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英语期末考试:复习重点作文和纠错训练3篇(英语期末考试作文题目),欢迎参阅。
英语期末考试:复习重点作文和纠错训练1
心理健康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 积极心理与幸福人生
1积极思维的三层含义:
(1)看自己的正面
(2)看别人的积极面
(3)看环境的积极面
2如何构建积极的自我(1)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2)正视自身缺点
(3)正视负性情绪
(4)无条件地接纳自己
(5)积极的自我体验
(6)自我调控的措施: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网络;
感知并及时释放压力;
积极的心理暗示。
第二章情绪的力量
1情绪的定义: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反应行为,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它包括三个方面: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外在行为。
2..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1)积极情绪对身体健康的良好作用
(可以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保持身心平衡,是人精神振奋,激活神经系统,使之振奋协调。)
(2)消极情绪对身体健康的不良作用。
3影响情绪的因素:
(1)认知因素
(2)遗传因素
(3)身体因素
(4)物理环境因素
(5)社会环境因素
(6)饮食因素
4如何合理调控消极情绪
(1)学会倾诉
(2)构建合理的认知
(3)不妨痛哭
(4)转移法
(5)音乐调节法(6)环境调节法 5如何增加积极情绪
(一)用积极的心态对待人生:
(1)心存感激
(2)学会称赞别人
(3)学会微笑
(4)寻找最佳新观念
(5)培养一种奉献的精神
(6)培养乐观精神
(7)经常使用自动的提示语
(二)调控丰富我们的生活:
(1)读书
(2)幽默
(3)赏花
(4)散步
(5)运动
(6)旅游
(7)写日记
(8)放慢速度
(9)登高远眺
6理性情绪调节法:ABC理论
事件A——事件B——情绪与行为的结果C
驳斥非理性新年D
理性想法E 第三章积极的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和谐的人际氛围有利于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二)人际交往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
(三)人际交往有助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
(四)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维持身心健康
(五)人际交往有助于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完善
(六)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就大学生未来的事业
二、增强人际吸引力的途径:
(一)优化形象,完善第一印象
(二)主动交往提高熟悉程度
(三)寻找共性,赢得人际共鸣
(四)展示才智,引起敬佩之感
(五)涵养个性,拥有持久魅力
三、提升人际交往技巧的方法:
(一)学习沟通,掌握语言艺术
1.称呼得体
2.注意礼貌
3.尊重对方
4优化对方讲话环境
5.适当提问
6.排除干扰因素
(二)关心需要,走进对方心灵
(三)由衷赞美,拨动情感之弦
(四)善于倾听,关注对方所思
(五)消除误会,化干戈为玉帛
(六)善于包容,求同存异
四、社会资本的概念: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自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
五、如何在大学中积累社会资本
1增加自己的曝光率
2发现自己的“优势“
3建立守信用的形象
4增加自己被利用的价值
5零存整取建立“关系网“
6社会资本的经营与整合第四章个性的力量
1六种气质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1)循环气质——中心人物型
(2)自闭气质——我行我素型
(3)粘着气质——首领型
(4)执着气质——完美主义者型
(5)不安气质——胆小鬼型
(6)新奇气质——冒险家型
2了解自身气质的自我护理要诀:知道自己属于以上六种气质的哪一种,及其如何护理。3性格及良好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高喊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一个人的品德,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
良好的性格:创造性、好奇心、热爱学习、思想开放、洞察力、真实、勇敢、坚持、热情、善良、爱、社会智慧、公正、领导力、团队合作精神、宽恕、谦卑、谨慎、自我调节、对美和优点的欣赏、感激、希望、幽默、虔诚
第五章 爱情与性心理 1爱情三因论:动机成分、情绪成分、认知成分
2恋爱的发展与持续:热情度先升后降 亲密感呈上升趋势承诺上升并近乎持平 3失恋心理及调适:(1)构建理性的认识
(2)行为转移法,冲淡痛苦
(3)在宽容中得到重生
4关于择偶的理论:(1)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论
(2)温奇的需要互补理论
(3)社会交换理论
(4)同质性理论
(5)墨斯登的刺激——价值——角色理论
(6)克尔霍夫和戴维斯的“过滤”理论
5性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1异性疏远期-——异性接近期——恋爱期
6青春期的性心理的表现:对性知识的追求——对异性的爱慕——产生性欲望和性冲动 7青年的性行为:性自慰行为——爱抚——婚前性行为
8艾滋病:传播途径是什么 艾滋病毒是什么
9青年的性心理调节:1正确认识和了解青春期性心理、性生理发展变化的规律
2正确认识两性关系,培养正确的婚恋观3加强性道德培养
第六章在压力下成长
1人类本质的需求是什么: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2社会的自己和本来的自己的区别
3人们从哪三个方面接受到压力信号
4大学生主要的压力源:学业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压力 最后一章
1职业生涯的概述
2如何进行职业规划
英语期末考试:复习重点作文和纠错训练2
近现代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渐掌握了中国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依然在广大地区保存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现代化的障碍;
第四,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产生,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发展缓慢,力量很软弱,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一定联系;
第五,近代中国各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
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广大农民日益贫困化。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和归宿。
4.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方式: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文化渗透。5.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社会制度腐败;经济技术落后。6.林则徐著作:翻译《地理大全》成《四洲志》 魏源著作:《海国图志》 7.《资政新篇》内容:
政治
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经济
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事业,奖励科技发明机器制造,提倡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思想
建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习,兴办学校 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外交
同外国平等交往 自由通商,但严禁鸦片输入。
性质: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8.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自身的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无法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没有依靠科学的理论;未能正确对待儒学;对西方侵略者缺乏理性认识。
9.洋务事业的兴办: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10.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运动自身的封建性;对外国的依赖性;洋务企业管理的腐朽 11.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维新变法:政治 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提倡向皇帝上书言事;准许旗人自谋生路,取消国家供养特权。
经济 保护奖励工商和交通采矿业,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和铁路总局,地方设商务局;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注重农业发展;广办邮政,修铁路;编制国家预算;建立各种组织。
军事 裁撤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练洋操,习洋枪。
文教 创立京师大学堂,各省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地方设立中小学堂;提倡西学,废八股,改试策论,开经济特科;翻译西方书籍;准许组织学会。
意义: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思想启蒙运动。
失败的原因:维新派自身的局限(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惧怕人民)
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守旧势力的反对。
教训: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12.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民族 民权 民生)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要不要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
14.辛亥革命的意义:
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治,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5.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根本,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观,一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
建的革命纲领;二 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三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核心。
16.三座大山:外国帝国主义
本国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17.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第一 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小,始终不是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二 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所占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比重大。
第三 主要以纺织、食品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基础,不能构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技术落后依赖外国。
第四 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落后,劳动生产效率低。第五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18.三种政治力量: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三种建国方案: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军事独裁 继续走半殖民半封建路
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 陈独秀发表《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开始。20.五四运动的爆发导火索: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1.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真正的群众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22.国民党一大后的性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23.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性质: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
24.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友情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
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选举瞿秋白为中央临时政治局。
遵义会议:批评了博古、李德的错误,确立毛泽东的地位,2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的意义: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革命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曲 政权的道路,是党和人民集体奋斗的结晶。
遵义会议的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 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 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6.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全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信心;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一切的牺牲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
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27.国民党第一次正面战场胜利:台儿庄战役。(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28.战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29.八路军敌后战场情况:平型关 忻口会战 雁门关 战役 袭击阳明堡机场
30.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全民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方针;敌后战场
开辟和游击战争的发展;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独立自主原则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三三制民主原则,减租减息发展生产,文化建设和干部教育);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整风运动:《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整风运动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是主要任务。)31.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一 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二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华民族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三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四 对夺取世界反法西斯势力做出了历史贡献,为全世界树立了典范。32.胜利的原因:一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二 中国人民巨大的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三 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0日,签署双十协定,确定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年,提出“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的口号。35.土地改革运动两个纲领性文件:《五四指示》《中国土地法大纲》 36.三大战役 辽沈 淮海 平津 年6月30日,《论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构成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础。
38.新中国成立后做的四个工作:
一 完成历史遗留问题(追剿残余,召开代表会议
继续土改 废除封建婚姻制度 镇压反
革命)
二 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三 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四 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整风、整党运动;1951年底到1952年,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39.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步骤: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开
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引导个体农民在土改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道路。
年过渡时期总路线: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
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体两翼)
41.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1956):
一 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
二 经济上 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三 陈云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英语期末考试:复习重点作文和纠错训练3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自动控制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分,共
分)
1.系统和输入已知,求输出并对动态特性进行研究,称为()
A.系统综合B.系统辨识
C.系统分析
D.系统设计
2.惯性环节和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在()上相等。
A.幅频特性的斜率
B.最小幅值
C.相位变化率
D.穿越频率
3.通过测量输出量,产生一个与输出信号存在确定函数比例关系值的元件称为()
A.比较元件
B.给定元件
C.反馈元件
D.放大元件
4.ω从
0
变化到
+
∞时,延迟环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为()
A.圆
B.半圆
C.椭圆
D.双曲线
5.当忽略电动机的电枢电感后,以电动机的转速为输出变量,电枢电压为输入变量时,电动机可看作一个()
A.比例环节
B.微分环节
C.积分环节
D.惯性环节
6.若系统的开环传
递函数为,则它的开环增益为()
7.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则该系统是()
A.临界阻尼系统
B.欠阻尼系统
C.过阻尼系统
D.零阻尼系统
8.若保持二阶系统的ζ
不变,提高
ω
n,则可以()
A.提高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
B.减少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
C.提高上升时间和调整时间
D.减少上升时间和超调量
9.一阶微分环节,当频率
时,则相频特性
为()
°
B.-45°
°
D.-90°
10.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增益越大,其()
A.振荡次数越多
B.稳定裕量越大
C.相位变化越小
D.稳态误差越小
11.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则此系统
()
A.稳定
B.临界稳定
C.不稳定
D.稳定性不确定。
12.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当
k
=
()时,闭环系统临界稳定。
13.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则此系统中包含正实部特征的个数有()
14.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当输入为单位阶跃时,则其位置误差为()
15.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则它是一种()
A.反馈校正
B.相位超前校正
C.相位滞后
—
超前校正
D.相位滞后校正
16.稳态误差
e
ss
与误差信号
e
(s)的函数关系为()
在对控制系统稳态精度无明确要求时,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最方便的是()
A.减小增益
B.超前校正
C.滞后校正
D.滞后
超前
18.相位超前校正装置的奈氏曲线为()
A.圆
B.上半圆
C.下半圆
°弧线
19.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H
(s)
=,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A.(-3,∞)
B.(0,∞)
C.(-
∞,-3)
D.(-3,0)
20.在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中,霍尔传感器是用作()反馈的传感器。
A.电压
B.电流
C.位移
D.速度
二、填空题(每小题
分,共
分)
21.闭环控制系统又称为
系统。
22.一线性系统,当输入是单位脉冲函数时,其输出象函数与
相同。
23.一阶系统当输入为单位斜坡函数时,其响应的稳态误差恒为。
24.控制系统线性化过程中,线性化的精度和系统变量的有关。
25.对于最小相位系统一般只要知道系统的就可以判断其稳定性。
26.一般讲系统的位置误差指输入是
所引起的输出位置上的误差。
27.超前校正是由于正相移的作用,使截止频率附近的明显上升,从而具有较大的稳定裕度。
28.二阶系统当共轭复数极点位于
线上时,对应的阻尼比为
。
调节中的“
P
”指的是
控制器。
30.若要求系统的快速性好,则闭环极点应距虚轴越
_
_
越好。
三,计算题(第41、42
题每小题
分,第43、44
题每小题
分,共
分)
41.求图示方块图的传递函数,以
X
i
(s)
为输入,X
0
(s)
为输出。
42.建立图示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传递函数形式表示。
43.欲使图所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的最大超调量为
20%,峰值时间为
秒,试确定
k
和
k
值。
44.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由实验求得,并已用渐近线表示出。试求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设系统是最小相位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分,共
分)
1.系统已给出,确定输入,使输出尽可能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称为()
A.最优控制
B.系统辨识
C.系统分析
D.最优设计
2.与开环控制系统相比较,闭环控制系统通常对()进行直接或间接地测量,通过反馈环节去影响控制信号。
A.输出量
B.输入量
C.扰动量
D.设定量
3.在系统对输入信号的时域响应中,其调整时间的长短是与()指标密切相关。
A.允许的峰值时间
B.允许的超调量
C.允许的上升时间
D.允许的稳态误差
4.主要用于产生输入信号的元件称为()
A.比较元件
B.给定元件
C.反馈元件
D.放大元件
5.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则该环节是()
A.比例环节
B.积分环节
C.惯性环节
D.微分环节
6.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则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引出点前移越过一个方块图单元时,应在引出线支路上()
A.并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
B.并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的倒数
C.串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
D.串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的倒数
8.设一阶系统的传递,其阶跃响应曲线在t
=0
处的切线斜率为()
时域分析的性能指标,哪个指标是反映相对稳定性的()
A.上升时间
B.峰值时间
C.调整时间
D.最大超调量
10.二阶振荡环节
乃奎斯特图中与虚轴交点的频率为
()
A.谐振频率
B.截止频率
C.最大相位频率
D.固有频率
11.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则此系统中包含正实部特征的个数为()
12.一般为使系统有较好的稳定性,希望相位裕量
为()
~
~
~
~
13.设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是,且容许误差为
5%,则其调整时间为()
14.某一系统的速度误差为零,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可能是()
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当输入为单位斜坡时,其加速度误差为()
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则它是一种()
A.相位超前校正
B.相位滞后校正
C.相位滞后
—
超前校正
D.反馈校正
17.确定根轨迹大致走向,一般需要用()条件就够了。
A.特征方程
B.幅角条件
C.幅值条件
D.幅值条件
+
幅角条件
18.某校正环节传递函数,则其频率特性的奈氏图终点坐标为()
A.(0,j
0)
B.(1,j
0)
C.(1,j
1)
D.(10,j0)
19.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A.(-2,-1)
和(0,∞)
B.(-
∞,-2)
和
(-1,0)
C.(0,1)
和
(2,∞)
D.(-
∞,0)
和
(1,2)
、B
是高阶系统的二个极点,一般当极点
A
距离虚轴比极点
B
距离虚轴大于()时,分析系统时可忽略极点
A。
倍
倍
倍
倍
二、填空题(每小题
分,共
分)
21.“经典控制理论”的内容是以
为基础的。
22.控制系统线性化过程中,变量的偏移越小,则线性化的精度。
23.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则系统的时间常数是。
24.延迟环节不改变系统的幅频特性,仅使
发生变化。
25.若要全面地评价系统的相对稳定性,需要同时根据相位裕量和
来做出判断。
26.一般讲系统的加速度误差指输入是
所引起的输出位置上的误差。
27.输入相同时,系统型次越高,稳态误差越。
28.系统主反馈回路中最常见的校正形式是
和反馈校正
29.已知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其最大超前角所对应的频率。
30.若系统的传递函数在右半
s
平面上没有,则该系统称作最小相位系统。
三、计算题(第41、42
题每小题
分,第43、44
题每小题
分,共
分)
41.根据图示系统结构图,求系统传递函数
C(s)/R(s)。
42.建立图示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传递函数形式表示。
43.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试分析系统由哪些环节组成并画出系统的Bode
图。
44.电子心率起搏器心率控制系统结构如图所示,其中模仿心脏的传递函数相当于一个纯积分环节,要求:
(1)
若,对应最佳响应,问起搏器增益
k
应取多大。
(2)
若期望心速为
次
/min,并突然接通起搏器,问
1s
后实际心速为多少?瞬时的最大心速多大。
自动控制原理
1.如果被调量随着给定量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控制系统叫()
A.恒值调节系统
B.随动系统
C.连续控制系统
D.数字控制系统
2.与开环控制系统相比较,闭环控制系统通常对()进行直接或间接地测量,通过反馈环节去影响控制信号。
A.输出量
B.输入量
C.扰动量
D.设定量
3.直接对控制对象进行操作的元件称为()
A.给定元件
B.放大元件
C.比较元件
D.执行元件
4.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则该环节是()
A.比例环节
B.惯性环节
C.积分环节
D.微分环节
5.已知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是,则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梅逊公式主要用来()
A.判断稳定性
B.计算输入误差
C.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D.求系统的根轨迹
7.已知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呈现出等幅振荡,则其阻尼比可能为()
8.在系统对输入信号的时域响应中,其调整时间的长短是与()指标密切相关。
A.允许的稳态误差
B.允许的超调量
C.允许的上升时间
D.允许的峰值时间
9.设一阶系统的传递,其阶跃响应曲线在t
=0
处的切线斜率为()
若系统的传递函数在右半
s
平面上没有零点和极点,则该系统称作()
A.非最小相位系统
B.最小相位系统
C.不稳定系统
D.振荡系统
11.一般为使系统有较好的稳定性,希望相位裕量
为()
~
~
~
~
12.某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当
k
=
()时,闭环系统临界稳定。
13.开环传递函数为,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A.(-
4,∞)
B.(-
4,0)
C.(-
∞,-
4)
D.(0,∞)
14.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当输入为单位斜坡时,其加速度误差为()
系统的传递函数,其系统的增益和型次为
()
,2
/4,2
,4
/4,4
16.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则它是一种()
A.相位滞后校正
B.相位超前校正
C.相位滞后
—
超前校正
D.反馈校正
17.进行串联超前校正前的穿越频率
与校正后的穿越频率的关系,通常是()
A.=
与
无关
18.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则与虚轴交点处的K
*=
()
19.某校正环节传递函数,则其频率特性的奈氏图终点坐标为()
A.(0,j
0)
B.(1,j
0)
C.(1,j
1)
D.(10,j0)
、B
是高阶系统的二个极点,一般当极点
A
距离虚轴比极点
B
距离虚轴大于()时,分析系统时可忽略极点
A。
倍
倍
倍
倍
21.对控制系统的首要要求是系统具有。
22.在驱动力矩一定的条件下,机电系统的转动惯量越小,其
越好。
23.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则系统的时间常数是。
24.延迟环节不改变系统的幅频特性,仅使
发生变化。
25.二阶系统当输入为单位斜坡函数时,其响应的稳态误差恒为。
26.反馈控制原理是
原理。
27.已知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其最大超前角所对应的频率。
28.在扰动作用点与偏差信号之间加上
能使静态误差降为
0。
29.超前校正主要是用于改善稳定性和。
30.一般讲系统的加速度误差指输入是
所引起的输出位置上的误差。
41.求如下方块图的传递函数。
Δ
42.建立图示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传递函数形式表示。
43.设单位反馈开环传递函数为,求出闭环阻尼比为
时所对应的K
值,并计算此
k
值下的。
44.单位反馈开环传递函数为,(1)
试确定使系统稳定的a
值;
(2)
使系统特征值均落在S
平面中
这条线左边的a
值。
自动控制原理
1.系统和输入已知,求输出并对动态特性进行研究,称为()
A.系统综合B.系统辨识
C.系统分析
D.系统设计
2.开环控制系统的的特征是没有()
A.执行环节
B.给定环节
C.反馈环节
D.放大环节
3.主要用来产生偏差的元件称为()
A.比较元件
B.给定元件
C.反馈元件
D.放大元件
4.某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则该可看成由()环节串联而成。
A.比例、延时
B.惯性、导前
C.惯性、延时
D.惯性、比例
5.已知,其原函数的终值
()
B.∞
6.在信号流图中,在支路上标明的是()
A.输入
B.引出点
C.比较点
D.传递函数
.设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是,且容许误差为
2%,则其调整时间为()
8.惯性环节和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在()上相等。
A.幅频特性的斜率
B.最小幅值
C.相位变化率
D.穿越频率
9.若保持二阶系统的ζ
不变,提高
ω
n,则可以()
A.提高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
B.减少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
C.提高上升时间和调整时间
D.减少上升时间和超调量
10.二阶欠阻尼系统的有阻尼固有频率
ω
D、无阻尼固有频率
ω
n
和谐振频率
ω
r
比较()
A.ω
r
>
ω
D
>
ω
n
B.ω
r
>
ω
n
>
ω
D
C.ω
n
>
ω
r
>
ω
D
D.ω
n
>
ω
D
>
ω
r
11.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则此系统中包含正实部特征的个数有()
12.根据系统的特征方程,可以判断系统为()
A.稳定
B.不稳定
C.临界稳定
D.稳定性不确定
13.某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当()时,闭环系统稳定。
任意
T
和
14.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当输入为单位阶跃时,其位置误差为()
15.当输入为单位斜坡且系统为单位反馈时,对于
iI
型系统其稳态误差为()
/
k
/
k
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则它是一种()
A.相位滞后校正
B.相位超前校正
C.微分调节器
D.积分调节器
17.相位超前校正装置的奈氏曲线为()
A.圆
B.上半圆
C.下半圆
°弧线
18.在系统中串联
PD
调节器,以下那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A.是一种相位超前校正装置
B.能影响系统开环幅频特性的高频段
C.使系统的稳定性能得到改善
D.使系统的稳态精度得到改善
19.根轨迹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公式为()
直流伺服电动机
—
测速机机组(型号为
70SZD01F24MB)实际的机电时间常数为()
ms
ms
ms
ms
21.根据采用的信号处理技术的不同,控制系统分为模拟控制系统和。
22.闭环控制系统中,真正对输出信号起控制作用的是。
23.控制系统线性化过程中,线性化的精度和系统变量的有关。
24.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则频率特性。
25.一般开环频率特性的低频段表征了闭环系统的性能。
26.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
G(s)=4/(s
+2s+4),其固有频率
n
=。
27.对单位反馈系统来讲,偏差信号和误差信号。
调节中的“
P
”指的是
控制器。
29.二阶系统当共轭复数极点位于
线上时,对应的阻尼比为。
30.误差平方积分性能指标的特点是:
41.建立图示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传递函数形式表示。
42.求如下方块图的传递函数。
Δ
43.已知给定系统的传递函数,分析系统由哪些环节组成,并画出系统的Bode
图。
44.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l)
求使系统稳定的开环增益
k的取值范围;
(2)
求
k
=1
时的幅值裕量;
(3)
求
k
=,输入
X
(t)=1+
T
时的系统的稳态误差值
e
ss。
自动控制原理
1.随动系统对()要求较高。
A.快速性
B.稳定性
C.准确性
D.振荡次数
2.“现代控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以()为基础,研究多输入、多输出等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
A.传递函数模型
B.状态空间模型
C.复变函数模型
D.线性空间模型
3.主要用于稳定控制系统,提高性能的元件称为()
A.比较元件
B.给定元件
C.反馈元件
D.校正元件
4.某环节的传递函数是,则该环节可看成由()环节串联而组成。
A.比例、积分、滞后
B.比例、惯性、微分
C.比例、微分、滞后
D.比例、积分、微分
5.已知,其原函数的终值
()
B.∞
6.已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函数是,则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在信号流图中,在支路上标明的是()
A.输入
B.引出点
C.比较点
D.传递函数
8.已知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函数是,则系统的稳态误差是()
9.若二阶系统的调整时间长,则说明()
A.系统响应快
B.系统响应慢
C.系统的稳定性差
D.系统的精度差
10.某环节的传递函数为,它的对数幅频率特性
L
()
随
k
值增加而()
A.上移
B.下移
C.左移
D.右移
11.设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则其频率特性幅值
A
()=
()
根据系统的特征方程,可以判断系统为()
A.稳定
B.不稳定
C.临界稳定
D.稳定性不确定
13.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其阻尼比
ζ
是()
14.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
A.右半部分
B.左半部分
C.实轴上
D.虚轴上
15.一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该系统为()
型系统,开环放大系数
k
为
型系统,开环放大系数
k
为
型系统,开环放大系数
k
为
型系统,开环放大系数
k
为
16.进行串联滞后校正后,校正前的穿越频率
与校正后的穿越频率
之间的关系,通常是()
A.=
与、无关
17.在系统中串联
PD
调节器,以下那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A.是一种相位超前校正装置
B.能影响系统开环幅频特性的高频段
C.使系统的稳定性能得到改善
D.使系统的稳态精度得到改善
18.滞后校正装置的最大滞后相位趋近()
A.-45
°
°
C.-90
°
°
19.实轴上分离点的分离角恒为()
20.在电压
—
位置随动系统的前向通道中加入()校正,使系统成为
iI
型系统,可以消除常值干扰力矩带来的静态误差。
A.比例微分
B.比例积分
C.积分微分
D.微分积分
21.闭环控制系统中,真正对输出信号起控制作用的是。
22.系统的传递函数的分布决定系统的动态特性。
23.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
G(s)=4/(s
+2s+4),其固有频率
n
=。
24.用频率法研究控制系统时,采用的图示法分为极坐标图示法和
_____
__
图示法。
25.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则频率特性。
26.乃氏图中当
ω
等于剪切频率时,相频特性距
π
线的相位差叫。
27.系统的稳态误差和稳态偏差相同。
28.滞后校正是利用校正后的作用使系统稳定的。
29.二阶系统当共轭复数极点位于
线上时,对应的阻尼比为。
30.远离虚轴的闭环极点对的影响很小。
41.一反馈控制系统如图所示,求:当
=
时,a=
42.建立图示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传递函数形式表示。
43.某单位反馈开环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
画出系统开环幅频
Bode
图。
(2)
计算相位裕量。
44.求出下列系统的跟随稳态误差
和扰动稳态误差。
自动控制原理
.系统已给出,确定输入,使输出尽可能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称为()
A.系统辨识
B.系统分析
C.最优设计
D.最优控制
.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指()的数学表达式。
A.输入信号
B.输出信号
C.系统的动态特性
D.系统的特征方程
.主要用于产生输入信号的元件称为()
A.比较元件
B.给定元件
C.反馈元件
D.放大元件
.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则该环节是()
A.比例环节
B.积分环节
C.惯性环节
D.微分环节
.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则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在用实验法求取系统的幅频特性时,一般是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来求得输出信号的幅值。
A.相位
B.频率
C.稳定裕量
D.时间常数
.设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是,且容许误差为
5%,则其调整时间为()
.若二阶系统的调整时间短,则说明()
A.系统响应快
B.系统响应慢
C.系统的稳定性差
D.系统的精度差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时间响应只能分析系统的瞬态响应
B.频率特性只能分析系统的稳态响应
C.时间响应和频率特性都能揭示系统的动态特性
D.频率特性没有量纲
10.二阶振荡环节
乃奎斯特图中与虚轴交点的频率为
()
A.最大相位频率
B.固有频率
C.谐振频率
D.截止频率
型系统对数幅频特性的低频段渐近线斜率为()
A.–60
(dB/dec)
B.–40
(dB/dec)
C.–20
(dB/dec)
(dB/dec)
12.某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当
k
=
()时,闭环系统临界稳定。
13.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左半部分是系统稳定的()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以上都不是
14.某一系统的速度误差为零,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可能是()
当输入为单位斜坡且系统为单位反馈时,对于
i
型系统其稳态误差
e
ss
=
()
/k
/k
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则它是一种()
A.相位超前校正
B.相位滞后校正
C.相位滞后
—
超前校正
D.反馈校正
17.常用的比例、积分与微分控制规律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是()
18.主导极点的特点是()
A
距离虚轴很近
B.距离实轴很近
C.距离虚轴很远
D.距离实轴很远
19.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A.(-2,-1)和(0,∞)
B.(-
∞,-2)和(-1,0)
C.(0,1)和(2,∞)
D.(-
∞,0)和(1,2)
20.确定根轨迹大致走向,用以下哪个条件一般就够了()
A.特征方程
B.幅角条件
C.幅值条件
D.幅值条件
+
幅角条件
21.自动控制系统最基本的控制方式是。
22.控制系统线性化过程中,变量的偏移越小,则线性化的精度。
23.传递函数反映了系统内在的固有特性,与
无关。
24.实用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具有的性质。
25.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则其频率特性。
26.输入相同时,系统型次越高,稳态误差越。
27.系统闭环极点之和为。
28.根轨迹在平面上的分支数等于。
29.为满足机电系统的高动态特性,机械传动的各个分系统的应远高于机电系统的设计截止频率。
30.若系统的传递函数在右半
s
平面上没有,则该系统称作最小相位系统。
41.求如下方块图的传递函数。
Δ
42.建立图示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传递函数形式表示。
43.已知某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绘制奈奎斯特曲线,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并用劳斯判据验证其正确性。
44.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试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并求出使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
自动控制原理
1.输入已知,确定系统,使输出尽可能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称为()
A.滤波与预测
B.最优控制
C.最优设计
D.系统分析
2.开环控制的特征是()
A.系统无执行环节
B.系统无给定环节
C.系统无反馈环节
D.系统无放大环节
3.ω从
0
变化到
+
∞时,延迟环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为()
A.圆
B.半圆
C.椭圆
D.双曲线
4.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它的开环增益为()
5.在信号流图中,只有()不用节点表示。
A.输入
B.输出
C.比较点
D.方块图单元
6.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其阻尼比
ζ
是()
7.若二阶系统的调整时间长,则说明()
A.系统响应快
B.系统响应慢
C.系统的稳定性差
D.系统的精度差
8.比例环节的频率特性相位移
()
°
B.-90
°
°
D.-180
°
9.已知系统为最小相位系统,则一阶惯性环节的幅频变化范围为()
45°
-45°
90°
-90°
10.为了保证系统稳定,则闭环极点都必须在()上。
左半平面
右半平面
上半平面
下半平面
11.系统的特征方程,可以判断系统为()
A.稳定
B.不稳定
C.临界稳定
D.稳定性不确定
12.下列判别系统稳定性的方法中,哪一个是在频域里判别系统稳定性的判据()
A.劳斯判据
B.赫尔维茨判据
C.奈奎斯特判据
D.根轨迹法
13.对于一阶、二阶系统来说,系统特征方程的系数都是正数是系统稳定的()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以上都不是
14.系统型次越高,稳态误差越()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15.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则它是一种()
A.反馈校正
B.相位超前校正
C.相位滞后
—
超前校正
D.相位滞后校正
16.进行串联滞后校正后,校正前的穿越频率
与校正后的穿越频率的关系相比,通常是()
A.=
与、无关
17.超前校正装置的频率特性为,其最大超前相位角
为()
开环传递函数为,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A.(-2,∞)
B.(-5,2)
C.(-
∞,-5)
D.(2,∞)
19.在对控制系统稳态精度无明确要求时,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最方便的是()
A.减小增益
B.超前校正
C.滞后校正
D.滞后
超前
功率放大器在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中的作用是()
A.脉冲宽度调制
B.幅度调制
C.脉冲频率调制
D.直流调制
21.一线性系统,当输入是单位脉冲函数时,其输出象函数与
相同。
22.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之间的比较结果称为。
23.对于最小相位系统一般只要知道系统的就可以判断其稳定性。
24.设一阶系统的传递
G(s)=7/(s+2),其阶跃响应曲线在t=0
处的切线斜率为。
25.当输入为正弦函数时,频率特性
G(jω)
与传递函数
G(s)的关系为。
26.机械结构动柔度的倒数称为。
27.当乃氏图逆时针从第二象限越过负实轴到第三象限去时称为。
28.二阶系统对加速度信号响应的稳态误差为
。即不能跟踪加速度信号。
29.根轨迹法是通过
直接寻找闭环根轨迹。
30.若要求系统的快速性好,则闭环极点应距虚轴越
越好。
41.求如下方块图的传递函数。
42.建立图示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传递函数形式表示。
43.已知具有局部反馈回路的控制系统方块图如图所示,求:
(1)
系统稳定时
k
f的取值范围;
(2)
求输入为
时,系统的静态加速度误差系数
k
A;
(3)
说明系统的局部反馈
k
f
s
对系统的稳态误差
e
ss的影响。
44.伺服系统的方块图如图所示,试应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自动控制原理
1.输入与输出均已给出,确定系统的结构和参数,称为()
A.最优设计
B.系统辨识
C.系统分析
D.最优控制
2.对于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信号进行()的元件又称比较器。
A.微分
B.相乘
C.加减
D.相除
3.直接对控制对象进行操作的元件称为()
A.比较元件
B.给定元件
C.执行元件
D.放大元件
4.某环节的传递函数是,则该环节可看成由()环节串联而组成。
A.比例、积分、滞后
B.比例、惯性、微分
C.比例、微分、滞后
D.比例、积分、微分
5.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则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梅逊公式主要用来()
A.判断稳定性
B.计算输入误差
C.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D.求系统的根轨迹
7.一阶系统
G
(s)=的放大系数
k
愈小,则系统的输出响应的稳态值()
A.不变
B.不定
C.愈小
D.愈大
8.二阶欠阻尼系统的性能指标中只与阻尼比有关的是
()
A.上升时间
B.峰值时间
C.调整时间
D.最大超调量
9.在用实验法求取系统的幅频特性时,一般是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来求得输出信号的幅值。
A.相位
B.频率
C.稳定裕量
D.时间常数
10.设开环系统频率特性
G
(j
ω)=,当
ω
=1rad/s
时,其频率特性幅值
A
(1)=
()
一阶惯性系统的转角频率指
()
12.设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其中
k
>0,a
>0,则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
值的大小有关
值的大小有关
和
k
值的大小无关
和
k
值的大小有关
13.已知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呈现出等幅振荡,则其阻尼比可能为()
14.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左半部分是系统稳定的()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以上都不是
15.以下关于系统稳态误差的概念正确的是()
A.它只决定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
B.它只决定于系统的输入和干扰
C.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输入和干扰有关
D.它始终为
0
16.当输入为单位加速度且系统为单位反馈时,对于
i
型系统其稳态误差为()
/
k
/
k
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则它是一种()
A.相位滞后校正
B.相位超前校正
C.微分调节器
D.积分调节器
18.在系统校正时,为降低其稳态误差优先选用()校正。
A.滞后
B.超前
C.滞后
超前
D.减小增益
19.根轨迹上的点应满足的幅角条件为
()
A.-1
C.±
(2
k
+1)
π
/2
(k
=0,1,2,…)
D.±
(2
k
+1)
π
(k
=0,1,2,…)
20.主导极点的特点是()
A.距离虚轴很近
B.距离实轴很近
C.距离虚轴很远
D.距离实轴很远
21.对控制系统的首要要求是系统具有。
22.利用终值定理可在复频域中得到系统在时间域中的。
23.传递函数反映了系统内在的固有特性,与
无关。
24.若减少二阶欠阻尼系统超调量,可采取的措施是。
25.已知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其最大超前角所对应的频率
_
_
__。
26.延迟环节不改变系统的幅频特性,仅使
发生变化
27.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则系统的时间常数是。
28.在扰动作用点与偏差信号之间加上
能使静态误差降为
0。
29.微分控制器是针对被调量的来进行调节。
30.超前校正主要是用于改善稳定性和。
41.系统方框图如下,求其传递函数。
Δ
42.建立图示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传递函数形式表示。
43.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试分析系统由哪些环节组成并画出系统的Bode
图。
44.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求
:
1)
系统在单位阶跃信号输入下的稳态偏差是多少;
2)
当系统的输入信号为,系统的稳态输出?
自动控制原理
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分,共
分)
.C
.A
.C
.A
.B
.C
.B
.B
.A
二、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21.反馈控制
22.传递函数
23.时间常数
T
(或常量)
24.偏移程度
25.开环幅
频特性
26.阶跃信号
27.相位
29.比例
30.远
三、计算题
(第41、42
题每小题
分,第43、44
题每小题
分,共
分)
41.解:
(5
分)
42.解:
(
分)
(
分)
43.解:
(2
分)
(2
分)
(2
分)
(2
分)
(2
分)
44.解:
由图知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
分)
其中
T
=
(1
分)
由低频渐近线与横轴交点为,得
(2
分)
修正量,得
(2
分)
故所求开环传递函数为
(3
分)
或记为
()
自动控制原理
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分,共
分)
.A
.B
.D
.B
.C
.A
.C
.B
.D
二、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21.传递函数
22.越高
24.相频特性
25.幅值裕量
26.匀加速度
27.小
28.串联校正
30.零点和极点
3)
离虚轴的闭环极点对瞬态响应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1
分)
4)
要求系统动态过程消失速度快,则应使闭环极点间的间距大,零点靠近极点。即存
5)在偶极子;(1
分)
5)
如有主导极点的话,可利
用主导极点来估算系统的性能指标。(1
分)
五、计算题
(第41、42
题每小题
分,第43、44
题每小题
分,共
分)
41.解
(5
分)
42.解:
(
分)
(
分)
43.解:
系统有一比例环节:
(
分)
积分环节:
(1
分)
惯性环节:
转折频率为
1/T=10
(
分)
20Log
G(j
ω)
[-20]
[-40]
0
ω
∠
G
(j
ω)
0
ω
0
-90
0
-135
0
-180
0
直接画出叠加后的对数幅频图(3
分)
直接画出叠加后的对数相频图(3
分)。(若叠加图不对,但是画出了比例环节、积分环节、惯性环节的对数幅频图各给
分,画出积分环节、惯性环节的对数相频图各给
分)
44.解:
(1)
传递函数
(4
分)
得,(2
分)
当
时,K
=
20,ω
n
=20
(1
分)
(2)
由以上参数分析得到其响应公式:
得
C
(1)=
次每秒,即
次每分钟,(1
分)
当
时,超调量,最大心速为
次。
(2
分)
自动控制原理
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分,共
分)
.B
.B
.D
.C
.A
.C
.C
.A
.B
二、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21.稳定性
22.加速性能
24.相频特性
ζ
/
n
(或常量)
26.检测偏差并纠正偏差的
28.积分环节
29.快速性
30.静态位置误差系数
五、计算题
(第41、42
题每小题
分,第43、44
题每小题
分,共
分)
41.解
:
(5
分)
42.解
:
(
分)
(
分)
43.解
:
(2
分)
=
10,=
,得
k
=
500
(2
分)
=
(2
分)
=
(2
分)
=
(1
分)
=
(1
分)
44.解
:
(1)
得特征方程为:
(2
分)
s
s
10a
s
(360-10a)/12
s
0
10a
得
:(360-10a)>0,10a>0,从而
0<
A<36。
(3
分)
(2)
将
D-1=s
代入上式,得
(2
分)
D
D
10a-19
D
(81-10a+19)/9
D
0
10a-19
同理得到
:<
A<10
(3
分)
自动控制原理
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分,共
分)
.C
.C
.A
.C
.C
.D
.C
.A
.B
二、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21.数字控制系统
22.偏差信号
23.偏移程度
稳态
27.相同
28.比例
30.重视大的误差,忽略小的误差
五、计算题
(第41、42
题每小题
分,第43、44
题每小题
分,共
分)
41.解
:
(
分)
(
分)
42.解
:
(5
分)
43.解
:
系统有一比例环节
:K=10
20log10=20
(
分)
积分环节
:1/S
(1
分)
惯性环节
:1/(S+1)
转折频率为
1/T=1
(
分)
20Log
G(j
ω)
[-20]
[-40]
0
ω
∠
G
(j
ω)
0
ω
0
-90
0
-135
0
-180
0
直接画出叠加后的对数幅频图(3
分)
直接画出叠加后的对数相频图(3
分)。(若叠加图不对,但是画出了比例环节、积分环节、惯性环节的对数幅频图各给
分,画出积分环节、惯性环节的对数相频图各给
分)
44.解
:
1)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2
分)
由劳斯阵列得
:0<
k
<
(2
分)
2)
由
得
:
(2
分)
(2
分)
3)
(2
分)
控制工程基础
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分,共
分)
.A
.B
.D
.B
.C
.B
.A
.B
二、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21.偏差信号
22.零极点
24.对数坐标
相位裕量
27.单位反馈
28.幅值衰减
30.瞬态响应
五、计算题
(第41、42
题每小题
分,第43、44
题每小题
分,共
分)
41.解
:
(2
分)
当
(3
分)
42.解
:
(
分)
(
分)
43.解
:
1)
系统开环幅频
Bode
图为:
(5
分)
2)
相位裕量
:
(5
分)
44.解
:
(5
分)
(5
分)
自动控制原理
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分,共
分)
.D
.C
.B
.C
.A
.B
.C
.A
.C
二、填空
(每空
分,共
分)
21.反馈控制
22.越高
23.输入量(或驱动函数)
24.低通滤波
小
27.常数
28.闭环特征方程的阶数
29.谐振频率
30.零点和极点
五、计算题
(第41、42
题每小题
分,第43、44
题每小题
分,共
分)
41.解
:
(5
分)
42.解
:
(
分)
(
分)
43.解
:
(1)G(j
ω)=
该系统为Ⅱ型系统
ω
=0
+
时,∠
G
(j
ω)
=
-
(1
分)
当
A
时,∠
G
(j
ω)
=
-
(1
分)
当
A
时,∠
G
(j
ω)
=
-
(1
分)
两种情况下的奈奎斯特曲线如下图所示;
(3
分)
由奈氏图判定:
A>0
时系统稳定;
A<0
时系统不稳定
(2
分)
2)
系统的闭环特征多项式为
D
(s)
=s
+as+1,D(s)
为二阶,a>0
为
D
(s)稳定的充要条件,与奈氏判据结论一致
(2
分)
44.解
:
(1)
三条根轨迹分支的起点分别为
s
=0,s
=-2,s
=-4
;终点为无穷远处。
(1
分)
(2)
实轴上的0
至
和
至
∞间的线段是根轨迹。
(1
分)
(3)
渐近线的倾角分别为±
°,180
°。
(1
分)
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为σ
A
=
=-2
(1
分)
(4)
分离点
:
根据公式
=0,得
:s
=-,s
=-
因为分离点必须位于
0
和
之间可见
s
不是实际的分离点,s
=-
才是实际分离点。
(1
分)
(5)
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
ω
=0,K=0;
ω
2,3
=
±
2,K=48
(1
分)
根据以上结果绘制的根轨迹如右图所示。
(2
分)
所要求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是
:0 (2 分)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 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分,共 分) .C .C .A .D .D .A .B .A .D 二、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21.传递函数 22.偏差 23.开环幅 频特性 =jω 26.动刚度 27.正穿越 /K 29.开环传递函数 30.远 五、计算题 (第41、42 题每小题 分,第43、44 题每小题 分,共 分) 41.解: (5 分) 42.解 : ( 分) ( 分) 43.解 : 1)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 分)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2 分) 由劳斯稳定性判据 (略) 得: (2 分) 2) (2 分) 3) 由上式可知:只要 >0,系统的稳态误差 e ss 就增大,说明利用局部负反馈改善系统稳定性是以牺牲系统的稳态精度为代价的。 (2 分) 44.解 : 1) 绘制系统根轨迹图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将其变换成由零、极点表达的形式: (1 分) (其中,根轨迹增益 k * =2 k,K 为系统的开环增益,根据上式可绘制根轨迹图) (1) 根轨迹的起点、终点及分支数: 三条根轨迹分支的起点分别为 s =0,s =-1,s =-2 ;终点为无穷远处。 (1 分) (2) 实轴上的根轨迹: 实轴上的0 至 和 至 ∞间的线段是根轨迹。 (1 分) (3) 渐近线 : 渐近线的倾角分别为± °,180 °。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为 σ A = =-1 (2 分) (4) 分离点 : 根据公式,得: s =-,s =-,因为分离点必须位于 0 和 之间,可见 s 不是实际的分离点,s =- 才是实际分离点。 (1 分) (5) 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 ω =0,K * =0; ω 2,3 = ± ,K * =6 根据以上结果绘制的根轨迹如下图所示。 (2 分) 2) 由根轨迹法可知系统的稳定范围是 :0< k * <6。 (2 分) 自动控制原理试题 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分,共 分) .B .C .C .D .A .C .C .D .B 二、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21.稳定性 22.稳态值 23.输入量 (或驱动函数)24.增大阻尼比 26.相频特性 28.积分环节 29.变化速率 30.快速性 五、计算题 (第41、42 题每小题 分,第43、44 题每小题 分,共 分) 41.解 : (5 分) 42.解 : ( 分) ( 分) 43.解 : 系统有一比例环节: k=10 20log10=20 (1 分) 微分环节: 转折频率 1/10= ( 分) 惯性环节: 转折频率为 1/T=1 ( 分) 20Log G(j ω) 0 直接画出叠加后的对数幅频图 (3 分) 直接画出叠加后的对数相频图 (3 分)。 (若叠加图不对,但是画出了比例环节、微分环节、惯性环节的对数幅频图各给 分,画出微分环节、惯性环节的对数相频图各给 分) 44.解 : (1)0 型系统 (2 分) (2) (2 分) 频率特性为 (1 分) 幅频特性 (1 分) (1 分) 相频特性 (1 分) 系统的稳态输出为 (2 分) 英语期末考试:复习重点作文和纠错训练3篇(英语期末考试作文题目)相关文章: ★ 高三政治题上册期末考试试题整理8篇 高三政治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 学期末考试动员国旗下讲话稿3篇(期末考试总动员国旗下讲话) ★ 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考试试卷范文3篇(这次四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国旗下期末考试纪律讲话演讲稿范文大全3篇(期中考试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 ★ 2022最新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3篇(四年级数学期末考试题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