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魏公叔痤病文言文阅读答案3篇(公叔痤荐商鞅文言文翻译),供大家参考。
魏公叔痤病文言文阅读答案1
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答题技巧: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
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文言文阅读答案 魏公叔痤①病,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即不可讳②,将奈社稷何?”公叔痤对曰:“痤有御庶子公孙鞅③,愿王以国事听之也。为④弗能听,勿使出竞⑤。”王弗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⑥乎!” 公叔痤死,公孙鞅闻之,已葬,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秦果日以强,魏日以削。此非公叔之悖也,惠王之悖也。悖者之患,固⑦以不悖者为悖。 【注】①公叔痤(cu6):魏相。②即:如果。不可讳:意为不幸去世。③御庶子:家臣。公孙鞅:即商鞅。④为:如果。⑤竞:同“境”。⑥悖:糊涂、昏聩。⑦固:原来。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公叔痤对曰 ( ) ②愿王以国事听之也( ) ③秦果日以强( ) ④悖者之患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出而谓左右曰 A.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八则》)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 )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此非公叔之悖也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 译文: (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予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 4.读史可以使人明智,文中的惠王之“悖”给了我们怎样的借鉴?(2分) [参考答案] 1. (1)①回答 ②希望 ③一天天 ④错误 (2)C 2. 此/非/公叔之悖也 3. (1)(公孙鞅)向西到了秦国,秦孝公接纳并重用了他。 (2)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拜。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4. ①作为领导者应该虚心纳谏,更要有一双慧眼,任用贤能 ②做事不应该太武断,而要三思而后行。 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体型 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 概括某段大意 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题、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考题中得到提示入手。 魏公叔痤病文言文阅读答案3篇(公叔痤荐商鞅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 杨绛《我们仨》读书笔记3篇 杨绛我们仨全文阅读的读书笔记 ★ 2022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试题目3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试题及答案) ★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题2篇(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魏公叔痤病文言文阅读答案2
魏公叔痤病文言文阅读答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