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大学生先就业还是先创业3篇 毕业以后先就业还是先创业,供大家赏析。
大学生先就业还是先创业1
大学生应该先择业后就业辩论材料;我方认为大学生毕业后应先选择择业;2:通过择业,可以培养自己对自己的责任感和对社会;4:试问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就业,那所有工作岗位不都;举例:1:近年来,学生、家长和学校绞尽脑汁,千方;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中午好!现;立论陈;词;让我们大家先来了解下辩题中的概念吧;然后我们一起看看辩题的关系吧,这是一个相对合理
大学生应该先择业后就业 辩论材料
我方认为大学生毕业后应先选择择业。1:择业是为了更好的去就业。2:通过择业,可以培养自己对自己的责任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3:既然伯乐难遇,我们就应该自己主动创造机会去寻找伯乐,择业是前提、基础,通过正确的择业,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发挥自己最大的才能。通过择业能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4:试问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就业,那所有工作岗位不都饱和?而且并没有择之以才,那么整个社会会怎样呢?
举例:1:近年来,学生、家长和学校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先就业后择业就是高校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提高就业率采取的一项措施。然而,它可能在短期内取得较大成效,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值得商榷。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中午好!现在由我来做我方的 立论陈
词。今天我方的观点是:大学生应先择业后就业!
让我们大家先来了解下辩题中的概念吧。大学生是一个群体,这是我们今天讨论的潜在范围。“业”指的是行业,“择”是两者以上供选择。择业的含义是:在现今社会拥有的众多行业中,通过分析思考自身的专业和未来前进的理想道路,选择出适合自己的行业。就业的含义是:找到一份可以维持生计的有协议的工作行业。然后我们一起看看辩题的关系吧,这是一个相对合理性的对立选择关系,是在比较这两条路哪个更合理,而不是在比较择业和就业哪个更重要,也不是在比较择业或就业本身好不好。择业和就业本身并不矛盾,只是一个过程中的两个步骤。既然比较的是时间先后顺序问题,就应该选取合理的比较标准。而这个合理的比较标准就是:何种选择更加的有利于实现我们的最终目标。而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
在确定了目标和标准之后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三个因素:个人、社会、时间效率。
一. 个人因素指的是:个人有主观能动性,有自主的选择权利,可以清晰的了解自己的擅长和不擅长。马斯洛需求理论告诉我们,最高的需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考虑到自身所学专业的特点,和自己的理想目标,先择业可以更加有针对性,使自己赢在起跑线上,在第一步就超人一头。因为没有人比我们自己更加的了解自己,只有自己才最有资格决定自己的个人目标。正是说明了选择先择业后就业是多么的有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
二. 社会因素指的是:社会背景决定了就业难的状况出现,其根本还是由于大学生没有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出正确的定位。社会价值的实现还是需要众多个 个人价值实现结果的累积。社会提供了很多行业岗位,先择业可以更好的实现资源配置合理化,让每个岗位都得到最需要的人才,这样社会才会进步,个人才更会进步。
三. 时间因素指的是:国家号召大家:“先择业求经验,后就业谋事业”,是让我们把效率提高在积累经验的阶段,这样可以让我们最终目标的实现,变得更有保障,更有效率。如果先就业,短时间确实会风平浪静、相安无事。可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又告诉我们,这是多么潜在的重大危害啊。估计当初匆匆忙忙、抑郁不得志选择先就业的大学生很可能会“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了,我想这不是大家想看到的吧!
请不要从早到晚,酒席与饭局齐飞;由朝到暮,香烟共酒精一色。先择业再就业吧,因为人应当心中有梦,为梦想、为理想奋斗终生。人生如此,择业亦如此!综上所述,我方一致坚定认为:大学生应先择业后就业,谢谢!
谢谢主席,对方辩友真的是巧舌如簧,在下佩服至极,言归正传,让我们先回顾一下本场比赛我们双方都讨论了什么?
1、首先,对方辩友一直在提当今中国的就业形势很严峻,但不知道对方辩友是否明白这样一个问题,人生之中谁不会遇到困难?但正如我方所说的一样,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我相信我们只要有了理想和梦想,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靠我们的努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对方辩友我相信您也相信您自己可以克服困难的。
2、其次,对方辩友提到说回报父母的问题,说早日就业是为了早日回报自己的父母,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请大家设身处地的想一下,我们希望的是我们的子女只是一个单纯的赚钱工具吗?
3、再次,对方辩友说,先就业是为了先让自己有更加充实的工作经验,为了以后的工作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可是正如我们所提到的婚姻问题,然道大家会愿意与一个有诸多婚史的人结婚吗?这个问题相信在坐的各位都会有明确的答案吧,4、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不知道对方辩友如何看待大学生诚信问题,如果你先就业是为了找到一份工作先填饱自己的肚子,在去谋求更好的发展,那么我想告诉对方辩友的是,您大错特错了,这样的结果只会使大学生的诚信再度遭到社会的质疑,试想,当你好不容易把你心爱的女生改造成你理想的妻子时,却被其他人抢走了,这滋味相信您不会觉得舒畅吧,正如用人单位一样,千辛万苦的把你培养成对公司有用的人才,可是你却拍拍屁股走人,试想世人会如何看待我们这所谓的天之骄子?我们还配带着那样的光环吗?
所以,为了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信誉不再受到社会的质疑,我们要妥当的择业,选择一个能更加好的实现我们个人理想的工作,别忘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的理想的作用,说了这么多,可是我还是要重新阐述一下我们所说的择业,择业是权衡利弊后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的对工作的选择,而我们所说的择业,时间的长短是没有限制的,只要你认为你考虑好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那么就完成了择业这一个步骤,那么你就可以使你的人生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使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加的完善起来,而盲目的先选择就业,无疑就无法坚持自己的理想的实现,盲目就业,不但给国家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带来不利影响,也使毕业生不能人尽其才,因此我们要弘扬风险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更新择业观念。
纵然前方道路坎坷,可我们仍要小心摸索朝着目标前行 纵然就业形势严峻,可我们仍要大展拳脚谱写胜利篇章,纵然择业道路难寻,可我们仍要披荆斩棘走向成功彼岸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大学生毕业后应先择业。
例子(1)
当然,如果你找到的工作和你自己设立的目标没有任何关系,我建议你不要加入那份工作,因为这样对你来说才是负责任的。举例来说,好多人说在大学里面打工,特别是在美国打工,他说他一个小时可以洗1000个碗、1000个碟子,这个东西不是一件坏事,但你不能说你毕业以后做这个事,因为你从一千洗成一千五,不能放在你的简历里,用人单位不会在意,除非你做餐饮业。每个人工作一辈子可能有4到6次工作机会,其实第一次工作机会希望是一步到位,如果不能一步到位,你可以先积累一些相关工作经验,积累相关工作经验之后再换工作也不难。
经典语句
我认为大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应该选择择业,因为第一份工作对个人的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影响,一旦适应了某项工作的话,就会产生一定的路径依赖,再次寻求改变的时候,其阻力应该是大于开始选择职业时的阻力的
关于大学生毕业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辩论赛 以下是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四辩
……
第一,对方辩友反复提到我国就业形式的严峻,的确,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正是因为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才要慎重择业,明确日后的就业方向,不能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寻找就业的途径,这样岂不是得不偿失吗?
第二,我想告诉对方辩友,就业有一定的盲目性,而择业相对理 总结陈词
智,盲目就业不但会给国家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带来不利的影响,也使大学生难尽其才,因此我们要弘扬风险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明确我们正确的择业观念。
第三,对方辩友在陈词理论阶段提到,先就业后择业是为了更好地回报亲人,但试问哪个人的父母或亲人会把孩子当做赚钱的工具呢?我们的父母希望我们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而不是急于要我们随随便便找一份工作,开始赚钱。他们希望我们拥有一份让自己开心的好工作,而不是让我们大把大把地往家里运钱。
下面对我方观点进行再次陈述总结:
首先,大学生毕业先择业有利于以后的就业。大学生先择业可以更好地明确自己以后的就业方向,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学好和掌握掌握知识和技能,能为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有了明确的就业方向和良好的工作必备知识技能,还怕没有就业机会吗? 其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业是大学生的毕业目标,而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文学作品欣赏、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专业论文、中学教育、大学生应该先择业后就业__辩论材料51等内容。
大学生先就业还是先创业2
辩论赛:先择业后就业
部分观点如下:
近年来,学生、家长和学校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先就业后择业”就是高校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提高就业率采取的一项措施。然而,它可能在短期内取得较大成效,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值得商榷。
近日广州市一项调查显示,应届大学生“成活率”在用人单位中只有10%。意思是说,有九成应届毕业生背叛老东家,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很快便流失了,以致一些企业把录用应届毕业生当成一场赌博。为此,用人单位呼吁,高校不应该为提高自身就业率,一味地把毕业生推向并不适合的企业;为学生做好就业定位才是解决就业难题的源头所在。(10月10日《信息时报》)“先就业后择业”有一定的合理性。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和择业难度,加之毕业生社会经验欠缺,对社会了解甚少,很难一次性地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而在求学期间已经付出巨大经济代价的大学毕业生们,无论如何也没有理由再拖累家庭和父母,需要尽快落实工作单位。应该说,客观因素让他们无暇考虑岗位是否真正适合自己、自己能在某个岗位上服务多久。
同时,高校为了追求就业率这块“金字招牌”,也为学生的“饥不择食”推波助澜。学校逼“嫁”,使很多学生在并不清楚单位究竟适合不适合自己时,只能无可奈何地“先进去再说”,“我们可不想因为个人而影响整个学校的形象”。据说学校还有一个考虑就是,教育学生“先就业后择业”能让他们放下“心高气傲”的心态,扎实地走向社会,对缓解就业压力有益。果真如此,教育学生“先就业后择业”也可谓用心良苦。
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必然影响大学生的诚信形象。绝大多数应届毕业生将用人单位作为跳板,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不良现象,它必然使用人单位感到伤心和失落,产生被欺骗和被玩弄的感觉,甚至会逼迫他们采用更加强有力的自我保护手段以约束求职者。事实上有的用人单位干脆“拒用应届毕业生”。企业把录用应届毕业生当成一场赌博,这对大学毕业生来说决不是好兆头。到头来,形成恶性循环,用人单位和大学应届毕业生之间“麻秆打狼---两头怕”,不仅影响大学生的长远利益,也影响人才市场的正常健康发展。
我们经常谴责一些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提出过于苛刻的条件,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签订不平等劳动合同。确实用人单位存在滥用优势地位的因素,但一些求职者的不诚信行为也使用人单位吃一堑长一智,为防止再次受骗上当,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过于谨慎,矫枉过正。从这个意义上讲,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一些不公正待遇与求职者的不良行为不无关系。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当企业对一名员工进行一定时期的技术培养,并帮其办好落户等一切手续时,这名员工突然提出辞职,企业会怎么想?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大学生发现工作岗位不适合自己发展而离开原单位,另谋高就,这是可以理解的。用人单位也不会小肚鸡肠,迁怒于求职者。但问题的关键是,大多数毕业生并非因为这个原因背叛单位,而是进入时就没有长期工作和服务的诚意。这已不再是能否施展才华的问题,而是一个严重的诚信问题,这正是用人单位最不能容忍的。
找工作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毕业,大学生就业就成了重大的社会问题。2005年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声称要达到去年大学生就业率73%以上的目标。尽管如此,还会有27%左右的学生无法及时找到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就成了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思想。
一方面,如果大学生毕业时能够找得到工作,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就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上级部门规定的就业率就完成了,至于大学生找得工作是否合适就不是大学老师们看重的了。另一方面,大学生毕业后找到工作,可以使他们从纯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变,开始自食其力。毕业后仍然花着父母的钱自己不挣钱,毕竟让许多大学生良心上过不去。
先就业后择业?
郭召良博士说,把目光紧紧盯在“就业”和“就业率”上面,这对学生本人没有一点好处。
首先,有的学生迫于生计压力,不管是否喜欢或者是否合适,可能会选择了一个“好工作”,但这个工作可能并不适合他,但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在现在工作上干下去。比如,有一个大学生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参加了县的公务员考试,最终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最后进入了县某机关部门工作。但是到机关以后,由于自己性格并不喜欢应酬,也不喜欢喝酒,但工作又要求她不得不应酬和喝酒。她感到工作就像受罪一样,但她又不能舍弃一个月两千多块钱的收入。先就业后择业的结果就可能是“干一辈子自己并不合适的工作”。
其次,有的学生抱着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在工作过程中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想跳槽。在单位里边稍微遇到一点问题和困难,就跳槽。有的大学生在毕业不到一年就换了好几个工作。有一个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一年内没有跳槽的毕业大约只有20%左右。有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到了一个超市作销售工作,还来觉得超市工作时间长,就跳到某企业作市场运销工作,后来又发现作市场营销工作成天在外面奔波太辛苦,就跳到某公司做办公室文员,在办公室里边有发现同事关系不太处理得好,她又想换工作,但自己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换什么样的工作了。可以,先就业后择业却变成了一个不断逃避现有工作的借口。不断跳槽的结果是工作始终没法稳定下来,始终处于“找工作”的状态之中。
超越“找工作”
郭召良博士说,没有职业理想职业目标的“先就业后择业”结果只能是“瞎就业”。我们就业要“超越找工作”,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要有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的概念。
首先,我国即将进入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你只要找到工作,你的生活就不成问题。所以,大学生不要把眼睛紧紧盯在“谋生”“糊口”上面。要知道,没有多少学历的民工都能找到工作,为什么大学生还找不到工作呢?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大学生不愿意。
其次,一个人一辈子只在一个单位做一个工作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可能会多次面临职业转换的情况。因此,大学毕业不能指望一步到位地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有步骤地过程。我们可以先从小处着眼,慢慢累计自己,然后就有可能达到自己的职业理想。
郭博士说,“先就业后择业”和“先择业后就业”形式上看来没有太差的差别,实际上两者之间存在本质的不同。“先就业后择业”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他们是在现有可供选择的情形中进行选择,他们会随波逐流,他们没有什么目标。“先择业后就业”是理想主义者,他们是事前确定自己的追求目标,然后选择一个合适地地方开始自己的职业,他们主动为下一次职业变动做准备,总是在自己准备好以后,变动自己的职业。
郭博士建议大学生在找工作之前做一个职业生涯规划,了解自己的职业理想、工作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根据这些方面情况再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当前社会就业情况,制定一个中长期职业生涯发展线路图。郭博士说,只要心中有了理想,那些你过去不愿意做的事情,如果他对你的职业生涯有帮助你就愿意去做,而那些资待遇好职业过去可能会选择的工作你也可能会因为它对你的职业生涯没有帮助而放弃。
郭召良博士鼓励大学生说,“只要你的职业理想够高,你就不会怕起点够低。”
正方辨友观点:
凡事应该有的放矢,没有目标就像无头苍蝇,找不到出路的!何况事业是一辈子的事情,怎能随便就从了呢?
为此我认为应该先择业后就业,我有以下理由:
1.先择业后就业有的放矢,能够保证不走回头路,为自己的事业做长远打算,提早对自己今后的人生进行规划,尽早发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2.准确择业才能保证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择业不慎,盲目就业,进入了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领域,很难做出成就来的。
3.先择业后就业,选准职业,进入自己喜欢的行业工作才能得心应手,获取自信心,取得成就感,体会到幸福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感受自我生命价值。
4.先择业,并非择业之时不就业,而是避免盲目就业,是把握机会进入自己喜欢的工作领域,脚踏实地地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实现个人事业理想。
5.先就业再择业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就错了业,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成百年人!工作了很长时间,花费了很多精力,干着自己并不喜欢或擅长的工作,再想干自己想干的事业,代价过大,很难回头。
另外,时过境迁,自己钟情的含行业也许发生了很大变化,再想重头干起,也不是易事。还有,自己重新开始必然面临两难境地--想辞去已经干过多年的职业吧,自己多年的艰辛好像就要取得收效了,工资待遇也逐步提高了,舍不得放弃;不辞吧,自己的精神上总有缺陷,总感觉自己没有为自己活着,做的不是自己喜欢做的事,走的不是自己适合走的道路,于心不甘!
就业后,再择业,要面临社会多方面的压力。在用人单位看来,这就是半路出家,用人单位不一定接受。也许还有来自家庭经济方面的压力,自己周围的人的压力,工作单位的压力......可谓阻力重重。
反方辨友观点
事业比金钱重要,机会比安稳重要,未来比今天重要。
--李开复
开始先来理解什么叫就业?什么叫折业!
就业
简而言之,指的是寻找到一份工作,获得物质上的报酬,从而解决自己的生活经济来源问题。
择业
而所谓择业,不光是找到工作,而是要在众多的就业机会里选择某个适合自己的、长远来看能够获得更好的成功的职业,总而言之,它意在选择,是主动的、自主的就业,而非被动的就业。它应该是有“远见”的。
有句话叫叫学无止境!不是说我们选择一份工作就是一辈子,当然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的!在经济危机之下,用人岗位短缺!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去选择别人的,在同样的起跑线上,太多的人都放弃了坚持,因为他们先要解决的是温饱!有人有实力的家庭成了最有力的后盾,而苦苦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多数是穷人,他们只有在自己不被饿死的只前给自己一条活路即就业!
正方精彩发言:
大学生,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社会新思维新技术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就业,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从事某种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经济活动。择业,是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资源条件后的选择职业,不是简单的只考虑薪金福利和工作条件。从某种角度讲,大学生勇敢迈出自我选择,自我定位的一步,是对自我价值的认识,是对自我权力的肯定,所以,我方观点:大学生应该先择业再就业。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论证这一观点:
第一,先择业是对大学生素质的完整体现。大学生的竞争力是什么?是他在大学学习中内化的学养素质,获取的专业知识,培养出的思想方法。只有恰当的选择自己将从事的职业,才能在求职中体现他大学文凭背后“人才”这一价值。
第二,先择业能提高效率。我们不能好罐子破摔,这不仅是浪费了资源,更是对用人单位的不负责任,同时也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诚信形象。
第三,先就业后择业是一种盲目就业,这样缺乏效率,浪费时间。要想成功就业,就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职场如战场,大学生如果想在职场上取胜,就必须先对行业和自身特点进行一番深入分析,这样求职才会更有竞争力和必胜的信心。
第四,十七大也告诉我们科学发展观,我们的发展不能为了发展而发展,我们的发展应该是可持续的!
为解决生存问题而不经选择的匆忙就业是一种自私的,不负责任的,短视的行为!我们不是仅顾自身利益的赚钱工具!相信受过高等教育的对方辩友是不会支持更不会踏上这条路吧~综上所述,大学生应先则业后就业。只有选择了适合自己,更有利于社会的工作。
反方精彩发言:
郑重申明我支持反方:先就业,后择业
名词解释:就业--得到工作!择业--寻找合适的工作!我赞成先就业,后择业。
理由如下:
1、必须申明先就业后择业的前提条件是:就业者不是啃老族,要靠自己养活自己。
2、谁都想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但是当前的就业压力如此大,“僧多粥少”的现实逼迫着必须先就业再择业。
实例:4月中旬,苏州市区58座公共卫生间(公厕)二年期保洁和维护管理的招标公告一出,很快引来了870多人报名,其中还有40多名大学生参与竞聘。日前,经过开标,4名大学生拿到了公厕两年保洁和维护管理权,如愿当上了“公厕所长”,并将于6月1日走马上任。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很多大学在暑假期间开展:50元钱在陌生的城市生活15天之类的生存体验,这些学校为什么要开展这样的活动?其目的就是要告诉学生,生存是第一位,为了生存必须先找到工作,有了工作才会有面包吃,才会有地方住,才能够享受生活!这样的活动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最直接的注脚!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
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而先就业就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它是各种金字塔最底层的基础,离开它,所谓的自我实现需求就是无本之源。无源之水。
4、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更能够体现社会的公平,因为所有的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而先择业,说好听一点是选择自己合适的工作,其实不过是挑三拣四,挑肥拣瘦,也就是“嘴太刁”,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
5、先就业后就业有利于培养自己爱岗敬业、沉稳大度、坚忍不拔、勤奋好学等优良品质,更加有利于实现自我价值,因为在就业的过程中更加的体会生活的艰辛、百姓的困苦、人情的冷暖和社会的真实,这样的人才能够做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样的人才能够成为国家真正的栋梁。
6、几个误区:
(1)先就业后择业,不是说饥不择食的去干一些见不得人的违法勾当,比如出卖自己的身体,因为这些都不能算是正当的职业。
(2)先就业并不代表不择业,只不过是时间先后而已。先就业了,生活又保证了;可以更加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择业,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正方总结陈述:
我方观点是先择业后就业
首先:就业压力不是长久的事,它只是非常时期的一种非常现象。因为一个良性发展的社会不可能老是困扰在就业压力增大,失业率升高的问题里面。这些问题可能出现,甚至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但它毕竟不是主流。
其次:职业的三个层次决定了大学生应该先择业再就业。一个人从事一项职业有三重目的,一解决生存问题,二谋求自身的发展,三服务于整个社会和人类。
如果我们不是经过认真挑选就匆忙从事一项职业,必定不会对它有多大兴趣,在达到第一层目的之后便停滞不前。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何谈自身发展?我们怎样服务社会?为解决生存问题而不经选择的匆忙就业是一种自私的,不负责任的,短视的行为。
相信受过高等教育的当代大学生不会踏上这条路吧!
最后:社会实际情况要求我们先择业再就业。上面我已经提到,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一个对他们感兴趣有帮助的长期员工,不是来混口饭吃翅膀一硬就飞走的“临时工”。
因为目前大学生诚信问题已经相当严峻,所以我们在就业之前必须经过谨慎的选择,我是否喜欢这份工作?
这份工作对我将来的发展是否有利?
通过这份工作能否发挥我的价值为社会和人类做贡献?
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才可以开始工作,而不至于沦为仅顾自身利益的赚钱机器。
综上所述,在择业与就业之间,我们应当先选择前者,只有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有利于社会的工作,才是我们大展拳脚,奉献亲春,铸就一生辉煌的时刻。
预祝在座的各位将来都可以选择自己所爱的,爱自己所选择的。
反方总结陈述:
反方认为,正方的论点有以下问题。
一、割裂了就业与择业的关系,将就业当成一个没有选择的过程,实际上,择业就是就业的一个环节而已。
二、就业就是一个择业的过程,在就业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再择,实际上也是对个人能力的完善。在相对工作中完善人的性格处世哲学,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等等,先就业是有好处的。
三、不是说,就业就没有选择性,就是糊里糊涂的就业,大学生的知识,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四、对方辩友说“不食嗟来之食”与解决生活问题不是一回事,有混淆视听涉嫌伤人心灵的嫌疑。
五现实毕竟是现实,不能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站在遥遥不可及的高处,多少伟人,也不是一开始就从事了最终有成就的事业的。
六,各尽其能,是可以发挥价值,适合自己最擅长和最适合的工作也每个人所盼望的,改革还是路上,就业形式难不成就到水到渠成、任人所愿的地步了么?七良好就业秩序还没有完全形成,国家各项制度仍有待完善,先就业,不影响实现自我价值。
另:
今天的辩论结束之际,我代表反方首先感谢召集者和比赛评委给你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平台,参赛朋友们也以热腾腾的心回报着,虽说贵在参与,虽说正方辩友站在虚空的台阶上说着不太切合实际的话,但为了参与,大家依旧是朋友,同时,也但愿着,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能为没能就业的朋友们提供了一个能充分发挥才智,释放激情的舞台,让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念不再陈旧,使企业岗位门庭冷淡的状况不再持续。转变就业观念,使国家能有一个良好的就业秩序,为实现美好的价值人生,让招考公务员的队伍不再门庭若市出现如织的报考大军。认清自我,认清社会,放低心态,把握现实,顺利地先就业。因为,我们的青春耗不起!谢谢大家!!
观点是先择业,后就业。先择业好,究竟好在什么地方?择业和就业又矛盾,同时又相近。正方认为谋求自身的发展,所以要先择业,慎重择业,才可以解决生存,自身和国家等理想和抱负。还谈到择业时对社会和就业单位负责任的表现。这两个总结性的观点还是不错的。但谈到就业压力是短期矛盾,不可能长期存在,这个观点值得商榷。
反方,他们的观点是先就业,后择业。反方的观点很讨巧,结合了当下的热点问题,所以辩论起来比较容易。择业就是就业的一个环节而已,找到两者的关系。就业不一定就没有通过仔细的选择,另一个,先就业,是当下就业压力所致,而后选择自己的所爱,自己的所长,自己的梦想,自己的人生规划。观点非常清晰,逻辑严密。
大学生毕业后先就业后择业OR先择业后毕业辩论赛的思路
1.从2002年第一批国家扩招后带来200万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到2009年600万左右的大学生应届毕业生,庞大的数目.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别说什么不存在温饱问题,就算家人可以一直养活你,难道你就做一个啃老族?看到周围的同学有自己的事业,家庭,有自己的幸福,如果这时的你还是一事无成,你的心理会平衡,一个两个没问题,大了就是社会问题.大学生的思维较单纯,容易受到很多影响.2.还是心里问题,如果对方说先就业易形成心理问题,你应该告诉它不就业会引起更大的心理问题
3.现在社会现实告诉我们,要先生存后发展
4.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一个人,不是一辈子只干易份工作,如果现实需要可以是我是易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都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岗位不分高低,大家都是为了社会做贡献,都是实现人生价值
6.先就业可以培养一些能力,成功的人士也都不是一步到位的,大多都是经过自己的努力,不放弃自己的梦想
7.就算是易份不起眼的工作,大学生做和别人效果也不一样,大学生有理论基础,有强的学习能力.同样的工作,放在大学生身上更容易做出成绩
8.大学培养的是综合素质的能力,而非某易特定领域,所以毕业后也有很多领域是适合我们的
9.大学生毕业后很明显的一点就是没经验,缺乏能力,实践能力差,有些东西是只有自己去切身体会才可以学的到.所以要先就业后择业,积累你的原始资本
辩词
1.正方观点:以个人需要为前提,做到物尽其能,更能发挥个人价值,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故个人需要对大学生择业更重要。
2.正方一辩陈述正方观点:“个人需要对于大学生择业更重要”.选手列举了权威的问卷调查报告,并阐述了职业,大学生,大学生择业三者的相互关系。
3.正方观点:
1、个人需要并不等同于片面追求个人的利益,它虽然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但同样认同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与奉献。
2、从个人的角度分析:大学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地方。所谓“术业有专攻”,每一个大学生都会成为某个领域的专业人才,都有自己最擅长和最适合的工作。
3、大学生择业以个人需求为重能更好的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择业对个人需要进行衡量的同时,已经将社会需要内化。
4.个人需要对大学生择业更重要。不仅从生产关系,进到了生产力,还从个人对于社会的重要性,谈到了择业的目的,要理有理,还不乏广阔的知识面。
5.我觉的还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好,只有喜欢才会认真的去做,才想去更好的展现自己的才华,这样也是为社会做贡献啊!而且还可以实现自己的自身价值,有何不好吗?这样的人生才有趣有价值。而且你喜欢,证明你在这方面有天赋,这样你可以把这个工作推到更高的高度上。对社会来是说,它更需要创造型的人才!
6.当然是以自己的兴趣了啊!你喜欢了做起来才会快乐,你才可以为自己工作付出更多的心血。而且你喜欢,证明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啊,你才可以在这里改革创新,这样一样也是为社会服务啊!而且不但、满足了自己的爱好,还可以证明自己的自身价值,何乐而不为呢?
1.反方观点:社会提供岗位,是个人就业的前提。社会所提供的正是社会所需要的。故社会需要对大学生择业更重要。
2.反方一辩对正方一辩的论点进行驳论,并提出了社会需要对大学生择业更重要的观点,认为大学生和职业的存在以及大学生如何择业都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个人需要应该服从社会的需要。
3.在攻辩阶段,正反方犀利激烈的辩论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在正方暂居上风的情况下,反方展开了反攻,提出了为什么十年后国家要恢复高考制度等一系列深刻的问题。而正方选手也不示弱,积极应对,以四两拨千斤的回答博得阵阵喝彩。
4.反方认为社会需要才是更重要的,片面的强调个人需要会导致人们走向个人主义的极端。正方认为个人需要更重要,只要兴趣使然就可以把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提出若一味服从社会需要就会与机器无异。
5.反方观点:
1、对大学生而言择业不仅取决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而且还与环境因素和择业的可行性等密不可分,这些所牵涉的都与社会需求密不可分。
2、择业时,也应以全局为重。当个人的爱好与社会需要发生冲突,以及与个人价值实现相矛盾时,我们就应当个人服从大局。
3、大学生的专业对口已成明日黄花,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日益需求才是最可行的办法。
6.社会需要对大学生择业更重要:
社会从原始的群居部落到现在的高度文明,每一步的发展过程都需要不同的人才、不同的思想,无论是高尚的。还是低贱的,只有每个人依据社会的需要而合理的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才有可能真正的融入这个社会,才有可能真正的为这个社会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7.倘若个人只是一味的注重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需要去生活、去工作、去学习,而没有意识到自己只是社会这个大海里的一朵不起眼的小浪花,那么个人只有渐渐的远离这个社会,在不知不觉中消殆了自己,最后只能以一声叹息为自己画上终点。
正方先就祖国正需要大学生积极的投身西部大开发为例,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辩题,再到农村的发展、建设,又到现今科技发展需要大学生,要大学生远离小我,实现大我。
大学生先就业还是先创业3
大学生毕业 先就业还是先创业引发争议
2010年04月20日 09:37北京青年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
2条
在今年结束不久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举行了主题为“政协委员谈促进就业”的集体采访。这次采访云集了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万达总裁王健林等多位“中国式盖茨”,也引发了一场关于大学生应该先创业还是先就业的讨论。
一部分观点认为:鼓励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去创业或者大学一毕业就去创业,有两大“害”。第一“害”是对大学教育的冲击。现在的大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就开始想着怎么样做生意,忘掉了大学四年应该认真学习、把自己的底蕴变厚些。第二“害”是给学生带来了心态上的问题。因为创业的学生大部分都遭遇了失败,成功的例子非常少。而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大学生应当先试试创业,不行再就业。
目前,时值应届生毕业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活跃度也越来越高,创业还是就业这个话题也越来越受到大学毕业生的关注,对此,各方专家也以切身经验为毕业生讲述创业还是就业的不同选择。
●观点交锋●
主张“毕业先就业再创业”
观点一:如果有创业的想法,可以工作几年再来创业
4月8日下午,在北京联合大学的一间学生实训咖啡厅,校长柳贡慧教授一边喝着咖啡,一边与十几名同学和老师聊着天。张钊同学是广告学院2008届的毕业生,是“同学吧”网站的创办人,也是联大毕业就创业的联大校友。柳校长问他,你作为创业的过来人,你认为大学生一毕业就创业好呢,还是先就业好呢?
张钊介绍,如果让他向现在的师弟师妹来交流经验,他的忠告是:毕业先就业,如果有创业的想法,可以在工作几年后再出来创业。“创业决不是一时的激情,是在每天不断的困难中苦苦的煎熬,只有承受了别人难以承受的痛苦,做出了别人无法达到的事情,才有成功的可能。我们现在还没有成功,我们正准备迎接更大的困难、承受更大的痛苦,这样方有成仁的一天。但是你想过你的家人吗?在你痛并快乐着的时候,你的家人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他们本该安享晚年,看着你有稳定的工作,娶妻生子,但却由于你的这个决定,不得不背负和你同样的压力。” 北京联合大学柳贡慧校长介绍,2009年3月,为了扶持学生创业,学校成立了北京联合大学创业扶持基金,拿出20万元,根据每个项目的不同,分别用不同的额度扶持10个学生创业项目。过了一年的时间,10个项目还有5个存活。所以从个人感觉来讲,大学生毕业就创业还是要慎重。大学生还是应该先就业,在企业中工作一段时间,积累了各种经验和人脉关系再创业。
观点二:创业困难多,学校知识不足
关于大学生创业有何种不利因素,张钊介绍了自己创业中经历的困难。他介绍说,矛盾出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是资金严重不足:创业半年左右的时间,自己的积蓄和家人又赞助的2万元已经全部花光。大学生俱乐部每月只有两三千元的收入,根本抵不了网站的开销。
其次是发展思路错误:自己的公司既有大学生俱乐部,又有网站。大学生俱乐部挣的钱不多,但却耗费了我们大量的精力,反而制约了网站的发展。
三是技术方面的缺失:由于找建站公司做的网站,自身并没有技术人员,网站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地修改,很多急需的功能无法按时完成。有一次网站被黑客攻击了,等了一个星期才得到修复。
四是团队逐渐松散:那会儿正好是毕业生该找工作的时候,创业团队成员的家里都给了或多或少的压力,看看前方依旧是困难重重,很多成员打了退堂鼓。
五是家人强烈反对:自己的家人也希望我找个稳定的工作,家里甚至托关系给我找到了一个4A广告公司的工作机会。之后的每一次晚饭都变成了批斗会,父母强烈建议我找个工作。
据张钊介绍,他在大学时就是校园活动的积极分子,办过同学俱乐部,做过市场推广、策划等活动,也为了开展校园活动找过赞助。他觉得自己算是个有主见的人,上学时选课就挑对自己创业有用的课来上。创业时,也是经过仔细的市场考察后才做出的决定。但是,在创业的过程中,很多问题是他上学时没有想到的。
观点三:大学生普遍不具备专业技能
北京联合大学招生就业办负责人表示,资金不足、技术缺失、团队松散等等问题,其实就是大学生创业普遍会遇到的问题。由于学校开设了创业基金,经常会有学生来咨询创业的问题,这位负责人表示,学校请了一些企业家、投资人、创业人士作为创业基金的评委,从学生咨询的问题来看,最主要的还是对创业会遇到的困难认识不足。
北京青年宫副主任杨志宏介绍,为了鼓励青年创业,青年宫举办和承办过一些创业大赛。从以往的经验看,他个人并不鼓励大学生一毕业就创业。杨志宏表示,现在的一些大学生创业项目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主要集中在一些简单的商业领域,这也不可能创造很多工作岗位。从创建一个企业来讲,从刚开始的工商注册、招聘人员,到企业运作中的成本核算,大学生基本都不具备这些知识。因此,先就业,可以在企业和社会中学习一段时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本之后再寻求创业的机会。
●新闻回放●
俞敏洪反对“一毕业就创业”
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去创业是一个误导”的言论引起了很大争论。日前,本报记者采访时,俞敏洪先生依然坚持他的观点。
俞敏洪先生表示,如果一个人一辈子没有一次创业经历的话,那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但由于现今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对于行业的了解、容忍度等都尚不成熟,在面对极其复杂的创业环境时,会给创业增添几分风险。因此,在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社会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去创业,实际上是一个误导。
他说自己研究过一些国家的教育体制,仅有美国是在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去创业的国家。“我们讲创业就会谈到比尔·盖茨,为什么呢?毕竟像比尔·盖茨这样具有天赋的人屈指可数。”俞敏洪说,大学是大学生认真研究、学习的地方,而现在中国的大学中却有这样一种时尚,大学生在一二年级便开始琢磨如何去做生意,把大学四年应该认真学习、如何积累知识的使命给忽略了。因此,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或毕业后就去创业会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同时,这也是对大学教育的严重冲击。
“如果说鼓励大学生在校创业的话,请问我们有几个老师有过在校创业的经历?我们的老师会理解大学生创业的艰辛吗?”他说,“每次谈到鼓励让大学生在校期间或毕业后就去创业这个话题,我都会泼凉水,请大家不要一毕业就创业,除非你是比尔·盖茨!”
俞敏洪指出,大学生在校期间或毕业后就创业成功的例子非常少,因为一旦创业失败之后,首先,会给学生带来心态上的问题。在创业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通常情况下年轻的大学生不会自我反思,找出真正失败的原因以积累经验再次创业;他们只会怨社会太黑暗、极不公平,认为社会资源高度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另外,他们还会怨人心,比如创业初期约定与几个同学合作,但当遇到问题时便会推卸责任,把问题归结于创业团队的懒惰、贪婪、不合作,从而对创业团队、社会失去信心。
一旦一个年轻人对社会失去信心、对周围的人失去信心之后,未来的学习、工作就会没有激情。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就直接创业,由于初期创业的诸多因素而失败之后便会对未来缺乏信心。因此,俞敏洪认为大学生毕业应该先工作,即便是在你父母的单位工作,毕竟现在很多父母本身就是创业者。他说,“比如我的孩子长大了,就会鼓励他到我这里来实习,通过我的言传身教,告诉他如何应对各种困难,如何对社会、对人保持信心与激情。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还可以观察到老板在如何工作、如何与同事相处,尤其是在权衡利益与权力的人群社会之中,变成令大家折服的人。”
●观点交锋● 主张“毕业先创业”
观点一:创业应成为大学生的素质训练
在本次采访中,支持创业的专家、企业家们也没有认为大学生应该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盲目地去创业,他们之所以被划入创业支持者的行列,其实是他们对创业抱有更多的激情和紧迫感,进而也就被人为地划入了“鼓吹”创业之列。
“先创业还是先就业这是一个伪命题!”《创业家》杂志创办人、社长兼主编牛文文对于目前大学生先就业还是先创业的问题表达了担忧,他认为,创业并不应该是相对于就业的另一种选择,而该成为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一种素质锻炼。
“大学生都应该经历这么一个创业锻炼的过程,就像是国家对大学生进行军训以锻炼其纪律和军事素养一样,应该有更多的投入来支持大学生进行创业培训。”牛文文表示,创业并不适合每一个人,只有一些具备创业素质的人才适合进行创业。而如何判断是否具有这种素质呢?只有通过创业锻炼,而这一机会的提供更多的应该有赖于国家、社会、高校以及各种企业在内的整个社会。
而对于很多人担心的创业失败可能带来的后果,牛文文认为,无论这个培养是成功或失败,都将会对刚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产生积极的作用。“极少数具备创业素质的人可以因此而开始自己的事业,而经过创业的训练发现自己不具备这个资质的人,也能够更好地了解整个社会运作的机制,并且从中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定位。只有经过创业的过程,一个人才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并懂得定位自己社会位置的成熟的人。” 牛文文还专门提到“创业指数”这个概念,“创业指数”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力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美国和中国的创业指数高,是这两个国家持续增长的重要点,而相比而言,日本的发展就显得不够有力。未来30年,中国将进入一个创业型社会”。
观点二:鼓励创业,会带来大量就业岗位
据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相关人士介绍,以创业氛围比较浓厚的上海为例,创业带动就业效应近年来逐渐显现。截至2009年12月,该基金会创业企业为2196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612人。在创业者核心团队中,博士生所占比例为12%,硕士生37%,本科生42%,大专生9%。
“我觉得,先就业还是先创业没有一定的规定和约束。关键是看你是否准备好了。” 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教育研究部总监李俊认为,包括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创业所需的资金准备、创业实践中的知识准备、是否充满着创业激情、是否具有明确的创业目标、是否具有创业的能力等方面都是自我判断的标准。“如果你是一个有准备、有激情、有目标、有能力的创业人才,那么可以毕业之后就去创业,如果没有的话,还请先就业,再去创业。在就业中为创业做好准备。”同时,就业紧迫的情况也是不容忽视的,李俊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岗位的缺乏。“鼓励创业,会带动大量的岗位。但要注意的是,不能本末倒置。就业是创业的结果,而不是目标。仅因为就业而去创业,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鼓励创业,特别是鼓励结合自己所学知识的创业。”
观点三:创业也是学习的过程
京东商城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认为,先创业还是先就业,这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而定。刘强东说:“我在大学的时候就开始了创业,创业的过程很曲折,也经历了挫折。但我在其中学到了很多处事的道理,接触到真实的社会。大学毕业后我去‘就业’,在公司中学到大量的管理和运营的经验,这同样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后,我又一次开始了创业,直到现在。”
刘强东表示,在不同的阶段,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只有经历了这一切后,你才会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想去做什么,是继续在公司工作,还是选择自己去创业。在学校的时候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学习,如果有精力可以去尝试不同的事情,但学业依然是最重要的!不要盲目地创业,不要为了创业去创业。
作为另一个也在互联网上创业并刚刚尝到一点成功滋味的张钊来讲,虽然他列举了大学生创业之难,但他同时也在提交给学校的一份报告里说到:“创业决不是一时的激情,如果你已经选择了创业,那就坚定下来、坚持下去。在这条充满荆棘的路上,随时都会开出希望的花朵;在这片充满血腥的海域里,激情与挑战并存。在路上,你的家人会为你骄傲;在路上,你将证明你是一个强者。相信在到达彼岸的时候,你将感受到常人无法得到的快乐。”
●记者手记● 创业不分先后
创业对于当前的中国社会,还有更重要的意义。在上世纪90年代初,也流行一个词叫“下海”,“下海”是指那些放弃铁饭碗,拿起“泥饭碗”的人,其中有人是给老板打工,有些就是自己创业。在那个流行“下海”的年代,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创业的兴起,对于当前中国经济转型、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维持社会稳定有重大意义。其中一点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大量的活跃的民营经济作支撑,民营经济还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目前民营经济的发展步履维艰,体现出了创业之难,进而无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就业难,并不是岗位总数不够,而是结构不合理。创业难,所以就业难;只有创业易,才能就业易。解决了民营经济的创业问题,也就解决了大学生就业的困扰。对那些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来讲,创业应慎重,创业不分先后。
呵呵,那你想创什么业?根据你自身的能力去看好创什么业,不要盲目的去追求创业!
我是个创业者,知道创业的难处,我原先的学习也很好,一直梦想能上到大学,可是我的家庭条件不允许,所以我就很早算是辍学了,踏入了社会,我的家庭条件很差,于是就想自己创一番事业,改变自己的家庭,当时没有任何的资金,没有任何的人帮我,连亲戚朋友都不愿意帮我,这就是家穷造成的!
于是我就边打工边学习,边打工边看领导是怎么管理的,是怎么处理关系的,我从92年踏入社会,一直学到98年,七年的时间,我打工赚来的钱都投资在了学习请客打关系上,99年我拿着手里仅有的700元,创立了我第一支打工队伍!
又经过自己几年的摸索进取,终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淄博双龙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现在好多了,那些亲戚朋友们也想争先恐后的借给我钱了,也想争先恐后的帮我了,可是我现在不需要了!
可是在创业中我又遇到了另一个难题,就是知识和学历的缺乏,自己干了这些年也有很多的关系了,有时有朋友让我往政界发展,可你知道吗?政界发展的第一要求就是学历!
朋友,听我的,先踏入社会给别人打工,要想成为一个好的老板,必须从最基本的做起,先当好一名员工,一个地方不要工作的时间太长了,太长了会磨灭自己的意志的!三个月就足够了,一定要学习一个企业的长处,学习每个人的生存观念,看看那些员工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老板,再看看好的老板是怎么管理的!等到自己打工超过六个地方,一年半的时间,那时你就应该成熟了,知道员工和老板的区别了,那你就可以创业了,但是一定不要创大的,从小做起!我把我的座右铭送给你:
一、相信自己!
二、为君者言出必行,行必果!
三、一定要冷静、沉着、缜密、恒心!
朋友,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有恒心!一定要坚持,这是创业者所应具备的第一要点!那些半途而废的都是坚持不下来的!三分钟的热度是不行的!明白吗? 我原先酷爱写作,只是学历太差,一直怕自己写不了,可是我坚持写,在没事的时候就坐在办公室写,呵呵,现在我的小说有好几家出版社想和我签协议,行云之龙就是我的笔名,在主页可以搜到!
朋友,先学习后创业,我支持你!如果有创业这方面的问题,可以和我聊聊,我虽然不是很懂,但是我会努力给你解答!
祝你早日创业成功,或许我们会成为以后的创业伙伴!我的联系方式在我公司的网站上有,我叫龙行云!
现在经济危机大背景下,哪有那么多工作岗位任你选呢?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裁员啊,你先找个单位,把工作岗位先占上,先挣着工资才是真的,觉得专业不合适以后再跳槽就是了,难道为了等个合适的工作岗位在家先蹲上几年不成?你父母不唠叨你?早点自食其力才是真!你怎么知道刚开始选择的职业不适合你呢 呵呵最关键的还是要看自己的适应能力!找工作无非就是看条件:工资高,待遇好,离家近,时间稳定,或者一个好的老板!这几样怎么也要有一条沾边的,不要再等了,祝朋友上岗成功!你怎么知道刚开始选择的职业不适合你呢
我举一些例子给你!1:择业是为了更好的去就业。
2:通过择业,可以培养自己对自己的责任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3:既然伯乐难遇,我们就应该自己主动创造机会去寻找伯乐,择业是前提、基础,通过正确的择业,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发挥自己最大的才能。通过择业能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4:试问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就业,那所有工作岗位不都饱和?而且并没有择之以才,那么整个社会会怎样呢? 举例:1:近年来,学生、家长和学校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先就业后择业”就是高校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提高就业率采取的一项措施。然而,它可能在短期内取得较大成效,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值得商榷。近日广州市一项调查显示,应届大学生“成活率”在用人单位中只有10%。意思是说,有九成应届毕业生背叛老东家,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很快便流失了,以致一些企业把录用应届毕业生当成一场赌博。
2:我们不能不看到,“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必然影响大学生的诚信形象。绝大多数应届毕业生将用人单位作为跳板,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不良现象,它必然使用人单位感到伤心和失落,产生被欺骗和被玩弄的感觉,甚至会逼迫他们采用更加强有力的自我保护手段以约束求职者。事实上有的用人单位干脆“拒用应届毕业生”。企业把录用应届毕业生当成一场赌博,这对大学毕业生来说决不是好兆头。到头来,形成恶性循环,用人单位和大学应届毕业生之间“麻秆打狼---两头怕”,不仅影响大学生的长远利益,也影响人才市场的正常健康发展。
3:首先,有的学生迫于生计压力,不管是否喜欢或者是否合适,可能会选择了一个“好工作”,但这个工作可能并不适合他,但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在现在工作上干下去。比如,有一个大学生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参加了县的公务员考试,最终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最后进入了县某机关部门工作。但是到机关以后,由于自己性格并不喜欢应酬,也不喜欢喝酒,但工作又要求她不得不应酬和喝酒。她感到工作就像受罪一样,但她又不能舍弃一个月两千多块钱的收入。先就业后择业的结果就可能是“干一辈子自己并不合适的工作”。其次,有的学生抱着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在工作过程中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想跳槽。在单位里边稍微遇到一点问题和困难,就跳槽。有的大学生在毕业不到一年就换了好几个工作。有一个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一年内没有跳槽的毕业大约只有20%左右。有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到了一个超市作销售工作,还来觉得超市工作时间长,就跳到某企业作市场运销工作,后来又发现作市场营销工作成天在外面奔波太辛苦,就跳到某公司做办公室文员,在办公室里边有发现同事关系不太处理得好,她又想换工作,但自己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换什么样的工作了。可以,先就业后择业却变成了一个不断逃避现有工作的借口。不断跳槽的结果是工作始终没法稳定下来,始终处于“找工作”的状态之中。
4:郭召良博士说,没有职业理想职业目标的“先就业后择业”结果只能是“瞎就业”。我们就业要“超越找工作”,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要有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的概念。
5:郭博士说,“先就业后择业”和“先择业后就业”形式上看来没有太差的差别,实际上两者之间存在本质的不同。“先就业后择业”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他们是在现有可供选择的情形中进行选择,他们会随波逐流,他们没有什么目标。“先择业后就业”是理想主义者,他们是事前确定自己的追求目标,然后选择一个合适地地方开始自己的职业,他们主动为下一次职业变动做准备,总是在自己准备好以后,变动自己的职业。
6:郭召良博士鼓励大学生说,“只要你的职业理想够高,你就不会怕起点够低。”
我总是感慨,大学培育出来的“天子骄子”的你,到底都学了些什么?连对这个问题都还感到彷徨,亏你父母养育你这么久,你知道什么叫“羞耻”吗?平时你的自命不凡、嚣张跋扈呢?怎么到了现在就怂了?后悔没有学得更多更扎实?后悔之前缺乏社会实践?一次次求职被拒自信全无被打击得体无完肤?看到别人顺利拿到offer你自惭形秽吗?
你一定很焦虑、很恐惧吧,有没有觉得自己现在像个乞丐,在乞求别人给你口饭吃啊?或者,像不像条没人要的流浪狗,只能吃些残羹冷炙,甚至是别人不要的垃圾?这一切是谁造成的?还不是因为你的愚蠢。你已经工作两年了,一直干的不开心,现在辞职待业,不太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如果刚毕业的大学生尚且可以姑息的话,那么作为已经踏入社会两年了的你,是不是白痴得彻底了一些?辞职后发现世道不一样了,工作难找了吧?辞职前跟老板拍桌子瞪眼的勇气去哪了?搞不清楚状况就冲动,活该你莽撞!不过你的出现还是有价值的,起码让那些毕业生们知道,不仅仅在离开校园时会遇到就业问题,即使工作两年了问题依旧。愚蠢跟年龄没什么关系。感谢你成为了有力的反面教材。非常感谢。
最后,我不知道为什么你还在看我的文字。我从一开始就在挑衅你,侮辱你,你怎么还能坚持?喜欢被我的文字践踏吗?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十八般武艺无数兵器。但是,刀枪棍棒你不学,你偏偏学“贱”;上剑中剑你不学,你偏偏学“下贱”。莫非你真的相信“人至贱则无敌”这句鬼话?那么对于你的无敌,我很无语。
言语是有力度的。你现在心情如何?在大动肝火吗?听到你愤怒的消息,让我很开心。因为我可以想象你的情绪让你体内的细胞分泌出毒素然后隐藏在你身体里。用一些词语就能达到这种“杀人于无形”的效果,令人畅快淋漓。
无论如何,你已经看到这一行了,感谢你的宽容。事实上,我知道你不会那么仇视我的。因为,如果你真的在待业中,那么上面那些尖酸刻薄的词语,一定在你的脑海里浮现过,你一定不止一次的对自己说过这些恶毒的负面言语。只是这次是由我复述出来而已。
原谅我用这么下流的手段 —— 给个巴掌,给个甜枣。其实我更喜欢香港那边直白的说辞 —— “一口砂糖一口屎”。
有时候我是个商人。在生意场上,客户是要经过挑选的。有些客户根本不会为你创造任何价值,那为什么要给他提供服务?
有时候我是个培训师。作为培训师,学员是要经过挑选的。我深刻的理解到,愚蠢的学员是不值得帮助的。因为除了耗费相当的时间、精力和苦心之外,留下的只是他的抱怨和咒骂。为什么不把心血花在更有价值的学员身上? 有时候我是个写手。当然,读者同样是经过挑选的。如果你一开始就不喜欢我的诠释方式,又何必耗费时间呢?你一定有更好的选择。好吧,我不应该如此含蓄的。我的真实想法是,愚蠢的人根本不配看我的文字。我的经历、心得只愿意跟智者分享。从一开始我就没打算迎合所有人的胃口。
所有的人都无知。所以智者和愚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智者知道自己的无知同时能坦然接受;愚蠢的人看不到自己的无知,或者看到了却极力去掩盖,仿佛自己什么都知道。多么可悲啊,愚蠢的人总是一辈子忙着向别人证明 —— 自己不是人。
相信我,我做的蠢人蠢事比你想象得多的多!蠢事做多了,才会学着聪明了起来。当一个人开始坦然承认自己的愚蠢时,就已经不再愚蠢了。因为牛逼,都是从傻逼开始的。如果现在你依旧为你的愚蠢感到自责的话,先冷静点,别着急。在没有确定方向之前不要有任何行动。别再拿“渴望独立”、“要赡养父母”、“责任”之类的屁话来为自己的鲁莽找借口了。反正你已经蠢了20多年,再多蠢些日子又如何呢?用这些时间来参与【邪恶学堂】吧,我会在这里连载,帮你走出困境。三流的培训师给答案,二流的培训师给方法,而我是一流的,我会为你引导方向。
大学生创业网讯 昨天上午的“政协委员谈促进就业”的集体采访中,不少委员提出大学生不必全往就业的道路上挤,应当鼓励创业;然后,也有委员立即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应当“先就业再创业”,除非你是“比尔·盖茨”!
“大学毕业生年纪很轻,有的是资本去闯一下。”徐冠巨委员说,这么多大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国家就业压力非常大。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根本途径。
王健林委员认为,现在大学生出去创业少。大学生不能创业,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创业勇气,不敢去试。
不过,新东方的“掌门人”俞敏洪立即提出了不同观点。“假如我从北大一毕业出来就创业的话,我现在不知道到哪儿去了。请大家不要一毕业就创业,除非你是比尔·盖茨。”
他说,从现实来看,学生创业大部分是失败的,也许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影响。
说法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
鼓励创业,但不强求
大学毕业生,到底应该先创业还是先就业?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认为,现在面对大学生出台了很多创业优惠政策,在学校教育中就引进创业内容和创业辅导,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总的来说是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当前大学生创业的氛围还不是很热烈,2009年江苏有万应届大学生,选择去创业的只有1000人左右,比例还相当少。当然,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并不等于每个大学生一毕业就能创业,沈健认为,不要把个别的典型现象当做普遍现象。创业需要很多条件,有内容、有项目,还要有能力和物质条件等,对大学生创业,沈健的态度是,鼓励有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去创业,但不过分要求每个人都去创业
大学生留学生:先就业还是先创业
大学毕业后,究竟是先就业还是先创业?随着中国大陆的一阵“大学生创业”风潮的鼓舞,许多海外的留学生也纷纷受到鼓舞,在资金与海外阅历、背景的优势下,这些“海归族”“留洋族”在创业这个话题上似乎比传统的大学毕业生更具有先天性优势。
据中国某媒体报道,4月18日,在中国一高校举办的商界传媒企业家高校巡讲会上,与会的4名商界精英都对大学生创业态度保守,劝告大学生要认清自己、耐住寂寞,在就业阶段积累创业基础。而迈普通信执行副总裁罗鹏更加直截了当地说,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只有1%,余下的99%都得失败。(成都商报4月19日)
最近一段时间来,无论是资深的企业家还是80后年轻的一批创业成功新秀们,都似乎不约而同的对大学生毕业生创业持保守态度。此前,在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指出,由于人生经验,人与人相处能力等能力的不足,大学生没有必要一毕业就创业。
媒体们喜欢捕风捉影的鼓吹那些创业成功的例子,但细数下来,从2005年到2010年这5年间,究竟数的出几个真正意义上通过白手起家、成功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典范?或许有人会立即哪那几位80后创业典范如李想,茅侃侃等人,的确在2000年初,当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正酝酿在一场IT、网络的革命性时期,不仅中国的一批80后IT精英随之孕育而生,美国的Facebook,MySpace 等等创始人也从大学校园里诞生。但这些奇迹背后的时代背景,却往往被一些鼓吹“大学生创业热”的人给“不经意”给淡化了。
也有冷静的旁观者说,大学生创业从来就没在大学生中热过——有关资料显示,在中国大学毕业生中,毕业选择创业的不到1%——所谓的“大学生创业热”,其实是政府部门和校方的一厢情愿,他们将毕业即创业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出口,大加“鼓励”和“引导”。查阅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就业工作文件,鼓励大学生创业都是近年来的就业工作要点之一。因此,确切地说,企业家们应该为政府部门和学校引导大学生创业“热”泼冷水。
社会的发展需要企业家、创业者,但不能盲目的鼓励甚至虚构出一幅美轮美奂的“大学毕业生创业热”的假高潮。
难道身在就业第一线的高校,都不了解大学生创业的实际情况,却需要企业家来泼冷水吗?并非如此,查看各高校发布的就业工作报告,往往有如下描述——“我校加大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引导,有15位同学自主创业”,广西正源电机有限公司,这15位同学相对于这所学校六七千名应届毕业生来说(本科加研究生),比例只有千分之二、三,哪有什么“创业热”可言。
但如果有人站出来指出,对于绝大多数的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所必须的主、客观因素还远远无法达到,那势必引来各界的抨击:鼓励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可是教育部门和高校的工作“重点”,需要重点宣传、重点鼓励。而原因也再明显不过了:教育部门和高校的领导层、决策者真的认为当今大学生创业会达到多大规模吗?不见得,甚至压根就没有人回去期待,但这种积极的暗示、引导和鼓励,可以很光荣的把大学生就业难的“责任”,一定程度转移到大学生自身身上。
这是个很好的逻辑关系:政府部门和学校出台了多么优惠的政策,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环境给你们创造了,毕业生们还是安于传统的就业观,墨守陈规,不敢创业,这就无怪乎就业难了!
近年来政府部门官员和高校负责人,总爱批评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对工作挑肥拣瘦,“有业不就”,这样一来,就业难的责任不就归属于大学生了吗?但有多少大学生“有业不就”呢?现实是,不少大学生甚至提出“零薪酬”求职,对于淘粪工、卖猪肉这类工作岗位,也趋之若鹜。连“打酱油”的也看不过去了。
让极少学生的创业作为解决千军万马毕业军团的“工作重点”,把极少学生、“富二代”的“有业不就”上升为普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识“不端正”,然后总结大学生就业难的“两大根本原因”? 这样的论调,正能让明眼人士叹息:政府、高校们在为学生毕业求职的问题上已经“无计可施”了。
真正问题的根源无人深究:高校育才的方式与社会、企业的需求之间存在的供需脱节无人去反省;高校大学四年的综合素质提高结果与企业选拔人才时衡量的标准究竟有多大的鸿沟无人去探讨;而集中火力在凤毛棱角的大学生创业问题上?
就真的以以大学生创业而言,若教育部门和高校真正重视大学生创业,就应该从根本上为大学生创业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同时改变当前的大学教育中对于独立思考,个性化的普遍性打压----试问,那些创业成功的80后们,放在当前中国高校教育思路中,真的会被鼓励?
重视大学生创业,如果意识只是停留在一两次讲座和政策宣传就能起到作用,那就太幼稚了。
客观上说,与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创业率高达20%相比,我国大学生创业率极低,但是,这不是靠几张文书宣传和讲座论坛就可以提高的。如果大学生在高校、乃至整个教育体制中被“驯服”成缺乏独立思考与处世能力、抵抗压力的心理素质,就是有创业的机会也难以把握。
我国社会给民营企业留下的发展空间很是有限——统计资料显示,在上海,大学毕业生已把去国企作为就业的首选,就业的选择已是如此,遑论创业?当大学生本身能力具备,外界环境恰当,选择创业,那是自然而然的事。
在630万大学生就业难的宏大背景下,讨论大学毕业是就业还是创业,“有业不就”,是否太过明显的避重就轻了?这些就算不至于为细枝末节问题,也绝对无法排到“重点”工作任务的名单上吧。政府部门、学校和社会舆论不要把大学毕业生都看作为冲动的、非理性的人——他们中可能极少数如此——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是在做教育投入与回报的考量,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家庭环境的就业(或创业)机会。
大学生择业就业该有怎样的心态?听俞敏洪与大学生展开对话——“先就业再职业再事业”
他们或者即将毕业,正忙着找工作;或者已经毕业,就业出现了难题——今年,全国有611万大学毕业生将走向社会,经济不景气的现实,无疑使他们的就业道路出现了诸多障碍。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最近与大学生展开了一场对话,透过大学生就业、择业中的热门话题,传递着诸多人生经验,或许,这对更多大学生会有启发。
关于面试 “面试中愿意弯腰捡两张纸的细节,摆明了他的踏实认真和仔细,老板是不能不用你的”
学生:我在就业时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去面试不知道如何展示自己。
俞敏洪:在面试以前接受一些面试技巧的培训,这是必要的。比如说如何面对老板,怎样做到有问必答,答得恰到好处,包括眼神脸色到底应该怎么展示。
但这只是一个表面上的东西。真正实在的内核,是把你真实的自我展现出来。曾经有家大公司面试时,故意在地上放两张纸,所有的学生进去面试,都不去捡那两张纸,夸夸其谈说自己有什么才能。结果最后走进去一个学生,一句话没说,把两张纸捡起来放在总经理的桌上,然后才开始回答总经理的问题。结果总经理什么问题都没问,说“我录取的就是你”。为什么?细节!愿意弯腰捡两张纸这个细节,就摆明了他做事的踏实认真和仔细,当你的品德和特质露出来的时候,老板是不能不用你的。
学生:我相信您也面试过很多本科生,您最不满意他们哪一点?
俞敏洪:现在我们遇到的麻烦,就是年轻人心态浮躁。看了锅里的、想着碗里的,看了碗里的、想着锅里的。我最烦听到的,就是有人来向我抱怨,说这个社会对他如此地不公平。其实人的出身由不得你自己选择,但人生的终点,是由你们自己选择的。人生不是百米赛跑,跑的是一辈子。所以我完全不在乎现在你钱多我钱少,你有社会地位我没有社会地位。钱和社会地位是你可以争取来的吗?福布斯榜上排着的那几百号人,我曾经查过,百分之六七十来自农村,来自身无分文的家庭。任何一个只要把社会和别人当做自己敌人、当做自己生活不幸来源的人,你的人生一辈子都不会幸福,也不会成功。任何一个认为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在社会中应该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得靠自己能力的人,才能够把事情做成功。
关于第一份工作 “只顾耕耘不问收获是做第一份工作时最重要的心态”
学生:即将毕业的一个大学生,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第一份工作的成败与否?
俞敏洪:你面对第一份工作时,就不要去想成败,而是应该去想我怎么样全力以赴地把这份工作做好。你全力以赴以后做成功了,那表明你做这件事情是合适的。如果说全力以赴以后依然做失败了,也很正常,因为你没有工作经验,也许这份工作不适合你做。只顾耕耘不回收获,是做第一份工作时最重要的心态。
现在这一代年轻人,大部分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到大得到了父母较多的呵护。一旦面临找不到工作之类的考验,心里会有很多失落感。我想告诉大家几个要点:
第一,苦难让人成就自己;第二,你失去东西的同时另外一件事情一定在得到,这就是得失。所以我常常说失业能够知道生活的艰辛,失恋能够知道感情的珍贵。
其实我最担心的不是大学生的就业,而是大学生的心智和知识结构。我觉得浮躁本身不算一件坏事,为什么?因为只有一个想要往前走的国家和人,才是存在浮躁,浮躁表明我们是一个充满了生命活力的国家。不浮躁死水一潭,就表明社会结构秩序已经全部完成,甚至带有某种意义上的僵化。但是大学生浮躁不是一个好事,因为大学生活这四年,大学生除了为工作做好准备,还应该得到心灵净化和心灵提升。
学生:相对于本科毕业的时候,研究生毕业时肯定对职业的期望值更高,很可能第一份工作与内心期望之间的落差很大,对于这种情况您有什么建议?
俞敏洪:我这儿每年都要面试几百个本科生,坦率地说,其中大部分人表现得“眼高手低”,恨不得上来就当总经理,恨不得上来给他的一份工作,就是全世界工资最高的。这中间有很多爱面子的成分。其实,当一个人为别人活着时,就非常麻烦了。因为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如果不坚持自己的追求,你的尊严和自尊同样得不到保证。
我在面试时,有时会试着问:“同学,你想要的工作,我这儿都没有了,但是有两个卫生间没人打扫,你愿意不愿意干?”几乎不会有学生说愿意,实际上他在拒绝扫两个卫生间的时候,丢失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我让一个大学毕业生去打扫厕所,很明显是对你的考验。你在打扫卫生的时候,我绝对会关注你的一举一动。你的表现是不是符合那种正常的坦然接受一份工作的心态?当你真的把两个卫生间打扫得如此干净,你想我能让你一辈子打扫卫生间吗?至少我给你增加工资,我给你打扫四个卫生间;当你把四个卫生间打扫干净以后,我会考虑,是不是把所有打扫卫生间的后勤人员都给你管理,你不是很自然变成管理者了吗;当你把这些打扫卫生间的人员管理得井井有条,整个公司的环境因为你的管理变得赏心悦目,我不把你提到后勤主任这个位置上我提谁?你如果又干得非常出色的话,我不把你送到哈佛大学去读MBA我送谁去?当我把你送到哈佛大学MBA学完了,你回来你不当总裁谁当?
关于专业 “就业、职业、事业做好了,失业就永远找不到你”
学生:我本科是武汉大学国学实验班毕业,是一个非常非常冷的专业。
俞敏洪:你喜欢不喜欢你这个国学专业?
学生:我喜欢它,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非常快乐。
俞敏洪:你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学这个东西找不到工作?
学生:对,我们的硕士和博士的就业形势都不是很好,您对我们的建议是什么?您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俞敏洪:如果说实在找不到工作,你必须要有一个另外能找到工作的技能,假如说你在学国学的同时,你的英文水平很好的话就可以去当英文老师。
你现在的问题是你对国学感兴趣,但是你需要有一个养活自己的技能,大学生毕业以后首先就是要工作。我把它叫做先就业再职业再事业!先就业就是赶快先找一份工作不要父母养活了。所谓的职业就是一辈子我想做的职业,当你职业做到一定程度,比如说你做了会计,最后自己出来开一个会计事务所,这就变成你的事业了。你把前面的就业、职业和事业做好了,失业就永远找不到你。
现在的大学生,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未来工作不对接。解决的方法呢,第一就是大学生学专业的时候,和未来工作对接要思考得更多,尽可能在未来找工作的时候,能够把自己在本科所学的专业用上。第二个情况,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各种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都在不断成长,招人的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我建议,大学生有一个比较切实的心态,先找到工作再谋求发展,最后再去寻求自己的事业。
学生:我是去年毕业的学生,今年也在做传媒。很多人失业了或者说是没有找到工作会选择回学校继续读书,您觉得合适吗?
俞敏洪:这是一种逃避。已经找到了工作,在工作中有很多心得体会,未来自己喜欢这个工作,发现自己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还不够,这个时候,可以继续回去读书。大家进入社会以后一定要学会锻炼自己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堆面粉放在案板上,你用手去一拍这堆面粉就散了,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心理承受能力,你把它加点水揉一下,你再拍就不一定散了,但是还是一堆很松软的面粉,如果说你再不断地给它加水,把它揉到最后,就变成了一个面团,你再怎么拍都不散了。你继续给它揉,它就不仅仅是一堆面团了,你即使用手给它拉,它也不断,这就变成拉面了。人的神经承受能力一定要达到这种状态,你才能去参与社会,在社会中间奋斗。遇到一点点事情就拍案而起的人,肯定是没有度量和心胸的人,找工作一次被拒绝就不找了,那你说你能找到第二个工作吗?
关于职业规划 “人生用六个字来表达,第一个叫经历,第二个叫体验,第三个叫升华”
学生:有数据显示:三分之二的大学生没有自己准确的奋斗目标和职业规划。您是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达到事业的巅峰的?
俞敏洪: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确定自己一辈子事业的年龄是从二十岁到三十岁,所以中间可以做无数调整。我们现在很多人,为什么每天干活没劲呢?因为工作本身不是一个目标。有的人把工作本身变成了一个自己每个月能够拿点工资,每天来上八小时班,完成我的任务就算完了的一件事情。如果这样的话,你的生命也同样失去了目标。有目标就意味着我心中有一个梦想,我想去实现。
我觉得人生用六个字来表达比较恰当。第一个叫做经历,第二个叫做体验,第三个叫做升华。一辈子有很多不同的活法,你可以很懒散地过一辈子,什么也不做地活下去,也可以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来。你可以一辈子待在一个城市里,也可以一辈子走遍全世界。所有这一切的决定,全是来自于你自己的这颗心。因为人是随着心来动的,你心想走到哪里,你人就可以走到哪里。
大多数人一辈子只生活在一个地方,生活在一种习惯中间,生活在一种思想的禁锢之下,而没有任何创新,没有任何创意,没有任何激发自己生命的那种动感和令自己感动的生活状态。其实仔细想想,你找不到工作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因为你的生命得到了甜酸苦辣的体验。未来你找到一份工作的时候,你知道这份工作是多么地来之不易、多么值得你去珍惜。如果我们有了这样一种心态,你找得到工作、找不到工作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我去年夏天毕业时,选择了一家电视制作公司,这个工作不是待遇最好的,但的确是我当时最喜欢的。但是这份工作我只做了四个月,就跳槽去了另外一家公司,这是一个比较著名的韩国企业,他们当时给的职位、待遇更好,所以我受到了诱惑,可是去了之后我发现,我完全不能胜任市场部经理这个工作,最后辞职了。
俞敏洪:你是否问过自己,你到底喜欢做什么?当然第二份工作作为一种尝试,虽然最后你发现不适合,但其实是一种收获。我曾经遇到一个学生,她本来是商学院毕业的,也能找到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她偏偏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特别感兴趣,所以她就申请去为天津电视台制作组的人拎包,扛机器,帮着收拾东西,而且没有工资。她的工作心态非常好也非常努力。一年后,大家觉得这小姑娘不错,就开始给她开工资了。后来又发现这个小姑娘说话也挺到位,所以就在小的新闻节目采访时候让她出镜,后来她就变成了天津电视台很好的节目主持人之一。
当你决定了一辈子干什么以后,你就要坚定不移地干下去,就不要随便地换。你可以像一条河流一样越流越宽阔,但是千万不要再想去变成另外一条河流或者变成一座高山。有了这样的一个目标以后,你生命就不会摇晃,这样你才能够做成事情。伟大与平凡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一个平凡的人每天过着琐碎的生活,但是他把琐碎堆砌出来,还是一堆琐碎的生命。所谓伟大的人,是把一堆琐碎的事情,通过一个伟大的目标,每天积累起来以后,变成一个伟大的事业。
相关链接 俞敏洪感言
●每一位同学在大学的时候要做的四件事情:
第一就是一定要学到很必要的知识;第二要学会交到很好的朋友;第三如果有可能的话,体验一下爱情;第四要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
●摔倒了十次就再也不愿爬起来,他就永远是失败,但是他哪怕是摔倒了一万次,他一万零一次继续站起来,往前走实在站不起来了,我爬也要爬着往前走,这就叫成功。
●这个世界上失去什么东西都不可怕,惟一可怕的是失去你的心,失去你的勇气,只要你坚韧不拔地奋斗,只要你眼睛看向未来,生命就永远属于你,生命的辉煌也一定永远属于你。
●凡是想要一下子把一件事情干成的人,就算他干成这件事情他也没有基础,因为这等于是沙滩上造房子,最后一定会倒塌。只有慢慢地一步一步把事情干成,每一步都给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每一步都给自己一个良好的交代,再重新向未来更高去走一步的人,他才能够把事情真正地做成功。
●人生的道路,其实是很不平坦的,靠你一个人绝对走不完的。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跟别人在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一起做事情的时候,才能把这件事情做成。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但是一群人的力量是无限的。当五个手指伸出来的时候,它是五个指头。但是当你把五个手指握起来的时候,它是一个拳头。未来除了是你自己成功,一定要跟别人一起成功,跟别人团结在一起,形成“我们”,你才能够把事情做成功!
大学生先就业还是先创业3篇 毕业以后先就业还是先创业相关文章:
★ 大学生健康问题调查报告4篇 关于大学生健康问题的调研报告
★ 大学生军训的个人总结例文2022年3篇 军训个人总结 大学生
★ 平凡的世界大学生个人优秀读后感5篇 大学生《平凡的世界》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