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3篇 传染病管理方针,以供参考。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1
为保障幼儿身体健康,希望家长能配合幼儿园工作,做好预防工作,提醒幼儿养成好的卫生习惯。要求家长协助我们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家庭要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焦的地方,如电影院、商场等。外出回家要先洗手,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
2、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剪指甲、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勤晒被,不公用毛巾和水杯,不对着他人咳嗽、打喷嚏。
3、保持家庭环境清洁,提醒孩子多洗手,注意合理饮食,教育教子不挑食,不偏食,均衡营养,增强体质。近期发现有些孩子有腹泻现象,请家长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
4、根据天气情况,适当给孩子增减衣物,以免感冒,使抵抗力下降。
5、如发现孩子有咳嗽,发烧等症状,请及时带孩子到正规的医院就医,尽量不要到幼儿园上课,并与幼儿园保持联系,待症状消失,身体痊愈后再到园上课(最好有医院的诊断证明)。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预防!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2
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如水痘、手足口、流感、肺炎等),幼儿园是重点预防控制单位,遵照上级指示,我园将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
1、成立了预防控制传染病领导小组,园长任组长,园医负责全面监控及组织协调环境消毒,各班老帅负责自己班幼儿监控及教室消毒的具体任务。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防控预案。
2、提高师生们对各类传染病的认识程度分辨能力,通过网络、宣传、墙报等形式宣传相关知识,做好防病及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3、各班教师加强晨午检,掌握幼儿的健康状态,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4、每日早晨、课间、课间操、体育锻炼时间打开教室门窗,做好通风换气,保证教室空气新鲜。保证幼儿体育锻炼时间,加强幼儿的户外活动。
5、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幼儿勤洗手、勤换衣。幼儿园为幼儿准备了肥皂,以便幼儿们洗手时用。
6、生活老师每天做好消毒工作。
7、食堂人员注意饮食卫生,器具、食堂都要做好消毒,食堂人员要求衣帽齐整,做饭,分饭要戴口罩。营养配餐,增加师生的饮食营养,提高师生的身体素质。
8、发现教职工及幼儿有疑似症状,都让其到医院治疗,并回家休息,以免因疾病使抵抗力下降而再患病,也避免有传染的可能性。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3
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
2、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3、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剔除。
4、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5、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区疾病控制中心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
6、疫情分析资料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使主管领导及时掌握动态。
7、传染病报告记录资料要保存3年,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资料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
8、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保存。
9、疫情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密码要一个月更换一次。
10、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加强疫情报告工作管理,建立疫情报告管理组织。设立疫情报告管理室,固定专用微机和设备用于网络直报工作。
2、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种)。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6种)。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11种)。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手足口病、人感染猪链球菌、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其它)。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
4、保健科负责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6、临床科室、化验室、放射室等要按要求建立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7、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8、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或圆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
9、不得迟报、漏报、瞒报、谎报或授意他人瞒报、谎报疫情。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3篇 传染病管理方针相关文章:
★ 疫情期间值班值守工作制度5篇 关于疫情期间值班值守的相关通知
★ 幼儿园保育保教工作制度4篇(幼儿园保教保育工作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