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三根手杖-散文阅读8篇(关于父亲的散文书本推荐)

时间:2022-10-10 18:59: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父亲的三根手杖-散文阅读8篇(关于父亲的散文书本推荐),供大家参阅。

父亲的三根手杖-散文阅读8篇(关于父亲的散文书本推荐)

父亲的三根手杖-散文阅读1

  父亲经典散文

  我来自一个小山村,这是我和父亲的第一次进城。从长途汽车站下车后,是学校的专车直接接到学校的。安顿好后,父亲说去看亲戚。

  那是我们第一次坐长途汽车。我们走出校门,拦了半天没拦到车。父亲急了,跑到街中央开始挡车。车来车往,一辆辆擦身而过摇晃着这个城市朦胧的背景。站在人来人往的马路边,我和父亲是那么的孤独和无助,这个城市对于我们来说,太遥远、太陌生。没有人理我们,后来挡住一位路人问路才知道,乘车要到指定的站牌,车才会停。满头大汗的父亲和我拎着沉重的行李终于在远处的站台上搭上开往亲戚的车。

  车一路开到亲戚家附近的十字路口,遇到红灯,车停了。父亲一把拉住我说,孩子,准备下车了。我赶紧拎好东西,准备和父亲一起下

  父亲走到车后门处,一手拎着行李,另一只手重重的拍打在后门上,乡音浓重的喊着:到了,停车,停车。

  门没有开,也没人应声。周围的人纷纷怪异的盯着父亲,厌恶的往一边闪开去。司机不耐烦的回过头,瞪了父亲一眼,掉过头去,一踩油门,车开了出去。走道里,父亲孤零零的站在那里,尴尬而酸涩,手缓慢而沉重地垂下来,眼里一片朦胧。后来,有一个中年人冷冷地丢过一句话,十字路口不能停车,不到站牌也不能下车。车厢里一片静默。父亲使劲的攥着蛇皮袋子,古铜色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还有惊惶无措。

  从亲戚家返回学校时,站牌上搭车的人特别多。从前门上车的人一哄而上,没站到有利位置的父亲一下子冲到了后门,从后门挤了上去,而后,门一下子关上了,我被隔在车门外。父亲急了,双手拼命的拍打着后门,惟恐落下了我。他操着浓浓的乡音,冲司机大声的喊开门,隔着车窗,眼睛发红的.看着我,眼泪就要溢出来。没有人理他,没有人开门。焦急的父亲一把把行李扔到地上,手拼命的挤进车门的缝隙里,倔强的用手去拉那车门,试图用自己的手去掰开它。门没拉开,司机也没打开。父亲,像一头倔强的老牛,红着脸,含着泪,为被落下的女儿,用全部的力量和尊严去打开那扇门。

  最终,我从前门上车了,我愤怒的把两个人的车票费塞进投币箱里,我无法原谅那仅仅为了防止别人逃票而紧闭车门的司机。满含泪水的父亲挤过拥挤的人群,一把紧紧地抓住我像是找寻到遗失了很久的孩子,而害怕被别人再夺走一样。那一刻,父亲的手红红的,上面是勒过的印记,有几个挂翻的指甲里,布着血丝。

  这就是我一向认为没有亲情、不懂爱,不懂得关心我的父亲。而这,也是我背叛故园,一直向往着到达的我的城市。

父亲的三根手杖-散文阅读2

  散文阅读父亲您一路走好

  父亲选择今年深秋最好的天气里安然离世,之前是寒潮阵阵、冷雨穿心,晴天只是偶尔光顾。天气刚刚转好,恰逢二十年前的学生聚会,我也有幸被邀。山珍海味、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就在父亲去世的前一天,我在享受着父亲从来没有享受过的待遇。那一晚无眠,第二天早晨就传来了噩耗。我匆匆地赶回家,抚摸着父亲的头和身子,温热依旧,但没有鼻息。我连连呼唤,紧闭的眼睛似有微睁,这是最后的留恋。屋内,亲人哀鸣;屋外,太阳在努力驱散冰冷的薄雾扑向窗棂,塘边高大的香樟也垂下了枝叶默哀肃立,远处公路上穿梭的车辆笛声凄切。

  继而鞭炮响起,宣告着父亲的永诀。我强忍悲哀,将目光转向田野,代父亲看最后一眼——那是父亲一生的挚爱: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然辛苦但永不放弃。天,越来越高远明亮,直通向天国。父亲的灵魂正在走向天堂,那条路洒满了阳光的明媚和庄稼的翠绿。没有了辛劳和痛苦,父亲佝偻的腰该挺直了,父亲的脚步该轻松了,父亲的眉宇该舒展了。我祝福我的父亲,祝福他一路走好!

  回想父亲的一生,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他是集体主义时代最基层的农村干部和党员,在生产队队长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年,风里来雨里去。那时幼小的我,白天很少在家看到过父亲的身影——他似乎永远在田野劳动、在指挥生产。父亲的身体很强壮,他有使不完的力气。他的脾气也很暴怒,容不得偷懒与懈怠。他的信仰很坚决,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他不顾母亲的哀求,家里的东西总是被他拿去送给人家。在那时远远近近的乡村,父亲是一块响当当的品牌,为集体赢得了不少荣誉。但父亲没有读过书,也没有向上爬的野心,他的理想与抱负最终随着集体主义时代的谢幕而埋进了灵魂深处。包产到户后,父亲明显地寡言少语了,自家的责任田几乎被他一个人包了,整天不声不响地埋头苦干。以他的勤劳和母亲的勤俭持家收获了一家的温饱和儿孙满屋。他的子孙考出了四个大学生,其中有三个重点大学。这在当地是绝无仅有的现象。我们都继承了他的勤劳、正直与淡薄名利的思想,无一人升官发财,各自兢兢业业地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

  如果不是八年前父亲自个儿爬上塘边的香樟给电线砍青让道摔伤致残,也许现在75岁高龄的`他还在田间劳作。然而,随着那一次轰然倒地,父亲的生命就开始了倒计时。八年啦,两千多个日日夜夜,父亲只能躺在床上痛苦地煎熬。他多么渴望奇迹的出现,能让他站起来,哪怕只是到田间走走,即使拄着拐杖也行。我们也求医问药,尝试过好几次,然而,他只能躺在床上,起初还能坐上轮椅出去兜兜风。幸好他爱看电视,尤其爱看新闻,特别喜欢关注沅江市的变化。附近益沅一级公路修好通车以后,我曾经推着他走了一段路程,直到与沅江工业园接壤的一块责任田旁。我还给他拍了很多相片(一直珍藏在我的电脑里)。父亲一改卧床愁苦的神情,他红光满面,神采奕奕,遇上熟人,他还能谈笑风生、挥手致意,似乎又找到了当年叱咤风云的感觉。今非昔比,家乡的巨大变化使他豪情陡增、兴味盎然,那可能是他瘫痪以后最让他兴奋地时刻,而且刻进了他的脑海中。后来,我还计划租车带他去更远的地方看看,但因为他的身体过于臃肿与挪动的剧烈疼痛,也许是在等待家乡更大更美的发展,所以一直未能成行,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父亲瘫痪卧床的两千多个日日夜夜多亏了母亲的照顾。母亲比父亲还大几岁,身子矮小瘦弱,体重只够父亲正常体质的一半,后来还查出了糖尿病。但她为了减轻崽女的负担,一直尽心尽力地服侍着父亲。那么长的时间,我不知道母亲何以有如此巨大的能耐。然而,毕竟岁月不饶人,父亲不忍看着苍老的母亲这样辛苦,多次要求安乐死,但都被母亲和我们拒绝。父亲是身体功能衰竭而死的,他最终忍受巨大的生理与心理痛苦选择自然死亡,而不想让我们背负法律与道德的重压,以免被人诟病。

  父亲终于得到了解脱,他的遗容安详而幸福。我在祝福他的同时,也深深地祝福我的母亲以及人世间所有卑微的生命: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重身体!

父亲的三根手杖-散文阅读3

  阅读父亲

父亲是一本我终生也读不完的巨著,我用心去阅读这本巨著,用心去体味这本巨著的内涵。

  父亲是我的养父,我们之间没有一丁点的血缘关系,他却无私的奉献给了我用金钱无法买到的东西――父爱。故事开始于那个残酷的冬季。

  我忘不了那酸楚的痛,也更忘不了那个流着泪的冬季。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一次意外的车祸,最爱我的和我最爱的人――我的妈妈,丢下了我和爸爸,一个人独自去了天堂。爸爸又重新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但那个充满着阳光的家庭却不属于我,容不下我这个小小的身躯。这个沉重的.打击使我那颗破碎的已不能粘合的幼小的心灵上又多了一道深深地、更加无法愈合的伤口。而我最崇敬的爸爸却做出了最狠心的决定:将我送给别人。

  逆来顺受的我只有接受命运的安排,幼小无知的我无力反抗,无力抗争,甚至无力挣扎,我别无选择。

  很快地,我像一件礼物似的被父亲送到了现在的家庭,我第一眼看到他――我的养父,他给我的印象还算可以,慈眉善目的,脸上总挂着笑容,显的和蔼可亲,比我想象中的要好的多。但这并没有改变我对他的敌对,心想:天下的男人都是那样狠毒,他们的笑也一定是笑里藏刀。

  养父是一位中学教师,英语老师,教初中毕业班的。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早去晚归。但不管怎么忙,哪怕是晚上9点多钟回家,或者是第二天很早去上班,总是不忘询问我:“孩子,学什么了?会不会?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为了减少与他见面的机会,每天我都早早的入睡。第二天的答复是:“我会,我明白。”然而,他却不识趣似的,依然不厌其烦的天天问。多讨厌!烦不烦?!小学时,我的成绩还可以,升入初中后,我的成绩就令人担忧了,期中考试,只有两科及格,养父脸上的笑容悄然消失了。晚上他回来对我说:“孩子,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给别人的。得到知识是自己的。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多,以后在社会上立足会越稳。”养父这些看似平淡的话语,饱含哲理,可我却还不太懂。但我渐渐的被他那种始终如一的精神所征服了,他那浓浓的爱驱走了我对他的反感,我开始努力学习了。二年级开学时,养父不再教三年级,他教二年级,并把我调到了他所任教的班级。我知道养父所做的都是为了我好。养父学识渊博,不论英语,还是语文、数学、物理只要我不会的,他都会耐心的为我讲解。我再一次被他的博学所折服的同时,我的成绩一跃而上,上升到班级的第二名。

  养父经常安排我与爸爸见面,还经常劝导我说:“不要怨恨你的爸爸,他也有苦衷。”他让我理解爸爸,原谅爸爸的迫不得已,让我把更多的爱给爸爸。我再一次被养父那种博大的胸怀所感动。我由衷的叫了声:“爸爸!”养父一把将我揽在怀中,眼含热泪对我说:“爸爸有好多学生叫我爸爸,唯有我女儿叫得最甜。”

  经过了风雨的洗礼后,我长大了许多,也懂得了许多。我觉得自己还是那么幸福。我失去了一为母亲,却得到了两位父亲和另一位母亲,他们浓浓的爱使我对生活充满了无限地信心。

  父亲这本巨著教会我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地球仍在转动,我也将继续用心去阅读我的父亲。

父亲的三根手杖-散文阅读4

  散文阅读感恩父亲

  父亲是一位地道的农民经常在田间地头忙,大热天的顶着烈日在地里照顾他那些小宝贝(禾苗)。父亲说没有付出怎么会有收获,种子从播种下后就得照顾好它们,要经常浇水除草施肥只要细心照顾,到了收获季节自然会回馈你满仓满盆。

  种子都知道感恩,它用丰收回馈主人的辛勤劳动。那做为我们子女更不用说了,父母养育我们长大成人为此不知付出过多少幸酸泪水,俗话说不当父母不知父母恩。

  又是一年中秋佳节, 是我们做儿女的感恩父母的时候了。在以前人们生活水平还不是很好的时候,嫁出去的女儿一年难得回几次娘家,也就是在三大节中(端午节、中秋节、春节)买些礼品回娘家看望一下父母。而今人们生活水平好了想什么时候去那也都不算个事了。

  在我们的身边大家会看到一些表面现像视乎总有一些大逆不道之子女,在没有了解他们为什么忤逆不知感恩?和他们沟通之后才知道,是因为当年老人们对待子女问题上不能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我的身边就有一姐妹,以前也总以为她小气为什么逢年过节只给父母拿一点点礼物,身边的亲人只看到她现在的礼物少?又有谁会知道她在经历大灾大难的时候是怎么度过的,当父母的没有给予过什么帮助。一个落雨的`下午,她在我这里抱怨当年的父母是如何的不善待自已,说什么老人重男轻女之类的话……我当时还劝道现在我们的生活都好了不要计较太多,或许当年父母真的是很困难,否则怎么会忍心伤害到同是一个娘肚里掉下来“肉”,又或许做父母的也喜欢“挑肥拣瘦”?…………我和老公何尝不是也遇到过那样的父母,所以我现在要加倍爱我的孩子,我要尽我所能的来照顾他们,让他们生活在有爱的公平世界中。不管当年的父辈是怎么对待我们但归根结底把我们养大了。我们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而不是当一个忤逆之子,所以有空还是经常回家看看,因为我们还有后辈们在看着我们。

  对待孩子就像对待禾苗一样,十八岁以前女孩就要像个公主一样的来养,男孩虽说要穷养但也要精神上给予“富养”和物质上的帮助才能让他们的生活道路越走越宽越成功………………

父亲的三根手杖-散文阅读5

  父亲短篇经典散文

  晚饭后,和朋友一起沿新修的水泥路散步,远远地看到路的那头有一个起伏的身影。这是一条尚没有正式开通的通山旅游路线,路上的人除了闲逛就是无聊的年轻人。我们好奇的紧三步快两步赶上那个已经走累了停下来的影子,原来是我八十好几的老父亲。

  我知道,父亲是听了我的建议来此散步的;但有些惊讶的是,他走的太远了。父亲的血糖有些高,两条腿常觉得酸痛,加上母亲去世,儿女不常在身边,精神状态不是很好。我很认真的跟父亲讲:千万别走得那么远,在家门口转转就行了。

“走远了怕什么?”父亲反问。

“黑灯瞎火,大路上经常空无一人,万一有点意外,你怎么办?”我进一步提醒父亲。父亲却有点儿心烦了:“出啥意外?顶多死在外面。”

“不怕死就行!”我不耐烦的顶了他一句。谁料父亲还没有说完,下文才是他真正要说的'主题。

“前天夜里,我两条腿犯病,差一点疼死我了,一夜都没有睡觉,那夜要是死了,跟在野外暴尸有什么两样?!”父亲还在气喘吁吁,真不知是累的还是气的。

  我赶忙说:“那你为什么不――”我突然收住了话。我不知道我是该埋怨父亲什么了。怪他不打电话通知儿女吗?他压根就没有电话,即便有电话他也不会打;怪他不立马去喊儿女过来吗?他住的小房子四无邻居,远离儿女都数百米。

  我不再辩解,父亲听出我的醒悟,也不再吱声。沉默了好久才低声说:“还好,我出来活动活动,腿上淤起的大疙瘩开始消了,疼痛也好多了,没事,轻易死不了。”似乎想给我点安慰。

  说完,父亲从路旁的石头上吃力地站起来,然后又一起一伏的往回走。我和朋友继续往前走了会折回时,天还没有黑透,却早不见父亲的踪影了。

  父亲走得真快。我和朋友感叹着,心里却生出一股莫名的悲哀。父亲的那番话,还在我心里翻江倒海,在众多兄妹中,我住的地方离父亲最近,我的闲暇时间最充足,但那晚上父亲病重的消息我却全然不知……

  做儿女的,只一个多活动活动的建议就能疗好老人的身体和心灵吗?我反反复复责问自己。

父亲的三根手杖-散文阅读6

《寻找父亲》散文阅读答案

①肖霍洛夫在《静静的顿河》的卷首中,引了一句哥萨克民歌:“你啊,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河流、山脉、草原等自然风物所代表的故乡,是一个人的生养之地。正如父亲一样,它不仅是血肉之躯,更是我们精神承继的主要源泉。

②我的故乡,就是父亲的土地。父亲把我生养在其上,让我在那广袤的土地上呼吸、游走、生长。就人的本性而言,我们这些融化在大自然中的孩子,更形同草木、露珠、鸟雀,从内向外地生长着,扎根大地,向着天空。

③我有一个自由散漫的童年,这得益于故乡草地的开阔。父亲在我蹒跚学步时,就离开了人世。少年时代,我并不觉得有什么缺憾。多少次,看见邻居小孩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样子,我反而感到庆幸。

④ 但渐渐地,我长大了,在心中开始了一场漫长的追寻——寻找父亲。不只是寻找生身之父,更是一种自我认定,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小时侯,不认识我的人问我是谁,要我回答我是谁的儿子,可我连父亲是什么模样都不知道,我哪里情愿说出那个极其陌生的名字呢?但我之为我,不能没有父亲。其实,多少年后,父亲的真实形象已无足轻重,我所寻找的`,恰恰是一个超越了血肉之躯的父亲形象,那应是一种抽象化了的精神形象。父亲不过是他的“外身”,实质是我所由来的精神故乡。

⑤ 劳伦斯曾断言:“每一片土地都有其地域之灵,每一个人都被某一特定的地域所吸引,这就是故乡。地球上不同地域放射着不同的生命力,不同的生命振幅,不同的化学气体,不同的磁力——地域之灵确是一种伟大的真实。”一个人无论诞生在一个多么贫瘠的地方,也无论走到一个多么富裕的地方,都会深深怀恋那里。这也许不可思议,但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宿命。“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这就是地之灵所放射出的引力。寻找不只是想念家乡亲人,想念故园风物,更是一种绵延无期的精对神故乡的强烈渴望。我对父亲的寻找,其意义正在于此。事实上,一个人对“父亲”的寻找,从他一诞生就开始了。

⑥我常常虚构父亲,直到我在二十岁以后才第一次见到他的照片:苍白,瘦削。那时他才四十岁,然而已病入膏肓。从他明亮而有神的眼中,我分明看出了一种坚强有力的人生意志,而这,绝不仅仅是他身体的信号。这是他扎根大地,在大地上流浪所赢得的最为宝贵的赐予。父亲当过兵,打过仗,最后是以复员老兵、木匠、民间艺人的身份流浪于白山黑水之间。他拉一手好二胡,画一手好画,常常跑到野台戏班子里凑数。

⑦“你啊,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我不能不感谢那块土地,那块嫩江边上,对我,对它的子民永远放射着光芒的土地。嫩江和它所流经的土地、田畴、草甸,以及乡言土语,风俗习惯,无不对我放射着灿烂的生命光华。我的一切是它赐予,我岂能不感谢?

⑧久久不去的冬天,坚韧活着的树木,在这看似酷寒难耐之地,人的性格也被陶铸得粗犷而豪放。但不是所有的性格都如此,父亲身上所具有的艺术气质,还是或多或少地传给了我,这也算是对粗犷而失之细的一种补救吧。

⑨大自然永远不会单调,精神故乡,无时不在四季的轮换中找寻那趣味盎然的记忆。当我在人生的苦旅中,感到郁闷、压抑、徘徊无主的时候,我都会感到我的精神支柱在故乡,在大自然,在以我父亲为代表的乡民身上。

⑩ 写过《天使望故乡》的美国天才作家托马斯?沃尔夫,把人的故乡情思概括成“为找到一个父亲的努力”。但这个父亲不仅仅是赐予我生命的父亲,也不仅仅是我幼年失去的父亲,而是超越了物质需要的一种力量和智慧的形象。我的生命的信念和坚守,只有和它才能合而为一,这也是我对父亲不断加以想象和虚构的实质。父亲的早逝,在我心里,已经把他与故乡、大自然融合,形成了一种比温柔的母爱更富有启示性的力量。

(文章改编自《父亲·故乡·地之灵》)

  20.从全文看,我为什么要“寻找父亲”? (3分)

  21.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表达效果。(3分)

  就人的本性而言,我们这些融化在大自然中的孩子,更形同草木、露珠、鸟雀,从内向外地生长着,扎根大地,向着天空。

  22.第①段、第⑦段都引用了“你啊,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两处引用的作用各是什么?(3分)

  23.第⑥~⑧段中,血肉之躯的父亲给我的印象和影响有哪些?(3分)

  24.第⑤段提到了劳伦斯,第⑽段提到了托马斯?沃尔夫,请探究这两位作家故乡情思的异同。 (4分)

父亲的三根手杖-散文阅读7

《父亲的树》散文阅读答案

  大约是“三年困难”最困难的一九六○或是一九六一年,我正上高中,周日回到家,父亲在生产队出早工回来,肩上扛着镢头,手里攥着一株小树苗。我在门口看见,搭眼就认出是一株椿树苗子。坡地里这种野生的椿树苗子到处都有,那时椿树结的荚角随风飘落,在有水分的土壤里萌芽生根,一年就可以长到半人高的树秧子。这种树秧如长在梯田塄坎的草丛中,又有幸不被砍去当柴烧,就可能长成一棵大椿树;如若生长在坡地梯田里,肯定会被连根挖除晒干当作好柴火,怕其占地影响麦子生长。父亲手里攥着的这根椿树苗子是一个幸运者,它遇到父亲,不是被扔在门前的场地上晒干了当柴烧,而是要郑重地栽植,正经当作一棵望其成材的树了,进入郑重的保护禁区了;也自这一刻起,它虽是普通不过平凡不过的一种树,却已经有主了,就是父亲。父亲给我吩咐,你去担水。他说着就在我家门前的场塄边上挖坑。树只是个秧儿,无需大坑,三镢头两铁锨就已告成,我也就没有要替父亲动手,而是按他的指令去担水。那时候我们村里吃的是泉水,从村子背后的白鹿原北坡的东沟流下来,清凌凌的,干净无染。泉水在村子最东头,我家在村西边,我挑一回水,最快也需半小时。待我挑水回来,父亲早已挖好坑儿,坐在场塄边儿上抽旱烟。他把树苗置入一个在我看来过大的土坑里。我用铁锨铲土填进坑里,他把虚土踩踏一遍,让我再填,他再踩踏。他教我在土坑外沿围一圈高出地面的土梁,再倒进水去。我遵嘱一一做好,看着土坑里的水一层一层低下去,渗入新填的新鲜土坑里,成活肯定是毫无一丝疑义。父亲又指示我,用酸枣刺棵子顺着那个小坑围成一圈栽起来,再用铁丝围拢固定,恰如篱笆,保护小椿树秧子,防止猪拱牛羊啃娃娃掐折。我从场边的柴堆上挑选出一根一根较高的业已晒干的酸枣棵子(这是父亲平时挖坡顺手捡回来的),做着这项防护措施。父亲坐在地上抽烟,看着我做。我却想到,现在属于父亲领地的,除了住房的庄基,就是这块附属于庄基地门前的这一小片场地了,充其量有二厘地。下了这个场塄,就是统归集体的土地了。父亲要在他可以自主掌控的二厘场地上,栽种一棵椿树。

  我对父亲的.一个尤为突出的记忆,就是他一生爱栽树。我家在河川的几块水地,地头的水渠沿上都长着一排小叶杨树。水渠里大半年都流淌着从灞河里引来的自流水,杨树柳树得了沃土好水的滋养,迎着风如手提般长粗长高。随意从杨树或柳树上折一根枝条,插到渠沿的湿泥里,当年就长得冒过人头了,正如民间说的“三年一根椽,五年长成檩”的速度。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前,我的父亲就指靠着他在地头渠沿培植的这些杨树,供给先后考上高小和初中的哥和我的学杂费用。父亲把杨树齐根斫下来,卖了椽子,大约七八毛钱一根,再把树根刨出来,剁成小块,晒干,用两只大老笼装了,挑过灞河,到对岸的油坊镇上去卖,每百斤可卖一块至一块两毛钱。我至死都不会忘记五十年代中期的这两项货物——椽子和木柴的市场价格。无需解释原因,它关涉我能否在高小和初中的课堂上继续坐下去。父亲在斫了树干刨了树根的渠沿上,当即就会移栽或插下新的杨树秧或树枝,期待三年后斫下一根椽子卖钱。父亲卖椽卖柴供两个儿子念书的举动无意间传开,竟成为影响范围很宽的事。

  我在每个夏天的周日从学校回到家中,便要给父亲的那棵椿树秧子浇一桶水。这树秧长得很好,新发出的嫩枝竟然比原来的杆子还粗,肯定是水肥充足的缘由。某一个周六下午我回家走到门口,一眼望见椿树苗新冒出的嫩枝折断了头,不禁一惊,有一种心疼的惋惜,猜想是被谁撞折了,或被哪个孩子掐折了。后来就在断折处,从东西两边发出两枝新芽来,渐渐长起来。我曾建议父亲,小树不该过早分杈,应该去掉一枝,留下一枝才能长高长直。父亲说,先不急,都让长着,万一哪个娃再折掉一枝,还有一枝。父亲给娃们留下了再破坏的余地,我就不仅仅是听从了,还有某点感动。再说这椿树秧子刚冒出来便遭拦头折断的打击,似乎憋了气,硬是非要长出一番模样来,从侧旁发出的两根新芽更见茁壮,眼见着拔高,竞相比赛一般生机勃勃。父亲怕那细杆负载不起茂盛的叶子,一旦刮风就可能折断,便给树干捆绑一根立杆,帮扶着它撑立不倒不折。这椿树便站立住了。无意间几年过去,我高考名落孙山回乡当了民办教师,为生活为前程多所波折,似乎也不太在意它了,这椿树已长得小碗粗了。小碗粗的椿树已经在天空展开枝杈和伞状的树冠,却仍然是两根分枝,父亲竟没有除掉任何一根,他说越长越不忍心砍那多余的一根分枝了,就任其自由生长。这椿树得了父亲的宽容和心软,双枝分杈的形态就保持下来,直到现在都合抱不拢的大树,依然是对称平衡的双枝撑立在天空,成为一道风景,甚至成为一种标志。有找我的人向村人问路,最明了的回答就是,门口场塄有一棵双杈椿树。

  到八十年代初始,生活已发生巨大转机,吃饱穿暖已不再成为一个问题的好光景到来时,我已筹备拆掉老朽不堪的旧房换盖新房了,不料父亲发生了绝症。他似乎在交待后事,对我说,场塄上那棵椿树,可以伐倒做门窗料。我知道椿树性硬却也质脆,不宜做檩当梁,做门窗或桌椅却是上好木材。父亲感慨说,我栽了一辈子树,一根椽子都没给自家房子用过,都卖给旁人盖房子了,把这椿树伐下来,给咱的新房用上一回。我听了竟说不出话,喉头发哽。缓解一阵后,我对父亲说,门窗料我会想办法购买,让椿树长着。我说不出口的一句话是,父亲留给我的活物,就只剩下这一棵椿树了。不久,父亲去世了,椿树依然蓬勃在门外的场塄上。八十年代初,我随之获得专业写作的机会,索性回到原下老家图得清静,读书写作,还住在遇到阴雨便摆满盆盆罐罐接漏的老屋里,还继续筹备盖房。某一天,有两三个生人到村子里来寻买合适的树,一眼便瞅中了我父亲的这棵椿树,向村人打听树的主人。村人告诉说,那主家自己准备盖房都舍不得伐它,你恐怕也难买到手。买家说可以多掏一些钱,随之找到我,说椿树做家具是好材料,盖房未必好,可以多给一些钱,让我去选购枕木这些上好的盖房材料,并说明他们是做家具卖的生意人。我自然谢绝了。这是绝无商议余地的事。我即使再不济,也不能把父亲留给我的最后一棵树砍了。这椿树就一直长着,直到现在。每隔一段时日抽空回到老家,到门口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棵椿树,父亲就站在我的眼前,树下或门口;我便没有任何孤独空虚,没有任何烦恼,没有任何腌?的事能够把人腻死……

  每到农历六月,麦收之后的暑天酷热,这椿树便放出一种令人停留贪吸的清香花味,满枝上都绣集着一团团比米粒稍大的白花儿,招得半天蜜蜂,从清早直到天黑都嗡嗡嘤嘤的一片蜂鸣,把一片祥和轻柔的吟唱撒向村庄,也把清香的花味弥漫到整个村庄的街道和屋院。每年都在有机缘回老家时闻到椿树花开的清香,陶醉一番,回味一回,温习一回父亲。今年却因这事那事把花期错过了,便想,明年一定要赶在椿树花开的时日回到乡下,弥补今年的亏空和缺欠。那是父亲留给这个世界也留给我的椿树,以及花的清香。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攥着 ( ) ②铁锨 ( ) ③斫下 ④腌臜 ( )

  2.阅读第一段,解释文中“郑重”一词的含义。说说父亲为何有这样的态度。(4分)

  3.作者说父亲一生爱栽树,除了这棵椿树外,文中还讲述了父亲栽在哪里的什么树?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些树后来的作用。(4分)

  4.父亲栽种的椿树幼小时曾遭受到断折之苦,后来竟在受伤处发出了两个新芽,我建议父亲去掉一枝,父亲是怎么对待这个问题的?文中说“我就不仅仅是听从了,还有某点感动”中“我”的“某点感动”指的是什么?(3分)

  5.长成的大椿树,“依然是对称平衡的双枝撑立在天空,成为一道风景,甚至成为一种标志”,怎样理解这“风景”和“标志”?(4分)

  6.结尾句“那是父亲留给我这个世界也留给我的椿树,以及花的清香”在内容上有怎样的涵义,在结构上有怎样的作用?(4分)

  7.有一首歌中曾唱到“父亲是那拉车的牛,父亲是那登天的梯”,本文作者也饱含深情地回忆父亲栽种的树,字里行间流淌着对父爱的感悟。仿照作者写树和父亲的联系,也在生活中寻找一物,来写写你的父亲,表达一下你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悟。(4分)

  参考答案:

  1.①zuàn ②xiān ③ zhuó ④ā

  2.本义是严肃认真。文中含义是父亲对这个椿树的小苗栽植的认真态度。父亲要在他可以自主掌控的二厘场地上,栽种一棵椿树,这是一棵属于他的树。

  3.在我家河川的几块水地的地头的水渠沿上,栽种小叶杨树。父亲等这些树长大之后,树干用来作椽子卖,树根刨了作烧柴卖,供给我和哥的学杂费用,才使我们兄弟俩有书可读。

  4.父亲认为:不急,都长着,给顽皮的孩童破坏的余地。“我”感动于父亲对椿树的爱,对孩子们的宽容。

  5.风景,是说这双枝分杈的形态甚为壮观。标志,是说逢有人找我,向村里人问路,同乡人便以这分杈椿树为标识,指引前来寻我的人。

  6.内容上,借助椿树,赞美父爱的伟大与无私,高尚与淳朴。如花的清香,沁人心脾,感人肺腑(2分)。结构上,深化文章主题。

  7.寻找的“物”要有生活影像和情感寄托。

父亲的三根手杖-散文阅读8

  优秀作文父亲的手杖

  今年,父亲已经八十七岁了,偏偏好动,到远离老家三百多里的我家也是一样,除了看看电视就是常常到街上走一走,可是我又不忍心将他关在家里,因为那对他实在是一种痛苦。这可不是在老家,他一来没有多少文化,只是在信教活动中认识了几百个字,二来又不认识几个人,三来精瘦精瘦,万一让车撞了那将是不可想象的。

  为了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让他开心地走动,又让他尽可能地安全一些,去年,我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他的手杖上刻上几个电话号码,那是我一家三口的三个手机号码。可是,父亲不但不领情,还常常把手杖丢在家里不带出去。当我问他为什么不用手杖时,他说:“那是老人用的',我用不着。”天啊,一个八十六岁的人竟然不把自己当老人,我真不知道父亲有着什么样的心脏。今年,我对父亲进行了多达几十次的安全教育,并反复讲了手杖上电话号码的作用。我说:“手杖上有了电话号码,万一你走丢了或者是遇上什么麻烦事,别人看见电话号码,也许就能帮你找到家。”这样,父亲才慢慢地用上了手杖。自从他用上手杖以后,偶然也丢过两次手杖,不过,很快又让他想起来并找了回来。丢了两次手杖以后,他对我说,再也不想带这个东西,经过我的反复劝说,他才不得不带上它。只是他说真的不如不带这个劳什子的东西。

  父亲的手杖慢慢地成了大街上的一道风景,涂上了红颜色电话号码的手杖一会儿前一会儿后地晃动着,白胡子白头发的老人在大街上走着,这一红一白让路过的车辆提心吊胆,让来往的行人觉得更加开心,因为人们从父亲身上看到了中国老人的寿命和活跃程度。

  父亲不但喜欢走动,还三五天要去爬一次山。这可不是一般的山,海拔高度二百多米,总行程达三公里。可是,父亲每十天要上一次山项,每三天到山的半山腰再返回。这座山实际上也是一座公园,并且是一座省级公园。它就是江西横峰的岑山公园。

父亲的三根手杖-散文阅读8篇(关于父亲的散文书本推荐)相关文章:

让我如何再继续爱你伤感散文9篇 让我如何再继续爱你伤感散文阅读答案

《荷塘月色》散文阅读笔记3篇(散文荷塘月色作者)

命若琴弦散文阅读笔记3篇(《命若琴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