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企业文化及企业战略分析.论文3篇 分析华为企业文化现状及改善策略

时间:2022-10-08 11:05:28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华为企业文化及企业战略分析.论文3篇 分析华为企业文化现状及改善策略,供大家参考。

华为企业文化及企业战略分析.论文3篇 分析华为企业文化现状及改善策略

华为企业文化及企业战略分析.论文1

  华为的企业战略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

  如今华为公司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通讯设备供应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也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围绕客户的需求持续创新,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在电信网络、企业网络、消费者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并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等提供有竞争力的ICT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 1/3的人口。

  截至2007年,华为实现合同销售额160亿美元,其中海外销售额115亿美元,并且是当年中国国内电子行业营利和纳税第一。截至到2008年底,华为在国际市场上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排名前50名的电信运营商中,已有45家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

  中国产业洞察网数据:华为员工人数在2010至2012年呈逐年增加的态势,截至2012年底该公司共拥有来自156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5万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占总员工人数的%,外籍员工人数接近3万。与2011年相比,2012年华为中国员工的人数占总员工人数的百分比降低了%至%,海外员工本地化比例正逐年上升,2012年从2010年的69%、2011年的72%增至73%。同时,2012年华为海外中高层管理人员本地化比例达22%,全部管理岗位管理者本地化比例达29%。

  一. 国际化战略

  20世纪70年代末,伟人邓小平和他的战友们在中国的大地上发动了一场颠覆性的革命。从1978年到1988年,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涌动着激情与躁动。在此背景下,军人出身的任正非做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作为个体工商者创立了华为。

  创立之初的华为做的是电信设备贸易,俗话说就是“二道贩”。这是这个“二道贩”却在一开始就为员工们描绘了一张大饼—二十年后华为要成为世界级的企业。

  改革开放口号的提出,成功的激活了僵化的体制,解放了生产力,更实现了对人的解放。经济建设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但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远远滞后。尤其是通信产业,1978年我国的局用电话交换机总用量只有405门,电话用户不到200万户。电话的普及率只有%,排在世界120名之后。

  此时的战略便是“以技术换市场”。中国通信产业的市场一片空白,又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使得西方通信产业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因此中国大地上形成了“七国八制”(其后变成了“八国九制”)的格局---日本的富士通株式会社(1935 年创立,以下简称富士通)、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1899 年创立,以下简称NEC)、瑞典的爱立信公司(1876 年创立)、比利时的贝尔公司(1877 年创立)、法国的阿尔卡特公司(1898 年创立)、德国的西门子股份公司(1847 年创立,以下简称西门子)、美国的AT&T(1877 年创立;1996 年4 月,其网络系统与技术部门独立为朗讯科技)、加拿大的北方电讯公司(1895 年创立,1998 年与海湾网络合并成北电网络公司)、芬兰的诺基亚公司(1865 年创立)。伴随这国际巨头而来的就是超高的设备购买费用。今天程控交换机每线价格10 美元左右,而当年的价格是每线500 美元,整整高出50 倍!而且还要等很久才能接到产品。

  相比于汽车产业的“市场换技术”,通信领业的这一战略是相当成功的,巨额的学费促进了中国通信产业的极大发展。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国内诞生了400 多家通信制造类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多种所有制背景的公司,纷纷崛起。相比“巨大中华”的其他三家企业,华为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民营企业。因此,作为民企的华为似乎天生就要走国际化道路。

  1.进入亚非拉市场

  说到华为就不能不说中兴,在同一个城市里,华为与中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竞争。起初,华为与中兴相比还是具有很大优势的,但后来中兴的小灵通业务做的风生水起,并且还和国外巨头瓜分了大部分国内市场。华为更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虽然两家公司在产品结构上有很大雷同,但一直以来不论在哪个领域,华为都有着绝对的领先优势,现在中兴竟然在这两个领域远远把华为甩在了后面,这哪是任正非所能容忍的!

  当时国内的CDMA市场已被中兴和国外巨头瓜分殆尽,而华为拥有投入巨资打造的CDMA2000产品线却不能反击,任正非不得不另想出路,这一次他瞄准了海外市场。

  历来全球通信市场的绝大份额都被欧美系把持,比如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摩托罗拉、阿尔卡特,整个欧洲、北美洲及东亚市场都被蚕食殆尽。华为要进军海外,唯一的缺口只剩下亚非拉等发展中地区。任正非当过兵,骨子里深受毛泽东思想的影响。这也是他在国际化的道路中选择亚非市场的“农村包围城市”式扩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1996年,华为与长江实业旗下的和记电讯合作以进入香港市场,此时的香港是世界上电信最发达的地方。在香港华为除了价格优势外还可以提供灵活的电信生长环境,也就是说华为具有差异化优势。在香港华为开通了许多国内没有开通的业务,使华为的大型交换机进入国际电信市场迈出了重要的一部。

  同一年,中俄达成战略伙伴关系,华为抓住重大政治机遇进入俄罗斯市场,在加快扩大俄罗斯市场的同时逐步进入独联体市场。在俄罗斯,华为主要是与当地公司合作成立合资企业,以本地化模式开拓当地市场。除此之外,真诚的售后服务与性价比高是华为在俄罗斯的另一重要优势。华为在俄罗斯的第一笔订单仅有12美元,但华为坚持不懈地拜访运营商管理层,经过七年艰辛的“冰雪之旅”,终于与客户建立了互信,形成了主要的客户群。在俄罗斯以及独联体市场上华为的业务得到了巨大发展。

  1997年,华为开始进入非洲市场。可以说华为在海外的扩张战略是仅仅沿着中国的外交路线走的。那时的非洲电信产业长期被西方垄断,非洲许多国家承担着巨额外债。中国政府的援助使这些国家的电信产业得到了相对的进步,这位华为打开非洲大门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在华为开拓国际市场的初期,华为的主要战略就是“本地化”和“权力下放”。每到一个国家,华为必定会与当地的电信公司合作,雇佣当地的员工进入企业,进而突破市场。同样华为也非常尊重所在国家的风俗习惯。比如沙特阿拉伯的圣城麦加是只允许穆斯林进入的,为了保证朝圣时几百万人的通话,华为专门招聘了信仰伊斯兰教的员工进入麦加城,充分尊重了当地人的习俗为华为赢得了良好的口碑。除此之外,华为权力的下方更是令人瞠目咋舌。一位在肯尼亚及刚果(金)都做过主要负责人的华为前员工说,在非洲现场做物流时,手握几百万美元、上千万美元签单权的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们有超强的忍耐力,也充满了活力。这种情况在西方国家的公司中也不是很常见的,更别说是在国企了。可以说,任正非的狼性文化一开始就为华为的发展埋下了国际化的基因。

  2.进入欧美市场

  华为一边在发展中国家“蚕食”,一边在发达国家逐渐扩大“战果”。对于通信领域领先的欧洲市场,华为进入的策略是首先与欧洲本土著名的一流代理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藉此来进入本地市场。2001年开始,以10GSDH光网络产品进入德国为起点,与当地著名代理商合作,成功进入德国、法国、西班牙、英国等发达地区和国家。在欧洲市场,华为在某些特色领域的丰富应用经验和特色解决方案赢得了欧洲客商的一致推崇。2003年10月,华为获得了来自欧洲运营商INQUAM公司CDMA450的“巨单”。这将是CDMA450系统在西欧的首次商用。这是华为把CDMA触角伸向发达的、而且是GSM绝对占据主导地位的西欧国家,可谓其国际化战略得到了极大的发挥。相比欧洲市场,华为在美国市场的发展是相当艰难的。起初,华为的计划于在其他国家一样,先是与美国公司成立合资企业。但是相比于欧洲电信企业,美国的电信企业对华为进入美国市场显得尤为紧张。其中,思科的反应尤为激烈。随之而来的就是华为与思科的专利官司。对华为来说,这场官司是意料之中又是意料之外的。从1999年推出数据通信产品开始,思科与华为的交锋就已经不可避免。从接入服务器、路由器到以太网等主流数据产品,华为在这一领域增长迅速。2002年时,华为在中国路由器、交换机市场的占有率已经直逼思科,成为其最大竞争对手。但此时华为与内部创业出走的李一男的港湾网络正在恶战,思科的诉讼来的如此突然,像是隔着太平洋与港湾的遥相呼应,而目的则是一举击败华为。

  华为美国公司成立之后迅速推出了与思科产品相类似的产品,唯一的不同就是华为产品价格更低。思科注意到华为后便立刻成立的“打击华为”工作小组,其内部网上设立专门主页,供其全球员工讨论如何打击华为,并开始为诉讼做准备。华为历来低调,刚进入美国市场的华为更少为人知。虽然事先华为方面已经知道思科即将起诉,但华为的全部重心都放在应对官司之上。相比之下,思科可谓精心准备。比如,在诉讼之前,思科公布了一项在全球投放亿美金的广告计划,这一公关色彩明显的举动更让思科掌握主动。比如诉讼开始时,美国舆论几乎一致认定华为窃取了思科的东西,美国几家最著名的财经媒体对华为侵权做出了肯定性报道,还有媒体已经怀疑华为具有军方背景。

  正是这亿美元的广告,让华为的名声迅速传遍全球。竟有一家默默无闻的中国电信企业能够让思科如此担忧并付诸法律,这实在是免费为为华为做了一次全球宣传。相比国内媒体的提出的民族企业大旗,任正非始终选择在全球范围内积极迎战思科。最终由于证据不充分,两家企业在两年后达成和解。这场官司有效地阻击了华为的美国之路,但思科思科此后再次面对华为在市场上的破竹之势,却无法再祭起“诉讼”法宝。

  二. 转战消费者市场

  2011年初,华为最高管理层齐聚意大利西西里岛,经过激烈的讨论终于统一认识,决定大力拓展运营商之外的市场,还提出了未来几年内将销售收入做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这也意味着未来几年华为必须保持不低于20%的高速增长。此时,华为的“老师”IBM规模也在1000亿美元左右。此后不久,华为组建了另外两个面向不同客户的业务集团(BG),分别是企业BG和消费者BG。

  华为转战消费者市场是迫不得已的。当时的情况是,世界电信领域的投资已基本固定,华为成为仅次于瑞典爱立信的电信设备制造企业,今后的情况无非是盈利上的此消彼长,要想在电信设备商取得大的突破是很难的。此时转战消费者市场亦被是看作明智之举。

  但此次转型对华为来说是不太容易的。习惯了与运营商打交道,主要依靠口碑与技术来突破市场的华为还没有学会与消费者交流。因此,华为的终端手机大多是运营商定制的。显然这种方式扩大了市场,但华为的品牌还是没有被众多消费者熟知。因此自有渠道的手机销售是必须要有的。在《非诚勿扰》等热门电视节目的广告中,曾出现这样一则广告:一位白衣哲人向一匹疾驰的白马跑去,两者毫无悬念的激烈碰撞,然后出现了一部纯白色手机。这是华为推出的Ascend P1智能手机,这也是第一款不依靠电信运营商、完全走社会渠道销售的新产品。该广告推出后恶评如潮,就连余承东也承认“不够满意”。面向消费者的营销和面向大行业的营销概念完全不同,过去极少有一家公司能够在两者之间自由切换:IBM专注于企业市场,砍掉了面向消费者的PC业务;三星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巨大惊喜,却不能够感动讲求性价比的企业客户。

  余承东是谁?他是华为消费者业务的主要负责人。任正非相当信任他,是任正非的包容让余承东能够带领华为的消费者业务蓬勃发展。华为的人力资源战略一直令人羡慕,员工们能自愿辞职并再次应聘上岗,这使得华为一直保持一种自强不息的活力。在外界甚至华为内部看来,余承东的有些做法是值得商榷的。在巴塞罗那世界移动大会上华为用3500台手机模型搭建了一座高达6米的飞马雕像,这让华为内部响起了“过于张扬”的声音。幸好由于任正非的支持与理解才让余承东继续努力,而事实上这次活动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其实余承东还是比较了解营销的,就连不经常上微博的我也关注了他。在他的微博上,经常可以看到他发表的有关华为手机的信息,也由他和网友的交流,这都为华为手机做了很好的宣传。

  其实,华为的战略不是都是对的,他一直在运营商、传统线下渠道和电商渠道之间犹豫不决,比如说和360的合作问题上。当周鸿祎在微博上宣布将于多家手机厂商合作360特供机的几天后便宣布第一家合作厂商是华为,但直到360与TCL阿尔卡特和海尔合作的两款手机已先后上市,华为的那款手机却仍然遥遥无期,公开说法是此款手机采用的联发科芯片要到8月才批量出货,实际原因则是由于和奇虎360合作,余承东在华为内部受到了批评。“这本来是华为终端突破自我的一个好机会。”一位华为内部人士遗憾地说,“通过这次合作,华为能够以最小代价获得与消费者打交道的经验,还能够打通电商渠道。虽然目前电商在手机渠道中所占的比例还不高,但电商卖的大部分是智能手机,而且增速非常快,它是华为手机的未来。”这作为华为的失误不得不令其反思。

  作为一个民族企业,华为的发展是非常值得令人骄傲的。华为与其他国企甚至民营企业有着先天的不同与优势。坚持走国际化道路与极具侵略性的狼文化让华为得到了十足的发展,在与ibm的合作中让华为的组织形态变得愈发成熟。而面对市场的变化,华为也及时的调整了他的战略进而转向消费者市场。尽管在消费者市场上华为取得的成绩不是很好,但华为依旧努力前进不断突破。相信华为在保持运营商业务优势的同时在消费者业务上也会不断发展前进。。

华为企业文化及企业战略分析.论文2

  华为企业文化分析

  姓名:古丽玲

  上课时间:周五78节 学号20*** 专业 :13商务英语B 成绩_______ 一 华为的前身

  如果说今日的华为是东方狼王,那它在创业之初更象只谨慎的小羊。

  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建于1988年,当时的注册资金仅仅只有两万元。在开始的头两年,它主要代销香港的一种HAX交换机,靠价格差获利,这是种即安全又可获利的经营方式,使创业阶段的财务有了起色。当初的经营范围,主要是小型程控交换机,火灾警报器、气浮仪开发生产及有关的工程承包咨询。

  华为进入通信领域在我国不是最早的企业,当时与它一起打天下的其它企业早已销声匿迹,但它以咄咄逼人之势迅速发展成了该领域的强者,凭的就是狼顽强的生存能力。

  二 人们心中的华为

  1)外国人眼中的华为雄心:国际化冷对傲慢与偏见

  华为以开放的姿态对待国外客户以及媒体人士,通过面对面交流改善国际形象。Heavy Reading首席分析师Scott Clavenna曾受邀访问华为,他记述的行程游记真实表现出一个外国人对中国的吃惊、不适应,以及对华为和中国的尊敬。原题“Huawei: File Under Travelogue”,译文保持原貌,未做过多删节。他的团队对华为有一个共识:

  西欧运营商的态度正在向华为倾斜,但是他们的在销售、支持以及专业维护等方面要求差异颇多;

  价格竞争并没有以前凶猛了,华为正在从以前的失误中汲取经验,这家公司已经加入了主流运营商的供应商行列,并在最大的市场中继续鏖战。2)国人的华为

--民众:性比价高,比较实用,外形也很好看

--企业:将在中国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三 华为的世界版图

  1992年,华为销售额1亿多元;1996年,销售额26亿元;1997年,销售额41亿元;1998年,销售额89亿元;1999年,销售额120亿元;2000年,销售额220亿元;2001年,销售额255亿元!仅这一组简单的数字变化,就足以让人震惊.从出口创汇的情况,可以看出华为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依然健步如飞。从1993年到2000年间,华为的出口创汇额增长近三十多倍。特别是从1998年起,出口创汇发生突破性增长,年年向上攀升。华为出口能力的增强,表明华为正向国际市场大步迈进。

  华为成为第一个获得CMM四级国际认证的软件研究开发机构的中国公司。华为的研究开发涵盖了交换、接入、传输、移动通信、智能网、支撑网、接入服务器、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会议电视等主要通信领域,形成了自主的核心技术能力。提供固定网、移动网、数据通信网的业务解决方案,并且在固定网、移动网、数据通信网和宽带领域挤身业界领先水平。华为在软件开发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也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华为网上运行的交换设备已累计6000多万线,接入网设备累计3000多万线,CC08iNET综合网络平台成为业界领先的下一代交换系统;宽带城域网解决方案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区得到规模商用;320GDWDM系统、10GSDH产品等高端光网络产品也得到了大规模商用;在移动通信领域形成了以GSM、GPRS、3G、移动智能网为主的移动网络解决方案,CDMA1X系统成功商用,WCDMA完成第一阶段测试,掌握3G核心技术;TELLIN智能网系统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行情股吧)、中国网通和中国铁通等服务,进入1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2亿多用户。华为在技术上领先的优势,使得在高科技含量的市场竞争中左右逢源,现在已在世界建立了40多个海外代表处,产品直接进入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铁通等通信公司技术改造使用的产品,50%以上都是华为提供。目前平均每两个上网的网民中,就有一个使用华为的接入设备。华为从1995年起进入北电、阿尔卡特等国际大公司垄断的通信干线传输网,发展到现在已占有40%的市场份额。以前华为是思科、朗迅等世界级大企业的客户,如今已成为了他们的竞争对手。华为的狼性文化,是它在市场中崛起的核心竞争力。

  四 华为为什么如此成功:核心文化

  1)狼性企业文化的构建

  企业文化体现一个企业的个性,千人千面,不可能有相同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立的核心竞争力,必然是其他企业不可能完全模仿的独特能力。华为的企业文化被称为狼性企业文化,其中浸透着一股“狼性”,这在企业界是非常少见的。因为强大可以夺天下,仁爱可以夺人心,所以一般企业都在颂扬自己的强大或仁爱,不会想到向实力中等又眼露凶光的狼学习。人对狼是不公平的,总让狼扮演故事中不光彩的角色,人渐渐从心中排斥狼,而狼的优点却被抹杀了。华为能够透过世人的眼光看到狼的闪光个性,已不容易,还把这种个性炉火纯青地运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更让人佩服。大众性的东西较易学习和模仿,但个性化的东西就不是这么轻松。狼性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中非常独特的一个典例,本来模仿企业文化就很困难,要模仿华为的企业文化则更是不可能。所以,华为的狼性核心能力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研究美国43家优秀公司的成功因素,发现成功的背后总有各自的管理风格,而决定这些管理风格的恰恰是各自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并非直接在竞争中体现出竞争力,它是通过其它的因素表现,作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认识到它的实质功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企业文化可以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支持优秀的企业成功。华为正是以它的企业文化作为核心能力,开创自己的经营之道,在业界获得巨大成功,它的企业文化因此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2)核心文化

  华为基本法是华为企业文化的精华体现,是华为经验的总结和理念的探索。狼性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那华为基本法就是竞争力的基石和主导。华为基本法以书面的形式表现,以制度的方式约束,将核心竞争力具体地体现出来。华为基本法描述了构建华为核心竞争力各因素,对基础层、载体层和转换层的因素都进行了概述,这些因素是打造核心能力的“着力点”,因而每个因素都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将竞争要素罗列出来,可以帮助企业明确战略、规范行为、督促核心能力形成,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力的保证。这些要素被归入华为基本法的两个重要部分,一部分是主要与基础层因素相关的公司宗旨,另一部分是主要与载体层和转换层因素相关的基本经营政策。

  华为公司宗旨包含四个方面:核心价值观、基本目标、公司的成长和价值的分配。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也是企业追求成功的精神动力。美国学者特雷斯·E·迪尔和阿伦·A·肯尼迪认为,价值观贯穿于人的整个活动过程的始终,也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始终。所以,核心价值观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提升和发挥中全程体现,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具体如下:

— 追求: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使我们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

--员工:认真负责和管理有效的员工是华为最大的财富。尊重知识、尊重个性、集体奋斗和不迁就有功的员工,是我们事业可持续成长的内在要求。--技术:广泛吸收世界电子信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虚心向国内外优秀企业学习,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开放合作地发展领先的核心技术体系,用我们卓越的产品自立于世界通信列强之林。

--精神: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和爱生活是我们凝聚力的源泉。责任意识、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与团结合作精神是我们企业文化的精髓。实事求是是我们行为的准则。

--利益: 华为主张在顾客、员工与合作者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努力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部动力机制。我们决不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的回报。

--文化: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一切工业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华为没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唯有在人脑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精神是可以转化成物质的,物质文明有利于巩固精神文明。我们坚持以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的方针。这里的文化,不仅仅包含知识、技术、管理、情操??,也包含了一切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无形因素。

--社会责任: 华为以产业报国和科教兴国为己任,以公司的发展为所在社区作出贡献。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而不懈努力。

  五 中国企业应向华为学习什么

  1)要学习华为的眼光 :生意的成功,首先是账要算赢。华为大胆进入通讯行业,敢于在高手如云的沙场叫阵。其实归根结底在于二十多年前的一个简单的算式。总裁任正非曾说过,我们的工程师,比人家聪明,比人家勤劳,可是只要人家十分之一的待遇。也就是说,我们的研发成本是人家十分之一,有效的研发劳动投入却是人家的三倍。让利客户,我们有空间,追赶对手,我们有时间,乱拳打师傅,我们够人手。因此在华为创业的好多年里,华为都是以二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三流的价格冲击市场。产品不成熟,服务补!质量有暇疵,价差补!相比之下,国际强手们对客户的需求是淡漠的: 若客户宕机了,十万火急,国际强手说,你等着啊,技术员坐火车来了(技术员的资质是中专生);华为说:我的工程师坐飞机来,硕士毕业,而且很敬业――――问题不解决,吃住都在客户机房里了,绝对有诚意!如此一来,客户如何不爱他?

  直到如今,华为赖以生存的根本,仍然是研发的低成本!高科技产品,成本的大头就是研发,研发有竞争力,这个账就算得过来了。

  中小企业,首先要学习华为的战略眼光,不要在不正确的地点与时间打不正确的战。我们打的战,应该是有胜算之战,是有把握之战,是有准备之战。

  2)要学习华为的大气 :笔者97年进入华为,当时华为开始行业中后来称之为“垄断”人才的行动。为了吸引人才,提供比行业最高水准还高20%的薪酬。外资企业的职业经理,高薪吸引过来,从基层干起,学习华为文化,认同华为理念。笔者就是在外企任部门经理,被华为高薪挖过来,作为一名管理工程师从底层干起,为华为管理优化添砖加瓦。当年学通讯和计算机的应届毕业生,本科3000元每月、硕士4000元每月、博士5000元每月,生源几乎被华为一网打尽。业界惊呼,华为开始了人才垄断。我们要学华为的眼光,学华为的算账,大账算清楚后,小账我们要学会不算。华为这样做的时候,还租着别人的楼办公,生活并不宽裕。

  3)学习华为的狼性 :华为是一个学习精神很强的企业,在中国本土市场以狼中小企业,要学习华为,该大气的时候一定要大气。

  狼性精神杀得满盘狼籍,杀得外来者闻风 丧胆。为在主流市场与主流对手竞争,华为一改过去的战法,开展了新一轮的大营销。大营销,是从公众认知入手,以公关为重要手段,争取国家权力机关的许可,先获得意识形态的认同,再实现销售项目。在国内的销售策略是服务、价格、产品,在国外,销售策略成了产品、服务、价格,价格的重要性退居第三。华为定出海外投标策略,要求在价格上华为要排第三,在产品(方案)上华为要排第一。识时务者为俊杰,做懂得把握时局的人,才能做全球称雄的企业家,这是中小企业应向华为学习的。

  4)学习华为的德治 :华为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企业,可是华为并没有因为高速发展就迁就人才。华为发展这么多年,没有出现过重大的高层内讧,这得益于华为的德治。华为有一句用人的话:高层以德举,中层以才举。换句话说,提拨高层,选有德之人,提拨中层选有才之人。行德治者,长治久安。放于利而行者,多怨。中小企业,较容易滑入任人唯亲,拉帮结派的人事怪圈。可以学学华为的用贤人掌权,用能人任事的用人之术。

华为企业文化及企业战略分析.论文3

  华为的企业文化分析

  物电113班

  尤明海

  华为经过短短十二年的时间,从刚起步时的几百万元,到几亿,再到去年的销售收入120亿;从开始的10多人,到100多人,再到现在的一万多人。华为已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创业,在中国的通信领域中确定了自己的优势。如此快的发展速度,华为靠的是什么?

  我们认为,华为的发展靠的是极具凝聚力的企业文化、高效的组织、富有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R&D的高投入、强大的销售能力以及民营企业灵活的机制。

  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使华为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华为承诺永 进入信息服务业,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正因为这种目标导向,才使华为取得了成功。华为以客户的价值观为导向,以客户满意度作评价标准。瞄准业界最佳,以远大的目标规划产品的战略发展,立足现实,孜孜倦的追求、一点一滴地实现。

  没有基础技术研究的深度,就没有系统集成的高水准;在市场和在招聘、录用过程中,最注重员工的素质、潜能、品格、学历,其次才是经验。实行基于能力主义的职能工资制。在经济景气时期,以及事业成长暂时受挫阶段,或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启用自动降薪制度,避免过度裁员与人才流,确保公司渡过难关。让最有责任心的担任最重要职务。实行职务轮换与专长培养。广泛吸收世界电子信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虚心向国内外优秀企业学习。

  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开放合作地发展领先的核心技术体系,用华为卓越的产品自立于世界通信列强之林。紧紧绕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发展,受其他投资机会所诱惑。高度重视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遵循在自主开发基础系统集成的牵引,基础技术研究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

  华为有很多企业文化理念。第一,狼性文化。在华为的发展历程中,任正非对危机特别警觉,在管理理念中也略带“血腥”,他认为做企业就是要发展一批狼。因为狼有让自己活下去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正是这些凶悍的企业文化,使华为成为连跨国巨头都寝食难安的一匹“土狼”。第二,垫子文化。据说在华为创业初期,华为的每个员工的桌子底下都放有一张垫子,就像部队的行军床。除了供午休之外,更多是为员工晚上加班加点工作时睡觉用。这种做法后来被华为人称作“垫子文化”。第三,不穿红舞鞋。在《华为公司基本法》开篇,核心价值观第二条就做了如此描述:“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在任正非眼里,红舞鞋虽然很诱人,就像电讯产品之外的利润,但是企业穿上它就脱不了,只能在它的带动下不停地舞蹈,直至死亡。因此任正非以此告诫下属要经受其他领域丰厚利润的诱惑,不要穿红舞鞋,要专注于公司的现有领域。第四,文化洗脑。华为每年都要招聘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当他们到达华为的时候,要过的第一关就是“文化洗脑”。

  此外,华为的企业文化还有还有诸多特点。

  远大的追求,求实的作风。一个企业的成功,根源于企业家的胆识和追求,在于企业家的价值观和胸怀,企业家依据自己的追求和价值准则建立公正的价值体系和价值分配制度,并凭借这一体系和制度吸引和积聚优秀人才,建立严密的、有高度活力的组织,形成有高度凝聚力和高度文明的企业文化。企业的生命周期是由企业的内部特征决定的。如果企业只卖产品,而产品又受有生命周期的这一客观规律制约,因而不能逃脱夭折的厄运,它们注定是短命的。另一种企业是既卖产品又卖文化,因为文化的生生不息导致产品的不断柳暗花明,所以它们注定是长命的。而且,文化鲜明的民族特征能给一个企业带来持续推动力,企业文化必须是能体现一个民族远大追求的文化。

  尊重个性,集体奋斗。坚实企业不搞偶像崇拜,不推崇个人主义,强调集体奋斗,也给个人以充分发挥才能的平台。高技术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而突破性的创新和创造力实质上是一种个性行为。这就是要求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个性。但高技术企业又要求高度的团结合作,今天的时代已经不是爱迪生的时代,技术的复杂性、产品的复杂性,必须依靠团队协作才能攻克。华为公司是以高技术为起点,着眼于大市场、大系统、大结构的高科技企业。它需要所有的员工必须坚持合作,走集体奋斗之路。一个没有足够专业能力的人跨不进华为的大门,但溶不进华为文化,也等于丧失了在华为发展的机会

  结成利益共同体 企业是一种功利组织,但为谁谋利益的问题必须解决,否则企业不可能会有长远发展。企业应该奉行利益共同体原则,使顾客、员工与合作者都满意,这里合作者的含义是广泛的,是与公司利害相关的供应商、外协厂家、研究机构、金融机构、人才培养机构、各类媒介和媒体、政府机构、社区机构,甚至目前的一些竞争对手都是公司的合作者。华为公司正是依靠利益共同体和利益驱动机制,不断地激活了整个组织。

  公平竞争,合理分配。华为公司的价值评价体系和价值分配制度是华为之所以成功的关键,是华为公司管理中最具特点之处。华为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自身的实践中认识到:知识、企业家的管理和风险与劳动共同创造了公司的全部价值,公司是用转化为资本的方式使劳动、知识、企业家的管理和风险的积累贡献得到合理的体现和报偿。职工只要为企业做出了长期贡献,他的资本就有积累;另一方面,不但创业者的资本有积累,新加入者只要为企业做出特殊贡献,他们的利益也通过转化为资本的方式得到了体现和报偿,使劳动、知识、管理成为一体,使分配更加合理。在对待报酬的态度上,华为人的传统是不打听别人的报酬是多少,不要与别人比,想要得到高回报,把注意力集中在搞好自己的工作上,如果觉得不公平,不闹不吵、好合好散,到外单位折腾一段,觉得还是华为好,再回来,欢迎!从这点上来看华为公司的文化,她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文化,是一种建立在尊重价值规律和自然规律基础上的文化,是一种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的文化。

  有观察家分析指出,华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其实反映最深刻的就是任正非雷厉风行的军人性格和军事化的作风。在华为,任正非以身作则,勤俭节约。行事低调,实行军事化管理。华为的文化形成很大程度上就是老板行为的示范效应。而专家学者在研究华为时发现,任正非始终是个绕不过去的门槛。他们很容易得出一个经典结论:“一个好公司要想获得高速增长,没有一个好的企业家是不可能的,但一个好的公司不可能通过企业家能力获得持续发展,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在于制度和文化。而对于“没有了任正非就没有了华为”的结论而言,接班人的问题深深困扰着华为。

  我认为这种“文化统一”的制度有可能会抹杀了员工的个性,对华为的发展并不是件好事情。纵观以上的华为文化:权力独裁、文化统一、军事化管理等等。这种文化措施在创业初期也许十分有效,但是一方面到了企业稳定发展的时期,似乎并不合乎事宜,而且另一方面随着华为的壮大与国内通讯市场饱和,华为文化实施的环境已经改变,任正非和他的华为却依旧在维护着他的军事化作风和“狼性文化”。于是出现了华为的文化困惑!这些困惑也带来了很多深层次的问题。

  也许我们可以从万科的温情文化中得到启示:同样是作为军人出身的王石,与任正非的管理模式截然不同。

  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华为的注重。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应该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和激励。激励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事业、感情和待遇。在华为的待遇是不需要担心的,但是伴随着高待遇而来的是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与工作时间。员工被弄得身心疲惫,很多个人问题都解决不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华为的员工是不允许内部结婚的。

  第二,开放、自由的企业环境是非常必要的。重视员工的个性和自主性,员工可以畅所欲言、积极的表达自己对公司的建议与看法,实现企业内部的无障碍沟通,方便企业快速的纠正自身存在的不足。针对员工们的紧张心态和压力心境,可以在企业内部设立一个心理咨询中心,为员工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第三,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为管理者服务的,任何文化不能脱离管理的目的。企业从一次创业进入到二次创业,需要寻找二次企业的内在支撑,华为二次创业的内在支撑在于华为的组织建设与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发展必然遵从管理者的思想脉络而生生不息。管理者的管理思想通过文化这种形式,与下属员工沟通和交流,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实现企业家的精神和抱负。

  华为文化是华为经营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而华为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也应该是华为文化中具有相对稳定的,符合华为公司核心价值观的并可再次通过实践检验为正确的东西用条文的形式加以固定化,通过试行反复证明,并在员工中达成共识后,经过正式签发和颁布,为员工共同遵守。实际上只有与华为人的文化背景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才能与华为的实际相符合,才具有执行力。

华为企业文化及企业战略分析.论文3篇 分析华为企业文化现状及改善策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