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课后习题4篇(一剪梅课后习题)

时间:2022-10-11 09:43: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一剪梅》课后习题4篇(一剪梅课后习题),供大家参考。

《一剪梅》课后习题4篇(一剪梅课后习题)

《一剪梅》课后习题1

《文言文两则》课后习题

  一,我能读准确写美观(读拼音,写词语)。(5分)

  hóng hú jù xué xué yì chē gài pán yú biàn dòu

( ) ( ) ( )( ) ( ) ( )

  zhuān xīn zhì zhì cāng cāng liáng liáng

( ) ( )

  二,玩变字词组词游戏(加上偏旁组成你学过的字,再组词)。(8分)

  鸟__( )__( ) 具__( )__( )

  每__( )__( ) 斤__( )__( )

  三,对号入座(选字填空)。(8分)

  1.奕 弈 翌 异

  对( ) ( )日 ( )常 神采( )( )

  2.俱 惧 具 据

( )说 ( )怕 文( ) 面面( )到

  3.汤 场 杨 扬

  表( ) ( )面 白( ) ( )地

  3.沧 仓 苍 抢

( )茫 ( )购 ( )海 ( )库

  四,翻译家(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3分)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通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

  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弗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的词.(6分)

  1.我( )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_________

  2.极其( )如探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 )近者热而远者( )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蓝猫巧答(理解课文,回答问题).(10分)

  1.弈秋擅长下棋吗?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两个跟弈秋学下棋的人,表现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弈》一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两小儿辩日》这则故事表现出孔子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两小儿辩日》中,你体会到两个小孩具有那些美好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文内容精彩回放(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4分)

  1.《学弈》一文里两个跟弈秋学下棋的人,一人________________,一人________________。

  使我们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小儿辩日》一文两小儿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而辩的。孔子不能决也这句话反映孔子对待知识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同时也能从中悟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由此还可以使我们联想到孔子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欢乐岛(阅读并作答)。(36分)

(一)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是吾剑之所从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以得履,乃曰:吾忘尺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邃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新也。

  1、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至之市而忘操之

(2)何不试之以足?

  2、用自己的话说说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你还积累了哪些寓言故事?请默写一首

《一剪梅》课后习题2

  琵琶行课后习题

  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他45岁时所作另一首歌行体长诗《琵琶引》,也是同样受到人们高度评价的诗。

  原文/《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练习题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两句诗交代了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夜晚)、地点(浔阳江头)、人物(主人和客人)、事件(主人送客人)和环境(枫叶荻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2.“无管弦”三字在情节的展开上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被贬谪九江后的苦闷与凄凉的.心境。

  4.“今夜闻君琵琶语”中“语”如果换成“曲”,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语”既指曲声,也含有琵琶女通过音乐所表露出的心曲,比“曲”的含义更深广。

  5.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音乐声中塑造了怎样的琵琶女和诗人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篇写音乐三个回合:一闻乐,闻声不见人,情相触;再闻乐,见人再闻声,情相通;三闻乐,知人重闻声,情相融。琵琶声中塑造出诗人自身横遭贬谪、抑郁寡欢的形象,琵琶女漂泊沦落、凄苦哀怨的形象;青衫泪中表现出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平等心情。

  6.结尾一段,诗人三闻琵琶,为何“凄凄不似向前声”,诗人“泪湿青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泊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乐声更凄悲;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所以泪湿青衫。两人感情更加相通,达到了相融。

  7.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①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

②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

③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

④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

⑤《琵琶行》一诗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

⑥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⑦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

⑧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

⑨这些本来郁积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要通读材料,理解思路,材料主要从《琵琶行》的内容和艺术形式进行阐述。②③⑥从艺术形式方面介绍,其余为内容方面。⑤为总说,⑦紧随⑤后。④“唱出了”“心声”引领①⑧⑨句。①⑧⑨的顺序根据逻辑可排为⑧①⑨。②③⑥的顺序可根据②③句之间的内容:“艺术上的成功”“音乐感的语言”和“用视觉”“听觉”来判断;而⑥应在最后。

  答案:⑤⑦④⑧①⑨②③⑥

《一剪梅》课后习题3

《一剪梅》教学实录及课后习题

《一剪梅》教学实录

  导入

  刚才我们总结了鲍照《拟行路难》、杜甫《蜀相》、陆游《书愤》等作品传达的不同的感情,把个人遭际和家国之恨融合在一起。接下来,我们再学习一下李清照的《一剪梅》,看看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思考一下这种情感从何而来。

(五分钟以后)

  学生 1:这首词的下阕有八个字“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作者表达了一种忧愁。

  老 师:这种情感从何而来?

  学生 1:她想她老公了。

(其他学生笑)

  老 师:对。李清照思念自己的丈夫写了这首词。(板书:相思之愁)那她丈夫去哪里了?去做什么了?

  学生 1:我不知道。

  老 师:好,请坐。哪位同学再把这首诗的背景补充一下?

  学生2:大概是去玩了。

  老 师:你请坐。来,我们来看一下这张图片,元代伊世珍《琅嬛记》有这样的记载:“易安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jí)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这里的“笈(jí)”字意思是“书箱”,“负笈(jí)远游”就是到外地求学去了。

  学生 3:“结婚未久”就去外地学习了。这么爱学习?

  老 师:是啊。赵明诚是个金石学家,金石学就是主要研究过去的铜器和碑石以及上面的文字的一门学问。光成家也不行呀,还要立业。现在我们再回到这首诗上,我找两个同学说一说你喜欢文中的那些句子和为什么喜欢

  学生4:我喜欢“花自飘零水自流”,因为写得很唯美。

  老 师:唯美。这说明你的感觉很敏锐,不过这只是对这句话的欣赏,能不能把这句话放在整首词中去看。

  学生 5:老师,我来补充一下。我也喜欢这句话,我觉得欣赏的时候应该和后面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联系起来。我感觉这是把“花和水”比喻成“闲愁”,“化有形为无形”,还有点通感的意思,把视觉转化为感觉。

  老 师:很好!请坐。你的鉴赏注意了前后联系,还品味出艺术方法,这就把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很好!现在我们回忆一下几首诗中的语句,我说上句,同学们说下句。“关关雎鸠——”

  学 生: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老 师:桑之未落

  学 生:其叶沃若

  老 师:桑之落矣

  学 生:其黄而陨

  老 师:孔雀东南飞

  学 生:五里一徘徊

  老 师:花自飘零水自流

  学 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老 师:我为什么让大家回忆这些句子?你意识到了什么?

  学生 6:“花自飘零水自流”是兴的手法。

  老 师:说得好,兴的手法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现在总结一下,这两句话的艺术手法是借景抒情,又兼有比兴手法。那这句话在整首词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 7: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中对景物的描写,有引起下文的抒情。

  老 师:上文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下文中抒情的结果如何?

  学生 7:景物描写有“红藕香残,鸿雁传书,月满西楼”;抒情的结果是“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老 师:请坐。你是用原文来回答的问题。很好!哪个同学根据他的回答来生发一下,展开来说。

  学生 8:老师,我能先说一下自己的疑问再回答您的问题吗?

  老 师:请讲。

  学生 8:“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我知道是说作者乘船游玩,可是,可是“轻解罗裳”什么意思?是去游泳吗?

(其他同学大笑,他也有点不好意思。)

  老 师:我先纠正你一个字的读音,“轻解罗裳(cháng)”不读“shang”古人“衣”和“裳(cháng)”是分开的,“衣”是上衣,“裳(cháng)”是下衣。“轻解罗裳”的“裳”在这里统指“衣服”。谁来解答一下这个同学的疑问?

  学 生:......

  老 师:好,我来说一下。此处的“罗裳”是指待人接物时候的穿戴,是“盛装”;“轻解罗裳”就是换上“便装”的意思。明白了吗?

  学生 8:明白了,就像我们爬山要换上运动鞋一样。我觉得景物描写上“红藕香残”应该理解为“红色的荷花只留一点淡淡的残香”,一个“残”字让觉得很伤感、很凄凉。“谁寄锦书”说明,她的丈夫并没有来信。所以,才有下阕的'“无计可消”的愁情。

  老 师:请坐。说得不错,你对“红藕香残”这四个字的理解很准确,“玉簟秋”的“秋”有“凉”的意思,是感觉也是心情。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把景和情结合起来鉴赏,这就叫做“以意逆志”。除了这一点,我们还学了“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我们这节课运用了吗?

  学生 9:没有。

  老 师:没有吗?

《一剪梅》课后习题4

《一剪梅》李清照基础训练习题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习题一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

  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写词人思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排遣。

  B.上片写相思,虽无一字道出,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C.“云中”句虽是词人的主观臆想,却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D.后三句新颖别致,以浅近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感情的不可遏止。

  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题二

  1.下面对这首词词句的.解说,不确切的一项是( )

  A.“红藕香残”,词人一开始将目光投射到远处,以环境描写来点染“秋”的季节特征。同时,一个“残”字,所透露出的,是淡淡的哀愁,暗示出词人心绪的不佳。

  B.“玉簟(diàn)秋”三字,表明作者已将目光收回,关注近处的事物。词人身边竹席如玉,不仅浸透着秋凉,而且以此直露地抒发自己的孤独感。这样,一个形单影只的少妇形象,便鲜活地站在读者面前了。

  C.“独上兰舟”,这无疑是从正面表现孤独。试想,倘若丈夫在家,何至于“独上兰舟”?可见,一个“独”字,直率地袒露了女词人的情感世界。

  D.“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七个字中,竟连用两个“自”,不仅形象地写出了花与水的无人欣赏,受到冷落,而且,词人寓情于物,借花与水自然形态的自落自流,来深层次地影射自身的孤独与寂寞。

  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表现闺情的词。我国文学史上,闺情诗词不在少数,但大多为男性所作。有的尽管描写细腻,但对女性内心世界的刻画往往不到位,李清照的这首诗独领风骚。

  B.《一剪梅》是女词人写给丈夫赵明诚的,堪称一位少妇的内心独白。全词60个字,只有“两处闲愁”4字写到夫妻双方各自的愁闷;词中的56字,都在写自己,可以说,它勇于创新,笔调奇特,风格纯真,耐人寻味。

  C.词的上阕,表现女词人的独居生活,以及为排遣孤独与寂寞所采取的举动,并由此催生联想与想象;下阕又回到现实中来,借眼前物感怀,又用“计”来消除孤寂生活和思念之苦。

  D.《一剪梅》虽为词,但其律诗的身影却隐约可见,也难怪有人将词称为“诗余”。全词8个长句中,竟有4个完全可视为七言律诗;另4个长句均切分为两截,每分句为4字,其音韵和旋律统一,这又体现出词的另一特色:长短句相间。

【知识延伸】

  一剪梅·漠漠春阴酒半酣

  漠漠春阴酒半酣。风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蚕事欲眠三。桑满筐篮,柘满筐篮。

  先自离怀百不堪。樯燕呢喃,梁燕呢喃。篝灯强把锦书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注释

①漠漠:寂静无声。

②眠三:即三眠。

③柘:亦名“黄桑”,叶可饲蚕,故多桑柘并用。

④樯:船上桅杆。 樯燕:旅燕。

⑤梁燕:房中梁上之燕。

⑥篝灯:把灯烛放在笼中。

  词牌

  亦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

《一剪梅》课后习题4篇(一剪梅课后习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