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甜与权力3篇(《甜与权力》),供大家参阅。
甜与权力1
权力与义务
权力的含义,我不想抄词典的解释,只想从字面上抠,即“当权的力量”。这“权”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实在无法估量,但有一点儿是肯定的,权大则力大,权小则力小,力之大小,全依赖权之大小。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其实,有权也能使鬼推磨。
权力的同义词是权利,权利的字面义大约是“当权的利益”。这“权”的利益到底有多大,也实在无法估量。也同权力一样,权大则利大,权小则利小,利之大小,全依赖权之大小!
权力和权利是孪生兄弟,亲如手足,同时诞生,同存于世,相随相伴,永不分离。权同力和利是父子关系,权是父,力(利)是子,父生子,也即权生力(利)也。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这句话是马克思在1864年起草《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时把它作为制定规则、分配权利和义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加入章程的序言中的。如果这句话所要说明的仅仅是这样一种事实:权利和义务总是互相对应的,那么,就没有必要郑重其事地把它宣布为一种指导立法的精神和分配权利与义务的原则。因为:第一,它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常识,任何有正常理智的人都会了解并理解这一点;第二,也没有任何人否定这一常识,连封建领主都会承认,主人的权利对应着奴仆的义务,奴仆的义务对应着主人的权利,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第三,订立规则的立法者无论如何分配权利和义务,都不会妨碍权利与义务互相对应、互相依存和互为条件的事实关系。显然,这种奇特的立法原则是永远不会出现的。
过去的皇帝有权,因而他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因而天下的所有财宝都是他一人的,因而天下所有的美女任由他挑选。过去的官吏有权,因而他们强征豪夺,因而他们欺压百姓,因而他们无恶不做。过去的平民百姓无权,因而无条件地遭受欺压,因而无选择地遭受苦难,因而无休止地遭受折磨。终于,代表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奋起反抗,人民最终从当权者手里夺得政权,权到了人民群众的手里,力(利)自然也就到了人民群众的手里,权力、权利成了人民群众的专利,也可以说握有大权的帝王将相,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官吏被消灭了,也可以说我们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没有了握有重权掌有特权拥有权力(权利)的官老爷了。
权力的反义词是义务。何谓义务?如也按照其字面解,应是“义不容辞的服务”。可惜的是,这义务一词是从日本进口而来的,它的基本义即按照法律规定应尽的责任。我在纳闷,我们的祖先为何只造“权力”,而不造“义务”,而去外国进口,想来是以前的当权者只想拥有权力,不愿尽义务之故吧。
由此可想知,心安理得掌握权力的人,是不会甘愿尽义务的人;甘愿尽义务的人,是不会弄权耍威风的人。
我们今天的政府,没有了以往的权力意义上的官吏,只有人民公仆,人民公仆手里也没有了以往意义上的权力,只有义务,没有索取,只有奉献,没有特权,只有牺牲。
义务和权力是对矛盾。一旦权力抬头,一旦官老爷作风出现,一旦特权死灰复燃,那义务就将被削弱,那义务就会名不副实。
甜与权力2
《甜与权力》书评
学号: 姓名:周秋香
西敏司的《甜与权力》,研究了1650至1900年间英国对糖(特别是蔗糖)的消费史,试图解释透过糖所展现出的广阔世界。从书中我们看到了糖从一件奢侈品化身为工业化生产的商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密切地与早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奴隶化生产,乃至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联系在了一起。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糖是如何经过一个自上而下的复杂文化过程,一步步地嵌入到了日常生活的肌理之中。
《甜与权力》这本书的脉络十分清晰。首先,西敏司在导言中运用了大量的篇幅谈及他对蔗糖在阅读和研究中点滴积累的浮泛知识和印象,描述了他的田野工作对蔗糖研究的影响,从田野工作中了解蔗糖的生产、消费以及蔗糖带给他的思考。
接着,在该书的第一章中,作者试图引入食物和“吃”作为人类学研究的对象,使之成为研究现代生活的人类学的一部分,通过讨论“甜不是指甜的东西”来阐述甜是一种味觉,霍布斯称之为一种“品质”。而糖、蔗糖是激发甜的感觉的物质。然而人们对甜的喜好程度却往往大相径庭,有些人喜欢有些人不喜欢,所以不能说喜欢甜是人类的普遍特征,从而引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一个特定的民族是怎样变得顽固的坚持对“甜”的大量的、习惯性的摄入。第二章则通过考察西方各国对糖的消费、生产情况,把问题集中放在向英国提供糖、糖蜜和朗姆酒的殖民地的种植园生产体系,以及那些使产品的以生产出来的主要劳动榨取形式。同时也展现出了像糖这样的殖民地产品在世界资本主义的增长过程中的特殊重要性。第三章通过讨论糖的消费把生产与消费联系在一起,依据人们的行为和所思来对消费加以解释,渗透到社会行为中的糖,通过被赋予新的用途并承载了新的意义,从一种稀奇和奢侈的东西转变成一种平常的必需品。西敏司认为这样的意义源于使用本身,由此又引申出了好几个跟权力有关的问题并进行讨论。第四章与第五章分别深入的探讨了权力的问题以及强调了田野工作对研究食物和饮食的人类学的重要性。
糖,可说是第一种世界性商品,它的生产与消费“标志着向一个世界市场的诞生迈进了重大一步”。与之紧密相关的种植园生产体系则与纺织工业一起,奠定了此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范型。更重要的是,糖极大地影响了消费这些产品的欧洲社会,开始形成这样一种我们现已熟悉的情境:人们根据自己所购买和消费的商品来进行日常自我的确认。
确实,不管现在看来糖是多么平平无奇,在15-18世纪的三四百年间,它却是大西洋世界发展的动力之源。欧洲人是直到11世纪末十字军东征时,才第一次知道蔗糖,当时他们将甘蔗这种从未见过的奇怪庄稼称为“味道甜美的芦苇”。但甘蔗的生长需要热带环境,因此,只有在地理大发现之后,才能设法满足欧洲市场对糖的需求。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外的圣多美岛发展出大规模种植园,这最终被证明是大西洋历史的里程碑——欧洲人第一次在那么遥远的地方生产供欧洲市场消费的商品,而且黑人奴隶劳动与制糖业的关系在此得以牢固确立。
更大规模的种植园和制糖工业,随后在加勒比海和南美洲发展起来。为了满足甜味这样美好愉悦的味觉,无数人沦为奴隶,被看不见的市场之手推入无情的生产体系之中,这确实是一种欧洲的发明。种植园的奴隶虽然从事的是农业,但实际上却在以工业的方式在进行生产,田野就是工厂车间,他们挣微薄的工资,不自由地重复劳动,而所有的日需品则无一例外几乎都是别人生产的。劳动力、资本、市场在此紧密结合,而背后则是已经确立的欧洲口味标准和权力对世界的宰制,同时塑造了母国与殖民地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并伴随着庞大的生产机制和分配机制。
糖这种世界性商品不仅是一个生产和贸易的问题,实际上也影响着欧洲列强的兴衰。英国人在17世纪就已意识到,一旦某个国家夺得蔗糖生产的主动权,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航运、财政收入,进而是整体国力的影响。正因此,英国坚决打击葡萄牙的蔗糖生产,控制自己殖民地的制糖工业,并禁止使用他国船只来运输这些商品,这些重商主义措施无异于一场经济战争。它不仅确保了供应和贸易产生的利润,确保了英国制造品的海外市场,还支持了英国海运和海军的发展。在那些年里,糖对各国而言事关重大,其在经济中所占据的地位,就如钢铁在19世纪,石油在20世纪所占据的地位一样。
除此之外,该书还清晰地梳理了糖如何从一种贵族消费的奢侈品转为商人阶层消费的贵重物品最后又转变为大众消费的日常必需品,在这个过程中糖的意义也在不断的流变。事实上,16世纪在欧洲任何地方,糖都是一种舶来的奢侈品,在很长时间里,食用糖乃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1650年糖作为一种奢侈品,只有贵族才能够消费,普通大众既无法负担糖的高额价格,也没有渠道获得糖,此时糖还没有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流通,而仅仅作为一种配给品在皇室使用。到1750年糖慢慢开始成为一种商品再到1850年糖成为一种普通的,就像现在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用品。在糖从贵族消费的奢侈品到商人阶层消费的贵重物品的时候,我们可以看见的是商人阶层对贵族生活方式的一种仿效,即西敏司在书中提到的意义的“顺延”,商人阶层消费糖是为了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追求一种与贵族相似的生活方式,但当糖从商人消费的贵重物品慢慢转变成大众消费的日常必需品的时候,我们看到不再是对贵族生活方式的效仿,而是被赋予节省时间、补充热量等新的意义,即西敏司在文中提到的意义的“广延”,在糖成为大众消费的必需品的过程中,英国国内兼具眼光和野心的商人重塑了“糖”的意义。糖的这种变化过程,看似顺其自然,但在其背后却涉及到宗主国、殖民地、资产阶级的兴起等因素。宗主国的商人看到国内普通大众对糖的需求,进而呼吁在国内降低蔗糖的关税;另一方面殖民地的种植园主不断扩大甘蔗的种植,这中间还涉及到奴隶的贩卖以便提供给殖民地充足的劳动力,糖在这里只是一个连接所有因素的结点,或者说糖只是一个表征,除了糖这个结点也可以是茶或者是咖啡。
在糖不断渗入到普通大众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看见大众饮食方式的改变。以前由家庭妇女在家中制作三餐,有了糖以及工厂生产的预制食品,家庭妇女便从一日三餐中解放出来,家人可以喝甜茶配面包,如此便可解决一餐。家庭妇女之所以不在家庭中制作食物转而为家庭准备更加省时的食物,正是因为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要求家庭妇女也参与到生产中。为了节省出更多的时间,糖成为了她们为家人准备食物的好帮手。从这里可以看到的是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越来越多的把人与生产联系在一起,甚至改变原有的家庭生活方式和家庭分工。“糖”成为一种被制造的需求,渗透到普通大众生活中,直到完全侵蚀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无法离开这种体验。
蔗糖在近代的消费历史是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的,本书虽然一直在围绕着“糖”这个话题进行讨论,但作者关注和揭示的焦点是“权力”这样一个符合的概念。其实,西敏司所谓的“权力”,其内涵是很广泛的,除了以上的政治、经济上的权力外,作为认为,事物本身也具有某种权力。当糖的消费日益蔓延开来,蔗糖消费的增长改变了人们日常的饮食习惯,某种形式的油脂和糖成为以大量淀粉质食物为主食的一餐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缺乏肉类的时候,糖成了替代品,并且决定了吃什么样的淀粉类食物。糖作为辅食却具有了决定主食的权力特点。同时,作者还指出,糖的消费与女权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发生在穷人家庭里面的食物的不合理分配就是这样一个文化模式。昂贵的蛋白质食品是给成年男子食用的,而蔗糖大部分是由妇女和儿童消费,这并不是说女性比男性更喜欢甜食,而是一种权力的控制,食物营养的不平衡分配本身就是一种权力上的不平等,从这一点上,蔗糖似乎成为了权力倾轧的工具。
因此,虽然本书谈的是“糖”,但糖其实并非关键,关键是“权力”。只是糖作为“资本主义的宠儿”,能够浓缩和折射出社会转型的历程,可以清晰地显示出那些肉眼无法看见的无形力量和权力关系。
西敏司始终强调关注社会的整体性形貌,他把世界纳入研究的范畴中,在全球的大视野中分析糖发展的动态过程,并从糖这样的物品联系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权力在世界范围内的建构。使人类学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孤立的地区,并扩大了人类学关注的外延。
而本书最大的特点体现在时间与空间的结合、国内与国外的结合、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对糖的历史的概述,作者从时空结合的角度来分析,体现出作者大历史观的研究手法。一般情况下人们分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是纵向的考虑一个国家内部的这种关系,例如英国资本家与工人阶级因为糖的再加工而形成的阶级关系,南美加勒比海沿岸的甘蔗庄园主与奴隶之间的阶级关系,但是作者却通过糖的流动展现出这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不仅限于国家内部,而且还体现在发达国家对欠发达国家的剥削,即一种以欧洲为核心的中心与边缘社会的关系,这种国内外结合的分析问题的视角开拓了读者的视野。而且,这种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使读者感受到事物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密切联系,这是在做研究中不容忽视的。正是这些结合使得整本书有一种立体感、厚重性。
回头看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心情十分低落的时候,吃一块糖,阴沉的生活仿佛像多了一丝明媚,也许是心理的作用,也许是糖本身带给我们的愉悦感。糖在我们的生活中早已习以为常,如果不是西敏司这样一本专著,我们已很难去把这种普通日常体验和权力、资本主义这些宏大的事情联系在一起,但这反倒衬托出作者的切入视角的精准到位。
甜与权力3
读《甜与权利》有感
吴绮莉 10历史文遗班
糖,从1650年起在许多国家从一种奢侈品、稀有品变成一种日用品和必需品。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平凡又十分常见的调味料,装饰着现代社会的每一张餐桌。平时我们也许不会把糖跟权利联系起来,两个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西敏司却在《甜与权力》一书中,为我们娓娓道来“糖”身后奇妙而非同寻常的历史。首先我先剖析一下这本书的结构:作者在第一章试图引入食物和“吃”作为人类学研究对象,使之成为研究现代生活之人类学的一部分,通过讨论甜不是指甜的东西,来阐述甜是一种味觉,霍布斯称之为一种“品质”。而糖、蔗糖是激发甜的感觉的物质。然而人们对甜的喜好程度却往往大相径庭,有些人喜欢有些人不喜欢,所以不能说喜欢甜是人类的普遍特征,从而又引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一个特定的民族是怎样变得顽固地坚持对“甜”的大量的、习惯性的摄入。第二章则通过考察西方各国对糖的消费,生产情况,把问题集中放在向英国提供糖、糖蜜和朗姆酒的殖民地的种植园生产体系,以及那些使产品得以生产出来的主要劳动榨取形式。同时也展现出了像糖这样的殖民地产品在世界资本主义的增长过程中的特殊重要性。第三章通过讨论糖的消费把生产与消费联系在一起,依据人们的行为和所思来对消费加以解释,渗透到社会行为中的糖,通过被赋予新的用途并承载了新的意义,从一种稀奇和奢侈的东西转变成一种平常的必需品。作者西敏司认为这样的意义源于
使用本身,由此又引申出了好几个跟权力有关的问题并进行讨论。第四章与第五章分别深入的探讨了权力的问题以及强调了田野工作对研究食物和饮食的人类学的重要性。
作者西敏司聚焦于工业化早期的英格兰以及美洲加勒比殖民地的甘蔗种植园,把糖的命运讲述得格外深刻。使我们看到了糖从一件奢侈品化身为工业化生产的商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密切地与早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奴隶化生产,乃至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联系在了一起。与此同时,也看到了糖是如何经过一个自上而下的复杂文化过程,一步步地嵌入到了日常生活的肌理之中。
人是一个靠食物维持生命的有机体,而我们的身体也因为进食才有了新的能量,这些能量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会很快的转化为支撑我们行动和思考的力量。但这只是食物对于人而言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一个方面,食物除了满足个人需求之外,另外还有一种社会功能。恰如西敏司所指出的,尽管在食物与亲属关系或者食物在社会群体之间关系上,我们现代的生活已经和原始部族的生活大相庭径。但是,在食物对于我们对于我们的生活以及构建社会关系的影响力上依旧和原始部族有着同样的形式和重要性。在《甜与权力》一书中,作者涉及到很多种类的糖,不过着重关注的是蔗糖。决定这一观点的是最近数个世纪以来蔗糖消费的历史。
蔗糖在近代的消费历史是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的,本书虽然一直在围绕着”糖”这个话题进行讨论,但作者关注和揭示的焦点是“权力”这样一个复合概念。
糖作为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商品,它的生产与消费是与世界市场的诞生和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基本范式的建立密切相关的。本书中作者研究糖在世界的消费历史的时候,采用的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从生物和文化的视角来展开探讨——这是和以往的糖史和相关的资本主义发展史的研究不同之处。
通过对这些家用、日常的物品进行探究,帮助人们澄清世界是怎样变成现在的样子,以及在变化中如何保持某些层面的内在一致性。其实,西敏司所谓的“权力”,其内涵是很广泛的,除了以上的政治、经济上的权力外,作者认为,食物本身也具有某种权力。当糖的消费日益蔓延开来,蔗糖消费的增长改变了人们日常的饮食习惯,某种形式的油脂和糖成为以大量淀粉质食物为主食的一餐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缺乏肉类的时候,糖成为了替代品,并且决定了吃什么样的淀粉类食物。糖作为辅食却具有了决定主食的权力特点。同时,作者还指出,糖的消费与女权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发生在穷人家庭里面的食物的不合理分配就是这样一个文化模式。昂贵的蛋白质食品是给成年男子食用的,而蔗糖大部分是由妇女和儿童消费,这并不是说女性比男性更喜欢甜食,而是一种权力的控制,食物营养的不平衡分配本身就是一种权力上的不平等,从这一点上,蔗糖似乎成为了权力倾轧的工具。
作为一部人类学经典作品,《甜与权力》西敏司娓娓道来的是“糖”身后奇妙而非同寻常的历史。读完这本书,给我印象很深的除了对蔗糖与权力之间的联系的理解,更读懂了人类学与历史是不可分割的以
及田野工作对研究一种历史现象或者是地方特色是非常重要的。作者认为如果没有历史,人类学的解释力就会被严重削弱,要形成一门关于当下的学科,必须研究那些缺少所谓“初民社会”相关特征的社会,即使是面对平凡的研究对象。人类学家在进行田野调查的时候要珍视当地人所说的,所期望的和所做的,研究对象如果仅仅针对某些弱势群体,则称不上是客观的、科学的研究了。这本书按照自己的方式,为我们开辟了一条了解人类学的道路,十分值得我们一看。
甜与权力3篇(《甜与权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