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市农机局“三万”工作队员的民情日记3篇,欢迎参阅。
市农机局“三万”工作队员的民情日记1
3月29日 星期二 晴
上午,察看完郧西县涧池乡上营村石门沟茶园,回到村委会,村民代表座谈会还在进行。为了不打断村民代表座谈,我们决定再就近走访几家农户。
离村委会不远就有一户人家,看房子就知道家景不怎么样,土木结构,墙壁已脱落得不成样子。门前坐着几个带孩子的妇女,见我们走来,有人打招呼。循声望去,我心头咯咚一颤:向我们打招呼的是一个只能蹲着挪动双脚的残疾妇女。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说什么好。还是叶直遂队长的话打破了短暂的尴尬:“我们是工作队的,今天到你们村走访民情,来你们家看看。”说话间,男主人从屋里出来,给我们递烟倒茶。残疾妇女很健谈,叫周庆芝,53岁,小时候打针打坏了坐骨神经,导致腿部肌肉萎缩,无法站立,只能蹲在地上挪动。45岁时生了个小女儿,今年8岁,在上小学。丈夫叫李德明,60岁,双腿患关节炎,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加上妻子腿有残疾需要照顾,不能外出打工。种着两亩地,勉强维持温饱。全家除了周庆芝每月60元低保外基本没有其它收入。家里惟一值钱的电视机,是娘家妹妹家里淘汰的旧电视,用的是室外卫星信号接收器,前几天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没有了图像。我听说后连忙帮着调试,发现是接收器需要“升级”,便告诉他去找卖“锅”的老板。谈到将来的打算,他们最大愿望是把成危房的三间土房翻盖成砖房,但财力有限,言语之间流露出渴望政府给予支持的意愿。由此,我联想到前几天走访的孤山村的另一家特困户。
孤山村四组的黄仁友,58岁,一家三口,就住在汉江北岸涧池乡通往羊尾镇的公路边上。妻子李国珍,60岁,6年前患脑血栓留下后遗症,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女儿16岁,患有脑血管畸形,形成钙化灶,一犯病就头痛。但女儿很聪明,去年中考,分数达到市重点高中录取线,但因家庭困难,选择了县一中。老黄怕我们不相信,拿出了学校送来的喜报为证。谈到家庭经济收入,老黄那一脸由女儿带来的欣慰马上又变回到刚开始的一脸愁苦。由于妻子的原因,屋里离不开人,只好在家开了个小商店,但周围就那几户人家,有时甚至一天都没有生意。去年女儿住院花了3万多元,都是向亲戚邻居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还上。村里考虑到他家的特殊情况,去年给了他家3个低保指标。听说今年低保指标又下来了,老黄担心自己的那一份低保会被取消。
想起老黄家,心里总是沉甸甸的。女儿得了那病,将来升学就业,一路上还
有很多坎要过……
从3月7日开始驻村,不知不觉已有20来天。通过走访了解,我们联系的4个村共有贫困户76户,其中特困户25户。这些贫困户大部分是因病因残致贫,还有一部分是因孤寡缺乏劳动力和遭受山洪、泥石流等灾害致贫。在走访过程中,我发现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对政府、对低保政策有一种依赖思想。最初,我对这种依赖思想是心存不屑的。但随着走访的深入,我发现,这种依赖思想也不能一概加以否定。对于那些尚有劳动能力却不思自我奋斗的,肯定不值得提倡;但对于像周庆芝、黄仁友,还有像鳏夫郭扬才、高位截瘫的罗进学等这些家庭,他们不依靠政府还能依靠谁呢?而且,他们对政府的依靠至少说明了两点:一是说明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已深入人心,而且深得民心;二是说明他们对我们的政府和各级领导是充分信任的,他们相信各级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对他们的困窘不会不管。
要确保这些特困户衣食无忧,我认为途径有三:一是要切实提高农村低保覆盖率,让那些确有困难的群众享受到照顾而不受名额的限制;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降低农村大病救助门槛,扩大农村大病救助范围;三是要在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等方面下大功夫、花大力气。
就在我思绪万千的时候,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新理来到工作队驻地调研 “三万”活动,并走访慰问贫困户。些许的关怀让乡亲们连说“谢谢,感谢党和政府”!这让我们感到,我们的农民朋友是多么淳朴善良、可亲可敬!
(作者系市安监局“三万”工作队员王猛)
市农机局“三万”工作队员的民情日记2
访谈——发展是主旋律
3月14日周一天气 阴
根据“三万”活动工作安排,今天将与常委会领导梁主任一起,到小悟乡塘角村同村民座谈,面对面访民情、了民意。
塘角村位于小悟乡的东南部,距离乡政府3里路左右,全村6个村民小组共有208户,840人。近年来,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解决了村民安全饮水,实现了道路通村通户,村集体经济逐步发展状大、每年有4—5万元的收入,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多元,在全县属中上等水平。
经过20多分钟的车程,早上8:20,我们一行来到塘角村。村支书记是一米八的大块头,已在二组门前的水泥道场上迎接我们。座谈会本来安排在道场上进行,由于天气突变,风大灰大,只好改在二组村民刘从良家中进行。
在座谈会上,梁主任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这次全省上下开展“三万”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内容。他说:“今天来,主要是看望大家,听一下基层群众对党和国家政策执行落实情况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生产生活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敞开说。”
村支部书记刘国初接过话头说:“梁主任,您在百忙之中来看望我们,与大家促漆交谈,我代表村里表示感谢和热烈欢迎。近年来国家在农村的政策非常好,实行了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退耕还林都打在卡上,路修到家门口,安全饮水也得到了解决,享党和政府的福,群
众过上了幸福生活。要说就是村级经济如何发展的问题,想请梁主任帮忙我们号一下脉,指点一下迷津……”
村民刘从清说:“现在农村外出务工比较多,留在农村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年幼、老弱病残的人群,做不了重活,劳力有限,受地理和基础条件的限制、制约,一些科技成果不能得到利用,如农田缺少机耕路,不能利用机械耕作;再一个农村农田基本水利设施损毁严重,塘堰淤泥多,蓄水能力有限,影响农业生产,在这块国家应该重视,看有什么政策能够解决。”
村民刘胜裕抢过话头,说:“农村低产田严重,抛荒现象多,国家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政策,能不能进行土地整理,实现低产田改造,成片开发,解决抛荒和低产田的问题。”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说想法谈愿望提意见,不时还互相争论几句。梁主任一一作着记录,不时插话解答、介绍国家相关政策和措施。特别是针对村民刘胜裕提出的低产田改造的问题,他安排乡政府陪同干部,把国土部门的同志请来,了解相关政策,向村民表态愿意出面,帮塘角及周边村湾进行呼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实现低产田改造,加快当地农业农村发展。
不知不觉时间快到中午12点。在接近三个多小时的座谈中,访谈村民反映最多的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问题,反映了群众真实的想法和心声。村民还对省委决定开展的“三万”活动给予了好评。说:“三万活动开展很及时,对于解决民生很有必要,将会更加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是啊,多好的百姓啊,国家将会更加加大关注和解决民生的力度,人民群众的生活一定会更好。
中午,在村支书家中吃过午饭后,我们送走梁主任。下午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开展了走村入户调查。群众反映最多的还是发展问题。村民刘云华的儿子长年在外打工做销售,儿媳为了照顾二老,去年回乡创业,在家开办了一个来料加工电子厂,长期在她家打工的本地村民有20多人,平均每人每月工资1000元左右,熟练工有的月收入达到1500至1600元,既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又使群众可以做到离土不离乡,打工种田两不误,在家门打工致富。当我们问刘云华儿媳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时,她说今年想扩大生产规模,需要村里到时出面在附近村湾帮忙联系招些工人。我们留下电话号码,叮嘱她如果招工有困难,可直接与我们联系,我们一定会帮助协调解决。村民刘保林向我们反映,他想利用小悟丰富的山林资源,发展金银花药材种植业,但一没技术二没种苗,需要得到帮助。我记下他的要求,准备与相关部门联系,尽力所能及帮助和支持他发展特色种植。
一天下来,通过走访、与村民接触交流,塘角村民谋发展想发展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深深地吸引着我、感染着我和激励着我,作为一名国家干部、一名驻村的“三万”工作队员,我身感责任重大,能否在三个月的时间内,真正沉下身来,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支持和帮助他们谋发展,关键是要真心实意地与他们交朋友,把群众当亲人,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党委、政府对我们殷切的希望、期盼和重托。我们工作生活何尝不需要这种精神呢。
市农机局“三万”工作队员的民情日记3
民 情 日 记
“三万”工作队员
(2013年1月29日)
今天我们工作组,按照布置继续在胜利大队进行专访调查的察看村湾环境卫生的治理,深入实际地了解民情民意。上午9点我和工作队2名民同志一起在胜利大队朱副队长的带领下,在该村边调查边宣传政策。上午我们共走访了3户,3户中有2户情况较好,一户家庭情况比较困难,这户女主人叫唐荣,今年69岁,1966年入党,系东山药厂退休职工,退休金1400元,家中14亩承包地已转包大队,全家6口人,住的是一个三间的平房,丈夫早年去世,有4个孩子,2男2女,大儿子和大女儿都患有精神病,每人每月低保费300元,大儿子正在棉纺厂精神病院住院已有2年了,住院费每月800元,大女儿患病在家,靠她照料,她自己也身患多病,只是小儿子和小女儿都已成家,每日的生活和看病吃约的钱,靠退休金、低保费和转包的土地费来维持。当时我们就问他遇到困难时怎么办,她说大队领导对我家很关照,政府和大队救济一点,小儿子和小女儿支持一点,自己平时也克服一点,能过得去就行了,我当时听完了她的一席话,心中对这位老党员感到很敬佩,她这种不怕困难和克服困难的精神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下午2点半钟后我们又同大队支部书记一起,察看了村队环境卫生的治理情况,由于大队领导的重视,宣传发动工作做得扎实,大多数农户房前屋后的卫生状况良好,几条主干水泥路面扫得很干净,村前的一条500米新修水泥路已完工,只是村后面的几排农户中还有少数户的屋后的乱堆乱放还未清理彻底,当时李书记对完成的户逐家做了动员,要求他们尽快清理到位,同时他也跟我们说,他准备对老弱和困难大的户暴露问题统一由大队组织人力统一清理,力保环境卫生治理工作顺利完成,由此可见,在大队的努力下,在群众的配合下,该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通过参加“三万”这个活动,自己觉得学习到了不少的东西,思想也得到了锻炼,经过走访调查和农户交心谈心。深受启发和教育,不论是开展什么创建活动,我们都要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不论干什么工作,都要心系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有群众满意,我们的工作才算合格,自己作为人民的公仆,今后一定要在本职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保持廉洁,转变作风,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多做好事,只有这样才能不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重托。
市农机局“三万”工作队员的民情日记3篇相关文章:
★ 建队日“争做新时代好队员”直播观后感_建队纪念日主题云队课观后感7篇 建队日争做新时代好队员回放
★ 三年级少先队员入队申请书格式整理9篇(小学少先队员入队申请书范文)
★ 2022少先队员入队申请书3篇(申请加入少先队入队申请书)
★ 学校竞选少先队员大队委演讲稿范文4篇 小学少先大队委员竞选演讲稿
★ 新少先队员讲话稿一年级学生4篇(一年级新少先队员发言稿)