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现状与对策论文7篇(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存在的短板与策略)

时间:2022-10-09 11:25: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现状与对策论文7篇(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存在的短板与策略),欢迎参阅。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现状与对策论文7篇(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存在的短板与策略)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现状与对策论文1

  根据调查,辽宁省农村主要存在水资源缺乏、取水难、部分地区的水质不达标等问题,一方面困扰着农村人民的生活用水,一方面也影响着广大农民群众身心健康。可以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迫在眉睫。近年来,辽宁各级政府围绕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出对策,已有农村饮水工程16575处,直接受益一千多万人。尽管我国在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农村依然还有大量人口存在饮水安全问题。

(1)管理问题。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区人民的经济能力有限等因素制约,导致农村供水工程规模小,成本高,很难实现专业化管理。有的地区只有一两个人管理,且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技术力量严格不足。很多工程只是简单的维持日常运行,工程设备老化等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且也无力承担维修、更换、改造等费用。

(2)部分已建完的工程设施闲置,运行成本高。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着实际供水量低于设计供水规模的情况,造成部分设施闲置,主要原因是:①近几年农村外出打工人数增加,造成实际人口减少,用水量也大大减少;②一些平原地区,采取自来水入户,但是需要村民自己缴费来完善设施,同时要进行自来水供水收费,部分村民无力承担,导致自来水不能入户,也使得用水量小于供水量。

(3)部分农村供水工程,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关于水质处理和消毒设施的改造,使部分建设工程的供水水质不达标。同时,农村缺乏相关专项经费,造成没有专业的.水质检测设备和技术人员,导致水质检测工作十分落后。

  2合理规划,明确产权

  针对上述问题,应实际调查各个地区的自然和经济状况,合理、科学的评估用水量和供水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减少资源的浪费,合理规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程建成后,根据不同的工程形式来明确合理的产权归属,从而明确权责,便于分类管理,确保工程长效运行。具体分类:一种是联村集中供水工程,由水务局管理。用水协会由村委委员、工作人员、用水户组成,他们有自主权去对供水工程进行管理和使用,可自行调度用水以及定期对工程进行维护、改造及扩建。这样不仅控制了水资源的支配权,也方便了工程,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第二种是以村为单位,主体工程归村集体所有,入户工程则由各用户所有,解决了工程运作和维护开支,从而促进了工程良性运行。

  3加大人员素质培养并完善管理体制

  一要有专业的检测设备,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水质安全问题,对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给予财政支持。二是相关部门要不定期的对各饮水工程的水源进行检测,定期培训水质检测人员,提高检测人员的素质。三要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程序来进行饮水工程建设,坚持政府引导,群众集资,落实管理主体,实行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建立责任、权利相统一的管理机制。保证厂区管理规范,管理制度完善,档案记录完整,严格水质检测制度,保证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

  4合理设定供水价

  合理设定供水价,公开水价,实行按实收费制度,改变传统用水模式,不仅便利了用水群众,也提高了百姓的用水商品意识和节水观念,一方面保证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效益,一方面提高了工程管理者的积极性,实现双赢。

  5总结

  在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中通过做一些基础性工作,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看成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任务,以保障农村人民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保障农村饮水安全,通过明晰产权归属,实事求是,合理规划加强监制,改善水价机制,来提升在工程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效果,从而解决一些使用有份、管理无责的现象。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制符合建设、管理、使用相协调,责任、权利、利益相统一的状态,增加工程的使用寿命,最终促进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现状与对策论文2

  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论文

  1主要成果

  1.1从行业管理角度看

(1)促进了企业管理模式更加科学规范。随着垫江县农村供水事业的发展,逐步建立起了产权明晰、管理主体到位,责、权、利统一的企业管理模式,这对于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资源整合让项目效益得到最大发挥。在项目规划、实施方面根据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打破行政区划界线,整合资源,减少投资,最大程度地发挥了项目的工程效益。目前,垫江县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供水安全率都达到100%。

(3)进一步促进了城乡供水一体化。通过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供水水质达到了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水量、水压能够得到保证,使全县广大村民吃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从而改善了农村村民的生活质量。

  1.2从经济社会效益看

(1)农村人过上了“新生活”。垫江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显著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健康状况。农民用上自来水后,减少了疾病发生,节省了医疗费用。部分农村劳动力得以从找水、拉水、背水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外出务工或经商,增加了收入,增强了农村经济实力。同时带动了农村改厨、改厕、改房、改路,一些村镇利用供水工程在村镇街道周围、房前屋后植树种花,美化环境,许多农家配用了卫生洁具、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

(2)集镇建设有了“动力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后,房地产、商贸、旅游业等对城镇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高安镇先后新建了二条环镇公路,房地产、商贸业迅速发展,城镇人口快速增加,成为全市明星乡镇之一;白家镇进行旧街改造、新建步行街、水果市场、车站,吸引外资近亿元开发生态度假村,镇域经济不断繁荣。

(3)自来水成了“致富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推动了特色种植、养殖业、乡村旅游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发展,促进了农户万元增收工程。该县新建种苗繁育场13个、苗圃基地15个、中药材基地12个、柑橘基地41个、蔬菜基地28个、水产基地17个,覆盖农户15.8万户,带动农户增收1.5亿元。

  2主要经验

(1)组建机构,加强领导是关键。水利部门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纳入水利工作的第一要务,层层组建专管机构,财政、发改委、卫生、环保等部门大力配合与支持,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2)管好水源,提高水质是前提。垫江县根据《垫江县水资源保护规划》的相关规定和要求,采取各种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工作,禁止一切污染水源的活动。经县环保局和县疾控中心检测,全县饮用水源水质和出厂水水质均合格。

(3)科学规范,合理布局是重点。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集中财力和物力,尽可能地实施一定规模、高标准、高质量和规范化集中式供水工程,并以此为中心,逐步向周边农村地区辐射发展,安装延伸供水管网,发展供水人口,解决农村群众的饮水问题。这样既节省建设资金,水质、水压、水量能满足用户要求。

(4)加强监管,建管结合是保障。在实施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时,组建项目实施的施工班子,尽量推荐工作积极肯干、责任心强、有事业心、文化程度高的年轻有为的人员作为施工管理人员。工程完工投入营运后,将建设施工人员组建营运管理机构,负责项目工程的运行管理,把在施工安装中学到的知识用到管理工作中去,使项目工程能够长期发挥效益。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现状与对策论文3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与管理论文

  摘要:为适应农村饮水安全的需要,要结合农村饮水安全与饮水工程管理情况,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实现饮水安全目标,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在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上实行规范化管理。结合范县农村饮水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情况浅析了加强范县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和加强水质监测管理以及供水监测信息系统建设目标管理等方面。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条件;饮用水质量;安全

  1全县农村饮水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情况

  范县地处河南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南北与山东为邻。辖12个乡镇,590个行政村,农村人口47.24万余人,根据和两次调查结果,列入国家解决核准的饮水不安全人口32.71万人。不安全的主要原因为氟超标、苦咸水等。饮水不安全区的广大人民群众长期饮用高氟水而导致了种种疾病,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自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截止到20底工程总投资约14517万元,共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32.71万人,解决了434个行政村;打深水井93眼,建大小供水站(水厂)57处,其中千吨万人以上水厂10个,单村供水及集中供水47处,铺设各种供水管线约412.70万m。

  2工程的水源情况和水处理情况

  全县57处大小水厂及供水站,经过多年持续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成为农村供水的主要设施。目前范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主要为地下水。井深多在400m以上,静水位约60~75m。所建工程供水能力均达到了设计要求。工程完工时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均经过县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化验认定,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才能验收使用。已竣工的饮水工程都安装了相应的消毒设施,消毒设施原材料为次氯酸钠。大多数集中供水工程均实现了供水入户,计量收费。管好用好饮水工程,是使工程保证正常供水,充分发挥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范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后期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3加强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工作

  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工程能否持久发挥效益关键在于管理。根据国家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供水一体化的要求,范县水利部门成立了相应的供水管理机构,负责范县乡镇供水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的制定、工程运行监督管理、供水单位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等工作,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乡镇供水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供水水质监测体系,积极鼓励用户参与水质监督,加大公众宣传力度,提高公众信息获取程度和公众的参与程度。建立水费收缴专账,实行水费收缴制度,走以水养水之路。有专门机构对工程设备进行定期检测、维修和保养。

  3.1建立管理责任制

  为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根据国家五部委文件及《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根据工程所有权的明确归属,建立明确的管理责任制。根据工程大小和受益范围,建立了管理机构和配备专管或兼管人员,对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集体举办或联办饮水工程,或者承包给有专门技能、工作责任心强的个人进行管理,签定承包合同,明确责、权、利,做到奖惩分明。

  3.2配水工程的管理

  提供饮水用的水池,应保持不垮不漏,在运行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开敞式水池,要经常清理池中的'污物,池底每年清淤1~2次,保持水质卫生。3.3供水设备的管理管网养护工作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闸门、压力表、水表及水泵、电机等。要经常进行检查,发现漏水或螺丝松动要及时维修,冬天要做好水管防冻工作。防止工作失职,影响正常供水。水泵及电机等重要设备,要严格按规程操作,所以管网的经常性养护很重要。

  4加强水质监测管理

  4.1成立水质检测中心

  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依托范县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建设任务,确定了场地、人员、检测频次等要求。

  4.1.1地下水源的检测

  检测项目依据《地下水水质标准》,结合卫生防疫站多年水质检测资料,确定为:必测项目:水温、色度、浑浊度、嗅和味、肉眼可见物、pH、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酚、氰化物、砷、汞、硒、镉、六价铬、铅、氟化物、铁、锰、铜、锌、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总大肠菌群等28项。

  4.1.2出厂水

  检测项目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在42项常规检测项目中,一方面考虑到建设经费和分析人员素质的限制,另一方面,也考虑到范县的实际情况,可不检测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大肠埃希氏菌、四氯化碳、三氯甲烷、甲醛、溴酸盐、臭氧、游离氯、二氧化氯和总氯11项指标,但考虑到水源水存在污染的风险,增加水温、电导率、氨氮和石油类4项指标,共计35项指标。综合确定为:①微生物指标3项: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粪)大肠菌群。②毒理指标11项:砷、镉、铬(六价)、铅、汞、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氯酸盐、亚氯酸盐。③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7项:色度、浑浊度、嗅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铝、铁、锰、铜、锌、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④增加指标4项:水温、电导率、氨氮和石油类。

  4.1.3日常例行检测水样

  从出厂水指标中筛选出7项主要涉及感官和致病的指标:确定为: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浑浊度、色度、嗅和味、高锰酸盐指数、pH等7项。

  4.1.4检测指标汇总

  根据以上指标筛选,汇总不重复指标共计43项,具体为: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氨氮、总磷、总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粪)大肠菌群、氯酸盐、亚氯酸盐、色度、浑浊度、嗅和味、肉眼可见物、铝、电导率。水质监测中心主要是负责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的日常化验、分析、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农村供水水源污染状况的卫生调查;及时处理危及农村供水安全的水质事故,采取紧急措施;负责各种日常检验项目检测报告的发布。

  4.2建立制度和技术人员保障

  制订相应的水质检测中心建设和运行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并发挥投资效益。水质检测室制订了实验室质量管理、检测程序等管理体系文件。对运行操作与管理人员分类、分批培训,并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以保证设施和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益。农村饮水水质检测中心配备了6名技术专职水质检测员,来保证水质的安全性,目的是让范县人民能长期喝上放心水。

  5供水监测信息系统建设目标管理

  5.1实现数据结构的统一和信息资源共享

  通过村镇供水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村镇供水监测基础数据结构的统一,完善各级通讯网络,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并为今后村镇供水自动化控制、信息化标准建设奠定基础。

  5.2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对村镇供水单位的水质、水量、安防等安全关键要素实时监控,实现对供水安全要素的实时掌握,如果出现了不安全征兆或现象,通过在线监控可以实现及时预警和报警,管理人员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确保村镇供水安全。

  5.3提高基础信息管理水平

  村镇供水行业基础信息数据包括建设、运行、管理、服务、财务等基本属性信息和设施位置、管网分布等空间信息,村镇供水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后,对监测数据统一整编,使数据采集手段由手工变为自动、数据传输网络化、行业管理电子化,并定期更新,大大降低管理成本,节约时间,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同时,村镇供水基础资料整理入库后,摸清村镇供水现状和动态发展状况,为制定村镇供水发展规划、项目年度计划提供准确、全面的支撑,实现了数据为日常管理和辅助决策的服务,提高了基础信息的使用效率,也提高了信息管理水平。

  6总结

  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后期管理的意义是:以保障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农村饮水工程特点、产权归属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责权利相统一、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系;按成本水价供水、计量收费、市场运作,确保农村饮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现状与对策论文4

  1.1完善工程管理制度,制定管理办法

  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建设单位须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工程本身,配合乡镇和村组成立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帮助运行管理单位建立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和符合实际的管理办法,从制度上保证工程能正常运行。

  1.2定期开展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培训,提高管理人员技能和综合素质

  各县市区要结合各县的实际情况每年由水利(务)部门定期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人员的培训,培训经费由地方财政负责一部分,州水务部门筹集一部分,各县还可结合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在建设管理经费中列支一部分,共同完成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业务技能,进而提高管理水平,保证工程正常运行。

  1.3探索多种管理模式,多渠道对工程进行管理

  成立农村饮水安全用水户协会,由用水户协会对工程进行管理的模式。工程月用水量<1000t的工程建成后,水利(务)部门要与项目乡(镇)到工程所在地组织成立饮水安全用水户协会,由用水户协会对工程进行管理,这样管理成本会降低一些,且用水户协会成员都是当地需要饮水住户,责任心强,能在没有报酬的情况下对工程进行管理。各县市区均须成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服务中心。目前黔南州各县市区均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服务中心,其运行情况相对良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服务中心成立后,对工程用水量大、技术难度要求高的饮水安全项目进行管理,既能保证工程正常运行,且管理水平和管理技术均能达到饮水安全工程管护标准,还能给其他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提供一些参考。同时由于饮水安全管理服务中心能培养技术人员,可以兼为其他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人员提供技术培训和运行管理学习基地。将饮水安全工程移交给乡镇供水管理部门,实行城乡一体化管理。将城乡周边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直接移交给乡镇供水管理部门,由乡镇供水管理部门对工程进行管理,能极大减少管理费用,其管理技能和服务水平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2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期有效的运行管理

  2.1明确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人员的权利与责任

  以权利与责任相辅相成的原则为出发点,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产权问题,以产权所有为管理主体。集体投资建设的供水工程管理由项目法人负责,而项目法人则须由乡镇政府授权;国家投资建设的供水工程的资产为受益群众所有,同时由村民委员会等受益用水组织负责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社会投资者投资建设的饮水安全工程由投资业主负责其管理工作。

  2.2加强供水质量保障工作

  提高水源保护管理能力,保障供水质量,实现黔南州村民饮水纯净无污染,禁止在水源保护区进行各种形式的开发与排污行为。及时改善潜在的破坏水源的环境的问题,责令威胁或者潜在威胁村民用水安全的企业进行搬迁,杜绝任何影响安全水质的项目建设。同时,要大力加强水源、水质检测管理,对水源、水质进行定期且严格的检测,确保黔南州农村的饮水安全。

  2.3实现科学合理的用水计量收费

  要针对黔南州农村居民或企业的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水费定价及计量收费,逐步建立由政府主导、由企业经营的工程运行管理机制,使黔南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能够长久有效地发展下去。

  2.4完善农村饮水工程的监督管理制度

  首先,为运行困难的小水厂提供适当的经济援助。由于黔南州地区农民的普遍承受能力有限,导致亏损小水厂的大量存在,政府应建立切实有效的财政补偿机制,对这些存在亏损但又极其重要的小水厂给予一定程度的经济救助,建立黔南州农村供水工程基金会,引导水厂在经营运行上朝供水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水厂运行上的良性循环。其次,为管理人员提供专业培训。政府相关部门应为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人员提供专业知识与法律法规的周期培训,提高工程运行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为黔南州农村供水安全工程的'顺利运行提供必要条件。其三,通过科学技术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应结合黔南州供水的具体特点开展切实有效的水质处理工作。提高水质处理、水质检测仪器的科技水平,加强高新仪器的研制与推广,全方位地为黔南州村民供水安全提供帮助。

  3结语

  贵州省黔南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符合黔南州广大村民的利益,是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符合党和政府群众路线的纲领。然而,现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运行管理中仍存在着管理人员不专业、经费得不到及时补充等问题,当地政府应密切重视黔南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完善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根据问题采取可行措施,以多种模式、多种渠道的管理方式为黔南州村民的饮水安全做出更扎实、更有效的帮助,确保供水工程顺利进行,为国家的民生建设添砖加瓦。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现状与对策论文5

  摘要:近些年,国家加大对农村各项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大力发展农村建设项目,其中在农村建设饮水安全工程就是国家各项惠民政策中最重要的一项惠民工程,因为这关系到成百上千农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所以说,大力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是保障农村人民饮水安全的关键点,是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核心。但是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际建设和管理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以期找到相应的、合理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改进方式

  实行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这是关系到当地民生建设的头等大事,与农村百姓的生产生活及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所以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问题,将农村水利建设落实到实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农村用水需求,重视农村饮水安全。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广大地区缺水、饮水不便的现象得到了改善,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有效解决,以下将简单谈一谈在进行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可以采取的改进方式: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常见的几大问题

  1.饮水工程后期维护资金不足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兴建水利设施,大大缓解了农村地区缺水的现象,但是在饮水安全项目的后期管理上存在较多问题。由于现阶段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建设与管理资金大部分是由国家与地方财政支持的,所以在实际建设中,这些资金可以满足当时的工程建设,保证工程完工,却不够工程后续的维修和管理。尤其是最近几年,一些偏远农村或贫困县,当地的饮水工程修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使用至今,很多饮水设施出现老化、磨损、无法使用的现象,而当地政府却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修缮,导致当地居民出现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的问题。

  2.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

  国家的大力发展,使得如今的饮水工程建设多采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但是由于很多农村地区没有配备专业的维修和管理人员,甚至只是聘请临时人员进行管理,使得部分农村水利设施或管道出现问题时,没有办法及时、正确的维修,保障安全供水。除了缺乏专业的维修人员,农村地区同样缺乏相应的水质检测人员。一些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或者工业发展等原因,导致当地饮水易受到污染,但是因为缺少专业的检测人员,水污染现象已经发生却仍不为人知,人们依然在饮用不达标的水。

  3.没有健全的体制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因为没有专门的安全饮水管理措施和制度,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合理使用化肥、规范牲畜饲养,使很多地区因为过度使用农药化肥、随意放养家畜等问题致使当地的饮用水受到不同情况的二次污染,水质难以保证。进而导致人们安全饮水的区域愈发减少,出现用水困难、无安全水可用的现象。

  二、解决饮水安全管理问题的改进方式

  1.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后续项目建设管理

  充足的资金是保障农村顺利实施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和后期管理维护的首要前提。所以,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除了积极向国家和地方财政部门申请资金支持以外,也要从多角度筹集资金保障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比如可以和乡镇、城市企业合作,得到相关资金赞助。在丹寨县龙泉镇杉木村小学就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的方式,兴建了链接城镇的饮水设施,为学校铺设了新的管道,使校园师生不用再外出挑水,直接就可以在校园内喝上放心安全的饮用水。另一方面,也要建立专项的资金账户,定期将农村部分财政预算划拨到饮水安全建设的账户中,保障项目建设和后期维修均有专项、充足的资金,不会出现需要维修的时候却没有钱的情况。

  2.配备专业管理、检测人员

  在农村各地区要尽量配置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进行管理,保障饮水设施出现问题后能够及时发现、及时维修,避免因维修拖延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并且制定相关配套的管理机制,定期组织水利检测人员到各村储水点对水源水质pH值、浑浊度等进行检测,保障村民用上安全放心的健康水。同时,还要对聘请的相关人员定期做专业方面的培训,充实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强化意识,使管理、监测的工作人员敬岗爱业,对农村饮水问题认真负责。

  3.制定相关管理措施,加强宣传

  当地部门应该制定一套合理的、符合当地情况的管理措施或规章制度,形成健全的饮水、供水管理模式,保障农村的饮水管理有序进行,出现问题有专门部门解决。同时,在日常还要向村民积极宣传相关饮水安全的知识,让村民配合管理,做到不随意放养牲畜、滥用农药造成水污染,不饮江河湖水等安全无保证的水源。总之,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大工程,地方各部门要重视起来,提高农村饮用水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保障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质量,确保村民饮水安全。

  参考文献:

[1]陈愈祥.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中问题研究[J].低碳地产,

[2]李明孝,汪思蓓.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问题探讨[J].知网,2016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现状与对策论文6

  摘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意识也在逐渐增强。相关基民工程建设的安全性与规范性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广泛关注,饮水工程作为一项基层惠民工程,在水利改革建设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当前,相关政府部门加大了对饮水工程建设的安全监督力度,提高了农村居民生活的健康水平,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然而就目前某些饮水工程建设而言,运行管理中存在某些不足。文章解析当前饮水工程的类型和特点,针对管理现状中的不足进行系统分析,阐述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同时对今后的运营管理提出了一些合理性的建议。

  关键词:饮水安全;运行管理;水价

  水是生命之源,是维持人体生命体征的重要能量。饮用水的质量安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因此相关饮水工程建设的安全问题更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进程与宏伟目标的实现。近年来,我国中央与政府部门加大了对饮水安全工程的监督力度,全面推进农村地区的水利工程改革。做好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不仅满足居民的饮用水需求,还要提高水质质量,充分发挥安全工程的工程效益。

  1饮水安全工程的类型及特点

  1.1工程类型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地域分布特点,的饮水工程可以分为集中供水跟分散供水两种供水方式。其中,集中供水工程又根据供水的范围、对象以及服务功能,划分为城乡管网延伸、供水一体化工程、联村集中供水和单村集中供水等四种类供水工程;而分散供水是以用水户数量的多少进行分类依据,分为单户分散供水和联户分散供水两类。

  1.2工程特点

  针对我国农村的不同的供水工程,饮水安全工程特点也不相同(见表1)。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现状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一项建设周期长,建设任务大的民生保障项目。随着近年来我国引水工程的大量完工,运行管理机制的监督和完善成为了当前广大人民群众的重点关注。同时加强的工程后续管理与监督、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落实科学的管理规范,对当前实现水性的良好运行显得尤为重要。调查发现,当前各地针对工程的后续管理工作,采取了多种有效举措,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投入到监督管理工作当中,保障了工程的良好运行。文章针对当前的管理模式、制度建设、水价的审批管理、财务管理以及经营状况,具体分析当前的饮水工程的管理状况。

  2.1管理模式

  根据不同农村的地质分布、工程建设的难易程度,相关人员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模式。但是在多种管理模式下的饮水安全工程同时又都具有工程分布较广、形式多样、管理复杂的显著特点。当前根据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特点、资金投入方式以及建成后的受益情况,分成了四种运行管理模式,即专管模式、群管模式、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分级管理模式以及自管模式。①专管模式指的是从源头到用户,集中式的供水建设,由相关的供水管理部门进行专业的管理;②群管模式的供水工程的规模较小,多用于单村或者较小范围内的联合村落,主要由村民自发的组织管理;③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分级管理模式,主要是指当前供水工程建设过程中,供水的主管道以及相关重要信息还是有有关部门管理,而其他的管道及文档资料的管理是由当地的农村负责人以及居民管理;④自管模式多用于分散式的供水工程建设,一般都是几户或者单户的村民,实行自建、自有、自管、自用的管理体制。

  2.2制度建设

  为了保障相关管理机制的运行,国家及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严格控制其生产建设过程中的生产行为与规范标准。同时当地的政府部门及管理机关也针对实地的发展现状颁发了相关建设的管理规范与管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营管理。

  2.3水价审批管理

  农村的集中式供水建设与分散式供水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都对供水工程中的水价具有一定的影响。通常对于规模较大的供水工程,水价的制定通常是由供水单位进行相关成本预估与计算之后,提交给相关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县级相关部门进行听证后,经县级主管部门批准之后执行。对于规模较小规模的供水工程,水价通常是由村委会或者农民用水户协会进行村民征求意见的协商,进而制定的。

  2.4财务管理

  针对较大的供水工程建设,相关部门都会结合工程自身的发展状况,制定相关的收支管理与财务管理制度。而对于较小的供水工程,由于自身的建设特点,通常只配备较少的管理以及财会人员,而财务管理的工作通常是由当地的村委会负责。

  2.5经营状况

  从根本上讲,由于受水价承受力以及供水成本的影响,城市及企业单位的饮水工程建设的经营状况良好,而农村地域与之相比要差很多。

  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改革以及饮水工程的大量建设,在相关的运行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①由于资金投入渠道的多方性,造成了部分工程建设的产权结构没有明显的界限,更严重者会造成建管脱节,相关责任无法落实到实处;②当前我国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大多是公益性的工程项目,相关建设企业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单位界定不清晰,在后期的维护、检修与管理上缺乏资金支持;③针对当前的饮水工程建设,虽然在建设上不需村民缴纳相关费用,但是在建成后的使用中,相关水价过高,同时还未形成合理的水价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没有根本措施进行解决。在一定程度上,水费收缴困难,供水亏损没有相关补助也会影响相关管理运营机构的正常运转;④当前我国农村的饮水安全建设工程的规模较小,无法形成规模效益;⑤相关建设人员的综合专业水平素质低下的同时,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

  4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建议

  当前,我国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一项国家投资建设的公益性系统工程,为了保障其相关管理的良好运营,相关人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系统安全的运营管理机制:①明细相关投资建设产权,健全和完善相关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建管衔接工作,积极落实相关的管理责任;②将较小、分散规模的供水工程进行系统的集中化经营,发挥工程建设的规模化效应;③完善相关的水价监管体系,加强相关责任监管部门的管理制度;④在供水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水质安全放在重要的位置,健全完善相关的监测体系,保证工程供水的质量安全;⑤加强相关施工人员的组织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文化素质,将工程建设落实到实处。

  5结束语

  农村的相关饮水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当地地区的经济发展,而如何加强相关的管理运营机制,确保饮水工程向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运行,是当前相关部门及相关企业应该重点研究的方向。在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当地的实际地质情况,制定相关的有效监管制度,避免因管理运营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对饮水工程的施工建设造成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杨兰花.如何有效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J].甘肃农业,,(11):71-78.

[2]蔺继平,孙会国,白丽君.新形势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新模式[J].现代农业,2012,(10):219-225.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现状与对策论文7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管理论文

  近年来,长清区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经营规模化、供水管理企业化”的总体要求,先后兴建了一批农村供水工程,供水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1农村供水工程现状

  长清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西南部,总面积1178.1km2,总人口56.38万,其中农业人口45.50万。截至底,长清区共建设有万德水厂等12处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三官联片等联片集中供水工程27处;单村供水工程11处,涉及全区10个镇、街办,设计供水规模达4万m3/d,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达22万人。但全区农村仍有1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尚未解决。这些人口所在地区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基本利用地下水、山泉水等作为水源,基本没有采取净化措施就直接饮用。取水措施多为小型水泵抽取浅层地下水,取水量小、水量不稳定、没有供给保障,存在取水设施不安全、用水不方便等问题,并且因面源污染、取水过程不合格等原因,取水水质多数不达标。按《长清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到底,全区实现村村通、户户通自来水,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2存在问题

  2.1工程使用率及供水保证率不高

  目前,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长清区供水管网工程普遍存在规模小、建设标准低、对接率、入户率及覆盖率低等问题,致使各供水工程实际供水能力只达到设计供水能力的20%~40%,远达不到工程设计供水规模。更因建后管理不善,部分管道损坏、漏水严重,致使供水工程运行成本高,工程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对于南部山丘区,因村庄分布零散,地形高差大,不适宜建设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等原因,现供水工程主要由村集体组织或联户建设,由于缺乏有效的财政资金支持,主要存在规划设计不合理、水质不达标、取水量小和供水保证率低等问题。

  2.2水源水质不合格,无水质处理设施

  根据长清区地下水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规划报告,地下水水质普遍较好,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要求。但受经济条件制约,长清区大多数农村没有专门的排水沟渠,生活污水任意流淌。随着农村、乡镇居民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家庭废污水排放量也增加,村镇居民区因缺乏排水设施,卫生条件差。有的工程水源地离居住地近,又缺少必要的保护措施,生活污水对水源地容易造成污染。又由于资金的限制,部分联片集中供水工程及单村工程无水质处理设施,致使群众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

  2.3工程建后的管理不到位

  农村饮水工程单项工程规模小,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维护管理和经营难度大。以前建成的饮水工程,基本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管理意识淡薄,管理责任不明确、管理机制不活、制度不健全、水价不到位、水费计收难、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经费不足等,这些问题有可能导致大量工程管理不善,效益不能充分发挥,甚至过早报废,给村镇居民的生活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如单村供水工程原有的供水工程由村内指定一名水管员管理或村内领导班子成员兼职,多数存在只用不管、不修现象,导致不少工程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甚至报废,群众吃水重新返困。

  3对策及建议

  3.1加大投入,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事关亿万农民基本生存,是一项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事业,所需投资多。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的`原则,长清区政府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同时加大投入力度,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其次,从农村现实情况出发,受益农户在负担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承担一定的投劳投资责任;同时,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广泛吸收社会资金,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3.2分类实施,形成城乡一体的供水网络

  长清区拟在“十二五”期间以安全供水、提高农村供水质量、改善饮用水条件为目标,结合当地农村实际,因地制宜,分类实施,规划建设供水工程60个,从而形成覆盖全区城乡一体的供水网络,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居民用水商品化、城乡供水一体化,从根本上解决全区10个镇、街办252个村庄约1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为充分发挥现有供水工程效益,提高工程实际供水能力,利用现有30处集中供水工程,通过主管网延伸与村内主管网对接,同时,完善村内供水管网建设,提高供水入户率,从而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对南部山丘区,由于特殊的地理、水资源等条件限制,宜采用联片集中供水或单村供水方式。通过对各村原有的供水工程的提升改造,达到水质过关、供水保证率达标、管网设计合理、工程运行低水损、高效能的目标,彻底解决其饮水安全问题。“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12处联片集中供水工程,解决63个村庄的约4.37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建设18个单村供水工程,解决约1.4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至20底,已建设6处数,解决1.5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3.3加强水源保护,建立科学的水质监测体系

  为加强水源保护,建立长清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根据长清区的饮用水水源地情况,划分出明确的水源地保护范围,并在保护区的边界设立明确的标志,加强管理。根据水源地的供水规模、供水范围,将水源地划分为重点水源保护区和一般水源保护区。对重点水源保护区,明确保护范围、内容,加大管理和投入力度。对重要水源地所在的乡镇、村庄进行水源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明确水源保护的法律责任,加强和提高水源保护意识,实现依法保护饮用水源。长清区水利部门对无水质处理设施且水质不达标的供水工程,利用财政资金配套解决。并会同卫生防疫部门不定期对各乡镇饮水工程进行检查,对水源和供水水质进行抽样化验,适时监控水质,确保水质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用上合格、卫生、放心的水。

  3.4加强工程建后管理,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目前,长清区对农村饮水工程采取责权明晰、分级管理的管理制度。实行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区水利部门负责研究、制定农村饮水工程管理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并负责农村饮水工程的水价核定、水源保护等工作,依法保护和配置水资源,节约用水,确保工程效益的发挥。对由财政资金建设的集中供水工程,建立供水公司具体负责村以外工程的运行、维修、水费征收等工作,并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行企业管理,独立经营、单独核算、自负盈亏,形成了以水养水的良性循环管理运行机制。村内的供水设施由受益村配专职水管员管理。在水价制定上,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水价,实行计量收费,逐步实行管理制度化,供水商品化。同时,针对农村供水工程量大面广,特别是相当多的单村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其专业化管理水平低,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向供水单位和用水户提供服务。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现状与对策论文7篇(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存在的短板与策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