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小品:大山的孩子定稿3篇 为了大山深处的孩子小品,以供参考。
小品:大山的孩子定稿1
为了大山深处的孩子
为了大山深处的孩子
——记元阳县私立育才高级中学校长刘攀文在以甲天下的梯田而名扬海内外的元阳县老县城,有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这就是元阳县私立育才中学。该校创办于2002年6月,在短短三年多的办学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艰难曲折,凭着对边疆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学校从最初的80多名学生发展成为具有400余名学生规模的私立中学。2005年12月学校被评为云南省先进企业单位,办学事迹收录于省政协《走向辉煌》一书。
这所学校的校长就是刘攀文,一个热情洋溢的人,高高的个头,英俊的脸庞,站在山野里,如似一颗挺拔的青松,显得英姿勃发。就是这样一位胆略超群的热血男儿,三年多来,为了大山深处的孩子,他毅然决然地来到深山,倾其所有的结存,开始了艰难的办学路程,他凭着对边疆人民的热爱和卧薪尝胆、破釜沉舟的精神魄力,首开红河州南部边疆地区民办高中教育先河,创办了红河州南部边疆地区第一所私立中学。并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了学校的春天。他的英雄壮举,多次受到县教育局的表扬,《红河日报》派六名记者对他进行专访并载刊他的事迹。2006年6月7日,红河电视台专题报道了他的办学事迹。他用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换来了学生和家长的爱戴,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边疆人民对他油然而生敬佩之情。立足边疆山区心系穷乡孩子刘攀文于1989年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从云南省人才交流中心引进录用到元阳县三中教书。改革开放的春风喜雨为这位热血青年提供了更加宽阔的舞台,受市场经济和改革大潮的冲击,他毅然于1994年下海,当时离开三中时,很多人都为他惋惜,校长三次找上门来,说学校正是用人的时候,请他再考虑一下,他婉言谢绝了,他对校长说:“我还会回来的”。离开学校的那天,学校师生自发地列队送他,捐钱为他治病,还有一个叫刘万明的学生脱下身上的毛衣给他穿……就这样,他来到了文山州砚山县办起了砚秋私立中学。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我还会回来的”的诺言常使他夜不能寐……他说他好想好想曾经工作过的元阳,好想好想为元阳人民做点什么,哪怕是尽一点微薄之力。本着对元阳人民的一片深情厚意,他决然踏上了恋恋不忘的“故土”,于2002年6月来到了久别的元阳筹办育才中学。曾在元阳工作过的刘攀文,并不是不知道元阳的艰苦,并不是不知道来元阳办学的艰难,并不是不知道远离亲人、独自创业将意味着什么?!元阳,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边疆、民族、贫困山区。人口大县,经济小县,财政收入不足2000万,农民人均收入不到700元,经济落后,人们读书的意识十分淡薄,文盲半文盲率高达54……然而,他没有因为眼前的困难而却步。他觉得越是困难的时刻,越能锻炼自己的意志品格;越是条件艰苦的地方,越是最需要自己的地方;越是难开展工作的地方,就越发刺激,越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刘攀文默默地进入了校长的角色。为赢得生源他走村窜寨,省吃俭用;为赢得家长的信任,他们同家长签合同,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免费为他们上课。在元阳县的大多数村寨都留下他和育才中学老师们饿着肚子徒步而归的足迹,留下了他和家长们的足膝谈心的话语,留下了我含着泪水,摸着夜路,仰天长笑的悲叹。有一次,他为了几个失学的学生能上学,两个多小时的山路让他犯了难,一路上要爬两座山过五条河不说,仅是密密麻麻的坟地和几乎无人行走的十几里羊肠小路就让他感到害怕。当他走进一户户农家时,已是繁星点点……村民们为他的举动感动了,纷纷答应他第二天就送孩子们去上学。看到老乡们这样通情达理,刘攀文高高兴兴地连夜赶回到了学校。第二天,当他在学校那间租来的低矮教室里,看到穿着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的孩子们时,他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他说:“同学们、小朋友们,只要你们想上学,我就一定不离开你们。”孩子们都哭了,他也哭了……开学之初,缺少桌椅和其他硬件设施。学费收不起来,无奈的他便买掉了家中的三头猪和一条牛,用来补贴学生的伙食费,至今他还记得,在小新街乡大鲁沙宣传时,他的钱用完了,他和他的老师们是一位姓张的大爷把他们领回家,端来热腾腾的饭菜,留他们住宿。后来他在日记中写到:“敬爱的张大爷我将一生感谢您,我代表全校师生向您表示深深的敬意!是您这位朴实憨厚的老大爷改变了我一生的选择,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并不在金钱的多少,回首三年走过的路,我倍加珍惜今天的成绩,面对办学的艰辛,我无悔于自己的选择”。他的口头禅是“学生进得来,我就能够留得住!”对面临辍学的学生,他总是及时找其本人和家长做工作,劝其回校学习。2002年春季开学第三天,李美花还没到学校报到。下午放学后,他冒着倾盆大雨和山路滑坡的危险步行8公里,在好心的村民的指引下才找到李美花的家。看到老师一身泥水,李美花的父母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原来李家一时拿不出学费,又有
重男轻女的思想,想让孩子早点出去当童工挣钱补贴家用。他对家长说:“鉴于你家的实际困难,学校免费供李美花上学,好不好?”家长感动得连磕三头满口答应继续让孩子读书。
翻开刘攀文老师的20本共计25余万字的《班务工作登记簿》,共有89名辍学的学生在他的劝导下重返学校就读。刘攀文老师的班务工作登记簿,第一页上写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8个大字。一件件抓好班务工作,转化学困生的详细情况历历在目。
2003年上期,李自祥同学从一所乡中学转来。他在原校酷爱打游戏机,还经常纠集人拉帮结派打群架。刘攀文老师主动把这个其他班主任都不敢接的烫手山芋接下,并向家长保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能让他重新开始。”
一天晚上12点多钟,李自祥患重感冒发烧讲糊话。刘攀文得知情况后及时把他背到离校2公里的医院治疗,连续5天陪他打吊针,喂他吃鸡蛋面条。李自祥边吃边流泪告诉刘校长,前几天他趁放晚学带同学去镇上打游戏机,并强迫同学为其付费,返校时淋了雨而感冒的错误事实。
后来,刘攀文经常找他谈心,给他补课。在刘老师的耐心教导下,李自祥彻底改掉了坏习惯,最后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大学。他至今还记得第一届学生中,那些调皮生因他教育而转变的名字,他们分别是熊明顺,吴盛……
无私奉献爱洒学生学校是育人的场所,以德治校是他办学的宗旨,倡导松是害,严是爱,不管不问要变坏的办学理念。三年来他用行动感化了那些心灵受到创伤的学生,用特殊的教学方式引导他们做人。无论刮风下雨,他和学生都同样排队打饭,下雨天,他要求学校举行升旗仪式,要求学生在雨中长跑,培养他们的毅力和爱国情操。学生生病,他和教师必须送到医院,把鲜花和慰问品送到病房,倡导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美德。怎样才能把学生教好?他的理解是:爱学生。开学一个月,学校只有80多人。虽然有健全的校纪校规,但他并没有用这些校纪校规来约束学生,而是引导学生签定自律书,让他们学会成才并要学会做人。他坚持不懈地每周上一节修身课,自己动手发动学生搬运垃圾,自建花园,同学生同吃同睡同劳动,培育学生“敦品德、勤琢磨、爱劳动”的良好品格。刘攀文老师常说学生就象自己的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03年春,学校高二年级学生马成永不慎骨折,他带头捐款800元为其治病。2003级学生张颖同学病重,在医院急救,要动手术,他又拿出400元,全体教师守在床边一至到天亮,同学们看到老师们熬红的双眼,都流下了泪水。学校新聘请到的教师闫海涛,不慎将手机丢失,他带头捐了700元为其买了一台新手机。2002级学生白海洋家庭十分困难,他每年春节都要去白海洋家里慰问其父母,该生基础差,中考成绩仅为360分,在他的耐心辅导下,2005年终于以460分的成绩考取了大学……像这样的事例,在刘攀文老师身上还数不胜数,3年多来,他用自己的言行让学生懂得,这是个温暖的大家庭,他没有理由拒绝任何一个因交不起学费而渴望学习的学子。
大爱无言,师者如山。刘攀文扎根山区教育敬业乐教,勤业爱生,无私奉献,成绩显著,赢得了家长和社会上的普遍赞誉。他用慈母般的情怀,谱写了一曲当代农村教师的可贵师魂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无论在什么方面,他都是身先士卒,在管理上不留空白点,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用行动教育人;用行动感染人;用行动启迪人。2003级高一五班是全校最乱的班级。他亲自当班主任,2003年中秋节,他把学生关在教室里,灭了灯,让他们思考未来的路,该怎样走,中午他把被褥搬到男生宿舍和同学们同睡,学生打扫地时,他自己默默地扫。班上有一个叫白楠的同学经常喝酒抽烟,有一次喝醉了,他悄悄地把白楠的衣服洗干净,帮白楠披上大衣,深夜背白楠上医院。在他担任班主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该班的学风,班风有了明显好转。学校教师的纪律是严格的,他不允许教师坐班上课迟到,首先他自己做到,有时他扣教师的工资,用另一种方式补偿他们。学校的教师少,课程重。四年来他一直挑重担,教师不爱上的课,他来上,课时他最多。2005年他一人上了高三的语文,历史,地理,政治。至今他的课时还有52节(含晚早自习),还带了三个班级的班主任。他要让那些课时较重的年轻教师有一点空闲的时间。学校环境十分简陋,三到四个男教师共用一个宿舍,为了让他们安心,他主动的让出自己的宿舍,至今他全家人还住在学校食堂,尽管油烟味浓,可他的心是甜的,因为他觉得无愧于校长的称号。长期劳累使他患上了多种疾病,他一直咬牙挺着,在胃病复发,呕吐不止的情况下也没有耽误过一堂课。虽然是一所民办私立学校,但刘攀文教学一点不含糊。凡是正规中学中有的课程他全开了。孩子年龄大小不一,学习进度不一,他就利用中午和傍晚时间,天天给学生补课。已经送走的200多名学生,他个个都给单独补习过。有个叫李小庆的学生,到学校时,班级已经上二年级了,而他只在一年级念过半年,刘攀文利用每天中午放学后给他额外补课,整整两年的时间,李小庆不仅跟上了班级的课程,而且成绩还很好。提起刘攀文老师,李小庆泪流满面,他说:“刘校长的脸上从来都是笑容,一看见他我就有胆量了。”
2005年9月初,刘攀文教的两批学生多数考上了大学。开学时,有些孩子和家长找到刘攀文,请求他带着孩子们到学校报到。整整一个星期,刘攀文一直忙着帮孩子们送到不同的学校,直到看着所有孩子都进了新班级,见了新老师的面,他才想起忘了照看一下当天也要到一所学校报到的自己的儿子。
“刘校长跟孩子的感情深哪!刚上学那会儿,孩子别说学习了,连起码的待人接物的规矩都不懂。刘校长就手把手地教他,像对自己孩子一样。现在你看看,孩子变得可懂事了,‘刘校长’三个字也天天挂在他的嘴边。”一位家长一提起刘校长就感慨不已。
父亲般的呵护,使孩子们与刘校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每天清晨,刘校长一走进教室,都会看到讲台上放着一个又大又甜的苹果梨;打开教柜,一袋袋的苹果梨塞满了柜子。刘攀文说:“这些年,苹果梨我是天天吃,山区农民的孩子没别的好东西,他们悄悄地送水果给我,一个个苹果梨就是孩子一颗颗闪亮的心。”
还有一件事情,常使刘攀文落泪。在路上,刘攀文常常会遇到已经到省内外上学的学生,远远看到他,这些孩子会立刻走向他,向他行个礼说“老师好”。还有一些坐城里班车的孩子,一见到他,就会拍着车窗使劲喊“刘校长!”。时间长了,班车司机都认识他了,每次遇到他,都会鸣笛示意。刘攀文说:“每遇到这种情景,我常常会落泪,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受的一切苦都值了。”
牢记使命奋斗不止“人生自信二百年,会当击水三万里”刘攀文深知,他招的学生是边疆地区的差生,他只有更加勤奋的工作,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生活、无愧于边疆人民。至今学校的硬件设施管理还不尽人意,为此,他到处奔波,四处求援,真诚换来爱心。县教育局每年都对学校给予物资、资金和精神上的大力支持。他没有理由停止不前,应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三年来,在他的带领下,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的努力,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2005年首届高考有39人考取了大专院校,其中英语有8人及格,最高分127分,数学最高分118分。乐国旺同学文科成绩排在全县第一,熊婧同学理科成绩排在全县第二。为了抓英语他每周要求学生背两单元单词,每晚晚自习后他一人监督。他清楚这不是他的终点,他说,任何成绩都是永远的起点。路漫漫,坎坷多展未来,信心强,边疆教育落后,人民勤劳善良,他只有向更远的目标迈进,以不辜负元阳人民的厚望;他不奢望拥有太多,但期待辉煌;他不渴望鲜花与掌声,但时刻牢记着自己的使命;他不追求名利,但执着自己的事业。刘攀文思想进步,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学校教师队伍里表现突出,他脚踏实地,谱写青春赞歌,成为青年教师的优秀代表。三年多来,他满怀对边疆山区的挚爱,恪守要改变贫困地区教育事业落后面貌的坚定信念,认真履言践行,尽心竭力。他的真诚、真心与真情,温暖和感动着山区的父老乡亲,鼓舞和激励着学校师生和边疆人民振兴山区教育事业的干劲与热情。衷心地祝愿他在天底下最光辉的教育事业上,越走越宽,越飞越高。衷心地祝愿育才中学越办越好,一枝独秀。小品:大山的孩子定稿2
我的家住在一座美丽的大山顶上,站在这里,能看到漫山的绿,还能看到一条弯弯曲曲的公路,一直延伸到山外面。每天我都在这里望着,希望山路上能突然开来一辆公共汽车,爸爸妈妈会从车上下来,向我招手,可我知道,那只是幻想。城里的孩子每天都能跟爸爸妈妈在一起,为什么山里的孩子就不能这样呢?每当我想他们了,就站在大山顶上呼喊:“爸爸,妈妈,快回来吧,我好想你们呀。”我多么希望,大山的回声能把我的呼喊传到爸爸妈妈的耳朵里。
去年过年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回来了,我高兴极了,那段幸福的日子,我真想把他留住,可是年还没有过完,爸爸妈妈,就要回城里去了,我拉着爸爸妈妈的手,嘴里呼喊着:“你们不要走,我不要你们走,我不要你们给我挣钱念书,我可以不念书,我不要你们出去?”妈妈把我紧紧的搂在怀里,无声的哭着,我感觉到,那大滴大滴的泪珠不停地落到我的脸上,爸爸对我说:“好孩子,你是大山的孩子,应该像大山一样坚强,好好读书,要出人头地,不要让我们失望。”我没有跟爸爸妈妈说再见,直到他们的背影看不见了,我一个人爬到山顶上,大声的呼喊:“爸爸,妈妈,我一定会好好读书,我会照顾好爷爷奶奶的,等我长大了,要让山里面的娃娃们,都有爸妈陪伴!等我长大了,我要让山里的娃娃吗,都要爸妈陪伴!”
小品:大山的孩子定稿3
小品:大山的孩子老爷:你能忘记吗?你敢忘记吗?但是你可记得小学一年级你考全校第一名,我是哪只手举着你上台领奖的?(转脸反问)
孝民:这个。我。。老师,对不起,真的对不起。(手挠头,一头雾水)
老爷:你这个家伙,你这都不记得你还好意思出国?你还在这跟我说什么你不忘本,枉我从那时侯开始就一心把你培养成人,枉我当年四处奔波托人找学校减免你高中三年的学费,枉我后来节衣缩食给你省下去读大学的车费,枉我盼星星盼月亮盼你毕业后能为大山村做点好事,能为中国所有象我们大山村的地方做点事,你毕业后做了什么?
孝民:我,我去了上海工作啊!
老爷:是的,你去了上海,大城市啊。你风光啊。
孝民:不,老师,不是这个意思。
老爷:那你怎么不回我们的湖南?你摸摸你的良心说,你心里该有我们大山吗?你记得自己是怎么去了上海吗?
孝民:老师,我从来没忘记过大山,我去上海也是,也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帮助大山发展。(若有所思状)
老爷:你少拿这空话来糊弄我老头子,你去上海不是为了钱?一毕业就被人家公司抢着要咯,北京那家一个月给你4000块,深圳的那家就出5000,结果你本事大嘛,去了上海,不就是看人家出到5500了嘛。(嘲讽,满脸不屑)
孝民:是的……也不是的。当时上海是5500了,但是我真不是冲钱……
老爷:你还但是但是个什么?你不为了钱你为了什么?你连我当年举起你领奖用的是哪只手你都忘记了,你不是记性好吗?(愤怒和失望)
笑柳:哇……这难度也太大了吧,我算算,90年孝民从溪流毕业,小学一年级啊,那不是85年的事去了,我那时候好象会在地上爬了。(做爬行状)
王磊:那时候孝民哥还只是个4岁的小男孩,应该很难注意这类细节的。
易寒:王老师,王磊说的很对啊,我们这里自诩心细如动物身上的毛一样杨大小姐一定也没注意到这些细节的。又何况孝民一个男孩子。(看着笑柳一脸坏笑)
笑柳:我说萧易寒你这人怎么回事,我那时候是在地上爬着还是在怀里抱着我都不知道,我怎么去注意发生在溪流学校领奖台的细节?你站这哑巴半天也不劝谁一句,终于不哑巴却一门心思来损我,亏老师当年最疼爱你了,老师先别生孝民的气,这萧易寒才是没良心的家伙。(打蛇随棍上对萧易寒不依不饶)
老爷:小丫头你就会使坏,易寒说的也是实话,你也不小了,快嫁人了还喜欢和他抬杠?(看着笑柳和易寒语速缓和不少,全场气氛轻松许多)
笑柳:嗯??老师!!你冤枉我啦。(象孩子般的撒娇)我说的怎么就不是实话了,今天明明是他先招惹我的,怎么就是我使坏啊?萧易寒你也很聪明啊,你有本事你说老师当年是哪只手举起孝民领奖的?(一脸无辜,转向萧易寒,满眼挑衅)
孝民:学生不孝,愧对老师多年的教诲。笑柳你也别为难易寒了,无论老师是用哪只手举起我去领奖,我都受之有愧。但是我去上海工作,根本就不是为了钱,它出的工资不是所有单位中最高的,但是它当时承诺如果业绩突出能派遣去美国学习。(好象受尽无限委屈)
老爷:你去哪不好,怎么就看上美国?那些鬼子,我们抗美援朝死那么多人,你全忘了?(无限伤心,回忆状)你想想,我为什么问你我是拿哪只手举起你领奖的?你是聪明人,但该更细心点。我当年用的是左手!你们看我这双手!(抡起衣袖,露出胳膊,令人震惊的是右手胳膊上有个洞,洞边肌肉基本萎缩,看上去比左手细了一圈。)这就是你要去学习的对象当年的成就!你去学啊!我左手写了一辈子的字,你都还不知道我拿哪只手举起你领奖的。早知道你现在这样不孝,当年我就举起你摔死更好!(一张老脸满是失望,伤心,痛苦。就连最恃宠而娇的杨笑柳也噤若寒蝉,眼里全是惊恐。)
扑通一声,孝民跪下,全场哑然。
老爷:你给我站起来!听到没有。我们溪流没有跪着说话的学生。(怒喝)
孝民:不,老师你受的起!你用左手托起我长大成人,我却没有丝毫觉察,枉我曾孝民以聪明自居,却没想到老师你多年来一直穿长袖,用左手写字,是因为右手残废了。我还一门心思去向伤害你的敌人学习。今天,我没脸再站起来。我恨我自己,我对不起老师,我错了!(到后来泣不成声)
老爷:起来吧,这右手的事,就你们师母一人知道。我不想别人把我当残废来看,那样他们做什么都要照顾我,我曾经是文工团的战士,却没上战场杀过敌,但是面对敌人枪口没命的逃。退伍前入了党,退伍后清楚自己做不了什么大贡献就选择了当老师。当这么多年老师,虽说桃李满天下,但你们这几个是我最看好的。尤其是你曾孝民,现在我最得意的门生跪在我面前请我原谅,我比谁都心痛啊!你马上给我站起来!这是命令!
孝民:是。(孝民不敢违抗,小心的站了起来)
老爷:你说吧,你是怎么想去美国学习的。
小品:大山的孩子定稿3篇 为了大山深处的孩子小品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