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听泉3篇 第一单元鼎湖山听泉

时间:2022-10-25 15:31:54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鼎湖山听泉3篇 第一单元鼎湖山听泉,以供参考。

鼎湖山听泉3篇 第一单元鼎湖山听泉

鼎湖山听泉1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B.掌握诵读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A、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抓住“听”来组织材料。

  B、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B、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C、体会作者由听泉而产生的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1、强化诵读,在诵读吟咏中,思考、体会、感悟,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精髓,体会文章要旨。

  2、本文语言优美隽永,引导学生自主体会赏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对人生对历史的感悟

  三、教学难点

  本文寓理于景,在景物感悟中理解哲思是本文阅读的难点

  四、教学设想

  1、过程方法:朗读、品味、探究

  2、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一个单元,叫“江山多娇”,一起游览了清幽的黄州小石潭,空明的月下承天寺,秀美的宝岛台湾,神奇的南疆密林,绚丽的异域风光,都曾令我们流连忘返。今天,我们再来阅读著名散文家谢大光的一篇游记散文《鼎湖山听泉》,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这奇幻美丽的自然风光。

(二)资料介绍

★作者简介:谢大光男1943年生,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河北工学院电力系。1962年应征入伍,历任总后勤部某部战士、文书、文工队创作员,天津人民出版社印刷厂职工,《散文》月刊编辑,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副组长、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小说家》编辑部副主任、主编,《中外散文选萃》主编、副编审。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

★鼎湖山介绍: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齐名,是地球同纬度上唯一的一片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也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79年成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网的成员之一。鼎湖山景区古道两旁,森林苍翠。林中有2000多种植物,飞水潭飞瀑从30米高的峭壁上倾泻而下,雾罩云飞,章太炎当年在瀑布旁的眠绿亭题了四个字:涤瑕荡垢;庆云寺依山而建,嵌于千峰碧翠中,是岭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建于明末;鼎湖山有野生高等植物1843种,栽培植物673种。前人为此山写过很多游记,本文为当代散文家谢大光写,却与众不同。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清线索

【学生活动】划出表示作者行踪和时间变化的词语,揣摩课文线索的特点。行踪: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时间:黄昏——晚饭后——夜间

  特点:以游踪为线索,行文清晰,层次分明。

  2、把握内容及结构

【学生活动】按作者的行踪,结合课文内容,仿照示例说出作者游览鼎湖山所描绘的画面。

  示例:初闻泉声(亭前仰观 庭园漫步

  入夜听泉)

  3、揣摩作者情感

  作者在鼎湖山听泉,经历了怎样的感情嬗变的历程?用简洁的词语作一概括。【点拨】怅然——顿生雀跃之心——萌生爱意——感悟——美好祝愿

  4、赏析写景的角度 【学生活动】鼎湖山是著名的风景区,可写的景物相当多。但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而且用听觉来感受、领略、品鉴,这是为什么?

【点拨】①作者着重抓住“泉”来写,是因为他认为“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②作者到鼎湖山时已是黄昏,山间云雾飘忽“看不真切”。正因为如此,所以“耳则愈灵”,从想看泉发展到听泉,而听泉的过程,也正是作者心灵净化的过程。

  5、辨析选材的详略

【学生活动】课文写亭前仰观和殿前漫步,直接写泉的地方并不多,是不是偏离了中心?请说说你的看法。

【点拨】

①以“绿”来衬托泉水,写出泉水“孕育生机,滋润万物”的作用; ②蓄势,为下文写听泉而生的人生感悟作准备;

③给作品赋予时代意义。作者的感情与宗教徒不同,作者的“听泉”也就与历史上善男信女的“听泉”有了鲜明的历史界限,具有独特的时代内容。

  6、教师小结:

  课文以空间转换为主,辅之以时间来组织材料。作者就这样移步换景,逐渐把山泉的形态和精神都描摹出来了。一路走来,就像慢慢舒展的画卷,鼎湖山美景层层展现在读者面前。

  8、理清课文思路:

  全文在颂泉,“听”字支配“泉”字,“泉”是关键,是线索,课文依次是: 听泉声(§1)——看泉水(§2-3)——寻泉影(§4-7)——枕听泉(§8-10)

(四)、朗读体会

  学生感情选读若干语段,教师做适当指导和评点。

(五)、作业布置

  1、预习:研读课文标题,题目隐含了哪些写作内容的信息?标记各部分内容。

  2、词语整理及抄写

  3、感情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段。

  板书设计:

  听泉声

  看泉水

  空间顺序: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

  寻泉影

  时间顺序:黄昏—晚饭后—夜间

  枕听泉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回顾与复习

  1、词语抽测

  2、提问: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采用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

  二、阅读赏析

  1、研读课文标题,题目隐含了哪些写作内容的信息?

【明确】课文主要写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听泉的美妙感受。

  2、学生圈划出课文中描写泉水的语句,了解作者笔下泉的特点,说说喜欢的理由。(学生各抒己见,老师予以点评和鼓励)

  3、师生合作讨论:作者是如何生动描写鼎湖山的泉?试从修辞、内容、情感角度做分析。

  例:①第一段最后几句:运用衬托的手法,用景物朦胧、视线模糊来衬托听觉的敏锐,泉声的清朗,“扑”字用得很有气势。“活脱脱迸跳”与“雀跃之心”相吻合。

②第二段:山泉本无生命,而作者却把他比作一个调皮的孩子,表现泉水的活泼,令人顿生爱怜之意。

③第三段前半:因为有了山泉,才灵动了鲜活了山林,让人屏息静气,心驰神往。

④第四段前半:真是一路浓阴一路泉啊。满眼的浓碧都是泉水蕴育的结果。泉水是一切生命之源。这段最能表现泉水与山林的关系。后半:“钟”“泉”之声相应,把寺和亭勾连到一起,衬出了山泉的青春气息。

⑤第八段:浑然一片的泉鸣,层次分明,起伏变化,用对乐曲的阐释道出作者对人生规律乃至社会和宇宙发展规律的领悟,认识到鼎湖山之魂—泉。

  4、师生小结:

(1)山泉之多“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无处不鸣”

(2)山泉之态美“那半合半露、欲近故远的娇儿之态”

(3)山泉之声美“孩子如铃的笑语”“不同乐器弹奏的不同旋律”

(4)林木之美(衬托)“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直向山顶推去”

  5、精彩再现§8 导入:夜晚,鸟儿栖息了,一切都趋于平静。因为山静,更显得泉响,而在到处都流淌着泉水的鼎湖山,此刻却能让我们欣赏到其美妙的声音,你能想象出来吗?课文如何表现的呢?

  学生画出重点语句。

  思考:“那柔曼如提琴者??飞瀑落下深潭”与下面这段进行比较,看谁写得好。

  轻柔的泉声,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清脆的泉声,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厚重回响的泉声,是无数道溪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雄浑磅礴的泉水,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明确】课文第8段写得好,写得美。美就美在能让人仿佛听到了泉水流动中发出的不同声音,感受到了泉声的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那是因为课文中把泉水比作“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钢管”的乐声。课文通过这些比喻,写出泉声的千变万化,把泉声写得很具体,有层次,同时也给大家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让泉水尽情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提问】课文的第8段中,作者用乐声来比拟泉声,选择了几种乐器来作比喻。请问作者为何要选择这几种乐器来比喻,为什么先举乐声后再举本体? 【明确】先举喻体,再举本体,符合作者听泉时的心理活动。先听,再辨,最后才想象出泉声发出的具体环境。

“绕过”、“拍打”、“穿越”、“流连”,这些词语更是把泉水当作人来写,写出了泉水的欢快,让我们感觉到泉水与人是那么的亲近,那么的充满活力。

  只有真切地去感受,才能体会到泉水的美。美的感受孕育出美的语言,美的语言写尽了泉声的美

  理解难点:

(1)作者说“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说说这别有一番滋味指的是什么?

【明确】泉声格外清晰;能分出许多层次;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引发对人生对历史的领悟理解。

(2)“看不见的指挥棒”指什么?

【明确】作者的心.(3)如何理解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这句话?

【明确】在聆听泉水的过程中,心灵获得启迪,产生感悟,使灵魂得到净化。

(4)仔细读读作者这一段听泉而产生的感悟,说一说你对此有何理解?

【明确】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是它滋养了一切,构成了“清澈透明的境界”;清幽的环境,因为有了山泉的缘故,不是使人消沉,而是让人奋起,更加热爱人生。

(5)为什么说“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明确】是鼎湖山的泉水,滋润了葱茏的树木,给了鼎湖山生命的活力;是鼎湖山的泉水,孕育了鼎湖山悠久的历史文化,使之成为著名的佛教福地;是鼎湖山的泉水,让人感受到生命演进的旋律;是鼎湖山的泉水,让人有一种心灵洗涤的感悟。

  6、作者对于笔下的泉是什么感情?学生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并读一读,深入体会,抓住关键词。

  情感变化:怅然--欢快--喜爱--感悟哲理--生发愿望

  7、课文末尾写道:“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你能体会作者的深意吗?

  这是由于作者听懂了鼎湖山小溪、清泉、激流、飞瀑那优美的歌声,山泉蕴育着生机,滋润着万物,净化人们的心灵,山泉也为他注入了一股生命的活力,因此作者发出由衷的祝愿“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

  8、你从作者夜听山泉感悟人生的行为中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明确】面对大自然中的万物,我们要以丰富敏感的心灵去感悟它们,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哲理感悟。

  三、课文总结

  鼎湖山的泉水不仅泉声美妙动听,还滋润着鼎湖山万木,孕育出蓬勃生机,使人情不自禁地爱上了这泉水,所以作者感到这泉水仿佛汩汩地流进了作者的心田,也流进了我们的心田。

  四、作业布置

  1、继续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精彩语句。

  2、请发挥你的合理想象,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具体细致而有序地描写一个观赏自然的情景,并抒写出你从这个情景中领悟到的哲理。200字左右。

  3、预习第二课。

  板书设计:

  鼎湖山

  山泉

  山泉之多

  山泉之态

  山泉之声

  林木

  绿

  种类多

  感情变化:怅然--欢快--喜爱--感悟哲理--生发愿望

鼎湖山听泉2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

  2、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

  3、能分析课文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详略有致、明暗交错的组材方式。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背诵优美语段。

  5、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

  6、体会作者由听泉而产生的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教学重点:

  1、强化诵读,在诵读吟咏中,思考、体会、感悟,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精髓,体会文章要旨。

  2、本文语言优美隽永,引导学生自主体会赏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对人生对历史的感悟。教学难点:

  寓理于景,在景物感悟中理解哲思 课时安排:三课时 课前准备:

  1、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收集有关鼎湖山的资料,初步感知鼎湖山的美。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二课时

  一、导课新课,板书课题

(多媒体课件辅助,“泉水流动”的声音响起的同时,屏幕上展示出一幅幅鼎湖山风景图片)同学们,当你用心倾听着悦耳的泉声,欣赏着蓊郁的山林之景的时候,你们的心中一定在问,这是什么“仙境”呀?这里就是国家自然保护区--鼎湖山。今天我们要和作者一起走进鼎湖山,去聆听它特有的泉音。

  二、检查预习,汇报交流

  1、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将预习中你借助工具书所解决的生字词里,你认为比较重要的五个写在黑板上。共同认读。

  2、课前同学们都认真预习了课文,下面请用一句话说说读了文章后,你对鼎湖山之泉有怎样的认识。

  三、初步阅读,整体感知

  用自己最擅长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读懂读通后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自由诵读、思考、交流

  1、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请问同学们,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游记散文一般是按照移步换景的游踪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2、你认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句加以简要阐述。交流汇报

  明确:游踪变化(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时间变化(黄昏-晚饭后-夜间)

  四、研读品析,把握重点

  1、老师在课前读书的时候有一个疑问,可以先请教大家吗?我们知道游历山水主要是靠眼睛观察感受,而泉水的百态千姿更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描绘的,可是作者为什么单单从泉声来表现鼎湖山的泉水呢?

(黄昏进山烟雨迷蒙;泉声丰富多变,颇有情趣;前人多从形态表现泉水,作者这样写可以有一个全新的视角)

  2、作者在鼎湖山听到的泉水的声音是怎样的?指名读这些描写泉水声的文句。(泠泠淙淙的泉声;欢快清亮的泉声;柔曼、厚重、雄浑、轻重缓急的泉声)

  3、鼎湖山的泉声,真是美妙奇幻呀。作者最初就是带着像我们一样喜悦激动的心情,来鼎湖山听泉的吗?

  那么他是带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到鼎湖山游览的?在听到这泠泠淙淙的泉水声时,他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名读第一段。(郁闷怅惘--顿生雀跃之心)

  3、没见泉水,先闻泉声,心境随之改变,有了这一巧妙的过渡,入山寻泉也就自然而然了。作者入山寻泉又有了怎样的发现和感悟?

  自由诵读2--4段。作者以娇儿来喻山泉,你觉得这一比喻恰当吗?(既写出了山泉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也写出了鼎湖山的年轻充满活力,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泉的爱意萌生)

  青山幽泉,置身其中你有了怎样的感受呢?作者是否体会到这其中的精神了?(清澈透明的自然环境,荡涤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心宁神静)

  4、有了这样的领会越发使人对山泉充满了喜爱之情。一路寻声而来却仍是遗憾:“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这是为什么呢?(树林深密,水在近侧)

  但此时泉声却不在单调了,山寺钟声与山泉之声交融,创设了一个更奇妙的境界。文中是如何来描写这两种声音的呢?指名读文句。说说你对此处描写的理解。

(钟声浑厚似老者,泉声清亮若孩童;钟声表现出鼎湖山的古老幽远,泉声表现鼎湖山的年轻活力)

  5、此时作者所听泉声还只是初入山中的初步感知。真正听得山泉声音精妙的是入夜时分的听泉。

  反复诵读品味第八段。说说作者听得了山泉哪些声音?入夜静心听泉,作者除了听出了泉水丰富的声响,还听出了别的什么了吗?

(对人生对历史的领悟理解。生生不息,就是历史;孕育生机,就是美感。)

  6、泉声本是自然的天籁之音,为什么作者听泉却能产生的如此深刻的人生领悟呢?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先读读文中的几处闲笔。自由读第五--七段。

  说一说,作者写这几段文字的用意何在呢?

(千年古刹,百年古木,是鼎湖山显得古老而悠远。随着时间的变迁,世事的更迭,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夜听山泉那充满生命活力的变化多姿的声响,不觉使人感受到生命的永恒与美好。这几段文字并非闲笔,实质上却是危险面感情的升华做好了铺垫)

  7、再读全文。感受作者一路听泉的独特感受。读完全文后,老师仍觉得意犹未尽,鼎湖山的风景绝不仅仅限于丰富的泉声。可作者为什么只写泉水呢?(孕育生机,滋养万木,是鼎湖山的灵魂。给人生命的感悟。)

  六、吟咏感悟 美文是要通过不断的诵读来加深感悟的。请选择文中你认为最精美的地方反复吟诵。说一说,你认为它写得好在哪些地方?

  七、课外作业

  1、选背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文句文段。

  2、仿造文章的写法,通过对声音的描写表现一种自然事物或景物。第三课时

  一、导课激趣

  上两节课,我们与作者共同聆听了鼎湖山的泉声,这泉声和作者的文字一起沁入了我们的心脾。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在吟哦讽诵中来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吟哦讽诵

  1、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段落大声朗读。要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自己读,一定要读出声音)

  2、前后同学比赛朗读,相互指出对方的不足之处。(注意朗读的节奏、速度、抑扬顿挫、情感等)

  3、请同学在全班朗读,交流自己朗读处理的思路。(对朗读的处理,要结合对课文的理解来谈)

  4、全班集体诵读精彩的片段。

  三、读悟交流

  1、在读的基础上,同学间交流反复诵读后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或赏析。(要能抓住关键的词语来品味)

  2、在教师指导下,学会通过分析具体的语言文字来体会、揣摩作者的情感,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在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选择喜爱的段落背诵。

  4、教师总结读书的方法:读中悟,悟后读,读后思。

  四、布置作业

  1、摘抄并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或家人听。

  2、观察生活,写自己聆听大自然声音的感受,如听风、听雨、听雷……和同学们交流。

鼎湖山听泉3

  一、鼎湖山听泉

  教学目标:

  1.能指出课文所描绘的自然景物的特征以及这些自然景物给人的启迪。

  2.整体把握课文的文脉,学习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自然景物、感受美好自然的方法。

  3.知晓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学习和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通过吟哦讽诵,品味作者笔下鲜活、灵动的文字,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涌动的热爱大自然的激情。教学重难点:

  1、知晓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学习和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2、通过吟哦讽诵,品味作者笔下鲜活、灵动的文字,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涌动的热爱大自然的激情。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传说黄帝曾在此铸鼎,故名鼎湖山。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七星岩)齐名。该山为岭南的名山,幅员广阔,景胜颇多,以天湖、瀑布、古木、名刹著称。

  二、整体感知,理清作者行踪

  读游记就如同和作者一起游览,一起分享旅游的感受,下面让我们打开书本和谢大光一起走进鼎湖山。而游记类散文一般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请找出作者游览鼎湖山的行踪。

[独立思考,全班交流,请同学在黑板上板书,请其它同学在此基础上补充修正]近黄昏赶到鼎湖山——循声入山见到山泉——到半山看见满眼浓碧——暮色中达半山的庆云寺——晚饭后绕寺前庭院漫步——入夜借宿寺旁客房听泉

  挑战:从大家的初步概括中可以看到作者游览鼎湖山,行路分为六个点,大家能否用富有文学色彩的四字短语来概括这六个点呢,试试看。[学生同桌交流,思考]

  三、深入探究文章中心

  这是一篇游记,(教师板书)请大家看看题目,齐读一下标题。你认为读这个标题时,哪个字的字音应该读重一些?

[学生初步谈谈见解和看法] 到底哪个字的字音应该读重一些,其实就是考虑全文围绕哪个字在写,是“泉”还是“听”?答案就在文章中,请大家带着问题大声读文章,读的时候注意一些字的读音,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读文章,圈点勾画,独立思考]可根据学生思考情况适当采取同桌或四人小组交流 归纳:单纯从题目上来看,“听”字支配“泉”字。但是从全文来看: 一方面,“听”有一个过程:初闻泉声,循声而去,渐入山中,想见到山泉;但是,山泉时隐时现,作者联想起爱女因而爱上山泉,表现出山泉的活泼;及至亭前观山,闻钟泉之声相应,显现特有的亲情感受,把钟声和泉声化为老人和孩子,点出泉水活泼流动的青春气息;到夜间,从泉声中悟出人生哲理,认识鼎湖山之魂。

  另一方面,文章最后“山不在名,有泉则灵”,提示出泉水是鼎湖山灵魂的作用。全文描写的重点是泉,听是认识泉的手段。

  四、作业

  再读文章,结合文章内容思考问题:鼎湖山的泉美在哪里?至少找出三点,在书上圈点勾画做旁注,运用这样的句式表达:鼎湖山的泉美,美在??

  第二课时

  一、美点寻踪

  鼎湖山美,鼎湖山的泉更美,以至于作者将之誉为“鼎湖山的灵魂”,它到底好在哪里?请同学们运用“鼎湖山的泉美,美在??”的句式,根据课文内容说话。

  示例:鼎湖山的泉美,美在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让我想起了千里以外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调皮女儿。

[学生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二、赏析精彩语句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有感情地读,然后告诉大家你选择这一部分的原因。

[学生自主活动,选读课文内容。老师应强调,要边读边说] 示例:(1)我喜欢这一段: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动。

  这里的“湿”字既巧妙地告诉读者鼎湖山刚沐浴过细雨,又暗点泉水“蕴育生机,滋润万木”之意。

(2)我喜欢这一句:“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这个比喻句将草丛中小溪流淌的声音比作提琴声,“柔曼”一词非常形象地表现出了这种声音轻柔、悠长的特点,同时这种柔曼之美也使人想起了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下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寻找、品味,每人都要用大大的圆圈划出自己认为用得好的字词,用自己的朗读展现你的理解。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

  三、精读第八小节

  蒙蒙的细雨让人走得匆匆,看得蒙蒙,可就是这特殊的时机给了作者特殊的机遇,让作者享受了一回听觉盛宴,下面让我们随作者去听那寂静夜空下绝美的泉音。

  到了晚上,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

  看第八小节,作者主要写了哪几种泉声呢?

[学生交流回答]小溪、涧水、无数道细流、飞瀑急流

  作者用他那生花的妙笔把泉水形象化,他运用的法宝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教师分析:小溪,涧水,细流,飞瀑,水源不同,发出的声响也不同,作者敏锐地把握住了它们之间的不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他的生花妙笔将泉水展现在我们面前。(板书)

  这轻柔的声音其实是——小溪的声音;——柔曼的提琴 这清脆的声音其实是——涧水的声音;——清脆的弹拨

  这厚重回响的声音其实是——无数道细流的声音;——厚重的倍司 这雄浑磅礴的声音其实是——飞瀑急流的声音。——雄浑的铜管 鼎湖山的泉声真像音乐一样妙不可言啊!这就是作者用心聆听、品味的结果。我们怎么用我们的声音将这种美传达给同学们呢,让我们试着把自己品味到的所有感觉放到文字中,通过读来表现。[学生自由朗读] 请大家介绍一下读这一小节要注意什么才能将作者描绘的美传达给大家。

  明确:①读出快慢,读出轻重,读出情景,读出感情。(技巧,情感)②借助想象,让作者所绘景象展现在面前;

③细心体会,感悟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情,让自己的心一步步贴近作者,和作者产生共鸣;(品读泉美时,应重点体会作者的心情,带着感情去读,我即作者)揣摩作者的情感,④技巧上,修饰性词语能表现情感的词应重读,并安排好停顿 [老师可尝试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范读等多种形式] 大自然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借鼎湖山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的泉声演奏出一首首美妙动听的乐曲,让人不由自主地喜爱上它。当然,这些乐曲只有用心聆听、品味才能听出来。作者就是因为用心聆听、品味鼎湖山的泉声,才深深地喜爱上了它,使这泉声汩汩地流进了他的心田,相信也流进了你的心田。

  四、拓展探究——捕捉情感脉络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以诗一般精练的语言,描绘了不同天气中的洞庭景色,描述了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霪雨霏霏时登楼,感极而悲;春和景明时登楼,喜洋洋。景变则情变,在鼎湖山听泉的过程中,音变则情变,作者的情感也随着他所听到的泉声而不断地变化,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发展的?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画一画情感变化图。

“走得匆匆,看得蒙蒙”——怅然、失望

  顿生雀跃之心——好奇、探究

  娇态想起爱女——喜爱

  如入清澈之境——轻快

  寻泉——怅惘

  品泉悟泉——陶醉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一、鼎湖山听泉

  这轻柔的声音其实是——小溪的声音;——柔曼的提琴 这清脆的声音其实是——涧水的声音;——清脆的弹拨

  这厚重回响的声音其实是——无数道细流的声音;——厚重的倍司 这雄浑磅礴的声音其实是——飞瀑急流的声音。——雄浑的铜管

鼎湖山听泉3篇 第一单元鼎湖山听泉相关文章: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八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