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12篇(朱自清散文集精选主要内容)该怎么写呢?在写的时候都需要注意哪些呢!下面是范文网会员投稿的关于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12篇(朱自清散文集精选主要内容)的最新文章,供大家参考。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1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眼眶中不觉有些湿润,感慨良多。时间它去哪儿了?真的是他自己逃走的吗?亦或有人偷走了他们。我想,这些都不过是表面上的言辞罢了。是我们自己让他从指缝中如沙子般消散;是我们自己将“寸光阴”卖给了无情的过去。春光明媚,暖阳高照。选一本书在微风中赏读,伴随着清新芬芳的茶香。在这软细绵柔的光阴中剖析人间的真善美,解读美好的事情,倒也觉得万分充实了。此刻,时间虽从书本中散过,却留下了一地的财富。皎阳挂空,微风醉人。你却用着红黑凌人的纸牌消磨着大好时光!你却用自以为激情万丈的电子产品来祸害属于自己的寸寸光阴!时间正从你的头发中疯狂的流逝。你却浑然不觉。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我的心情已澎湃不已,面色囧红,轻咬手指来掩饰着自己的内疚不安。因为我知道,我曾是这样。如今好似在批判像我这样的人哪。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背影父亲为他垫衣服,父亲为他买橘,这些都是一个父亲凝望着儿子。
我有过类似的经历,只不过是我凝望着父亲。六月的夏季,炎热枯燥。我随着父亲来到车站,等候着车。父亲将那双满是茧子的手搁在我的头上,带有体温的手安定了我不安的心绪。离别之际,愁别多,愁别多。我不愿多说些什么煽情的话语,我怕眼泪会夺眶而出;也不敢多看一眼父亲充满慈爱的眸子,我怕我会因为那双眸子里的血丝而心疼。父亲出差,我怎么能够接受的了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的父亲突然间的离去?炎阳灼灼,好似要榨干我湿润的心脏。父亲放下手中沉重的行李,整整了我的衣领,挽了挽我的手。继而又拎起行李。我如璃般的眼眸目送父亲踏上列车,眼前一片模糊,哦,原来是泪水。我何时才能与父亲相见。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这是一幅一尺多长的画。我眨烁着眼睛,细细品赏。淡绿色的莲叶四处舒展开来,蜷带着,缩卷着,碧墨的茎纹蔓延开来。细细看,莲叶丛中还有许些白莲,或粉莲,个个娇羞可爱,白玉清廉,冰清玉洁。大群大群的莲花、叶,仿佛把天空也染绿了,原本水蓝水蓝的天,此刻却是绿漾绿漾的了,好似像个水球,一戳便会“层林尽染”。身着嫩粉裹裙的少女执笔,笔尖上还带些墨水。沿着腰间的玉佩往下看,小舟上堆堆放放些书籍。静谧的场面令人闲适自然。“扑腾”一声,惊吓了少女,原来是一只白鹭。试想在宁静午后,莲花是这样的湿润而又娇羞;白鹭为何而惊起?在这明艳时间里,少女为何要执笔点墨,却又在思考些什么?她到底在等待着什么?舍不得划桨离去?舍不得这惊起的白鹭?舍不得这清秀淡丽的“鱼戏莲叶间”?不,仔仔细细,细细仔仔,您的面庞娇红,原来是喝醉了酒哟!这寥寥几笔,却将少女的神态刻画的惟妙惟肖,让人联想许多。这笔簇原来是可以传神的啊,我还以为您是要从画里出来呢。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2
炎热烦躁的夏日,是朱自清的文字给予我一份清凉、一份宁静。我尤其喜欢朱自清的散文,不同的文章有着不一样的味道。朴素清隽、清丽淡雅的风格,正如他的名字——“清”。
桨声荡柔波,灯影弄清梦
正是夕阳已去,皎月方来之时,走过《桨声灯影的秦淮河》,我似乎触到了河水的微凉。那里有雅丽的船、碧阴阴的水、朦胧的雾、悠然的歌声,还有浑浊的光与清艳的月色融为一体,秦淮河便宛如仙境一般了。
《荷塘月色》也不亚于秦淮河的夜景。放眼望去,曲折的荷塘、田田的叶子、婀娜的荷花和流水般泻下的月光构成了一幅意境幽美的油墨画。在如此幽美的夜景下,作者独自一人在清华园的荷塘漫步。“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一句话就流露了内心的孤独之感。“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又揭示了思乡之情。
所有的美景佳物在朱自清的笔下都是一幅画,就连悦耳动听的《歌声》也仿佛是那霏霏的毛雨、涓涓的东风、浓郁的花香、草丛的气息、泥土的滋味,它们都在那暮春的早晨里绽放了。
威尼斯、佛罗伦司、罗马、滂卑古城、瑞士、荷兰、柏林、德瑞司登、莱茵河、巴黎在朱自清的笔下也显示出了轮廓,却也使我神往了。
“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我也十分佩服朱自清那颗细腻的心,他总能紧紧地抓住瞬间的念头,并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匆匆的岁月里却有清静的思考
初读朱自清,是小学语文课本上那篇背得滚瓜烂熟的《匆匆》。朱自清的比喻说的也太恰当了,“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太阳蒸融了。”点着日子,算着时间,却发现荏苒间,五千多个日日夜夜已从我手中溜走。有时,我并不想做这道数学题,但我害怕时光飞逝会消蚀我的青春,于是又会为过去的日子而掩面叹息了。每一分每一秒都很重要,但有时却不懂得如何珍惜,列出的计划都往往没有耐心坚持下去,因此很多事情都不能如愿。暑假快结束了,也马上要上高中了,新的学期里时间会更为紧迫,因此我一定要增强自制力,培养恒心和耐心,加快步伐,跑在时间的前头,做时间的主人。
朱自清总是能够将生活中或者社会上的某些现象加以自己独特的思考,并在清净的思考中悟出一个又一个哲理。
从《正义》中,我似乎能听到他的愤怒,“人间的正义究竟是在哪里呢?埋藏在我们心里!”我想,在作者那个年代,正义大概是很罕见的吧!作者说“他不曾见过正义的面,只见过它的弯曲的'影儿”,因为有的人会将正义这个漂亮的名字作为幌子闪烁一番,甚至还有人用它来行恶,不过幸而还有一点真正的正义在背后保留着,但这种力量比较是单弱的。这也让我明白了,正义不是靠嘴说出来的一大堆巧语,真正的正义是必须要有行动才行的。
那是一种爱憎分明的清晰立场
吴晗曾经这样评价过朱自清:“他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在衰病的晚年,终于有了明确的立场,抬起头来,挺起脊梁,宁可饿死,也坚决拒绝敌人的‘救济’,这种品德,这种气节,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的确,朱自清的散文中不时流露出这种“清”——清楚地认识这个世界,认清各种事物,有着清晰的立场。
读了《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后,我似乎能感受到电车上作者强烈的心跳。可怜的小西洋人啊,小小年纪就懂得区分“贵贱”,他失去了作为一个孩子原有的童真,那颗赤子之心早就沾染了传统的污秽。这让作者有了迫切的国家之感和迫切的国家之念。但作者并没有只是一味地批判,他还找出了问题——白种人之所以为白种人的原因,那就是小西洋人的独断独行,一针见血,这难道不是强者适者的表现吗?
朱自清在憎的同时,也会提起笔,用心地描绘这个世界上的善良的人。《刘云波女医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朱自清高度赞扬了她那“把病人当作爱人的热情和责任感”。像她这样的医生,谁不会对她肃然起敬呢?不过最后作者也感慨道,“她这样对于不论什么病人都亲切,恐怕也是凤毛麟角罢!”
朱自清先生虽然已经与世长辞了,但是他的文字,他的思考,还有他的精神品质仍然为后人所传诵。他的文字是神奇的,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每个读者的心灵,这种光芒是清晰的,而且永不磨灭。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3
暑假期间,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书名是《朱自清散文集》。
这本《朱自清散文集》收录着朱自清先生所创作的34篇精美散文。首先我了解到了朱自清先生的简介,书中说,“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人,同鲁迅先生同籍。”
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朱自清的散文集,感觉有深刻印象的文章是《背影》,其中有一段是这么写的:“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是不是写的很细致?其实还有一些好文章,如《匆匆》、《荷塘月色》、《我所见的叶圣陶》等,还有一个描写细致的文章,叫《春》,里面讲的是春天来临,小草从土里钻出来,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文章会使你身临其境。
我读完《朱自清散文集》时,合上书闻着书香,享受着字里行间带来的一种愉悦的美感。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4
合上书,不知到底是什么心情,是喜是忧?喜的是朱自清这种强烈的爱国心与正义感,而忧的是在那个时代,即使爱国,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第一次了解朱自清的作品是在那柔美抒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没有华美的词藻,文章却这般清新自然,令我受益匪浅,而更难得的是朱自清这强烈的爱国心。
《自种人——上帝的骄子》等都是鲜明的爱国主义文学作品,“这是袭击,也是侮蔑,大大的侮蔑!”我因了自尊,一面感着空虚,一面却又感着愤怒,于是有了迫切的国家之念,我要诅咒小小人的!其中,明显地也可感到朱自清对国家的尊重,一个对中国人侮蔑的人是可耻的,是“没有种的”,朱自清用笔用心同一切坏人进行着斗争,对于一切不人道的行为进行斥责。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朱自清无论是文章还是他的人格,都令我所佩服,特别是他对史可法,文天祥等英雄民族气节的崇敬,更可以看出他骨子里的豪气是他不可少的一部分。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
经过一番反思,我终于得知自己的心情是喜的,喜中国文学史上曾经有这么一位杰出的文学家,给我们后代留下了这么多可贵的精神食粮,喜他用笔揭开了这么多丑陋的东西,让人觉醒。
就是这些可喜的地方。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5
中学时期曾在课本上学过《朱自清的散文》中的《春》、《背影》、《绿》、《荷塘月色》、《威尼斯》,《春》的调皮、《背影》的酸楚、《绿》的幽雅、《荷塘月色》的宁静、《威尼斯》的美丽,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的代表作,文章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这篇散文短小得只有千余字,却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我们姑且不去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只看《背影》描述父亲的两个片断:一是“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蹒跚着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腰去,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倾斜,显出努力的样子。”胖胖的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跳下去又爬上来,就是为了给儿子买橘子;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催人泪下。二是“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著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父亲的来信平静自然,吟于心间;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这两个情景,让人不能忘记那父慈子爱的诚挚之情。
我不知道,也无法预知,曾经有多少人被《背影》感动,将来还会有多少人感动于《背影》。当年学习这篇文章的时,老师让我们背下来,由于年纪小,只记得因为要求背诵,因此也就多读了几遍,那时候哪能真正理解“父亲”这两个字的份量,更不用说“背影”……多年后在大学学习散文赏析时重读这篇文章,对于父亲,对于亲情和爱,有了些许自己的感悟,那时的自己已经能够明白作者娓娓道来的那些小事,字里行间由人及己,也能体会父亲的不易。
今年九月送儿子上大学时,看到爱人与儿子争抢着背重的背包和拉拉杆箱,最终爱人肩背较重的背包、手拉拉杆箱,却只让儿子背一个较轻的背包时,看着爱人的背影我的心中一紧,触景生情,突然感到这个场景似曾相识:朱自清《背影》里的父亲不就如此吗?我的眼眶湿润啦,此时我才深深理解《背影》里的父亲……
是啊,在父亲眼中,无论孩子长多大,无论走多远,经历过多少风雨,都是自己长不大的孩子,所以才会有:不停地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登上列车为我拣靠车门的座位,反复叮嘱旅途注意安全,攀过栏杆,抱着橘子向我走来……这样的“背影”相信对于经历过送孩子到千里之外上学的父母,每一位离家求学的孩子都不会陌生,这样一个“背影”在很多人生命中都会出现,它的柔软之处感动着每位读者:在孩子离开的瞬间,潸然泪下的不仅仅是父母,还有孩子……
“南京是值得留连的地方,虽然我只是来来去去,而且又都在夏天。也想夸说夸说,可惜知道的太少;现在所写的,只是一个旅行人的印象罢了。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迹。这些也许只是老调子,不过经过自家一番体贴,便不同了……”这是上世纪30年代,朱自清游历南京后,写下的《南京》一文对南京的评价。
赶巧儿子考取南京的大学,趁儿子上学之机来到南京,游玩了:明孝陵、中山陵、瞻园、莫愁湖、夫子庙、江南贡院、秦淮河等地,按照先生的墨迹,一个星期时间想游完《南京》里描述的南京城是不可能的。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的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南京坐拥“古、大、重、绿”为一身。古,是指南京是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大,旅游黄页,南京是中国的十大城市之一,有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还有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城墙;重,南京是历史上、地理上都占有重要的位置;绿,南京植被良好、绿化先进,是中国首屈一指的绿色城市,即:梅红松绿市,虎踞龙盈城。如今的南京不仅是国家创新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国家四大科研教育中心,仅次于北京、上海的第三大科教中心城市,而且是国家重要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现代服务中心、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电子化工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二位,车辆制造规模居第三位。南京港已成为远东内河第一大港,是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和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生活在三十年代的朱自清写《南京》时心情极度抑郁,他以流览的眼光从南到北从头到脚把南京欣赏了一遍,并有在闹市之中,独辟一块清静之地,为那些想清静又不愿意逃离红尘的人们,留出一个好去处的心情跃然纸上。
在南京一个星期,让人感触最深的是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们的文明程度。一个星期的时间公共场所从未看到过有人争吵、随地扔垃圾、随地吐痰、闯红灯、不按顺序排队等现象发生,在南京问路,被问者若不知道路径,你也不用担心,因为他会打电话帮你打听。南京给人的印象就是四个字:干净、柔软。要想真正说透南京还是让我们走进这座“六朝古都”,去细细领略她的“秦淮风韵”吧……
随着年龄增长,《朱自清散文集》中有些学生时代理解不了的文章,经过生活历练如今也能产生共鸣。
朱自清一生生活在一个极度压抑的年代,想说的话不能说,想做的事不能做,心中的郁闷只能找一无人的地方去排解,以求得一时的宽慰,因此,他的散文处处透着那一丝淡淡的哀愁,带着一层浅浅的“灰”调,就像胧着轻纱的梦。这就是朱自清散文的飘逸之处,惹人爱的地方。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6
这几天一直在看《朱自清散文集》,觉得有着很大收获,对于读书技巧方面,也有了新的感悟。
散文集不似小说,传记,因此它的读后感,我只能从大致的角度来说。朱自清的文笔,我一向认为很好。他的文章,如同他的名字一般,有很独特的风格,通俗易懂,读来颇有清秀之气。《春》与《荷塘月色》即使如此,文中没有太多的华丽之词,而大多用的是拟人、比喻等普通常见的修辞手法,却能将眼前一排景色描写得如诗如画,栩栩如生,由此,朱自清的写作手法,也便可见一斑了。我本人的写景作文写得并不是特别好,但读了他的文后,便有很大收获。他的文章平淡质朴,有很浓烈的生活气息。而在他的所有文章相比,文笔风格也有很强的转变。
朱自清早年的文章与后期的相比,其中早年文章的笔锋就颇有些文言文的味道,读来并不顺畅,大都让我半知半解,而后期的作品则有了许多白话文,更加贴近现代了。前言中说“语言风格是一个年代的特定产物”,此语不假,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追求,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改变。相声大家马季先生,的早、晚期作品相比较,其变化,不难看出来。人皆是随时代而变化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烙印,任何人都是如此。
文章是一个人思想方面的表达,有着独特思想、处事性格的人定能写出好文章来,因此,读一本书,从而读出一个人来,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式,从表面现象,折射出更深一层的内涵,这才是真正用意。
从朱自清的文字来看,他一定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他的文章,每一篇每一字,都喊着自己的真正思想,他平生视人平等,为人正直,被誉为“有骨气的爱国文人”,想必,他做人处事之品质,一定高尚。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介绍朱自清的生平事迹,文末说到,“朱自清乃穷困潦倒而死”,此语我大不认同。可以说他是“贫困而死”,可以说他是“生活所迫而死”,而绝不可说是“贫困潦倒”而死。“穷困”虽与“潦倒”组成了“穷困潦倒”,但它们绝非一个意思。我以为,“穷困”仅是经济方面的落魄,金钱方面,生活水平方面的不足,然而“潦倒”就是精神上的缺憾,为人上的缺憾。唯有无所事事,蛮不讲理之人,才可称是“潦倒”。试问,一介爱国文人,怎会潦倒而死?朱自清,在《背影》中,是一个孝顺父亲的儿子;《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中,是一个爱国的文人墨客;《给亡妇》中,是一个爱妻、国家的好丈夫;《一封信》中,是一个飘游在外,思乡的赤子。试问一个爱国,孝顺,顾家,思想之人怎会“潦倒”而死?
以上就是我读完《朱自清散文集》后的感想,作为一名中国人,他的赤子之心、爱国之情是我们的榜样;作为一名文人,他的文风格调依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有时,读一本书,可以读出一个人的为人处事,可以读出一个人的性格思想。
读书,读人,读你。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7
书中的第一篇文章选的是朱自清的《匆匆》。《匆匆》讲的是告诉人们要好好珍惜时间,文章用自问自答形写的,开头举例“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绿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样的对比手法更加使我们感到时间的珍贵。可是往后读却知道了朱自清告诉我们的另一个真理——青春一去不复返,事业一纵永无成。现在不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又何必等到将来后悔呢?兴许是因为时间的珍贵,才把《匆匆》放在第一篇。
书中的《论自己》、《论青年》、《论吃饭》、《论百读不厌》、《论无话可说》……这几篇文章主讲事物似无形又有形,而且“吃饭”、“无话可说”、“百读不厌”、“自己”、都是非常平常的事物,也从侧面烘托朱自清善于观察的品质,也表现了朱自清对文学的热爱。我们小学生正需要这种精神,要从平常的事物中有自己独特见解。
读完朱自清的散文选,心中获得了一丝明悟,也许它带给我们的不是物质上的财富,但是它带给我们的是比物质上更要珍贵的财富——真理!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8
合上书,不知到底是什么心情。是喜是忧?喜的是朱自清这种强烈的爱国心与正义感,而忧的是在那个时代,即使是美国,也并非一件容易事。
第一次了解朱先生的作品是在那柔美抒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现在荷塘里。”文章这般清新自然,令我受益匪浅。
《白种人—上帝骄子》等都是鲜明的爱国主义文学作品。“这是袭击,也是侮蔑,大大的侮蔑!”我因为自尊,一面感到空虚,一面却又感到愤怒;于是有了迫切的国家之念。朱先生用笔用心同一切换人进行着斗争,对一切不人道的行为进行斥责。
经过一番反思我终于知道自己的心情是喜,喜中国文学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位杰出的文学家,给我们后代留下了这么多可贵的精神食粮;喜他用笔掀开了这么多丑陋的东西,让人觉醒。
就是这些可喜的地方,让我了解了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十分完美的作家,并让他给我指引了一条光明的道路,一直向前走着……
本文短小精悍,含义隽永,耐人寻味,是一篇精彩的读后感。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共11篇)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15篇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800字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9
我的书柜里有着许多书,可是我最喜欢的却是那本《朱自清散文集》;而在这么多篇散文中,我最喜欢的却是那文章中有着浓浓的爱的《背影》。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朱自清的父亲为朱自清买橘子的动作,让我潸潸泪下,短短一句话,却能写出最真实的情感!
《背影》讲述了一个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故事。它让我认识到了伟大的父爱。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关于父母的爱的诗千句万句,可关于父爱的诗往往总会少很多。从小,《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童谣传遍世界,而却没有关于爸爸好的童谣。我常常想,生我的是妈妈,照顾我的也是妈妈,我应该感谢的是妈妈,而爸爸只是生活中的一个摆设罢了,根本不值一提。
上了小学,“父爱如山,母爱如海”常常会成为我们的作文题目,我却十分反感,父爱是什么?生我们的不是夫亲,更别说照顾了,有时连半夜十二点也找不到他的人影,还谈什么父爱?
可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重新认识了父亲,我重新改变了对父爱的想法……
星期五,与平常一样,我在午托班等着父亲的的电话,“丁零零”手机声响起,我就知道了父亲即将来接我的消息,“喂?”“下楼,今天我们坐公交回家,车借别人了。”“什么?挤公交?你为什么把车借给别人啊?我们自己也要用啊!”我说。
一下楼,父亲就勾着嘴唇,温柔的说:“书包给我,我来背!”我心安理得地把书包“丢”给了父亲,一边自顾自的走在了前面,哈哈,虽然我是我们家的小公主呢?帮俺分担一些重量也是应该的!我幼稚的想着,却没发现父亲的身上那好几包东西。
到了车上,我立刻抢走了仅剩一个的位置,忘了背着好几包东西的父亲已经累的气喘吁吁,却无处可坐。我哼着歌,欣赏着窗外的风景。
“爸爸,您一天工作辛苦了,肯定累坏了,来,您坐!”稚嫩的声音成功地把我吸引住了,我寻找着声音的来源,一个看似6、7岁的小女孩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了他的爸爸,他的爸爸笑嘻嘻的抱着她坐下了。
我看着看着,似乎想到了什么,问:“爸爸,你一个月的月薪是多少?”“五千”“那,你车保养呢?”“两千,怎么突然问起这个?”“没有。”我摇摇头,午托班费一千二,加上一些零零碎碎的就两千了,父亲车保养两千,加起来就四千,那父亲只剩下一千元去吃喝玩乐!我惊呆了,自从父母亲离婚,,抚养权就归在父亲那儿,吃喝住都是父亲,而我,从不会去体谅父亲要不是这个小女孩的话启发我,那我现在好不是……
我站了起来,我位置让给了父亲,“你不坐吗?”“不了!你坐!”我与爸爸相视而笑。
回到家,我再次翻开《朱自清散文集》,再次沉浸在了书香里……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10
《朱自清散文集》中的文章,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回味的美酒。
如:歌声,匆匆,荷塘月色等,使我们回味无穷。好似身入其中,营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每次读他的文章,都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我们在《春》中感受到了无穷的生命力,在《荷塘月色》中品味了一次优美的月色,甚至无形的时间都被朱自清给予了轻盈的步态和顽劣的脾性。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散文集》的文章真是名不虚传,统一以美相称。这月下的荷塘仿佛与世隔绝,静的连掉一根针也能听见。
风比做渺茫的歌声。把蝴蝶比作眼睛,星星多么恰当的比喻啊!只有朱自清才会想出这样的句子吧!优美细腻譬如能猜透人心!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11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的时候,我醒来,睁开朦胧的双眼。今天算是一个不错的日子。在冬季,更多的是寒风飕飕,暖阳当空照是很少见的。如此之好的日子不用来享受那真是莫大的浪费!于是,我翻开爸爸给我买的一本好书——《朱自清散文集》。
在这本书中,我还是比较喜欢其中的两篇著作——《荷塘月色》与《背影》,各有各的特色,一篇是写景的,另一篇是写人的,都写得惟妙惟肖!让我不胜其欢!
《荷塘月色》讲的是作者在月夜当空下看到的荷塘美景。作者在这篇文章的写法上把握得十分细致,几乎每一句都很出色、优美、神奇。使人叹为观止,也令我仿佛身临其境,处在荷花叶子的怀抱之中,闻着荷花幽幽飘来的阵阵芳香。真是无比惬意啊!我不禁将嘴呈现“O”形。我的想法很多,作者真是妙笔生花,自然写作功夫了得,不然岂能写出这样妙中之妙的佳作?
看过《背影》这一文,我感动地哭了,这也是一篇佳作,讲的是作者在二十岁时丧失祖母后与父亲在车站依依惜别时的情景。而这背影是谁的呢?你一定会这样问。起初我也有这样的疑问,但自从我看过这篇文章后,我知道了。
作者家中光景很惨淡,父亲只好变卖典质还了亏空,又借钱为祖母办了丧事。父亲要到南京谋事,作者又要到北京上学,便一起乘车。作者想起了自己与父亲经历过的种种事情,想起父亲的四处奔波,感动极了,便用笔写出了自己当时的思想感情与记下了父亲当时离开的背影。
我感动,也是因为我想起了我的父亲,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还不是为了供我和姐姐吃的穿的用的学的呀!中国传统美德孝为先,然而我却常常那么不孝敬!我真的很惭愧!但是,等将来我长大成人了,我不仅会记住他的背影,我还会永远记住他那憨厚的模样以及他对我的种种爱与好!
我相信这本《朱自清散文集》将是我走向人生之路的铺路石!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12
自从读过朱自清爷爷的《背影》以后,我便喜欢上了这样富含真情的文字,有时简练,有时细腻,无不透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如《背影》《冬天》等文章,写父亲的动作只用寥寥数笔,却刻画出父亲对儿女无言的爱。而《匆匆》《绿》等文章,却又用细致的笔触,描写出环境的优美清丽。
尤其是《白马湖的回忆》一文,描写的景物和环境真是美妙极了。你听:“白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山是青得要滴下来,水是满满的、软软的。小马路的西边,一株间一株地种着小桃与杨柳,小桃上各缀着几朵重瓣的红花,像夜空的流星,杨柳在暖风里不住地摇曳。”
每每看到这样的语言,我就禁不住要大声地朗读起来,仿佛自己就置身于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中,成了那个身穿长衫,于湖边背手而立的学者,那种感觉真让人全身心的愉悦与向往啊!
在这些文字中,我清楚地感受到朱自清爷爷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家国的赤子之心。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无数看似相同的清晨和黄昏,总是那样轻易的流逝了,我们如何不趁着青春年少,去努力,去留下一些美好的痕迹呢?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12篇(朱自清散文集精选主要内容)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朱自清散文选集读后感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朱自清散文选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