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之我见[定稿]3篇(社会管理的创新),供大家参考。
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之我见[定稿]1
论述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创农村社会管理新局面,下面结合我乡实际,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一、紧抓基层、打牢基础,夯实农村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关键在基层。基层党组织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所依靠的最基本、最直接、最关键的力量。当前,基层党建工作重点是抓基层、打基础,这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前提,是夯实农村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程。我乡当前还有许多贫困村,我们要强化“两委”班子成员的责任意识,激发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工作目标公开承诺制度,将“两委”班子的三年任期目标、工作目标和当月重点工作进行公开承诺,实行动态管理,并及时公布“两委”班子和成员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从而使村党委真正发挥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积极作用。
二、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强化农村社会管理的力量保证。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工作面广、量大,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领导的因素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紧紧把群众团结、凝聚起来,才能为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在工作中,要注重对“两委”干部教育和培养,使每一位同志都能成为新时期党的政策宣传员、党建工作的组织员、产业开发的指导员、民事纠纷的调解员、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员。农村社会管理,离不开一支团结奋进的“两委”班子和清正廉洁的党员干部队伍,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村两委干部要做到“约法三章”,不该拿的,一分钱也不能拿,企业主请吃饭,一次也不去,不该要的,坚决不要。只有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村“两委”一班人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才能带出一支廉洁的党员队伍,带出淳正的民风。
三、立足村情、加快发展,为农村社会管理提供物质保障。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建立在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的基础上,这是农村社会管理的物质保障。因此,立足村情,创新思路,让农民尽快富起来,让村集体经济强起来,让农业基础设施好起来,让农民家园美起来,让农村社会和谐起来,打牢村级
社会管理的物质基础。我乡强力支持烟叶发展,全乡农民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发展烟叶种植,成立了首个烟叶合作社,努力是全乡农民收入得到提高。在大力发展烟叶的同时,还要积极进行“八化” 建设,即农村城镇化、生活小康化、住宅康居化、环境优美化、农业产业化、道路水泥化、通讯现代化、管理民主化。
四、倾心为民、改善民生,找准农村社会管理的着力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核心就是改善民生,赢得民心,促进社会和谐。在进行集体公益性事业建设时,要做到不让群众出一分钱、不叫群众做一个义务工、不损害群众一点利益。建立健全好农村医保和养老保险制度,使全村老人幸福地安度晚年。让自来水、有线电视进农家,建立村级花园式小学和标准化的卫生室。改善村部设施建设,使其功能齐全,农业信息网站建设,免费为群众提供政策、市场、人才等信息服务。让全乡百姓不仅强烈地感受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而且感到党风正、民风淳、村风好的精神文明建设氛围。村党委要用摸得着、看得见的实惠取信于民,争取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
五、建章立制、强化监督,提升农村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乡党委干部要 “管得住”与“管得好”并举,健全村级组织规范化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村级组织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
理水平。一是围绕落实群众的知情权,不断提高村务公开效果,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的内容,规范公开的形式、时间和程序,重点是落实好财务和村务公开定期检查制度,做到村里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全方位公开,真正做到事情让村民知晓、决策让村民参与、干部让村民监督。二是围绕落实村民的决策权,不断规范村务决策机制。为确保群众对村级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把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效地融为一体,村“两委”对村级重大事务要实施 “六步”决策程序,即每项重大决策事务都要经过党委提议、两委讨论、乡审查、村民表决、公开公示和具体实施六个步骤,杜绝决策事项暗箱操作,使村务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民主。进一步规范村干部行为,扩大群众民主权利,化解消除村内矛盾,促进全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全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
六、抓住重点、建立机制,破解农村社会管理的制约难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利益格局加速调整的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越来越频繁,农村面临的各种利益矛盾越来越复杂,如因征地、拆迁、宅基地及婚姻纠纷等引发的矛盾急增,各类信访频发,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所有这些,都使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形势更复杂,承担的任务更繁重,面对的矛盾更尖锐,经受的挑战和考验在增多。怎样在农村社会管理中化解这些矛盾和风险。关键是要完善基层群众工作制度,形成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信访接待和处理机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把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实施“一创三联”活动,着力构建基层党组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新机制。其主要内容是:“一创”即创建新形势下党员联系群众的新机制。“三联”即党委成员联系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成员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该机制通过建立起乡、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联片、联组、联户并覆盖全体群众的三级网络,让每一位党员有一个经常性发挥作用的平台,让群众的思想动态、生活情况、热点难点问题有一个畅通的反映和解决渠道,成为党员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同时,还要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不丢老办法、用好硬办法、探索新办法,坚持群众路线,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七、创新载体,搭建平台,激发农村社会管理的内生动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积极搭建各类服务平台,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教育,促进农村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与发展,激
发村级社会管理的内生动力,构建新时期农村和谐社会的思想保障。利用村级活动场所“一室多用”的功能,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和培训活动。,不断丰富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发挥“培训中心”作用,大力培养农村新型农民。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阵地,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为载体,对全村科技致富能手和广大群众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培养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发挥“信息中心”作用,提供农村实用价值信息。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设臵信息收集箱和信息公开栏,为村民致富提供农产品开发经营、劳务输出、瓜果蔬菜病虫情报及防治知识、特色农业种植等内容信息服务。三是发挥“娱乐中心”作用,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
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之我见[定稿]2
乡镇党委书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之我见
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头道桥镇党委书记
张有海
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乡镇一级是政权之基石,处矛盾之前沿,位置特殊,作用关键。随着农村改革和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显著改善了民生条件。然而,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的社会管理模式、管理理念也要与时俱进。社会管理,就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管理的重要理念应当是以人为本。党委、政府以及各个方面的组织,主要任务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形成有序、和谐的关系。我认为,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能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研究和建立完善与这种变化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用制度和政策来调节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是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保障。根据我镇近年来的发展形势,我认为创新社会管理需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准发展路子。近年来,国家实施了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但是总的来看,农民增收基础还不牢固,农民收入水平依然较低,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缓慢,这些都直接或间接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有关。
一个地方的发展,人民群众增收是关键,而增收的关键是找准发展路子。我认为,一个乡镇党委书记的工作思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乡镇的出路,党委书记要善于借鉴其他乡镇发展的模式和经验,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传统习惯和市场条件等客观因素,发挥优势,因地制宜,选准发展路子,定好发展举措。头道桥镇地处内蒙古西部,位于巴彦淖尔市西南,杭、磴、临交汇处。110国道、包兰铁路、京藏高速公路横穿镇域,黄团公路纵跨全镇,交通便利。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排配套。村民以种养结合为主要收入来源,但养殖较分散,没有像样的规模化养殖,种植农作物种类繁多,经济收入不高。我在上任伊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头道桥镇经济发展思路:奶牛产业提质增效、肉羊产业主攻改良、特色蔬菜整体推进、苹果梨产业添绿保优、制种基地平稳运行,”五大产业”整体推进,经过几年的发展,头道桥镇以奶牛业为主导的“五大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全镇奶牛数达到头,其中产奶牛上万头,有规模化养殖牧场32座,被誉为“巴市万头奶牛第一镇”,肉羊、特色蔬菜、苹果梨、制种玉米发展形势良好,农民人均收入有了显著的提高。
二、带好班子。多年来由于没有集体经济支撑,农村基层政权运转较为艰难,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的运转效率,少数农村基层组织的团结和协作也存在问题,削弱了基
层组织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带好班子”是对乡镇党委书记的基本要求,更是乡镇党委书记目前工作的关键环节之
一。乡镇党委书记要以身作则,靠官德为官、靠人格做人、靠本事成事,以自身形象树立带班权威。要坚持带好班子,发挥乡镇党委核心领导作用,营造用实绩赢得尊重、用实干赢得认可、用廉政赢得权威的良好氛围,形成团结协调的发展合力。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近年来,头道桥镇在基层组织建设上,一是坚持选准“头雁”带班子不放松。以党支部换届工作为核心,以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作风素质为标准,采取激励好的、提升中的、调换差的、选拔能的、培养新的等办法,将理论政策水平高、责任心强、管理经验丰富,引领作用强的党员选到支部领导岗位上来,支部书记人选的产生通过群众、党员举荐,组织考核,党员大会直接选举产生,真正使那些民望集中、愿意干事、能够成事的能人成为了一个地方的领路人。二是坚持抓好阵地建设不放松。我镇从2006—2010年先后投资150余万元,对辖区内的9个农村党支部进行了改建、翻建、新建。同时积极争取上级组织部门的支持,为有条件的支部配备远程网络,实现“宽带+机顶盒+电视机”的终端接收模式,将文化活动室和村党支部活动室整合,将党员培训扩大到产业引领人、种养殖能手、新经济人等。村党支部活动室为党员干部活动、村民培训、文化娱
乐提供了便利条件。三是坚持提高村级干部素质不放松。我镇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中心,坚持分级分层分类培训,以“实际、实用、实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镇干部、村社两级负责人和党员优秀产业引领人为重点,以思想教育和产业技能培训为切入点,结合上级党组织开展的各种示范培训,在镇党校和各村党支部阵地集中培训,全镇所有干部每年轮训一遍;对村书记、村主任、村“两委”班子成员、村级后备干部、种养大户、产业带头人在春冬农闲时间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对农民党员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政策知识轮训,全体党员集中培训一次,以支部为单位轮训四次。通过培训,推动了全镇农村党员和新型农民的集中学习和经常性教育,不断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了广大基层干部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能力,提高了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和增收致富的能力。
三、处好乱子。当前,农村历史遗留问题不断积累加剧,有些老问题发生新变化,同时在发展中凸显出各种社会矛盾。乡镇党委书记要善于应对社会稳定风险,化解社会矛盾。近年来,我镇努力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尽量减少新的社会矛盾,同时,通过认真调查研究、面对面和群众协商,妥善处理了民办教师群防问题、专业上访户张金河树苗款纠纷、张米果土地纠纷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并在全旗率先建立了高标准的综治维稳中心和信访接待中心,每年调解、接
待信访人员达200多人次。在处理已有社会矛盾的同时,加强矛盾排查化解,每两个月组织三级干部入户进行一次矛盾排查,对排查出的矛盾和隐患,落实工作责任和措施,专人负责逐件逐案限期解决。对可能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问题,采取挂牌督办的办法,党政领导亲自抓落实,做到“不解决问题不放手,隐患不消除不放手”。
通过培训,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我认为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要能积极创新和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努力通过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
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之我见[定稿]3
李强黄旭宏: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2011年04月07日来源:《前线》
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李培林: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改革的新任务
社会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对于经济管理而言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且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中渐趋成熟。如果与经济管理体系相比,我国的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则仅仅处在起步的阶段,仍在探索之中。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值得深入思考。
何谓社会管理创新
要回答社会管理创新的问题,首先要明白“社会”的涵义。广义的社会概念是将一切社会现象都包括在内,政治、经济、文化都在其中。不过,社会管理中的“社会”不是这种“大社会”的概念。在我国第六个五年计划中,“社会发展”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此后的五年计划都叫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规划)”。于此,我们清楚看到,“经济”是与“社会”并列的两个概念。换句话说,这里的“社会”不仅不包括经济,而且是与经济相对的。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将全部社会活动区分为四个方面: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应该说,这个社会生活概念与我们现在所讲的“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中的“社会”比较契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新时期的“四大建设”理论,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与马克思的经典论述相一致。对于“社会”的外延,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六个方面: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明确指出了六个方面,即就业与劳动关系、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人口、社会管理。可见,“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内容多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
基于此,笔者认为,我国的社会建设、社会管理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管理;二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与管理;三是社区的建设与管理;四是社会组织、社团组织的建设与管理;五是社会治安体系或社会安全体系的建设;六是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七是人口工作与管理。虽然,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所涵盖的内容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两者是有差异的。社会建设更多是从推进、发展的角度看,而社会管理更多是从现状、组织、实施的角度看。
由此,“社会管理创新”要在上述方面发现新的事物、新的理念、新的规范、新的体制、新的方法,进而做出新的实践。所以,我们可以将“社会管理创新”总结为四个创新:第一,理念创新,用新的思路、新的观念去对待社会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第二,实践创新,有了好思想以后要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修正、改革、创新;第三,方法创新,社会管理的创新很大程度上是采用新的管理方式、新的管理方法;第四,规范、制度创新,在社会活动、社会生活、社会行为的体制机制方面创新。
为何要创新社会管理体系
社会管理体系创新,是指在上述所有方面全方位地创新。之所以要进行社会管理体系创新,根本的原因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与之密不可分的社会管理体系自然要顺应这种变化,进行制度创新。那么,我国社会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呢?
第一,社会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化,构成社会的群体有了重大变迁。过去的农民绝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今天的很多农民已经转化为农民工了;过去的工人基本属于体制内的“职工”,今天的工人构成则多元化了。同时,今天的社会结构中也出现了很多新的社会群体,比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雇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
第二,人们生活工作的社区变了。传统的城市社区基本上是单位大院和街道居委会两种类型,但今天的城乡社区均有重大变化,比如新生的商品房小区、物业管理型小区、各种开发区、各
类科技园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工业化成为主体的农村社区、“新农村”等都是过去难以想象的。
第三,就业体制发生重大变化。过去绝大部分城市居民在国有和集体单位就业,今天,在传统体制里就业的已经是少数。新生的就业体制包括私营企业,外商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联营企业,合资企业,香港、澳门、台湾商人投资企业等。实际运作中,就业情况比单纯分类更复杂,比如有承包、转包、出租,也有包工队、挂靠、交管理费、网上开店等。
第四,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全国的、地区的社团、专业组织、学术组织、行业协会、民办非企业组织、志愿者组织、基金会等多达数十万,其成员数以千万计。
第五,人口巨大流动。改革开放前的“铁饭碗”导致终身就业制,即绝大多数人终身在一个单位就业,而且由于户籍制度的锁定,人们很难在不同单位、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之间流动。今天,人口流动成为巨大的洪流,仅农民工的流动就非常巨大。调查显示,“80后”、“90后”群体变换工作单位的比率大大高于他们的前辈。
第六,社会生活变化。改革30多年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包括衣食住行、交往方式均发生重大变化,比如住房体制变化了,过去城市居民基本上都是住在单位的房子里,今天多数城市居民成为住房的所有者。同样,医疗、教育、养老以及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此重大的社会变迁,必然会形成很多新的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导致很多不平衡、不和谐的现象。虽然这并不奇怪,但是如果我们不创新管理方式,而延续传统的社会管理体系,肯定是不行的。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2月1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所指出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
创新社会管理体系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从宏观的角度看,社会管理体系创新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状况,顺应社会发展的方向。在治理或管理上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即“堵”的思路和“导”的思路。历史经验证明,“堵”的思路往往积蓄矛盾,不是好的办法;“导”的思路,因势利导,是一种高明的治理策略。
二是合乎人民群众的需要。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因此,创新社会管理体系首先要了解人民群众需要什么,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来建立规则和制度。为此,要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了解老百姓的真实需要。反之,如果根本不了解老百姓的需要,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想办法,自以为创新,往往要失败,这样想出来的办法非但不能“利民”反而常常“扰民”。
三是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管理的主体,而不是简单的被管理者,全体民众的积极参与是社会管理成功的关键。
四是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在超过13亿人口的大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确实容易产生矛盾,出现不和谐因素。科学的社会管理体系并不排斥这些矛盾,而要用合法合理的方式规范社会行为、引导事务向好的方面发展。
五是提高科学化社会管理水平。科学化管理主要是指采用客观合理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方式方法。当然,由于社会生活本身总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科学化的社会管理一定要与时俱进。比如互联网、博客是新事物,科学化的管理就必须适应这些新事物,在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同时,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而不能“一刀切”。六是互动、沟通的原则。要想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就必须随时了解第一线的情况。只有及时与群众互动、沟通,才能得到最新的信息;只有互动、沟通,广大群众的意见才能反映上来。所以,及时的互动、沟通可以防患于未然,可以防止矛盾积蓄、积累和激化。七是实践的原则。社会管理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民生密不可分。所以,真正的社会管理创新往往来自基层、一线以及与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的管理者。我们要不断总结一线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实践案例,从中发现典型。同时,社会管理只有在老百姓的生活中扎根,才能有生命力。□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之我见[定稿]3篇(社会管理的创新)相关文章:
★ 新形势下机关党组织的建设问题3篇(机关基层党组织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