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认识》评课稿整理6篇 10的认识和组成评课

时间:2022-10-12 17:37: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10的认识》评课稿整理6篇 10的认识和组成评课,供大家参考。

《10的认识》评课稿整理6篇 10的认识和组成评课

《10的认识》评课稿整理1

  听了李老师的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整节课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具体可以分为如下几点:

  一、把握起点,创设情境

《10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9这9个数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认识1—9的过程中,学会了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领两个数的大小、序数、写数和数的组成。这节课,既要建立数10的概念,又要为今后进一步认识数、进行加法运算奠定基础。李老师精心设计了导入环节,利用故事情境,让同学想办法,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观察操作,体验数感

  数感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而观察和操作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方式。李老师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设计了目的性较强的摆小棒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分出10的组成,还让同桌合作记录下来。

  三、合作交流,发展数感

  小学生喜欢游戏活动,喜欢和同伴一起合作活动。在学生认识了数10以后,李老师设计了用数传递信息的环节:如“在生活中数10可以表示哪些事物?”在这个过程中,李老师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从同伴对某些数量的描述中了解信息,让学生体会到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丰富学生对数10的认识。

  四、多种评价,注重细节

  10的认识这节课,难点应该是熟练掌握10的组成,所以李老师涂色、游戏、对口令,让孩子基本熟练掌握。课堂上不仅有教师的评价,还有学生自评和互评。她让学生在评价自己中学会反思,学会改进,在评价他人中学会欣赏,学会批评,培养了学生的数学交流意识。鼓励学生进行展示、交流、评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有利于操作表象的形成,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也起着重要作用。 当然,一节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听完课后也觉得有个别不足之处。如:虽然本课学生课堂上有讨论,但发现有时讨论的并不充分。

《10的认识》评课稿整理2

《认识角》评课稿样本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我听了郑晓霞老师执教的《认识角》一课,走进郑老师的课堂,从她从容的教态、清晰的思路可以看出新课程的理念她能较好地把握并贯穿始终。郑老师是按照“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并认识图形,创造角并认识角有大小,体会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初步了解用重叠的方法可以比较角的大小”这个思路,分层次组织教学的,做到了思路清晰,有条有理,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综观全课,具体地来说,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一、密结合生活情境,逐步抽象,建立角的表象

  学生在生活中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在本课中,郑老师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的常见物品中引入新课,例如剪刀、数学书、钟面等等,让学生先找找哪里有角,然后出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哪里是角,再由教师描出一个角,从而抽象出角的图形,指出这就是角,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角的特点,体现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学生能初步认识角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1个顶点,2条直直的边)让学生再回归生活,从周围实物上找角,既深化了学生对角的认识,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

  在本课中,郑老师非常重视操作,从一开始让学生任意拿三根小棒,任意去掉一根,变成角,以小组为单位创造角。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学生在合作

  与交流中认识到创造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折一折、搭一搭、剪一剪、画一画、进一步体会角的特征。最后欣赏生活中美的、实用的角的环节,也使学生意识到角的普遍性,以此作为本节课的结尾,让孩子们带着发现的眼光在生活中找一找,也渗透了一种数学应用意识。

  三、能发挥老师的示范作用,在指令学生操作前做到详尽要求学生,体现老师成熟老练的一面

  郑老师的规范画角,精心设计板书,在要求学生画角之前,沉着耐心作引导,强调操作的步骤并让学生自己来说说画法,让学生的动手有依据可循,避免盲目瞎画和操作不规范,有意识地促成操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为了让努力更有方向,也希望在以后的课堂能做得更好,在这里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和研讨。

  在 “玩角”环节中,老师先演示角的张合,学生跟着玩后马上小结,再进行比角活动。这里顺序颠倒了,老师没有大胆放手,自己演示说得较多,怕学生不会“玩”。其实可以指示学生把活动角拉开闭合,观察角的变化,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再来比较角的大小,让学生上台分别做大角,做小角,再跟黑板上的角来比较,在充分的操作和感官认识基本上再来小结:角的大小跟张口间的关系,这样就自然顺早畅,符合教学规律。

  以上是我对郑老师《认识角》一课课堂教学提出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和建议,教学相长,同行互促,教研提升,希望我们通过对此课的研究,取长补短,共同成长。谢谢大家!

《10的认识》评课稿整理3

  10的认识的评课稿

  首先由薛老师对自己的课程设计进行简单的讲解。

  李:整节课的思路很清晰,如果时间没有记错的话,把那两道练习也做完,效果会更好。 如果时间不够的话,可以调整一下顺序,先把练习做完,写10的部分放在最后。实在不够时间就不写,可以放在第二课时再写。写的时候除了在书本上写,还可以在小方格上写。这样简要的讲解,有些学生还是写的不够熟练,因为书上只是描红而已。还是要在小方格上多练习一下才能写的更好。

  有的时候用投影,可以把图案放大一点。板书也要范一点,不要太随意。细节的地方要注意一些。

  卢:整节课我觉得设计的都非常好,上的也很好,作为新老师达到这个效果已经很理想了。但有几个细节需要注意:第一,课件的声音有些刺耳;第二,课堂上有些生成的资源,要很好的利用他,不要急。讲到10的组成时,有一个学生说10可以分成1和8.,你说:“对吗?”其他学生马上说:“不对!”其实你可以利用手中的圆片,就分一下给他看,演示一下,让他知道为什么不是1和8。利用这些资源就很好。第三,在讲到10的写法时,你问学生接下来我们该学什么?问学生会不会写10,学生说会,你反问了一句:“谁说会的?”这样有点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你可以让学生站起来说一说,说对了给予肯定,说的不对就纠正。尽管是很细节的东西,但是如果长此以往,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有影响。第四,写数字涉及到顶格,这个我都不太明白什么是顶格,1差不多是顶格,该怎样表述呢?

  李:要写满格,挨着边来写。

  卢:这个时候强调不顶格,反而另学生不知道怎么写。田字格你可以告诉他从哪里到哪里可以挨着写,这样可能更容易接受,更容易写。

  还有,计数器表示10那里,教案上说让学生数出来有几个珠子,但你是直接问的,这里可以出一个珠子数一个珠子,这样比较容易数到9。

  吴:这里有一个意义就是10的顺序的教学,从9到10.

  从9过渡到10,需要一个停顿。

  卢:还有和学生的交流要加强。如果你和学生的交流多一些,那么课堂的调控会更容易一些。龟兔赛跑的比赛结束后,有有一个总结,哪一组胜利了。这些都是小细节的问题,整节课上的都是很好的。

  李:作为一个新老师,刚出来上课几个月,达到这个效果已经很不错了。但是这些问题你要作为一个改正的方向,多向吴老师学习。

  并且你上课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语气神态都好了很多。

  卢:已经是很成功的一节课,但是作为一个新老师,一定要明确我的成长,我的`目标在哪里。这样你会进步的更快。

  陈:这两个班的学生纪律都很好,很乖。

  李:一年级下午第5、6节能达到这个效果已经很好了。

  苏:学生都很敢说,能说,很好。

  谭:这个《凑十歌》有什么用呢?在后面的学习中要用,才有意义。

  陈:可以作为理由来解释,可以吗?

  卢:10可以分成9和1,还可以分成1和9,你问了一句为什么,这有些多余,不用问为什么。还有分苹果时学生只注意公平不公平,这里该怎么处理呢?

  李:让学生分苹果时,可以让学生一边分一边说。

  陈:可以这样处理:5和5最公平,那么不公平的分法还有哪些?

  苏:还可以这样说:今天小明表现的不好,分苹果给他分少一点,可以怎么分呢?

  陈:在分的时候没有序的分。

  麦:我觉得可以这样处理: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我们找到这么多分法,那么你可不可以有序的分一分,自己动手分一分,和同桌说一说。

  薛:之前试教的时候,我引导了一下,我先在黑板上示范,10可以分成9和1,接下来学生就知道怎么分了,但是这节课我没有引导,所以学生没有有序的分。

  苏:可以再有一个小结,整理一下,有序的分。

  麦:10的写法是否可以在前面安排呢?认了说了,马上就可以写了。整节课的节奏还可以快一点,分与合这个重点放在后面。

  吴:这节课是两个内容合起来的,认识加上分与合。

  吴:时间把握方面,前面可以快一点。重点留在10的组成,然后留点时间做练习,就可以了。

  第二次试教《10的认识》评课记录

  李:1、比较9和10的大小后,<10,这道题不要了,现在问学生还是比较有难度的。

  2、要把10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可以怎么分呢?”这句话不够严密,“应该问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呢?”并且要用幻灯片出示这个问题,这样学生就不会去想公平不公平了。

  吴:1、10可以分成9和1,学生说不公平,那么你马上就要强调,这节课我们不去考虑公平不公平,我们只考虑有几种不同的分法。这样学生就不会一直在下面说:“不公平!”

  2、前面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都会了,速度可以快一些,把重点留在后面10的组成教学上,也有足够的时间去做练习了。

  3、在课堂调动方面还需要加强。

  4、学生对于龟兔赛跑的评比方法有争议,觉得不够公平,要准备一个有格子的评比栏。

  第一次试教《10的认识》评课记录

  李:1、导入的时候有一句话,1和0站在一起组成10,这中说法不够准确,因为1和0能够组成1,你要说1和0站在一起变成了10.。

  2在数人和数鸽子的时候,要让学生按照顺序来数,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3、让学生在身边找更多的10的时候,如果学生找不到,你可以让他们用10说一句话。

  4、在教学直尺图时,让学生顺读一遍之后再逆读一遍。

  5、比较完9和10的大小之后,要让学生打开书,在书上补充完整。

  6、学习10的组成是全课重点,在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分一分时,老师要引导,要有序的分。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示范,像老师这样有序的分。

  7、在说10的组成时,也要按顺序说。“看到9和1,你想到了什么?”这句话一定要问,因为它是书上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把你想到的写在书本上。

  8、在记10的组成时,只读一遍儿歌是记不住的,要多读几遍,在读的时候可以边拍手边记,也可以分组来读,这样还便于评比和加分。

  9、教学10的写法,学生写完10以后要讲评,他写的笔画和位置怎么样,让学生说一说。

  10、教案还要备熟练。

  吴:和学生的沟通还要加强,表情和语气都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多设计一些游戏的环节,这样整节课看起来生动有趣。

《10的认识》评课稿整理4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是人对数学与运算的一般性理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既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课程标准》的理念是否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体现。宋绿藻老师执教的《10的认识》一课,从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征出发,整体落实教学目标,采取多种教与学的策略培养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让他们在过程中体验,在亲历中建构。

  一、把握起点,创设情境

《10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9这9个数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认识1—9的过程中,学会了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领两个数的大小、序数、写数和数的组成。这节课,既要建立数10的概念,又要为今后进一步认识数、进行加法运算奠定基础。宋老师精心设计了导入环节,利用故事9老是欺负0,让同学想办法,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观察操作,体验数感

  数感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而观察和操作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方式。宋老师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设计了目的性较强的摆小棒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分出10的组成,还让同桌合作记录下来。随着学生认识的推进,又有了“在列举数10的组成时,怎样做到不重复和遗漏”的问题产生,培养学生有序的思想,帮助学生记忆。

  三、合作交流,发展数感

  小学生喜欢游戏活动,喜欢和同伴一起合作活动。“能用数来表达交流信息”是《课程标准》关于数感描述的内涵之一。在学生认识了数10以后,宋老师设计了用数传递信息的环节:如“在生活中数10可以表示哪些事物?”在这个过程中,宋老师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从同伴对某些数量的描述中了解信息,让学生体会到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丰富学生对数10的认识。

  四、多种评价,注重细节

  10的认识这节课,难点应该是熟练掌握10的组成,所以宋老师涂色、游戏、对口令,让孩子基本熟练掌握。课堂上不仅有教师的评价,还有学生自评和互评。如在教学10的书写记录10的组成时,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进行评价;在学生都通过练习闯关后,给自己掌声鼓励等。她让学生在评价自己中学会反思,学会改进,在评价他人中学会欣赏,学会批评,培养了学生的数学交流意识。鼓励学生进行展示、交流、评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有利于操作表象的形成,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也起着重要作用。

  当然,一节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听完课后也觉得有个别不足之处。如:虽然本课学生课堂上的讨论交流较多,但发现有时讨论的并不充分,过早停止讨论,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10的认识》评课稿整理5

  叶老师在传统教学风格的基础上,添加了很多新的元素。注重强化知识点的训练,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同时又注重和学生间的平等对话,通过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和深高的教学素养把整节课演绎的十分精彩。

  叶老师在10的认识教学中,通过认识10、数序、比较大小、数的组成和写数几个环节向我们呈现了一节优秀的常规课。先不说课本身的好坏,就看班级六十多孩子在课上的表现,就可以看出老师对孩子训练有素。即使是后排的孩子离老师比较远也能把小手放好不乱动,真的很不容易。因为刚刚带完一年级知道在开学两个月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帮助孩子养成这么好的习惯的确很难做到。

  再说说教学中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盯着每一个孩子,观察他们的听课状态,并及时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专心听课。教师语言具有亲和力,声音不大不小,听起来特别舒服。

  本次教研活动我的感触很深,我觉得讲台就是教师的舞台,这个舞台不一定多么豪华,台下也不一定有观众和掌声,只要有孩子们,有我们不断地耕耘,那么这个舞台就一定是最绚丽的!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会把学到的业务用在自己的工作之中,而且我还会虚心向前辈请教,不断努力地学习、钻研,使自己的课堂真正显示出实效性,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够走在教改之路的前沿。

《10的认识》评课稿整理6

《10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6~9之后,在已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应用数字的基础上,学习有关10的知识。殷老师的这节课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整节课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地认识和发现。借此来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1、创设情境,以趣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动力。为此,在新课开始时,殷老师注意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动机,配以学生喜欢的小故事,在引导学生观察参与的同时,适时激疑为什么1和0站在一起比9大呢?这种设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达到学习的最佳境界。

  2、培养数感,突破难点。

  教学中,殷老师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主题图中的鸽子与人物;学具中的小棒;计数器上的珠子,点子图、直尺等,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物体个数或事物,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注重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读数、数数、写数,如在计数器上拨数,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感知数的顺序,用不同的方法摆出10根小棒等环节都在帮助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3、学以致用,联系生活。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教学中特地安排了让学生举出生活中与10有关的例子,这个活动的设计给每一个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活动平台,学生在充分的活动空间中可以举出许许多多与10有关的例子,让学生打开了思维的门锁,举出意想不到的好例子,如:人有10个手指头,钟面上有10等。知道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整节课下来顺畅自然,环环相扣,殷老师淡定从容,特别是每一个教学环节目的明确,教学脉络清晰,教学井然有序,这是非常可贵的。听完这节课,除了学习殷老师的优点之外,本人也有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1、学生自主学习和老师的有效引导在学习10的分法中,教学只提供一组分成9和1的分法,就放手让学生分。学生的分法会显得杂乱,是不是让学生分一分后,再指名说一说自己有分法,接着老师再着重引导学生从移1根小棒、2根小棒……动态演示小棒的移动过程,体会分法中两个数量的变化,也使思维从无序向有序发展。

  2、有时讨论的并不充分,过早停止讨论,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明确讨论的目的,给予充足的讨论时间,重视讨论的组织和引导,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教师的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关注、更积极。

《10的认识》评课稿整理6篇 10的认识和组成评课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