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农民创业事迹3篇 农民工创业事迹

时间:2022-10-10 14:04:13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典型农民创业事迹3篇 农民工创业事迹,供大家赏析。

典型农民创业事迹3篇 农民工创业事迹

典型农民创业事迹1

“对于我们这地方来讲饲养竹鼠是个冷门的热行业。一是饲养的人少。二是投资不算太大。三是市场前景看好。”谈及饲养竹鼠,梁珍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年过不惑的梁珍原是**县**矿区职工。XX年,因企业改制她成了一名下岗工人。XX年,下岗不失志的梁珍作手饲养肉兔。但由于养兔技术要求高,市场风险大。为此,去年在**矿区管理处党支部的帮助下,她转产饲养竹鼠。

  去年4月份,梁珍投资近5000元租用房屋100平方米、建鼠舍60小间,并到桂林阳朔引进种鼠7只进行饲养。4个月后,母鼠纷纷产崽,梁珍打心里乐开了花。但沉浸在成功喜悦之中的她,却万万没有想到刚出生不过一星期的20多只糼鼠,大部分隔三差五地“失踪”了。这令梁珍迷惑不解。

  为找到其中的原因,梁珍在鼠舍足足守了3个晚上,结果发现原先“失踪”的糼鼠是被产崽的母鼠吃掉了。母鼠为啥会吃掉糼鼠?如何防止母鼠吃掉糼鼠?带着这些问题,脑子灵活、勤学好问的梁珍除认真研读有关书籍,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外,还四处请教养鼠高手,终于弄清母鼠产崽后,因身体缺少水份和维生素等营养,如果不及时进行人工补给,否则母鼠就会吃掉崽鼠给自已补充水份和营养。通过半年的刻苦钻研,梁珍掌握了一整套饲养竹鼠过硬本领。

  身怀养鼠绝技的梁珍,饲养竹鼠得心应手,在她的精心护理下,竹鼠由原先的7只,已发展到目前的150多只,且个大体肥,皮毛发亮,肉质鲜嫩,倍受顾客青睐。为此,尽管南宁、桂林、柳州以及相邻县乡等地的竹鼠商贩纷至踏来,以每对250--300元高价购买,但梁珍只肯出卖少量的种鼠,大部分却留下自已饲养。

  如今,面对“钱”前看好的竹鼠市场,梁珍充满信心,她坚持走自繁自养竹鼠致富新路子,力争牛年大发鼠财。

典型农民创业事迹2

  新年过后,咋暖还寒,连绵阴雨提醒着人们冬天还在做最后的抗衡。就在人们昂首期待春天的阳光早早到来的时候,xx县xx镇xx村x纺织厂里,工人们却各施其位,忙碌个不停,厂长郑也投身其中,指挥工人生产,一片繁忙的景象。轰鸣的机器编制出锦绣的布匹,也描绘着郑不平凡的创业史。

  xx村地处多山丘陵地带,人均耕地不足半亩,仅靠种地致富,困难重重,特殊的地理环境迫使村民必须走出村子,开拓一条富裕之路。1995年,25岁的郑不甘心守着一份薄田,过贫苦的日子,背着简单的行囊,加入到农民工行列,来到浙江一家纺织厂做修理工。也许是和纺织机器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从此之后,他就再也没有离开过纺织行业。刚进厂的那段时间对他来说是最受煎熬的,由于技术不是很熟练,常常为不能及时排除机器故障急得满头大汗,甚至被扣薪水。然而,任何困难都阻挠不了他留下来专心学一门技术的决心。为了提高技艺,他勤学苦练,多向别人请教,不怕脏活、累活、苦活,不断磨练自己,突破一个个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练就了一手硬本领,学到了技术,开阔了视野。工资也由原来的几百元涨到一千多元,成为厂里人人皆知的技术骨干。

  2008年是郑已经在纺织厂工作的第十三个年头,其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家看一看。这时候的他也已经是月薪3000多元的技术能手,家境也一天天在改变。照理说,有得心应手的工作,有高薪的收入,郑应该很满足了,可是在他内心隐藏着一个更大的梦想。

  2008年下半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他所在的纺织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订单减少,产量急剧下滑,效益逆转,最终不得不宣布破产。经过十几年生活和工作,就要离开厂子的时候,他站在静悄悄的生产车间里,摸着蒙上一层灰尘的机器,心情异常复杂。十几年的经历如电影般在脑海里播放,如何让机器再转动起来的思索萦绕心头。一个人富不算富,回乡创业大家富,凭借自己的技术和积累的管理经验,回家自己创办纺织厂的念头油然而生。

  此时的xx镇党委、政府正积极响应中央、省、市、县的各项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政策,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相关措施,向远在异域他乡的农民工发出来自家乡的殷殷召唤。2008年10月,郑通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考察之后,毅然决定返乡自办工厂,从农民工转身当老板。缺少资金,他拿出了多年的积蓄,又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些;没有厂房,他腾出了老屋;买不起新设备,就从原来工作的工厂购买已经废弃的设备。运输、安装、调试,凡事都要亲自动手才能放心,常常累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筹备,x纺织厂终于在一阵鞭炮声中开工了,久违了的机器声又响了起来。

  x纺织厂一成立,就吸引了附近返乡农民工前来应聘,甚至还有浙江的农民工慕名而来。如今已经解决60多名返乡农民工就业,工资由底薪加计件相结合,月薪达到1600——2700元,工厂月产值达200万元左右。随着规模进一步扩大,按照计划,将来扩产后,可解决120人就业,年产值近3500万元。为了避免走原来所在工厂失败之路,郑吸取教训,改变思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从原材料、花色、制作上严格要求,严把质量关,以质量求胜。并与世界接轨,接国外订单,产品远销韩国,用来制作高档西服,只有一部分销往国内。随着业务不断扩展,郑接的订单也越来越多,在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深入,万马齐喑的市场状态下,一枝独秀,于危机中抢占商机,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起来,2010年已纳税320余万元。

  面对未来,郑的眼光更放长远了,他不仅对自己辛苦创办起来的企业做强做大,他更大的愿望是能更好地回报家乡,用自己的行动带来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带领父老乡亲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典型农民创业事迹3

  扬帆再起航,创业奔致富

——**市**区**乡**村杨**创业事迹

  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场房、干净有序的办公生活区、劳作忙碌的养殖工人??这就是**区**人杨**开办的**生猪养殖场的景象。

  杨**是开发区**乡**村西七组人,和他接触后,了解到他除了具有淮安人的客气、热情、豪爽的性格外,他还具有一股敢闯敢拼的精神头,今年48岁的他,之前是搞建筑的,从事建筑工地总承包业务,但是随着近年来建筑业不景气,他2012年做出了一个常人看来不能理解的决定,就是放弃他的建筑理想,从事与建筑不沾边的生猪养殖行业。他说:“趁自己现在还比较年轻,还能干得动,就多试试、多动动,希望在人生的旅途中再次扬帆。”他对我讲到,在以前养猪一直被认为是技术含量低、工作环境差的行业,在农村中养猪人的地位很低,如今时代的发展,科技的应用,他要改变这种传统观念,他认为,随着经济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传统的养殖方式必将淘汰,必须走科学化、规模化的道路。

  钦工镇东发生猪养殖场坐落于淮安市淮安区钦工镇镇西村,是他用之前在建筑行业打拼积攒的资金加上政府鼓励青年创业的优惠政策,于2012年初开办的。东发生猪养殖场总投入资金达1200万元,养殖场占地面积达亩,现有厂房3000平方米,生活区占地面积360平方米,包括员工宿舍、活动室等,办公区占地面积620平方米在建即将封顶,包括董事长室、总经理室、监控室、化验室、药品仓库、会议室等功能室。养殖场现有员工达10人,现有生猪存栏量1500多头,其中种猪达100多头,预计2013年全年利润达100万元左右。

  自从立志做一个“养猪大王”起就坚信,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一定能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名建筑行业出身的人,和养殖业毫不沾边,严重缺少对养猪方面的经验和技术,真正做起来,其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了。初期由于他不懂养殖技术,猪仔的防疫没有把好关,赔了好几万元,可他不气馁,顶着巨大压力,硬着头皮查资料、找专家,在实践中一点一点的积累,正是靠着一股钻劲,凭着一股韧劲,带着一颗热心,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把养猪事业越做越好。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杨**积累了不少宝贵的富有价值的养殖经验,他的笔记本里记录了许多的养殖日志,与此同时,他对养殖场的规模也不断地进行了扩建与改造。

  通过了解和分析,创新——是杨**做任何事情的法宝,他在养殖生猪的过程中创性地提出了“人猪合一”理念,认为猪场里所有要素应是和谐统一的,猪舍、饲料、环境、营养、疾病控制要达到和谐统一,都要符合猪的生长、生理、生物学要求。因此,他认为在养殖事业中最关键的是要提高养猪人的饲养水平、文化水平和创新能力。他对此是这样解释的:“生猪养殖不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一项对科技含量、文明程度、创新能力要求都很高的事业。”除此之外,在猪苗繁殖方式上也有很大的突破,打破常规猪苗生产方式,采用“自繁、自养加外购”的方式,不但突破当地猪苗供应方面的局限,大大扩大优质猪苗来源的渠道,同时也无形中开辟了成猪的的销售市场。

“扩大规模,扩大市场,创新进取,做大做强”这是杨**的下一步创业口号和目标。他不满足现有的规模,2014年打算继续扩大投入,员工人数增加至20人,生猪存栏量上升到3000头,其中种猪量增加至200头,力争2014年收入翻一番,达200万元。

  富有了,可不忘了周围的群众。他把自己所掌握养猪本领,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手把手地教给当地的许多养猪户,帮助他们选购育种,制定饲料配方,规范疫病防治技术,准确把握市场行情,不仅使自己富了还提高了当地的集体经济效益。杨**的养猪之路证明:坚定的毅力、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创新意识是成就事业的根本保证,我们相信:杨**的养猪事业明天会更好。

典型农民创业事迹3篇 农民工创业事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