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自查报告3篇 教育信息化自评报告

时间:2022-10-10 15:57: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自查报告3篇 教育信息化自评报告,供大家赏析。

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自查报告3篇 教育信息化自评报告

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自查报告1

  新坝镇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

  自查报告

  信息化教育发展状况,自评报告如下:

  一、规范组织与管理

  1.设立合理的人员机构

  为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我校信息化教育工作由校长全面负责。根据工作需要,全校共有兼职信息教师三人。

  2.制定可行的规划计划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学校制定了切合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每个学期都认真制定学期计划,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步骤,确保了信息技术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

  1.学校投资购买了路由器、交换机、无线网卡、一体机等设备,教学楼安装有避雷系统,保障了网络设备正常使用。管理员随时检查维修设备,清扫教室卫生,保障了设备使用率,微机室已经上网。

  2.掌握了一定信息技术技能的老师,不断尝试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因此各种设备设施使用率较高。

  三、注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与应用

  1.富校级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我校不断鼓励教师进行教学课件的开发和积累,各学科各年级教学设计电子文档成为教师备课上课的重要参考资源。

  2.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要求教师深入挖掘应用教材,领会编者意图,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实现有效学习。因此90%以上的教师能够恰当适时地应用好多媒体。

  四、存在问题

  1.加强科学管理,完善各项制度,做到责任到人,重点加强对专用教室的各项管理,进一步提高专用教室的利用率,真正让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为教育教学服务。

  2.我校绝大部分教师已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将继续加强培训,做到与时俱进。

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自查报告2

  四平村级小学信息化工作自查报告

  四平镇中心小学在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结合自身的人力、物力资源现状,稳抓发展,为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搭建了崭新的平台。总结我校各村小的现代信息化教育发展状况,自评报告如下:

  一、规范信息技术管理

  1、设立健全、合理的人员机构

  各村小信息化教育工作由各村小校长全面负责,根据工作需要,各村小均设置兼职管理人员一名,各年级都有信息技术教师任课。

  2、制定可行的规划计划

  每个学期各村小都认真制定学期计划,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步骤,确保了信息技术工作顺利开展。并且校领导听信息技术整合课每学期两次以上。

  3、完善的信息技术教材、资料的管理

  各村小均设有兼职管理人员管理各专用教室,使用专橱存放相关软件,做到了教材、资料的保存科学、规范、干净、整齐、美观、取用方便。多年来,学校逐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电脑室、光盘播放室、卫星接收室等设备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制度,并制定了检查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的相应措施。为使管理规范,学校将各项规章制度上墙。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管理和教育资源建设的机制,成立了以尹德成为组长,其他领导成员为组员的检查评价小组,针对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评比、多媒体

  课件评比等活动和教育资源建设、使用与管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机制。

  二、加强信息化设备与环境建设

  1、学生机使用正常,机房卫生做到整洁、无纸屑,设备无灰尘;设备摆放科学、布局合理、操作方便,布线规范、整齐美观、安全。管理员定期检查维修,设备完好率达到98%以上,学生机都安装了保护卡,室内放置有灭火器。

  2、因年久失修,各村小地面卫星接收系统功能遭到损坏,线路不能畅通,但是,在使用初期设备完好的时候,各村小能够及时接收并下载资源,积累了一整套课程资源,可以应付日常教学的需要。

  3、软硬件设备保管良好,安全措施到位,设备出现故障,能及时报修。

  三、注重信息化应用

  1、信息技术课按照课程计划要求开课率100%,所有信息技术教师都能够认真备课、按时上课。

  2、丰富校级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积累,各学科各年级教学设计电子文档成为教师备课上课的重要参考资源。

  2、各村小老师都能积极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合格人数逐年增多。

  四、提升资源建设与网络环境

  我校不断鼓励教师进行教学课件的开发和积累,丰富校级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各村小部分主要学科教师都拥有个人教学资源库,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了重要资源服务。

  教师信息素养的快速提升,使课堂教学更具生机和活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所上的公开课、研讨课受到广泛好评。教师自制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经使用实施,对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效果是显著的,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共享价值。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以建设和发挥校园网的作用为重点,使它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新平台,教师交流、展示、研讨的新平台,学生学习发展的新平台。

  五、存在问题

  1、加强科学管理,完善各项制度,做到责任到人,重点加强对专用教室的各项管理,进一步提高专用教室的利用率,真正让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为教育教学服务。

  2、教师机的发放,在村小安保措施完善之后,将立即发放到位。其中有两所村小的学生机已经老化,设备使用深受影响。

  3、远程设备故障率高,邓家小学因为教师不够,已经占用了远程教室,且多数老师已经习惯使用宽带网查找自己想要的资源。

  4、信息教师不能专职化,多数是班主任兼职,对于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上都不能做到完全投入。

  5、教师整体的工作意识有待提高,把被动的工作变成主动的,以后才能做出更好的成绩。

  四平中心小学

  2013年6月

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自查报告3

  未央区团结小学

  教育信息化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我校根据教育局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全体师生能以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类课程的整合,提高全体师生的信息素养,构建高水平、高效益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结合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确定为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的主要着力点、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并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课程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先导,以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水平为根本,以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为目标,注重学校现代化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现代技术教育科研活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素质与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建设水平。根据《未央区学校教育信息化督导评估标准》,我校逐条进行了自查,得分86分。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管理与经费保障

  1、制定可行的规划计划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学校制定了切合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每个学期都认真制定学期计划,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目标、任务、措施和实施步骤,确保了信息技术工作顺利开展,学期末认真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

  2、设立合理的人员机构

  为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我校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全面负统筹责教育信息化工作,成员覆盖到各部门,各学科,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同时,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会议研讨教育信息化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学校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工作的制度建设,能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各项信息管理制度,制定了《团结小学办公室教师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团结小学计算机专用教室管理制度》、《团结小学普通教室电教设备管理制度》、《团结小学远程教室管理制度》、《团结小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团结小学服务器房管理制度》、《团结小学信息化设备管理制度》、《团结小学校园网使用管理制度》、《团结小学教师、学生邮箱管理制度》、《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网络突发事件处置规定》、《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奖惩制度(修订)》、《多媒体报告厅使用规则》等,使工作有章可循,保证了信息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求每位教师能积极参与上级部门、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鼓励广大教师自主性地参与社会组织的培训,两年组织一次教师信息技术运用经验交流与论文评比,逐步建立评价、考核、奖励机制,形成长效管理体制。把教师信息技术运用及课堂教学整合的实效作为评价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纳入教师晋升职务,评优的指标。

  4、经费投入

  近年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信息化设备逐渐到位,目前,已实现教职工人人有一台电脑,班班配备了电子白板,满足了教育教学需求。此外,学校每年能够根据校情,加大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对设施设备进行更新维护,加强人员培训力度以及添置教学资源。

  二、校园信息化环境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我校共有一间计算机网络教室,达到上课每生一机要求,配置能够满足教学要求。

  2、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上课,每天使用率已达到2课时。

  3、教师用机:师机比超过1:1

  4、教室教学环境:我校所有教室、会议室均已安装多媒体设备。

  5、卫星IP接收系统:卫星教育节目接收系统的硬件能够保障远程教育资源的正常接收。每年的远程教育资源接收完整。通过网站方式接收资源。

  6、联网计算机达到计算机总数的85%,在教室、办公室等教学、办公用房均布设有信息接入点。

  7、学校有合适的交换机、路由器,有基本保障网络安全的防火墙。

  8、校园稳定、畅通,可以随时使用,故障排除及时,无长时间断网停用现象。

  9、学校所有计算机都安装了过滤软件;有专人负责学校网络安全和处理不良信息,由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向网络发布信息、校务公开。

  10、学校各类信息技术设备台账齐全,有专人管理,维护维修到位,确保设备运转正常。

  二、教育教学运用

(一)教育教学资源

  1、学校准备建立具有服务于教育教学、满足现行新课标需要的校本资源库(学科门类齐全),每位老师参与建设,实现了资源共享、共用,通过资源的上传、积累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为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又一个有效途径。

  2、能不定期向西安市教育资源库上传教学资源。

(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内信息技术校本培训计划,根据不同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和目标,先后组织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校本培训、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如何使用的培训、教师办公应用软件操作员中级培训、教师笔记本使用培训等。对于一部分教育技术骨干教师,学校指派他们参加一些校外的应用技术培训,将培训的成果应用到各自的教学中,并且带动一批教师参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中来。通过这些活动,广大教师更加明确了信息技术运用的重要性,提高了教师信息素养,对信息技术运用要做到想用――意识的提高,能用――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会用――适度、创新,根据学生实际的选择用,更明确了今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努力方向。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学校各学科都实现电子备课,并有电子备课的要求和管理决定。

  2、教师能够熟练完成电子文档编辑、网页浏览、网络资源检索和下载,能制作符合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使用综合信息平台每学期不得少于8次;开展了一系列多媒体设备使用培训,教师都能独立使用多媒体设备。

  3、教师有一系列信息技术的相关课题,并发表了相应的论文,制作有关的课件,成绩显著,全体老师能够参与信息技术资源开发与建设。

  三、教育教学运用

  1、培养兴趣 发展个性

  信息化社会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学校根据人才的发展要求,把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开足、开好相应的课程外,开设能供学生上网学习、查阅资料的学生电子阅览室,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学生的各类电脑兴趣小组,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脑运用技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学生学习电脑兴趣浓厚,制作PowerPoint及网页水平有所提高,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类信息技术运用比赛。

  2、管理服务

(1)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管理情况

  学校在教务、科研、德育、学生成长、学业质量分析等教育教学管理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满足师生发展需要。

(2)信息技术应用于校务管理情况

  学校在财务与资产管理、人事管理、图书管理等校务管理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管理高效、有序。

(3)信息技术应用于家校互动情况

  学校充分发挥家校互动平台作用,保障家庭的知情权、参与权,信息更新及时。

  3、实践研究 提高效能

  学校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活动,在进行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强化与课堂教学优化整合的实践研讨,充分运用现有的技术设备,开展平时教学、教研组级、年级段、校级半日教学活动等各种研究实践课。各学科教研组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加强集体备课,平时上课有选择的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教研组开课,执教老师能将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整合,科学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学年教研组开课约80节左右,100%教师能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四、主要问题与对策

  学校在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校园数字化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促进二期课改的深化,谋求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校进一步发展与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问题一:教师的教育现代化的意识还需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还需不断深化,如何把握学科教学的特点,运用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突破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运用人机对话技术精心安排问题,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模式,还需进行不断地研究。

  对策:

  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关键是人的因素,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力度,选派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参加专题培训,积极引进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积极运用现有的教研平台,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开展“在做中引、在引中学、在学中研、在研中思”活动,努力探索现代技术与学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全面促进学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问题二:如何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资源平台,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基。帮助学生能够合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从而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和情感工具。

  对策:

  学校将在条件与经费许可的情况下,积极开发相应的资源平台,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能充分运用网络,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创导“绿色网上行”活动,使学生更多地掌握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技能,全面提高素质。

  问题三:我校学生大部分为外来务工子女,和城区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相对不强,信息意识相对薄落。据初步统计:学生家庭电脑配置率低,家里即使有电脑的也只当作游戏机来使用,客观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受到一定的制约。

  对策: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家长信息技术的宣传力度,增强家长信息化意识;学校进一步做好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向学生开放的工作,大力提高学生信息化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西安市未央区团结小学 2016年10月21日

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自查报告3篇 教育信息化自评报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