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史进程及分析3篇 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状况

时间:2022-10-24 12:18:58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史进程及分析3篇 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状况,供大家参考。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史进程及分析3篇 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状况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史进程及分析1

  浅析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从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到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如下:

(一)经济状况与旅游业的发展 1.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人均收入稳步增加,推动着旅游业快 速发展。自21世纪以来,中国连续七年GDP增长率维持在10%以 上,即使在2009年遭遇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GDP增长率预 测也将维持在8%-9%;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也在 10%左右,2008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15781元。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的旅游行业迅猛发展,旅游行业的3 个主要领域— —入境游、国内游和出境游近年来都得到了快速发展,旅游业规模 无论从人数上还是收入上都不断扩大。

  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的发展 1.中国国土广袤、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民族 众多,漫长的历史和辽阔的国土形成了无比丰厚的旅游资源。据研 究表明,我国自然类和人文类的旅游资源类型居世界第一位的数目 超过美国、西班牙、法国等旅游强国。目前,全国已拥有15000 多处旅游景区(点),涵盖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改革成就和 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其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8处,国 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1处,国家地质公园44处,国家自然保护区197 个,国家森林公园43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99个,国家4A级旅 游区(点)360个,中国优秀旅

  游城市137个,还有1269处国家 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类博物馆2000余座。各具特色的风土人 情、多姿多彩的城市风光,雄伟壮观的建设工程等等,为旅游业 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2.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总体水平较低,区域发展极不平衡。西部作为中国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却缺乏旅游精品,而资 源相对缺乏的东部旅游市场却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西部的大漠风 情、熔岩峡谷高山流水和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深厚的民族文化底 蕴以及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对中外旅游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 由于开发力度不够,旅游资源没有转化为旅游产品。另外,我国 旅游资源的加工水平不高,旅游产品以自然风光开发为主,人文旅 游资源开发力度还远远不够,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科学内涵不 够,特别是在一些地貌景观区。3.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盲目开发旅游资源的问题。不少 地区不顾本地实际情况,不考虑本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不经过充 分的调研论证就将本地区的一座山、一片水、一条沟作为重大旅游 资源,采取大力招商引资的办法予以开发,结果精力没少费,收 效却甚微。另外,有些地方政府还存在着短视行为,在不考虑市 场容量、发展潜力的情况下,过于乐观估计旅游形势,兴办宾馆、饭店等高消费场所,盲目开发旅游资源,存在“面子工程”的嫌 疑,造成短期旅游市场火爆却难以为继的局面。

  充分利用现有旅游资源和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对促进旅游业 有可能成为热点的旅游区无法得到开发和利用;二是旅游区内交通 设施薄弱,给游客观光游览带来不便;三是旅游区环保、卫生、的进一步

  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加强旅游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中国旅游业应加快整合区域范 电力等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了 围内的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合理规划,竭力避 在难得的春节、“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期间,游客遭遇“入 免重复开发等问题,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例如大量的乡村旅游 不来、出不去”的境况。资源;改变以往旅游产品单

  一、档次不高、精品较少的状况,丰富旅

(五)信息化建设与旅游业的发展 游产品类型,提高传统产品的档次,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其国 1.我国旅游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与美国相 际竞争力,满足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比,我国在旅游信息化建设方面起步比较晚,基础比较薄弱,重视中国特有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中国地大物博,有着悠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本身的巨大优势,我国旅游信息 久的历史文明、传统文化和乡村文化,在开发民族文化特别是少数民 化建设发展具有后来居上的优势,旅游信息化已经成为旅游业重要的 族地区文化时,要深入调查研究,大力加强对旅游历史文献的收集整 发展手段。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在信息技术应用系统、各种 理和开发利用,使蕴含在旅游资源中的文化潜能得以充分释放;要通 旅游网站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具体表现在:旅游目的地营销 过举办一系列的旅游节庆活动或者建设一批主题文化公园来显示博大 系统成效显著、旅游企业的信息化应用逐步普及、国家旅游局官方网 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史进程及分析2

  市场研究专家企业贴心顾问

  中国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目前已被列为世界第三大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雪球也进一步提升。近几年来,我国的旅游业一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有力的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但同时,我国的旅游业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现状: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国际环境

  国际旅游业成为近年的发展势头,1990年代以来是世界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据早前的旅游行业调查报告统计:1996年全球国际旅游总人数达592亿人次,旅游业总产出达36万亿美元,占世界GD P的%,已超过了石油、汽车、化工等行,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二、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战略性关联带动作用。据旅游行业调查分析显示,就2009年来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亿人次,增长%;国内旅游收入万亿元,增长%;旅游总收入万亿元,增长%。

  三、旅游行业现状

(1)旅游方式的单一化

  我国旅游业的服务项目通常是以一般性观光为主,活动内容单调,缺乏可让旅客直接参与的活动,直接导致景点吸引力弱,旅客不愿长时间停留。同时,旅游质量也不高,我国的观光产品目前还处于初级开发水平,还有待开发。

(2)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庞大,国内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的发展跟不上旅游消费者的扩大的步伐,国家投资也相对较少,基本上是贯彻“以旅游养旅游”的方针,花钱多的项目几乎很少触及,只能因陋就简,以致设施不全。

(3)旅游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由于旅行社经营者没有长远的战略计划,市场定位不明确,同时受经济利益驱动,各种不正当竞争现象在旅游市场中普遍存在。

(4)不恰当的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

  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在目前相关法律规章不健全的情况下,个别旅游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中国首选市场研究报告门户服务热线400 817 800

  市场研究专家企业贴心顾问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我们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目前我国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

  以上是对中国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分析的一些概述。您可能感兴趣旅游行业报告 以下是为您准备的旅游报告列表:

? ?

?

?

? 2013-2017年中国旅游客车行业现状、前景、发展趋势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

?

?

?

  本文地址:

  中国首选市场研究报告门户服务热线400 817 800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史进程及分析3

  旅游业发展比较分析

(发布日期:2002-11-11)

  本文通过聚类分析和区位商方法分析了全国各省区的旅游业状况,揭示各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差异及优劣势。

  一、区位商

  设d1表示某个区域内第I部门的有关指标值,Di表示包含该区域的高层系统同样部门的对应指标值,n为部门个数,则区域内第i个部门的有关指标相对于高层系统的区位商Q按下式计算:

  上式的意义十分明显,它说明区位商是区域部门指标在区域总量中的比重与高层系统同样部门同样指标在高层系统总量中比重之比。Q>1表示区域部门在区域中的地位较高层系统同样部门在高层系统中的地位重要,或者说区域部门具有相对优势,反之,Q<1表示区域部门对于高层系统同样部门处于相对劣势。

  区位商方法可用于衡量某一行业在全国范围内的集中程度,以便挑选具有边际意义的行业。它是衡量布局规模效益的最好方法。

  本文根据1998年《中国统计年鉴》,选择了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接待国际旅游人数、旅行社职工人数等几项指标计算了31个省区相对于全国的区位商,结果如表1所示。

  从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这个指标来看,全国平均区位商为,区位商大于1的省区有:北京、天津、上海、福建、广东、海南、云南、西藏、陕西,说明这些省区的这项指标具有规模优势,其中西部省区就占了三个,尤其是西藏的区位商为,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接待国际旅游人数这个指标看,上述9个省区加上内蒙古的区位商均大于1,也就是说,在全国31个省区中,有10个省区具有规模优势,而西部省区就占了四个,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大有潜力和优势。

  二、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根据事物本身的特性研究个体分类的方法,聚类分析的原则是同一类中的个体有较大的相似性,不同类中的个体差异很大。

  本文选用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接待国际旅游人数,旅游行职工人数、客运量作为变量,对全国31个省区进行聚类分析。由SPSS统计软件生成的树形图可将31个省区分成四类,如下所示。

  第一类:青海、宁夏、西藏、甘肃、新疆、海南、内蒙古、天津、山西、吉林、江西、陕西、贵州、广西、云南、重庆

  第二类:河南、湖南、辽宁、黑龙江、河北、安徽、湖北、福建、山东

  第三类:江苏、浙江、四川

  第四类:北京、上海、广东自成一类。

  这几类的主要特征是:

  第一类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都较低,且大都是经济发展较慢的西部地区;

  第二类的接待国际旅游人数这一指标值较高,大都是中部地区;

  第三类的国际旅游外汇外入这一指标值较高;

  第四类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与接待国际旅游人数两项指标值都较高,广东的各项指标值均居全国首位,与其他各类都有较大差异。

  综上所述,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虽然与其他地区相比有一定差距,但在旅游业的发展方面具有区位优势,尤其是西藏、陕西、云南几个省区更为突出。西部地区应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机遇,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逐步赶上发达地区。

  原作者: 杨林泉 文正祥(云南大学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来 源: 《西部》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史进程及分析3篇 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状况相关文章: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作文左右12篇(关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写作文)

收看2022央视特别节日《中国骄傲》优秀观后感3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12篇(初中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中国传统节日作文12篇 写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高二历史教学工作计划3篇 高一第二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我爱中国结作文2篇 中国结中国结作文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2篇

中国青年运动一百周年学习感悟3篇 青年爱国运动感想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心得体会7篇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观后感

2022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观后感3篇 五四青年节奖章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