,教师每一次课都应精心编排并讲出一个以上的“出彩点”,这些“出彩点”可能是一个案例的剖析、一组概念的辨析、一种理论的分析、一个课堂内容的小结、多种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等。他始终坚持逐本逐题批改作业,并经常在作业本上留言与学生沟通交流,希望通过作业了解每个同学的学习态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吴老师有一个小本子,记录着他教学多年的思考和心得,经常翻阅回味,激发新的灵感。他还喜欢听其他老师的课,博采众长,精益求精。他常说教师间相互观摩和交流心得是提高教学水平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吴XX老师的教学效果在工商大学是出了名的好,他总是根据教学改革的要求不断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精炼教学内容,剖析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果。他讲授的《中级财务会计》被列入我校首批“读、写、议”的示范课程,《中级财务会计》被评为XX省精品课程,《财务报告阅读与分析》被列为XX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程。2006年吴老师被评为XX工商大学“教学名师”。2007年吴老师受聘担任了“第三届全国会计知识大赛总决赛”XX省代表队的副总教练,为XX省选手历史性的进入全国前8名作出了重要贡献,获XX省财政厅表扬。在总决赛中我校丁xx同学(吴老师学生),作为XX省代表队的选手,个人进入全国前30名,被财政部直接认定为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人(全国唯一在校本科生)。吴老师作为我校参加“XX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大赛”的骨干指导教师,他所指导的学生每次都能获奖,其中陈X、盛XX、蔡XX、林XX、宗XX、毛XX等许多同学获得了一等奖。2013年,他被评为“XX省大学生科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深受学生爱戴的“X哥”
“用品德去影响学生,用人格去熏陶学生,用智慧去启迪学生,用情感去关爱学生”——吴老师如是说,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作为一名教师,他视学生为子女,不仅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而且十分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学生们也乐意与他分享学习上的喜悦、工作上的困惑和生活上的烦恼,他总能够给他们期待的帮助和指导,学生亲切地称他为“X哥”。
课堂教学之外,他还经常利用双休日及其他课余时间为参加考研、CPA考试以及参加XX省财会信息化大赛的同学辅导、答疑,深受学生好评,许多考上研究生的同学都得到过吴老师学业上的关心与帮助。特别是2005年,当时在校生可以参加注册会计师(CPA)考试,整个暑假,吴老师每周至少有3个半天的时间到学校为报考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同学义务辅导,不计任何报酬,他的真情付出深深感动了学生。吴老师坚持教书育人的理念,关心学生的成长成才,他对学生的爱像涓涓细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影响深远。在他曾经担任班主任的一个班中就走出了三位上市公司财务总监。他先后获学校1990――2000年(10年)“最受学生欢迎的授课教师”(学校仅评过此一届)、“实施子女战略优秀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吴老师与学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经常会在课程结束之后收到一些班级和同学赠送的写满感谢和祝福的“纪念册”、装满千纸鹤的“爱心瓶”等温馨的小礼物,他也将此视为学生给予自己的最高荣誉。每逢毕业季,总有同学带着自己的理想和简历来咨询“X哥”,吴老师总会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专业经验,耐心地帮助同学进行分析,探讨职业规划,制定就业计划,鼓励他们追寻更高的职业梦想,并不遗余力的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推荐学生就业。吴XX老师也多次被学校授予“就业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只求耕耘,不问回报的老黄牛
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自1986年进校工作以来,吴XX老师已在XX工商大学执教二十八载,无论作为普通教师,还是担任会计系主任、CPA教研室主任、青年教师指导室主任,吴老师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他一直默默守护着教书育人这一方净土,兢兢业业,不计名利,无怨无悔。尽管曾在教学工作上获得过诸多的荣誉,课堂火爆,桃李满园,吴XX老师却没有丝毫的自满和懈怠,总是乐在其中。他说:“我热爱我的工作,我喜欢我的学生,我能做的还有很多。”他将无言的爱奉献给可爱的学生,把飞扬的青春激情献给了深爱的课堂,他还要将这份爱无尽延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吴老师还十分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现在他又担任了“XX工商大学青年教师助讲培养”指导老师、财会学院青年教师指导室主任、校聘教学督导组副组长,坚持从听课、备课、编写教案或讲义、试讲、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实验与实习等各个教学环节入手,毫无保留地对青年教师进行具体指导。为了青年教师的尽快成长,他与财会学院的所有青年教师都谈过心,还专门为青年教师举行教学沙龙,探讨“如何上好一堂会计课”、“如何讲授合并财务报表”和“如何突破所得税会计的教学难点”,介绍“营改增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特点及主要变化”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背景和主要变化”,通过与青年教师一起探讨教学方法、交流教学体会,与青年教师建立了友谊,得到了青年教师好评。
二十八载春夏秋冬,只求耕耘,不问回报,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吴XX老师无私地奉献了青春、爱心和智慧,履行了一名教师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他的和蔼可亲,他的踏实严谨,他的无私奉献,他的满腔热情,给同事树立了学习的榜样,给学生带去了知识和温暖。三尺讲台,两袖清风,他就像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愿把光热的播撒进行到底。
“X哥”——可亲可敬的好老师。
高校伙食工作先进事迹3
高校教师先进事迹
XXX是XX大学城市学院工商管理系的一位普通讲师,19XX年7月出生。从教13年以来,一直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校外,以独特的方式,持之以恒地做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帮助他人生命成长的公益事业,他以自己坚定的信念和朴实的行动几乎完美地诠释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古训。他的事迹曾得到《XX日报》、《XX日报》、《XX时报》、XX卫视、XX卫视等许多媒体的报道,并当选第三届“最美XX人——感动XX十佳教师”,他是历届三十位获奖者中唯一一位高校教师。
限于篇幅,这里只列举几件他在十几年里所做的很实在的事情。这些事情,没有人要求他做(都是他用自己课余时间做的),他也从没有要求过一分钱报酬(相反他为此付出了很多),但他却十几年来一直非常有心地做着,这在今天的社会里,真的十分难能可贵(尤其是作为一名理工出身、从教于商科的一线教师)。而他总是说:我只是做了一个“师者”、一个“读书人”该做的事情。
●经典会读: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杨老师每周日傍晚都要从城东的家里赶到城北的学校,和来自不同系科、年级的学生一起会读经典(会读,即相会在一起读书之意),探索、启发当下的人生。如果从最早不定期的读书会开始算起,已有近十年的历史,定期举行也已经六年了,到这一周是第123期!几乎把中国文化源头上的经典都读过来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诗经》、《礼记》、《老子》、《庄子》……
因为家离学校比较远,有时深夜十一点多才能回到家,有学生在校外较远的地方实习,晚上交通不便,杨老师经常开车把学生送回住地才自己回家。每一期,都是在系里简陋的办公室,把其他老师的办公桌椅围在一起,便开始了两三个小时的思想碰撞与精神盛宴。所有的参与者都是自发而来的,杨老师没有报酬也没有工分,大学生没有学分也没有红卡;不时也有校外慕名而来的朋友,医生、警察、教师、企业家……各行各业都有,他们会以自己的人生经验给学生带来别样的触动。已经毕业的刘同学回忆说,直到参加了经典会读,才觉得自己真正在读大学。
更为难得的是,每周一、三、五清晨六点多,天蒙蒙亮,杨老师就会亲自带领一群学生在校园里的XX河边晨读《大学》等经典,读完后,一起坐在旁边的草坪上聊一聊读书的感悟和近来的生活。校园的清晨,宁静而充满朝气,清明而令人兴起,此时放声朗读经典,有“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感动。杨老师在倡议书中这样写道:起来,同学们,读书去!在晨曦和经典的沐浴下开始崭新的一天吧!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这一活动一直持续到杨老师搬离学校的宿舍。遇到天气不好,常常只有杨老师和一两个学生在那里,但他们依然坚守着。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晨读是为修身,我们为己身受用而读,不为别人而读——杨老师如是说。一次雨中的晨读后,有路过的学生在微博中这样写道:“春雨迷蒙,河畔柳绿,看见一群人在雨中吟诵经典,忽然发现已经把自己丢了很久了”。这坚定的身影、琅琅的书声,成了城院清晨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经典会读、日新晨读的基础上,杨老师发起了“X 书院”,正如它的名字,这不是一个有形的组织,而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他不仅带学生读有字书,更是引导他们行万里路、读无字书,他说读书人要与人世有亲、与万物有亲。
他曾不远千里带学生到四川的山沟里支教(为此行放弃了学校安排到香港访问的机会),和学生一起去触摸底层真实的中国社会;他带领学生到XXX参访王阳明故居和四贤碑亭,一路上畅谈阳明心学和黄宗羲、朱舜水、严子陵的事迹;他带学生到杭州孔庙瞻仰孔子和他的弟子,到上虞多宝讲寺与上师座谈聊天,到南京中山陵寻访孙中山的革命遗迹……他称之为“人文地行走”。
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愿意和学生“朝”“夕”相处,一起做着看似毫无实利可得却很有意义的事情,而且能够长期坚持,这样的老师,确实已经不多了!杨老师常引梁漱溟先生的话说:“我们的真动机是在自己求友,又与青年为友。一面固是帮青年走路,一面还想得些有心肝的好汉子大家彼此帮助走路。”他说,生命的精神交往是大学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大学不该只是一个职业培训机构。
杨老师的教育理想,并不止于大学,2010年,他向学校借了一间教室,创办了免费的义塾“XX学堂”,义务带领同事和朋友的小孩一起诵读经典,一直坚持至今。2012年初,杨老师家从学校宿舍搬到XXX小区后,他又把琅琅读书声带进了自己的社区,并陆续帮助杭城的许多社区建立了长期的XX点(XXX社区、XXXX苑社区等等)。杨老师的愿望是,将来的中国,公益的学堂遍天下,凡有井水处,即闻弦歌声。
为什么要在社区办公益学堂呢?杨老师说,社区是最好的将中国文化融到日常生活的地方,你想,吃过晚饭的光景,老老少少济济一堂诵读圣贤书,课间聊聊家常事,以这样充满正能量的方式把大家结合在一起,邻里间自然会更加热络、更加信任,更加和睦。这正是中国文化“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本义。学堂的志愿者张老师所说,“自从有了生生学堂,小区的幸福感增加了”。
不过,一路走来,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因为是公益活动,初期还遇到因为家长孩子临时有事一个都没有来参加的情况,但他依然我行我素,一个人在教室自得其乐地读起来。《都市周报》的采访记录了这样一个小插曲:也有过上课时空无一人的场景。怎么办?“我就一个人在座位上对着空桌子诵读了半个小时的《易经》,然后关门回家。”说得云淡风轻。
杨老师还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渠道,发起“以书会友,以友会心”的公益赠书活动,赠书的对象主要是在校大中学生、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在城里艰辛打工的务工人员等等,至今已送出不下五百本(大多是杨老师自己掏钱购买的,也有朋友捐助的)。杨老师说,送书本身不是目的,他真正的用意是借有形的书籍的流动,促成无形的精神的流通,他把每次送书都看作一次心灵互动的过程。
因为经常买书寄书,他还曾送给经常上门的一位快递小伙一本他喜欢的书,这则温暖感人的故事还上了《XX时报》的善新闻,文中还写道:其实,这并不是杨老师第一次送书,几年前他就开始送书给学生。他送的书每一本都是花了心思的。除了要合对方的胃口、读之有益外,选择的出版社也很讲究。每一本送出的书,他还会在扉页写下一段赠言。一位学生十分感慨,他说,之前也读过很多杨老师送给学长的书,书中的赠语让他感受到爱与温暖。
杨老师的另一个身份是国家二级XXX师,他在读研时,就曾做过一个“XX驿站”的个人主页,为他人排忧解难。工作后,他又利用博客、19楼(他是19楼健康公社专家团的成员)、微博、微信、中国XX咨询网、学校XX咨询室等途径,为校内外的求助者提供义务的心理咨询,他还经常举办帮助年轻人心灵成长的讲座。杨老师说,我一直对教师作最本源的理解:“在人生路上相提携为师友结合之本”,我在自己的人生中遇到过许多烦恼,所以希望自己当老师以后,能帮助和曾经的我一样的、正在经历着烦恼的年轻人。
在他写在XX网上的一篇旧文《XX与XX——XX一个夙愿》下,有人这样回复道:“校内(指人人网)这个地方很少见老师,就像已经很少有想走近学生的老师”;“杨老师,您太可爱了,毕业了还看到你文章我很开心我个人绝对支持您做的一切,我读了4年,我觉得一切关于读书的,其实我都可以自己解决,导师可能更需要做的是对学生的眼界开阔,思维的散发……我想你都做到了。”
杨老师还与学校图书馆合作,在三楼大厅开辟了一个阅读疗法的空间,名为“XX房”,引导大学生通过阅读这一简单易行的自助方式来疗愈心灵。如果说无形书院的经典会读是与古人对话,意在寻找精神的家园;那么健心房的阅读疗法则是与近人对话,意在解决当下的问题。杨老师说,帮助当下生命的成长,这才是阅读的真正意义。
XX房里布置了温馨的沙发,书架上摆满了专门购置的几个书架的新书(包括励志类、心理类、文化类等),桌上放置着杨老师亲自编制的精美“书方”。在这里杨老师定期会举办“XX沙龙”。几个学期来,已经举办过的沙龙主题如:“内向者挑战人生”系列、弗洛姆《爱的艺术》、梁漱溟《朝话:人生的省悟》、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彭明辉《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谈困境与抉择》、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等等。有学生说,“在这里,我真正感受到了对我们心灵、生命的关怀。”
在XX城市学院里,有一门很特别的全校性公选课,名为“XXX外王——XX文化与XX人生”,是杨老师于2005年自创开设的,至今已开设了18个学期,一直以来很受欢迎,预选这门课的人数竟达到了近1500人。学生们形容他的讲课,就像在和朋友亲切地聊天、谈心。
说起开这门课的初衷,杨老师引梁漱溟先生的话说,希望能“如宋明人那样再创讲学之风,以孔颜的人生为现在的青年解决他烦闷的人生问题,一个个替他开出一条路来走去”。他希望这门课能对学生在今天的社会里安身立命有些启发。课程的内容都是与年轻人切身相关的问题,如“成家”(关于两性关系)、“立业”(关于生涯选择)、“处世”(关于人际交往)、“读书”(关于课外阅读)……从人生谈到人文,探讨如何在当下的社会里安顿自己的身心。
●举办公益讲座
杨老师还经常到各地的大中小学、幼儿园、图书馆、社区和其他公共文化场所,甚至到监狱做公益讲座,与各个阶层的普通人交流探讨人生和人文,迄今已有上百场。
●创建公益网站
杨老师自费创建了“XX学堂”公益网站,将他这十几年一路走来所做、所学、所思的点点滴滴与大家分享,希望能与更多的人相互照亮人生。
杨老师说,我做的事看似有很多,其实只是一件事——通过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交往和沟通,帮助他人以及自己生命的成长——我一生只做这一件事。
●荣誉
除了热心于公益,杨老师本职工作也很出色,曾获得:XX城院第二届“我最喜爱的老师”;XX城院首届“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XX城院“先进工作者”;XX城院“就业工作先进个人”;XX城院“短学期实践优秀指导老师”;XX城院TOP TEACHER“社团优秀指导老师”称号;多次获XX城院“优秀班主任”。
他担任导师的商学XX班,近年来获得荣誉有:2008-2009学年先进班级,2009-2010学年先进班级、XX大学先进团支部,2010年特色导师班,2011-2012学年学风特优班级,2012年学风创建特色班级一等奖,2012-2013学年学风特优班级等。
2012XX镇“崇尚学习之家”特色家庭;2013首届XX区“XX书迷”称号;2013第三届“最美XX人——感动XX十佳教师”。
●结语: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
读XXX老师的故事,如在烦闷夏季忽遇习习凉风。在有些人看来,或有些迂阔。但正是这种看起来不合时宜的做法,表现出一种可贵的精神之美。
之所以说这是一种美,是因为这种做法于其个人,表现出对自我完善的追求;于学生,体现出为师者的理想和责任感;而于传统文化的延续,这是一股虽然微小却很值得珍视的推动力量。
从他的故事,我想到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传统词语:“读书人”。传统中的“读书人”大抵是这样一种形象:有判断,有坚持,有敬畏,有热心,信奉文化,信仰道德,重义轻利,或还迂腐到可爱。
传承中国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人格,让莘莘学子拥有健全的灵魂而不是僵硬的学识,是他的价值追求。师道与公益的融合,无形书院的坚持,一个大学教师十几年的耕耘,追求的是百花齐放姹紫嫣红,这就是园丁的理想。
高校伙食工作先进事迹3篇(学校食堂先进事迹)相关文章:
★ 最美高校辅导员先进事迹发布仪式心得观后感3篇(观看高校最美辅导员心得体会)
★ 年“最美高校辅导员”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3篇(高校优秀辅导员先进事迹)
★ 女高校长张桂梅主要事迹学习心得体会5篇(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大学生)
★ 高校党支部先进事迹材料4篇(学校党支部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 2022年学习最美高校辅导员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3篇(高校辅导员先进事迹材料)
★ 学习最美高校辅导员事迹心得体会3篇 观看高校最美辅导员心得体会
★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个人学习心得3篇 高校就业先进个人先进事迹
★ 2022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事迹简介5篇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