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尝试与思考3篇(关于网络教学的作文)

时间:2022-10-09 13:41:13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尝试与思考3篇(关于网络教学的作文),供大家赏析。

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尝试与思考3篇(关于网络教学的作文)

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尝试与思考1

  素质教育下作文教学的一点尝试

  霍淑艳甘肃省靖远县回民小学

  内容摘要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当素质教育在中华大地滋根生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人们的思想中不断扩展的时候,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在作文教学中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写作方法,即“作文六步走”----积累、叙述、倾听、记忆、共享、点评。

  关键词:写作育人六步走

  当素质教育在中华大地上滋根生长的时候,教学中的“育人性”也随即表现的更为突出,更为重要了。其中,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大家都知道作文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训练过程,它全面地反映着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对语文知识实践运用的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力、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等。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做到这些,做到以生活写作文,以育人导作文,我总结了一套反映作文全过程的作文“六步走”,现提出以供参考:

  一、经

“经”是指作文的素材必须是学生经历过,来自于学生生活中的。记得,赵景瑞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作文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反映”,这种反映从哪里来,自然从生活中来。因为生活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当学生置身于自然界中时,周围绚丽的色彩、声音以及造成一定影响的事物同时被感知,心灵深处便会迸出思想的火花,灵感

  便在火花中跳跃。因为素材来自于学生自己的生活,他们便感知到有话可写。如有一次我去上语文课,刚走进教室,便发现讲台下边扔着一个只咬了一口的大苹果,我拣起苹果并把它放在讲桌上。当时同学们都笑了,随后我把已准备好的一节语文课临时改成了作文课,并在黑板上随即写下了作文的题目——《苹果引起的思索》。这时同学们又都陷入了沉思之中。最终这篇作文写的非常成功。另外,我兼代美术,在小制作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在动手前认真思考,制作中注意它们的制作方法,并作简单的记录。后来成功地写了一篇说明文《***的制作》。还有写自己的理想、熟悉的人,最难忘的一件事等这类关于身边的人和事。写这类作文学生兴致很高,写得也得心应手。文章真实、生动,避免了以往学生怕做文,写作文便是说空话的毛病,培养了学生独立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二、说

“说”是对人或事物加深认识的过程。当代一部分小学生的写作水平着实让人担忧,这主要是写作上下的功夫不到位。这一时期的高年级学生对社会、人生等的洞察力特别强。他们在特定的情景中“说”的兴趣很浓。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就要求作文的素材必须要来源于生活。在作文教学中我便注意与生活接轨,从“说”入手,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去辩证的认识。如我在指导《苹果引起的思索》这篇作文时,让学生在思考之余谈谈对这件事的看法。当时课堂上哄成一片,我没有制止,因为“说”是我的目的。讨论一会后,我要求个人发言,他们一个个就像打开了的话匣子,时而叹息、时而谴责。有的谈苹果来之不易,要尊重劳动成果;有的谈到人的素质问题;有的还谈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当代小学生所担负的重任。滔滔不绝的述说之后,让人不得不叹服学生心中的那份正气,那份责任感。他们在说的过程中反省自己、约束自己,从小事中学到做人的大道理。然后让学生做文,这时写出的文章内容丰富、主题明确、有血有肉,道出了学生的心声。

  三、听

“听”是指学生多听一些范文。范文可以直截了当的告诉学生这篇文章写什么,如何写,这比起教师三番两次的讲解有事半功倍的作用。范文要选择写作技巧,语言等比较成熟的文章。需要指出的是,范文并不仅仅指完整的文章。它还包括一些优美的片断、句子等。这样以别人成功的东西激发学生内心深处成功的欲望。让他们写自己的东西,写别人没有写得东西,使文章充满个性,洋溢时代气息。

  四、写

  有了前面的基础,写便不那么难了。在这个环节中间要锻炼学生即兴作文的能力,一般只用一节课的时间在作文本上写。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思维德敏捷性与灵活性,又可保持灵感,一气呵成,做到感知的及时反馈。在《苹果引起的思索》的写作中有一个同学在文中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深入地剖析了自己。这位同学以前的作文写得不是很好,而这一次却成了全班中写得比较成功的一篇文章。文章写得真实文笔轻松、流畅,中心突出。我乘热打铁进行鼓励教育,这都是以

  生活为文的好处。

  五、修

  这里的“修”是指学生的互相修改。要求学生用修改符号采用面批的方式进行修改。然后由学生写上评语,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又可多方面汲取提高自身的作文水平。通过面批互相学习,边讨论边修改,通过别人发现自己的不足与优点,对症下药,完善自我。单方付出,双方受益。

  六、评

“评”包括教师的修改和写评语两部分。修改必须细致,从结构、写作要求,语言等方面着手。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修改,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修改,时刻记着从学生角度去考虑问题,寻求作文修改方法。另为要把写评语作为重点。写评语应把握“真诚”二字,这是因为写作文是为了让学生乐于写、写好文、做好人,从这几个方面来看,评语就可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写作文评语时,教师要学会一百八十度的语意用六十度的语气去表述。也就是说不能直接的说学生作文这不行,那不行,作为一篇文章肯定有它闪光的地方,尽力的挖掘它,先予以肯定其作文的成功之处,然后多以鼓励的语言写出学生的不足。如“怎样怎样写会更好”等。记得有一位同学作文的语言生动,富有个性,字词运用也比较准确,只是在立意上不够深刻,没有挖掘出文章的深意,是文章趋于平淡,一般化。我在评语中这样写到“通过作文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很有文采的同学,文章语言生动,新颖,很有个性,如能挖掘文章深意,立意深刻些一定会更好!希望以后多

  努力!”。这样学生在知道了自己的优势之后,重要的是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兵乐于改进。事后我发现这位同学写得随笔明显增多,一年来作文水平提高很快。另外,作文可以反映学生在一段时间里思想的变化,教师应多留心,发挥评语的作文,引导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如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到“他作为一名教师,怎样能说出这样伤害学生自尊的话呢!从此我对他教的学科乃至整个学习都失去了信心……”看到这儿,我知道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它将影响一个学生的未来,于是在评语中我先顺着学生的见解,指出老师的不对,然后从学生自身利益出发,说明老师不指出她缺点的害处,晓之以理,最后她又找回了昔日的信心。作文评语在注意了它的教这一特点后,千万不敢忽视它的育人性。

  最后要说的是作文教学无定发,可以灵活多变的进行,但要做好个别学生的教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就应以全面育人为目标展开作文教学工作。

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尝试与思考2

  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利与弊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作文教学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网络运用于作文教学,以网络为写作环境,利用网络资源的多样性、灵活的交互性、教学反馈的实时性等特点,进行作文教学尝试与思考。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作文素材,拓宽学生知识层面,开阔学生写作思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在此就把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中思考几点利与弊总结如下:

  首先谈谈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优势。

  一、借助网络丰富资源组织相关主题作文。

  电脑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当便利的查询功能,在这里我们只要输入几个关键字,它就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所要查阅的一切资料。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选材构思,教师口头的讲解,不仅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而且会让学生听得厌烦,收效甚微。而电脑网络作为媒介用于作文教学中,可以利用它的查询功能以及学生对电脑网络独有的兴趣爱好,来帮助学生进行习作,既方便快捷的查阅信息,又能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何乐而不为呢。为了找到它们两者间的结合点,笔者做了大胆的尝试——组织网络主题作文。

  例如,学生在学完《桥之美》之后,都陶醉于课文描述的桥与环境的完美结合的优美景色,这时,有位同学突然问我:“老师,我们想看一看有关桥的风景,可以吗?”。这个问题触发了我的灵感,为了满足同学们的需要,安排学生上网搜集桥的资料,到网上去看一看桥的资料和图片。很快,学生们搜集了许多相关的资料,满足了自己的需求。正当学生相互交流看得入神时,就借这一契机,安排学生写一篇关于以“桥之美”为主题的作文。这一来,学生的思路活了,写作的兴趣油然而生,不再没东西写了。相反,这次的作文感情丰富、文采飞扬,令我惊叹。

  同时,电脑网络也为我们的作文提供了丰富的写作资源。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的网络资源为我们的作文服务。比如,北京申办奥运成功之后,年幼的学生非常关心奥运的情况。于是,我布置学生上网搜索有关奥林匹克运动的信息,让学生对奥运先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再对2008年北京奥运进行熟悉,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和展望,以“2008年的北京奥运”为主题进行创作。

  缤纷的网络环境,最直接的获取便是“图”、“文”、“声”、“像”并貌的视听新刺激以及界面友好,为学生提供生动、丰富、鲜活的作文素材,学生的写作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不再觉得无话可说了。这些是传统作文教学很难获取的。

  二、借助网络平台使习作评改更有意义。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它能指导学生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过去,学生作文是老师批改,学生被动地接受,以致效率低下,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不快。在网络作文教学中,电脑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评改平台,可以实现师生、生生互评互改作文。通过互相批改,学生在发现他人习作中的问题的同时,自身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具体做法是:首先,每次作文后,选择自己较为满意的文章,发到作文网上。再组织同学通过网络互相修改作文。要求针对原文的一两个不足之处写出评语,评语长短不限,力求切中要害、有的放矢。最后,让文章的原作者对照评语,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对自己的作文进行重新审视和修改。这些过程结束之后,由老师再来评改他们的作文,并对初评者进行总结和指导。

  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互评作文,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泼自由的气氛中,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章的鉴赏能力。“点评”尽可以在网上进行,可以更直接、更切重要点地进行褒贬,从这一点说,网络教学环境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不断获取丰富而更新的信息资源。

“新闻热点”“社会症结”“环境保护”等信息无所不包,为作文课堂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目前在“因特网”上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这无疑对学生认知结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的建构是非常有利的。另外学校校园网建立了电子图书室,学生可以在自主阅读各类经过优化的图书,同时还给学生建立了发表个人作品的“作文网站”以及提供大量图片、动态的音像资料、学生和教师的范文等写作素材。这些都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其他环境无法获取的。

  四、获取更多的选择与更多的思考空间。

  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作文训练,学生在同一时间与空间里能够依据自己的个性喜好自行选择表达的内容、点评的对象以及要完成的任务量。选择的空间比较自由,更能够发挥出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参与表现的积极性。尽管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诸多的优势呈现在我们面前,但在纷呈变化的视听新感受下,必须承认网络这把双刃剑在传统的教学方式面前也有软弱的一面。

  一、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的实施受技术的限制。

  教师及学生操作计算机实际能力,学校计算机品质的优劣都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进程及教学效果。有时就因为学生或教师上机操作的失误,无法在预定的时间里完成即定的习作任务;也可能就因为临场的突然故障而不得不宣布结束或临时改课,而这一切尴尬确实是教学实践中多次面临的困惑。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依赖的客观环境与技术的支持越多失去的灵活性也越多。

  二、是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有时难免限制了学生想象的空间,精彩分呈的视觉刺激,操作上的困扰都会或多或少的限制或打断学生的思考,灵感也许也就随之消失。同时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在学生获取信息的同时也会产生诸多的负面影响,中学生正在形成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在形形色色的不良信息的诱惑面前都会承受严重的考验,教师在运行网络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不考虑将这些负面信息进行过滤,这都无形中加大了教学工作的难度。

  三、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要求教师除了具有相应的语文素质外,还要有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技术,课件的制作技术等。否则只能靠请人来完成课件,而这样必然增加备课的投入,而使之不能灵活广泛地应用到作文教学中来。

  任何一种新兴事物都是利弊并存的,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依据实际习作课堂特点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我们既要保持传统教学中好的方法与策略,又要积极的探索现代技术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帮助。追求更为完美的教学效果,这样我们的作文课堂才有可能越来越受学生们的喜爱。

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尝试与思考3

  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实施策略初探

  内容提要:随着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在平常教学中的日渐深入,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作文课也因网络而精彩,呈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在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该怎样不失本色地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呢?本文主要从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优势的分析,实施策略的探究及由此而带来的几点思考几个方面来谈。

  关键词:网络环境 作文教学策略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的世纪。” 这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多媒体网络等技术手段正逐步深入的走进我们平常的教学活动当中,运用多媒体网络环境进行作文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也就成为当前我国进行教育研究的重点。传统的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因其枯燥、程式化、低效而困扰教师与学生,而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使作文教学出现了新的“亮点”。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也有着更多的思考。在此就把实践探索过程中的几点思考总结如下。

  一、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优势分析

  1、巧用媒体,激发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在学习中起着“小马达”的作用。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因此,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能改变过去把作文当成是一个沉重包袱的畏惧情绪,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中驰骋,写出更好的文章。在学习“细节描写”时,如先播放一位教师的上课片断,再播放菜市场上一个小商贩吆喝买菜的情景,这些片断给同学们增添欢笑之余,也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让学生在写作之前,对“什么是细节”有一个整体的、形象的认识,真写起来才心中有数,游刃有余。写出来的作文也才能紧扣要求,细致生动。

  由此可见,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引进,打破了传统的沉闷教学,给教学输入了新鲜血液,使作文课形象生动,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写作情绪高涨。

  2、再现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信息技术下的作文教学,完全可以改变学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状。在网络世界里,各种信息无所不包,为作文课堂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一旦走进了网络世界,狭窄的生活空间将会变得宽广开阔,单纯的生活阅历将会变得丰富多彩。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要好得多。这些也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其它环境所无法比拟的。如:校运动会举行完后,我们要求同学写一篇文章,但绝大部分同学写成了流水账,因 为运动会开完了,脑子里也忘没了。因此我们事先便录制了学生体育比赛的全过程,并剪辑好配上字幕,上课时学生便可以在各自的计算机屏幕上自由观察动态画面,主动地接受信息,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比赛的全过程中,活动的开始、经过、结果更清楚无遗,场内、场外热闹气氛,同学们的一言一行更令人兴奋,达到了不吐不快之感,激起了写作愿望。当学生要重点描写某位运动员时,可以单击按键,画面又重新出现在眼前,便于学生细致地观察,继而描绘出逼真的场面。因此,在多媒体网络下,作文教学资源得到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学生作文素材丰富极了,感受深刻直观,再不是没得可写了。

  3、积极参与,提高学生主体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于自己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思索活动。因此,作文课堂教学要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实践和独立思考的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便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教师淡出教学”,能够把学习的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学生们由课堂上的“看客”、“听客”变为积极的创造者。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文通过网络传输到每台电脑上,然后对照训练目标,引导学生对例文的每个环节进行判断、评价、修改。小组讨论、学生互评通过电脑网络进行又非常方便,教师可随时通过主机监看任何一组、任何一个同学的作文修改情况,并随时回答学生的有关问题。电脑网络的交互式特点能让学生在品评每篇文章,难以把握时,可参考其他同学的评语。“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用一体化,学生们也尝试了改作文“当老师”的滋味,学习的自信心得到增强。这样,在单位时间内,学生获得了最大的信息容量,通过网上搜寻资料,与同学交流,激发创意,也消除了直接提问引起的紧张心理,极大地活跃了思维。他们也由被动地接受命令转为独立地思考问题,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高,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4、利用网络,增强学生协作意识

  网络环境得天独厚的信息传递优势使得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也是一种交流中介,它提供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共享与交流不同观点、看法的机会。

  在网络环境中,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先内部协商,再小组讨论、交流,对当前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这样一来,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通过这样的研讨,把每个学生所看到的所想到的集中起来,集思广益,使学生对事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促进思维的严密性与实际的切合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协作意识。

  例如,在组织中学语文第八册第五单元《莲文化的魅力》这个综合性活动时,我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开发课外学习资源。然后,把每个小组所撰写的有关莲文化的活动小结发表到论坛上,让学生参与在线讨论,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学生既能在轻松交流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又增强了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实施的策略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可以运用网络模拟的各种自然现象、环境状况、社会特征等,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经验,学生从情景出发,通过分析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对知识的获取和意义的建构。因此,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实施可从建立作文教学专题网站和实施过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

  1、建立作文教学专题网站

  网络作文教学实施的前提是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开发、建设与管理。网站的设计制作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页面的设置必须有良好的交互性,可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教师把各种教学内容制作成网页,组成网站,存放到Web服务器上。利用浏览器,学生可随时在专题学习网站和因特网上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和进行网上交流。

  在习作目标的确立上,除了常规作文目标之外,还包括能从因特网和专题学习网站上获取所需的写作素材;能对搜集到的写作素材进行剪切、粘贴、整合;能通过计算机输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习作;能通过“评改天地”相互评改、交流习作。学生在明确了学习任务和目标之后,可按照作文教学内容及要求,点击搜索引擎、专题网页上的“素材仓库”或教师提供的相关链接网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素材欣赏,从而获得所需的信息,同时酝酿如何表达。而通过在线选材、构思后,学生就要把自己要表达的内容通过“发表园地”来完成。这时,学生还可借助在线求助得到教师的指导,教师也可及时了解学生写作的信息,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达到各取所需,共同发展。最后,教师利用在线评改工具,根据反馈的在线作文完成情况,对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用实例进行适当的点评,学生则可自主选择网上同学的习作相互进行批改、评价交流。

  2、网络作文教学实施过程

  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利用网络自主获取信息、自主作文、自主评改,最终实现自主发展的目标。因此,其实施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⑴、创设情境,激发习作兴趣

  教师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动情境,提出相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技术等手段,结合作文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生动、明了的作文情境。情境创设的方法很多,如借助音乐、电影片段、实物展示等,而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再现作文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情境,具有视听结合、声画并茂等特点,集各种媒体形式优势于一身,能给学生以真实感。它突破时空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把一切原先不能直接搬进作文课堂的情境搬入课堂供学生感知。例如在以“莲”为话题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网络链接有关“莲”的图片和网络信息,通过投影仪在电子屏幕上向学生展示,再配以各种舒缓的轻音乐,营造直观、形象的作文教学情境。

⑵、搜索素材,打开习作思路

  学生在明确了作文话题和写作目标后,带着问题分组或独立,各有侧重地利用搜索引擎自主地搜集网络资料,充实作文素材。在搜索中,有时找到的内容量极大,而阅读时间有限,有时所需的资料又会很少。这时,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结合各自的特点,通过电子邮件、QQ,或到指定的论坛(如校园网论坛)进行讨论。通过 这些交流,学生们互通有无,共同解决碰到的问题。例如要写“莲”这个话题,学生可以借助google、百度等网络搜索引擎,通过关键词如“莲”、“莲之乡”、“莲文化”等进行查找所需的网络信息,进行浏览和阅读,并引导学生就此在网上展开交流和讨论。这样,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和智慧就可以通过网络被整个群体共享,从而共同完成作文知识的意义构建。

⑶、在线探究,构思适时作文

  学生把从网上搜索的相关材料(包括与同学交流得来的信息材料)进行加工组合,控制和管理已有信息,结合作文主题对其进行吸收整理,设想表达顺序及方法,形成文章的雏形。在起草中,学生通过键盘输入,用电脑屏幕呈现自己的习作,并借助计算机的超强编辑功能和多媒体特性,对习作进行插图、配乐等形式的修饰,使习作以个性化的形式展现。

⑷、交流评改,提高习作质量

  写作实际上是一种交流手段,网络可以使学生快捷、方便地相互交流自己的作文。当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输入电脑后,我和学生分别从计算机网络中调出不同程度的作文,进行师生互评、生生互改。修改后,由该学生自己来朗读,大家欣赏。由于电脑中的文本修改后整洁、清晰,让人一目了然,每个人都可同步阅读同一篇文章,比在作文本上修改便捷得多。学生在修改、评议、欣赏的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写出了不少精彩的片断,提高了自己的作文水平。

  网络这一交互平台的出现,为学生作文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在网上发表作文,他们拥有了无数的读者,将大大激励学生写作的兴趣。此外,上传于网上的作文处于广大读者的评判之下,这里的读者不仅是本班的老师和同学,也可以是上网阅读的任何一位读者,每一位读者都可以通过在网上留言、发电子邮件等方式评改他人的文章。因此,这使得作文的评改已不再局限于课堂、同学、老师的狭小圈子,作文教学已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

  三、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反思

  网络信息技术运用于作文教学,能否有效地给作文教学改革带来新的突破,还有待于具体的教学实践来验证。相对于传统的作文教学形式,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也不可避免地客观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

  1、学生的情感和道德受到挑战。

  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面对丰富的信息,有可能会出现抄袭、东拼西凑等现象,这是不道德的行为,也会形成不良文风。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念,正视作文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能动地进行作文学习;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区分模仿、引用和抄袭的不同。

  2.网络中充斥着良莠不齐的信息。

  网络信息技术在为学生的作文学习带来丰富的精神营养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不健康的垃圾信息,构成了对网络环境下进行作文教学的一个挑战。因此,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标准,学会用正确的标准去判断和选择,提高他们的鉴别力和 判断力。我们还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通过网络过滤系统或设备等屏蔽有害信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网络信息环境。

  3、学生的作文质素得不到有效发展。

  学生面对纷纭众说极有可能迷失自我,难以在文中发表独立见解。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是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以自我观念进行创新的写作方法。我们有理由相信:有网络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有详实的材料作支撑,有多样的语言形态作示范,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将完成质的飞跃。但是,只有善于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积极采取措施克服存在的不足,才能真正推动作文教学改革,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军:《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探索》 《镇江教育》 2003年

  2、蔡祖泉:《网络环境下小学作文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教育信息化通讯》

  3、谢海龙:《网络作文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电化教育研究》 2003年(1)

  作者单位:广州市骏景中学 苏 勤

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尝试与思考3篇(关于网络教学的作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