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区域地理西亚知识点3篇 西亚的区域地理知识,以供借鉴。
区域地理西亚知识点1
一、自然地理
1.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纬度位置:南部延伸到北回归线以南,北部与欧洲接壤。
海陆位置:西隔红海与非洲相望,南临阿拉伯海,西北临地中海。
“五海”:A里海、B黑海、C地中海、D红海、E阿拉伯海。
海湾:L波斯湾。
海峡:F霍尔木兹海峡、G曼德海峡、K土耳其海峡.
运河:H苏伊士运河。
国家:
1、阿富汗、
2、伊朗、
3、伊拉克、
4、叙利亚
5、土耳其、
6、沙特阿拉伯、
7、科威特。
2.主要地形类型:高原。地貌:沙漠
3.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
4、气候特征: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
二、人文地理
1.经济:
农业:西亚的自然环境以干旱为主,所以畜物业和灌溉农业别具特色,传统经济部门畜牧业。
阿富汗、伊朗、土耳其代表的畜牧产品:土耳其的安卡拉羊毛、阿富汗的紫羊糕皮、伊朗的羊毛地毯。
灌溉农业区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沙漠中的绿洲。
特色农业:以色列节水农业。
伊拉克枣椰树生长有利的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地形平坦,水源充足,高温干旱。
枣椰的作用:含糖量高,既可以制糖又可以酿酒。
2.宗教:
西亚是哪三个宗教发源地:基督教、犹太教。
圣地:麦加。
圣城:耶路萨冷(基督教和犹太教)。
世界上最大清真寺:麦加大清真寺。
3.石油工业。
西亚经济朝多元化发展。
具体措施:发展旅游业和节水农业
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
主要产油国(石油输出国):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
(3)主要输往的国家:日本、西欧、美国
(4)石油输出路线:向东运往日本
1条路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向西运往欧洲西部和美国:
2条路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 ——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
(5)石油特点:储量大,埋藏大,出油多,油质好。
区域地理西亚知识点2
阿拉伯半岛区、世界最大半岛
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北以亚喀巴湾北端——阿拉伯河口一线为界,东北临波斯湾和阿曼湾,东南濒阿拉伯海,南邻亚丁湾,西隔红海与非洲大陆相望。大致介于北纬12°~30°、东经35°~60°之间,南北长约2240公里、东西宽约1200~1900公里,总面积约322万平方公里。具有显著的自然地理特征:古老地块上形成台地式高原地形;酷热的热带干旱气候;广大的无流区;热带荒漠景观。这些特征突出地反映了阿拉伯半岛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使之成为一个特色鲜明的自然区,并与西南亚其他区表现出整个大区内部明显的区际差异性。
古老台地高原
地质构造上,阿拉伯半岛原是冈瓦纳古陆的一部分,中新世以来,向西北延伸部分形成红海——亚喀巴湾——约旦裂谷带,向东北延展部分形成亚丁湾,使阿拉伯板块与非洲板块分离(仅苏伊士运河地带基底相连),并以反时针方向俯冲于亚欧板块之下;同时,在阿曼湾西南岸因板块俯冲作用形成哈贾尔山脉(沙姆山海拔3352米)。半岛地体古老,基底主要是元古代结晶岩,在古老结晶岩和火山岩基础之上覆盖有古生代、中生代的沉积岩层,除少数地区外,广大地区在构造运动方面稳定,沉积地层基本上保持着平整或近于水平的单斜构造,未经历较大的褶皱变动。
热带干旱气候
阿拉伯半岛地处热带,太阳辐射强烈,常年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高原半岛周围又多是高大山地高原和炎热地区,很少受到海洋湿润气团的影响,所以这里的热带干旱气候具有极强烈的大陆性,酷热干燥少雨。世界上最热的地区之一。整个半岛年平均气温都在20℃以上,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超过3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也高于10℃,多在15~24℃之间。南部地区更加酷热,如半岛南端的亚丁,年平均气温为28.9℃,7月为32.5℃,1月为25.4℃,有四、五个月的月平均气温超过30℃。半岛绝对最高气温常有50~55℃的高温。半岛气温年较差很大,一般在15℃以上,在一些地方可达20℃左右。阿拉伯半岛干燥少雨。半岛降水量极少,大部地区年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半岛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地表水极其贫乏,水系很不发育,绝大部分地区为无流区。基本上没有常年性河流和湖泊,河流多属干河,干涸的河床仅在罕见的大雨或暴雨后的短暂时间内有一定的水量,形成间歇河。虽然目前仍可在半岛上见到一些与现代气候—水文状况极不相称的宽深河谷,但其并非今日气候的产物,而属古地理年代较湿润气候的杰作。
阿拉伯半岛上的干河大致可分为内流干河和外流干河两种类型,其中长者可达上千公里。在古海迹的局部地方尚残留有少量的咸水湖和沼泽湿地。
景观
半岛的自然景观主要为荒漠和半荒漠(荒漠草原)景观,此外尚有绿洲景观。
1.干荒漠—热带沙漠景观 主要分布在鲁卜哈利沙漠、内夫得沙漠和达赫纳沙漠。
达哈那型荒漠:盛行东北信风,物理风化强烈,细砂多被吹到邻区,地表多为富含氧化铁的坚硬砾石,并被宽窄不等的沙丘地带分割,为无流区。地表植被极其稀少。
内夫得型荒漠:风积作用地表形成连绵不断的沙丘和沙丘链组成,成为沙质高原。大内夫得沙漠的沙为白色和红色,小内夫得沙漠多为白色沙。这里植被也很稀少,雨季来临后,这里一些植物开始生长,绿草如茵,长有白头翁、柽柳等植物。
阿喀夫型荒漠:为由细砂组成的活动沙丘地带,多数尚未固定,随风移动,主要分布在鲁卜哈利沙漠的西部和南部,基本没有植被,只生长一些沙漠先锋植物。
哈拉型荒漠:为熔岩地表组成的荒漠,这里因熔岩地区遭受风蚀而形成,地面皱裂崎岖、尖峰突峭,为特殊的岩漠景观。
1.荒漠中植物稀少,除局部绿洲外,广大地区只生长稀疏的植被或为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砂土和石质土等漠土是代表性土壤,景观极其单调。
2.荒漠草原景观 主要分布在半岛的边缘地带以及荒漠边缘地带,自然植被以耐旱的干草原为主,多灌木。
3.绿洲景观 在阿拉伯半岛上绿洲分布较普遍,但总面积不大,在沙漠及沿海地带零散分布,这里水资源条件较好,多为地下水溢出带或经过开挖的井渠灌溉地带。在这些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草木葱茏,生长着枣椰树、阿拉伯胶树、阿拉伯相思树、柽柳等。此外,绿洲和其他肥沃地区能种植各种谷物、水果和蔬菜,有些地区还种植水稻。水热资源丰富的也门沿海地区热带植物繁茂,可种植咖啡、甘蔗等热带经济作物。
矿产资源 丰富,尤以滨临“石油之海”的波斯湾为世界上石油、天然气蕴藏最为丰富的地区。其他资源多较贫乏,特别是水资源极其贫乏,耕地很少,森林及其他植物资源更少,对发展农业生产十分不利。
区域地理西亚知识点3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区
两河冲积平原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原意为“河间地区”,即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中下游地区。范围大致东起伊朗高原,西至叙利亚和阿拉伯高原,北起亚美尼亚山区(东托罗斯山脉),南迄波斯湾。大体介于北纬30°~37°之间,地处亚热带。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势低平,高度多在200米以下,绝大部分地区海拔不到100米,如距海岸约500公里的巴格达,海拔仅34米。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以巴格达为界,西北部称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东南部(巴士拉以上)称下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巴士拉以下至入海口为阿拉伯河三角洲。平原地表多由阶地和河漫滩组成,平原之上仍有局部高地。由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淤积严重,河床不断加高,所以,在平原上可以见到高高隆起的河岸地带,但平原上的湖泊低地也很引人注目。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除北部地区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夏干气候色彩外,其余地区均为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本区气温较高,夏季炎热,冬季温暖,干旱少雨。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多在30℃以上。气温具有温差较大特点。如冬季冷空气偶尔南袭,短期的气温也可降至0°以下。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年平均降水量多在200毫米以下,西北部降水多(500毫米),东南部少(100毫米以下)。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以冬雨为主,春秋次之,夏季月份少雨或无雨。主要是因为冬季受地中海极锋影响,为温带气旋东进路径,所以具有“冬雨”特征,冬雨(12~2月)可占全年降水量的50%左右,如巴格达为53%,巴士拉为49%。
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是流经平原的主要河流。它们均发源境外的北部山地,为过境河流,其水源主要靠北部山地降雨和积雪融水补给,流经本区时水量逐渐减少,具有干旱荒漠区河流的特征。中下游区多湖泊和沼泽。
自然植被以荒漠草原和荒漠植物为主,土壤主要为大河冲积土以及棕钙土、灰钙土和各种漠土。植物比较贫乏,大多为短生和多年生假短生沙漠植物,如柽柳、观音柳、沙枣等。荒漠草原多数植物为草本植物,其余为荆棘类和球茎类植物。在常年有水的河岸和沼泽地带,植被繁茂,生长着茂密葱郁的河岸植物,乔木、灌木、草木植物无所不有。河岸林树种有筱悬树、柳树、榆树、桑树、野苹果树等。古代,这里运河渠道纵横,灌溉便利,农业相当发达。 美索不达米亚石油资源丰富,伊拉克是石油输出国。此外,平原水资源较其他西南亚国家丰富。由于平原有较好的气候、水文和地形条件,这里种植了大量的枣椰树,约占全世界的37%,椰枣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椰枣总产量的48%)。
区域地理西亚知识点3篇 西亚的区域地理知识相关文章:
★ 初中地理教学2022工作计划范本3篇(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和规律大总结3篇(地理高考大题答题技巧)
★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3篇(化学必修二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11篇(物理八年级上册各章节知识点)
★ 高中地理老师年终工作述职报告3篇(高中地理教师年终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