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山里核桃散文9篇 打山核桃作文,供大家参阅。
山里核桃散文1
大山里的姑姑家散文
一
连续四天的冷雨总算停了,这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晚的春天,五一杏花还没有开。今天天气不错,雨涵决定去乡下的二姑家走走。去乡下是让她兴奋的,她用脑子准备了一夜,想着穿什么衣服,带什么东西,晚上是否回来,等等。总之,出门前的一夜她很少睡得好,但并不影响出发的心情。
开车到二姑家不过一小时的车程。二姑家住在村东头山脚下,三间红瓦房掩映在山的怀抱里,有世外桃源之感。整洁的房舍,两侧有储存粮食和农具的简易房。院落极大,一边是菜地,一边是驴棚,中间宽敞得还可停放几辆车。
雨涵兴奋地走下车,跑进屋里,屋里屋外不见一人,昨天打电话说家里有人的,正诧异,小不点不知从哪跑来了,她说她在屋后跟爷爷姑姑栽土豆呢,奶奶参加婚礼去了。有人就好,管他大人小孩呢。
雨涵换了衣服,准备去种香草,小英和姑夫过来了,打过招呼,便跟着他们一同去房后,屋后的山坡地,已栽了好几垄土豆,切好的土豆种摆在地垄沟里还未盖土,几垄发芽葱生机勃勃,坡上的果树不见芽苞,两棵香椿也未发芽,只有蒲公英长得大,铺满屋后地边,这是专为城里亲戚准备的。她和小不点拿着铁锹和篮子,一会就挖很多。挖得容易反而觉得没劲,不如在山野中,到处寻找,半天挖一棵有趣。还是种香草吧。姑夫说在哪种都行,雨涵却本着不影响他们,自己开垦一块地。那比较顺她的意。
二姑家的房后是土坡一样的山,下边种菜,上边是果园。前边的矮山像大山伸出的一只手臂,上有成片的山楂林,下边种着各种农作物。
后山和房屋距离很近,屋前却很开阔。大院的一侧有葡萄架,墙边种了瓜,地里长着菜。门前的土路从村里蜿蜒着伸过来,一直到山边的几户人家。坐在屋里能看见田园和果林。雨涵喜欢去二姑家的主要原因就是离山近,随时可以上山。
二
雨涵拿着铁锹和镐头到前边的山坡上挖地,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啊,山边的草根不易挖,她挖一会,刨一会,歇一会。小不点拿着篮子,一会又拿起镐头,一会又跑到山坡下大声的喊:“小姑!”她很忙。两只小狗跟着一会上一会下,雨涵坐在山坡上打口哨,小狗母女就撒欢地从坡下向她飞奔,小狗见狗妈妈在前,就用前爪扒拉它妈妈的后背。二姑家人好,小动物可爱。二姑不养鸡,不养猪,却养了三头驴,那是一个驴妈妈带着两姐弟;三只羊,是幸福的三口之家,小羊羔才两个月大;两只小猫是母女;两只小狗也是母女。
说起二姑家,免不了要说说二姑了。二姑外号“大美人”,可她似乎与美无缘,看到她,很难与美这个字联系起来。她既没有漂亮的脸蛋,也没有迷人的身材。更没有年轻的资本。如果简单把人分为三种,美,一般,丑。二姑应属第三种吧,牵强一些或许可以进入一般行列。
二姑到底长得什么样子,雨涵也说不清,只觉得她长得很小,身材小,五官小,小得又很模糊的小女人。如果说她丑,也不见得真丑,说好看也不符合,总之在她的印象中,二姑年轻时没好看过,老了也没太难看。就像一朵不起眼的花,开不开都不引人注目。引人注目的是她的打扮,她的行为。不像有些人,年轻时美的惊心动魄,老了丑的一塌糊涂。
二姑很爱美,她对美的追求一向执着而大胆,从不放过任何美的机会,每次进城,都会精心打扮一番。二姑身高不足一米五,腿也不很直,却喜欢穿时髦的细腿裤。穿戴和城里姑娘一样的时髦衣饰,哪怕是廉价的时髦。尤为突出的是那些闪光的首饰,她花一点钱把自己打扮的“珠光宝气”,让你为之一惊。
如果说早些年二姑给雨涵留下的印象,那应是脸旁晃动着的两个滴里当啷的耳坠,晃得人眼花缭乱,正常人见了,不免觉得她傻,大姑姑说她,她很生气,但依然我行我素,不改“时髦”的习性。现在二姑比以前会美了,美得似乎得体了,去年夏天见了她,竟是眼前一亮。
二姑口齿不清,声音沙哑,却善说,说起话来磨磨叨叨,在别人耳里就成了蚊子的嗡嗡声。二姑的名字叫晓雯,小时候有人叫她小蚊子,从此她对自己的名字恨之入骨。甚至恨给她起名字的爷爷,认为别人钻了她名字的空子。一次她给雨涵讲小时候上学的趣事,说老师点名,她听见了就是不吱声,她和老师对望着,老师气坏了。二姑无声地对自己的名字抗议着。直到结婚后她有了自主权,改名叫小凤。雨涵只听姑父这样叫她,每次听了都忍不住想笑。
二姑很随和,愿意帮助人,大家喜欢和她走近,走进她的家。她在家里有着女王的地位,姑父是个非常出众的乡下人,各方面都比姑姑优秀,只因小时候淘气,一只眼睛留下了残疾,委屈娶了二姑。姑父对姑姑痛爱有加,后来他们有了一双值得骄傲的儿女——王子和公主。二姑依然是女王。“公主”和“王子”都在市里成家立业了,非常孝顺,满足她爱美的心,给她买漂亮的衣饰,带她去各地旅游,她增长了见识,开阔了心胸。更爱美了。
二姑的自尊心很强,在家人中属于另类,有人说她是奶奶捡回来的,经过几次搬迁,多数人都不知道。小时候有人和她开玩笑,说她长得和家人不一样,是捡来的,她哭着跑回家问奶奶:“怪不得你们长得好看,我长得丑,原来我是捡来的。”奶奶哄她说所有的孩子都是妈妈从茅坑里捡来的,她才慢慢平复。后来再没人敢和她开这种玩笑了。
三
雨涵在山坡挖地,挖出好多鬼子姜,她兴奋地喊:“哎呀,我挖着宝贝了。”小不点脆生生地问:“在哪?在哪?”一边喊一边跑过来,红扑扑的小脸,真可爱,这个小人真是漂亮。清秀的.眉眼,小巧的嘴巴,一副人见人爱的精灵模样。雨涵忍不住一把拉住:“来,小美人,让小姑亲一口。”
二姑生了一双儿女,女儿给她生了个外孙子,儿子给她生了个孙女,就是小不点。孙女和外孙这对小人长得委实精神。外孙大点,刚刚上学,小不点五六岁。他们是二姑的骄傲,二姑每次和她的“骄傲”一起出门,会引来别人赞叹的目光和惊叹:“大美人领着小美人真让人羡慕……”
一般人听了,觉得是讽刺,二姑却认为是褒奖,每每听了,心花怒放,合不拢嘴,别人这样叫她,也非讥笑,或是一种习惯性的尊重。
二姑对自己用了大半生挣来的“大美人”雅号很是受用。二姑一直生活在农村,却不喜欢农村,她不喜欢上山,用姑夫的话说:“人家是市里人,怎么能上山呢?二姑是浪漫的,冬天,乡下人在家猫冬的时候,她却到雪地里找蘑菇:“红红的蘑菇映在雪地里可好看了。”
四
天色暗下来,雨涵和小不点手忙脚乱地挖着“宝贝”——鬼子姜。大地真是神奇,表面杂草稀疏,沙土贫瘠,想不到内蕴宝藏。一会就挖一堆。地挖好了,雨涵均匀的把香草籽撒在浅沟里,用镐头轻轻把土带上。看着自己的成就,雨涵满意的笑了。
天空落下几滴雨点,雨涵提着一篮子鬼子姜,拿着镐头,小不点扛着铁锹向家里跑去。二姑的女儿小英来前园子抱柴火了,雨下起来了,已是中午。小英烧火做饭,我拿了一个碗,想倒点水喝,小英说:“这两缸水都是新压的水。”我看看缸盖上的水瓢,拿起来掀开盖子,舀了半瓢,没犹豫的喝起来,水还真是好喝。小英做了米饭和地瓜,正在削土豆皮,姑夫进门了,雨又大些了。
“我来炒菜。”雨涵自告奋勇。小英不肯。雨涵说想感受一下大铁锅做菜,她才不争了。小英切了一大盆土豆片,说:“我们吃菜多。”雨涵欣喜的用勺子从坛子里舀油,在小罐子里舀盐。欣喜的看着柴火在灶下里一半外一半的燃烧。小狗和小羊羔一边趴着,雨涵喜欢小动物,总觉得自己是动物界的一员,动物对她很友善,即便再凶的狗也不对她凶。
雨涵炒了土豆片加芹菜,还烧了两条鱼,切了自己带来的香肠和酱牛肉。小猫在炕边扒着桌子,小狗跟在脚下里外的忙着捣乱,二姑参加婚礼回来了,把两只猫连同猫食碗一同抱到西屋去了。小狗在门外扒门,雨涵想让它进来,一推门,撞的它嗷嗷直叫,好不热闹。
雨小了,推门出去透透气,小羊羔也出来了,咩咩的叫着奔向羊妈妈,拱着肚皮吃起奶来,边吃,边快活的摇摆着小尾巴,羊爸爸神情安详的看着。驴棚下的三头驴,静静的吃着草。
饭菜碗筷摆了一桌,大人小孩热热闹闹的围坐了一圈,大人忙着让菜,小孩忙着吃,姑父举起酒杯说:“感谢雨涵今天回家。”雨涵赶紧站起来说:“姑父,说反了。说反了,说感谢的应该是我。”二姑小手一挥:“都是一家人,亲情是缘,相聚是缘,为了缘分干一杯。”其乐融融,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山里核桃散文2
山里人家经典散文
王教授通知我们返校。随着汽车轮缓缓滚动,我心里空荡荡的记忆像长了翅膀的小鸟,很快就飞回了前几天的港湾——赵家山小村庄。
我和杨麟搭伙走上了这个村子的山上,我们东奔西跑,好不容易打了几只松鼠和几只野兔。没有把握好时间,当我们要返回时已经是夜色茫茫了。以前我们没有走过山路,尤其是夜里。和杨麟商议后,只好借宿到当地农户人家里。可是我们的行李、包都在学校统一规定的那个地方,没有一分钱怎么住宿。杨麟说:“总不能在这山林里过夜吧!走,进小村里再说。”我们选择了路边的一户人家。我走在前边敲开了屋门,说明了我们是到这里采集动物标本的实习大学生,由于天太晚,迷路了,所以想借宿一晚,并特意强调了我们的行李和各种物品放在规定的地点,身上没有钱。大叔说:“看这说的什么话,谁没有个困难的时候。来住下,只要不嫌弃就好。”
这户人家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大叔让小女孩端来洗脸水说:“快洗洗,累了一天了。”
洗完脸,感觉舒服多了。大叔让上炕歇息。我们不习惯坐炕,只能在地上站着。大叔说:“坐着缓缓。”经大叔的再三劝让,我和杨麟不好意思地上了热炕。炕上物品很简单,一张竹席和几床叠得很整齐的棉被。
我和杨麟学着老大爷的姿势,吃力地盘着腿坐在炕上。想乘没开饭的空闲,将所有动物的名称记下来。可任凭我的眼睛睁多大,仍旧看不清在纸上记了些什么。听大叔说他们这山里长期电力不足,靠人工发电。现在刚入春,河里有冰消融的水,可以人工发电暂时照明。说是照明,也只能看见人罢了。听他们说,到了冬天只能点油灯了。
和大叔闲谈间,小女孩很腼腆地端上炕桌,大妈也端上了热气腾腾的面条。望着面条上的葱花和扑鼻而来的油香,真让人流口水了。我连忙拿起筷子搅了搅,毫不客气地吃了起来,很快两碗面就下了肚。大叔和大妈劝我再吃一碗,我才感觉到肚子此时巳饱饱的了。啊,谢谢!这么香的一顿饭。我问大妈这饭中的酸味为什么与众不同,大妈说:“这是我们山里人常吃的浆水面。”
一连几个饱嗝,心里格外舒坦。炕桌搬走了,大妈说:“我给你们收拾收拾炕。跑了一天了累了,好好地休息休息。”
对于住炕,我们生平还是第一次,也就只好顺从地让大妈收拾。为了不妨碍大妈收拾,我们便信步来到院子里。此时,外边的天和地好像连在了一起,漆黑漆黑的夜让人感觉很害怕。
院子里不远的地方有灯光,我好奇的摸索了过去,微弱的光亮下,大叔和小女孩在地上的一堆火盆旁,吃着用玉米面做成的糊糊。火盆内的'火苗旺旺的,映出小女孩红朴朴的小脸。我心头一酸,差点哭出来。难怪我和杨麟吃饭时,大叔大妈只张罗着我俩吃饭,没见他们动筷。刚才吃进去的饭也好像在肚子里怪罪我们。
乘没人发觉,我赶快溜进了主房,也就是农家人所说的上房。此时,杨麟已帮大妈收拾好了。大妈歉意地笑笑,说:“俺知你们城里娃住不惯,将就着吧!”
躺在炕上,心里很不是滋味,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身旁的杨麟也许已做梦了,嘴里时而说着呓语。
不知过了多久,我听见大叔大妈及那个小妹妹轻手轻脚地进来,没开灯就躺下了。听着他们均匀的鼾声,自己却在享受他人皆睡我独醒的孤独,这在家中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笫二天旱晨,杨麟推醒了我。睁开惺松的眼,才发现炕上只剩下我这个懒虫了。身旁的一床被子叠的整整齐齐,而我这边杨麟和我各一床被子。在我和杨麟躺过的地方竞也铺着一条棉被,而他们一家三口竞盖了一床被子过了夜。
我的心似刀扎般难受,随即穿起衣服,走出屋门,见牛圈门开着。大叔已经上山了,大妈和小女孩在屋里做饭。我们背起枪,走出村庄爬上一个山坡。今天不知为什么走路没有精神,几只野兔也被我的不准确的枪法惊吓得不见踪影。而爱唠叨的杨麟总说:“今天有人害相思病。”可是他们怎么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情呢?
一个标本也没打着,已是太阳普照大地了。肚子也不争气地叫起来,只好和杨麟下山。在半山腰上,我们遇到了大叔家的小妹,手里提着一个小罐,背着一个布袋。小女孩老远就喊开了:“大哥哥,我娘叫你们吃饭哩!”我“嗯”了一声,几步跨到了小女孩面前,笫一眼就看到小女孩罐里的面汤。她笑嘻嘻地对我说:“我给我大(爸)送饭去,你们回家去吃饭吧。”
我拉过小女孩,想看看她布袋内的东西,可她硬是不让。我认真地说:“你不让看,我们就不去吃饭。”
小姑娘噘起小嘴,不情愿地说:“看吧,不过你们不许告诉我娘,她不让我告诉你们的。”我使劲点点头。杨麟好似悟出了什么,眼睛盯着布袋一秒也不想离开,打开一看是蒸熟的洋芋(土豆),正冒着热气,我打开布袋的手怎么也抽不回原处。小姑娘匆匆地收起布袋走远了,剩下我和杨麟怀着各自的心情站着……
许久,我们没说一句话,想着走着,挪着似有千斤的步子。“先天乐天派”的杨麟也耷拉着脑袋。
进了村庄,大妈早巳在门口张望着,看见我们就端出洗脸水,一边问:“饿了吧?”我连忙说:“不饿。”其实肚子早就唱空城计了。
大妈端上三个烙好的油饼和凉拌的野菜。我让她坐下吃时,她却推辞说自己吃过了。嚼着饼,肚子乱叫的感觉没有了。我慢慢地吃着饼,难以下咽。大妈又端上鸡蛋汤。看见我们只吃了一点饼就问:“怎么,不好吃?”我和杨麟异口同声地说:“太好吃了!”“好吃就多吃点。”
和着眼泪吃着饼,喝着汤,也吃完了在大妈家的最后一顿饭。
离开这个偶然借宿的山里人家时,我深情地望了一遍又一遍,努力地把这户人家的院落、房屋刻印在脑海里;把淳朴、热情、好客的大叔、大妈、小女孩也刻印在未来的生活中。
大妈把我们送出了村庄,小女孩也满头大汗地跑来使劲挥手,泪眼汪汪地说:“大哥哥大姐姐,将来我也要走出大山,变成城里人。”我此时竟喉头哽噎,泪眼朦胧,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汽笛已把我从远方的记忆中拉回了现实,车轮已经驶过了关山、小村庄和赵家山。再见了——大叔、大妈、小妹!再见了,赵家山的一切。“愿好人一生平安。”
自从那次实习后,我时常想起赵家山的野兔、野鸡、草房、山坡,但更让我想念的是大叔、大妈、小妹妹,香香的浆水面、烙饼还有冒着热气的洋芋(土豆)。
不知道他们现在真的能好人一生平安么?我一直在挂念着。
山里核桃散文3
核桃沟散文
距离巩留县城十几公里处,有一条沟。
这条沟很有名。
给这条沟带来名气的,不是沟本身有什么神奇之处,而是这条沟里长满了野核桃树。于是,这条很平常的沟,也就有了名气,也就有了一个俗气十足,但却形象之极的名字――核桃沟。
核桃沟的确很平常。游人不是很多,这就是一个例证。沟也不宽,让人的视野总是没有眺望和那么一亮的机会。形成沟的山,也很不特别。完全就是草原上的那种“丘”,除了用“堆”这个字来表达感觉外,实在找不出合适的词来描述那山了。拾级而上,也谈不上九曲回肠。潺潺的流水,鸟鸣蝶舞的景色更是没有。没有这些,反而成了这条沟的特色。倒是一颗平常的心,在平常的路上,寻找平常的脚印。
说来也怪,这一系列的平常,竟然没有生出一丝的厌烦来。如回家的路,没有不寻常,但总要走,轻松地走,常态地走、自觉地走。从骨子里,从血液里认为,那才是该去的地方。奇怪,不知怎么在这条沟里,就平生出了这样的感觉。感觉不奇怪,奇怪的是怎么会在这里有这样的感觉?犹如在盛开的棉花地里,做起了床上才有的美梦。
看见核桃树,准确地说,看见野核桃树,也无人发出“啊、啊”的惊叹,甚至连说话的.声音都没有。核桃树就绿在很突出的地方,没有神秘地潜进潜出,自然用不着千寻万觅。野核桃树就那么静静地站着,结着小小的果,透出沧桑老人的那种不在乎。其实,那是岁月独有的沉稳。这是一种境界,这个境界,再回头走一步,你就感受不到了。
一般的人,分不清这野核桃树和家核桃树有什么不同,就是觉得结的果小,产生不了文物和国宝的感觉。我也如此,就象疆外来的人看新疆的白杨,就那么一看。反而觉得古今对白杨树的礼赞,完全是骚人墨客的一种作秀。我有些不甘心,难道这核桃沟的野核桃,当真就不能使我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我把目光仔细地投在那些树上。我看见,这树是编了号的,是生活在21世纪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们,钻进这深山沟里,用数钱的手,给这里的每一棵野核桃树编了号。这等于是给这里漫山遍野的树都起了名字,报了户口。而且这名字还是官名,这户口还和城市户口一样,吃的是“皇”粮。真是不简单!任何时候,总是有太史公那样的人,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诱。凭着那一份“孝”,把就要消失的,让他永远也消失不了。再看树上的牌子,也是现今的人挂的。牌子上的字,也是现今的人写的。牌子上的数字,是现今的人用科学的手段研究出来的科学数据。这些树,有的拥有千年的年龄。
我的腿一软,坐在了树旁的木凳上。我眼前,站着一个千年的老人。无人照料,但却自己照顾着自己活过了千年。千年的老人,用和缓的语气对我说了两个字:“来了。”
我羞愧得掉下泪来。我的祖先,你独自生活了上千年,无依无靠。我们直到现在,才在一个无意的时刻来看你了。我们家的老人啊,儿孙满堂的老人,你自己是怎么活到现在的?你还是那么健硕,面容老态,但身姿却不龙钟。这一刻,我知道人们见到野核桃树为什么不惊讶、不言语了。我们把自己家的老人,遗忘在这山沟里已经上千年了。
上千年的老人,依然还活着。他是怎么活的?他都看见了什么?他看见的,我们有多少不知道?我们自以为知道的,又有多少需要他来纠正?在他的面前,我们多少高深的思想,该有多么幼稚?当我们举起斧子,想要砍伐他们的时候,可曾想过,我们砍伐的到底是什么?
尊重他们,就是尊重历史,尊重他们,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一阵柔风,顺着野核桃树的叶间滑落。我惬意极了,不由自主地要闭上眼。那风如祖母的手,也如母亲的手,就那样把我抚摩到振翅的那一天。再想有那种抚摩的感觉,已经万万不可能了。我唇上的胡茬,已经挂霜。但在这千年的核桃树下,这种感觉从我的心坎里溢了出来。我想,这哪里是自然之风呀!这分明是民风,那么淳朴,温暖、那么平常,那么厚重。就象祖母的手,母亲的乳。
这种风,和家里的炊烟是一个味儿。
要下山了,我坐在凳子上,不愿离开这平常的山。
当年,我就不愿离开那几间茅草屋,还有家里那只属于我的粗糙的碗。
我还知道,巩留县已经建立起了万亩核桃之乡。
这就对了,野核桃树的根不能断,野核桃树的苗苗,也不能只长在那个山沟里。那从叶间滑落的风,也不能只在那条沟里萦绕。它应该到广袤的田野里去,唤起更多的人,对祖母和母亲的记忆。
山里核桃散文4
核桃熟了散文
(一)
又到了核桃快要成熟的季节了,我想起了儿时与小伙伴们的核桃情缘,还有“看秋”的二狗大伯。与核桃结缘,可以追溯到我的童年。人的童年记忆深刻而永久,铭刻在心中的点点滴滴,都是一段充满杂陈的回忆,美好而悲怆。
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北方农村,太行山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从我记事起,两件事情永远萦怀难忘,仔细想想与现时代的儿童也不无两样:一件事情是寻玩,一件事情是寻吃。
单说吃吧,我们的小时候可没有现在的副食超市,没有超市中琳琅满目的儿童食品供我们挑选食用。那时候馋嘴的我们为了寻吃费劲了心思、吃尽了苦头,也尝到了终身难以忘怀的酸甜苦辣的记忆。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谁吃水”。我们所住的村庄贫瘠秃岭,缺水少雨,没有水中食物供我们享用,只能到山上、到野地里寻找吃的东西。太行山里野果多,什么野桃、野杏、棠梨、酸枣啦,什么瓜蒌、山葡萄、榆果啦都是我们最喜爱吃的零食。为了寻找这些东西,爬山上树,穿山越岭,现在想起来真是受尽了千难万苦。
最香的零食那就是核桃了。采摘并经过加工后的核桃都颗颗归仓到了大队了,我们是吃不上的。我们只能吃还挂在树上,介于半成熟期间,内壳与外皮尚未分离,内壳不太坚硬,果仁能撕掉包在外边的那张黄皮的时候的核桃。那时候的核桃仁柔中带脆,香中带甜,无丝毫油腻感,那种清香的味道简直让人吃起来欲罢不能。半成熟的核桃按照农历节气应该在立秋以后。
(二)
秋天到了,庄稼瓜果都渐渐地成熟了起来。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半生不熟的庄稼瓜果最鲜美、最香甜,生吃、烧烤、水煮都特别好吃。
我们生起来一堆篝火,把玉米连着包衣埋进炭火中烤成略糊的金黄色,粒粒清香扑鼻;把棠梨、土豆裹上泥巴后扔进火堆里烧到金黄酥软,撕掉皮啃着吃,滚烫的食物在手里翻转着,口中呵着热气,啃着满嘴皮发黑;带皮的核桃直接丢进火里烧到青皮焦糊,四周滋滋地冒热气的时候就可以砸开吃了,烤熟的核桃仁外焦里嫩,甜香绵绵,回味无穷。
立秋后,生产队就有了专门“看秋”的人了。“看秋”人的职责是为了保护即将成熟的农作物不被偷盗、糟蹋而设置的专职人员,这些人在秋后三四个月的时间内啥事情也不干,专职于“看秋”工作,类似于现在的保安。
自从村里设置“看秋”的人后,以上的煎烤食品是不能再吃了,生烟冒火极易被人发现,因此我们把寻吃的专攻目标又转向到“旋核桃”上了。
旋核桃是必须有专用工具的。用一根长约一寸的铁洋钉,中间折弯成直角,用铁锤把带尖的一端砸成柳叶状,外援磨出锋刃来,比较讲究的小伙伴还要再在洋钉头上拴上一根红布条,这样一把精致的旋核桃工具就做好了,我们冠以其名曰:“旋核桃小刀”。
旋核桃小刀是必须时时刻刻带在身上的,它小巧玲珑,装在口袋里不易被人发现。小时候可以说我们小伙伴们每人都有一把。上学前,出门时都要摸摸口袋里是否忘了带,带旋核桃小刀是我们的第一要务,它简直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了,就跟我们出门要带嘴一样重要。
(三)
放了学我们是不往家里去的,放学后大人们还没有下工,家里没人管,是我们放纵玩耍的极好的时间。约好几个小伙伴,七拐八拐,偷偷摸摸就潜到了山里。经过一番艰难的顶推拉拽,我们终于爬上了一颗高大茂密的核桃树,找一股枝繁叶茂、隐蔽性好、核桃满枝的树枝坐靠平稳,掏出口袋里的旋核桃小刀,开始紧张而熟练地忙碌了起来。
随手从树枝上揪下一颗青皮核桃,刀尖对准核桃屁股眼扎进去,顺手一拧,“蹦儿”的一声青皮核桃就开裂成两半。左手托起一半,右手持刀照着核桃瓤边缘,逆时针推一圈,半圆形的核桃仁便脱了出来,手一翻空壳的核桃皮掉到了树下,同时半圆形的核桃仁装进了口袋里,手起刀落的过程,干净、利索、快捷。当装核桃仁的口袋渐渐地鼓了起来的时候,空核桃皮也如一只只鼓胀着空壳肚皮的青蛙布满了树下的地面。为了在最短时间能收获到更多的劳动成果,在树上是只旋核桃不吃核桃,待口袋满了,我们便从树上爬了下来,逃到一个既安全又隐蔽的地方才能开始慢慢地享用。
口袋里的核桃仁是很少能装满的,大多数的情况是这样的:当核桃仁装满口袋约一多半的时候,不远的路上就传来了“看秋”老头的咳嗽声,老头低着头,猫着腰,迈着方步向我们这边的核桃树下走来。这时候我们一动也一不敢动地埋在树叶里,屏住呼吸,心咚咚地跳个不停,树上的我们面面相觑,伙伴们的脸都是青白样的颜色,一脸的恐怖状如同《动物世界》中上演的一群树上的猴子看到了树下徘徊来了一只狮子的电视画面。
“看秋”的老头走到树下,慢条斯理地捡起一个个空壳的核桃皮,向远处的草丛中扔去,边扔边骂:“谁家的兔崽子,祸害人的'东西,别让我逮着了啊……”这样说着、嘟哝着、骂着,低头弯腰向远远的地头走去,背对着核桃树,坐在堰帮上,吧嗒吧嗒地抽起来了旱烟来。
说时迟,那时快。我们如松鼠般从绿叶中钻了出来,吱溜吱溜地滑下树,飞也似地向深山跑去。跑到一个远离“看秋”老头的隐蔽处,躺在地上喘息一会儿,方才感到肚皮有点疼,原来下树时磨破了肚皮。等缓过来了神,从口袋里掏出核桃仁,边撕皮边嚼,满口直流白沫,那种香啊,无法形容,肚皮的疼痛早已忘得干干净净了。
(四)
“看秋”的人是大队里专门挑选的,一般都是老头。他们工作起来认真负责,自己又无爱沾公家小便宜之嫌,办事六亲不认。这样的人在农村确实不好找,一般的候选人都是无妻无子、孤苦伶仃且无后顾之忧的老光棍。
老光棍们被选为“看秋”人后,更加负起了责任,大队交给的任务光荣而伟大,当然容不得半点马虎。本来都是些不好看的长脸,耷拉起来显得比平时更长了许多,驴脸一样。他们在行职期间,见了谁都不啃声,俨然在瞬间就改头换面变成了一个大干部似的。
“看秋”的老头六亲不认、铁面无私是很多人领教了的。我儿时的伙伴二毛的父母亲还有二毛本人经常被看秋的二狗大伯抓现行,二毛的爹再也不敢到山上去砍农具棒了,急需了都是找我叔叔家去要。二毛的娘也不养猪了,本来就困难的家境,越来越糟糕。但是二毛跟着我们旋核桃还一次也没有被抓过呢,也真怪呢。
小时候有个问题一直盘旋在我的脑海里不得其解,在我们玩耍时,从来没有见过他,只要我们搞点吃的,他跟个幽灵似的就出现了,不管我们计划多周密,隐藏多秘密。除了在树上旋核桃没有被二狗大伯发现以外,我们寻吃的事情,一般都被二狗大伯追赶过。这也是我不得其解的又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最终达到解释,是二狗大伯与我爷爷的一次谈话让我听见后,才明白了的。
我爷爷跟二狗大伯关系好,老爷儿俩经常唠唠嗑。有一次二狗大伯跟我爷爷说:“核桃树那么高,我可不能咋胡,本身孩儿们就胆小,从树上摔下来那个不得了!”爷爷说:“是啊,孩儿们都可怜,吓唬吓唬就算了,可别太当真!”从那以后,我对二狗大伯的看法也有了一定的转变,认为他还是有点善良心肠的。
后来我到外上学,成家立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小伙伴们都成了青壮年了。我对二狗大伯及那些看秋的老人的恐惧感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淡化了。有时候,回老家住几天,看到他们也是一脸的和蔼慈善,与村里的其他老人家没有什么区别,儿时对他那种黑煞神般的老驴脸的印象再也没有找回来。
前几年回老家闲住,母亲说二狗大伯快不行了,嘱托我去看看。我走进了长满毛草的阴森森的二狗大伯的院子,向他住的土坯房子走去。二狗大伯的屋子黑乎乎的,空空的屋子阴暗死寂,一股霉湿气味。他蜷曲着身体躺在炕上,黑瘦的不像个人样。看我来看他,竟然从那浑浊无神的眼窠里滚出了绿幽幽的两行泪,青核桃似的……
山里核桃散文5
关于山里人家散文
1.到苗哥家
十几年前,霖爸在云南认识了一个住在大山里的苗族朋友,我们叫他苗哥。回家后说起山里的贫穷,让我有点难以置信。在那几年里,我们每年都会给苗哥寄一点钱或者是东西。记得最清楚的是寄了一大包衣服去,结果就在收到的前两天家里小孩烤红薯吃把房子烧成灰烬,收到包裹后家里特别高兴,解了燃眉之急。这么多年过去了,霖爸念念不忘苗哥,虽然时时都有电话联系,但总想再亲自去看看。因我极不愿意坐车只好作罢。
随着霖儿的一天天长大,也该带他出去见见世面了。今年暑假,我们一家三口终于踏上了漫漫旅程。
从下关坐车到巍山再到牛街,花了四个多小时。在牛街见到了早已等候在那儿的苗哥兄弟俩。在街上吃过午饭,买了大包小包的东西,准备去叫车。谁知这里的路才修,极差,到江边二十公里,每人要100元。为了安全着想,霖爸决定走路。把东西装在苗哥的骡子上,我们出发了。
还没走呢,有一辆小货车要送货到公路边的一个小店,我们先坐一段路再说。在车的摇摆中,我们胆战心惊随着车辆摆动,路边就是悬崖绝壁呢,都不敢往下看。老乡们早就见惯不惊了,在车里说说笑笑,可惜说的话我听不懂。
从车上下来,我们开始了艰苦的跋涉。路程说起来不远,下山,过江,上山。天知道那是怎样的山,抬头望不见顶呢。土质和我们老家也不一样,地上全是小石子,走在上面,石子一滚一滑的,没走多远,我的脚上就起了几个大泡。所谓的路,就是下雨时冲出来的水沟。一边靠山,一边是悬崖。山里人太少,没有修路,几十年几百年,山民就走在这样的路上。霖儿很能干,一路兴致勃勃,根本没感觉到累,我真的佩服他了。在松树林里穿梭,霖捡了一根树枝做拄路棍。嘴里不停地问这问那,这一切,对他来说,太新奇了。
从午饭后的一点,我们像小蜗牛一样地爬行,省去沿途无数次的歇息,过江后霖就骑的骡子上山。快八点的时候,终于到达苗哥的家。
2.鸟枪换炮
因为有了霖爸十几年前的印象,咋一看到苗哥的家,有点恍然如梦。橘黄的门,橘黄的窗,雕花的窗棱,漂亮的瓷砖地板,虽然墙壁非常粗糙,但仍是一幢漂亮的房子。
3.苗哥苗嫂
早就听霖爸说苗族的女人特别能干,经过几天的相处,对苗嫂有了更深的了解。苗哥初中毕生,脑瓜特别灵,这在他们村并不多见。从长大成人起,苗哥就爱伺弄鸟。喂鸟,捉鸟,卖鸟一度成为他们家主要的经济来源。我们去的不时候,要不就可以和苗哥一起去捉野鸡了。苗嫂性格开朗,总能听到她那爽朗的笑声。山里农活多,除了做家务,饲养牲口外,农活苗嫂也是一把好手。外出干活或是打柴,苗哥负责赶牲口,苗嫂就背着一大背东西。苗族人的背篓和我们不一样,只在中部套一根绳子,然后把绳子挂在头上,看着重重的背篓,我真担心头是否能承受住。
4.经济来源
看着十来年苗哥家的变化,我和霖爸都惊叹不已。要知道从零开始到现在不错的生活,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这几年,政府大力发展烤烟,虽然以前也种,但没有形成规模,种,收,卖都没人管,现在统一规划,山民的收入大大增加了。保守的`计算,一亩烤烟有三千多元的收入,山里地多,只要人勤快,家家户户都可以种五六亩,多的可达十几亩。苗哥家的地很多,远的都荒芜了,就种了家门口的几块地,今年种了六亩,这是一笔不少的收入。山里核桃多,每家都有或多或少的树,一般也有几千元的收入。再加上种的红花,杂七杂八的果树,一片片的玉米,家里养的牛,猪,骡子,毛驴,山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5.聪明肯干的骡子
山里路不好走,就苗哥他们村来说,无论到哪个场镇都得走四小时以上,买东西卖东西就特别困难。以前贫穷的时候,全靠肩挑背磨。有了一点积蓄后,有的人家就买了毛驴,条件更好一点的就买了骡子。苗哥和他哥哥家都有骡子。去的时候,霖就骑骡子上的山。平时出去打柴或者是重活,骡子就派上了大用场。从山里出来,过了江上山时,我和霖都骑的骡子。骡子非常聪明,当它感觉背上的东西歪了时,就自觉的停下来,等主人扶正。刚开始,骡子总是停,我还以为是它累了呢。苗哥说是人坐歪了,骡子害怕把人摔下来,就停了。果然,当我调整后,骡子又前进了。在陡峭的山路上,骡子稳步前行,一步一步的往上爬。坐在骡子的背上,心里有点不忍,害怕压着它。苗哥说骡子驮上二百五六十斤也没问题,掂量了一下自己的重量后,就心安理得地享受了。
6.烤烟
烤烟虽然能卖不少钱,但种烟是非常麻烦的。种的具体过程我不知道,但我亲眼见了采收。每株烟最下面的叶子不能要,有经验的烟民能一眼看出烤出来的烟是第几张叶子。从地里把烟采回来,用棍子和绳子把烟编好就进烤房。一轮烟要烤九到十天,温度要掌握好,白天晚上都不能离人。每年的烟要烤六到七轮,两个来月都不能好好睡觉,辛苦不言而喻。
7.热情好客的山民
听说苗哥家来了客人,村民们抽空就来看看。苗哥总是得意地介绍:“这是我重庆的小伴(就是朋友的意思),专门来看我的。”霖爸因不是第一次去,其中不乏老熟人,自然和他们热络起来,顺便给我当翻译。村民们热情的请我们去做客,我们也毫不客气地吃了他们的核桃,喝了采摘的绿茶。
山里人家,朴实无华;山里生活,如诗如画。
后记:
1.整理电脑时,看到写的一篇文章。那次,我们在苗哥家玩了十来天,体会到了山里人的淳朴热情。听说这几年苗哥苗嫂到江苏女儿家带外孙去了,只留小来一人在家。路,经过无数次的绕道,终于修到了距苗哥家不远的山顶。不知啥时候我们再去看看。
2.那次出门,我最直接的反应是晕车瘦了七八斤,创下工作后的最新记录,霖父子俩笑称:“有神奇效果的减肥药。”
山里核桃散文6
大山里的春天散文
这期间姑奶托人给如霞安排一个很好的单位,可有着才气和傲气的如霞生活在理想与幻想中。有着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一心做一个服装设计师,把姑奶好不容易给找到的工作辞去。二妹如霞在城里学习服装裁剪,二妹当时对服装裁剪有着极大的兴趣。刚好住在我们租的家里。可是一个服装设计师不是那么容易让人认可的,是要有学历与自己的天赋深造的,【有理想固然好,当理想超越现实太大时就会是幻想】也许二妹不上学了,想到自己学习那么好,就这样退学了,内心深处想拟补着什么。二妹总是在自己的世界里,别人走不进,她自己也走不出来。那个时候她不相信家里的任何人。一个人如果心脱离了家的氛围,家的群体,可怜、可悲、又可恨。无人真的能理解二妹,因为我们走不进她的世界。二妹从退学以来,把自己封锁在自己的那个已被锁世界里,一直,一直生活的很苦。
给亲戚家看孩子快两年的如燕,有谁知如燕这两年的酸甜苦辣,也许只有她自己懂。好容易盼得孩子上幼儿园了,勤快懂事的如燕,亲戚家对她很满意。把三妹安排在外贸上班,和我不在一个单位。记得如燕刚上班时对我说,在城里上班与在乡镇不一样,吃的不好别人瞧不起,穿得不好别人也瞧不起。为了自尊我也会买一份好菜。我何尝不知。如燕工作认真为人大方和气、乐观,经过自己工作的努力又加上亲戚的帮助当上车间卫检员。有一次休班如燕在家抄着工作的报表,因学历浅英文字母不会写,【那时小学不学英语】很是着急。母亲看见了随口说道,谁让你不好好上学的。哪知一向温顺、乐观、大度的她哭了,一边哭着一边委屈地说“难道是我不好好上学吗?不好好上学我在班里每次考试都是前几名。每一年我都得奖状”。是啊,难道真的不愿上学吗?为什么随意一句话也会让她觉得委屈。会让乐观轻易不掉泪的她哭了。试问,三妹的错了吗?错在哪里?
我和丈夫早起晚归。在厂里吃饭时间半个小时就得上班,每次都是丈夫早打好饭等我一起吃,虽已结婚的我和丈夫在一起时,遇见同班同事也会脸红。有时正在班上干着活时,同事只要说春天他来了就会脸红,弄的同事常拿这事开玩笑。说话大声大气、直来直去的我也总会脸红。每天都加班很晚才下班,有时我们非常困、盹的睁不开眼睛没有精神,这时只要班长不在这里我就学几声鸡叫或猫叫声,同事们都睁大眼睛东张西望,哇谁这么大胆谁这么搞笑,当她们知道是我时脸上都会挂着一个个开心的笑,笑的困意全飞。 虽然工作有些累、虽然丈夫与我没有很多话说,我们很幸福。有一天我对丈夫说,你真是个“古董”一天说不了几句话,没见你笑过。他却幽默的说,古董更值钱,怎么笑还得让你看见放在心里就可以。可把我笑坏了。他又接着说,一说话你就笑成这样,要是整天说那还了的。我又大笑不止。物以稀为贵,不轻易说笑话的他这一次的幽默让我记忆深刻,也许一生也不会忘。每次想起、每次笑容满面。我们一起上班,有时他下班早,【我俩不一个车间】就会在家做好可口饭菜等我。家好温暖。
秋天,我怀孕三个月了。这时已拿到准生证、我俩好高兴。可我又流产了。当时肚子痛的很厉害医生让保胎。过了几天当知道不能再保胎时我坐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哭了哭得好伤心。回家的路上遇见与我同龄在医院工作的小叔叔感觉遇见亲人,眼泪又一次的止不住。又一次做了流产手术。我就在这租来的房子里休息一个月又上班去。
如霞裁剪学期已满,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做衣服,就到我租的家里加工服装。我与丈夫的早出晚归也正好为如霞提供了方便。冬天来了屋里很冷,有一天睡觉我把燃烧的煤球炉子搬到床前以便取暖。睡到半夜丈夫说不好受,突然想到煤球炉子不能放在睡觉的屋里。他赶紧起身想把炉子搬到外面去,刚搬起身体差点歪倒。可把吓坏了。好呆他没事、再次站好把门打开,然后把炉子搬到院子去。好惊险啊。天明时我有点不舒服请假一天丈夫坚持去上班,让他休班就是不肯。多少年来每次想起都可怕。丈夫为人老实、工作认真沉稳,很是节俭,就是爱抽烟,平日里没有很多话。直来直去、爱说话的我面对他好像也没有多余的话。
冬去春来又一年,上班下班,平凡的日子里有着幸福和快乐。偶然的小拌嘴在幸福和快乐面前就成了生活的调味品。日子过得好快。转眼间到了冬天,这年叔与母亲搬回叔的那个村庄,因为那里有小弟家族,有他的大爷叔叔。本在镇上,上初中的小妹跟母亲去那里上学。四妹如雨还在乡镇初中念二年级。放学后便去离校不远的小姨家住宿。小姨已结婚也住在镇上。这年冬天我又怀孕了,我们期盼着孩子的到来,每次坐在丈夫的车座后面上班下班,轻轻地闭上眼睛有着幸福的飘飘然带我飞。我是个很容易满足的人。他虽然不会甜言蜜语、没有谈笑风生,但对我还是爱护有加。其实我对他的爱更多二十分,因为内心总有一个声音丈夫就是我的家,爱丈夫就是爱家。
山里核桃散文7
送核桃散文
每年腊月二十三“小年”已过,我们淳化农村有舅舅给外甥送核桃的风俗习惯,至于它的来历,自己不曾考证过。总之,这个多年的习俗,雷打不动地被人们流传了下来。
小时候,可能是家里穷,时常吃不饱的缘由,我们这些天真的碎娃,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跟上大人们去亲戚家送核桃,因为出门送核桃,不但能出外逛逛散散心,更重要的是,能吃顿可口的`臊子面,填饱肚皮,联络感情。那时候,出行交通工具不发达,每年年节送核桃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靠“11”号步行至亲戚家,返回的时候依然如故。靠着两条腿逛了一天,尽管身体有点累,可人们的心情却是舒畅的。记得当年到莫寺村送核桃,我领着张晓,还不是每次从枣林翻沟越岭,即使翻沟上坡走得气喘吁吁,可从没有人叫苦叫累。有一次,在返回的途中,我们俩翻沟的时候,没有了小路,差点走到绝境,无可奈何,我们俩只好从原路返回塬面上,就这样,我们都没有半点怨言。
圆圆的核桃,代表着吉祥与和谐。不管是雪花飘飘,还是阳光明媚,那些背着核桃或者其他礼物的人们,便掸掉身上的雪花后,高高兴兴地步行或者骑着自行车,赶到十多里以外的亲戚家以后,见有远方的客人来给娃们送核桃,男女主人家格外热情,连忙取出上好的烟茶招待。一番番玉米种植、苹果丰产收成的话题倾心长谈完毕后,到了两三点钟,系着围裙的女主人,将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臊子面,端到炕头上来,有钱的富裕人家,还特意备了丰盛的“小葱拌豆腐”“凉拌粉条”等酒菜盘子。“老虎杠子”“魁梧子手”等几关下来,午饭吃到高兴处,喝了酒红着脸蛋的两个大人,开始各自从口袋中摸出几毛钱,甚至几块钱,给旁边摔着纸包,跳着皮筋绳的碎娃们,散发压岁钱。阵阵猜拳行令的欢声笑语,顿时飘荡在农家小院中。
年节送核桃,胡家庙人记忆深处的一段话题。
山里核桃散文8
核桃进城散文
咔嚓、咔嚓、咔嚓,是一种声音咬住了另一种声音。
声音渺小,在人潮汹涌的大街上往往被人忽视,但此刻,这种声音紧紧地抓住了我。
我回过头去,声音仍在继续。声音是从一个人手上发出来的,那个人的手上捏着一把钳子,钳子上卡着一棵核桃,声音就从他手腕的力量上传了出来,一颗颗硬邦邦的核桃被这种声音夹碎了。
我看见了核桃,一颗一颗彼此依靠,互相支撑,堆码在他的面前,等着被人挑选。躺在大街上的核桃的的确确被人忽视了,没有顾客上门的时候,他就这样用一把钳子把核桃夹碎,制造一种声音吸引来来往往的脚步。
我专注的看着他的动作,让这种熟悉的声音抓住我的目光。按理说,现在正是鲜核桃上市的`时候,大街上突然出现这么一堆堆核桃,一定会特别吸引人的眼球,但他和一堆鲜核桃淹没在人潮中,显得实在渺小。
城里人喜欢尝鲜,鲜核桃的肉,白,嫩,还散发出像青草一样绵长的幽香。小时候,核桃一成熟,挂在树枝上就被我们摘下来,去了青青的皮,敲开硬邦邦的壳,把白而嫩的核桃仁嚼得脆香香的,那种味道至今仍让人回味。吃鲜核桃,城里人往往没这口福,土产市场上的核桃,都是经过太阳风干的,桃仁失去水分后,早已变成了另一种味道。
鲜核桃上市了,核桃却不能像苹果、梨一样,把自己的鲜嫩直接挂在脸上。放在店里的和躺在大街上的,外观上没有什么两样。
鲜核桃,钓不住城里人的口味,也勾不起城里人的回味。看得出,他是从山里来的,他有吃鲜核桃的感受,他特意弄来鲜核桃想给城里人偿偿。
没人来挑选,他就用一把钳子把刚刚下树的核桃,一颗颗夹碎,让又白又鲜的核桃肉暴露出来,让水分也从钳子的嘴角往下流,让钳子与核桃之间,发出一种短暂而硬朗的声音,让这种声音,成为一种信号。
我停靠在这种声音里。在乡下,每年的核桃成熟后,母亲给我们吃核桃,就是这样用钳子咬住,咔嚓一声后,我们的嘴里就多了一股股青草的幽香。声音 一直在响,直到有人弯下腰来。
我也弯下了腰。他把一颗夹碎了的核桃塞进我的手中,让我免费尝尝。我又偿到了消失了多年的童年的味道。
核桃,是老家的特产,漫山遍野都是核桃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有那么几棵。乡下人不会把这东西当宝贝,只要客人一进屋,一大堆核桃就摆上了桌。如果核桃还挂在树上,只要熟了,客人一来,也会从树上摘上一脸盆,一边用钳子夹核桃吃,一边聊发生在田边地角的事情。手里忙着,嘴里也没有闲着, 咔嚓咔嚓夹核桃的声音,在院子里特别响亮,空气中 飘散着鲜核桃奶汁的清香,很远很远都能闻到。
让鲜核桃进城,是他今年的一次创举。他相信,城里人是有眼力的,好东西不会被人错过。有人的嘴角在蠕动,他专注的盯着嘴角之上的表情。他很满意对方的表情。他总算把带着青草和乳香味的鲜核桃送到了城里人喜欢尝鲜的嘴边。他的嘴角也开始蠕动起来,鲜核桃的味道一直在诱惑着他。
后来我才知道,他就来自我童年的村庄。那里的核桃树,已长成了一片森林。
山里核桃散文9
山里的人散文
早在前几年,同妻商量,花大笔钱在县城买了间小房子,为自己在世间存活觅下安身之所。一切妥当,直呼上当。那小片地方,找热闹的地方易,寻清静的地方难,充斥耳内的,尽是些不着调的声音。汽车喇叭声,小贩叫卖声,茶座里的干嚎声,醉汉口中肆无忌惮的吆喝声,整天在耳朵内进进出出,炒得脑涨心烦,睡不能眠,食不知味。
好在自己的单位还在乡下,不要长时间地接受那种煎熬。
那是一个很小的镇子,我就在镇子上教书。学校四周尽是高大的椿树,桠枝四处散开,相互交错,一到夏日,树叶繁茂无比,凉爽的微风中,投下一片阴凉,看在眼中,活泼泼的新鲜,远比城里风景树的千篇 一律要生动许多。茂密的枝叶间,喜鹊、黄鹂和些不知名的山鸟纷纷前来安家立户,它们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上蹿下跳,把悦耳的鸣声雨般洒落校园,装扮孩子们的笑声、读书声和老师们的讲课声,成就我心头尤美的意境。
学校建在镇子旁的山丘之上,累了,走出教室,透过椿木枝桠的空隙,放眼望去,小镇尽收眼底。一条银白色的公路从东头庄稼地钻入,从西头稻田窜出,曲折的身影,灵动着小镇风水。小镇公路两旁的人家,尽隐藏在绿树丛中,时不时露出房屋一角,有时是红色的琉璃瓦,有时是白色的墙面。那些树木,没有完全独立的形象,彼此相互掩映,像一片浓得化不开的云雾。
在性格上,我是个极其不讲究的人,加上长时间在此地工作,小镇上生活的那些乡民全都熟识。他们上得小丘干农活,总在劳动间隙进入校园,走进我房间,有时喝两杯清茶,有时找吸旱烟的纸张。一来便坐下,一坐下便展开天南地北的话题,有关孩子教育的,有关庄稼长势的,有关变卖土特产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想来好笑,在他们质朴浑厚的语言中,认识汉字的功能,让我成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晓无有不能的神圣。
沿一条不太宽的公路走下小丘,很自然轻松地到得街上。
比较城里,街的称呼有点不伦不类。小镇街道就是那条穿越而过的公路,从东头有人家的地方算起,到西头人家处打止,共不足二百米距离。麻雀虽小,五脏齐全,两百米距离中,设有政府,医院,敬老院,余下的,便是伫立在街道两旁乡民的住房。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乡民用农村人的诚实和憨厚赢得城里人的信任,用农村人的勤劳和汗水赚来城里人的人民币。小镇街道两旁的人家几年内发生改变,以前低矮破旧的木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幢幢小洋房。明净的窗户,在金色阳光中折射出熠熠光彩,照亮行人的眼睛,也照亮生活小镇上乡民们的内心。生活中有了它们,他们变得格外踏实,见人满脸生动笑容。
唯一没有改变的,便是乡民们土地样质朴的性格。他们看惯了山里,也便看不惯山外。外出务工人员归家,总从自家搬出一板凳,当街一坐,便有人招呼后围坐上来。山外发生的事情,便长脚跑到山里来了 。他们眼中,无法理喻的事情太多,讨论最多的,当数山外女人。他们的头脑中,始终弄不明白,那些女人穿衣为啥里长外短,为啥冬天还穿超短裙沿街摇摆,为啥在拔掉眉毛后又要画上眉毛,为啥在耳朵上要钻上若干个洞要戴上若干个明晃晃的圈子------是折磨还算显摆?针对这样的'话题,他们总不停翻弄,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出发,各发内心言论。事不关己,他们却往往争得面红耳赤,最终得不出结论,只有骂骂咧咧地离开。外人看来,似是吵架呕气,其实不然,那片骂声,那脸不屑,全是送给与他们毫不相干的城里人的。
接人待客,数小镇人最为地道。逢年过节,山丘之下的乡民总得隔三差五地上来一拨。全校教师,他们挨个接进家门,好酒好肉,热情招待。倘若遭遇推迟拒绝,在他们眼中那是一件极为不光彩的事情,所以他们一有接客念头,不论男女,不论对象,一律拉扯上门。到得家里,女主人满脸热情,首先摆上核桃花生之类的坚果。那些东西,全都事先去掉外壳,尽剩果肉,满盘子盛着。大伙只需伸手,抓些果肉扔进嘴中,便可成就满口浓郁香味。饭菜上座,家中男主人优先,陪客人开怀吃喝。饭菜要吃剩,烧酒要喝足 ,这是他们待客之道。大伙皆是乡民家中的常客,懂得如此规矩,到得家里,皆如进自家一样。主客之间,没有丝毫客气,没有一点顾忌,大伙围着火坑,搁口铁锅,烧坑旺火,开怀畅饮。推杯换盏,几两烧酒下得肚中,不知觉间,便会喝得昏醉。散席之时,头轻脚重,只得叫人搀扶,高一脚低一脚地移回校园。
我为地道农村人,在那片质朴的土地上长大,父母完全依靠土地抚养我,家境远不如城里人宽裕。刚结婚那几年,妻子出车祸,为挽救她生命,少得可怜的工资,完全砸进医院。生活无处着落之时,我得到乡民们的接济。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时不时送些吃食给我,有时是几个鸡蛋,有时是一两把蔬菜,有时是一袋大米。对于乡民而言,那些自家产的东西,值不了多少钱。礼轻情意重,那些东西于我而言,比雪中送来的炭不知要贵重多少倍,它所浓缩的,是乡民们沉甸甸的情谊。我得真诚地感谢他们,他们的无私树立起我的信心,让我在极其艰难的时刻,用自己的坚韧拧成一根无形的绳索,顽强地拉回了妻子的生命。
孩子出生的时候,妻少奶水,无法喂养,我只得从工资中拿出大部分,为孩子买奶粉。我和妻子都要上班,钱少许多,自然请不起保姆,孩子无人照料,成就我们排解不开的烦恼。那时,小子刚咿哑学语,行走之时,脚步蹒跚。村里人家,时常在我忙得不可开交之时,主动上门来带孩子。那小子,自是成了乡民一大玩物,常在人掌上递转,有时清早出门,整天没归家,吃过百家饭。
如今的我,很想把城里的“笼子”卖掉,在小镇乡民最为集中的地方建上房子,完完全全地生活在这群乡民之中。我的想象里,房子前的空地得栽上些野花野草和些不加任何修饰的树木,房子的大门上还得贴上对联:五谷丰登大丰收 ,鸡鸭成群喜洋洋 。我用树木来吸引鸟儿,用对联来招引乡民,让他们都融进我生命之中,成就我内心中最为祥和的快乐。
山里核桃散文9篇 打山核桃作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