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一剪梅·清明欣赏共6篇,供大家参阅。
一剪梅·清明欣赏共1
清明古诗词欣赏
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唐)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渔歌子》柳如眉
(唐)魏承班
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
梦魂惊,钟漏歇,窗外晓莺残月。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
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
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唐)窦巩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清明
(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一剪梅·清明欣赏共2
她思念他。已经是秋天了她还浑然不觉的样子,秋水天长的一天,她轻解罗衫,独上兰舟。望着天边飞来的双燕,她的心里填满了相思,耿耿于怀——你可寄了书信来?在萧萧的落叶中,攀登高楼,望着他远去的方向,思念如月光流溢。郎啊,你可知道思念的滋味?那种纳人心肝的疼痛?日日盼望,日日失望。日日登高望归雁,直到月亮爬山了西楼还不见你的影子。相思如水,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历史背景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一剪梅·清明欣赏共3
一剪梅优美诗词欣赏
《一剪梅春》
窗外桃花似火烧,烟柳依依,俏了芭蕉。春风无处不多情,蝶恋花香,蜂为花妖。
千里长江问路遥,还我青春,把酒逍遥。高歌一曲度春宵。山也多娇,人也多娇。
《一剪梅夏》
斜雨清风轻敲窗,杨柳婆娑,好个清凉。闲来泼墨半行诗,指下流云,满室书香。
月夜芙蓉别有芳,翠色笼烟,醉了荷塘。相依村外小溪旁,细语绵绵,人影悠长。
《一剪梅秋》
纵看平生几次秋,明月当空,碧水长流,自言无悔总应酬,世事难为,淡薄无求。
风雨寒霜连夜愁,几分惆怅,一梦千舟。醒来窗外闻风吟,愿得晴天,不羡高楼。
《一剪梅冬》
一半寒冬一半春,千树梨花, 万里无尘。初晴枝上露芳菲,淡淡幽香,缕缕销魂。
天下谁人能识君,空对云天,今又思亲。 雪梅几度又相逢,不怕冰封,偏爱黄昏。
一剪梅·清明欣赏共4
清明组诗欣赏
1、清明
杜鹃的第一滴血还没滴落
清明已爬上青山的额头
杏花村的酒,又到销售旺季
牧童的笛声浸湿了谁家哀愁
钱纸在风中盘旋,点亮雨中篝火
不知来时的`路,是否既清又明?
清明是一股清泉
以不断的香火延续历史
清明是一座丛林
以跪仰的姿势绿亮未来
2、故园
秧苗青青,草也青青
紫色的野花裸露在油菜地
招来蜜蜂嗡嗡
引来蝴蝶翩翩
屋后是竹林,屋前是水塘
老牛在田埂路懒洋洋啃草
狗们追逐着三月风
鱼儿惊出水面
我也掠过水面
扇着童年的翅膀
当然,不会迷路的
天黑了,母亲会叫着小名
唤我回家
3、那风那雨
那天,刮着寒风
下着凉雨
送母亲的棺材上山
泪水打湿了竹林
此后,每个清明
相思如雨丝
千线万线
心中已成泥泞
回回寻觅,小路依旧
却找不到源头
只有那风捎来母亲的遗嘱
只有那雨渗透母亲的背影
4、喇叭花
田埂上
盛开着粉红的喇叭花
我轻轻掐一朵
放在嘴里吹呀吹
蕊心结满了甜甜的童话
5、我是一片云
我是一片银白色的云
蓝天就是我的母亲
你看那夜空中繁星点点
正是我印在母亲脸上的亲吻
无论我飘到哪儿
都记挂着母亲的心
6、把墓门打开
也许,这一场凉雨是为这一天而下
也许,这一簇丁香是为这一天而开
也许,这一山翠绿是为着装饰唐代
杏花村前,牧童含笑,指点纷纷
路上匆匆行人,却看不出半点悲哀
十九年了,七千个日夜
锄不尽坟身的荒草,坟头细竹
爱在这个季节疯长。青山稍一弯腰
被刺得好痛好痛,滴血成朵朵杜鹃
纸钱飞舞中,唯有暗香来
母亲,请把墓门打开
让孩儿走进来
让春风绿进来
让您看看三十四岁的儿子
是不是像三四岁那样乖?
其实,狗崽(我的奶名)并不听话
常常因为不肯吃饭,背错了诗句
惹您生气。每回闯祸惹事
您会拿起竹鞭抽打我的屁股
那时,我总不明白,不明白
痛的是我,您怎么也在哭泣?
而今,这细雨是您流出的泪吗?
这泥泞是您寻找过我的路吗?
我多想时光能够倒流,回到您的胎盘
再酣睡十个月,然后
重新体味剥离母体的阵痛
而我,不会再惹您生气了,一定不会
母亲,请把墓门打开
让孩儿走进来
让阳光暖进来
让几杯薄酒滋润叫清明的小屋
密密地,密密地长满青苔
一剪梅·清明欣赏共5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欣赏
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
《一剪梅》这首词是李清照用多情娟丽之笔书写的浪漫情怀,重现了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缱绻思绪。
这首词在思想上来说,最先体现了夫妻人格上平等,是一对恩爱夫妻的相思之情。这和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婚姻家庭观念背道而驰。这一点,在词中有深情的表白:“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薄,或有所怀疑,或者赵明诚有二心,就不会想象“云中谁寄锦书来”,而是必然发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或是“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的怨言。所以,这里作者这样写,不言情而情已自见。这种借写事来抒情,正是在艺术创作上最富有感染力的。
爱情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之一,真爱不分阶级地位,没有金钱世俗名利夹杂,不然,就不叫爱情。这是我们现代人关于爱情的诠释。古往今来,爱情是超越时空和阶级限制的。在封建社会里,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而女人只能从一而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感情平等。但李清照是幸运的,和他的丈夫两相恩爱,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这样的断语,这样的心有灵犀,在封建社会是极其少有的。像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的,也极为鲜见。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
其次,这首词也体现了李清照感情的自我封闭,不能向外人诉说的孤独哀愁。这是封建社会闺中少妇处境的必然体现。词中有两句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作为富贵官宦人家的贵妇人,她外出荡舟竟然不带仆人随从。“此情无计可消除”,就是她真实心境的一种体现。毕竟“情爱”两个字在封建神会是避讳的话题,尤其对于女性,是难以向外人启齿的。所以,可怜的李清照就只能独吞相思之苦了。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的梦想步入婚姻的殿堂时,得到的是甜蜜的爱情,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可怜她生不逢时,在封建社会里,“三从四德”、“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给两性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妇女被禁锢在家中,服役于人,料理家务,就是连统治阶级的皇后也属被禁之列,更不用说李清照了。当赵明诚外出做官时,她只能独守空房,无法和丈夫一起分享工作和生活的酸甜苦辣。想当初她在一首《如梦令》中曾生动地记述她沉醉乘舟,尽兴游玩的情景,不仅归舟晚,还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情调欢快。现如今却是“独上兰舟”,不仅无由消除相思之苦,反更显怅惘和忧郁。
再者,通过这首词,也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到李清照是一位柔情似水、细腻深沉、至情至性的女人。离愁别绪,难舍难分,爱之愈深,思之愈切,“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在情感上形成一条跌宕起伏的波浪线,是相思愁苦挥之不去的魔绳。爱的深沉哀婉,缠绵悱恻,是一种甜蜜的忧伤,只能偷偷地咀嚼。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绝不是一般的只会叹息几句“贱妾守空房”的小妇人,她在空房里修炼着文学,直将这门艺术炼得炉火纯青,于是这种最普通的爱情表达竟变成了千古绝唱,成了她向艺术高峰攀登的记录。但爱情是沉甸甸的奢侈品,多用心细想,就会愁肠百结,心力憔悴。而一个多情细腻敏感的`人总是受伤很深,真应了“多情自古伤别离,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时空总是在折磨有情人,天妒多情之人!
一个惆怅孤独的少妇,徘徊在家门前盼望自己远去的丈夫早归。“红藕香残玉簟秋”,目睹屋外荷塘里荷花凋残,回屋倚靠竹席冰凉,一阵秋风袭来,不禁打了寒战,好冷啊。此刻她多么需要丈夫的热烈拥抱,温柔呵护啊,而丈夫却远在千里之外,所以相思愁苦只能越来越重。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他们是事业上的黄金搭档。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封建时代,他俩竟然达到了事业与爱情的完美结合,就像陆游的《钗头凤》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照却为我们留下了爱的甜美。这个经典爱情故事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泾渭分明。女主人公大胆地讴歌自己的爱情,毫不扭捏,更无病态成份,既像蜜一样的甜,也像水一样的清,磊落大方。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态的爱情,有质的不同。“花自飘零水自流”,“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更是她满腔热忱,怀着无限柔情,执着等候夫婿归来的情感宣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么形象地反映李清照愁眉变化的情景,怪不得成为千古绝唱。
一剪梅·清明欣赏共6
清明散文欣赏
“梆、梆、梆······”院子里传出父亲打火纸的声音,断魂曲般越过院墙又被别家的响声接引了去,一片片木杵与纸戳的打击声,拉开了每一年清明的序幕。
父亲身边堆放了许多冥界的金银财宝,这是姑姑买来的,但这些都不能替代他亲自打印的纸钱,一辈辈的村里人,为先人都是烧这种朴素纸钱的。姑姑一边叠着纸钱,一边叙说着她的梦,梦里的爹娘总是在这个日子,如期而至,来要钱花了。父亲一声不响地听着,很仔细地在草纸上深刻下那个古钱的形状,圆形方孔,传统的外圆内方,老辈人都认这个。不知父亲做没做过同样的梦,七十多岁的他一直坚守着这样的情景,用鼓点般的敲击声附和着姑姑咿咿呀呀的絮叨。
一年到头,姑姑来我家的趟数真是有数,像清明这样的日子她是非来不可的。年过半百的她,有自己的家事,生计,绊脚的孙男娣女。也只有这个时候,兜着祭品的人总是迎头碰面在路上,那些乡间的出嫁闺女都会回娘家上坟的。即使八十多岁的老婆婆,手脚还灵便,小脚捣着地,也要借此,在儿女子侄的搀扶下,到娘家门上看看的。在这来一遭少一遭的年纪,身体里的血流不饶人,动脉里流着自家儿女的喜乐哀愁,静脉里就是对娘家那一脉的惦念了。
父亲打完火纸,把纸戳放在屋门口最显著的地方,并交代:邻居来借,寻着方便。然后,一前一后,出了家门,领着姑姑、母亲上林了。我在家生火做饭,心却随他们去了。
一路上,续着说不完的家长里短,走到某个地边,对一波一波的麦苗长势即兴评头论足几句,于是,清明后的麦苗就会疯着长起来。远远地,坟头上盼着的爷爷奶奶就会听到儿女们熟悉的脚步声,腔调也没有变,只是变成了跟自己一样老的孩子,那种岁月的疼,终归是替不了儿女的。也许,他们等不及时会化作一股风,慌慌地迎出来,尾随在左右。如果儿女们把一些陈谷子烂芝麻洒在了路边,奶奶一定会在后面刮走的,不让冤冤相报生根发芽,以免伤了晚辈间的.和气。爷爷奶奶化作了清风也还是爷爷奶奶的样子,从来没有再老下去,也没有年轻过。这些心到神知的想法糅进了一蔬一饭,翻炒的菜香里飘着我的心祭。
姑姑吃了饭走的,丰盛的菜肴令她心满意足。为了不怠慢姑姑,母亲和姑各自上坟的日子是错开的。
母亲有时会说,你姑心壳廊宽,泪窝子也深,流泪的时候少稀。无异于表明了母亲的泪窝子浅,清明的雨下与不下,母亲的泪都会打湿外祖的坟头的。
每年母亲去上坟,总会大哭一场,醉着被舅舅送回来。我一直觉得母亲不可理喻,不让人省心,怕是给舅舅们添了烦。对于长辈间的血流的余情不好言说,总有一种至近至远,至深至浅,至亲至疏的感觉。尤其不再频繁的往来,似乎淡化的只剩下某种亲情符号了。
记得巴金老人在《巴金的两个哥哥》里说:“我的两个哥哥都因为没钱而死去的,而现在我有了钱还有什么意思?我也不想过好生活。”听来,令人怆然,似乎更加深了一份对于亲情的理解。
清明过后,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说,一到坟上,就想起外祖父给她暖热的生鸡蛋;想起哑巴外婆终于知道疼她了,在母亲出嫁的日子,给她煮了一碗鸡蛋的情景。而这一切,都无处诉说,无法报答了,所以,泪就从心里哗哗地流淌出来了。听着母亲一番话,感到心酸,母亲,原来也是一座孤岛。一直以来,我们三个女儿自以为给了母亲三个小棉袄的温暖,但我们却给不了母亲一个哭泣的地方,一段共同的贴心贴肺的回忆,念叨出彼此忧伤着,甜蜜着的成长岁月。
母亲还说,这一次把他的兄弟姊妹都惹哭了。她想不透从小疼惜着看大,吃一个虱子也从不拉下他们一条腿的亲姊热妹,怎么走得这么远了淡了。现在不愁吃穿了,她就想和他们常聚聚,拉拉过去的相依为命,说说掏心窝子的暖话,在热热闹闹活气里有点寄托。
放下电话,我的眼睛在涨潮,也没有像往年那样,道一顿母亲喝醉的不是。世情真的不是可有可无的毛毛雨,也不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哪怕覆没在人海里,筋骨和血脉隆起的大陆架上,永远有那些孤岛相连的理由和路径。眼泪也需要一种醉,那是生命密码的钥匙。所以,我祈愿所有的眼睛,不会忘掉眼泪,像大海不会忘掉潮汐一样。
儿子也听到了外婆的电话,吃饭的时候对我说:妈妈,我很久没有流泪和感动过了,那种感觉真的很美好。儿子真的长大了!我安慰地默想着,以后的清明,已不仅仅是陪他踏踏青,折折柳,过成个闲人了。沿着那条花瓣雪覆盖的小路,该随他父亲去祭扫爷爷奶奶的墓了。当纸灰飞作蝴蝶,眼泪染红了杜鹃,人心清明,大地清明,世系的清明和庄重才会融进孩子的血流。
我们的祖先是多么智慧啊,明察秋毫,世事洞明,既为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又为了人类生生不息而美好的存在,安排下这个饱含寓意的节气,一个纽带一般的节日。清明时节,看到人们纷纷奔走在祭扫的路途上,眼前似乎呈现出一条血缘的巨川,奔腾在中华大地上,在炎黄子孙的心中蜿蜒着骊歌。每一族,每一家,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地加入,万涓成溪,溪水汇流成河,澎湃入川,拓宽着,加深着血流的古老与神奇。
清明,一个灯盏一样的节气,一个爱的血流决堤的日子,一幅慎终追远的堪舆图。
一剪梅·清明欣赏共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